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园百科 » 旱荷花度夏

旱荷花度夏

发布时间: 2021-02-27 17:39:05

郁金香百合花非常的美丽,它们是同一种花吗

不是同一种花。

一、科目不同

1、郁金香:郁金香族

2、百合:百专合族

二、外属形不同

1、郁金香:花单生茎顶,大型,直立杯状,洋红色,鲜黄至紫红色,基部具有墨紫斑,花被片6枚,离生,倒卵状长圆形,花期3-5月。

2、百合: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单生于茎顶。蒴果长卵圆形,具钝棱。

三、分布不同

1、郁金香: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细亚、和土耳其等地。本种为广泛栽培的花卉,因历史悠久,品种很多。

2、百合:主产于湖南、四川、河南、江苏、浙江,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少部分为野生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郁金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百合

Ⅱ 怎样给花施肥

合理抄施肥,充分发挥肥料的增产作用,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措施。合理配合、互相促进有机肥料和化肥配合,氮、磷配合,是合理施肥的重要原则,

有机肥料养分全,肥效慢,化肥肥分浓,见效快。特别是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经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质,能改良土壤结构,使其疏松绵软,透气良好;

这不仅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而且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化肥可以供给微生物活动需要的速效养分,加速微生物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肥料分解,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机酸。

(2)旱荷花度夏扩展阅读:

改善土壤结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中有效养分;

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团粒结构。改善粘土的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特别象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粘土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很多的水分,能被植物利用。

Ⅲ 旱荷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旱荷花怎么养

旱荷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如下:

1、调控温度

郁金香的生长期适温为5-20℃,最佳温度为15-18℃,植株的生育温度应保持在0-25℃。郁金香根系的生长温度宜在5℃以上,14℃以下,尤为10℃左右最佳。花芽分化的适温为17-23℃,超过35℃时,花芽分化会受到抑制。另外,郁金香有较强的耐寒性,冬季可耐-35℃的低温,当温度保持在8℃以上时开始生长。

2、水分管理

栽培过程中切忌灌水过量,但定植后一周内需水量较多,应浇足,发芽后需水量减少,尤其是在开花时水分不能多,浇水应做到"少量多次"如果过于干燥,生育会显著延缓,郁金香生长期间,空气湿度以保持在80%左右为宜。

3、光照条件

种球发芽时,其花芽的伸长会受到阳光的抑制。因此必须深植,并进行适度遮光,以防止直射阳光对种球生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4、土壤和施肥

以沙壤土为好,土壤酸碱度以微酸性为好。郁金香较喜肥,栽前要施足基肥。一般采用干鸡粪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并充分灌水,定植前2-3天仔细耕耙确保土质疏松。种球生出两片叶后可追施1-2次液体肥,生长旺季每月施3-4次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花期要停止施肥,花后施1-2次磷酸二氢钾或复合肥的液肥。

5、种球贮藏

种球贮藏的条件直接影响到种球内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开花时间,收获后的种球应尽量放于通风、干燥、凉爽的地方。有条件的可在7-8月高温季节把种球放于15-17℃冷库中,则种球发育顺利,并能促进其花芽分化和发育。若种球置于35℃以上的高温下,会出现花芽败育,发育畸形。

(3)旱荷花度夏扩展阅读

旱荷花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全世界已拥有八千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大约有150种,其中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

新品种国泰郁金香,由荷兰人杨·卡罗,于1999年发现,该花整体成深紫色羽毛状鹦鹉形。2014年3月24日,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受荷兰皇室邀请将这新品紫色鹦鹉形郁金香命名为“国泰”。

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向阳、避风,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长,一般可耐-14℃低温。耐寒性很强,在严寒地区如有厚雪覆盖,鳞茎就可在露地越冬,但怕酷暑,如果夏天来的早,盛夏又很炎热,则鳞茎休眠后难于度夏。要求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忌碱土和连作。

Ⅳ 夏的季节

英文:summer
拼音:xià
天文学上以夏至(6月22日前后)中国古籍上:多用立夏(6月5日前后)、气候统计上:以阳历6月、7月、8月份为夏季,候温法:1934年中国学者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与农业生产,提出了另一种分季方法。他以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
夏季从气候上讲,是当地气温最高的一个季节。从天文上讲,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当地所在的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上。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回,转眼又要到炎热的夏季了。
夏,有诸多的别称。我国最早的词义专著《尔雅》中,称夏为“朱明”、“长赢”、“九夏”、“昊天”等。《汉书·礼乐志》有“朱明盛长,敷与万物”句;东晋的陶渊明《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夏九夏”之句;明人高攀龙在《夏日闲居诗》“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中把夏称为“长夏”。这长夏即指农历四五六月份的初夏、仲夏和季夏。古人把夏季最热的伏天称为“盛夏”,暑伏天时酷热难耐,人们盼着快点度过,故又有“消夏”、“消暑”之俗称。在汉代淮南王刘安制定出的24个节气中,夏季有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令。其中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45度,古人以此作为夏季开始的标志。
农耕有三夏说,即夏收、夏种、夏管。《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立夏后是农忙季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农谚有:“立夏三朝遍地锄”之语,并以立夏日的阴晴风雨占卜一年的丰歉,这时的雨水、雨量、风向与收成关系极密切。农谚就有“立夏东风雨涟涟”、“雷打立夏,三天来一下(指多雨)”、“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不下,旱到麦罢”之说。所以自古以来,先民们都把立夏当作一个很重要的日子,立夏日形成为民间传统节日,有立夏节之称。可以说,夏是秋的坐骑,驮着变幻的云,急骤的雨,似火的骄阳,驮着生长、成熟、收获走在春与秋的征程上……
立夏节,自古在皇宫及民间有很多礼俗、习俗和食俗。据《岁时佳节记趣》载:自先秦时起,各代帝王在立夏这天时,天子都要亲率文武百官、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举行庄严隆重的祭炎帝、祝融(传说的农作物祖师爷和火神)的仪式。届时,为表达渴望五谷丰登的祈望,君臣一律身着朱色礼服,佩戴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匹车子前往祭祀。
“岂无九重居,广厦帘垂湘。冰盘与雪簟,激滟翻寒光。展转(辗转)苦热烦,心在黔黎旁。”清乾隆帝这首诗,较形象地描述了几百年前北京皇宫内外度夏的情景和一些民俗。那么在没有空调、电扇、冰箱这些现代化电器的年代里,人们是怎样度热夏抵御溽暑的呢?入夏后又有哪些民俗呢?
搭凉棚挂竹帘糊冷布,是老北京入夏后的一个民俗。在《北京风俗杂咏》的《都门杂咏》一诗曰:“绿槐荫院柳绵空,官宅民宅约略同。尽揭疏棂糊冷布,更围高屋搭凉棚。”这首诗说的,正是旧京皇宫、大宅门、四合院及大杂院里的民俗。
旧京时皇宫、大宅门里的宫殿及住房都宽阔高大,房子的门窗前都有很宽的走廊或凸前的房檐,那时的建筑规制,是“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样的建筑,运用了冬夏季日影的角度,使得房间内冬暖夏凉。入夏后,皇宫、大宅门、四合院房屋的门上都挂着湘帘、竹帘,将窗户拆掉或用棍支起来,大杂院房子的窗户则用很稀疏的纱布——俗称冷布,糊在窗框上并用纸和小木棍做成卷窗,这些习俗都为了通气纳风并可防蚊蝇。在皇宫、大宅门和四合院,还从农历四月起要在各宫殿上及庭院内搭罩上用布或苇席子搭制的凉棚,这些凉棚由专业的棚铺负责搭盖,一般在夏伏天后拆除。这凉棚既可遮挡阳光对房屋庭院的暴晒,又是供家人在院中乘凉和孩童夏日游耍之场地。
另外,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时便有贮水抵御溽暑之法。
《周礼·天宫》中有:“鉴如瓶,大口,以盛水,置食其中,以避瘟气”的记载。在湖北的曾侯乙陵墓中,考古学者发掘出的青铜器中就有一个带夹层的冰酒的方形壶。唐宋代后,皇帝还有举行冷宴和赐冰给大臣的礼俗,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记载。清《燕京岁时记》也有“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的记载。
古时用的冰是天然冰,要先藏冰。自古以来各皇朝都建有“凌阴”——藏冰井、藏冰库。《诗经》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相当于农历十二月,凿冰之声咚咚,正月时藏冰于冰库。据《元和县志》载,“古时姑苏葑门外曾有座大冰库,内设窖24座,以按二十四节气。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窖,盛夏需以护鱼鲜,并以涤暑。”
明清时的老北京,就在什刹海等地建有雪池冰窖等以贮冰,宫内并设有管冰事的官员,谓之“凌人”,专管斩冰藏冰用冰等事宜。清代时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八大帽子王府自己的冰窖)和民窖。民国初时一些官府冰窖也由商家经营,从此天然冰向民间四合院、医院、饭庄、冷饮店供应,用于
抵御暑热。同时,街市上也出现了冷饮食品。
冷饮,古称冰食,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春秋末期时冰的用途已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用冰镇米酒,在《楚辞》中就有赞赏冰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的记述,可见当时冷饮已流行,制作水平也很高。唐宋时,“冰食”品种更日益丰富,已有雪泡梅花酒、凉水荔枝膏、冰镇珍珠汁、冰调雪藕丝等品种。宋代时冰食更丰富,据古籍载,宋皇帝徽宗即因炎夏贪吃冰食,吃伤了脾胃,久治方愈。元代时,宫廷内已有冰酪等美味冰食。相传清末代皇帝溥仪酷爱吃西餐,他每餐都必食冰淇淋。
清末民国时老北京街市上已有很多冷食店,已有雪花酪、刨冰、酸梅汤、汽水等物美价廉的消夏冰食向市民出售。“京都夏日,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凉沁心脾。”据《燕京岁时记》载:“那时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汤,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锦盘,均以冰镇之。”
旧京时什刹海荷花市场是最大的冰食市场,什刹海会贤堂饭庄的什锦冰盘则闻名京城。“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诗人杨万里的诗,正咏出夏日里御热溽暑喜用冰的情景。
早先在立夏这一天,要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及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来身体是壮实了还是消瘦了,俗称“验一年肥瘠”。而妇女们则将秤悬于屋梁,以称量“品肥论瘦”,并相互嘻哈逗趣,似闺中嬉戏。蔡云的《吴觎》有诗曰:“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称人之习俗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刘备之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往江东,拜托阿斗的后妈孙尚香好好扶养,那一天正是立夏日。孙尚香当着赵子龙的面用秤给阿斗称了体重,并待来年立夏时再称,看增加体重多少。这称人之法后来传入民间成为立夏称人之习俗。
斗蛋与疰夏绳,则是两种立夏日孩童们的习俗。
每当立夏日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将一些鸡蛋、鸭蛋或鹅蛋煮熟,在冷水里浸泡后,将蛋套上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们的脖颈上。四邻的孩童们三五成群欢聚在一起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地斗下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不破者为第一,称为大王,蛋尾不破者为第二,称为二王或小王,这种比试称为斗蛋。另外,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日方醒,醒来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最甚。女娲闻之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应允凡立夏日孩童胸挂者一律不加伤害,这即是孩童挂蛋的由来。
疰,中医指发于夏令的身倦肢软、食欲不振等症状。旧时用五色丝线于立夏日系于孩童的手腕等处,说这样即能消灾祈福不得疰夏病,这缠系的丝线人们称为“疰夏绳”,亦称为“长命缕”。
立夏日旧时跟其它很多节令一样,亦有很多食俗,如立夏当天要喝“立夏粥”,吃“立夏饭”、“立夏狗”、“立夏蛋”,喝“立夏茶”以及立夏时尝鲜、尝新等食俗。
老北京农村在立夏这天,要喝立夏粥。即在村中庙宇戏台前,或树林草地空旷处,挖坑坐锅点火起灶。由村中长者挨家挨户取来各种米和豆,用这百家米豆熬煮成粥,然后全村老少携碗筷来索一碗立夏粥。同时村里男女演出“社火”节目,届时喝粥声、歌舞声,欢声笑语热闹异常。一起喝立夏粥,既象征全村人和谐亲情,也是为保一夏天老老少少平安、无灾无病。
旧时有一首打油诗曰:“一碗立夏粥,终身不发愁;入肚安五脏,百年病全丢。”这种喝粥确是一种安五脏、应时宜人、有利健康之俗。古今人们都视“粥”为养生佳品,古时曾有“家贫食粥,荒年账饥食粥,养生食粥”之说。
吃粥正值春耕农作劳累后,是对人体最佳的滋补营养品。在民间还有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拌和白粳米或糯米煮成的五色饭,或用蚕豆、腊肉、春笋、糯米煮成的蚕豆饭,民间俗称“立夏饭”,也有用糯米粉捏成蒸熟的“立夏狗”,说小孩吃后像狗一样强壮,不得疰夏病。
入夏后,人们有用一些早熟的蔬果尝鲜、尝新之俗。
民间在立夏有“尝三鲜”之说,即蚕豆、苋菜、黄瓜的“地三鲜”,樱桃、枇杷、杏子的“树三鲜”,海蛳、河豚、黄鱼的“水三鲜”。还有“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立夏吃桑葚樱桃等食俗。
在老北京入夏后四五月开始,胡同里就会有很多来自郊县的农民挑着挑儿,出售早熟的蒜苗、黄瓜、香椿、豌豆、蚕豆、韭菜等青菜。亦有高声吆喝“杏儿果蜜哟”、“红樱桃来大桑葚儿哟”、“江米藕”、“大黄鱼哟”等卖水果海产品的。家庭主妇、孩子们从四合院听到吆喝声,纷纷走出购买,都只为了一个尝鲜尝新。
北京的桑葚儿、樱桃,清代时曾被奉为皇家贡品。桑葚产于地处永定河畔的大兴县,因土质等种植的优越条件,旧时黑白红各色桑葚产量很高。樱桃产地则在门头沟的樱桃沟村,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至今仍有占地一千亩种植樱桃。桑葚味道甘甜,樱桃色艳酸甜,曾是皇宫中及平民百姓喜食的营养水果。
入夏后北京之热与日俱增,也正是柳绿花红百花绽放之时。元明清时皇族们要到西山的皇家园林避暑,文人墨客也爱到古寺中乘凉,如纪晓岚、曹雪芹,就都去过什刹海寺卧佛寺中当寓公避暑。一些名人学子百姓,也登妙峰山去娘娘庙或大觉寺、潭柘寺等地拜佛上香,观景赏牡丹芍药花品茗游乐,还有一些百姓爱到城郊的菱角坑、葡萄园、二闸、高梁河旁以及什刹海积水潭等地纳凉休闲,赏荷观戏游乐以消夏御热,旧时成为老北京一道别样民俗风景。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后,即是夏至节。夏至跟冬至一样自古流传有夏“数九歌谣”,数九歌中也有很多盛夏时的民俗。
最早的夏九九歌见于宋代陆泳撰著的《吴下田家志》,而后清人杜文澜撰著的《古谣谤》里也选有夏九九歌。即从夏至后起“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甜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梢轻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盛夏时的食俗。古时当黍等农作物登场时,自周代起夏至日,天子要在夏至举行尝黍仪式,古人有尝黍吃鸡和祭祖的活动,人们将黍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祭祖后尝食。另外,老北京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谚,夏至这天北京四合院大杂院里的食俗,多是吃手擀面或揪面片儿,用凉开水淘过后用芝麻酱或肉炸酱、黄瓜丝、小萝卜丝、青蒜拌食。唐代杜甫喜食槐叶冷水淘面,并有“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鼐资过热,加餐然欲无”的诗句。可见,制作简捷又营养的面条,自古至今都是百姓们爱食的夏日食品。

Ⅳ 石莲花的寿命最长可达多少年

每株石莲花的来寿命一般是源2-3年,超过三年以后得石莲花快速走向消亡。所以,在石莲花长势良好得时候就要进行扦插翻新。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培育新的石莲花苗,及时更新,这也是一个养殖石莲花的一个可循环的方式,比较简单。

Ⅵ 小班安全教案《平安度夏》

一、活动目标:
1.聆听、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积极尝试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制造声音。
2.在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中展开想象,制造和体验美妙的大自然之声。
二、活动准备:
1.分别装有米粒、黄豆的透明瓶,搪瓷杯,筷子,不锈钢小勺,塑料垫板,塑料袋,空纸盒,铁盒,硬币,木块,等等。
2.录有雷声、雨声、蝉鸣声、蚊子叫声、空调运行声等夏天里的各种声音的音带。
三、活动过程:
一、聆听、感受大自然中的夏之声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表达。
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什么时候也听到过这个声音?
师:夏天里,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2.师(小结):轰隆隆的雷声、哗啦啦的雨声、"知了知了"的蝉鸣声、嗡嗡嗡的蚊子叫声,这些都告诉我们夏天到了。
二、探索、创造夏之声1.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制造声音。
师:除了大自然里有各种有趣的声音之外,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东西会发出声音。
师(出示一些物品):你能用这些东西制造出有趣的声音吗?请你选择一样东西试一试吧。
2.分享制造声音的不同方法。
师:你选了什么东西?它发出了怎样的声音?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让这东西发出声音的?
师(小结):原来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同一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例如:两个幼儿都选择了铁盒,但他们使铁盒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幼儿甲说:"我用手拍铁盒,铁盒发出了砰砰砰的声音。"幼儿乙说:"我用拳头敲铁盒,铁盒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教师说:"哟!太神奇了。同一个铁盒用手拍或用拳头敲,就会唱不一样的歌呀。")3.再次尝试自由选用材料制造声音,并在教师引导下将制造的声音与夏天的自然之声产生联想。
师:刚才我们用自己的方法让这些东西发出了声音。这次,这些盒子、瓶子说:"我们也喜欢夏天,我们也想学一学夏天的声音,你们愿意帮帮我们吗?"大家再来试试看吧。
4.大胆表达自己的联想。
师:你选择了什么东西把它发出了什么声音?
师:这种声音像什么?
(例如:有的幼儿用装满米粒的塑料瓶发出了沙沙沙的下雨声;有的幼儿敲打铁盒说发出了轰隆隆的打雷声,有的幼儿拗动塑料垫板发出了呱呱呱的蛙鸣声。)师(小结):你们看,这些东西普普通通,但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居然变出了这么多夏天里的声音,大自然真是奇妙。只要我们多留意:多看、多听、多想,就可以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三、夏之声音乐会1.欣赏散文《夏天的声音》。
师:有一篇好听的散文叫《夏天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教师边播放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边朗读散文。)2.在教师引导下为散文《夏天的声音》中的内容制造相应的声音,体验自然之声的美妙。
师:这篇散文里也有很多有趣的声音。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吧,每热选一样东西,一起来模仿里面的声音。
3.师(小结):我们用敲、拍、吹、搓、拉等许多方法让一些不会动的东西发出了有趣的声音,演奏出了那么多夏天的声音!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美妙的音乐之外,大自然和生活中还藏着许多奇妙的、好听的声音呢。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就可以听到大自然为我们演奏的美妙的"音乐"。
附:夏天的声音夏天的池塘边,美丽的荷花穿着粉红色连衣裙翩翩起舞。红蜻蜓的影子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小青蛙躲在荷花丛中欢快地唱歌。忽然,一片乌云从远处飘来。你听,滴答滴答,渐淅沥沥,下小雨了!再听--轰隆轰隆。轰隆轰隆,雷公公也打起鼓来了!雨越下越大,哗哗哗。哗哗哗……不一会儿,天空亮起来,乌云不见了!看,一道彩虹映在池塘里,荷花和绿叶像刚洗过澡,更加清新美丽。呱呱呱、呱呱呱,是青蛙在歌唱;叽叽叽、喳喳喳,是小鸟在歌唱。大家用歌声欢唱:夏天真美丽!

Ⅶ 郁金香什么时候开

介绍:
郁金香在植物分类学上,是一类属于百合科郁金香属(学名:Tulipa)的具鳞茎内草本植物,又称洋荷花容、旱荷花、草麝香、郁香(《太平御览》)、红蓝花、紫述香(《本草纲目》),原产地从南欧、西亚一直到东亚的中国东北一带。
花期:
因生长地区纬度不同而花期各异,普遍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
特性:
其特性为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温度在5℃以上)开始伸展生长形成茎叶,3~4月开花。生长开花适温为15~20℃。花芽分化是在茎叶变黄时将鳞茎从盆内掘起放在阴冷的室内度夏的贮藏期间进行的。分化适温为20~25℃,最高不得超过28℃。

热点内容
盆景的心得 发布:2025-07-04 10:43:20 浏览:784
赤金海棠木 发布:2025-07-04 10:43:15 浏览:383
漂亮木兰花 发布:2025-07-04 10:36:34 浏览:384
湖北能栽海棠 发布:2025-07-04 10:29:02 浏览:540
许昌花艺 发布:2025-07-04 10:12:55 浏览:786
南昌绿植图片价格 发布:2025-07-04 10:12:19 浏览:968
画梅花用什么颜色 发布:2025-07-04 10:04:04 浏览:90
订购百合花 发布:2025-07-04 09:59:49 浏览:833
如果我是一朵云是哪首歌的歌词 发布:2025-07-04 09:52:51 浏览:748
花语弦韵 发布:2025-07-04 09:39:12 浏览: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