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俗称七夕

俗称七夕

发布时间: 2025-07-24 08:26:28

Ⅰ 俗称“七夕”又称什么和什么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回的传统文化答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节日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

《月曼清游图》册·桐荫乞巧 (2张)
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Ⅱ 《乞巧》 是唐代诗人 林杰 描写民间 七夕乞巧 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

乞巧
【作者】林杰
【朝代】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内巧望秋月,穿尽容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是唐代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热点内容
做面食荷花 发布:2025-07-25 10:37:02 浏览:196
河东情人节送花 发布:2025-07-25 10:28:43 浏览:202
七夕水钻表 发布:2025-07-25 10:24:26 浏览:592
糯香百合丸 发布:2025-07-25 10:24:21 浏览:254
茶花纪念奖 发布:2025-07-25 10:22:05 浏览:576
盆栽发财树修剪 发布:2025-07-25 10:13:45 浏览:943
唯美的花艺 发布:2025-07-25 10:12:37 浏览:522
七夕情人节的头像 发布:2025-07-25 10:11:52 浏览:455
金属丝插花 发布:2025-07-25 10:11:52 浏览:839
临沂市兰花 发布:2025-07-25 10:09:51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