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木兰花慢征南

木兰花慢征南

发布时间: 2021-03-02 14:56:32

⑴ 辛弃疾的 (木兰花慢)什么意思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
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
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
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
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
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
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

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本词即是如此。这首词是作者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作的。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上阕头三句“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陡然而起,直抒胸臆,以高屋建瓴之势笼罩全篇。苏轼有“对尊前,惜流年”的词句(《江神子·冬景》),此处便化用了但感觉更深沉悲慨。词人意有所郁结,面对别酒随事触发。本意虽含而未露,探其幽眇,“老来”两字神貌可鉴。词人作此词时正值壮年,何以老迈自居,心情萧索至此呢?词人存其弱冠之年“突骑渡江”,率众南归后,正拟做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不料竟沉沦下僚,辗转宦海。乾道八年他出任滁州知州,乃是大材小用,况且朝廷苟安,北伐无期,旌旗未展头先白,怎能不“对别酒,怯流年呢?”“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作者身处政治逆境中,对于寒暑易节,素魄盈亏,特别敏感,双眼看友人高蹈离去,惜别而外,另有衷曲,于是浮想联翩,情思奔涌。“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都不管”和“只管”道尽“水”与“西风”的无情,一语双关。既设想了友人别后归途的情景,又暗喻范氏离任乃朝中局势所致。以西风喻恶势力,在辛词中不乏其例。如“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满江红》)归船何处去?联想更深一层。“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笔锋陡转,变刚为柔,一种浑厚超脱的意境悠然展现出来,前句用张翰的故事,后句用黄庭坚的诗意,使人读之翕然而有“归欤”之念。此二句当是悬想范倅离任后入朝前返家的天伦之乐。

下阕,转到送别主旨上。“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由上阕末句初跌而出,格调转亢,与上面“归欤”之境构成迥然不同的画面。词人有意用积极精神,昂扬语调,为友人入朝壮色。头二句言友人入朝前勤劳忠奋,三句言朝廷求贤若渴。“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好一派君臣相得,振邦兴国的景象!夜里在承明庐修改诏书,又奉命去筹划边事,极言恩遇之深。承明,庐名,是汉代朝官值宿(犹后代的值班)之地,词里借指宫廷。这几句寄托了词人的理想,表明愿为光复中原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大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永王东巡歌》)的气概。下面再一转折,将滔滔思潮訇然闸住。“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变奋激昂扬为纡徐低沉。倘若友人去了京城,遇到老朋友,可以告诉他们,自己仍然是借酒销愁,为酒所困。长安,这里代指南宋都城临安。“愁肠殢酒”乃化用唐未韩偓《有忆》诗“肠殢?酒人千里”句,殢是困扰之意。话语外表露出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悲愤。

前面几经翻跌,蓄意蓄势,至结尾,突然振拔:“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词人醉中张弓满月,空弦虚射,却惊落了秋雁,真乃奇思妙想。“目断”两字极有神韵,其实是翻用《战国策》“虚弓落病雁”的典故,可是不着痕迹。一个壮怀激烈、无用武之地的英雄形象通过这两句显现出来,他的情怀只能在酒醉后发泄出来。正如清陈廷焯说:“稼轩有吞吐八荒之慨而机会不来,……故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白雨斋词话》)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
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张仲固名坚,镇江人,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秋受命知兴元府(治所在今陕西汉中)兼利州东路安抚使,当时作者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兼荆湖南路安抚使,虽已接受改任知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但尚未赴任。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席间作者作的。

作者一生致力于光复故土,洗血民族耻辱。因他饯送的人要去汉中,而从汉中到关中的地区,正是李纲等人主张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作者很自然地联想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就以“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为此词的起笔。

接着追忆了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踞守关中的秦的三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的往事。那是多么高明的战略决策,多么令人羡慕的战果,而那又全都是多谋善战的汉初三杰的贡献。无奈“追亡事,今不见”即便有韩信那样的战将,也不可能为时所用,以致出现了文恬武嬉、萎靡不振的局面。

绿水青山,枉自如故;壮志难酬,宏才不展。南宋政府养那么多兵马,却经常使敌骑犹如入无人之境,恣意驰骋,那怎能不长使英雄泪满襟呢!

因被饯送者为张姓,故下阕用张良受书为帝王师的故事,赞颂张仲固这次出帅兴元,只是小试其才。

此下全部转入抒发离别之情。其中需要稍加解释的是: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本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襟三江而带五湖”的南昌故郡了,所以有“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之句。“车轮四角”是化用了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表明作者也幻想车轮在一夜之间能生出四角,使张仲固无法即刻乘车离去,而再住几时,但这又怎么可能呢!满怀离愁,无法消解,离别之后又因为想念而致使身体消瘦,“带减腰围”了。

这首词中的“山川满目泪沾衣”(李峤《汾阴行》),“江涵秋影雁初飞”(杜牧《九日齐山登高》),均借用了古人的原诗句却显得自然,毫无斧凿痕迹。作者精湛的艺术手法在这首词中表现的极为典型。

⑵ 急需<木兰花慢>的翻译 作者是辛弃疾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一
作“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
女亘(一作“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属慢调变格,不同的文本词语与句读稍
有差异,这里序依《全宋词》,正文依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根据作者自序可知,他是有意仿效屈原的《天问》体式填词。《天
问》是楚辞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在我国哲学史和科学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天,应指一切事物的本源。天问,就是探求事物的原
始意义。诗人在篇中提出170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应
用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怀疑自
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对屈原这
种怀疑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仿《天问》句式,
采用诘问语气,也对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有所怀疑,只不过限于篇幅,
不能象《天问》那样大问特问,然而,词作对自然科学的启示,并不逊
色于《天问》。
词作紧紧围绕“送月”这一主题设问,在观察中由浅入深,洋溢着
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首句“向何处,去悠悠?”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谁都可能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第二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景东头?”就显出思考和想象的魅力来了,词人此番是既提出问题又
解决问题,尽管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设想到底对不对,但在今天我们看
来,应该给他打满分,因为的的确确,当我们看到月亮落下去时,西方
的人正看到月轮东升。“汗漫”,谓不可知的事物。“空汗漫”与“飞
镜无根”联系起来看,辛氏似乎意识到月亮是运行在空旷缈缥之中,于
是发出“谁系”的疑问。上阕末句“女亘娥不嫁谁留?”引出神话故事
,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阕是对天空中月亮运行轨迹的悬想和发问,下阕则是对月亮从海
底升起的传统说法表示质疑。辛氏显然不满于前人的说法,并试图推翻
它。“无由”,没有来由,没有根据。“谓经海底问无由”,意即:说
是月亮从海底升起,却问不出个所以然。接下去,词人采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的手法以破前人之说。不是说月亮中有“玉殿琼楼”吗?要
是在海底,大概会被鲸鱼撞坏。月亮中不是有蟾蜍(即“虾蟆”)和玉
兔吗?要是蟾蜍,倒还不怕水,兔子怎能游泳?最后,词人进一步发问
,涉及月亮盈亏的自然现象。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800多年来,脍炙人口,一直成为人们咏颂的佳篇,尤其对于汉中人来说,作者就汉中故事所抒发的情怀,更有一番亲切深沉的感受。

这是一首表达朋友离别的赠诗,但看不出常见的那种悲伤的离愁,看到的只是对千多年前往事的追忆,看到的是抗金情怀的交流。其所以作者能独辟蹊径,用这种方式赠别,就是因为赠诗者和受赠者,都是当时力主抗金的人物,志同道合,自然心境一致。

辛弃疾,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最杰出的爱国诗人,当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路安抚使,已经接到朝廷任他为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尚未上任。张仲固,名坚,镇江人,原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调任兴元知府兼利州东路安抚使,而主管一路的军政长官即可称帅。当时的兴元府,就是今汉中,同时也是利州东路的治所,为南宋西北的边防重镇。所以,辛弃疾对好朋友去抗金边防重镇,寄予了很大希望。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在席间作的。

词的上阕,首开第一句“汉中开汉业”,诗人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张仲固即将赴任的地方是汉业所兴之地,特在此点明汉中的历史地位,即汉中在汉家历程上的重要性。此句在当时异族入侵的背景下,更包含着深一层的含义:由汉中开创的汉家基业,将要被异族颠覆,作为汉人,当像张良等人一样,奋起保住汉家基业。“问此地,是耶非?”这一设问句,作为大文豪的作者,并不是不清楚,甚或怀疑,而是加重语言氛围,即“难道不是”之意。“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写汉王刘邦从汉中挥师东进,出定三秦,打败项羽,一统华夏,建立汉业。“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汉王其所以能夺得天下,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刘邦破格任用韩信为大将军。这样的任贤用能佳话,今天是看不见了(对主战派人士弃而不用),只是山川依旧,而在胡人的铁蹄下人们只有泪湿衣裳。当时南宋朝廷任用主和派,诗人引用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一诗“但山川依旧泪沾衣”原句,感慨自己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用。“落日胡尘未断”,金军侵略者的蹄践踏扬起的尘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而南宋朝廷的战马只在萧瑟的秋风中因无所战事养得膘肥体壮。

下阕是诗人表达对朋友离去的劝勉和情感。“一编书是帝王师”,借张良以《太公兵法》成为刘邦的谋士定鼎天下的典故,劝勉张仲固主兵汉中,当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小试去征西。”是说张仲固到西北前线,只是小试身手。出于对朋友能力的信任,觉得他到兴元主持征西军政,并不是大不了事。“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但急急忙忙离开楚地,到西北前线,能不能旗开得胜,却是值得人忧愁的。因为朝廷并不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这里表达了诗人既相信和希望朋友抗金获胜,又担心朝廷不支持而难获成功。“回首处,君思我,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木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汉中时,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南昌任上,那已经是秋雁初飞之时了。“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筵席之后,各赴前路,要想再次相见就更难了,作者借用唐代诗人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幻想朋友的车子生出四个角,不要走得快了,好朋友当在一起好好多聚一些时辰。不然,自此分别后,身体会因思念而消瘦,身上衣服的带子也就显得宽松了。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送别为主线,把咏史、感今和惜别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兴元”这一名地来大作文章,明褒暗贬、旁敲侧击,可谓一箭四雕,肯定刘邦,正是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无所作为;赞美萧何追韩信,在于揭露南宋王朝用人不当;写张良,又巧妙地联系张仲固,寄托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赠别朋友,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朋友的厚望。

⑶ 与鲲鹏相关的诗句

1、搏扶笑鲲鹏

范成大
《留简伯俊》
2、君侯妙年翔鲲鹏

方回
《呈赵左丞》
3、鲲鹏定何之

韩元吉
《丁丑仲春将渡浙江从者请盘沙予畏而不许既登》
4、变化有鲲鹏

杜甫
《泊岳阳城下》
5、鲲鹏相并

程大昌
《感皇恩·变化属朝班》
6、似鲲鹏、变化能几

辛弃疾
《哨遍·池上主人》
7、安识鲲鹏变化

陈亮
《水调歌头·事业随人品》
8、也不羡、鲲鹏飞击水

何梦桂
《最高楼·南山老》
9、焉用鲲鹏鳞羽多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
10、鲲鹏变化知难测

殷文圭
《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
11、穷溟驾浪鲲鹏化

徐夤
《北》
12、问鲲鹏九万

白朴
《沁园春 夜梦,就树摘桃啖之,于中一枚甘苦》
13、为问鲲鹏瀚海

白朴
《木兰花慢 题阙》
14、起鲲鹏

张弘范
《木兰花慢 征南》
15、何知*小鲲鹏大

刘敏中
《水龙吟 马观复基司以九日水龙吟赋神 峰邀》
16、鲲鹏已向天池徙

朱*颜
《菩萨蛮 乌洋观鱼》
17、料鲲鹏、须奋天池

朱唏颜
《宴清都 饯提控令史林君瑞》
18、鲲鹏水击三千里

苏轼
《催试官考较戏作》
19、鲲鹏自有天池著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20、鲲鹏尚么麽

陆游
《航海》
21、已忘海运鲲鹏化

陆游
《和范待制秋兴》
22、搏风变化羡鲲鹏

陆游
《自讼》
23、革能谈鲲鹏

黄庭坚
《赠无咎八音歌》
24、沉浮几许鲲鹏志

刘国藏
《庐山云雾》
25、知音鲲鹏击溟渤

白玉蟾
《冥鸿辞》
26、鲲鹏变化知有托

蔡沈
《送江端伯之隆兴》
27、鲲鹏谩北溟

陈棣
《无题》
28、舒为鲲鹏翼

陈普
《望云》
29、托身要是鲲鹏宅

陈造
《次韵程安抚蟹二首》
30、目送鲲鹏鹤锨

陈造
《苦雨再次前韵》
31、鲲鹏至大兮

巩丰
《二虫吟》
32、鲲鹏侈变化

何梦桂
《希有鸟吟》
33、蝼蚁鲲鹏齐受记

释延寿
《定慧相资歌》
34、风旋羊角兮变化鲲鹏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5、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释正觉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36、变化鲲鹏底时节

释正觉
《偈颂二百零五首》
37、变化鲲鹏

释正觉
《颂古一百则》
38、溟渤鲲鹏近

王洋
《寄题韩勉夫枝巢》
39、鲲鹏蜩鷃子知不

王洋
《苦寒得酒二首》
40、鲲鹏振翼初九万

曾丰
《题陈晋卿颐斋》

⑷ 《木兰花慢·其二》柳永 的大概意思是

《木兰花慢·其二》柳永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
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幰山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傍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欢情。
对佳丽地,信金□〔上三田下缶〕罄竭玉山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

【注释】

这首《 木兰花慢 》以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宋真宗、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清明时节风和日暖,百花盛开,芳草芊绵,人们习惯到郊野去扫墓 、踏青 。这首词就以北宋江南清明郊游为再现对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起首六句二十四字 ,兼写清明乍雨、群花烂漫,点出春日郊游的特定风物。起笔便异常简洁地点明了时令 。紫桐即油桐树 ,三月初应信风而开紫白色花朵,因先花后叶,故繁茂满枝,最能标志郊野清明的到来。一个“拆”字,写尽桐花烂漫的风致。“先清明 ”,经过夜来或将晓的一阵疏雨 ,郊野显得特地晴明清新,点出“清明之明”。作者选择了“艳杏”和“缃桃”等富于艳丽色彩的景物,使用了“烧”和“绣”具有雕饰工巧的动词,以突出春意最浓时景色的鲜妍如画。不过,这首词的重点不在于对动人春色的工笔描绘,所以自“倾城”句始,词进入游春活动的描述。作者善于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又能捕捉到一些典型的具象 。“ 倾城,尽寻胜去”是对春游盛况作总的勾勒。人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熟食品,男骑宝马,女坐香车,到郊外去领略大自然的景色 ,充分享受春天的观乐 。“雕鞍”代指马,“绀幰”即天青色的车幔,代指车。结两句,以万家之管弦新声大大地渲染了节日的气氛,词情向欢乐的高潮发展。词的上片,作者用浓墨重彩绘制出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
词的下片着重表现江南女子郊游的欢乐。柳永这位风流才子将注意力集中于艳冶妖娆、珠翠满头的市井妓女身上。在这富于浪漫情调的春天郊野,她们的欢快与放浪,在作者看来,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趣味和色彩,而事实上也如此。“盈盈”以女性的轻盈体态指代妇女 ,这里兼指众多的妇女。她们占芳寻胜,玩着传统的斗草游戏。踏青中最活跃的还是那些歌妓舞女们。她们艳冶出众,尽情地享受着春的欢乐和春的赐与 。作者以“ 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衬出当日游人之众,排场之盛,同时也暗示这些游乐人群的主体是豪贵之家。这是全词欢乐情景的高潮。而作者对春之美好和生之欢乐的体验也抒发到了极致。继而词笔变化,作者继以肯定的语气,设想欢乐的人们 ,在佳丽之地饮尽樽里的美酒 ,陶然大醉 ,有如玉山之倾倒 。“罍”为古代酒器,即大酒樽。词的结尾“拚却明朝永日,画堂一枕春醒。”一句意思是,这些欢乐的人定是拚着明日醉卧画堂,今朝则非尽醉不休。不能把这一句简单用“醉生梦死”去界定,实际上,柳永在这里呕歌的是古代女子在这难得的自由机会和场合中所迸发的生命的快乐。
这首《木兰花慢》充分体现了柳词善予铺叙的表现特征。作者依赖调式变化、句式参差,造成了一种急促的节奏和繁密的语势;同时又通过特色景物的点染,大量细节的描写和场面的铺陈,将描写对象加以铺张渲染,为全词带来一种繁复之美。这是两宋时期广为传唱的“欢乐颂”和“春之歌”,体现了柳永创作风格的多样性。

⑸ 木兰花慢 辛弃疾 全诗和翻译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但是,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像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像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读者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就是豪纵跌宕,横绝古今;所谓“放”,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4]

⑹ [急。]木兰花慢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一
作“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
女亘(一作“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属慢调变格,不同的文本词语与句读稍
有差异,这里序依《全宋词》,正文依龙榆生的《唐宋词格律》。
根据作者自序可知,他是有意仿效屈原的《天问》体式填词。《天
问》是楚辞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的杰作,在我国哲学史和科学史上
也占有重要地位。天,应指一切事物的本源。天问,就是探求事物的原
始意义。诗人在篇中提出170多个关于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问题,应
用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说:“怀疑自
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对屈原这
种怀疑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辛弃疾的《木兰花慢》仿《天问》句式,
采用诘问语气,也对自然现象和神话故事有所怀疑,只不过限于篇幅,
不能象《天问》那样大问特问,然而,词作对自然科学的启示,并不逊
色于《天问》。
词作紧紧围绕“送月”这一主题设问,在观察中由浅入深,洋溢着
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首句“向何处,去悠悠?”并没有什么奇特
之处,谁都可能提出这么一个问题。第二句“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
光景东头?”就显出思考和想象的魅力来了,词人此番是既提出问题又
解决问题,尽管当时他并不知道这种设想到底对不对,但在今天我们看
来,应该给他打满分,因为的的确确,当我们看到月亮落下去时,西方
的人正看到月轮东升。“汗漫”,谓不可知的事物。“空汗漫”与“飞
镜无根”联系起来看,辛氏似乎意识到月亮是运行在空旷缈缥之中,于
是发出“谁系”的疑问。上阕末句“女亘娥不嫁谁留?”引出神话故事
,使人联想到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上阕是对天空中月亮运行轨迹的悬想和发问,下阕则是对月亮从海
底升起的传统说法表示质疑。辛氏显然不满于前人的说法,并试图推翻
它。“无由”,没有来由,没有根据。“谓经海底问无由”,意即:说
是月亮从海底升起,却问不出个所以然。接下去,词人采用“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的手法以破前人之说。不是说月亮中有“玉殿琼楼”吗?要
是在海底,大概会被鲸鱼撞坏。月亮中不是有蟾蜍(即“虾蟆”)和玉
兔吗?要是蟾蜍,倒还不怕水,兔子怎能游泳?最后,词人进一步发问
,涉及月亮盈亏的自然现象。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南宋大诗人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词,800多年来,脍炙人口,一直成为人们咏颂的佳篇,尤其对于汉中人来说,作者就汉中故事所抒发的情怀,更有一番亲切深沉的感受。

这是一首表达朋友离别的赠诗,但看不出常见的那种悲伤的离愁,看到的只是对千多年前往事的追忆,看到的是抗金情怀的交流。其所以作者能独辟蹊径,用这种方式赠别,就是因为赠诗者和受赠者,都是当时力主抗金的人物,志同道合,自然心境一致。

辛弃疾,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最杰出的爱国诗人,当时任潭州知州兼湖南路安抚使,已经接到朝廷任他为隆兴知府兼江南西路安抚使之命,尚未上任。张仲固,名坚,镇江人,原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调任兴元知府兼利州东路安抚使,而主管一路的军政长官即可称帅。当时的兴元府,就是今汉中,同时也是利州东路的治所,为南宋西北的边防重镇。所以,辛弃疾对好朋友去抗金边防重镇,寄予了很大希望。此词是在张仲固卸江西转运判官任后,取道湖南赴任时,作者设宴相送在席间作的。

词的上阕,首开第一句“汉中开汉业”,诗人首先想到的是朋友张仲固即将赴任的地方是汉业所兴之地,特在此点明汉中的历史地位,即汉中在汉家历程上的重要性。此句在当时异族入侵的背景下,更包含着深一层的含义:由汉中开创的汉家基业,将要被异族颠覆,作为汉人,当像张良等人一样,奋起保住汉家基业。“问此地,是耶非?”这一设问句,作为大文豪的作者,并不是不清楚,甚或怀疑,而是加重语言氛围,即“难道不是”之意。“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写汉王刘邦从汉中挥师东进,出定三秦,打败项羽,一统华夏,建立汉业。“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依旧泪沾衣。”汉王其所以能夺得天下,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刘邦破格任用韩信为大将军。这样的任贤用能佳话,今天是看不见了(对主战派人士弃而不用),只是山川依旧,而在胡人的铁蹄下人们只有泪湿衣裳。当时南宋朝廷任用主和派,诗人引用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一诗“但山川依旧泪沾衣”原句,感慨自己的抗金主张不被采用。“落日胡尘未断”,金军侵略者的蹄践踏扬起的尘土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而南宋朝廷的战马只在萧瑟的秋风中因无所战事养得膘肥体壮。

下阕是诗人表达对朋友离去的劝勉和情感。“一编书是帝王师”,借张良以《太公兵法》成为刘邦的谋士定鼎天下的典故,劝勉张仲固主兵汉中,当像张良一样,建功立业。“小试去征西。”是说张仲固到西北前线,只是小试身手。出于对朋友能力的信任,觉得他到兴元主持征西军政,并不是大不了事。“更草草离楚,匆匆去路,愁满旌旗。”但急急忙忙离开楚地,到西北前线,能不能旗开得胜,却是值得人忧愁的。因为朝廷并不积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这里表达了诗人既相信和希望朋友抗金获胜,又担心朝廷不支持而难获成功。“回首处,君思我,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当作者饯别张仲固时,他木人也已奉调江西并即将赴任。当张仲固抵达任所汉中时,回首思念饯送者时,他已到了南昌任上,那已经是秋雁初飞之时了。“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筵席之后,各赴前路,要想再次相见就更难了,作者借用唐代诗人陆龟蒙《古意》诗“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的句意,幻想朋友的车子生出四个角,不要走得快了,好朋友当在一起好好多聚一些时辰。不然,自此分别后,身体会因思念而消瘦,身上衣服的带子也就显得宽松了。

辛弃疾的这首词,以送别为主线,把咏史、感今和惜别三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兴元”这一名地来大作文章,明褒暗贬、旁敲侧击,可谓一箭四雕,肯定刘邦,正是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无所作为;赞美萧何追韩信,在于揭露南宋王朝用人不当;写张良,又巧妙地联系张仲固,寄托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赠别朋友,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对朋友的厚望。

⑺ 刘敏中的《木兰花慢 会有诏止征南之行,复以木兰花慢》求全文解析

个人理解。复
少壮之年就制建立了功勋和事业,正是千年难得的风云际会,有的人横持长矛从军书写新的诗篇,有的人弯弓射箭歌颂高尚的礼仪。精巧海岛上树林繁盛天刚亮时,紫垣星浮动在昏黄的月光之下。遥远的东秦正高悬旗帜,大摆宴席宾客满座。在华丽精美的居室里看戏,挥霍钱财摆下酒宴,氛围融洽如同和熙的春天。这一生,有忠和孝这两件事,但是只图忠,仕途高位并不能因此沿袭。这次出发秋天的风景正好,皇帝再次赋予(我)新的恩宠。

⑻ 远处的和雾有关的诗句

1
[宋]
张孝祥
道霞扃雾锁不堪忧
《木兰花慢·紫箫吹散後》
2
[宋]
杨炎正
试薄罗内衫子轻如雾
《贺新郎容·十日狂风雨》
3
[元]
张弘范
任蛮烟瘴雾不须惊
《木兰花慢 征南》
4
[宋]
周密
衬碧雾笼绡垂蕙领
《大圣乐·虹雨霉风》
5
[唐]
王睿
浊波洋洋兮凝晓雾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6
[宋]
吴文英
还似。海雾冷仙山
丁香结·香袅红霏》
还似。海雾冷仙山
《丁香结·香袅红霏》
7
[宋]
方千里
对雨收雾霁初晴也
《塞垣春·四远天垂野》
8
[宋]
谭宣子
似水烟山雾两相和
《鸣梭·织绡机上度鸣梭》
9
[宋]
胡寅
交衢尘专雾祗相煎
《和钱孙叔委心亭二绝》
10
[宋]
戴埴
散不如云雾之葱郁
《雹》
11
[宋]
苏轼
风??雾鬣寒飕飕
《韦偃牧马图》
12
[宋]
郑起
晓雾江山都江不见
《鄂州南楼》
13
[宋]
张耒
云郛雾阙兮都邃宫
《叙雨:》
云郛雾阙兮都邃宫
《叙雨:》
既足而止兮披雾昏
《叙雨:》
14
[明]
钦叔阳
乃有轻雾为之弄晴
《寒荄》
15
[唐]
王翰
香雾{髟官}翠鬟
《棠梨墓歌》
16
[唐]
水神
浊波扬扬兮凝晓雾
《霅溪夜宴诗(诸神命丽玉唱公无渡河歌)》
17
[宋]
葛立方
抚榇循题兮愁雾重
《九效·宁固》
抚榇循题兮愁雾重
《九效·宁固》

⑼ 有关白玉兰的诗句,急

鹊桥仙
宋卢祖皋
槐阴閟暑,荷风清梦,满院双成俦侣。阶庭一笑玉兰新,把酒更、重逢初度。
丹书漫启,青云垂上,莫忘八篇奇语。功成休驾玉霄云,且长占、赤城佳处。

宫词
宋 王仲修
玉兰万朵牡丹开,先摘姚黄献御杯。
翠幕重重围绕定,料应蜂蝶不曾来。

卜算子 白玉兰
深园锁清寒,
百艳皆不见。
寂寞娉婷展玉容,
不惧风尘辗。

鹧鸪天 寿潘君美
元 刘敏中
萱草堂前锦棣花。灵椿树下玉兰芽。二毛鬓莫惊青鉴,五朵云须上白麻。携斗酒,醉君家。春风吹我帽帘斜。座中贵客应相笑,前日疏狂未减。

扫花游/扫地游
宋 赵文
结庐胜境,似旧日曾游,玉莲佳处。万花织组。爱回廊宛转,楚腰束素。度密穿青,上有燕支万树。探梅去。正竹外一枝,春意如许。奇绝盘谷序。更碧皱沿堤,绮霏承宇。柳桥花坞。问何人解有,玉兰能赋。老子婆娑,长与春风作主。彩衣舞。看人间、落花飞絮。

木兰花慢 征南
元 张弘范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炎方灰冷已如冰。余烬淡孤星。爱铜柱新功,玉兰奇节,特请高缨。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⑽ 包含孤星的诗句

1、烬火孤星灭


元稹抄
《独夜伤怀赠呈张侍御》
2、孤星直上相风竿

李商隐
《河内诗二首》
3、余烬淡孤星

张弘范
《木兰花慢 征南》
4、唯有孤星入少微

蔡权
《掩扉》
5、残月孤星各一方

陈著
《次韵史猷父来见》
6、强宫缘被孤星主

刘黻
《赠五星术士》
7、老树戴孤星

司马光
《晓思》
8、孤星远迸向人飞

宋太宗
《缘识》
9、孤星探先出

周邦彦
《楚村道中》
10、残突伴孤星

魏了翁
《水调歌头·牛酒享宾客》

热点内容
背景盆栽画 发布:2024-03-28 16:32:25 浏览:569
水粉百合 发布:2024-03-28 16:27:04 浏览:348
花艺招人 发布:2024-03-28 16:22:51 浏览:236
叶语鲜花 发布:2024-03-28 16:15:30 浏览:396
林芝百合胶囊 发布:2024-03-28 16:05:20 浏览:998
花卉图片油画 发布:2024-03-28 15:31:17 浏览:521
东邦海棠湾房价 发布:2024-03-28 15:07:14 浏览:622
男变身女成为鼎炉小说 发布:2024-03-28 15:02:38 浏览:750
全度妍李政宰电影 发布:2024-03-28 14:56:34 浏览:647
新疆电影大全 发布:2024-03-28 14:50:10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