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金楼七夕
『壹』 描写七夕鹊桥会的诗句
1. 关于鹊桥会的诗句
关于鹊桥会的诗句 1.牛郎织女会鹊桥的诗句
《七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贾云华
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
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
《七夕》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石珝
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
鸳李简碧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七夕吟》金朋说
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
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
《投赠张红桥》林鸿
桂殿焚香酒半醒,
露华如水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
羞见牵牛织女星.
《古意》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哪举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西江月》陈东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鹊桥仙》袁去华
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
《鹊桥仙》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绮疏遗恨》之针》唐寅
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
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
《寓意》龚诩
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咐档牛郎妇为女.
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
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
伤心一掬泪如珠,洒向人间作秋雨.
《古别离》乾隆
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
至今八万六干会,
后会滔滔无止期.
可怜一会才一日,
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
古别离,天上犹如此.
人间可例推,
设使无会晤,
安用苦别离?
古别离,长吁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鹊桥仙》朱淑真
牛郎织女,一时会合到天潢.——《水调歌头 言道》
剑胆琴心空伫望,牛郎织女却参差!——《浣溪沙》
帆来狗国毛人远,楼倚牛郎织女寒.——《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七月初七夜渡黄河》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
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鹧鸪天》
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七月七日》
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
笑他织女夜鸣机.空与牛郎相望、不相随.——《南柯子/南歌子》
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2.有关鹊桥的诗句
有关鹊桥的诗句如下:
1. 《鹊桥仙》
宋代:郭应祥
去年七夕,今年五日,两见浴儿高会。
乃翁种德已多年,看衮衮、公侯未艾。
封胡羯末,综维缜绛,堪羡金鱼垂袋。
丹砂白蜜不须涂,把续命、彩丝与带。
2. 《江城子》
宋代:陈著
纷纷都说会双星。鹊桥成。凤骖迎。
风雨凄凉,何故锁苍冥。
儿女空愁谁解意,须道我,试来听。
人间天上不同情。最无凭。是柔盟。
应怪痴人,虚妄做浮生。
正值楼台多簇燕,教没兴,不开晴。
3. 《鹊桥仙》
宋代:陈三聘
银潢仙仗,离多会少,朝暮世情休妒。
夜深风露洒然秋,又莫是、轻分泪雨。
云收雾散,漏残更尽,遥想双星情绪。
凭谁批敕诉天公,待留住、今宵休去。
4. 《七夕》
唐朝: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5. 《鹊桥仙》
宋代:辛弃疾
八旬庆会,人间盛事,齐劝一杯春酿。
胭脂小字点眉间,犹记得、旧时宫样。
彩衣更著,功名富贵,直过太公以上。
大家著意记新词,遇著个、十字便唱。
6. 《鹊桥仙》
宋代:袁去华
明眸皓齿,丰肌秀骨,浑是揉花碎玉。
十分心事有谁知,暗恼得、愁红怨绿。
残云断雨,不期而会,也要天来大福。
若还虚度可怜宵,便做下、来生不足。
3.关于鹊桥的诗句
1、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2、
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天街:即天上的街市,可理解为星云星座。
【简析】诗中描绘了一幅宫女秋夜图,充满了寂寞凄清气氛。 七夕由来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 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
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 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 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史记天宫书和 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
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 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 一个鲜明的轮廓。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 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 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 一年一度相会。”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 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 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 妇的故事。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 ‘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
’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 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 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 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 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 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 下结茅而居。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 牵牛花来。
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 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 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 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 镜湖里沐浴。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 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 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 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 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 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 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 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 天对着牛角发楞。
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 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一对轩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 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谁料一不小心, 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 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 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 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
5.想欣赏牛郎挑着儿女与织女鹊桥会的七绝诗词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6.描写鹊桥的句子
1、《鹊桥仙》全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鹊桥仙》译文
秋云多变,流星传恨,牛郎织女在七夕渡天河相会。
秋风白露在秋天相遇,胜过了人间无数的儿女情长。
温柔情感如水,美好时光如梦,不忍回顾各回鹊桥两头的路。
如果双方的感情是坚贞不渝的,又何必执著于朝夕相守。
⑴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
⑵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⑶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⑷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⑸忍顾:怎忍回视。
⑹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
3、出处 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
7.《七巧》一诗中写“牛郎织女过鹊桥相会”的诗句是什么
《七巧》正确的名字是《乞巧》。
这首诗中写“牛郎织女过鹊桥相会”的诗句是:"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乞巧作者:林杰(唐)原文: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释义“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8.牛郎织女会鹊桥的诗句
《七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 贾云华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七夕》杨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曹松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七夕》石珝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七夕吟》金朋说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投赠张红桥》林鸿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古意》孟郊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西江月》陈东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鹊桥仙》袁去华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鹊桥仙》卢炳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绮疏遗恨》之针》唐寅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寓意》龚诩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牛郎妇为女.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伤心一掬泪如珠,洒向人间作秋雨.《古别离》乾隆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干会,后会滔滔无止期.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古别离,天上犹如此.人间可例推,设使无会晤,安用苦别离?古别离,长吁嘻!《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鹊桥仙》朱淑真牛郎织女,一时会合到天潢.——《水调歌头 言道》 剑胆琴心空伫望,牛郎织女却参差!——《浣溪沙》帆来狗国毛人远,楼倚牛郎织女寒.——《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七月初七夜渡黄河》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鹧鸪天》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七月七日》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笑他织女夜鸣机.空与牛郎相望、不相随.——《南柯子/南歌子》 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贰』 七夕节的真正来历
七夕节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和妇女穿针乞巧的习俗,后来因为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被赋予了爱情的意义。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牛郎织女相识、相知、相爱,却因人仙有别,被王母娘娘棒打鸳鸯,让他们只能隔着银河遥遥相望,但是还好有喜鹊们,可以为他们搭建一座鹊桥,让他们在桥上相见。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所以便将这一天定为七夕。
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而民间的少女们都希望能得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才有了乞巧的习俗。
七夕节由来
1、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2、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3、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4、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5、生殖崇拜
『叁』 关于七夕的诗句金凤
1.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
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8、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
10、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
11、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2、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1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____徐凝《七夕》
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6、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____王建《七夕曲》
1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____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18、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
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2.有关七夕的诗句 古诗
七夕的古诗知:
1、古意(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2、行香子(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道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3、鹊桥仙·七夕(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版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鹊桥仙(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权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3.关于七夕的古诗大全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诉衷情令 七夕(宋·毛滂)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汉·无名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巧(唐·林杰)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唐·杜审言)
佳期人不见,天上喜新秋。玉佩沾新露,香车渡浅流。 七夕(唐·权德舆)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 崔涂)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七夕(清·德容)
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唐·杜牧)
耿耿曙河微,神仙此夜稀。今年七月闰,应得两回归。闰月七日织女(唐·王湾)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钱塘苏小小,又值一年秋。七夕(唐·李贺)
天空露下夜如何,漫道双星已渡河。见说人间方恤纬,可知天上不停梭。七夕(明·冯琦)
乞与人间巧,全凭此夜秋。如何针线月,容易下西楼?七夕(元末明初·张昱)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七夕(唐·白居易)
百年佳会几今宵,脉脉相看一水遥。漫道天孙解专巧,却教鸟鹊为成桥。七月七日(元末明初·刘基)尝忆银床桐泣露,更思玉椀蔗流浆。天孙初嫁龙绡薄,却恐秋河入夜凉。七夕舟中苦热(元·马祖常)
天街奕奕素光移,云锦机闲漏箭迟。谁与乘槎问银汉,可无风浪借佳期。七夕(金·元好问)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唐权·德舆)
长生殿里更阑后,乞巧楼前月上时。河汉玉梯三十六,不知谁见画蛾眉。宫词(宋·王仲修)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七夕(唐·崔国辅)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七夕(唐·杜审言)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唐·刘禹锡)
飞桥驾鹊天津阔。云驭看看发。相思惟恨不相逢。及至相逢还是、去匆匆。垂丝插竹真堪笑。欲乞天孙巧。天孙多巧漫多愁。巧得千般争解、劝郎留。虞美人 七夕(宋·吴儆)远客清樽夕,虚堂玉露秋。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叶落他乡树,砧催故国楼。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七夕(清·朱彝尊)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七夕(明·石珝)
金风玉露夜悠悠,此夕天街会女牛。作到神仙难免俗,一如尘世说离愁。七夕(清·费墨娟)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七夕(唐·李中)
朱门乞巧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邀福渡河星。秋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银河无浪,琼楼不暑。一点柔情如水。肯捐兰佩了渠愁,尽闲却、纤纤机杼。波心沁雪,鸥边分雨。剪得荷花能楚。天公煞自解风流,看得我、如何销汝。 鹊桥仙 七夕送荷花(宋·方岳)
看看又是,银河清浅,织女乍停机。不知何事,今宵残醉,还听汝南鸡。庭前瓜果妆成巧,暗里絓蛛丝。记得年前,小矾山下,乾鹊夜来时。少年游 汝南官署七夕作(清·毛奇龄)
找了半天不容易,满意请采纳下
4.关于七夕的古诗词诗句
1.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2.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5.写出关于七夕的诗句
以七夕为题材的诗词作品很多,其中唐诗作品首推杜牧的《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而宋代秦观的词《鹊桥仙》则更是吟诵七夕的千古名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外再摘录一些个人认为较好的作品:
七夕----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朱淑真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行香子---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渔家傲----苏轼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6.关于七夕的诗句
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 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 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 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 自掐檀痕教小伶。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七夕 唐人 向月穿针易, 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 明月试看看。
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 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鹧鸪天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田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辛未七夕 (唐) 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 (唐)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
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唐)祖咏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鹊桥仙 宋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行香子 (宋)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二郎神 七夕 宋 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
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
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
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集七夕的诗句 “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又叫“乞巧节”。
在这样的晚上,遥望那条天河,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
7.关于描写七夕节的诗句
古代描写七夕节的著名诗句,有“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
(一)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诗文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开头两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即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看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即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二)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的《沉醉东风·七夕》。诗文曰:“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该诗文大意为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在诗中,作者绘制出一幅静夜图,即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诗文曰:“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成为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8.关于七夕的诗句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律】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七夕
年代:【唐】 作者:【沈佺期】 体裁:【五律】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七夕
年代:【唐】 作者:【祖咏】 体裁:【五律】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七夕
年代:【唐】 作者:【韦应物】 体裁:【五律】
人世拘形迹,别去间山川。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
夕衣清露湿,晨驾秋风前。临欢定不住,当为何所牵。
七夕诗(同用期字)
年代:【唐】 作者:【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曲
年代:【唐】 作者:【王建】 体裁:【乐府】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抛梭振镊动明珰,
为有秋期眠不足。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两情缠绵忽如故。
复畏秋风生晓路。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车。
七夕(一本有寄怀二字)
年代:【唐】 作者:【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窦常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9.关于七夕的诗
民间有俗语说:“今日人间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俗称“七夕”,相传是天上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时刻,又叫“乞巧节”。
由于织女心灵手巧,在凡间曾把织布、绣花的技巧传授给妇女们,因此,每年七月初七晚上,趁着织女与牛郎团圆之时,女孩们为之祭拜,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祈望美满幸福。
在这样的晚上,遥望那条天河,让人想到了关于七夕的无数诗词。这一天,比泊来的情人节,更多了一种传统的、古典的韵味与诗意。
这一天,我们古人总会望着银河两岸的牵牛星与织女星,想象着他们一年仅一夕的相会,该是如何的让人断肠。对着茫茫的星空,那些诗词,就喷涌而出了。
关于七夕的诗,最为经久传唱的,应该是秦观的那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两句,给了相爱却无缘的人多少安慰与期待。
唯借烈酒万般思
奈惜丹桂空留香
玉盘轻舞寂寞纱
恐惊钩月随西下
今朝弦月梦相依
更鼓催促无人回
流水聆听相思语
折柳相送待七夕
年年七夕今又至
翩翩飞鹊各不同
银河渡桥人依旧
相思离苦化雨愁
和青鸟七夕诗
青云直上九宵去
鸟鹊相随银河里
话别牛郎织女情
七七相会泪如雨
夕阳不肯西山坠
绝唱千古无人比
银河天际开,相思两界来。
鹊搭情义桥,雨诉别离愁。
七夕诗
风雨七夕夜--啸之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
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
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
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
七夕--啸之
一纸书成寄不成,远游长啸且徐行。
登峰日落天辽莽,踏岸江流月半明。
利欲功名似易水,家国儿女若浮萍。
一年一度是七夕,一半有情半忘情。
10.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1、《秋夕》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迢迢牵牛星》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因为相思而整天也织不出什么花样,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浅浅的银河,他俩相界离也没有多远。相隔在清清浅浅的银河两边,含情脉脉相视无言地痴痴凝望。
4、《乞巧》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5、《七夕》唐代: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译文: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肆』 七夕节的来历和故事,七夕节有那些习俗
七夕的来历
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就是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七夕节初始之时,被称为“乞巧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这些活动其实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
从汉代到宋元之际,七夕节都是妇女穿针乞巧的节日。直至明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成型,这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
于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乞求一个美好的姻缘,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我们现在了解的七夕节。关于七夕的来历大家熟知的也就是明代之后的习俗了。
七夕神话传说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随着七夕节的广为流传,而关于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也逐渐的融入到了七夕节之中,更是在原来的故事中添加了很多内容,如“老牛牵红线”、“王母金钗化银河”、“喜鹊搭仙桥”等内容。七夕节也就正式的和爱情挂上了勾,现在更是等同于西方的情人节了。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为牛庆生
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就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
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
别称
双七:此月、此日皆为七,故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旧日七夕节的节日习俗因地区而异
现如今七夕情人节是情侣们表达爱意的日子。在这一天,有许多情侣都会选择为对方准备一份精致的礼物,共同度过这浪漫的一天。
『伍』 古代人是怎么过七夕的
穿针乞巧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喜蛛应巧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投针验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
种生求子
供奉“磨喝乐”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
拜织女 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
拜魁星 魁星文事,想求取功碧闭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晒书·晒衣
为牛庆槐咐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
吃巧悔明裂果
http://ke..com/view/8489.htm?fr=ala0_1_1
『陆』 七夕有没有什么习俗
七夕节的风俗习惯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针者则“输巧”、互相赠送,以示友情、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柒』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呢
中国各地的七夕节习俗各有不同,爱恋当中的人们一定少不了要准备好玫瑰花和巧克力送给自己的另外一半,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那么大家知道七夕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七夕节的习俗。
如今,七夕乞巧节已经逐渐演变成情人佳节,大家在这浪漫的日子里,表达着对家人的爱。祝大家七夕快乐。
『捌』 关于牛郎织女鹊桥的诗句
1.牛郎织女会鹊桥的诗句
《七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贾云华
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
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
《七夕》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石珝
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
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
《七夕吟》金朋说
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
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
《投赠张红桥》林鸿
桂殿焚香酒半醒,
露华如水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
羞见牵牛织女星.
《古意》孟郊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西江月》陈东
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
《鹊桥仙》袁去华
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
《鹊桥仙》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绮疏遗恨》之针》唐寅
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
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
《寓意》龚诩
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牛郎妇为女.
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
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
伤心一掬泪如珠,洒向人间作秋雨.
《古别离》乾隆
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
至今八万六干会,
后会滔滔无止期.
可怜一会才一日,
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
古别离,天上犹如此.
人间可例推,
设使无会晤,
安用苦别离?
古别离,长吁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鹊桥仙》朱淑真
牛郎织女,一时会合到天潢.——《水调歌头 言道》
剑胆琴心空伫望,牛郎织女却参差!——《浣溪沙》
帆来狗国毛人远,楼倚牛郎织女寒.——《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七月初七夜渡黄河》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
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鹧鸪天》
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七月七日》
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
笑他织女夜鸣机.空与牛郎相望、不相随.——《南柯子/南歌子》
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2.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句
1,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出自唐代:杜牧《秋夕》
白话文释义: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出自两汉:佚名《迢迢牵牛星》
白话文释义:那遥远而亮洁的牵牛星,那皎洁而遥远的织女星。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不停地响个不停。
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出自唐代:林杰《乞巧》
白话文释义: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4,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出自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白话文释义: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5,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出自元代: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白话文释义: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3.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1、乞巧
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2、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3、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4、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译文:
白银烛台放射出的光线照亮了画屏,在晴朗的夜晚静静地坐在亭子里。妇女们用蛛丝穿过绣针在乞巧,金鼎中焚烧着龙麝香,人们都在庆祝人间七夕这个佳节,躺下来看牵牛织女星得鹊桥相会月亮飘过梧桐树投下了倒影。
5、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译文:
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4.牛郎织女会鹊桥的诗句
《七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七夕》 贾云华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七夕》杨朴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曹松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七夕》石珝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七夕吟》金朋说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投赠张红桥》林鸿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古意》孟郊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西江月》陈东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鹊桥仙》袁去华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鹊桥仙》卢炳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绮疏遗恨》之针》唐寅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寓意》龚诩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牛郎妇为女.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伤心一掬泪如珠,洒向人间作秋雨.《古别离》乾隆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干会,后会滔滔无止期.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古别离,天上犹如此.人间可例推,设使无会晤,安用苦别离?古别离,长吁嘻!《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鹊桥仙》朱淑真牛郎织女,一时会合到天潢.——《水调歌头 言道》 剑胆琴心空伫望,牛郎织女却参差!——《浣溪沙》帆来狗国毛人远,楼倚牛郎织女寒.——《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牛郎织女涉清浅,支机石上今何年.——《七月初七夜渡黄河》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相和歌辞·决绝词三首》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鹧鸪天》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七月七日》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笑他织女夜鸣机.空与牛郎相望、不相随.——《南柯子/南歌子》 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5.关于牛郎织女的一些诗句
《渔家傲·七夕》 苏轼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牵牛织女》 杜甫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6.《七巧》一诗中写“牛郎织女过鹊桥相会”的诗句是什么
《七巧》正确的名字是《乞巧》。
这首诗中写“牛郎织女过鹊桥相会”的诗句是: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乞巧
作者:林杰(唐)
原文: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释义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7.有关牛郎织女的诗句有哪些
1.《七夕》唐.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2.《浪淘沙》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3.《绮疏遗恨》明. 唐寅
乞巧楼前乞巧时,
金针玉指弄春丝;
牛郎织女年年会,
可惜容颜永别离。
4.《古意》唐. 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5.《乞巧》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牛郎织女,中国著名民间故事,讲述的是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由古典中蕴含浪漫,更反映了矢志不渝的曲折爱情,折射出中国劳动人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崇尚追求和倾心向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东周早期李家村来了一群下界游玩的仙女在快乐湖沐浴,双凤村一放牛娃将其中一个仙女看上,二两结婚生子(此处为后世民间杜撰添加而非原作),后遭天帝派兵强行将这对恩爱夫妻拆散的凄美故事,由这个故事而衍生出了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李家村也由此成为爱情文化之乡,该故事深刻反映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根深蒂固的久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