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为什么看不见喜鹊
Ⅰ 七月七那天为什么见不到喜鹊,真的去搭建“鹊桥”了吗
农历七月七,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农村老一辈人经常指着指着天上的星星,给孩子们讲“牛郎织女”的美好爱情故事 但自然肯定也忘不了喜鹊,老人说传说中七月七之一天都是看不到喜鹊的,相传牛郎和织女相会,为了帮助恋人度过银河,成千上万只喜鹊在天界搭起了一座鹊桥。喜鹊因此也成为一种吉祥物,也更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但是话说回来,在农村住的人细心的都会观察到,喜鹊在七夕那天真的会变少,难道喜鹊真的是去搭建“鹊桥”了吗?其实不然,根据科学观察表明,喜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如果真的有鹊桥,大约需要34亿亿只才能搭成,对,你没看错,就是34亿亿只,多么庞大的数字,据我个人认为世界上也没有这么多的喜鹊了吧。既然喜鹊不可能是去搭建“鹊桥”,那这一神秘现象又怎么解释呢?
其实七月七前后期间并不是真的看不到喜鹊,只是很少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因为七月份是喜鹊“收获”的季节,农村里在这段时间内各种农作物相继成熟,昆虫也随之增加,正是喜鹊捕食的最佳时节,所以没有以往成群结队的出现,让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喜鹊变少了,还有就是习性的原因,七夕前后,也正是喜鹊们换毛的时候,它们身体的抵抗力和活动能力也会明显地下降,所以它们就悄悄地躲了起来,等到适合冬季的柔软细密的羽毛长出来以后,它们才会继续出来活动。
农村的传说故事中夹杂着许多令人神秘的然特色,但这也是正最吸引人的地方,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独具一格的魅力!
Ⅱ 为什么七夕的时候喜鹊都不见了
四川新闻网-绵阳晚报讯
农历七月七日,相传牛郎和织女相会,为了帮助恋人渡过银河,成千上万只热心的喜鹊在天界搭起了一座鹊桥。喜鹊因此成为一种吉祥物,而鹊桥更是美满爱情的象征。
老人们告诉小孩们,七夕前后是看不到喜鹊的,它们忙着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可现在的小孩不光在七夕看不见喜鹊,平时也难见到喜鹊的踪迹。以前常见的喜鹊到哪去了?是现在婚姻自由了,不再需要喜鹊沟通?还是它们给牛郎织女搭桥,遭到了王母娘娘的打击报复?
西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的郭延蜀教授对喜鹊消失的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发现喜鹊已经并且仍在遭受巨大的灾难,而这正是人类造成的!
喜鹊曾是四川各地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广布于各市、县、乡镇的山林、田地、城镇,是人们熟悉的一种留鸟。但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喜鹊就在四川盆地中消失了。进入90年代四川盆地已成为喜鹊的罕见区,盆周山地、川西南山地为部分布区、川西高原为广布区。喜鹊消失地域占四川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喜鹊是民间传说中的瑞禽,它的消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郭延蜀是一位动物地理学、鸟类生物学专家,他从事鸟类野外观察研究长达20多年,足迹遍布整个四川。鸟类是生态环境变化最敏感的指示者,鸟类数量变化,对生态环境监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意义重大。喜鹊的减少早在20年前就引起了郭教授的注意,最近他通过长期的野外调查和大量方志考察后,指出喜鹊这么大的一个物种在四川盆地绝灭,其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
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居住环境正是喜鹊消失的原因之一。
喜鹊喜欢将巢筑在高大的乔木上。但50年代后四川的森林覆盖率锐减。从“大跃进”到“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四川原本不多的林木遭到大量砍伐。而人口的增加,也加剧了人们毁林开荒的速度。经统计郫县的林木覆盖率1949年至1975年由13%降到5.1%,营山县1952年至1975年由30.5%降至5.7%,万源县1955至1975由38.9%降至16.7%。20世纪70年代四川许多地方已呈现荒山荒野的景象,有的地方甚至见不到胸径10cm以上的乔木。喜鹊失去了筑巢的高大乔木。
人为的毁巢和猎杀也加剧了喜鹊的灭绝。郭教授指出当喜鹊种群数量较大的时候,毁一两个鹊巢、猎杀一两只喜鹊对整个种群影响不是很大,但当种群数量已经很小时,毁巢、猎杀也将成为种群绝灭的因素之一。郭教授举了两个例:其—,南充市郊1994年春季还残存着一对喜鹊,它们先在一座古庙后的黄葛树上筑巢,巢做好后仅1天就被顽童用竹杆捅毁。—个月后,这对喜鹊又在200米外一高大的桉树上筑起新巢,并产卵3枚,在孵卵期间,几个顽童又用绑有尖刀的竹杆捅鹊巢,这次不仅使卵、巢全毁,而且母鸟也被捅死了。此后,南充市郊再也见不到球形的鹊巢了。其二,九寨沟县城周围喜鹊已十分罕见,一次郭教授在县城外一大杨树上惊喜的见到一个鹊巢,可等了近2个小时不见鹊归,过路的老大爷告知:“巢中鹊去年已被人用枪猎杀。”最后的调查显示,这是九寨沟县城周围仅存的1个鹊巢。
借助计算机软件的帮助,郭教授将四川省喜鹊分布图分别与1∶3百万的四川省地貌图、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和人口分布图进行了叠置分析,他发现喜鹊消失的区域与四川省发达、较发达的农业区完全重叠,这说明滥用剧毒农药
Ⅲ 七夕为什么看不到喜鹊
《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民间传说的特点是:时代久远,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民间传说与严格意义的历史有本质的区别;中国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由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有关的故事组成,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本土民间文化的精华。
在民间喜鹊被视为瑞鸟,象征喜庆、吉祥。传说,在七夕这一天喜鹊都上天为牛郎织女搭鹊桥去了,所以这一天人们看不到喜鹊。这一说法虽然不符合科学道理,但这一现象确实存在,与传说吻合,这也证明民间传说能够经久不衰的内在因素。传说巧妙地与自然现象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民间文化在反映地方风物方面的认知,民间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完全脱离事实。
喜鹊广泛生存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的欧亚大陆, 那么,喜鹊为什么在七夕“不见”了呢?从地理和鸟类学方面我查阅了不少资料,没有权威性的学者著文肯定喜鹊七夕这一天在我们的视野里数量依旧;也没有学者否定喜鹊在七夕这一天确实比平时看到的发生了减少。
有观点认为,由于喜鹊是留鸟,进入秋季,气候传凉,为了适应接下的寒冬,生存在中国的亚种喜鹊进入换新羽时期。这时,由于旧羽脱落,新羽未成,飞行能力减弱,捕食吃力,为了降低消耗,减少飞行,常以守株待兔式的办法解决”一日三餐“,无闲暇枝头“喳喳。不但七夕这一天少见喜鹊,其实喜鹊在七夕前后一段时间都不爱活动,加上这个季节植物繁茂,喜鹊隐身其中,它不喳喳鸣叫,我们便难以觉察。另一方面是喜鹊在初春织巢,之后交配,哺育儿女,整个春夏喳喳不休,冬春,地表植物枝叶稀零,容易发现喜鹊,冬天时节成群活动,相互交流,叫声不断,只在夏末初秋一段时间相对安静,这就是七夕喜鹊特别少的缘故。与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故事中的描述相吻合。
另外,我还专门就端午节青蛙、 哈蟆”消失“现象做了考查和分析。不在本文里累述。
关于七巧节的喜鹊飞离人间上天搭桥的传说,本人多年关注并做了一点考证,希望能为好奇者释怀,但不代表推理肯定正确。
Ⅳ 七夕节喜鹊去哪了
农历七月初七,简称七夕节,今年的七夕节是8月14日,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在我们国家流传了几千年,是一个美好又凄美的爱情故事,马上就要到今年的七夕节,也就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在神话传说中,在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为了让他们能够成功相会,几千万只的喜鹊搭成一座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按农村老人的说法,七夕节这一天,基本看不到喜鹊,是因为他们都到天上去搭鹊桥了.
在七夕节这一天,到处都飘散着爱情的味道,七夕节其实就是我们国家传统的情人节,在七夕节这一天的晚上,如果你到葡萄架下,也许你会听到牛郎和织女的悄悄话,他们在天上窃窃私语,也许还会有眼泪滴下,也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露水,这样的神话故事,一代传给一代,逐渐的薪火相传传了下来,让无数人沉浸在美好的爱情向往中。
Ⅳ 为什么七夕没有鸟
其实并非没有鸟,只是没有喜鹊,七八月份是喜鹊换毛的时候,七夕看不到喜鹊很正常。
Ⅵ 7夕时,为什么看不见喜鹊
7夕时,为什么看不见喜鹊?——因为它们都睡觉了。
“夕”表示晚上,喜鹊晚上是不活动的,所以不仅是7夕,所有的夕都看不见喜鹊。
Ⅶ 七夕这天为什么基本看不到喜鹊
俑哪儿有psid的?哪个好玩
这样,你就能够自己开辟一条成功之路。膳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