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叫佛祖让人去摘一朵花

叫佛祖让人去摘一朵花

发布时间: 2023-02-17 18:10:49

Ⅰ 拈花微笑的典故

拈花微笑的典故如下:

佛祖上课的时候,从花盆里拈起一朵花。另一种说则是大梵天王为了请佛祖在灵鹫山上讲经,献上了一朵珍贵的金色婆罗花。但这都不重要,两种版本的发展都是佛祖手拈花朵,宝相庄严,似露微笑却一句话没说,似乎在暗示着什么。

弟子们当然明白佛祖此举含有深意,然真正能理解到的,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据说佛祖还把自己的金缕袈裟、钵盂授与迦叶。这便是“衣钵真传”的典故。禅宗因此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

内涵的境界

佛主拈花一笑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不着形迹、超脱一切,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极高的境界。

佛祖拈花一笑,笑的时候不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静态,这个静态,一个人手拈一朵花,微笑着静静的看着,看不到他在乱想什么,只看到他静静的享受着什么。看的是这个简静的场面,而不是乱猜佛祖拈花在笑什么,不是猜佛祖笑,不是猜花中有什么秘密。

摩诃迦叶是心不动,静静的观看,不走心的,而佛祖拈花一笑,摩诃迦叶看佛祖拈花一笑而笑,所以佛祖说摩诃迦叶已经领悟,其实就是指这种至为详和宁静的心境,不着形迹、超脱一切的境界。

Ⅱ 有一种禅意叫:拈花一笑

    花虽然微渺,却显示着人世的美好。

      “拈花一笑”的由来, 据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佛祖上课的时候,从花盆里拈起一朵花。另一种说法则是大梵天王为了请佛祖在灵鹫山上讲经,献上了一朵珍贵的金色婆罗花。佛祖拈花一笑,问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弟子们不明白佛祖此举含有深意,只有佛祖的大弟子摩柯迦叶明白。迦叶尊者破颜一笑,令众僧人更是不解。然佛祖却知道迦叶领会了禅意,便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意思是说我有领悟佛经的妙法,方才已经传授给了迦叶尊者,如果你们想知道,就去向他学习吧。据说佛祖还把自己的金缕袈裟、钵盂授与迦叶。这便是“衣钵真传”的典故。禅宗因此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据说,这也就是禅宗的起始。

      今天读到陶渊明的《饮酒》,可以说能和“拈花微笑”来媲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当人心与俗世相隔远时,就会与自然亲近。遥望美妙的山峦,自由的飞鸟,才能体悟人生真谛。可是要用语言说出来,却无法找到合适的语言。

    以沉静的心来体会世间万物,就像花一样静静开放,无论有没有人注意它,它都绽放光芒,毫无保留。

Ⅲ 佛祖向迦叶尊者拈花示意是什么意思

您好
“佛祖拈花”,说的是佛教禅宗的“悟”。传佛法的人,不直接说话,不直接把要传达的意思用语言说出来,而是用手势,表情,或者某种动作来暗示,让接受佛法的人自己去领悟,就是所谓的参禅,而后神会。其实,这种悟禅的传佛之法。跟我们讲的笑话一样,也是一种猜哑谜的游戏。如果你不认为有戏谑悟禅的神圣的话,把“佛祖拈花”与“秀才哑谜”一起看,是不是都是在“猜”?如是我悟到:原来参禅与猜迹有异曲同工之妙!
“佛祖拈花”,佛祖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都感到莫明其妙?佛徒们在庄严的传法现场,忽然看到伟大的佛祖拈花,是不是想一个大男人,用一种媚态兰花指拈花,是不是有点搞笑?当众人愕然的时候,迦叶尊者“默然神会,微微一笑”,是不是忍不住滑稽表演而忍俊不禁?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也没有人告诉我们迦叶尊者“默然神会,微微一笑”,神会的是什么?他又笑什么?天晓得,只有他们自己打的哑谜,自己知道。佛祖传法给迦叶,让迦叶继承佛祖的衣钵,是不是令人服气?不过大家也没有办法,佛祖想传衣钵给谁,那是佛祖的权利。
倒是“秀才哑谜”传达的意思明白,秀才有秀才的谜底,屠夫有屠夫的谜底。“秀才哑谜”,也是一种“悟”,一种“妙悟”。这种“妙悟”,不象“拈花示意”那样只有示意的人和会意人这两个人知道。佛禅的“神会”,是不能言传的,也可能是言不达意,示意的与会意的只有“心领神会”,互相信任,以为领悟了对方的“机缘”。“秀才哑谜”的“妙悟”,秀才与屠夫之间的默契,互相之间的“机缘”,可以悟,也可以言说,不过,妙解在于悟者参解哑谜之前的功课,即各人的生活经历,所以同一个谜面,就有不同的谜底,但都是正确的,可以说得通的“妙悟”。
“佛祖拈花”与“秀才哑谜”,各位和尚尊者、秀才屠夫能悟出什么意思呢?肯定会有的,只不过和尚不说,大家感到佛禅天机不可泄露;而秀才和屠夫说出来了,搏得大家一笑。
参禅,悟的道是不是对的,猜谜,谜底是不是对的,都作游戏观,谜底与禅意,说与不说都一样,把谜底说出来的,谜底没有一个唯一的答案,参禅的,没有把神会的禅机说出来,不见得大家会意的只有一个答案是对的。
哦!“佛祖拈花”,原来是告诉我们:对待人世间一切事情,你要搞清楚他的意思,应该去“参”、去“悟”、去“神会”,至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准确答案,如同参悟“佛祖拈花”一样,不要执着,只要“微微一笑”,如此而已!而已!而已!

Ⅳ 佛让悟空去采花然后我们明白了什么

爱情花 人的内心总是觉得会有更好的 但更好的花 也在想着眼前之人自己最喜欢的……并不是更好的。

佛祖让悟空去采花,这是从自我的方面去选择,选择太多无从下手……这事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朵都好看不珍惜的人才会满是挑剔。

懂得珍惜的人才,懂了幸福……

懂了责任的人,才会在面对诱惑的时候坚持不动摇。动摇了想到自己的责任,也会让自己不付出行动,更快的把心给收回来。

有的人其实也动过心,但动过并不一定要出轨,就像是路上看到过的百花一样……每一朵都很美丽,但并不是每一朵都要拥有。抱着欣赏的心情看一看还是可以的,就像是欣赏美丽的东西或物品。

Ⅳ qq空间之前传的一段话,讲的是佛住让悟空去山上摘花,讲的是情感的事

有一天,悟空问佛祖:什么是爱情?
佛祖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稻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悟空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着手回来了。
佛祖问他怎么空手回来了?
悟空说道: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于是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我最后什么都没有摘到。。。
佛祖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爱情。

又一天,悟空问佛祖:什么是婚姻?
佛祖说:我请你穿越这片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放在屋子里做圣诞树,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砍一次。
于是悟空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不算赖的树回来了。
佛祖问他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回来?
悟空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的时候,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算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这时,佛祖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婚姻。

还有一次,悟空问佛祖:什么是幸福?
佛祖说:我请你穿越这片田野,去摘一朵最美丽的花,但是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而且你只能摘一次。
于是悟空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着一朵比较美丽的花回来了。
佛祖问他: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悟空说道:当我穿越田野的时候,我看到了这多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并认定了它是最美丽的,而且,当我后来又看见很多美丽的花的时候,我依然坚持着我这朵最美的信念而不动摇。所以我把最美丽的花摘回来了。
这时,佛祖意味深长地说:这,就是幸福。

悟空又有一天问佛祖什么是外遇?
佛祖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悟空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焉掉的花。
佛祖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悟空回答道:我找了两个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佛祖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悟空又问佛祖什么是生活?
佛祖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
悟空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
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佛祖只好走进树林里找他,最后发现悟空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佛祖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了吗?
悟空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佛祖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悟空回答道: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佛祖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看完这个你会有怎样的理解呢?
最容易错过的是爱情。
经历过爱情的无奈之后,对于婚姻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转变,会选择一个合适的,但不是最好的。
幸福就是在不断寻找中获得满足。
外遇看起来很美,但会凋零,最终一无所获。
生活就是不断地寻找幸福!大家觉着不错就顶一下哦!

Ⅵ 有谁知道“释迦牟尼含笑折花”的典故

“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

Ⅶ 佛祖向迦叶尊者拈花示意是什么意思啊

净空法师---「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这花就给摩诃迦叶。这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出在这个地方。这是佛传法给大迦叶尊者,传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

底下这一段,「尤应深省者」,尤其应该深深去省悟,「大迦叶尊者,即传佛心印之禅宗初祖」。禅在像法时期非常盛行,像法正好在中国,一千年。达摩祖师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他到中国来了,成为中国的初祖,在印度的初祖是大迦叶尊者。下面把经文里头的证据说出来,「《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第三卷」,有这一段话,这就是释迦牟尼佛传法给大迦叶,成为禅宗初祖。

「梵王至灵山」,大梵天王到灵鹫山,「以金色钵罗华献佛」,以这个花供养佛,「舍身为座」,大梵天王把腰躬在地下,让佛坐在他背上,这是最恭敬的供养,「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华示众」,就是大梵天王供养的钵罗花,拿着这个花给大家看,拿在手上。

「人天百万,悉皆罔措」,大家不晓得佛的意思。佛这个花给大家看,在手上摇一摇,什么意思,没有人懂。这个时候,「独有金色头陀」,金色头陀就是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在这看到佛拈花他笑了,懂得佛的意思,「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这花就给摩诃迦叶。这就是拈花微笑的故事,出在这个地方。这是佛传法给大迦叶尊者,传的是以心印心,心心相印。

「此即世传之拈花公案。世尊传心于迦叶,为禅宗初祖,迦叶再传于阿难」,阿难是二祖,迦叶传禅宗,阿难传教下。宗门是讲以心印心,没有文字,也没有言语,这个法门只有上上根人有分,上中下都没分。达摩到中国来,也就传一个,慧可,慧可传僧璨,都是一个传一个。

传到惠能,惠能传了四十三个人,以后不传衣钵了,只传法,不传衣钵。惠能的确是很特殊,惠能大师之前没有这么盛,惠能大师以后,世世代代都没有办法超过他,只能传二、三个人而已,甚至于一生一个传人都没有,这种情形都很常见。他列在这个地方,代表什么?表禅净不二。这个经是讲净土的,有大迦叶在座,他表禅宗的,禅净不二。

文摘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第五十九集)

Ⅷ 佛祖拈花一笑的故事

据说有一次,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他拿着一朵花,面对大家,不发一语,这时听众们面面相睹,不知所以。只有迦叶会心的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高兴的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实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因此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你也许以为这故事太美了,可能不是真的;而我却认为正因为它太美了,不可能是假的。禅的生命并不依靠历史的事实。无论是谁创造了这个故事,显然他已把握住禅的精神——因花微笑,由笑花开。

Ⅸ 佛祖拈花,为何只有迦叶微笑

一天,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金色菠萝花献佛,并请佛说法。可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一言不发,只是用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从容不迫,意态安详。当时,会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领会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破言为笑。于是,释迦牟尼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秒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 其实,释迦牟尼这里所传示的,正是一中无言的心态——一种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这是不呢国内用任何语言和行为来打破的。这种心态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乐观自信,无拘无束,不着形迹,不可动摇,与世长存——即所谓“真如秒心”,亦即“普照一切、含藏万法”的根本佛法——正法眼藏之所在。所以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话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释迦牟尼最后对迦叶所嘱咐的话,也正好是对这种心态的最好证明。 如来拈花,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天下.灵山会上千万大众,唯迦叶一人一笑而得。何以故?唯迦叶一人大乘菩萨根基是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是明心见性的人方可领会得,《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拈花,迦叶尊者一笑。这一笑便笑出了整个清明的世界,一直传到了今天,依然还是让人心动的向往。迦叶尊者那一笑的平静和宽容,是很多人用尽一生都无法体味的真实。 为什么那么多的尊者都是默然,而唯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了呢?灵山大会,或许不是每一个佛者都能有幸参加的,或许也不是每一个佛者都愿意参加,但不管怎样迦叶去了,并在众人默然的时候却天真地笑了。世尊看得明白:众人的默然只是把佛当作了佛,只有迦叶尊者没有;众人都是在想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佛的时候,只有迦叶尊者没有,所以众人失去了佛,迦叶尊者却得到了。我想世尊的拈花就是在告诉众人他心里佛的样子吧,佛就是拈花一笑,佛就在拈花一笑中。这一笑之后,许多的花都开了…… 笑有多种,迦叶尊者的笑才是真正的笑,平静的笑,会心的笑! 想得道的人失去了所想,不想得道的人却得道了,这是因为道不在于手,而在于心。拈花一笑的不仅仅是佛,生活也是这样,很多东西并不是我们都能得到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摆放自己的那颗心?当别人收获果实的时候,我们收获祈祷;当别人收获成功的时候,我们收获喜悦,生活也就如拈花一笑了。生活是春夏秋冬的四季,有阳光也有黑夜,有红花也有枯叶,有成长的希望也有岁月的烦恼,但这一切都将会是生命难得的过程。人生这短短的几十年,相对于浩瀚的宇宙来说,实在是短之又短;活着这颗脆弱的幼苗,相对于生命生生不息的轮回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我们又如何能默然相对呢? 我们不是迦叶尊者,也不能成为迦叶那样的圣人,但我们却要有一颗拈花一笑的心。有了这颗心,我们就能从容地去面对生活的风雨和坎坷泥泞。拈花一笑,这是一份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对世间的一草一木的关爱和对生命或喜或悲的大彻大悟。名利的得与失,荣耀与无闻相对于生命短短的几十年来说,已经不算得什么,唯有希求一份内心的平静与从容吧。我们与众僧的默然,其实不过是一种对身外之事的放不开或不能释怀的想要达到,面对世尊那份众望所归的光环,一种急不可耐的想要得到的达到,对虚荣的达到。这就是我们的名和利,生活的花朵和果实,权和财的放不开或者说是不能释怀。生活有太多的负累,自己的、别人的、想要不、不想要的一切慢慢组成了生命或深或浅的足迹,一路走来,甘甜与酸苦只有自己才能真正体味!但我们却过多的视而不见,我们过多留意的却是那些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品头论足,更多时候我们也只是众僧默然之后的默然。 生活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更多我们无法预料的不如意;但生活也不会总是不如意,也还会有很多美丽的向往。当生活把一扇大门向你关闭时候,就会向你开启一扇窗子。明天的阳光会是新的,照亮我们,还有清脆的鸟鸣,吹着生活闪光的号子。也许明天还有风雨,明天的明天还有霜雪,明天还会有意想不到的阴霾,但要相信阴霾过去了的那些明天,一定就是阳光明媚的日子了。明天,总是新的,但明天的心情却不一定会是新的。心,就地天地,要有多高就有多高,要有多大就有多大,但心不过只是尺寸而已!那么多的花朵总是看不完的美丽,但不是所有的美丽都能够开出灿烂的花朵,心就是蝴蝶,永远采不到那朵能够满足的心蕊。心的停止不下的欲望就是我们深深的默然,即使我们的花朵已经是一座花园的标本,还会有更多的花园在等着那份忧郁的默然,默然之后的默然。 拈花一笑,常在明静止水之中;拈花一笑,常在淡若无味的不经意中,懂得了这份内心的空彻之后,拈花一笑才能真正地破颜而出…… "佛祖拈花为何笑?”连佛祖都只用意会,不用言说的一笑来表示,我想我要将其说明是不可能了.不如先把目光集中在这朵花上吧,佛祖手里为什么要拿一朵花呢?这朵活生生的花又代表什么呢,我们可以展开想象,朝气蓬勃的鲜花也许代表着自然,一种自然的美,自然之法!也许此刻佛陀的一笑,就代替了讲述自然之法; 而活生生的鲜花也象征着一种生命,拿在手中,则表示生命(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佛陀的一笑也许在告诉我们,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泽! 佛陀的一笑,恬悦,静美,幽长,其中的深远与美妙,不是任何一个人可以用支字半语能将其道尽! 假设有一位与你有缘的人,在对街向你浅浅的一笑,一个伸手的招呼,此头的你也报以一笑而应之.此刻,不用言说,这一笑将所有的问候与祝福都包含在其中了.这简浅的一笑代替了诸多言语的问候,令人赏心悦目!其中的心灵神往,也就只有你们俩是最能切身感受的啦!人的语言是匮乏的,很多东西都无法用语言将其道明,更多的言语表达往往会复杂化,取而代之的是这一笑,却时而能让彼此的心豁然开朗!

Ⅹ 佛祖拈花一笑是什么典故,有什么禅机

这个就是佛祖要找传承人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拈花一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niān huā yí xiào,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热点内容
新歌荷花情 发布:2025-05-18 04:11:20 浏览:974
北京办公室绿植租摆 发布:2025-05-18 03:36:54 浏览:590
多想摘一朵 发布:2025-05-18 03:29:40 浏览:520
玫瑰糠疹阴部 发布:2025-05-18 03:29:39 浏览:644
紫霞仙女兰花是建兰吗 发布:2025-05-18 03:29:28 浏览:497
源益花卉种业 发布:2025-05-18 03:24:24 浏览:701
七夕成年礼 发布:2025-05-18 03:23:46 浏览:626
吃西兰花会胀气吗 发布:2025-05-18 03:23:43 浏览:911
山茶花的形状是什么 发布:2025-05-18 03:11:54 浏览:211
梅花档案南云 发布:2025-05-18 03:07:34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