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道教
① 7月7日是鬼节吗
是的,在中国抄农历七月袭十五是鬼节,很早就是一个有更新意义的时刻,皇帝以新获的时果荐与祖先,百姓视之为死亡与再生交会的标志,在唐代,鬼节是各行各业的人们广泛地欢度节日。
因为,鬼节,实际上现世人祭拜和忆念祖先的节日,唤醒人们的感恩心,感恩祖先的传承、珍惜当下的所有。正如银河将织女与牛郎隔开,七月给予牛郎织女唯一一次跨过银河的相聚时刻,也是让世人珍惜相爱相亲的缘分。
② 2021年七夕节不能做什么七夕节有忌讳吗禁忌什么
2021年七夕节不能做什么?
2021年七夕节在 农历: 二零二一年七月初七; 公历: 2021年08月14日,星期六
【老黄历所宜】
祈福出行订盟纳采嫁娶裁衣动土安床放水开市
掘井交易立券栽种开渠除服成服移柩破土
【老黄历所忌】
馀事勿取
从2021年七夕节的黄历宜忌来看,七夕节的所忌为馀事勿取,也就是说这天除所宜包含的事项以外都不宜做。
此外,2021年七夕节这天为马日且冲鼠,所以属鼠的人在这天不宜做重大的事情,如结婚、开业等。而且结婚和签约等重要场所也不宜设置在北方位,因为2021年七夕节的岁煞方为北方。
七夕节有什么禁忌和忌讳?
1、不宜作恶在古人眼里,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所以七夕是超级吉祥的日子。但是,在这种双吉的日子里,是万万不可作恶的,一旦做了坏事,就不仅仅是自损福运那么简单了。
2、不宜结婚
在汉朝之前,七夕是民间一个禁忌的日子。秦朝简书《日书》中有七夕娶妻忌日说。这主要是因为牛郎迎娶织女,最终喜事没成,所以民间传言,如果在这样的日子娶妇的话,三年丈夫就会离弃妻子。
3、不宜行房
七夕这天是道德腊,即道教五斋祭日之一。古代的腊日是祭先祖、百神的日子,道教把古代的腊日习俗继承了下来,是日犯者削禄夺纪。所以,七夕这天是不宜行房的,否则就会削禄夺纪,削去福禄,甚至折寿。
4、不宜去河边
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很多情侣会选择在这天出去约会,但要注意尽量不要去河边,尤其是没有桥的河边。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里,二人就是被银河所隔开的,所以七夕在河边散步,也有相爱之人终会分隔的不好寓意。
5、不宜吃飞禽
在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里,喜鹊是帮助牛郎织女相会的重要角色,所以喜鹊也一直被当做七夕爱情的守护神。所以,在七夕节这天最好忌讳吃鸟类,尤其是飞禽(不会飞的除外),因为这样是不吉利的,容易破坏自己的好姻缘。
③ 七夕来历和风俗
七夕节来源是中国古代的天象崇拜,人们通过星象观测给予织女星无限想象。七姐便是以织女星为原型,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七姐的诞辰。人们在七月初七的晚上拜祭七姐,以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
七夕风俗: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
七夕节的别称: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④ 七夕节别称什么节
七夕节别称什么节
七夕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
具体如下:
七夕:七月七,人称“七姐诞”,因拜祭活动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称“夕”),故称为“七夕”。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乞巧节:得名于“七姐诞”的“乞巧”习俗。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故又称“乞巧节”。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靓女们专属节日。女孩子们在这个晚上,除了向织女乞求巧手之外,更乞求婚姻巧配。过去,婚姻是决定女孩子一生幸福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痴情女子会在七夕当晚,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婚姻美满幸福。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中国情人节: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因被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非常具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风俗活动: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的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亮塌兆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敬租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称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衫销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有乖乖的遵命回朝。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 巧果是油面糖蜜。
拜织女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
拜魁星
民间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⑤ 七夕节是什么意思 七夕节被赋予哪些内涵
导读:七夕节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一个有着神话色彩的日子,最常听说的神话故事自然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了,而七夕正是双方见面的时候,有情人一年只能见一次,真是有些悲伤呀。若你想具体了解七夕节是什么意思,七夕节被赋予哪些内涵,就别错过我的介绍哦。
七夕释义: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天晚上相会。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等,是七夕节的传统习俗。经过历史发展,七夕节还被赋予“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
七夕节既是拜祭祈福的节日,也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的综合性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情的承诺。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信守令人感动,所以,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上面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子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得到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此外,还祈求赐给自己美满的姻缘。
七夕节是一个诗意而浪漫的节日,古代诗人把对七夕的情感倾注在诗词上,通过吟咏诗词表达对七夕的美好希冀和愿望,其中不乏爱情的千古绝唱。而著名作家、诗人则将自己的一腔深情付诸笔墨,写出一封封浪漫的情书。七夕节到来之际,品读诗词佳作,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爱情的浪漫魅力,也别有一番韵味。
七夕又叫做什么节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乞巧节: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因“乞巧”是七姐诞的一项重要风俗,故又称“乞巧节”。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牛郎织女作为一对“鹊桥相会”的恋人,千百年来,在他们身上演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一代代人们的心灵;因此,七夕节也是千千万万女儿、姑娘寄托爱情梦想、渴望与情人相聚的节日,因此,也叫“女儿节”、“姑娘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七夕那天要做什么
1、七夕晚上,无论天气如何,无论能否看到天上的星星,你都要打开窗户,遥望天空,默默许愿。注意:只能许一个愿哦。
2、如果可能,请你在夜晚,在自家外面的空地上,或者到野外,燃放鞭炮。特别注意:男女有别:男人要左手点炮、女子则用右手点炮。
3、不论是否结婚,也不论男女,请你在七夕这一天(直到晚上亥时,也就是晚上11点前),要吃糖果,也可以分发糖果给你的朋友吃。
4、在七夕这一天,将自己的被褥换新;同时旧被褥要马上洗好晾晒出去。
5、无论你的卧床头冲哪个方位,请你在自己的床头,(注意:男左女右)摆放一张自己的照片,越大越好哦。
6、在你家最大的窗户,也即采光最好的窗户,系上一根红绳;当然最好是在红绳上还系有一个小的植物葫芦。
7、注意在你家大门口,对着门外摆放一小盆清水,盆的大小不论,门口左右均可以;摆放到第二天才能收回。如果有些屋宅,门口不便于摆放,那么,请你用小瓶子装上一些水放在大门内的一侧也可以。
⑥ 七夕节的起源和意义是什么
什么是七夕节?这个问题现在有很多回答,是情人节、是商家的狂欢、是单身狗的羡哪神慕、是情人的思念。
每一个人现在所处的环境不一样,对于什么是七夕节的,回答就会不一样。
“七夕节”的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夕指夕阳的时候。从字面意思来说,七月初七夕阳的候。也就是指这时,牛郎织女在这时候相见,成就了美丽的爱情神话。
七夕更是“爱人”之间的思念,现在有很多爱人,不能在一起。为了家人、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要和爱人分隔两地,每当这种节日的时候。对于爱人的思念,会更槐段加的加深。所以说“七夕节”也更是爱人的思念。这份思念是痛苦的,煎熬着我们的内心。但我想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这种节日更是见证了,你们的爱情的宝贵。在未来都会回忆这段,看起来不快乐的时光。
⑦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 道教纪念日道德腊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大家都知道这一天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爱情节日——七夕节,不过在我国本土道教中,这一天则是重要的五斋祭日之一,称为道德腊,那么今天的农历节日大全就为你进行介绍。
问: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日子?答:农历七月初七是道教的道德腊。
道德腊是道教五斋祭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七月七日。《云笈七签》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五腊日并宜修斋,并祭祀先祖。”
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中有记载称,道教根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创五腊日,至今为道教所槐毕奉行。在农历一年中,称正月一日为天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衰盛”之日。
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体枯盛”之日;十月一日为民岁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之日;十二月初八为王侯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铅搜芹野”之日。是日犯者削禄夺纪,斋祭先祖,祈求寿福。
道德腊同时也是道教的“三元五腊”之一,“三元”即是人们熟悉的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节,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节,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节。“五腊”就是上文提及的正月漏燃初一日天腊,五月初五日地腊,七月初七日道德腊,十月初一日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王侯腊。
了解更多星座网络、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⑧ 道教的节日
道教以与自己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为节日。某些重大节日,将举行盛大斋醮,以示庆祝。
由于各个节日庆祝的对象不同,其始年并不一样。据现存资料看,三会日、三元日、五腊日等是较早的节日,其余皆后起。由于各派在信仰上的差异,所崇奉的神灵和祖师即有同有异。一般说来,各派共尊的最高神三清、最高天神玉皇,及历史悠久的三官、社会影响很大的西王母、东岳大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等之“诞辰”日,是各派共奉的节日。各派所奉的祖师,如张陵、三茅真君、许真君、吕洞宾、王重阳、邱处机等之诞辰日,则是分奉的节日。
由于道教派别的纷繁和地域世俗信仰的影响,各个地区众多小派所崇拜的神灵、祖师更为繁多,节日也相应增多。现仅就节日之重要者简述如下:
三会日据陆修静《道门科略》等载,三会日为农历(下同)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①据称,此三日为“三官考核(道民)功过”的日子,也是早期正一道(即五斗米道和天师道时期)道民聚会的三个日子。在此三日里,道民须赴本师治所,申报家口录籍,听道官宣讲科戒,接受三官考核功过,以定受??之等次。此制盛行于张鲁统治汉中时期,此后由于条件的变化,制度逐渐废弛。南朝宋陆修静改革、整顿天师道时,曾经重申科戒,意欲使三会日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但收效甚微,此后,即不再实行。
三元日一称三元节。三元指天、地、水三官,是五斗米道初创时信奉的主要神灵。三张时的“三官手书”,即上章给此三神。魏晋南北朝时,此信仰盛行不衰,出现了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之说。②认为三官掌握人之生死命籍,它们将于一年的特定三天中分别下降人间,考校人之功过,以定人之寿命。南北朝所出的《三元玉京玄都大献经》云:“一切众生生死命籍、善恶簿录,谱皆系在三元九府。
天地水三官考校功过,毫分无失。所言三元者,正月十五日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地官检勾;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即水官检勾。”③以后,此三个考校世人功过的日子又演变而为三官的生日,此见明代所出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之《圣诞令节日期》,谓:正月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圣诞;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圣诞。④从此,三元日作为道教节日,一直留传至今。
五腊日道教据古代“腊日”祭先祖、百神之制,⑤创五腊日。称正月一日为天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五月五日为地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官爵、血肉衰盛”之日;七月七日为道德腊,是“五帝校定生人骨体枯盛”之日;十月一日为民岁腊,是“五帝校定生人禄科官爵”之日;十二月(缺日?D?D引者注)为王侯腊,是“五帝校定生人处所,受禄分野”之日。⑥此节日兴起既早(南北朝成书的《赤松子章历》已载此),至今亦为道教所奉行。特别是正月一日的天腊之辰,仍为今日道教之重要节日,届时要按传统设醮祭天,祭先祖,以求福寿。
三清圣诞三清作为道教最高神,在唐初已经确立。其中的元始天尊、灵宝天尊本为“道”之化身,是无始无先的,本无所谓生日,但后世道教经过解释,仍给它们定了生日。据称,元始天尊象征混沌,为阴阳初判的第一个大世纪,因此以阳生阴降、夜短昼长的冬至日为其诞辰;灵宝天尊象征混沌始清,为阴阳开始分明的第二个大世纪,因此以阴生阳消、昼短夜长的夏至日为其诞辰。⑦第三位道德天尊,即老子,历史上实有其人。但因留下的记载太少,仅能推知其为春秋时人,无从知晓他的生年月日。在两晋南北朝佛、道斗争中,道教为推崇其教,不断将老子生年提前,南北朝时,已将其提至周初。唐王悬河《三洞珠囊》卷九《老子为帝师品》曰:“太平部卷第八《老子传授经戒仪注诀》云:老子者,得道之大圣,……近出世化,生乎周初。……文王之时,仕为守藏史。”⑧其《老子化西胡品》曰:“生殷周之际。”⑨其时尚无具体出生年月日。唐末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再将老子生活年代推至殷商,并认定了年月日。其卷二《释老君事迹氏族降生年代》云:“老君降生年代,即殷武丁九年庚辰岁二月十五日也。”AB此老子生日,为后世老子传记著作如北宋贾善翔《犹龙传》、南宋谢守灏《混元圣纪》《太上老君年谱要略》、元陈致虚《金丹大要仙派》等所沿袭,成为老子生日的定论。三清中之老子生日虽定于唐,但其余二位之生日定于何时,现难论断。
玉皇圣诞玉皇大帝信仰在宋代很盛,《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已称其“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AC此经未著撰人,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五上已见著录,曰:“《玉皇本行集经》三卷,右嘉熙四年临安府承天灵应观所刻蜀本也。”AD按宋无嘉熙,晁公武于乾道(1165~1173)中任临安府少尹,所云嘉熙或为嘉?v或淳熙(1174~1189)之误。如然,玉皇生日在宋代已被认定。此后,源出于元、成书于明的《搜神记》卷一所载与此同,明中叶成书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亦云玉皇生于正月初九。
王母圣诞西王母神话起源很古,但直至唐末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杂糅诸记为之作传时,尚谓其为西华至妙之气所化生,并无生年月日之说。再至明《搜神记》和《三教搜神大全》(源出元代),始称其为“七月十八日生”。AE《圣诞令节日期》亦云:“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圣诞。”AF可知此诞日也为明代所认定。
东岳圣诞东岳信仰起源也很早,至唐宋屡封为王、为帝,信仰更为普遍。但至元代成书的《东岳大生宝忏》,尚称其“应乎造化,生于混沌之初”。AG而无生日之说。源出于元而成书于明的《搜神记》卷一,始谓其于“三月二十八日生”。AH明中叶成书的《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和明田汝成《熙朝乐事》、明沈榜《宛署杂记》等作了同样记载。可知东岳圣诞亦在明代始被认定。
文昌圣诞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或称元皇天帝。是合文昌星与梓潼神二者为一体的复合神。其信仰在宋代已很盛行。南宋理宗时成书的《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已谓其生于二月初三日。AI元末成书的《清河内传》谓其自云“生于周初,后七十三化”,于“西晋末降生于越之西、?v之南两郡之间,是时丁未年甲子辛亥二月三日诞”。AJ此后,《搜神记》卷二,《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圣诞令节日期》所载同。
真武圣诞宋以后,人们对真武神的信仰愈加普遍,其神格愈来愈高,被称为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上述《搜神记》卷二,谓玄天上帝“三月初三日生”。AK明初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亦谓三月初三日,北方镇天真武诞生。LB元末明初之《玄天上帝启圣录》及明中叶《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所载同。此日即成为道教重要节日之一。
张天师诞辰张陵被称为祖天师,为正一派道士所尊奉。
早出的张陵传记无生日记载,最早记其生日的是元道士赵道一所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其卷十八《张天师传》谓其“于东汉光武建武十年甲午正月望日(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LC明初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一《道教源流章》《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目录》所载同。此后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三茅君诞辰《茅山志》卷二十所录梁碑《九锡真人三茅君碑文》和卷五《三神纪》,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六《茅盈传》皆云茅盈“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丙申岁”。LD皆未言月日。《搜神记》卷二始称:“三茅真君,三月十八日生。”LE此后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许真君诞辰唐宋间,江南盛传许逊神异事,但至南宋白玉蟾作《旌阳许真君传》、南宋施岑编《西山许真君八十五化录》,皆仅云:“吴赤乌二年己未,母夫人梦金凤衔珠坠于掌上,玩而吞之,……有娠而生真君焉。”LF《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六《许太史传》所记同,皆未言月日。元代成书的《许真君仙传》和《许太史真君图传》始记生日,谓其生于“吴赤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LG明朱权《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所记同。此后即为正一道重要节日之一。
吕祖诞辰最早记吕洞宾诞日的为元初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其卷一《吕纯阳真人传》谓其于“唐德宗兴元十四年丙子四月十四日生于林禽树下”。LH苗善时于元至大(1308~1311)间作《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谓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LI元泰定(1324~1327)间成书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谓“生于唐德宗贞元丙子(十二年)四月十四日”。LJ元末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又谓“生于(唐)天宝十四年乙未(755)四月十四巳时;一云生唐德宗贞元丙子。”LK所云生年有四:兴元十四年(按兴元仅一年,无十四年?D?D引者注),贞元十四年,贞元十二年,天宝十四年;而月日则一(四月十四日)。此日即定为吕洞宾诞日,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重阳祖师诞辰元初秦志安《金莲正宗记》、至元(1264~1294)间李道谦编《甘水仙源录》所收王??早期传记,无生年月日记载,至元间李道谦作《七真年谱》,始谓其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MB泰定间成书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所载与此同,从此即定为王??诞辰日,是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邱祖诞辰《金莲正宗记》《甘水仙源录》所收邱处机早期传记,无生年月日记载,李道谦作《七真年谱》始谓其于金熙宗皇统八年正月十九日生于登州栖霞县。MC泰定间成书的《金莲正宗仙源像传》所记同。从此即作为邱处机诞辰,而为全真道重要节日之一。
由上可见,除三会日、三元日、五腊日出现较早,老子诞辰、玉皇诞辰分别于唐末和宋代才被认定外,其余无论神灵或祖师诞辰之确认,皆在元、明。由此似可推断,早期道教,节日尚少,其多数节日皆为元明时(主要为明代)所定。
其原因或许与当时道教处于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有关。因入明以后,道教逐渐失去上层统治者的支持,不得不转向民间寻求发展,使道教世俗化,大量增加斋醮节日,以适应民间的需要
⑨ 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七被称为什么节日
导读:七月七是什么节日?七月七被称为什么节日呢?七月七是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中国情人节,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好听又特别的称呼,想知道七夕节的由来,七夕节的详细别称有哪些,就来瞧瞧我的介绍吧。
七月七是什么节日
七月七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我国古代人的思想中,认为凡是重日都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比如人们常熟知的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等传统节日,七月七作为下半年第一个月份的重日,人们赋予了这个节日更多的传说和意义。
历史上每个传统的节日人们都要赋予一段美丽的神话传说,七月初七的传说是人们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诗经中曾有过记载: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是最早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录。意思是说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所阻挡,牛郎织女心系对方而无法相见。最后是飞来飞去的喜鹊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两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见。
在古代的时候,七月七这一天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所以衍生出来两个活动,一个是乞巧,女孩子们在这一天会穿针引线比赛谁的针线活更好,炫耀自己的女工,看看谁的手最巧,所以人们都传说在这一天针线活比赛的冠军,会得到织女的灵巧的技艺。再有就是人们都认为这一天适合谈情说爱,是相恋男女向对方表白的日子。
古时候在这一天的参与者主要人员是未成家的少女,所以古代把七月七这一天称为是“女儿节”或少女节。这就是七夕节的由来,后人根据这些传说将这一天定义为“中国的情人节”,现在七夕节也被国家列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方地区流传的习俗是在七月初七的这一天,接露水洗手洗眼,传说这是牛郎织女相会留下的眼泪会让人眼明手巧,也会将新鲜的瓜果摆在院中,以祭拜织女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的传统。不同地区会有不同的美食来庆贺七月初七,人们把这些特殊的美食称为巧食、巧果、巧饭。
七月七被称为什么节日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七月七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乞巧节:七月七是七姐的诞辰,拜七姐祈福、乞巧是“七姐诞”的重要习俗之一。民间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因“乞巧”是七姐诞的一项重要风俗,故又称“乞巧节”。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牛郎织女作为一对“鹊桥相会”的恋人,千百年来,在他们身上演绎的爱情故事,深深打动了一代代人们的心灵;因此,七夕节也是千千万万女儿、姑娘寄托爱情梦想、渴望与情人相聚的节日,因此,也叫“女儿节”、“姑娘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牛公牛婆日:在越南,七夕的庆祝主体是华人,七夕有个别称叫做“牛公牛婆日”。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道德腊:道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⑩ 中元节的由来与七夕有什么关系、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回是天官赐福答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这一天同时也是佛
教
的
盂
兰
盆
节
,盂
兰
盆
节
的由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莲救母」的故事:
目莲是佛祖的弟子,他的母亲因为生性贪婪恶毒,死后被打入轮回中的饿鬼道,永不得超生。目莲为了解救母亲,就在农历
7/15时广造「盂兰盆会」,让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物,为母亲赎罪,使母亲能够超渡。后来每到7/15这一天,佛家们就会做「盂兰盆会」,以五果供奉佛、僧,解救在阴间受苦的祖先。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