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怎么过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怎么过啊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始于中国汉朝。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下面是我整理的的七夕情人节的过法,欢迎阅读!
第一:提前做好计划
1. 扫码送祝福
你可以选择在0点发送情人节祝福短信,意味着美好的一天开始。
还可以比较新颖的二维码。在“草料二维码”输入你想对她说的祝福文字,生成有意义的二维码,发给女友,扫描后出现“蕾蕾,我爱你”,“蕾蕾,七夕快乐” “亲爱的小蕾,七夕快乐,永远爱你,做我老婆吧!”等等!
2. 早起的时候,就把自己打扮的漂亮点。
这一天,一般的老板是不会给员工放假的,这样没足够时间打扮,就在早上早起一点,把自己打扮一下。当然,你这一天的运气可能也会爆破,老板对你们说提前一小时下班,或者下午不上班,过七夕,约会去吧!这样我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伴侣在一起。
3. 提前预定电影票
如果打算看电影,要提前几天就把票预定好了,这样可以两个人的座位可以挨在一起,也可以选择在最佳的时间看你们想看的影片。七夕的电影院特别是爱情片往往是满厅的。看着感人的影片,你们十指紧扣,相互依偎,也是很不错的。
4. 约好吃饭地点
时间允许,可以把家里用气球,蜡烛,花瓣等布置一下,然后两个人共做一桌美味佳肴,来一次浪漫的烛光晚餐。或者选择有意境的西餐厅,休闲饭庄等
第二:选择合适的礼物
1. 玫瑰花和巧克力
这真的是永不过时的.礼物,不过,玫瑰花最好提前买,七夕情人节的玫瑰花是最贵的,可以选择蓝色妖姬,保鲜时间长,让花店把底部放上水,可以保存很长时间,不变样!至于花朵数,每朵花数都有比较好的意义,花店比较了解,你可以听一下推荐。
2. 卡通小动物或者抱枕
女孩子都比较喜欢抱抱熊,大白等卡通动物,或者选择你们两个的合照,定做专属于你们的情侣抱枕。
3. 情侣首饰
可以买对戒,吊坠,项链,手表等等情侣首饰,还可以买玛瑙手串,耳环等有纪念意义又保值实用的首饰。
4. 向女友求婚
当你们恋情稳定,打算步入婚姻殿堂的时候!在特殊的日子,细心布置一番,手捧玫瑰,单膝跪地,送上一枚求婚戒指,请求她嫁给你!
;
㈡ 今年七夕情人节该怎么过呢
1、做佳肴
到了七夕节这一天,平日里不怎么下厨的人,可以买一些对方爱吃的菜肴。回家后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准备好一瓶红酒,两个人边吃边聊。因为抓住了一个人的胃,也就是抓住了对方的心。尤其是很少下厨的人,突然做了好吃的,而且都是对方爱吃的,对方往往会特别感动。
2、看电影
很多已经结婚的男女,每天都非常忙碌,男的上班女的带娃,或者两个人都忙于事业。每天都是单打独斗,距离上一次看电影已经很久了。夫妻之间需要适当的小浪漫,才能促进感情升温,以免感情下降。
建议七夕节这一天,提前订好电影票,两个人去看一场电影。看完电影,可以牵手吃小吃,散步,就好像回到了恋爱的阶段一样,这样做双方都会觉得开心温暖。尤其是男人们要主动一些,因为很多女人都在乎仪式感。
3、去见她
对于相处时间少的情侣或者夫妻来说,尤其是异地的,在情人节这一天最想要的,并不是礼物也不要佳肴,而是对方的陪伴。因为明明并不是孤身一个人,却过得很像单身狗。建议异地的情侣或者夫妻,要给对方一个惊喜,七夕节那天去找她。当对方看到许久未见的另一半时,内心会非常开心。
㈢ 中国人应该怎样对待七夕节
七夕节,也就是中国人的情人节,不过,现在好多年轻人,很少过七夕节,都过得是2.14情人节,希望年轻人改变一下观念,过我们的情人节__七夕节
㈣ 七夕节习俗
七夕节有拜魁星、染指甲、拜七娘妈等习俗。1、相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在七夕晚上会有拜魁星仪式。2、染指甲是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习俗。3、在闽南香港台湾一带,七夕这天人们会去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
㈤ 七夕节,中国人有什么习俗
农历七月初七,传统的七夕节又要到了。商家也好,媒体也罢,包括热恋中的男男女女们,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单身狗说:我不care!Ok,祝你缘封不动,高兴就好。
不管怎么说,七夕是咱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很多丰富的节日活动,但这些传统的节俗,今天已经很难见到了。我们今天所谓“过七夕”,或者叫“中国情人节”,其实大多数的节日符号都是从西方情人节复制过来的,诸如巧克力啊、烛光晚餐啊等等。虽然也挺热闹,但总归少了些“中国范儿”。那么,传统的中国人是怎么过七夕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必也正名”,七夕节的传统名称咱中国人讲究“名正言顺”,所以在介绍七夕的节俗之前,先跟大家聊聊这个节日的名称问题。
七月初七,这最早当然是农历中的一个日子,据民间传说,在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天上相会。将天空中的星象附会成神话故事,这是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的一种叙事方式,咱们中国也不例外。据考证呢,牛郎织女的传说大约产生于西周时期。七月七是牛女相会的日子,这便是这个日期最早的含义。
《长生殿》
当然,文学作品是男性构建的文本,可能也有些高高在上。那么主要由女性俚语构成的《西和乞巧歌》(清代到民国甘肃西和女性乞巧节的歌本),则将女性的真实诉求表达的明明白白,如抱怨婚姻不幸的:“一样的戥子一样的银,女子不如儿子疼。
十二三上卖给人,心不情愿不敢嗯”;有抱怨抓壮丁的:“半夜里打门心上惊,保长领人进了村”;等等。
对爱情、对美好婚姻、甚至对男女平等,这些都是埋藏在女性心底深处的乞求,又岂是一个“巧”能涵盖的呢?
㈥ 七夕中国人怎么过
七夕,当然不会只是一场女人的狂欢。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科举制度出现之后,中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一举夺魁。
因为魁星主掌考运,所以读书人又把七夕节叫做魁星节,又称“晒书节”。
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都要例行祭拜魁星,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有些读书人还会在这一天晒书,来展示自己的满腹才华。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就记载了一个晒书的故事:
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晒书”。
晒肚皮就是晒书,短短几十个字就写出了郝隆的书生意气。
古代的孩子们在七夕,主要是玩一种叫做“磨喝乐”的玩具。
“磨喝乐”是梵文音译,相传本为佛教天龙八部之一。
传入中国以后经过一番汉化,由蛇首人身的形象演化为可爱儿童形象,成为“七夕”节流行的一种泥偶人。
《东京梦华录》记载:两宋时期,每年的七夕节,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购买“磨喝乐”给家里的孩子玩耍,借此实现乞巧和多子多福的愿望。
㈦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是指中国本土关于爱情的节日。对于中国情人节,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二是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三是七夕节(七姐诞,农历七月初七)。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是古代女子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节日内涵 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元夜等。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上巳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节在一些地方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春和景明,人们走出家门,集于水边,举行清除不祥的祓除仪式。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对人们而言,上巳节祓除的意义大大减弱,而迎春赏游之意越发浓郁。西晋《夏仲御别传》形容上巳时的洛阳“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上巳节的节期定在了阴历三月三日。 在古代,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男女相会,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情人节”。《诗经·郑风·溱洧》有云:‘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虽然这是礼节,不是硬性规定,但是谁会去追求不守礼教的人。)元宵看灯,三月初三外出踏青。所以三月初三就成了单身男女们相遇相识的日子。 七夕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其实,七夕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源自星宿(婺女星)崇拜,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又称“七姐”、“七娘妈”等。七夕节是女子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织女的诞辰。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2 对于中国情人节,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除了七夕节,还有元宵节(也称上元节,即正月十五)、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被称为中国的三大传统情人节。 1、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七姐诞、乞巧节等,是女子的专有节日。“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远古时代,人们通过星象观测给予织女星无限想象。七姐便是以织女星为原型,相传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古代女子便在农历七月七日夜向七姐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故称为“乞巧”。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 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人们把牛郎织女的艰难爱情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作为向往、歌颂的榜样,并在七夕祈祷爱情美满、家庭幸福,所以七夕节充满了浪漫的气息。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以及夫妻双方恪守对爱的承诺。 如今,七夕节被现代人赋予了更多内涵。商家推出的各种活动吸引了年轻人,消费成为节日主调。七夕作为传统文化,在浓郁的商业氛围之中,以及繁多洋节冲击之下,顽强生存并适应时代。七夕变成了人们观念中的“中国情人节”,玫瑰和巧克力渐渐成为七夕节的新符号。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 元宵灯节期间,未婚男女可以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同时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在唐代古诗中,就有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欧阳修的这首《生查子·元夕》,几乎成了千古绝唱。特别是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柔情密意溢于言表。 3、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诗经 郑风 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这首经典的爱情诗说的就是上巳节时青年男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即男女表达爱慕之情,三月三比起西方的情人节还要早上一千多年。 唐代时,上巳节已成为一年中的三大节日之一,这天人们除了祓禊外,还有春游踏青、临水宴饮。杜甫诗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将上巳节的男女自由恋爱的绮丽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销,最终声匿迹微。如今三月三里浪漫的情爱、美好的愿景已荡然无存。如今,上巳节在不少地区尚有余韵可寻,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成为壮族的情人节。 中国传统的情人节3 中国的三大传统情人节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有一些人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或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汉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乞巧、许愿的节日。后来由于牛郎织女在七夕鹊桥相会的传说赋予了七夕节以情人节的含义。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在习俗上比较近似情人节,在唐代古诗中,就有描写元宵节的诗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说为欧阳修所作)的生查子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流行的节日上巳节(又称三月三)更符合情人节的内容。上巳节本来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结交异性的节日,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㈧ 情人节怎么过
情人节当天,男生可以带上心爱的女生一起去逛街,并且为她送上一束鲜花,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可以一起出去旅游,旅游也是促进情侣两个人感情的好方法。情人节送礼物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根据关系发展的程度选择礼物,如订婚戒指、毛绒玩具、巧克力、玫瑰花等。男生可以亲自下厨为女生做顿饭,和女生一起在家里浪漫地度过。也可以带心爱的她去餐厅吃烛光晚餐,再看一场电影,度过一个浪漫的夜晚。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节日,但是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却各不相同。
情人节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中国将传统节日七夕节视作情人节。由于能表达共同的人类情怀,各国各地纷纷发掘了自身的“情人节”。
西方情人节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传统的情人节。公元270年——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此日被后人定为“情人节”。瓦伦丁节,又称情人节,是欧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国家的民族节日。此节日的来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后被定为“情人节”较为普通。
中国情人节
中国一般把传统节日七夕称作“中国的情人节”,在古代,七夕的庆祝已经很普遍了,但传统上庆祝七夕的内容与情侣约会之类的活动无关,只是一个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的节日。后来赋予了七夕节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近年中国年轻人又以庆祝西洋情人节的方式庆祝七夕,内容上与传统习俗并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