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海棠
❶ 天津大学《海棠花开的日子》这首歌的歌词有人知道么
建工学院的院歌了
曲子的作者是很漂亮很有才的MM,这两天在求实BBS征友到第一大了
原唱里面歌回词的确难听清楚,答不知道除了MM外还有谁有这个谱子。。
下面是歌词,某教授写的:
海棠花开的日子,
胭脂绯红,
蓓蕾摇缀,
宛如彩缎的红霞,
漫漫染红了天际。
海棠花开的日子,
馥郁香气,
争吐芳蕊,
触若凝脂的玉肌,
悄悄淌入了心扉。
美丽的梦想,
不只绽放在春季,
那炽热燃放在我们心底,
有如那时的执着,
激荡着永不磨灭的坚毅。
曾经的笑容和约定,还回旋在微风里。
海棠花开的日子,
依然弥漫着唯美和飘逸,
那柔情萦绕在我们的记忆里,
恰似久远的依恋,
充盈着山高水长的情谊。
扬起的笑容迎着风,永远不会再停息。
海棠花开的日子,
沉醉了你我别离的凝思。
演绎着青春和年少,叙说怀恋的迭迷,
记载无悔的追忆,
创造了点点滴滴的奇迹,
让我们相约在一起,追逐未来的绚丽。
❷ 《天下第一》中的海棠真名叫什么
姓名:叶璇
英文名:Michelle Ye
生日: 1980年2月14日
籍贯:淅江省杭州市
生肖:猴
星座:水瓶座
血型:O型
身高:165cm
体重:42KG
三围:34-24-34
学历: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主修政治学
语言:英文、法文、广东话、国语
嗜好:书法、诗词、看书、唱歌、跳舞
运动:打网球、游泳
偶像:Hillary Clinton
入行:1999年参加国际华裔小姐比赛获得冠军和“最具古典美态奖”。同年月签约TVB
圈中好友 刘玉翠,胡杏儿,林峰,邓健泓,吴卓羲,刘绰琪,郭可盈,杨怡,黄宗泽,陈键锋,杨明等
电视:
《庙街妈兄弟》-饰演「何喜」(2000年8月7日首播)
《美丽人生》-饰演「尹雪宜」(2001年2月5日首播)
《封神榜》又名《爱子情深》-饰演「杨莲花」(2001年7月23日首播)
《一网情深》-TVB和北京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饰演「杨慧敏」(播映日期未定)
《再生缘》又名《新孟丽君传奇》-饰演「孟丽君」(2002年8月5日首播)
《萧十一郎》又名《割鹿刀》-饰演楚留香的孙女,客串大结局一集 (播映日期未定)
《流金岁月》-饰演「程小雨」(2002年9月16日首播)
《云海玉弓缘》-饰演「厉胜男」(2002年12月30日首播)
《冲上云霄》又名《壮志临云》-饰演「童希欣」(2003.10首播)
《非常外父》后名《吃醋岳父》-饰演「丁明珠」(2003.10.10首播)
《毒蝶》又名《迷蝶》-饰演「罗怡平」(2003年拍摄 待播)
《西厢奇缘》又名《稀世情缘》-饰演「崔莺莺」(2004年12月13日发行,2005年2月14日TVB首播)
《翡翠恋曲》-客串「孙燕秋」(2004年4月12日首播)
《本草药王》-饰演「冬青」(2005年6月20日海外发行,2005年11月28日TVB首播)
《天下第一》-饰演「上官海棠」(2005年2月14日首播)
《情陷夜中环》-饰演「沈思晨」(2005年11月28日首播)
《沙家浜》-饰演[陈丽丽](2006年5月10日首播)
《情陷夜中环2》-饰演「江海澜」(2006年5月29日在ATV首播)
《聊斋2之罗刹海市》-饰演「龙女小乔」(2007年7月22日在上海东方电影频道首播)
《叫一声妈妈》-饰演「简小单」
《补习天后》-饰演「陈可可」(2007年9月3日在香港有线台首播)
电影:
《至尊无赖》-饰演「行姐」(2006年4月6日上映)
《情义我心知》-饰演「阿绿」(2005年12月29日上映 凭借此片获香港金像奖最佳新人提名)
《异冢》-饰演「孟萍」(2007年3月8日上映)
《戏王之王》-饰演「Judy」(2007年06月19日上映)
戏剧:
《东方茶花女》-饰演「马绮丽」(2003年拍摄,已发行DVD/VCD)
主持:
2000年国际华裔小姐决赛司仪
叶璇就读的名校:韦尔斯利学院
韦尔斯利学院是一所贵族女子大学,强调服务精神,它的座右铭是拉丁语:“Non Ministrari sed Ministrare.”意思就是:“宁照顾他人,勿被人照顾。”
目前在校的学生总数是2300名,她们来自美国各地,个个都是精英中的精英,因为她们都是从占应届高中毕业生5%的精英中遴选出来的。她们在学院里接受极高水平的教育,以便将来掌权,甚至竞选美国总统。韦尔斯利学院的教学质量很高,它在全美国最著名的学院中排名第4 。
韦尔斯利学院出过不少名人。例如,我国的宋庆龄、宋美龄先后毕业于此。1959年,马德琳·奥尔布赖特以优良的评语在此获得了政治科学的毕业文凭,几十年后,她成了比尔·克林顿总统的国务卿。1969年,希拉里也毕业于此,后来她与克林顿结婚,并成了美国第一夫人。
叶璇的经历
生于杭州,长于美国的叶璇,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长大。9岁那年,母亲离她而去,13岁,她开始完全独立,18岁代表纽约参加亚裔小姐选美,一举夺得冠军,她懂得背靠祖国,面向国际。
继母是站在叶璇身后默默为她指点人生方向的女人,她们亲如姐妹,继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叶璇成功地走上了国际选美的领奖台……
从没有受到过赏识,心中却盛开着玫瑰
叶璇的快乐童年在9岁那年结束,母亲要搬出去住了,叶璇用乞求的目光望着母亲,“妈妈,为什么不能带着我走啊?我不要一个人在这个家!”
“妈妈和爸爸离婚了,就不能住在这里了。我养了你9年,而他一年回来两三次,他应该尝尝那个滋味!”母亲为了惩罚那个男人,铁了心要离开家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叶璇拉着母亲的手绝望地跪在地上,她突然冒出了一句:“妈妈,今后我的小辫辫谁来帮我梳呀?”
母亲悲凉地望着叶璇,最后的一句话竟是:“我离开了叶家就再也不可能回来了。”她用力地关上房门,叶璇蜷缩在冰冷的红漆大门后,怯生生地哭泣,随即她听到楼下汽车引擎发动的声音。叶璇跑到窗边,趴在窗台上心酸地掉眼泪,母亲却没有朝她招手。天黑了,微风把她的眼泪吹干了,叶璇才恐惧地望着房间的四周,她和父母的照片被撕成了碎片。
有人来敲门,是父亲托人给她捎来了200元钱,她拿在手上,快乐地到楼下买了两个茶叶蛋,还有一包快餐面,吃完了就睡觉。
仿佛一夜间,一个9岁的女孩子长大了、成熟了。一早,叶璇给自己梳了辫子,拿着钱买早点,然后上学,没有人知道家里发生了什么。她就这样挺过了两个多星期。每次放学回家,看到同学的父母用自行车驮着孩子回家,叶璇总是忍不住跑回家。回到家,她就在桌上铺开一张信纸。
“爸爸不要我了,你也不要我了!妈妈。我想你,你在哪里啊?我请邮电局的叔叔阿姨把我的信交给你。璇儿。”没有地址的信被她扔进了邮箱。
叶璇等啊等,终究没有见到母亲的影子。母亲,始终是叶璇心中一个美好的回忆。叶璇的名字就是母亲起的,“那时母亲的梦想是当演员,但一直没有实现。”母亲说,自己最喜欢的演员是周旋,所以,她给女儿取了个璇字。
父亲终于回家了,他告诉叶璇,今后可以到邻居家搭伙,生活起居由邻居代为照管。父亲是个生意人,叶璇无法从他那儿得到更多的柔情和安慰。
孤独,自卑,绝望,从来没有受到过赏识,然而叶璇的心中却顽强而又执著地盛开着玫瑰。她那透明般易碎的心,需要自己来证明。她知道,在被人瞧不起的时候,自己应该瞧得起自己。每一件事情她都认真地去学,橡皮筋她是班级里跳得最好的,毛笔字也是写得最好的。“我不比任何一个孩子差!”她对自己说,“每天都要争取让老师表扬我。”
自信和自爱的种子就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越大。那个学期的家长会,除了叶璇的父母,其他同学的父母都参加了,她把自己的学生手册拿了回去,“三好”学生的奖状和名列全班第一的成绩,却没有激起她给父亲报喜的冲动。
小小的年纪,叶璇已经懂得了自我欣赏和呵护。她将奖状挂在床头,还用毛笔写了一行大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苦难造就了叶璇那善于自我欣赏的灵魂。
上帝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苹果
母亲来看叶璇了,那时叶璇的记忆很朦胧。“我要靠自己!”她反而安慰母亲。没想到,那一次分手之后再见却是8年后。
叶璇11岁那年,被父亲接到美国。做生意的父亲,那时已经移民到了美国。叶璇心里很激动,她想,父亲应该已经有了自己的爱人,而她也将会有自己的妹妹或者弟弟了。
父亲的公寓是宽大的,有汽车间还有保姆,漂亮的露台让叶璇惊诧不已。但是,他看到的却是父亲那张陌生的脸。
父亲抚摸着她的脸蛋说,“父亲要你来美国是想让你接受更好的教育,你记得吗?”叶璇骄傲地从书包里拿出奖状,她要让父亲知道她是最好的孩子。父亲严厉的目光开始变得柔和起来,原来女儿还是那么的优秀!“你要考上美国的名牌大学,这样你才有出息,将来能在美国社会出人头地!”父亲的话让叶璇懵懵懂懂。
“在这儿住下吧!喜欢这里吗?”父亲问。叶璇没有作声。
后来她一个人跑到父亲的卧室里,失望地问父亲,“为什么你不能为我找一个妈妈?”母亲是一个遥远而模糊的记忆,是叶璇心里的隐痛。既然无法得到生母的爱,天真的叶璇就希望父亲能为她找一个新妈妈。
因为没能在父亲床头上看到结婚照,叶璇竟然大哭起来。哭着哭着,她就开始整理自己的书包,要回到杭州:“你不给我找妈妈,我自己去找!”
父亲沉下脸,叶璇不敢再说什么了。
“你是我和你母亲的牺牲品,作为一个男人事业是第一位的,你母亲对我有怨恨,所以,你也被牵连了,我无法满足你的要求,一切都重新开始吧!”父亲好像在背台词。
周末,父亲开车带叶璇去纽约市区的一座大型图书馆,在图书馆的门口,父亲用一种陌生而冷硬的口吻对她说:“璇儿,你要耐得住寂寞,这里有你无法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东西,你必须懂得这一点,将来的路靠你自己去走了。”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地忙他的生意。同去美国的祖父母因为不能适应,两年后决定了回国。
叶璇不愿和父亲住在一起,祖父母离开时,她也提出要搬出去住。“我不愿和一个陌生的男人在一起。”她对父亲有意见却不愿表白,“你应该尽快找到生命的另一半,我希望你幸福。”
她一个人在外租了一套公寓,13岁的她担当起家庭主妇的角色。她每个月去父亲的公司拿钱,洗衣煮饭,应付自如。
18岁,叶璇考上了美国Wellesley College读政治。对于自己的状态她颇感满足,她希望自己大学毕业后找一份工作,然后嫁人,过一种简单的平常人生活。
父亲为庆祝叶璇如愿考上大学,请她吃了饭。父亲穿着米色的西装,配上暗红的领带,风度翩翩,他的心情格外好,感情生活也十分美满。叶璇第一次见到父亲身边的女子,她气质高贵,长发飘逸。她是父亲的女友,父亲介绍说,她是一名律师,哥伦比亚大学的高材生,来自上海。叶璇对她有了莫名的好感。
她很随和,她给叶璇的第一句话是,你这么美丽,尤其是你身上所蕴含的东方美女的魅力,不去选美真是太可惜了。
“我对此没有兴趣,那有什么意思?”叶璇从来没有打算参加选美,更重要的是,她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选美的料。
她微笑着对叶璇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不愿意为自己的梦想而付出吗?上帝从来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苹果,既然连上帝都不愿放弃,我们怎么能够放弃自己的梦想呢?”
庆功晚餐结束了,父亲拉着两个挚爱的女人的手,幸福地笑了:“我给璇儿的爱太少了,将来我一定要补偿她。我希望我的女儿能够真正的幸福,也希望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
她陪着父女俩人在曼哈顿的街道散步,缤纷五彩的橱窗吸引着叶璇的目光,尤其是美丽妖娆的模特。她轻轻地抓住叶璇的手,在她耳边说:“璇儿,你在灯光下更是美丽极了,我相信将来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明星!”
叶璇摇摇头,不可思议地笑了。但那一刻,她感到自己多了一个像姐姐一样的朋友。被人爱被人重视的感觉是多么的甜蜜啊,叶璇心里想,她比自己美丽动人,为什么不参加选美呢?
继母情深 叫一声“姐姐”胜过千言万语
第二天,父亲开着车来到叶璇的住处。车门打开时,居然是她!“叶璇,我给你带来一样东西,你看看,相信你一定会感兴趣的!”
那是一包封存得很好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一本相册,还有一本证书。
她是选美冠军?叶璇将脸转向父亲,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父亲大笑起来。而她更是得意地望着叶璇:“我就是选美出身,在纽约参加梅花小姐的评选,同届冠军是彭丹,我是季军,后来我到台湾参加总决赛,拿到第一。”
“我没有那么优秀,你比我漂亮,我哪里比得上你啊!” 叶璇说。
“你已经18岁了,今年你可以参加全美华裔小姐选美,一定会有所收获的!”她是在替叶璇的父亲补偿亲情,她的义务是帮助叶璇利用自己的优势,走好自己的路。可在她面前,叶璇又一次否定了自己。
参加选美的事很快就平息下来了,她们相约一起去美国西海岸度假。临行前,叶璇悄悄地将她送的照片带在身边,那是她给叶璇带来的精神力量。叶璇已经悄悄地把她当作自己的偶像了。
夜深人静时,她们第一次单独面对,月光下,叶璇深情地望着她:“姐姐,你真的认为我行是吗?我的亲妈想当演员,可是错过了机会,如果我参加选美赢得了名次,那么我就去演戏,实现妈妈的愿望。”叶璇向她敞开了心扉。而她讲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和叶璇就像老友。
她虽然只比叶璇大10岁,却已步入成功人士的行列。“我鼓励你依靠自身的力量,制订大胆的计划,坚毅地前进。” 她为叶璇全力探索着成功可能性的同时,也让叶璇感到自己完全浸润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之中。
“选美只是一个方面,你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我因为选美的成功而有了知名度,事业上也就有了更多的成就。”
她拿出一条水晶项链:“这是象征成功的项链,是我取得第一名成绩时佩戴的。”叶璇抚摸着它,激动万分。那一刻,她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她成了叶璇的继母,叶璇不敢在父亲面前称她姐姐,就改叫她的名字。
她将继母的选美照片贴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每当有朋友来做客,她就自豪地把继母介绍给朋友们。
1999年,18岁的叶璇代表美国纽约参加了香港无线举办的国际华裔小姐选美。
比赛地点是在香港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生母从杭州跑来看望女儿,8年没有见面,母亲还是那么的漂亮、出众,但那一刻叶璇只觉得陌生,她一直在想,为什么自己最脆弱的时候,没有母亲的身影?难道她就是为了惩罚父亲,才决定放弃对女儿的抚养?
那几天叶璇每天都和继母通电话。
叶璇一直将继母给的那条水晶项链挂在脖子上。那个传递着成功信息的吉祥物,给叶璇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她获得了冠军,同时,还获得“最具古典美态奖”。
站在领奖台上,叶璇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谢谢你,我的好姐姐!
温柔的爱 将她带到更远的地方
为了表示祝贺,继母和父亲特意从美国飞到香港,他们预订了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要请亲朋好友去酒店一聚。
继母到叶璇所在的酒店来接她,一直守候在酒店大堂的母亲见状,默默地离开了。
在驶往酒店的途中,叶璇急切地和生母联系着,她想告诉母亲:“妈妈,你不要离开香港,我会来看你的,今天,我拿到了冠军,也是实现你的梦想,妈妈你知道吗?”
可母亲的手机一直没人接听,母亲去了哪里?叶璇急得流了眼泪,她希望继母能给自己更多的自信。“璇儿,你今天应该特别高兴啊,因为你的母亲也得知你拿冠军的消息了,她的愿望实现了,她不会和你失去联系的,一定不会的!”继母的话温柔动人。
一天后,叶璇和母亲联系上了,她们相约一同喝午茶。
母亲的脸上写满了幸福,她笑着拿出叶璇6岁时的照片:“从小你就喜欢唱唱跳跳,那时,阿妈也没有意识培养你,毕竟你还小,现在想来,你的成功也是基因决定的是吗?”
母亲温柔的手将叶璇的手攥得紧紧的。
“阿妈,我有一件事想问你,为什么当初你狠心地将我抛下?”
母亲沉默片刻,无语哽咽:“那是年轻时犯下的错,其实妈妈每天都在牵挂你呀,直到你去了美国,妈妈才松了一口气,毕竟,你到了美国就会有更好的前途。我知道亏欠你的实在太多……”
“阿妈,这次选美,多亏了我的继母,没有她,我是不可能走上亚裔小姐冠军的奖台的。”
“你生命中有两个母亲,我也感激她!”母亲心境如此清澈透明,叶璇不由得笑了。
“阿妈,继母要我今后来香港发展,我很高兴,这样,你也方便来香港……我们再也不会8年才相见了!”叶璇流着泪,想把自己的委屈和希望全部告诉母亲。
获得亚裔小姐冠军后,叶璇签约TVB,进入娱乐圈,成为一名艺人。她一边读大学,一边工作。
叶璇入行接拍的第一部戏是《封神榜》,接着她又拍了《美丽人生》《一网情深》等十多部戏,成为无线电台的当红小花旦。
去年,叶璇代表无线电台到雅典做奥运主持,谁知一下飞机就被人偷去了行李。一筹莫展之际,叶璇试着拨通了继母的电话,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了她。谁知,继母马上订了飞往雅典的机票。
“姐姐!”叶璇从心底里发出呼唤,“即使是姐姐,能这样做,也已经很让人感激了,更何况是继母啊!”。
那次,为了叶璇,继母放弃了一个正在谈判的大案件。不是金钱对她无所谓,而是她想一心一意地补偿叶璇失去的亲情!
2005年7月,叶璇和香港舞蹈团合作,扮演周旋一角,她隐隐然感到有一种宿命的安排。她打电话向母亲请教。母亲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终究还是有机会扮演自己最喜欢的偶像。
其实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❸ 为什么冰心说海棠叶形的祖国
海棠叶是蒙古国没有分出去时候的中国版图形状。冰心说这个比喻的时候祖国的版图就是像秋海棠叶一样。
冰心在给《儿童世界》写了两篇通讯后,南下踏上赴美国的旅途。她无论在旅途还是在美国,都挤出时间给孩子们写通讯。她把沿途的经历,异国的湖光山色,风俗习惯,写成一篇篇精粹的抒情散文,寄给《晨报》副刊。
在这些通讯里,她告诉故国故乡的小朋友们:当她乘邮船约克逊号,离开可爱的海棠叶形的祖国时,她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当她在日本横滨游览,看到游就馆中竟把侵略中国的罪证作为战胜纪念品陈列时,她“心中军人之血,如泉怒沸”,她实在不能忍受这人类欺压人类之事;
她在慰冰湖畔柔媚的夕照中,对着将落的金光,低低地嘱咐它,把她的爱和安慰,带到远东的祖国去。她寄情山水,把思念祖国、家乡、亲人的纯朴、深厚的情感,写得非常委婉、生动、清新、和谐,充满着诗情画意。特别是那些眷恋祖国的篇章,更富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3)那时海棠扩展阅读: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❹ 老海棠树 (史铁生)主要内容
一、《老海棠树》的主要内容
《老海棠树》主要讲述了史铁生的奶奶与老海棠树不可分割的关系,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季节回忆往事。讲述对奶奶的怀念和痛悔,留给我们长久的情思。在年少无知的岁月,童言无忌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想弥补却早已经失去了机会,只能一次次痛悔。
二、《老海棠树》的文章结构
文章的结构清晰,开篇点题,既扣题,又引出了本文的写作对象:奶奶。文章中主要写了四个场景:奶奶在树下糊纸袋、做针线活、搞清洁、灯下学习。奶奶不像其他长辈,催“我”骂“我”下来吃饭,而是充满商量与尊重地询问。
描写生动有趣,场面更是温馨舒服,联系后面奶奶的活到老,学到老,我相信奶奶能够做到这样,完全是尊重,一种充分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奶奶在冬天的晚上还坚持学习,不懂的地方还不耻下问,被小孙子否定质疑后,她依然坚定地学习。
(4)那时海棠扩展阅读
一、赏析
文章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融合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细节描写,写出了我对学习中的奶奶的不耐烦让她有了迷茫、惭愧,把祖孙情从不理解到理解渐悟得细致入微,为结尾我的“痛悔”埋下伏笔。
结尾收束全篇,写出了“我”对奶奶“永生的痛悔”。照应开头,呼应中间,再次强调“奶奶的张望”,并通过回忆奶奶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话语,突显奶奶努力上进的可贵品质,或许它才正是奶奶对后人最大的影响。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北京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舞台效果》、《命若琴弦》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散文《我与地坛》等。
❺ 玄觞的《海棠》表达的意思
空荡的巷尾幽幽回响车轮辘辘之声,细碎的雪飘落,落在指尖,丝丝寒凉。单调而断续的脚步声回荡在长街空巷中,望着远去的黄包车,她回眸,眉眼染上霜寒。推开陈旧的门,海棠花开,殷红如血,而故人……未归。
循着旧时的记忆,她缓缓走过堂前檐下,不觉,红了眼眶。
犹记那年,她不过年少芳华,闲暇时弹着钢琴浅吟低唱,岁月静好。那时,情窦初开的年纪,遇上白衣的少年,她一瞬,心如鹿撞,此后余生,情深似海。他喜欢载着她畅游于街头巷尾,为她折一枝海棠,笑意温润。那时的她,还有个与他一般年纪的兄长,两个少年相交甚笃,情谊深厚。那时,岁月无尘,她弹琴,少年们品茶攀谈,言笑晏晏。青荷灼灼,兄长牵一只风筝笑颜清朗,她与心尖尖上的少年踩着碎影缓缓走过石桥,视线交汇,她慌忙别开眼,一丝红晕爬上脸颊,唇角的笑意却是肆意漾开,而身旁的少年,匆匆移开视线,深沉的眸子早已波澜起伏。“哥,你瞧!”望着兄长侧目,她悄悄改了棋局,朝着少年俏皮一笑,兄长回眸,望着棋局沉思半晌,终而一展愁眉,笑颜宠溺。相机定格,她巧笑嫣然,身后立着她爱的少年,爱她的兄长。他们一起结伴淌过最好的年华,然,敌寇侵华,硝烟四起,他们的少年时光戛然而止。
脱下白衫,穿上军装,少年放下手中的报纸起身,却被身旁的人拦了去路。“战场上马革裹尸,生死不定,你走了,我妹妹怎么办?”兄长眼眶腥红,报纸上“保家卫国”几个字格外刺眼。“我希望她过的安平喜乐。”摊开手心,两张车票静静地躺着,少年闭眼,身子站得笔直,双手却是微微颤抖着。望着“旧金山”三字,兄长只是沉重而无奈的叹息。送他们离开时,少年深深望了她一眼,拍了拍兄长的肩,决然转身,只留一抹直挺的背影。她仓皇的想要追上去,却被哥哥拉了回来。行知路半,兄长将车票递给她,眸中的不舍与眉眼间的坚决一如那个少年,她心口绞痛,男儿的家国梦,她懂,因为懂得,所以放手。望着同样一身戎装的兄长,少年微愣,终而笑开。“照顾好自己。”这,是他们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
她漂洋过海,独居异国他乡,而他们,杳无音讯。她无时无刻不想回去,却不敢回去,因为,他们所愿,是她平安和顺,远离战火。
默片一祯祯播放,她含泪瞧着,里面三人欢声笑语,年华大好。院中的海棠飘落,她轻抚泛黄的照片,身侧的棋局仍在,只是空了位子。而今太平盛世,却再也没有一个少年会为她捻一枝海棠,陪她走过十里长街,与她谈笑风生。那个与他年纪相当的兄长,也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寻不见踪迹。她倚着灰白的墙,唇角的笑意苍凉而无力。
后来,她独守空城,等着故人归来。夜晚入梦时,依稀瞧见那人熟悉的轮廓缓缓走近,于满架花树下拥她入怀,许她凤冠霞帔,有始有终。一梦混沌,醒来时,眼角的泪痕未干,庭院里埋的家书还沾着手心的余温,不知寄往何处,那声兄长哽在喉头,再也唤不出。
她的身后,再也没有两个少年默默守着她,许她平安喜乐。回首,青丝白,时光锈,花影斑驳间,门吱呀响起,她缓缓侧目,少年白衣胜雪,推门而入,笑颜一如昔年,温柔绵长。
乱世硝烟里,家国大义前,儿女情长变得渺小而苍白,却也是心底深埋的温柔,浸润了时光,让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多了丝柔暖。
如果想了解这个故事,可以去看《海棠》的MV,结合歌词,就能理解那个故事,关于乱世里的爱情、亲情与家国大义的故事。
❻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原文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于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客。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❼ 求描写海棠的诗句
1.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2.《春暮游小园》宋代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3《题海棠美人》
作者:唐寅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4《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作者:苏轼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❽ 尘缘如梦 海棠依旧 出自哪里
宋 李石《雨中花慢》:潋滟云霞,空濛雾雨,长堤柳色如茵。问西湖何似,粉面初匀。尽道软红香土,东华风月俱新。旧游如梦,尘缘未断,几度逢春。蓬莱阁上,风流二老,相携把酒论文。最好是、四娘桃李,约近东邻。别後使君须鬓,十分白了三分。是人笑道,醉中文字,更要红裙。
宋 刘澜《齐天乐》:玉钗分向金华後,回头路迷仙苑。落翠惊风,流红逐水,谁信人间重见。花深半面。尚歌得新词,柳家三变。绿叶阴阴,可怜不似那时看。刘郎今度更老,雅怀都不到,书带题扇。花信风高,苕溪月冷,明日云帆天远。尘缘较短。怪一梦轻回,酒阑歌散。别鹤惊心,感时花泪溅。
宋 刘景翔《念奴娇》:甚情幻化,似流酥围暖,酣春娇寐。不数锦篝烘古篆,沁入屏山沈水。笑吐丁香,紫绡衬粉,房列还同蒂。翠球移影,媚人清晓风细。依约玉骨盈盈,小春暖逗,开到灯宵际。疑是九华仙梦冷,误落人间游戏。比雪情多,评梅香浅。三白还堪瑞。尘缘洗尽,醒来还又葱翠。
宋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宋 张炎《声声慢》:因风整帽,借柳维舟,休登故苑荒台。去岁何年,游处半入苍苔。白鸥旧盟未冷,但寒沙、空与愁堆。谩叹息,问西门洒泪,不忍徘徊。眼底江山犹在,把冰弦弹断,苦忆颜回。一点归心,分付布袜青鞋。相寻已期到老,那知人、如此情怀。怅望久,海棠开、依旧燕来。
❾ 史铁生的《老海棠树》的原文
《老海棠树》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于里张望。
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客。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