荷花咏叹
㈠ 荷花美景的诗句
赠荷花
作者: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回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答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曲池荷
作者: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荷花
作者: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折荷有赠
作者: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昭君怨·咏荷上雨
作者: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望采纳,谢谢
㈡ 荷花代表什么意思
荷花代表抄清白、高尚而谦虚(高风亮节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表示坚贞、纯洁、无邪、清正的品质。低调中显现出了高雅。荷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2)荷花咏叹扩展阅读:
对于圣人而言,是无形的,颢现于凡夫之前,便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表现。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着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
荷花即青莲,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荷花也被用以比喻为官清正,不与人同流合污,这主要是指在仕途中。比如,有一幅由青莲和白鹭组成的名为“一路清廉”的图画,就被很多文人置于自己的书房中。
参考资料:网络-荷花
㈢ 赞美荷花诗句古诗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cī
cī)绿,
移槛(jiàn)风摆柄柄香.
多谢浣纱人未折,
雨中留得盖鸳鸯.
莲
宋·苏轼
城中担上卖莲房,
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剥莲子,
露为风味月为香.
3、离骚(节选)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自译诗意:
剪裁绿荷做时装,缝纫白莲制衣裳.
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4、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5、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6、采莲曲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7、采莲曲梁.吴均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8、咏同心芙蓉诗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9、秋池一株莲隋.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10、曲池荷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1、乐府三首唐.孟郊
莲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犹胜道傍柳,无事荡春风.
渌萍与荷叶,同此一水中.
风吹荷叶在,渌萍西复东.
莲花未开时,苦心终日卷.
春水徒荡漾,荷花未开展.
12、渌水曲唐.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13、折荷有赠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㈣ 赞美荷花的古诗
你从哪找的东西,真是够麻烦,累着我了,
总算是对付出来了:
莲,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历来就是文人骚客所咏叹的对象.它的孤高,脱俗让人仰视它的冰清玉洁,让人羡慕.面对它,刘禹锡发出了”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的由衷赞叹;扬万里描绘了 “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的动人美景;杜牧的名句”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在傲然回首的绿荷形象中融合了即使遭挫折,也不肯苟合求荣的岸然兀立的诗人形象;王维的”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 ,以莲的动态描画出一副浣女晚归图;杜工部的”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 ,显示了小荷长出新叶的勃勃生机;孟浩然的“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 ,从视觉和嗅觉的的角度写出了荷花的清香;苏东坡的” 荷背风翻白,莲腮雨褪红 ” ,写出了荷花凋谢,绿叶枯萎的凄凉景象
㈤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为他人开一朵花 ①少女喜欢玫瑰,老人喜爱秋菊,文人咏叹荷花,
1.示例:心中要有他人,不能只有自己。 2.示例:维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从而,信其道”。(意思对即可) 3.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告诉人们要多给他人以关爱和帮助的道理。 4.“略”。 |
㈥ 荷花的诗句以及赏析
描写荷花的诗句及赏析: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
时序还未到盛夏,荷叶刚刚从水面露出一个尖尖角,一只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荫、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现在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因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的渺小,却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们的角色。
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出自盛唐诗人王昌龄的《采莲曲》
说女子的罗裙绿得象荷叶一样,不过是个普通的比喻;而这里写的是采莲少女,置身莲池,说荷叶与罗裙一色,那便是“本地风光”,是“赋”而不是“比”了,显得生动喜人,兼有素朴和美艳的风致。次句的芙蓉即荷花。说少女的脸庞红润艳丽如同出水的荷花,这样的比喻也不算新鲜。但“芙蓉向脸两边开”却又不单是比喻,而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景:采莲少女的脸庞正掩映在盛开的荷花中间,看上去好象鲜艳的荷花正朝着少女的脸庞开放。把这两句联成一体,读者仿佛看到,在那一片绿荷红莲丛中,采莲少女的绿罗裙已经融入田田荷叶之中,几乎分不清孰为荷叶,孰为罗裙;而少女的脸庞则与鲜艳的荷花相互照映,人花难辨。让人感到,这些采莲女子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或者说竟是荷花的精灵。这描写既具有真切的生活实感。
3.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出自南朝诗人民歌的《西洲曲》
首句由“梅”而唤起女子对昔日与情人在西洲游乐的美好回忆以及对情人的思念。自此,纵然时空流转,然而思念却从未停歇。接下来是几幅场景的描写:西洲游乐,女子杏红的衣衫与乌黑的鬓发相映生辉、光彩照人;开门迎郎,满怀希望继而失望,心情跌宕;出门采莲,借采莲来表达对情人的爱慕与思念;登楼望郎,凭栏苦候,寄情南风与幽梦,盼望与情人相聚。这其中时空变化,心情也多变,时而焦虑,时而温情,时而甜蜜,时而惆怅,全篇无论是文字还是情感都流动缠绵。
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5.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
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㈦ 陶渊明的赞美荷花的诗有哪些
㈧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意思是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