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变荷花
『壹』 哪首古诗是以描写菊花与荷花为对象的
有四首古诗是以描写菊花与荷花为对象的。
1、《赠刘景文》
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咏菊》
唐代: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3、《浣溪沙·咏橘》
宋代: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4、《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唐代:李泌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5、《寒菊/ 画菊》
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贰』 菊花、桃花、荷花、梅花怎么排序
按照开花的季节顺序即春、夏、秋、冬排依次是桃花、荷花、菊花、梅花
『叁』 这首古诗里写的菊花与荷花这两种花是什么
是《赠刘景文》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作品原文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黄橘绿的时节啊!
鉴赏
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名季孙)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苏轼的《赠刘景文》,是在元祐五年 (1090)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荷与菊是历代诗家的吟咏对象,常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可是为什么此诗一开头却高度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展示了一幅深秋的画面?这全然是为了强调和突出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橙黄橘绿之时。虽然橙和橘相提并论,但事实上市人正偏重于橘,因为“橘”象征着许多美德,故屈原写《橘颂》而颂之,主要赞其“独立不迁”、“精色内白”、“秉德无私”、“行比伯夷”。此诗的结句正有此意,在表达上熔写景、咏物、赞人于一炉,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
『肆』 荷花,迎春花,梅花,菊花,桃花排列顺序是
荷花,迎春花,梅花,菊花,桃花按照开花时间先后排列顺序为:梅花-迎春花-桃花-荷花-菊花。
一、梅花:花期通常为冬春两季,果期5-6月。
(4)菊花变荷花扩展阅读:
一、梅花
小乔木,稀灌木,高4-10米。花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厘米,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的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红色。
二、迎春花
别名迎春、黄素馨、金腰带,落叶灌木丛生。株高30-100厘米。花单生在去年生的枝条上,先于叶开放,有清香,金黄色,外染红晕。
三、桃花
桃花为落叶乔木。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北部,现已在世界温带国家及地区广泛种植,其繁殖以嫁接为主。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文学创作的常用素材。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
四、荷花
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
五、菊花
菊花为多年生草本,高 60-150厘米。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集生于茎枝顶端,直径 2.5-20厘米,大小不一,单个或数个集生於茎枝顶端;因品种不同,差别很大。总苞片多层,外层绿色,条形,边缘膜质,外面被柔毛;舌状花白色、红色、紫色或黄色。花色则有红、黄、白、橙、紫、粉红、暗红等各色。
『伍』 描写菊花荷花梅花两句
《云安九日》 唐·杜甫
寒花开已尽, 菊蕊独盈枝。
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陆』 《菊花》作文500字仿照《荷花》这一课写的(有想象)
大家知道什么花在秋天独自开放吗?它不怕寒冷,敢于寒风做抵抗,赢得了人们的偏爱。我说到这里,大家应该猜出来了吧!对!它就是我最喜欢的花——菊花。
今天早晨,我来到菊园,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菊花。菊花的颜色十分鲜艳:有似火的红色,赛金的黄色,珍贵的绿色,胜雪的白色……颜色多的可以使人眼花缭乱!这些鲜艳的颜色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更妩媚。
菊花的样子也十分有特色。种在花盆里的菊花,有的像漂亮的千手观音,有的像绚丽多彩的彩球……花坛中的菊花也非常吸引人,远处花坛中的一朵菊花随风飘扬,像天上的嫦娥在欢快的跳舞!近处一朵菊花像一位姿态腼腆的姑娘……池塘里的荷花也具有一番风味,这朵紫色菊花的花瓣像海洋里的水母在游动,那朵红色菊花的花瓣像女孩子漂亮的卷发!微风拂过,这些菊花在微风中轻轻的摆动自己美丽的花瓣,像蝴蝶在翩翩起舞……那些菊花也在微风的号召下跳起了舞蹈真是美不胜收!
从古代到现代有多少文人雅士写下赞颂菊花的诗句啊!每逢秋天,百花凋谢,唯菊独盛!它清丽高雅,不畏严寒,它敢于百花争艳敢于抵抗寒霜!
菊花,你既是我的榜样,又是我的最爱!
『柒』 牡丹花,荷花,菊花各代表什么
牡丹花:牡丹花艳冠百花,刘禹锡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专赞美诗句属,被誉为“国色天香”。很多以牡丹为内容的图画上也常常辅以“花开富贵”的字样。所以一直被视为富贵、繁荣、幸福、吉祥的象征。
荷花:君子、洁净无染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菊花:象征高雅纯洁。屈原《离骚》有“西餐秋菊之落英”。白居易《咏菊》有“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都是以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雅纯洁的象征。
『捌』 看图猜成语菊花荷花
两全其美
[读音][liǎng quán qí měi]
[解释]美:美好。指做一件事顾全到双方,使两方面都得到好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这却不是两全其美。”
[例句]鼓励农民养猪,既可以活跃市场,又可能发家致富,真是~的事。
[近义]面面俱到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两相情愿各得其所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反义]顾此失彼两败俱伤人财两空自取灭亡飞蛾赴火玉石俱焚
『玖』 为什么硬币后面的花由荷花改为菊花了
不为什么,只是为了和原来的有所区别,一种图案而已,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函义。
『拾』 用菊花仿写3荷花的作文300字
爱花,爱淡淡幽香的芸花,爱五颜六色的菊花,爱素雅高洁的茉莉花,阿娜多姿回的木蔷薇……然而答我最喜欢的还是亭亭玉立的荷花。因为他是人沉浸其中,所以我爱荷花。
荷花已经开的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一些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洁白温润的荷花的姿势千姿百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竖的;还有的半现半垂在绿叶之中。荷花盛开的花朵像姑良的纱裙,一阵风吹来,翩翩起舞,那曼妙的舞姿令人赞不绝口。朵朵花儿如雪似玉,洁白如瑕;而那待放的花骨朵儿,纯白中略泛绿光,像辉映在高山之巅的皑皑白雪,挂在阿娜多姿的嫩绿枝头。闭上眼,只觉得淡淡的幽香将我包围。
荷花真是美不胜收,真是亭亭玉立,荷叶也不甘落后。水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水珠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好像新的生命在颤动。
啊!荷花使人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