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币斑病
Ⅰ 兰花的斑点病要怎样防治
兰花斑点病:寄主范围:在自然栽培条件下可以为害多种兰花。可以人工接种在兰科回、茄科等多种植答物上。
发病规律:传毒介体尚不明确,蚜虫不传播。
检测:1.电镜下检测150nm0nm弹状病毒粒体。
2.利用兰花斑点病毒抗血清进行血清学反应。
防治:1.对于一些名贵无病毒兰花,必须与兰花生产基地隔离栽培。
2.防止栽培过程中造成病毒传播。分株和翻盆等园艺操作时,手指及工具每种植一棵都要重新进行消毒。用流水洗根。培养兰花用泥炭、苔藓及石砾等介质应进行消毒处理。
Ⅱ 兰花锈斑病变
( 一)病害方面1.炭疽病 又名褐斑病,主要危害兰叶,其症状是叶面出现椭圆形病斑,由小到大,由黄变黑,严重时连片腐烂。大多在梅雨季节发生,散放孢子,传染其它叶片。在广州地区的7—8月,湿度80%以上,高温闷热时发病最盛。当发现时要立即剪除病叶,集中烧毁,清理周围环境卫生,加强通风,减少水湿,随即用多菌灵800倍液,或炭疽福美6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喷洒。每10一15天喷洒1次,连续2—3次,即可抑制下来。 2.软腐病 又称细菌褐斑病。多在4—5月份发生,由雨水带菌进入幼芽心内,出现水渍状小斑点,由褐黄变为黑色,而至发臭死亡。当发生后要及时移到通风少湿的地方,并用药棉吸出芽心水分,用1%的波尔多液,或代森锌600倍液,或百菌清500倍液喷射,每隔10一15天1次,连喷3次。 3.根腐病 多在高温多湿时发生。当盆土渍水、土壤板结、酸性较多、施肥过浓时镰刀菌趁机侵入根部,使根逐渐腐烂,植株吸收不到养分而死亡。如在早期发现,应迅即换盆,把所有植料倒掉,剪除烂根败叶,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把整株兰花浸入15分钟左右,取出洗净晾干,再用“促根生”稀释清水3000倍,浸透30分钟后晾干,重新种在更新的植料之内,放置在通风之处,让它逐渐恢复生机。 4.白绢病 大多危害墨兰和建兰。当高温多湿时节,其病菌的菌丝体先从假鳞茎或叶片基部入侵,接着危害根部。经发生后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干枯,表面缠绕白色绢丝状的菌束,慢慢扩展到全株.凡是感染此病的兰根,都会中间通空,只剩下表皮,而假鳞茎亦只剩下纤维组织,呈现出叶断根断的干死现象。要防止白绢病的发生,首先要在种植前选用干净和消毒过的植料,不宜施用过浓的有机质肥料。当初发病时,立即进行换盆,改用新的植料。并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喷浇,或用灭菌丹或多菌灵600倍液将病株浸上2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再用“促根生”稀释清水3000倍浸透20分钟,重新栽种,另放置其它地方,与没有发病的正常兰花隔离,以防再发生传染。 5.病毒病 这病在各地都有发生,约有10多种。现常见的有兰花叶病毒和齿兰环斑病毒两种。使叶上出现多种花纹的斑点,叶正面色浅,背面色深,继而扩大至整叶枯黑而死。群众称之为“拜拉丝病”,被视为兰花的“癌症”,对家庭养兰和国兰出口威胁很大。有些海外兰商把染上此病的名兰品种带来内地以廉价出售。购买时要特别警惕,以免受骗。这种病毒病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什么特效药可以防治。如发生此病,应即清理烧毁,对用过的兰盆、兰具等均要彻底消毒。 6.日灼病 在缺乏遮光的地方,兰花被夏天强烈的日光晒过,使叶肉内的一些叶绿素遭受坏死,继而被病菌侵入而发生病变。其病状多呈褐色或黑色斑点。防治的方法着重于加强荫蔽设施,特别是防止中午的猛烈阳光照射。 至于有些衰老的兰叶发黄,或有些叶尖干枯,不一定都是由于病菌引起,大多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善而出现的生理现象。这就需要注意改善水肥条件,增加空间湿度,经常通风换气等方法求 (二)虫害方面 1.介壳虫 俗称“兰虱”。为常见的主要害虫。一般危害较重的有盾蚧、条斑粉蚧、褐圆蚧、红蚧等。多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发生。常粘附在兰叶的叶脉和叶面上,即使该虫被杀死后,其介壳仍附着不脱。发现后可用40%的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用5%的马拉硫磷800倍液,或用50%的敌百虫250倍液喷射2—3次即可杀死。必要时再用人工将介壳抹除。 2.蚜虫 常见的有桃蚜、棉蚜等。常危害兰花植株。它白色肉质、数量较大。在天气干燥时容易发生.其分泌物常诱致煤烟病等发生,转移危害其它花草。可用20%的乐果乳油加水500倍,或505@辛硫磷乳油加水2000倍喷射2-3次便可杀灭。 3.螨类 为软体小动物,圆形,繁殖很快,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危害花朵,常见的红蜘蛛危害较多。经发生后可用螨必死可湿性粉剂加水1000倍,或用杀螨松加水1000倍喷杀。 4.蓟马 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体型细长,黑褐色。其生活周期很短,发生代数较多,常危害兰花叶片。 (三)兰株在培养中常见病症的诊断防治 就大多数人来说,兰花高贵娇生惯养,在日常管理中最费心思的莫过于对兰株生长的异常情况(如根细嫩,瘦弱,或衰败坏死,叶有黑斑、褐斑、锈斑、叶烧,叶干失水,整株兰花衰败黄化,新芽长出就坏死等)的防治处理了。 兰株出现异常情况首先要分清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环境因素,营养因素,还是病虫害因素造成的,找出原因后,才能对症治疗,使您的兰花能骄傲地向人们展示。如若不然很可能盲目地去处理兰株的病症,尽管怀着美好的愿望,而于事无补,这种病症没减轻,而其它病症又出现了.只好暗自后悔。 下面就将兰株在培养中常见的病症如何诊断防治的知识介绍给兰友。 (1)根尖——腐烂 根尖常久接触培养土的积水,且通风不良,致细菌繁衍溃烂而引起。 种植时兰株动摇使兰根擦伤根尖,以及油、烟、汗湿触伤根尖受伤害所引起。 防治:在换盆、种株时,不要触及根尖,植后注意排水通风良好则可防止。 (2)烂根——呈黑烂 触伤根尖未愈而浇水,使细菌繁衍所致,预防法与根尖治法同。 根部呈空心无肉,为细菌类蚕食,也有虫类吞食,过湿或过干而发生黑网。 防治:种植时经消毒杀菌后,风吹至半干后再种植,则可防治。 (3)生长点——呈干性 生长点暴露培养土外,经日晒风吹所致。 球茎种植太深积水,不通风,使生长点腐烂。 防治:避免以上情况发生,则可起防治作用。 (4)芽——易生锈斑绣 烂芽是当芽开叶时芽心积水,经日晒所致。 若气温高,兰株在未回复正常温度时浇水,致使芽易生锈斑,非常严重。防治方法:注意高温和浇水时不可积在芽内。 (5)芽苞——株茎枯干 苞叶枯干,为天气闷热,通风不良,浇水把苞叶闷热所致。 若苞叶呈黑烂时,为培养土过湿,或培养土过久未更换而细菌感染所致。 (6)假球茎——皱缩 假球茎逐渐皱缩,数星期或数月之后,叶片呈黄绿色。因浇水不足,以树皮为栽植料者易发生,或长期低温所致。 受灼焦成斑块状,因阳光太强,引起日烧病,应给于遮荫。 (7)叶——变黄或变红 老叶片变黄,脱落,属正常老化现象。 叶片变成黄绿,其他各部份正常,因光照太强所致。 叶片变成紫红色,以新叶较明显。因紫外线,缺氮或低温伤害所致。 新生叶片先端似被灼焦,严重时基部枯死,盆中根部会死去,但不感染。因施肥太多.栽植材料中养份积存太多所致,宜洗去过多养分。 嫩叶初呈钩状,后从叶尖和叶绿向内死亡,植株缺钙所致。 嫩叶基部浅绿,从叶基起枯死,叶捻曲,植株缺硼所致。 (8)花苞——变黄或苞口不展开 花苞变黄再变褐色,因湿差太大或受乙烯污染所致一. 花苞粘合不易展开,湿度太低所致。 变质花苞,由遗传因素或不明生理因素所致。 (9)花蕾——不生长 花蕾不生长,因遗传因素或夜温度太高所致。 花蕾黄化,呈橙红色状,不久即脱落,是乙烯污染所致。 密液凝固使花萼前端粘合而不能正常展开。因温度太低,在蝴蝶兰,卡特利亚兰,万带兰中均会发生。 (10)花朵——未成熟即凋谢 唇瓣基部变红色,受低温伤害。 唇瓣呈异常之红而凋谢,因花粉块脱落或已受精所致。 唇瓣外缘变色而枯,部分花朵畸形,是由于受光线照射太久。 未成熟即凋谢,同时子房部位变黄色或粉红色,受乙烯污染所致。 (11)虫、蚁——致病害 因虫,蚁所引起致病害,只要把虫蚁杀灭即可,以后继续预防。 叶、芽、生长点、球茎、根的腐烂等,皆因天气闷热,温度高,浇水不慎,盆土积水而通风不良所致。 (12)肥害、药伤 肥伤即下肥过量,使兰株生长抗拒能力受阻而致枯萎。 为了芽数增加,不择手段多施肥,在一至二年内生长数量可观,但老株叶子有枯黄,根部皆已腐烂,严重时,即成长一芽,枯一芽。 由于施肥过量,积存太多,致使兰株无法消化而中毒素,传给小芽,使长成后产生了“拜拉斯”病,这是养兰人为追求数量而不择手段的最后结果。 (四)兰花缺素症的诊断与处理 在栽培兰花的过程中,要使兰花生长好,开花多而艳丽,除需要适当的阳光、湿度和通风外。还必须要供给适量的肥料。对于肥料如何配制和应用以及对兰花的功用如何,首先要对肥料要素有一定的认识。如氮能促兰花生长快,叶色浓绿;磷能使兰株充实,根系发达,形成花芽;钾能使兰株细胞各组织充实,增加抵抗各种病害的能力;钙能促根尖,和芽尖的生长;镁能调节光合作用,控制病斑蔓延;硫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硼能改善氧的供给,并促进氮素代谢;锌是活化剂:铁是植物氧化还源剂,也是生成叶绿素必不可少的元素;锰在醣类积累和运转上有重要作用;铜是植物体内氧化还原酶,和呼吸作用相关。当兰花缺少某一种元素或微量元素时,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我们要予以诊断,并加以处理。 兰花某些症状是指某一种元素缺乏而出现的一些典型症状。有时一种元素过多,也会出现其他一些症状。如氮肥过多,形成茎叶徒长,株体软,容易引起兰根腐烂,抗病能力减低,不易起花;磷肥过量时,叶片退绿黄化,抑制兰花生长等。因此,在实践中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才能作出定论,做到对症用肥。
Ⅲ 我养的兰花叶上有好多斑点,它得了什么病,什么药能治
兰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花,它的高雅、圣洁,代表着中华民族 的气质与文明,常为人们所珍惜、崇尚。但人仍总认为“兰花难 养”,其实并不然。兰花原产于山谷林下,与草木为伍,并非荣 性素娇,弱躯柔质,只要熟悉和掌握其生态习性,努力创设适合 其生长的环境条件,是完全可以养好的。我国古人早有“四戒” 的养兰花经验。即“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 “春不出”即兰花喜湿润,春季多风干燥,气温较低,为避 免遭受寒风侵害,春季兰花不出室,宜放在室内半光处养护。但 春兰及荔兰需放在靠近窗台的向阳处。 “夏不日”即兰花性喜荫蔽、凉爽,忌阳光直射,尤其怕烈日曝晒。因此夏季需放在冷凉、通风良好的半阴处培养。兰花耐 阴程度以墨兰最甚,建兰次之,春兰及惠兰则需阳光较多。 “秋不干”即兰花(特别是建兰)秋季正是孕蕾期,最喜欢 湿润凉爽的环境,如果盆土或空气干燥,则不利其生长发育,叶 子易枯黄和落花落蕾,并影响翌年开花。所以秋天浇水量应适当 增多,并经常向叶面上喷雾。秋分前后适当多施些腐熟的稀薄液 肥,花期可向叶面喷施1-2次0.2%磷酸二氢钾或根施草木灰水, 对促进兰花根、茎、花的发育均很有益。 “冬不湿”即冬季兰花处于休眠状态,需节制浇水,一般以 保持盆土见干见湿为宜。若浇水过量,易烂根。只有墨兰冬季开 花,浇水量应多些。
Ⅳ 兰花雾斑是什么情况
兰花的叶片确实看起来有些发黄,而且叶片上有很多斑点,按照网友的说法,回有点像雀斑,这是怎么回事答呢?其实就是典型的炭疽病了,兰花炭疽病是很常见的病害,也是夏季容易爆发的病害,发生的条件主要是高温多湿,盆土带菌,或者旁边的病菌感染等。
建议保持盆土偏干,但是也不要太干,多通风,采用坐盆法来保证环境湿度度,然后给兰花喷雾农药来防治,可以使用的农药很多,三唑醇,嘧菌酯,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等效果都不错,半个月一次,傍晚凉爽喷药,盆土也要喷雾。兰花对肥料要求是要求比较稀薄,不喜浓肥,施翠姆肥要薄肥勤施。
Ⅳ 兰花叶斑病的特征
叶斑病是甜瓜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较广,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发病率10%~60%,严重地块或棚室达100%,可减产10%~30%,特别严重时可减产60%以上。此病还可为害黄瓜、冬瓜、丝瓜、苦瓜等蔬菜。叶斑病造成局部坏死;仅少数可发展为系统侵染,如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侵入后在植株体内扩展,苗期症状不明显,至分蘖末期、孕穗初期呈现典型症状。叶斑病菌在病残体或随之到地表层越冬,翌年发病期随风、雨传播侵染寄主。叶斑病的流行要求雨量较大、降雨次数较多、温度适宜的气候条件,但也有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情况,如马铃薯早疫病。
Ⅵ 兰花的黄斑病怎么治理
为了确保兰花在整个生长期内能正常生长,防病治病环节不能忽视。
需强调的是:
采用杀菌剂来防病治病则是不得已的最终手段,关键是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因为这里面有着很多的学问,有待我们认真、谨慎、科学地去认识、操作,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一、 兰花生理症状要搞清楚,由病原微生物侵害所发生的病害,称之为侵染性病害。侵害兰花的病害主 要有: 1、黑腐病,又称腐烂病,危害心叶,最先出现紫褐色斑,逐渐显水渍状并扩大。 2、褐斑病,又称炭疽病或黑斑病,危害兰叶,初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显椭圆形或半圆形的稍为凹陷的轮纹状斑痕。 3、霉菌病,又称白绢病。危害球茎。土壤表面,兰茎颈部附着白色菌丝。 4、褐锈病,危害兰叶,出现淡褐色或橙黄褐色的细斑点。 5、细菌软腐病,又称细菌褐斑病,危害新草球茎,初出现水渍小斑点,逐渐由暗绿色变成褐色或黑色,患部常有分泌物流出。 6、叶斑病,又称蘖腐病,危害新芽。初现叶芽基部有软烂病斑,像开水烫过,如用手轻轻一拢,叶片随手而起,病斑中间为灰白色,外围深褐色。 7、病毒病,又称拜拉斯病,危害兰株,叶片上现不规则黄斑,并有凹突感。这些均需用杀菌剂防治的。另一类非侵染性病毒,是其它原因引发的,这与杀菌剂无关。例如正常的新陈代谢,或者因水分、湿度不正常,无机物过量、失调,微量元素缺失,火气污染等因素造成。 二、侵染性病原微生物是哪些要搞清楚,侵染兰花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细菌和病毒,搞清楚哪种菌体是便于采用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称为对症下药。先说软腐病。就是细菌软腐病,是由细菌侵染引起的。对兰花的危害极大。针对这种病,必须使用抗生素。杀真菌的药剂对付软腐病是绝对无效的,也防不住。常用的药剂主要有农用链霉素,农抗120,井冈霉素等。再说真菌。真菌又分卵菌、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4大类。黑腐病和霉菌病是由卵菌引起的,常用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竟然对它们根本没用。只有甲霜灵、恶霜灵等才是防治卵菌的特效药。褐斑病的病原体是子囊菌。褐锈病的病原体是担子菌。叶斑病的病原体是半知菌,防治这三种真菌的药剂很多。含铜、含硫、含磷的药剂均有效。常用的是波尔多液,福美双,代森锰锌,乙磷铝等。用得最多的是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不难看出,我们在认识上还存有不少盲点。我们不仅要认识病害,而且要了解、掌握杀菌剂,正确使用,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杀菌剂的作用方式要搞清楚,对待兰花应该采用综合治理、预防为主,对症下药的方针。因此选用何种杀菌剂很重要。杀菌剂根据不同的要求分为保护、治疗、铲除三大作用。一些杀菌剂是以保护作用为主,并无治疗作用。故需适时地使用。兰花一旦被菌侵染,这类药剂不能再用。例如,波尔多液、福美双、代森锰锌、百菌清、王氯硝基苯等均属此类。有治疗作用的也称内吸杀菌剂。它们有输导传递功能,基部用药,顶部受益。顶部用药,基部享受。它能在植物体内发挥杀菌作用。但要提醒的是,一旦发病较重,哪怕再用高效的内吸杀菌剂,也无法挽回已造成的损失,千万不能误解有内吸治疗作用的药剂是灵凡妙药,包治百病,也需适时施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甲霜灵、恶霜灵等均属此类。还有铲除作用的一类,
一般用作清毒。它直接接触病毒,以防止进入植物体内。三性类药的防效率最高,我们一般用高锰酸钾即可。 四、 杀菌剂的性能及副作用要搞清楚。首先,杀菌剂的有效成分原药是不能直接使用的,而是均匀地分散在各种制剂中。大多数还要通过兑水来配制一定的浓度才能使用。那么,什么剂型,怎么用必须掌握。
其次,杀菌剂的优、缺点,特别缺点要了解清楚。大多数药剂是草剂使用,这最容易诱发抗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例如多菌灵,它对真菌有很高的活性,这是优点。可它的缺点是:第一、输导向上,不向下。所以,施用时最好用于基部。第二、多菌灵属苯并咪唑类药,单剂使用易产生抗性,也就是菌类对药的耐药性。这时,你不能再用同类品种的药去替换。甲基托布津是取代多菌灵的新品。施用后,在植物体外、体内、甚至在植料中马上转化成多菌灵产生药效,因此,它与多菌灵之间有内在的正交互抗性。所以,不能顶替或交替使用。甲霜灵与恶霜灵是同类产品,亦中如此。
再次。草剂使用有缺陷,改用混合剂,把保护和治疗合二为一,这样复方使用同时也广谱杀菌。但要注意:碱性与酸性不能混用,高毒与高毒也不能混用。一旦为害,兰草恢复的机率几乎为零。特别是一些高档兰草,使用更要谨慎小心。
最后必须强调:无论是哪种药剂,在兰花的一个生长期内只能使用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左右。有些品种半衰期很短,注意衍标。
Ⅶ 兰花的叶斑病怎幺办
兰花被喻为花中君子,大部分原产于我国。兰花叶斑病是一种危害叶片的真菌性病害版,整个生长期均权可发生。
叶斑病:发病初期为褐色病斑,扩大后病斑呈长椭圆至长条斑状,边缘红褐色,内灰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色粒状物。
防治措施:
①在高温、潮湿的天气情况下,有介壳虫危害,通风不良会发生叶斑病,因此要改善通风条件、消灭害虫。
②发病初期及时喷洒杀菌剂,常用一般药剂有50%退菌特1000倍液,65%代森锌800倍液。
Ⅷ 兰花的黑斑病
兰花是一种“观叶胜观花”的植物。在兰花感染黑斑病时,最好的根治方法就是除其病叶,但这样会降低兰花(特别是珍贵品种)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以下三法可有效治愈兰花黑斑病且不必摘除病叶。 龙胆紫法发现兰花患黑斑病后,应立即用龙胆紫除擦患处(涂药面积略超过病斑),斑块即不再扩大,数日内即能痊愈,这样可保全叶片,如果不用龙胆紫而用高锰酸钾饱和溶液也一样有效。 食酷法在花卉叶面上喷洒食用醋,可消灭黑斑病、白粉病、叶斑病,还可以防治茶花、杜鹃的黄化病。 韭菜法将韭菜叶子放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一般是韭菜加水的比例为1:10。用泡韭菜的水浇花,可以预防黑斑病和白粉病,对已染病的花卉可以减轻病害。用泡韭菜的水喷在患病花卉的叶面上,也可治愈病症。
Ⅸ 兰花斑点病毒病有哪些病原特性
病毒名称:兰花斑点病毒Orchid.fleck.virus(ORV)。病毒提纯:在磷酸缓冲液(含二乙基二硫代内氨基甲酸酯钠,容左旋抗坏血酸,三通X-100和脱氧胆酸钠)中,再进行差速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可制备部分提纯液(Chang.et.al.,1976)。病毒粒子:杆菌状或弹状,150nm×40nm。其他:兰花斑点病毒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的病毒不同,后者病毒粒子具包被(Chang.et.al.,1976)。曾从石斛兰(Petzold,1971)、蝴蝶兰(Lesemann.and.Begtrup,1971)、咖啡和柑橘(Kitajima.et.al.,1972)中检出类似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