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兰花豁达
⑴ 春含花未开,花开人未来,人未花以去,下世花从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占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经将到尽期。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唯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用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何况两枝?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②,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这又如何是好呢?古人说过:“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古诗十九首》)那么,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么?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衰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风味。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味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引起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萎红中寄托人去筵空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溶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无可否认,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更为人们所称道,但后人艺术上的成功是由于撷取了前人构思的精英,因此,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也不应当忘记白居易以烛光照亮了后人思路的功劳。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平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平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给分吧
⑵ 什么花代表豁达
菊花吧。。古人都把这个作为隐士的象征。。要不是兰花?代表君子
⑶ 怎么写好作文
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内结,从正反两方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平时靠积累,考场凭发挥”,这是考场学子的共同体会。 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 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⑷ 描写梅花的句子
1、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2、雪梅·其一【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墨梅——【作者】王冕 【朝代】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清平乐·别来春半——【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5、早梅——【作者】张谓 【朝代】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⑸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
大度豁达,是人生真理。
⑹ 心胸豁达处事淡然作文
一个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他对这盆淡雅的兰花呵护有加,经常为她浇水除草杀虫。兰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长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请他帮忙照看。小和尚很是负责,像老和尚一样用心呵护兰花,兰花茁壮地成长着。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不料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在地。小和尚赶回来,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更害怕老和尚责怪他。 过几天老和尚回来了,小和尚向他讲述了兰花的事情,并准备接受他的责怪。可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为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生气的, 我们相爱也不是为了生气的, 我们生活不是为了生气的, 甚至,我们活着也不是为了生气的。 用心付出的东西一旦无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么,悔什么。 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时候淡然处之,无愧于自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心胸豁达, 处事淡然, 为人和气, 看事入骨!
⑺ 孔子对兰花有什么定义
孔子将兰花的地位捧得很高,这其中也有他拿兰花自喻的原因在里面。当年孔子在外周游十多年之久,四处游说传播自己的思想和信念,却始终没有得到任用。在从卫国返回鲁国的途中,感慨之余的孔子偶然见到兰花独茂,于是触景生情,感慨万端: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孔子的这样一句感慨,从此为后世定下了兰花贵为“王者之香”的基调。后代几乎所有涉及到兰花的文章、著作都会提到它。
此句的本意是,兰花是应当为王者提供香气的花,也就是兰花应是只有国君才能欣赏的高级花卉。但这句话实际上也是未遇到伯乐的孔子一句对自身境遇的慨叹。
孔子把兰花比作贤臣,实际上也是自喻,说自己周游列国,却生不逢时,得不到重用,只能混迹于人群之中,就像独茂的兰与众草为伍一样,屈尊与鄙夫为伍。
虽然孔子这样的言论似乎有些失礼,不像是温文儒雅的思想家会说出来的话,但无论是在哪个时代,天才都是寂寞的。得不到重用的天才尤会按捺不住发牢骚,这也是他们颇有人情味的一点。
孔子觉得自己是贤臣,是君子,而兰花也像贤臣一样,因此自己就是兰花。兰花品行高洁,卓尔不群,连与其久居其室都能满身香气,正如君子的道德可以感化教育周围的人一样。
孔子在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人格特征之间找到了呼应与契合,并借助于兰的文化意象,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清晰地表达,同时,兰的文化内涵也由此产生了。
兰的幽香清远适合君子德行的高贵雅洁,不媚流俗,同时也体现了儒学重社会功用的特点。再加上孔子盛赞兰花的那句“不以无人而不芳”,这种悠然豁达的思想境界又将兰花的君子形象推上了一个新制高点。
兰花的叶态绰约多姿,色泽终年常青,花朵幽香高洁,并以独有的天姿神韵,最早介入古典贵族生活的各个侧面,最早载入历史典籍,并且进入了儒者的审美视野。
古人爱兰的高洁典雅,或许还与它那段奇特而神秘的际遇有关。怀才不遇的孔子见隐谷中的兰与众草为伍,顿起身世之感,从此确立了兰与儒家人格的内在联系,而这种花与人之间同位一体的思维模式,则来自古人的图腾崇拜。
但真正奠定兰花为“君子花”基调的依然是孔子。他的一句“兰当为王者香”成为了先秦时代儒家的共识。
就这样,儒学将不为外物所动的兰花提升到了人的品行和毅力层次。抱有操守和气节,在儒家文化里是很重要的一个层面,因为古人的生活环境并不是一直都太平,人的品行和道德会在很多时候受到考验。这时,有没有兰花一样的儒雅品行和坚韧操守,就是判断一个人是否为“君子”的重要标志。
⑻ 描写中年女人的唯美句子
1、30多岁的女人犹如秋日里淡淡的流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种飘逸,一种旷远的优美。
2、在人流中,我一眼就发现了你。我不敢说你是她们中最漂亮的一个,可是我敢说,你是她们中最出色的一个。那欣长健美的身材,优雅迷人的风度,尤其是那一头乌亮的秀发,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
3、你是那样地美,美得象一首抒情诗。你全身充溢着少女的纯情和青春的风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你那双湖水般清澈的眸子,以及长长的、一闪一闪的睫毛。像是探询,像是关切,像是问候。
4、时时保持一颗童心。童心之所以纯真,就因为简单,而简单是快乐之源,想让自己远离忧伤,就让自己不时保有一颗童心。不要太多的压抑,不要太多的思考,简单就好。
5、一句赞美女人的话:桔红色的西服自然敞开,展现出红白相间的绒衣,湖蓝色的紧身长裤,衬托出修长的腿,既蒲洒又富有美感。你的装扮是成功的!
6、如果你从内心深处对自己不满意,在跟别人的长期相处中,你也不会快乐。所以在与他人分享快乐之前,先铸造坚强的自我。
7、人这一辈子,会遇到无数次爱的心动,从这无数次中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次才是正途。
8、春花秋月,是诗人们歌颂的情景,可是我对于它,却感到十分平凡。只有你嵌着梨涡的笑容,才是我眼中最美的偶象。
9、爱那个爱你的人。如果只是你爱他,或者只是他爱你。趁早分开。女子不需要他人来假装疼爱,你也不需要假装疼爱某人。
10、女人的魅力不在年龄,尤其在一个气质女人身上,看见的那种气定神闲微笑,那种宠辱不惊的淡定,那种风过无痕的从容,一派熟女风范。
11、她身着白色紧身露背连衣裙,飒爽冷艳的妆容搭配魅惑的眼神,彰显其独特的熟女气质。并露出娇嫩美背,大秀完美身材。
12、聪明的女人,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都不要把钱视为生活的万能,不要为了钱在男人面前卑躬屈膝,女人永远是最美的风景,最美的风景就要以最独立的姿态绽放。
13、世界因为女性的诞生,显得分外美丽!只是一个小小的问候,却是一个浓浓的真意!妇女节快乐!
14、女人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有好心情;之所以潇洒,是因为有自信;之所以有气质,是因有极佳的涵养;之所以告诉你,是因为你占全了。祝完美女人开心幸福。
15、看穿但不说穿。很多事情,只要自己心里有数就好了,没必要说出来。
⑼ 为什么我的付出总没有结果
一个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他对这盆淡雅的兰花呵护有加,经常为她浇水除草杀虫。
兰花在老和尚的悉心照料下,长的十分健康,出落的清秀可人。
有一次,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请他帮忙照看。
小和尚很是负责,象老和尚一样用心呵护兰花,兰花茁壮地成长着。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
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
小和尚赶回来,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也很害怕老和尚责怪他。
过几天老和尚回来了,小和尚向他讲述了兰花的事情,并准备接受他的责怪。
可老和尚什么也没说。小和尚感到很意外,因为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不是为了生气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生气的,我们相爱也不是为了生气的。
用心付出的东西一旦无法挽回,也不用再怨什么,悔什么。
拥有的时候好好珍惜,失去的时候淡然处之,无愧于自心便好。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不如傻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⑽ 求一篇关于万年青或菊花、兰花的托物言志的600字作文 不要抄袭的,要原创 谢谢
正值秋深霜浓、菊花盛开的时节,我怀着浓厚的赏菊兴致,来到了中山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我便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喷水池前,两盆大立菊花傲然怒放,数百朵小菊花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东边的花白似雪,西面的花黄如金,阳光之下,黄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喷池沿上,开满了闲雅洒脱、多姿华丽的悬崖菊。株株枝条悬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开屏,或如银河落地,或若蛟龙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横生。
随着人流,我步入菊展室。这里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有的尽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一时间,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宛如进入仙境。看,那菊中佳品“绿牡丹”,花瓣丰腴,色如翡翠,鲜艳欲滴,惹人喜爱;出人头地的“帅旗”,蕊黄叶阔,外金内朱,如初升的朝阳,可称得上菊“军”之帅。与“帅旗”相映生辉的是娇柔妩媚的“静女”,它花瓣如丝,垂发低首,不似“帅旗”风风火火,却娴静优雅,妩媚多情,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耐人寻味的“三乔”,花朵半紫半黄,亭亭玉立,看到它,就不禁使人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看着想着,遐思无尽,流连不舍。色泽如雪的“白牡丹”、“古都瑞雪”,洁白如玉,密抱如雪球,成为画家们一再光顾的对象;对颜色奇特而闻名的“墨菊”,“墨荷”,红中带紫,紫中透黑,不断受到摄影者的包围;更逗人喜爱的要数那花色可变的“木兰换装”,初开时呈青莲色,晚间变粉,刚中带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儿气,颇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尔后又悄然还其裙衩的花木兰……
菊花如此多娇!自古以来,人们颂菊、赞菊,有多少诗人、作家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又有多少骚人墨客给人留下了关于菊的佳作名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诗词写出了花与人的关系,道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伟大的革命家陈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光辉诗篇,深切表达了革命者不畏困难、敢于斗争的豁达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吟诵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啊!多少年来,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奋进。中国人民养菊、赏菊,更爱菊,不正是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的情怀吗?
看着,走着,想着,渐渐地,从我心底升腾起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
菊花 我喜欢牡丹的富丽堂皇,我喜欢水仙的洁白高雅,我喜欢月季的雍容华贵,但我更喜欢菊花的坚贞不屈、傲霜斗雪!
经过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酝酿,菊花在这百花凋谢的秋天怒放了,似乎是为了填补这时的空缺,让这萧条的秋不显得凄凉!
看,菊花的花有大有小,大的像绣球,小的似碧玉,美极了。再看那花瓣,有的像少女的卷发,有的似老爷爷的拐杖,有的若蛟龙的爪子,还有的如喷泉洒下,各不相同。菊花的颜色也有很多,红得像火,黄得似金,白得若雪,绿得如玉,粉的好似一片云霞,还有那白中带绿的,更是清幽淡雅。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看那一片菊花,远看宛如碧绿的地毯上绣着许多五彩的大花,近看又别有一番情趣,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闻闻这一朵很香,闻闻那一朵也很香。让人眼花缭乱。这一朵似害羞的小姑娘,半张着脸,那一朵却全盛开了,张着笑脸迎接这金色的秋天,还有还是花骨朵儿的,饱满的似乎要裂开似的,迫不及待的想让人一睹她那绝世的芳华。
看那一朵菊花,远离那菊花群,仿佛不愿与它们为伍,确实它是鹤立鸡群,虽一枝独秀,但让人感到了一种个体所独有的风姿,墨绿色的叶子层层叠叠,如众星捧月般衬托着洁白的花,更显得宁静高远,神圣脱俗。
看着菊,不禁思起了久违的忘年交,他酷爱养花侍草,犹爱养菊。或许是潜移默化,他也具备了菊花的优点,菊花贡献着它的美丽供人观赏,而他则奉献着他的剩余的光和热,菊花不畏寒冷,傲霜斗雪,而他不被困难打倒,在逆境里求生存。令我钦佩!
我爱美丽的菊花,更爱拥有菊花精神的人!--------------------------------------------------菊花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
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
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
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
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
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
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
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
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
。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
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
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
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
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
,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
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
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
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