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鬼哭声
㈠ 七夕从那里来的,有什么故事吗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这一天一般会到古文化街的乔香阁去挑选一串水晶手链送给自己的女朋友,以祈求浪漫的爱情。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节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编辑本段]【七夕的传说】
第一则
《织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第二则
很早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剩下了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有一天,二小领着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着牛背说:“牛哇,牛哇,我想睡会觉,你可千万不要乱跑。”老黄牛像听懂了人话,低着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甩打着尾巴在他身边吃起草来。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错过中午,嫂嫂提着罐子来给小叔子送饭,见二小正在睡大觉,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脚。二小醒了见是嫂嫂,慌忙爬起来,站在地上像个愣鸡。
嫂嫂把饭罐子往地上一搁,气呼呼地说:“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觉,牛丢了我才和你算账哩!”说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饿了,捧起罐子刚要吃,身边的大黄牛一头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个稀巴烂。大黑狗见了地上的饭,张口就吃,不一会,就把地上的饭舔了个一干二净。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觉得回家也没好儿。他长叹一声;“唉,怎么我就这样命苦啊!”
二小的唉声刚落,大黑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鼻子口里流血,一会儿就断了气。他这才明白,嫂嫂在饭里下了毒药。
二小心想:看来不能和这个害人精在一块过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日头儿快落西山时,他赶着牛回了家。一进院子,扭头见哥哥打外边回来,二小心里一酸,两眼止不住地流泪。哥哥见弟弟这样伤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问:“你为嘛这样难过?”“我把嫂嫂送的饭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饭就死了。”哥哥听了,心里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过家里的女人,为了难。
二小哭着说:“哥,咱们分开过吧。”哥哥见弟弟说要分家,更做难了,一来弟弟还小,二来他外出做买卖;家里没有帮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块凑合着过吧,又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二小见哥哥发愁,就说:“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头牛。”弟兄俩在院里说分家的话,媳妇听见了,打心眼里高兴。她手扒着门框冲着丈夫说:“往后各过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里噙着泪花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了。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二小心想:老是这么走,走到多时是个头?干脆就住在这吧!他把牛车停下,砍了好多树枝子,就着山坡儿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了户。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后来就把牛皮剥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三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里出来就追。紧追慢追,追到二小家里。三仙女问二小为什么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三仙女再三说天规不容,二小一再说人间比天上好。三仙女见二小长得好看,也动了心,就应了他。打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见两个孩子啼哭,不知媳妇上了哪儿,急得团团转。一问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划,二小才想到织女走了。他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织女时,惹恼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灵霄殿上去吗?”她打头上拔下银管,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织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没用。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织女想了想,没嘛可送,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第三则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就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来,与你结成婚配。”
听了老牛的嘱咐,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仙女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织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眉来眼去,牛郎盼着织女下凡,织女盼着牛郎快去团聚。七月七这一天,从天空飞来喜鹊,落在老牛头上,喳喳喳地叫:“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着点点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 老牛四蹄腾空,一会儿来到了玉池,牛郎下车,和织女把织布机抬放到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也跳上车同织女坐在一起。老牛腾云驾雾,一会儿即到家。
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执丝、织绸缎。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过得很和睦。
几年后,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响了一阵雷,老牛望着牛郎直流泪,并对牛郎说:“孩子,我把织女拉下天,触犯了天条,看来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过你们,到那时,你吃我的肉可以脱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腾云登上天去。”说完老牛应声倒下;牛郎哭了一阵之后,就依着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两人哭丧着脸跑了过来,告诉牛郎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着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着金哥、一手拉住玉妹,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替照脚下一画,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站在河边直哭,哭声震惊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对孩子,怪可怜的,于是,就决定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会—次。
人们突然发现牛郎一家人不见了,感到蹊跷,夜间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见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河那边的织女在哭,河这边的牛郎拉着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们发现群星闪烁的天空多出一条银带,就叫它为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这颗星就叫织女星。一边多了三颗星,叫做牛郎星。人们想念牛郎织女,每晚总是钻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见满天喜鹊向着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成一座鹊桥。牛郎一手拉着金哥,另一手拉着玉妹上了桥,织女也从桥那边过来了,走到鹊桥中间一家人相会了。
㈡ 竹静似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 意思是什么
高洁的竹子沉静得似乎听到那碧碧的玉佩的玲珑叮咚声,而傲雪抗寒的松柏啊似乎穿上了碧色的绿荷衣。高雅沉静的绿,志趣高洁的松竹,衬托出书院的墨香。
高鹏年题浙江敷文书院 竹静似闻苍玉佩; 松寒欲傍绿荷衣。
古书院楹联集锦(一)
天作君师;门罗将相。
*湖南天门书院,位于大庸,创建于元大德年间
天经地纬;岳峙渊渟
*李元度题湖南天岳书院,位于平江,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文以虎变;志在腾云。
*院名失考
文运亨通;昌期际会。
*台湾兴贤书院,位于彰化,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为王者佐;近圣人居。
*广东渭滨书院,位于广州,清代吕氏家族书院
为君子儒;辟野狐禅。
*蔡承植题浙江仁文书院,位于嘉兴,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以文为友;举善为师。
*王龙文题湖南箴言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正谊明道;养士求贤。
*浙江敷文书院,位于杭州,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卢橘夏熟;桂树冬荣。
*广东粤秀书院,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圣朝恩额;士林首善。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位于全罗北道泰仁县
吉祥止止;成性存存。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后门,位于成都,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行己有耻;博学于文。
*陈澧题广东玉岩书院,位于番禺,创建于元代
兴诗立诚;贤关圣域。
*台湾兴贤书院
光昭日月;书上中兴。
*浙江五峰书院,位于永康,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
*程颂万题湖南岳麓书院二门,位于长沙,创建于北宋开宝年间
鸢飞鱼跃;月到风来。
*湖南惜阴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昆山洁玉;桂林一枝。
*山西玉林书院,位于右玉,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依德之行;庸言之谨。
*江苏东林书院依庸堂,位于无锡,原名龟山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年间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
*潘力生题湖南岳麓书院明德堂
所学何事;在志竟成。
*谢长年题陕西华原书院,位于朝邑,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实事求是;空谷传声。
*夏修恕题广东学海堂,位于广州,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空中楼阁;静里乾坤。
*李资元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思贤台,位于九江,创建于北宋初年
诗中鼓吹;学内斗山。
*院名失考
经天纬地;正心修身。
*广西经正书院,位于田东,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荆衡秀气;邹鲁遗风。
*湖北两湖书院,位于武昌,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宪章文武;道贯古今。
*台湾萃文书院,位于高雄,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恩在北阙;道接东莱。
*湖南渌江书院,位于醴陵,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逢源会委;勇志宏辉。
*刘海粟题江苏绳正书院,位于常州,创建于清代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袁名耀、张中阶题湖南岳麓书院大门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陈澧题江苏钟山书院,位于上元(今南京市城北),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李秀峰题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循礼明道;养士尊师。
*邹先成题湖南金鄂书院,位于岳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道崇东鲁;秀毓西山。
*湖南渌江书院
愿闻己过;乐道人善。
*江苏东林书院丽泽堂
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
*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二门,位于惠州,创建于宋宝祐年间
万世纲常第;六经道义门。
*陈仁子题湖南东山书院,位于茶陵,创建于元代
川光初媚日;野气欲沉山。
*张邸尘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
夕阳无限好;秀色难为名。
*张邸尘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夕秀亭,位于上饶,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云山六时变;深树一楼藏。
*集蒋苕生、袁子才诗题江西信江书院
天开白鹿洞;山抱紫阳关。
*朱资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正学之门
开轩看黄海;扫石倾青尊。
*李申耆题安徽仙源书院,位于黄山
中天光日月;历代感风云。
*黄炳垕题浙江龙山书院,位于余姚,明嘉靖年间王守仁居此讲学,清乾隆年间始建书院
文章开窔奥;经训乃菑畲。
*集唐诗题江西信江书院经训堂
文章千古事;明德万年馨。
*湖南文明书院,位于永兴
文章假大块;桃李属春官。
*院名失考
文章阐道德;石宝蕴光辉。
*台湾文石书院,位于澎湖,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斗高天不夜;风满地皆春。
*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
以诗书为线;将笔墨为钩。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位于萍乡,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石栏斜点笔;烟屿隐行舟。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堂
龙吐氤氲气;泉飞霹雳声。
*袁嘉谟题云南龙泉书院,位于昆明
龙虬奋霄汉;池圃育花苗。
*湖南龙池书院,位于临澧
可闻天际语;宛在岱中行。
*程衷素题安徽还古书院中台阁,位于休宁,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世道今还古;人心欲归仁。
*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
世人争入市;吾道喜开山。
*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祝公祠
耳目不着处;战兢无息时。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位于常熟,初创于元至顺年间,明万历间耿橘重建
至教遗千载;微言播万语。
*台湾道东书院,位于彰化,创建于清咸丰年间
成名繇积善;致用在通经。
*王凯泰题福建致用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此日今还再;当年道果南。
*江苏东林书院大门
此日不得再;所游必有常。
*史致昌题河南彝山书院考棚,位于开封,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竹风醒晚醉;帘月度斜辉。
*江西信江书院
伊洛渊源旧;梁溪俎豆新。
*江苏东林书院道南祠
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林表明霁色;人间重晚晴。
*钟某题江西信江书院夕秀亭
林壑西南美;风云天下交。
*刘铭传题合肥肥西书院
事去物无象;神超兴有余。
*张绶组题江苏东坡书院后楼,位于宜兴,创建于明弘治年间
招邀数君子;沉醉万荷花。
*广东广雅书院濂溪祠,位于广州,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明月几时有;孤云独自闲。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朱一深题江西凝秀书院,位于新淦(今新干),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佩韦遵考训;晦木谨师传。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位于建阳考亭村,宋绍熙年间朱熹于此讲学,淳祐年间建书院
诗写梅花月;茶烹谷雨香。
*江西白鹿洞书院泮池
诗书资博约;礼教致中和。
*台湾道东书院
经纶涵万物;磊落冠群英。
*院名失考
承千圣道统;正百代儒宗。
*汪嘉树题湖北紫阳书院,位于汉口,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茹澧百派合;太华一峰高。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
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樛。
*海南琼台书院奎星楼,位于琼山,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草色分危磴;霞明见远山。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青云别墅
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
*麦华三题海南琼台书院奎星楼
举头望明月;把酒问青天。
*张邸尘集唐宋诗词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
*朱熹题江西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修名千佛上;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
桂林无杂木;山水有清音。
*刘长佑题广西桂山书院,位于桂林,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晓钟时出寺;高树晚生云。
*集苏轼、李商隐诗题江西上饶信江书院
爱君希道秦;忧国愿年丰。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
谈经人入室;问字客停车。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廉泉精舍
烟云连笔墨;星斗焕文章。
*院名失考
眼前皆赤子;头上有青天。
*吴观乐题湖北咸丰蔚文书院
得其门而入;不可阶而升。
*江苏东林书院文庙
斜光照疏雨;散步咏凉天。
*江西信江书院回廊
博士问科地;文公过化乡。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位于南安,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智水消心火;仁风扫世尘。
*明万历皇帝题浙江龙山书院
湖光与天远;山色上楼多。
*陆光祺题浙江崇文书院,位于杭州,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道之将行也;文不在兹乎。
*陈组绶题安徽还古书院
道迷前圣统;朋误远方来。
*朱熹题福建考亭书院
道迷前圣院;朋误远方来。
*朱熹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新学阐欧美;深山生龙蛇。
*吴恭亨题湖南渔浦书院,位于慈利,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溪流石作柱;湖影月为潭。
*朱熹题福建石湖书院,位于福鼎,创建于宋庆元年间
碧海开龙藏;青云起雁堂。
*朱熹题福建古田蓝田书院
愿闻第一义;为洗千劫非。
*严复,院名失考
瘦黄穿石窍;古蔓绕松身。
*浚县阳明书院,王守仁曾于此讲学,后人乃建书院,名阳明书院
德邻古善卷;山势小桃源。
*吴恭亨题湖南德山书院,位于常德,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潜心希默识;笃力重躬行。
*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干城祠
鳌峰凌紫府;鸿翼搏青宫。
*湖南嘉禾鳌峰书院
三纲底柱全史;千古成在六经。
*夏力恕题湖北紫阳书院
于此中寻活泼;就如许问源头。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观水堂
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怡情。
*吴光才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公毕方将私治;师严然后道尊。
*湖南东山书院,位于湘乡,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劝学莫先乎我;当仁不让于师。
*黄云汉题湖南珠泉书院,位于嘉禾,创建于清道光年间
以吾从大夫后;有朋自远方来。
*李广文题丽泽书院
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赵佑题江西怀玉书院讲堂,位于玉山,创建于宋淳熙年间
倾群言之沥液;濑六艺乞芳润。
*赵佑题江西怀玉书院讲堂
考四海而为巂;纬群龙之所经。
*王闿运题四川尊经书院,位于成都,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有严有翼非有;无声无臭非无。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
我欲乘风归去;谁能喝月倒行。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问月亭
君子能由是路;初学入德之门。
*邬建侯题四川广寒书院,位于射洪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刘继先题陕西华原书院
学以聚,问以辨;古与稽,今与居。
*贵州学古书院,位于贵阳,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冠四民之为士;通三才之为儒。
*姜宪使题河北沧曲书院,位于沧县,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在君国。
*江西东山书院,位于余干,创建于宋淳熙年间
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程含章题广东粤秀书院
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
*郑志澄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亭
道从格物伊始;士当器识居先。
*湖南金鄂书院二门
道以中庸为至;士须器识居先。
*院名失考
德行本,文艺末;师道立,善人多。
*廖春林题四川射洪东山书院内厅
潕水无双福地;黔山第一洞天。
*贵州紫阳书院,位于镇远,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一水长流池不涸;两贤相磋道终同。
*陈荣捷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
一时持论多同异;千载斯文几废存。
*甘京题江西鹅湖书院,位于铅山,创建于宋淳祐年间
一帘风雨王维画;半壁云山杜甫诗。
*汪开颜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泮池
一室简编堆左右;二铭义理证东西。
*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
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
*福建古藤书屋,位于福州,创建于清代
一湾河水流新绿;万仞好山依旧青。
*凤渚题湖南岳麓书院
一溪苹藻千秋泽;万点桃花百仞冈。
*湖南桃冈精舍,位于常德,明代理学家蒋信讲学处
二三神千年俎豆;数百士一院栽培。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二水中分流地回;群山万叠渡江青。
*冯铁华题江西信江书院钟灵台
十哲并跻天地老;四门助教姓名馨。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十步之内有芳草;广厦所育皆英才。
*姚公骞题江西白鹿洞书院碑廊
几人得入春风坐;千载一游夜雪门。
*李彦章题广西阳明书院,位于武鸣,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三代遗规重庠序;九州奇变说山河。
*熊希龄题湖南求实书院,初名时务学堂,位于长沙,创建于光绪年间
三台奎曜临南越;八座文星拱北辰。
*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奎文阁
三面桥通四面水;一池鱼戏半池莲。
*云南大理书院,位于大理,创建于清代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
*商鸿逵题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
五教春秋敷化雨;六经日月丽中天。
*院名失考
万丈光芒迎斗极;四周烟景助文章。
*姜于冈题湖南云山书院仰极台,位于宁乡,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万古鹏峰传圣迹;七闽虎榜破天荒。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万顷桑田滋黼黻;一溪春水养鱼龙。
*何绍基题四川东山书院
万菊充庭秋富贵;双藤蔓地古烟霞。
*福建古藤书屋
才识奎星真面目;更看沧海大文章。
*赵逢源题台湾奎楼书院,位于台南,创建于清雍正年间。台南蓬壶书院有同样题联
山川东迤无双境;文学南滇第一州。
*云南秀山书院,位于石屏,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千古余波流圣泽;四周深翠护儒关。
*林俊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千秋常见羹墙在;百里重生俎豆光。
*高尔修题浙江瀛山书院四先生祠,位于淳安,创建于宋熙宁年间
千载丹心扶大义;两间正气护皇图。
*雍正题北京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清代皇家书院
门前鸥鹭寻常客;镜里菱荷次第花。
*周而复题山西晋溪书院,位于太原,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已用浮云看富贵;更于何处觅蓬莱。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留诗廊
马帐鳣堂今焕彩;鹅湖鹿洞古流徽。
*戴绍箕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天上麒麟原有种;门前桃李自成春。
*湖南天门书院
天工巧夺石遍岭;地力奇花开满枝。
*愚公孙题江西云中书院天工巧夺石
天地之性人为贵;风雨不动安如山。
*元展成题贵州贵山书院
天边月到平台迥;林际花藏曲坞深。
*河北莲池书院,位于保定,创建于清雍正年间
天欲破荒生博士;地因毓哲显文山。
*黄仲鸿题福建诗山书院
天幸楚黄留辙迹;人从洙泗识津梁。
*王化龙题湖北问津书院,位于黄冈,创建于元代
无穷生面青山在;不尽新机活水来。
*闵鉴题浙江瀛山书院豁然处
长夜晓天功在鲁;泰山气象道传邹。
*毛一瓒题浙江瀛山书院四先生祠
不许岳云封古洞;但愿江月认残碑。
*范研云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
太乙明从金殿下;斗牛光并玉壶悬。
*朱灅题湖北紫阳书院,位于汉口,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五老此间惟独对;孤亭之外有朋来。
*江西白鹿洞书院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中原士气扬旗鼓;左海文光射斗牛。
*林鸿年题福建正谊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仁者乐山乐以静;圣门观海观其澜。
*吴书农题浙江崇文书院敬修堂
风引江心过枕上;睡余诗味在胸中。
*江西信江书院一榻轩
文无定价惟求是;理得真诠始见精。
*王怀玉题河南彝山书院
文字有神揭星汉;圣贤以道证人天。
*宋湘题广东丰湖书院
文如大历十才子;园在将军第五桥。
*张之洞题广东广雅书院
文章高似翰林院;法度严于按察司。
*桑民悦,院名失考
文能换骨余可法;学到穷源自不疑。
*李彦章集陆游诗题广西西邕书院学文堂。贵州龙冈书院有联"文能换骨余可法;学到寻源自不疑。"
文可润身崇大雅;学能寿世养和平。
*院名失考
文笔插天云作篆;词澜浴日剑成龙。
*院名失考
心源如是水同活;道既在兹山亦文。
*邓一鼎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位于尤溪,创建于南宋嘉溪年间
书不读秦汉以下;意常在山水之间。
*河南百泉书院,位于辉县,始建于元代,明成化年间重建
平窥海岳千家郭;高拥云霞万岁山。
*祝世禄题安徽还古书院中台阁
可知星象元司令;岂但文章始点头。
*林枝春题福建致用书院文昌阁
龙门物色千寻海;鹿洞文章万里山。
*院名失考
旧是谪仙栖隐处;恍闻昔日读书声。
*四川陇西书院,亦名青莲书院,位于江油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汪应铨题湖北紫阳书院
旧迹恍留棠舍在;清名终藉酒杯传。
*郑志澄题江西信江书院一杯亭
白云室里吟诗地;光水洲前画卦天。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
句里江山随指顾;城南钟鼓斗清新。
*贵州龙冈书院,位于修文,创建于明正德年间
句里乾坤随指顾;斗南钟鼓闹清秋。
*张栻题湖南城南书院,位于长沙,创建于宋代
半亩方塘开一鉴;千年正学集诸儒。
*曹杰然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
主恩先后三持节;臣本烟波一钓徒。
*张之洞题湖北两湖书院
百啭未忘初鸟韵;一枝犹剩晚柑香。
*邵宝题江苏东林书院来复斋
此真净绿唾不可;我实薄才歌奈何。
*阮元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
岂因果报方行善;不为功名亦读书。
*山东莲峰书院,位于五莲
当年皆浑金璞玉;此地有威凤祥麟。
*施璜题安徽还古书院德邻祠
当窗水草之元字;绕窗松吹律元声。
*吴嘉宾题湖北碧霞书院,位于安陆,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先有薄田给饘粥;敢期择地望桑榆。
*陈经题江苏东坡书院飨堂
竹里书声来隔院;松间棋韵静虚窗。
*高鹏年题浙江敷文书院
竹静似闻苍玉佩;松寒欲傍绿荷衣。
*河北莲池书院
传注六经光往圣;主盟千载惟先生。
*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
*左辅题湖南岳麓书院赫曦台
自抱孤忠悲越石;群推正学接横渠。
*金鉴题湖南船山书院,位于衡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自古乾坤为此理;至今山水有余光。
*费宏题江西鹅湖书院
池边小屋低于艇;江上青山峭似诗。
*李彦章题广西西邕书院船斋,位于思恩,创建于清道光年间。贵州龙冈书院亦有此联
江右乃人才渊薮;鹅湖钟川岳英灵。
*白潢题江西鹅湖书院
字水文山蔼吉士;葭苍露白宛伊人。
*沈作朋题江西白鹭洲书院大门,位于吉安,创建于宋淳祐年间
安能折腰事权贵;岂能低头在草莽。
*四川匡山书院,位于江油
讲帷弦诵知春至;上苑风光度岭来。
*王凯泰题广东应元书院红杏山房
观化流声垂剑阁;传心懿范仰萝山。
*郑荣美题浙江东明书院拜厅,位于浦江,创建于元代
好古偶疑鹦鹉字;登高常记凤凰诗。
*钟迈宾题广东韩山书院,位于潮州,创建于宋元祐年间
阶联台斗云霄路;座拥图书道义门。
*湖南龙洲书院,位于益阳,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芳躅难湮西汉守;宗风姑舍马卿才。
*顾汝修题四川锦江书院文翁祠,位于成都,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坛上弦歌思孔壁;阶前雪色映程门。
*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道南翼统祠,位于福州,创建于明万历年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四顾山光接水光。
*河北莲池书院
志由莘渭平时定;道向孔颜乐处寻。
*院名失考
吾人歌咏唱康乐;自古江山说永嘉。
*李石农题浙江中山书院康乐堂,位于永嘉,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吾辈此间堪载酒;先生在上莫题诗。
*海南东坡书院,位于儋州,创建于宋代
伴公岂独斜川嗣;醒世应寻春梦婆。
*陈有仕题海南东坡书院
材拟圭璋方特达;文归雅正薄艰深。
*乾隆题福建鳌峰书院鉴亭,位于福州,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别开小径连松路;忽有竹栏在竹间。
*广西西邕书院岚猗诗屋。贵州龙冈书院有联"别开小径连松路;忽有竹栏出竹间。"
员峤方壶同笑语;名山大泽出文章。
*张邸尘题江西信江书院亦乐堂
身经亿万百千劫;丘也东西南北人。
*康有为题上海天游书院
坐看吴粤两山色;默契羲文千古心。
*真德秀题福建南浦书院,位于浦城,原为宋儒真德秀读书处,清乾隆年间改建为书院
宋学积分三舍法;楚村淹贯九丘书。
*张之洞题湖北两湖书院
识得时活泼泼地;拈到手赤洒洒而。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体圣堂
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学道堂
纶音万载文光焕;书院千秋学业兴。
*江苏钟山书院讲堂
苔痕隐隐龙文迹;柏叶嗖嗖鬼哭声。
*陕西商山书院
直节丰功铭后世;良知理学纪先生。
*华文龙题浙江龙山书院前厅
青山本是吾家物;老树不忘天下春。
*谢章铤题福建致用书院十三本梅花书屋
青鞋布袜从此始;湖月林风相与清。
*陆光祺题浙江崇文书院寓斋
雨后岚光入清座;风前树影绿摇窗。
*郑志澄题江西信江书院观善堂
到门不敢题凡鸟;入海终为戴角鱼。
*胥绳武题江西金鳌书院。戴角鱼:鳌,指人才
贤才辅而天下治;师道立则善人多。
*陕西商山书院,位于商州,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味经得隽如甘露;谭艺无欺见古风。
*吴鼒题浙江崇文书院仰山楼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
*张岱年题湖南岳麓书院讲堂
往来童冠还知尔;上下鸢鱼共作人。
*岳和声题福建共学书院求我轩
径转暂添新竹柏;水痕犹记旧池塘。
*沈迈士题浙江甬上证人书院
钓游记得童年事;文字重修老退缘。
*李铁梅题天津问津书院,位于天津城内,创建于清乾隆年间
鱼恬活水游天上;人憩清亭在鉴中。
*方祖德题浙江瀛山书院得源亭
所愿弦歌闻十室;休夸文字赋三都。
*陈佩韦题福建诗山书院东轩
欣看石室来多士;幸傍宫墙近圣人。
*李承熙题四川锦江书院藏书之室
京国衣冠皆有庆;江山风月足娱情。
*江西西昌书院,位于南昌,创建于清顺治年间
庚戌同生天应运;公文对峙地钟灵。
*杨毓健题福建南溪书院文公祠
河岳英灵钟此辈;国家元气在斯文。
*四川蓬莱书院
河汾受业多名士;濂洛传心尽大儒。
*院名失考
泻石清泉堪一饮;倚门老树欲千年。
*江西白鹿洞书院
治小用大君子道;顺上和下太守风。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
学求正人心自淑;教化行风俗斯美。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
学忆朱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
*湖南岳麓书院百泉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集清杜荀鹤句题湖南岳麓书院吹香亭
诗地宫墙新讲幄;海天邹鲁旧儒风。
*戴凤仪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绎志多忘嗟老大;读书有味且从容。
*左宗棠题江苏南菁书院讲堂,位于江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春风化雨恩浩荡;身教名传德崇隆。
*山西修身书院,位于灵石,创建于清光绪年间
春报南桥川迭翠;花香翰苑野图新。
*朱熹题福建蓝田书院,位于古田,创建于宋代
春来赏雨延秋月;晓起劙桑夜课蚕。
*陈宝琛题福建观文书院,位于福州,创建于清代,曾设劝课所,讲授树桑养蚕之法
春阳在山极其静;风趣与竹将无同。
*江西信江书院春风亭
春能蕴藉如相识;风入襟怀只自知。
*王温如题江西信江书院春风亭
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张之洞集朱熹句题广东广雅书院清佳堂
持其志无暴其气;敏于事而慎于言。
*台湾屏东书院,位于屏东,创建于清嘉庆年间
是英雄铸造之地;为山川灵秀所钟。
*欧阳渐题重庆聚奎书院,位于江津,创建于清同治年间
尝是昔年辛苦地;旋知独有子云亭。
*聂铣敏题四川墨池书院讲堂
重开阆苑依瀛岛;一道文光射斗牛。
*江西东湖书院,位于南昌,创建于宋嘉定年间
看山四面不安壁;种木十年如树人。
*象山书院
泉清可饮我欲隐;树老如此人何堪。
*李秀峰题江西白鹿洞书院
胜地尚传诗句在;好山合作画图看。
*冯彬蔚题福建诗山书院东轩
须将武备兼文事;敢以贤劳废圣功。
*湖南子龙书院,位于桂阳,创建于明洪武年间
俎豆古今存圣学;瓣香朝暮愧禅门。
*甘京题江西鹅湖书院
既有学规传白鹿;可无泮水浴红鹅。
*费元禄题江西鹅湖书院
活水接来洙泗脉;灵台窥透鸢鱼天。
*纪廷誉题福建南溪书院活水亭
昼永并无人迹混;夜深惟有鸟声啼。
*虞守愚题江西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校经愿学顾千里;佞宋遥分黄一廛。
*广东广雅书院校经堂
埋头尚识为轮意;举目常新破卷心。
*耿橘题江苏虞山书院经正门
莫使真心堕尘雾;要将热血洗乾坤。
*宋教仁题湖南漳江书院,位于桃源,创建于明嘉靖年间
莞尔札鸡千载后;俨然遗像一祠中。
*金焕丰题韩国武城书院
真学问从五伦起;大文章自六经来。
*院名失考
晓来鉴气连天白;雨后山光满院青。
*方世敏题浙江瀛山书院双桂堂
胸蟠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集张维霖句题湖南岳麓书院时务轩
逢人便说斯泉好;愧我无如此水清。
*达麟兴题湖南珠泉书院
凉风秋水怀君子;明月故山待主人。
*四川匡山书院
酒仙诗佛同千古;月色江声共一楼。
*王温如集句题江西信江书院一榻轩
宸乾辉腾千嶂外;御书香门一楼中。
*江西鹅湖书院御书楼
桑柘几家湖上社;芙蓉十里水边城。
*黄任题福建致用书院大门
能令水石常在眼;任有闲忙不负诗。
*李彦章题广西西邕书院岚猗诗屋
教化行而风俗美;师道立即善人多。
*湖北佷山书院,位于长阳,创建于清康熙年间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汨汨来。
*集清庆玉句题湖南岳麓书院百泉轩
教成子弟龙相似;清到先生鹤不如。
*邬建侯题四川金华书院
聊开禊席临流水;又与风光作主人。
*贵州龙冈书院
硕笔峻嶒钟硕彦;诗山风雨萃诗人。
*黄仲鸿题福建诗山书院两廊
雪堂养浩凝清气;月窟观空静精神。
*朱熹题福建蓝田书院
排闼青山输翠色;当门红树送晴晖。
*杨季鸾题湖南秀峰书院
㈢ 鬼哭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只要是哭声,在夜半时分没有任何来源,以至于人的心理会有对未知的恐惧感。
这种哭声反映在人心里就是鬼哭声
㈣ 求七夕朗读的串词以及角色分配
卷216_1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卷216_2 「送高三十五书记」杜甫
崆峒小麦熟,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自可持旌麾。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念子何当归。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卷216_3 「赠李白」杜甫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卷216_4 「游龙门奉先寺(龙门即伊阙一名阙口在河南府北四十里)」杜甫
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卷216_5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卷216_6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杜甫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内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卷216_7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杜甫
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迹籍台观旧,气溟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遗堞感至今。芳宴此时具,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筵秩宴北林。不阻蓬荜兴,得兼梁甫吟。
卷216_8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杜甫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故人今居子午谷,
独在阴崖结茅屋。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知君此计成长往,
芝草琅玕日应长。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卷216_9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咸阳客舍一事无,
相与博塞为欢娱。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卷216_10 「贫交行」杜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卷216_11 「兵车行」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是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卷216_12 「高都护骢马行(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副都护)」杜甫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
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
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
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
何由却出横门道。
卷216_13 「天育骠骑歌(天育,厩名,未详所出)」杜甫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
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
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
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
别养骥子怜神俊。当时四十万匹马,张公叹其材尽下。
故独写真传世人,见之座右久更新。年多物化空形影,
呜呼健步无由骋。如今岂无騕褭与骅骝,
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卷216_14 「白丝行」杜甫
缫丝须长不须白,越罗蜀锦金粟尺。象床玉手乱殷红,
万草千花动凝碧。已悲素质随时染,裂下鸣机色相射。
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春天衣著为君舞,
蛱蝶飞来黄鹂语。落絮游丝亦有情,随风照日宜轻举。
香汗轻尘污颜色,开新合故置何许。君不见才士汲引难,
恐惧弃捐忍羁旅。
卷216_15 「秋雨叹三首」杜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
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
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
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他抄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