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朵一果
A. 济南特产有哪些可以带给朋友的
1、杜康酒:产自洛阳,杜康酒是中国历史名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贡酒”、“仙酒”之誉。历代墨客文人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常以诗咏酒,以酒酿诗,诗增酒意,酒助诗兴,觥筹交错,华章汗牛。魏武帝曹操赋诗:“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2、洛阳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3、洛阳牡丹饼:洛阳牡丹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点,属于豫菜系。相传与武则天有关,以豆类为主料制作糕点,酥松绵软。具有促进人体代谢,降低胆固醇及防止细胞老化功能。
4、双头黄酒:“双头黄”黄酒是中华黄酒这一领域里的一朵奇葩,是河南安阳的特产黄酒。其酿酒原料独特,采用了产于北方的小米和稷米,因生产原料和酒都是黄色,故名双头黄。
(1)济南一朵一果扩展阅读:
1、洛阳:杜康酒、洛阳牡丹、洛阳宫灯、洛阳唐三彩,洛阳牡丹饼,洛阳老八件。
2、开封:大京枣、马豫兴桶子鸡、长春轩五香兔肉、兰考葡萄、百子寿桃、朱仙镇木版年画、3、汴绣、汴绸、花生糕、宫瓷仿制品、套四宝。
4、安阳:天花粉、双头黄酒、内黄大枣、安阳“三熏”、安阳玉雕、安阳狗皮膏药、道口烧鸡、道口锡器、彰德陈醋、糖油板栗。
5、商丘:永城枣干、水城辣椒、民权白葡萄酒、张弓酒、南瓜豆沙糕、景家麻花。
6、其他:许昌烧烟、信阳毛尖、孟津梨、灵宝苹果、贵妃杏、广武石榴、鹿邑草帽、南阳烙花、盘砚、钧瓷、汝阳刘毛笔、水晶石、汴绣、沙南芝麻与小磨麻油、四大杯药、职胶、金银花、黄河鲤鱼
B. 济南特产什么水果
山东济南特产水果有张夏玉杏、济阳水晶梨、五峰山大樱桃、马山寿桃、合柿、莱芜牛心柿子、玉龙雪桃、黄河乡西瓜、黄金蜜桃、高官寨甜瓜、李桂芬梨、河沟西瓜、平阴黄桃、平阴玫瑰红苹果。
张夏玉杏
张夏玉杏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水果,也被搏信伏叫做御杏、汉帝杏,水果历史悠久,有着上千年的栽培历史。张夏玉杏个大皮薄、香甜汁多、芳香扑鼻,被乾隆钦定为宫廷御用,所以取名御杏。张夏玉杏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粗脂肪、糖、磷基携铁钾等无机盐类及多种维生素,是滋养佳品。
济阳水晶梨
济阳水晶梨是济南地区很有名的特产,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农产品种类繁多,其中比较受欢迎的就是济阳水晶梨,济阳的土质和地理条件非常坦橡适合水晶梨的生长。出产的水晶梨金黄透亮,味道清甜爽口,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
五峰山大樱桃
五峰山大樱桃是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的知名特产。五峰山大樱桃果大、肉厚、味甜、绿色无公害,且成熟较其他地区要早一周,被誉为“山东第一大樱桃园”。五峰山大樱桃主要有红灯、早大果、拉宾斯、萨米脱等20多个早、中、晚熟优质品种。
C. 山东济南水果特产有哪些
济南水果吗?早期有西营的小苹果,(国光品种,很小,外观很难看,但是储存期很长,味道是越放越好吃,但是基本没人种了,原因产量低,品相不好,所以买得人也很少)!锦绣川仲毕李宫一带的核桃!高而乡的地瓜!再就是南部山区随处可见的酸枣(野生的)!济阳县的西瓜(鱿鱼那里是沙液数唯土地,所以西瓜沙瓤甜度大)!
别的就是大家常见苹果桃闹培梨以及李子之类的引进的新型品种了!
D. 一朵一果什么意思
一个明信片品牌吗?质量很好的
E. 山东济南的特产有哪些
一、历城核桃
这是济南特有的干果,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生长在济南的核桃皮薄肉多。植物在成熟期有了充足的光照才能更更好的生长,当地的核桃可以得到长时间的照射,成熟后果实更充实。
F. 家乡的苹果
家乡的苹果1
我的家长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农村,家乡不富裕但是乡亲们却非常的勤劳。要说最最能够代表我们家长的特色,那就是家长里的果树,尤其是家乡的苹果树。
在我小的时候,家乡就有苹果树了。而且是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种苹果树,因为种了苹果树不但可以自己而且还可以卖钱。
春天的时候,家乡的苹果树开花了,妈妈就会带着蠢侍我去搜苹果花(这是家乡话,意思是因为苹果树的花太多,不利于长苹果,所以要把比较繁茂的苹果花剔除一些),不要小看这搜苹果花,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我们要控制好一束花和一束花周围的间距,而且树梢和树底下要留的花多少是不一样的。
然后到了夏天就是果农们卖青苹果的时间了,这时候果商回来村里收苹果,不要以为青苹果就不能卖或者吃了,这些果商将青苹果收下,然后运到外地或者是储存起来明年买个好价钱。
秋天到了10月份就是收获红苹果的季节了,这时候的苹果树上的苹果已经熟透,红灿灿的特别漂亮。
到了初冬,苹果树叶子落了,村民会对果树进行修剪,然后将修剪下来的苹果树枝收集下来当柴火烧。省下来很多燃料。
这是我们家乡的苹果树,浑身是宝,我爱我的家长也爱家长的苹果树,希望我们家长的水果能够让全国人民吃到。
家乡的苹果2
我的家乡在陕西,这里景色宜人物产丰富,但我最喜欢的是家乡的苹果。
春天,苹果树长出新叶,开出粉色的花,一朵一朵娇艳而美丽并散发出淡谈的清香,慢慢地,粉色的花变成了白色,花瓣随风摆动。慢慢地花瓣飘飘洒洒落下来,地上仿佛成了花地毯。
夏天,苹果树上的树叶更茂密丰满了,结出了许许多多青色的小果实。好像许许多多的乒乓球。看着这些青果子,我特别馋,摘下了一个小果实,放在嘴里,又酸又涩,赶紧吐了出来,再也不惦念这青色的果实了,只盼望它快点长大。
秋天,到了丰收的好季节,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我迫不及待地跑去果园,一到果园,就被阵阵果香陶醉了。一个个熟透的苹果像害羞的新娘,躲在树叶下偷偷露出红脸蛋。从树上摘一个,“咔嚓”咬一口,又脆又甜,新鲜的汁水溢满了嘴巴,叫人越吃越爱吃!
冬天。树上的叶子枯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上飘下来,好像树在对我悄悄地说:“告别了,我要为明年的累累果实储备养分。”
我爱家乡的苹果,更爱美丽的家乡!
家乡的苹果3
我的家乡在瓦房店,瓦房店的苹果非常有名,是著名的苹果之乡。
春天的时候,苹果枝上发出了小绿叶,到了四月末的时候,苹果花就陆续开放。一片一片花儿越开越多,挂满枝头。有红花、白花、黄花、粉花。美丽的花儿,招来一群又一群的蜜蜂,它们在花间飞来飞去,嗡……嗡地叫着,给花儿传粉。
夏天到了,树上结出了绿色的小苹果,越长越大。农民伯伯忙着给苹果灶纯施肥、打药、锄草、浇水。茂密的叶子里,挂满一个个绿色的带辩吵小苹果。
到了秋天,水灵灵的苹果成熟了,一个个大苹果像小红灯笼似的挂在树上,把树枝都压弯了,当秋风吹来时“小红灯笼”在树枝上摇摆,好像在跟我们招手一样,美丽极了!
我爱我家乡的苹果,更爱我的家乡瓦房店……
家乡的苹果4
我的老家在凤翔,那里有很多很多的特产,而我最喜欢的,就是我们家乡的苹果,听爸爸说家乡的苹果可是陕西十大特产之一呢!
春天到了,我家的苹果树上长出了嫩嫩的小绿芽儿。没过多久苹果树开花了,远远的看过去像一棵花树。慢慢的,矮矮的苹果树上又结出了指头肚大小的绿果子。
大家想知道夏天的苹果树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就跟我来吧!夏天来到了人间,我们家乡的苹果树也渐渐地长大了。果树的叶子变得绿油油的,在阳光照耀下忽闪忽闪的。树上挂满了圆圆的果实,可是这会儿吃起来却是酸酸的。
一眨眼到了秋天,快看,那些苹果树上的果实,就像许多害羞的小姑娘一般躲在树叶下,苹果树爷爷撑开大伞,保护着这些小姑娘们。如果你现在摘一个苹果,尝一尝,那可真是清脆爽口,好吃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苹果。
家乡的苹果5
我的故乡在大连,那里是我国主要的温带水果产区。我喜欢故乡的苹果。
奶奶家就在大连,她的房前屋后都是苹果园,一课课苹果树像我们军训时的小战士一样整整齐齐地排列着。
清明节过了之后,苹果树渐渐地发芽了。到了"五·一”节苹果树上开满了鲜花,白的像雪,红的像火,粉的像小姑娘的脸。当我们过儿童节的时候,苹果树开始挂果了。
苹果小的时候是青色的,当它长大以后,有的变红了;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绿了。红的叫“红富士”;黄的叫“香蕉”苹果;绿的叫“印度”苹果。
熟透的苹果因品种不同而味道不同:“红富士”酸、甜、脆;“香蕉”又绵又香;甜甜脆脆的是“印度”。
听奶奶说,我们大连的苹果出口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三呢!我为故乡而骄傲,我爱故乡的苹果!
家乡的苹果6
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宝鸡市,在那里可以吃到家乡出产的很多水果。比如:猕猴桃、核桃、西瓜……而我更喜欢吃的是苹果。
苹果全身红彤彤的,摸起来硬硬的,吃起来还很甜,就像一个个红灯笼一样,非常的漂亮!
在每个丰收的秋天,我一听到苹果落地的声音,就和表弟提着篮子,不知不觉地来到苹果园,大人们也会提着篮子摘苹果,好多好多的苹果堆在一起,远远望去,就像一座红色的小山,真多啊!都把外公家的仓库塞满了。
我用小刀切开苹果,里面的汁就流我一手,那汁水非常香甜。多吃苹果可以增加记忆力,因此又被人称为“智慧果”和“记忆果。”苹果里还含有钙、铁、钾等矿物质和丰富的维生素。大人小孩吃了对身体都有好处。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也一定想吃吧!欢迎你们来我的家乡品尝,我会拿新鲜的苹果招待你们的。
家乡的苹果7
我的家乡在程村,这里的水果可好吃了,有苹果 油桃,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苹果。
阳春三月,细雨如丝,一棵棵挺拔的苹果树上开满了美丽动人的小花。粉红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好看极了。一朵朵,一簇簇,开的那么茂盛,引来无数只美丽的花蝴蝶,也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过路人。过路人有的驻足欣赏,有的摘花打扮自己,还有的摄影留念,过路人呼吸着醉人的花香。欢声笑语充满了苹果园。
四月间,吸饱了春天雨水的苹果树,伸展出了一个个嫩绿的小手。一阵阵微风拂过,一只只小手摇摆着,仿佛在向你打招呼。
苹果花渐渐凋谢了,苹果树妈妈“生”出了一个个青青的小苹果。苹果树妈妈紧紧的搂着那些还没有成熟的“小宝宝们”生怕他们掉下来。
秋天来了,各种水果都开始成熟了,苹果就像一个个红灯笼挂满枝头,把粗大的树枝压弯了腰。果农伯伯把一个个“红灯笼”摘下来装进了篮子,带回家。每一个丰收年,都让果农们脸上挂满了甜美的笑容。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苹果园!
家乡的苹果8
我的家乡在三门峡,这里既没有波澜壮阔的大海,也没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没有闻名世界的名胜古迹,但这里的苹果却特别出名,惹人喜爱。
阳春三月,一棵棵苹果树都张开大大的嘴巴,贪婪的允吸着春姑娘送来的雨露,苹果树枝又高大又粗壮,像一个高大的肌肉男。过了几天,苹果树长出了粉红色的小花,香味扑鼻而来,不久粉红色的小花又换上了一身白色的花衣裳,一阵风吹过,树枝不停的舞动着,像一个个女孩在舞台上翩翩起舞。
初夏时,果树结出了一个个小果子,青色的如枣核般大小的小绒球,看起来可爱但吃起来非常苦涩。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了。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压满了枝头,我摘一个红苹果吃上一口。哇,好甜呀,好翠呀,汁液一下子就流入了我的口中。
我家乡的苹果,不仅味道美味,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仅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
我爱我家乡的苹果,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苹果9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物产丰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灵宝的苹果,现在就让我给你介绍一下它们吧。
苹果树是春天发的芽,像苹果树长出了一头翠绿的秀发在风中飘扬。它四月的时候开花,花是雪白色的,远远看去像无数颗白色的小水晶。它的五片花瓣和拇指一样大,花粉是黄色的,能引来蜜蜂和蝴蝶,看,那些蝴蝶和蜜蜂在花朵上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到了秋天它就开始结果,它从小小的青苹果慢慢的变大,慢慢的变红。它们的颜色和口感有很多,比如大红色的“红富士”,口感不仅很脆还很甜,还有金黄色的“黄香蕉”,后感很面很软,特别适合年幼的小孩和老人。青青的苹果口感酸酸甜甜,清凉可口。
每年秋天,农民伯伯摘苹果的时候会拿一个专门摘苹果的大剪子,把那红彤彤的“小精灵”一个个剪下来装到篮子里,再把篮子放到车子里,然后开车到集市去卖。
同学们看我介绍了那么多,你们是不是流口水了呢?那就来我家乡做客吧!
家乡的苹果10
我的故乡住在黄河的岸边,偎在中条山的山窝里。
故乡的景色十分的迷人——
这里有高大魁梧的大槐树;
还有美丽芬芳的野花;
不仅有翠绿无比的小草;
更有别具一格的大山。
然而,最令我喜爱的——却是故乡的苹果树。就是那些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苹果树。一片片,一棵棵,迎着春风,摇曳着嫩绿的`枝叶,象一群孩子正在向你招手。果树的枝头也挂满了一朵朵水灵的花。
在炽热的夏季,果树的叶子便变得有些暗淡了:叶子由那新绿逐渐转为深色。这时,树上的花已经变成了发青的小果子。
飒爽的秋风吹过,叶已落,果已熟。一阵秋风吹来,香味飘过了田野,飘过了园林,飘到了小朋友们的鼻子里。这时,我便拿起竹筐,摘起苹果来。
瑟瑟的冬天,呼呼的北风吹过,苹果树依然挺立着。
家乡的苹果树,我喜欢你!
家乡的苹果11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让我再一次想起我故乡的苹果树!
春天到了,果树上开了许多白色带点粉色的小花,慢慢的果树上结了青色的小果子,秋天到了果子也由青变红了,也由小变大了,农民伯伯也开始收果子了。如果苹果没有熟透,会非常的酸,有时候都能把牙酸倒了。熟透的苹果又大又红,非常的甜,看着就让人嘴馋。正应如此,邻居家的孩子和我一起在苹果树下围着圈,手摸着树,一直转,一直转。而苹果便会一颗一颗的往下落。他们落下来的时候身着金灿灿的纱裙,有的挂着粉色的风衣,有的裹着红中带绿的和服,还有的披着火红的外衣,在阳光下,她们的衣服闪烁出迷人的光彩,真是千姿百态、美丽动人。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我搬家了,在我的新家没有苹果树,于是我决定要种下苹果树,过了几十年,苹果树长了个子,虽然他和故乡的苹果树一样但它却没有故乡的红,美,润。
“故乡的风,故乡的云……”这熟悉的旋律又再一次让我想起故乡的苹果树!
家乡的苹果12
说起我的家乡,那就要说苹果了!那可是我家乡山东的特产。
春天,刚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苹果树就快速地抽出了嫩绿的新芽,有的尖尖的,像花苞一样;有的叶子已经舒展开来,像一只只精灵,在微风中翩翩舞蹈。
夏天,苹果树茂密的枝叶就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挡住了热辣辣的太阳。有时我坐在树下,幻想着自己变成了一颗青果,欢快的向人们招手。飞过枝头的小鸟,告诉我飞翔的自由;抬着头的小狗,向我叙说着奔跑的快乐。
金秋时节,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香喷喷的果实和清新的空气。风过后,树上增添了许许多多又大又红的苹果,远远望去就像元宵节每家每户都挂在门前的红彤彤的大灯笼。这些树叶由绿变黄,有的在和风伯伯跳舞,有的准备去远方旅行,还有点在树上睡觉呢!
冬天到了,树上光秃秃的,只有一两片树叶。偶尔有风吹过,几片叶子落到地上,仿佛在雪上滑冰呢!新年到了,苹果树也有自己的礼物,就是一件雪白的衣裳。
家乡的苹果树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美,我爱家乡的苹果树!
家乡的苹果13
中国是农业大国,所以,果品自然众多。在北方众多果品中,苹果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山东的苹果,被大家公认最甜、最脆的,就是烟台栖霞的苹果了。
我的家乡栖霞是山区,不适宜栽种农作物。那里的气候、土壤适合种苹果,而且种出的苹果个儿大,味美。我现在住在济南,每有小伙伴问我老家,他们便会打趣地说:哈!栖霞苹果好。等哪天送我们几箱呀!
家乡的苹果,最大的特点就是甜和脆。别处的苹果大多刚开始吃时很甜,但是吃到接近苹果核的位置时,就发酸了;而家乡的苹果,整个都像用一块冰糖。家乡的苹果吃法也比较多。可以把苹果切成片状,用牙签扎着吃。有的人家还做苹果干,吃起来酸酸甜甜的,风味独特。最寻常的吃法,可就是啃着吃了。苹果汁水很多,且脆生生的,啃下一口,咔哧,苹果的汁液便会渗出来不少。如果不小心,苹果汁就会溅到脸上,流到衣服上。
在农忙时节,光靠大人苹果是收不过来的。有些人家往往会雇一两个短工,而大多数家庭都会叫上家里的小孩一起去摘苹果。那时,我是最高兴的。爷爷的苹果林在一座小山上,走一里多路就到了。到了地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溜溜整齐的苹果树。苹果树侧枝多,结的果也多,而且矮矮的,很容易采摘。苹果外面都套上了个纸袋子。农药都打在了纸袋子上。这样,既不会让虫子吃到苹果,也不怕农药残留在苹果上。不过,总会有些虫子钻了空子,在苹果里大吃特吃。原来,这些虫子也是一个个吃货哩!我个子不高,就负责摘低处的苹果。或者是当安检员,把坏苹果一个个地挑出来,全丢掉。不过有时也会贪嘴的。趁大人不注意,迅速地摘下一个小苹果,用衣服擦擦,就往嘴里送。但往往是刚入了口就吐出来小个儿的一般都还不熟啊。
摘完了苹果,就要出去卖了。没卖完的要放起来。可是这农村也没冰箱,往哪放呢?栖霞人有自己的办法。爷爷家炕的下面有一个跟地下室一样的地方,面积很大。神奇的是,虽然这里在炕的下面,但出奇得冷!即使在炎炎夏日,这里也就十度左右,宛如一个大冰箱。
或许是因为栖霞的苹果历史悠久、享誉全国,在栖霞市区,不少的旅游引导牌都是蓝白相间的苹果形状。就连过年时挂的灯笼,都有苹果样子的。
现在,好几年没回老家了。说实在的,我再也没吃到过在自家田里现摘的那样好吃的苹果了。朋友们,要吃苹果到栖霞,我请客!
家乡的苹果14
我的家乡是烟台,烟台是苹果之乡,所以我很喜欢吃家乡的苹果。
家乡的苹果很大,高约10厘米、宽约5厘米、直径为16厘米,半径为8厘米。在苹果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就都挂满了红灯笼,真漂亮!苹果的外形是球状的,大小和桃子差不多,颜色是红色的,成熟的苹果红丹丹的,吃起来汁多而且非常甜,闻起来香气扑鼻。
苹果的种类有:山西临汾的特早红、湖北的金水苹、山东东平的早东苹、烟台的红富士、金帅、黄香蕉、嘎啦等。其中,烟台的红富士和金帅最为有名。红富士的特点:水分多,又脆又甜;金帅的特点;又甜又面。不管是什么种类的苹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个苹果都很好吃,每个苹果都散发着清香。
苹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另外,苹果还含有糖、蛋白质、脂肪、钾、钙、磷、锌、果胶、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苹果有“智慧果”、“记忆果”的美称。多吃苹果能提高智能,增进记忆力。
我认为苹果是最好的水果,所以你们别再为背不过古诗,课文而发愁了,快来吃苹果吧!
家乡的苹果15
大家都知道,陕西省有许多水果特产,有帮助消化的石榴,有香甜可口的大西瓜,有黄澄澄的、惹人喜爱的橘子,但我最喜欢的是果中皇后—苹果!
我们陕西洛川的苹果是独一无二的,它既解渴又香脆,非常好吃!苹果的种类很多,有红富士、黄元帅、红五星等等……我最喜欢的当属红富士苹果。红富士又大又红,大大地咬一口下去,香甜、美味,叫人越吃越爱吃。它不但色味俱全,而且营养丰富,还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呢!
春天,春姑娘一吹号角,苹果树开了新的枝芽,看起来焕然一新。小蜜蜂和小蝴蝶一直结伴去为苹果树哥哥传播花粉,让苹果弟弟能在不久的将来和它们跳舞!
秋天,秋姑娘的魔法棒一挥,让苹果弟弟们从沉睡中醒了过来,人们排的队和长城一样!他们大量地购买苹果,为的是尝一口陕西的味道!
“洛川苹果甲天下”。欢迎来到我家乡做客,欢迎来品尝我家乡的特产——苹果!
G. 济南的民俗文化
1、鼓子秧歌分布在今山东鲁北平原的商河地区,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源于北宋,成于明,盛于清。
据当地著名老艺人说,北宋年间,商河一带连年受灾,包公从河南到此放粮,赈济灾民,并由他的属下把鼓子秧歌传授给当地百姓。后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就跑起秧歌,以示对包公的感激之情,流传至今,相沿成俗。
2、羽毛画是中国独创的传统工艺,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以浮雕方式手工制作,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山东济南的羽毛画作品,设计新颖,底色自然流畅,色泽丰富鲜艳且永不褪色。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泉城老虎”。
3、章丘芯子起源于明朝,是受颤轿的启迪,起初人们为了驱逐邪魔祈求吉祥,将男女儿童扮成神话中的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台上或方桌上舞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章丘芯子《三小赶脚》和《三打白骨精》既保留了民间传统艺术精髓,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又糅合了杂技、化妆、服饰等技艺,造型新颖,表演俏皮,出色演绎了民间传统艺术。
4、“绣球灯”起源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境内的赵营村,是以手龙和绣球灯为道具,以武术和民艺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艺术形式。
早在明末清初(公元1616年)的近400年前,在长清赵营村,组有武术团,武术团以武打动作为主,添加上民间春节扮玩的戏耍动作,编排了一套粗犷有力、洒脱豪放的手龙绣球舞。
人们以竹条扎制的手龙和绣球灯在有节奏的锣鼓声中尽情玩耍,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漫长的400余年,玩耍的人们不断加工、整理,使“手龙绣球舞”日臻完善,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舞蹈表演艺术形式。
5、章丘梆子,也叫“东路梆子”、“山东讴”。流行地区以中东章丘为中心,是蒲州梆子经河北流入山东后形成,至少在一百五十年以前,即在这一带流行。此外,还保存有昆曲、本地乱弹、扬州乱弹、柳子、拨子、罗罗、二黄等声腔。乐器以大胡琴、胡琴为主。
6、济南皮影戏是由李克鳌带进来的,有77年历史了(1918年至1995年)。李克鳌原籍山东邹县李家楼人,农民出身,做过卖馍馍的生意。因为他颇爱皮影艺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跟曲阜的皮影艺人张盛旺学习。
7、济南风俗,每年夏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山登山,站在“赏菊岩”上赏菊。自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名称,可以说正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作为一种社会风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庙会风俗则与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庙观的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
8、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济阳鼓子秧歌,继被济南市政府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类)之后,2006年12月31日,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兴起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2000年的发展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济阳鼓子秧歌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各级艺术节上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员奖。并多次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演出,博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9、章丘扁鼓的起源,史料上没有记载,关于它的出处,众说纷纭。据相公镇巡检村老民间艺人姜兆金等人讲,相传扁鼓最早是由先民们从山西带过来的,在济南已流传六百多年。扁鼓乐队的规模,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各种类型扁鼓乐队的组合形式,乐器配比均不相同。
10、《加古通》亦称“打长板”,流传于济南市平阴县境内孝直镇宋柳沟村一带,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由于此舞是用打击乐为伴奏,鼓点打法是击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中道具夹板与锣鼓配合,而发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声响,由此而得名。
H. 济南春季赏花景点推荐
樱花 迎春、连翘 海棠、碧桃、美人梅、红叶桃、玉兰等 荷花 济南的春色,美丽而温暖,花开而浪漫,春季也是一直大家很喜欢的一个季节,我们走过了冬季,终于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季,让人开心不已,我们今天就来了解济南这里的赏花景点吧!
樱花
赏花期:3月-4月上旬
推荐赏花点:五龙潭景区
赏花特点:五龙潭樱花节,白、粉樱花满园芬芳
五龙潭从八十年代建园开始引种樱花,以引种早樱为主,是济南市区公园内唯一形成了一定樱花栽植规模的公园,后期又不断引种晚樱,目前园区内有樱花近300株。其中郁金是近年来引种的绿色花系的晚樱,目前这个品种的樱花在济南是极其罕见的。
五龙潭樱花堆云叠雪,每年的3—4月,樱花绽放,美不可言。
迎春、连翘
赏花期:3月-4月上旬
赏花地: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景区、趵突泉景区、五龙潭景区、环城景区
赏花特点:迎春花开树满枝,连翘卷地肆洋洋
连翘花开金灿灿,朵朵绽开却不招摇。金灿灿的小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烁烁生金、芳香四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海棠、碧桃、美人梅、红叶桃、玉兰等
赏花期:3月-5月
赏花地: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景区、趵突泉景区、五龙潭景区、环城景区
赏花特点:繁花锦簇,交相辉映
大明湖景区沿湖边画卷式展开,铁公祠里的海棠,北岸的玉兰、碧桃、紫薇,还有红叶碧桃、美人梅,让市民和游客仿佛置身花海,水边迎春、连翘与水中花影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趵突泉景区杏花缤纷,五龙潭景区、环城景区内杏花、海棠、棣棠、锦带、榆叶梅等在春暖花开之季次第开放,与景区内古建筑交相辉映,金黄的迎春、连翘繁花满树,白色、粉色的杏花、海棠如锦似霞,共同妆点春天的多姿多彩。
天下第一泉景区到处都是花的海洋,各类果树花、鲜花一朵接一朵绽放,团团簇簇,可爱迷人,尽显人间春色。
荷花
赏花期:6月-8月
赏花地:天下第一泉风景区大明湖景区
赏花特点: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荷花亭亭玉立,如幻如梦如诗如画,一片亭亭玉立的荷花。水作的骨肉清新自然,朝朝暮暮吐芳华。一朵朵盛开的荷花,娇艳欲滴、婀娜多姿,好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
这些就是有关济南这里的一些适合大家去赏花的景点了,这个春季,济南等着大家来这里游玩啊!
I.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的教育教学
现设有土木工程系、建筑系、市政工程系、力学部、实验中心5个教学单位;学院现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0门。 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在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建筑节能与设计、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等8 个二级学科方向(含2 个目录外二级学科)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有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 4 个本衫升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结构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学校品牌专业,2012年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积极实施“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力争到2015年,申请土木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加强建筑学学科建设工作,力争申请获得建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力争在1~2个二级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学科的突破。 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面向海内外广揽优秀人才,重点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大高层次学历人员培养力度,鼓励和支持在职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到博士后流动站学习,每年选派部分老师到国外著名大学进修或科研合作,提高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近年来,引进培养博士17人,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由30%提高至70%以上;学院现有师资队伍中有教职工85 人,其中高级职称41 人,硕士以上学位61 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名,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3人、国家一级注册规划师1人、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CWA)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1名、中国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理事1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3人,学校优秀教学奖获得者3名,学校青年教学能手4名,8名教师具有国内外著名高校访学经历,一支高层次的学术梯队和骨干教师队伍已基本形成。
力争到2015年教师总量达到100名左右,高层次学科带头人达到2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30名左右,具有海外访学背景的教师达到15名左右。
名师简介
于衍真
女,1957年7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给水排水专业。1999年获教授任职资格,同年受聘教授职务。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全面主持学院党务工作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三八红旗手,济南大学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任济南市饮用水安全研究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济南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济南市自主创新产业重大专项评审专家、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山东省建筑学会教育委员会理事。
在教学方面,任国家精品课程、山东省精品课程——《水力学》课程负责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山东省品牌专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负责人。济南大学特聘岗——重点岗教师,环境工程学科及市政工程学科的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作为市政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负责人,积极承担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了《水力学》、《水质工程学》、《城市市政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等多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教学,教学或橡老认真、教学质量好,教学效果优秀,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在2004年济南大学第一届教学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济如卖南大学第一届优秀教学奖(共10名),多次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教师。在教学中主持了“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适应开放式教学需要的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国家、山东省的教学研究项目,并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主持的水力学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主编教材《水工艺处理技术与设计》、参编《钢铁工业环保技术手册》,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
在科研方面,申请人围绕着环境保护的课题,科研方向明确,积极探索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其科研成果在环境学科及市政学科领域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废渣的综合利用与废水处理的研究中,创新性地提出了以废治废的科研思路,为环境保护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前景。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与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氧化聚硅铁协同介孔磁性滤料BAF脱氮除磷机理及生物相原位分析”,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高藻引黄水库水常规工艺强化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藻渣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相分析及净化效能机理研究”等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并完成了多项与企业联合的项目,获得了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及市级科研奖励十多项,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 》、《中国给水排水》等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近20篇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
邱立平
男,教授,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分管学院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生教育及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博士后,市政工程学科教授、学位点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工程学科博士生联合指导教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业给水排水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会理事、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山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卫生厅涉水产品评审专家,美国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高级访问学者(2009.09-2010.02)。
主要从事给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讲《废水处理理论与工艺》、《水质工程学》、《给排水工程管道系统》、《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及废水处理工艺系统》、《环境生物化学》等研究生和本科生课程,2008年获山东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奖,目前主持《水质工程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多年来致力于废水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水深度处理及回用技术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研项目,完成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完成省级鉴定2项,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 、EI 等收录20余篇,已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目前重点关注及感兴趣的领域:1)水及废水的生物过滤处理理论与技术;2)水及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处理技术;3)微污染水源水处理;4)回用水的深度处理技术;5)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
刘增夕
男,硕士学位,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副院长。198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1995年6月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主讲《结构力学》,《有限元法》,《高等结构动力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的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强化土建类学生创新意识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已结题,2位),主持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深入贯彻学分制全面提高学院教学教务管理效率》。近年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完全学分制下高等教育技术问题》,《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督、反馈体系的构件》等。济南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2006年教学管理先进个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加固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主持济南大学科研基金《C/G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第1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 筋的开发及利用(省教委科技攻关项目,第 4 位);唐山市陡江电厂灰坝工程对李家峪村房屋开裂影响原因分析(部级鉴定,第3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混凝土梁柱节点的抗震加固技术,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2位;高性能碳纤维复合筋-CFRP的开发及利用,山东省科技厅鉴定,第4位。
徐新生
男,1963年3月生,博士,济南大学A4级教授,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济南大学第二、第三届重点岗教师,济南大学第二届优秀教学奖获得者,兼任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鉴定加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时被聘为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专家。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CAD等课程,参与编写教材2部,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和校级精品课程1门,主要参与3项省级教改项目,获得省级教学三等奖2项。近年来主要从事FRP筋混凝土结构性能及设计理论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EI收录5篇,ISTP收录5篇,主持省教委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累计投入研究资金120余万元。其中一项获得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年度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
刘俊岩
男,现任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系副主任、院聘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济南大学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山东省土木建筑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施工学科研究会理事。
20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施工、管理以及岩土工程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在教学方面,为本科生、研究生主讲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学”、“高层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并承担了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生产管理实习等教学任务。
在科研方面,刘俊岩教授主要围绕着工程建设标准、现代施工技术等课题,积极探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标准,其科研成果在国内建设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基坑工程的研究方面成果较为丰富,著有《深基坑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高层建筑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等学术专著;主编完成的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基坑工程监测的专项技术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还担任国家标准《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编制组长,推动了我国基坑工程监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基坑工程安全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刘俊岩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建设部专项课题研究项目2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厅级科技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在社会服务方面,刘俊岩教授利用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工程实践经验,积极为社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近年来主要在基坑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监测、桩基工程、地基处理与加固、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承担了多项工程项目和技术服务,并担任了工程建设标准的咨询专家和宣贯教师,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彭晓彤
男,1973年10月生,2005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钢结构。主要从事钢结构稳定理论、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方法、节能方向的研究。主持和参加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钢结构设计规范组项目、济南大学博士基金等项目研究,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多篇被EI检索。
彭亚萍
女,中共党员,教授,工学博士,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工作以及结构工程、抗震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2004年获济南大学首届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目前任土木工程专业校级品牌专业负责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位点负责人。
燕彬
男,1997年硕士毕业于天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2001-2004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攻读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被批准为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负责人,主讲《高等土力学》、《基础工程》、《土力学》等课程。
胡伟
男,本科,教授,第一批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理事,结构工程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建筑物改造与加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承担山东省建设厅科技攻关项目数项,获得《后装组合锚具》、《现浇混凝土肋梁楼盖用石膏模板》实用新型专利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楼盖开洞改造技术》发明专利。发表论文数十篇。目前主要从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
杨令强
男,工学博士,1972年9月出生,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破坏分析与安全评价,2003年6月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获博士学位,主讲《有限元及大型程序设计》、《混凝土非线性原理》等研究生课程和《混凝土原理》、《结构抗震设计》和《特种结构》等本科生课程,主持和参加“利用水弹性模型研究小湾拱坝坝踵的破坏”(国家电力公司)、“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拱坝温控措施优化和横缝开度仿真计算研究”(96-221-05-05-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强度裂缝的产状研究和人工缝的理性设置”(59778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拱坝系统破坏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590793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拱坝变协调、变维、非保守系统的随机分析”(59449003)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云南省章鸠河调水、糯扎渡导流洞分析、天津市引滦入津模型试验、地下防渗墙研究、日照水库加固效果研究等省部级研究课题,在国内外重点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多篇被SCI、EI检索。
付英
女,1970年生,辽宁开原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山东大学博士后。现任济南大学副教授,市政工程系主任,水处理技术研究所所长,市政工程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美国UMBC高级访问学者。民革山东省优秀党员。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顾问,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水工艺设备基础》、《专业导论》、《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及《专业外语》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始终致力于混凝剂制备及应用技术、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及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应用技术的研究。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授权,在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其中近30余篇被SCI、EI收录。
段琪庆
男,1964年出生,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后在山东省测绘局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局长业务助理等职。1997年7月在济南大学工作,任建筑系系主任,高级工程师。山东省建设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国土厅专家组成员,山东测绘学会理事,山东省测绘学会教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讲测量学、测量实习、地理信息系统、摄影与航空、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学、电力电讯规划等多门课程。
刘寒芳
女,1969年出生,1987年就读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1991年分配至山东省纺织设计院,1993年被派往上海,与香港A1建筑事务所合作,2002年调至济南大学土建学院任教。担任的主要课程有: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中国古典园林等。现为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学教研室主任。
谢群
男,1979年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副教授,同济大学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结构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建筑物鉴定加固改造以及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抗震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十一五”精品规划教材一部,发表教研论文两篇。主讲《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等专业课程,并指导土木工程专业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毕业设计。
刘燕
女, 1978年4月生,2001年毕业于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青岛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2007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讲基础工程、建设法规、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近年来主要从事地下建筑结构与基坑方面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4篇,其中EI、ISTP收录共4篇。目前承担一项院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博士基金项目
秦磊
男,1974年7月生,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检测加固、建筑结构可靠度分析评估;发表论文10几篇,其中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SCI收录论文3篇、EI多篇,承担济南大学博士基金1项;
张守彬
男,1980年生,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市政工程系教师。先后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Ⅰ)、《给水排水管道系统》(Ⅱ)、《水质工程学》(Ⅱ)、《水处理生物学》、《专业外语》、《工业水及废水处理》、《水工艺仪表与控制》以及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Ⅰ)等本科教学任务;作为组长或骨干教师承担承担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理论与技术研究。在曝气生物滤池填料开发、处理机理研究、脱氮除磷效能及工艺特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申请2项(第二位)。
目前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5篇,IWA(国际水协)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
王晓东
男,1971年生,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高等水化学》等研究生课程,以及《专业外语》、《水分析化学》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
张刚
男,1975年生,山东桓台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学博士,现为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市政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给水处理工艺理论》、《水处理反应动力学与数值模式》等研究生课程,以及《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水工程经济》等本科生主干课程;以水处理理论与技术为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接触絮凝机理及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以及高效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的理论研究工作及示范工程建设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多篇。
J. 有哪位大侠知道杭州河坊街的一朵一果店的联系方式,就是门口摆着一部很旧的电视机
:0571-87757309,87757310这个是 他们公司的电话 应该可以联系到能帮你买的人 祝你好运 你看看是这家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