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遇应七夕
A. 《七夕》宋之问 全文翻译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宋之问
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昼从云请,归轮伫日输。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译文:勤劳的牛郎,痴情的织女,善良的黄牛,热心的喜鹊,美丽的神话故事自古以来曾使多少深受感动。千百年来,尽管各地对"七夕''的起源解释有所不同,过节的方式与习俗也有差异,但是它引导人们走向勤劳。诚信和爱情之路却是完全一致的。
古人把七月七日为良日,把它作为庆贺丰收的吉庆日子。因此"七夕鹊桥会''是传说中的神来之笔,除了寄寓着人们美好的憧憬和期望,显然还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据传说,星汉灿烂之际,如果看到天河中有熠熠白气,并闪耀着五彩光芒,就被认为是牛郎织女相见的征兆。
此时此刻要下拜乞求牛郎织女恩赐,据说牛郎织女是勤劳的化身,所以跪拜者求农求织求婚都可以,但求金求银求发财则要适得其反。一人只能乞求一事,求多则不灵。
还有老人说这一夜,你如果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茂盛的南瓜棚下或在葡萄架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日后便能得到纯真的爱情。
宋之问约生于唐高宗显庆元年(656年?~712年),字延清,一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并没有显赫的门第家世。
父亲宋令文起自乡闾,矢志于学,交友重义,“比德同道。理阃探索词源论讨”,多才多艺,不仅“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唐高宗时做到左骁卫郎将和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饶著声誉。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弟弟宋之悌,宋之逊自幼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宋之问则工专文词,成当时佳话美谈。上元二年(675年),长得身材高昂、仪表堂堂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踏上了仕进正途。
宋之问春风得意之日,已是武则天皇后实际把握朝政之时。武后承应“贞观”,励精图治,选拔人才,不拘一格,宋之问以才名与杨炯被召分直内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参军。永隆二年(681年),又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
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后称帝,改国号为周,敕召宋之问与杨炯分直于洛阳西入阁。15年间,宋之问很快由从九品殿中内教跻身五品学士,为时人钦慕。唐朝学士之职,以文学言语被天子顾问,出入侍从,礼遇尤宠。
家世低微的宋之问以此更是感恩耀荣,视为得秩于禄的捷径与保障。他在《奉敕从太平公主游九龙潭寻宴安平王别序》中说:“下官少怀微尚,早事灵丘,践畴昔之桃源,留不能去;攀君王之桂树,情可何之。”典型地表白了他的这种心态。
武后雅好文词乐章,宋之问巧思文华取幸。一次游洛阳龙门,武后命群臣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武后赏赐锦袍。及宋之问《龙门应制》诗成奉上,“文理兼美,左右称善”武后夺东方虬锦袍转赐给他。这样的予夺,既反映了武后对靡丽颂德诗风的提倡,也表现了宋之问这时的创作方向,对他的声名和地位都有很大的影响。
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这样的追求和生活使他逐渐沉溺和堕落,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政治漩涡之中。
B. 七夕的古诗
七夕的古诗1
七夕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七夕的古诗21、《寒竹篇》
元傅若金
寒竹依涧阿,石生何磊磊。
滋息因厚地,生成籍元宰,
春阳散华景,枝叶被光彩。
及兹芳岁阑,使我忧心每。
遽悲凛节变,但恐惊尘免。
寒奥既宜异,迟暮复焉悔。
淇园荫未息,解谷音忧在。
君子夙相好,深怀邈云海。
竹性谅糜迁,人心惧中改。
愿言卒封植,勿使伤樵采。
2、《新竹》
唐元稹
冉冉飘凝粉,萧萧渐引风。
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
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
3、《酬人雨后玩竹》
唐薛涛
南天春雨时,那鉴雪霜姿。
众类亦云茂,虚心宁自持。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晚岁君能赏,苍苍尽节奇。
4、《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洗然弟竹亭》
唐孟浩然
吾与二三子,平生结交深。
具怀鸿鹄志,苦有鸟鸟心。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达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6、《新栽竹》
唐白居易
佐邑意不适,闭门秋草生。
何以娱野性,种竹百余茎。
见此激上色,忆得山中情。
有时公事暇,尽日绕栏行。
勿言根未固,勿言阴未成。
已觉庭宇内,梢梢有余清。
最爱返窗卧,秋风枝有声。
7、《竹里馆》
唐裴迪
来过竹里馆,日与道相亲。
出入惟山鸟,幽深无世人。
8、《同郭参谋崔仆射淮南节度使厅前竹》
唐刘长卿
昔种梁王苑,今移汉将坛。
蒙笼低冕过,青翠卷帘看。
得地移根远,经霜抱节难。
开花成凤实,嫩笋长渔竿。
霭霭军容静,萧萧郡宇宽。
细音和角暮,疏影上门寒。
湘浦何年变,山阳几处残。
不知轩屏侧,岁晚对袁安。
9、《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10、《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唐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箨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哲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余阴。
11、《野竹》
元吴镇
野竹野竹绝可爱,汁液扶疏有真态。
生平素守远荆榛,走壁悬崖穿石埭。
虚心抱节山之阿,清风白月聊婆娑。
寒梢千尺将如何,渭川淇澳风烟多。
12、《徐竹隐》
元王冕
过江修竹静郊居,门外阴阴千亩余。
直节不移高士操,息交那与俗人书?
卧听翠雨飞瓴,笑清风过绮疏。
却扫红尘喧境寂,岁寒分席待樵渔。
七夕的古诗3一.玄都五府风尘绝,碧海三山波浪深;桃实千年非易待,桑田一变已难寻。
二.别有仙居对三市,金阙银宫相向起;台前镜影伴仙娥,楼上箫声随凤史。
四.双童绰约时游陟,三鸟联翩报消息;尽言真侣出遨游,传道风光无限极。
五.宋玉愁空断,娇饶粉自红;歌声春草露,门掩杏花丛。
六.注口樱桃小,添眉桂叶浓;晓奁妆秀靥,夜帐减香筒。
七.钿镜飞孤鹊,江图画水荭;陂陀梳碧凤,腰袅带金虫。
八.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月分蛾黛破,花合靥朱融。
九.发重疑盘雾,腰轻乍倚风;密书题豆蔻,隐语笑芙蓉。
十.莫锁茱萸匣,休开翡翠笼;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十一.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十二.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
十三.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
十四.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
十五.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十六.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神光意难候,此事终蒙胧。
十七.飒然精灵合,何必秋遂通;亭亭新妆立,龙驾具曾空。
十八.世人亦为尔,祈请走儿童;称家随丰俭,白屋达公宫。
十九.膳夫翊堂殿,鸣玉凄房栊;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
二十.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终。
二十一.又近中元,素秋时候;月皎风高,渐凉生襟袖。
二十二.灏气澄凝,是谁清白,应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谢,三朝勋旧。
二十三.好是新来,日临连帅,化格黔黎,政归仁厚。
二十四.早祷群祠,有雨随车骤;愿与寰区,共资膏泽,岁岁称眉寿。
二十五.孝感灵泉,涓涓不绝,斟为醇酎。
二十六.坐中客。共千里.潇湘秋色。
二十七.渐万宝西成农事了,稏看.黄云阡陌。
二十八.乔□橘洲风浪稳,岳镇耸.倚天青壁。
二十九.追前事.兴亡相续,空与山川陈迹。
三十.都会繁盛,依然似昔;聚翠羽明珠三市满,楼观涌.参差金碧。
三十一.乞巧处.家家追乐事,争要做.丰年七夕。愿明年强健,百姓欢娱,还如今日。
三十二.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荷花犹有晚来香,天上佳期称七夕。
三十三.人间好景是秋光,竹洲有月可徜徉。
三十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三十五.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三十六.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三十七.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三十八.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三十九.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C. 七夕古诗词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下面是七夕古诗词集锦,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夜女歌》
----(晋)无名氏
婉娈不终夕,
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
尽夜长悬丝。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
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
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
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
不道人间巧已多。
《古意》
----(唐)孟郊
河边织女星,
河畔牵牛郎。
未得渡清浅,
相对遥相望。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
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
月下穿针拜九宵。
《他乡七夕》
----(唐)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鹊桥仙》
(宋)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低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七夕》
(宋)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二郎神七夕》
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D. 在中国古代有那些关于七夕的诗词比如鹊桥仙
1、《鹊桥仙·七夕》(宋代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回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答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2、《他乡七夕》(唐代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3、《鹊桥仙·七夕》(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E. 七夕古诗原文及翻译
七夕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次联:“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谢女檀郎,泛指女子和男子。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这里就要写七夕的诗而言。玑:小珠。三联:“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上一句指天上,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这是制作结婚用的圆帐。牛郎织女相会,也要制作圆帐。簇是指丛聚成团,把香罗几重叠起来缝制圆顶帐子,正是丛聚成团,故称簇。窈窕,状美好。
“排窈窕”,既指安排得很好,也指安排好织女,窈窕也指女子的美好。这联下一句指人间,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婵娟,美好,指织女星。
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二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三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
“判侍慎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掘敬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
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但这首诗题为《七夕》,应以写牛郎织女相会为主,
因此谈扒使人感到作者还是看重人间,所以这样安排。作者写人间的欢乐胜过天上,在当时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难得的。
F. 古诗《七夕》
【原文】: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回凉如水,卧看答牵牛织女星。
【注解】: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G. 关于七夕的诗句和赏析
1.七夕这首诗的赏析和诗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诗)?林则徐到达古城贵定的这天,正好是古历七月初七,步出驿馆,眺望风爽露凉的远山,仰首满天闪烁的星斗,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和故乡福州“七夕”乞巧的风土人情,使林则徐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远在老家福州的夫人郑淑卿,于是写下了《七夕》、《寄内》等缠绵缱绻小诗。
??
七夕
一穗孤擎对酒浇,旅怀偏值乞巧宵。
人间多少银河隔,乌鹊能填第几桥。
天孙织锦灿如云,玉剪声中一霎分。
遥见七夕机上字,行行应是寄回文。
??
2.请写有关“七夕”的古诗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 唐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他乡七夕 唐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年代】:元 【作者】:乔吉 【作品】: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内容】: 崔徽休写丹青, 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 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鹊桥仙 【内容】: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年代】:宋 【作者】:杨朴 【 题 】:七夕 【内容】: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行香子 【内容】: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年代】:唐 【作者】:赵璜 【 题 】:七夕诗 【内容】: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年代】:唐 【作者】:徐铉 【 题 】:驿中七夕 【内容】: 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
独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今年不乞巧,钝拙转堪嗟。
【年代】:唐 【作者】:唐彦谦 【 题 】:七夕 【内容】: 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绛河浪浅休相隔, 沧海波深尚作尘。
天外凤凰何寂寞,世间乌鹊漫辛勤。 倚阑殿北斜楼上,多少通宵不寐人。
【年代】:唐 【作者】:权德舆 【 题 】:七夕 【内容】: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兢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隐 【作品】:马嵬 【内容】: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贺 【作品】:七夕 【内容】: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年代】:唐 【作者】:崔颢 【 题 】: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 【作者】:崔涂 【 题 】:七夕 【内容】: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年代】:唐 【作者】:林杰 【 题 】:乞巧 【内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七夕 【内容】: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颢 【作品】: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古相送 【内容】: 行人卜去期,白发根已出。
执君青松枝,空数别来日。 心如七夕女,生死难再匹。
且愿车声迫,莫使马行疾。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年代】:隋 【作者】:陈子良 【作品】: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内容】: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1 已赞过 其他回答(2) 鹊桥仙 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比较著名的是第一首和最后一首。
3.《七夕诗》诗词赏析
七夕诗很多,你说的是哪一首的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4.《七夕诗》诗词赏析
赏析:这首词咏调名本意 ,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
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
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
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这首词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鹊桥仙·七夕》,具体原文如下: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译文为: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5.关于七夕的诗句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柳永《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16、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7、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19、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20、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晏几道《鹧鸪天·七夕》望采纳。
6.关于七夕节的诗句古诗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____林杰《乞巧》4、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5、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6、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7、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8、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9、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____林杰《乞巧》10、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11、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12、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13、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1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____徐凝《七夕》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16、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____王建《七夕曲》1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____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18、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____李商隐《辛未七夕》19、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____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H.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1
鹊桥仙·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翻译/译文
今夜是牛郎织女会面的好时光,这对相会的夫妻懒得再为耕织忙。寂寞的群仙要生妒嫉了:娇美的月亮姊姊蹙紧了娥眉,风阿姨兴风吹雨天地反常。
相见匆匆忙忙,短暂的聚首真不如不见,重新搅起离别的忧伤。见面的欢乐总不抵久别的愁苦多,反倒又增添了新愁带回品尝。
注释
1、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传说牛郎织女此夜渡过银河相会。
2、双星:指牵牛、织女二星。
3、慵(yōng):懒。
4、娟娟(juānjuān):美好的样子。
5、月姊(zǐ):月宫中的仙子。
6、颦(pín):皱眉。农历初七月亮将及半圆,因言满眉颦。
7、风姨:传说中司风之神。原为风伯,后衍为风姨。
8、草草:匆匆之意。
9、争如:怎么比得上。这里是还不如的意思。
10、不抵:不如,比不上。
赏析/鉴赏
两千多年来,牛郎织女的故事,不知感动过多少中国人的心灵。在吟咏牛郎织女的佳作中,范成大的这首《鹊桥仙》别具匠心是一首有特殊意义的佳作。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起笔三句点明七夕,并以侧笔渲染。“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岁华纪丽》卷三“七夕”引《风俗通》),与牛郎相会,故又称双星节。此时银河两岸,牛郎已无心耕种,织女亦无心纺绩,就连天上的众仙女也忌妒了。起笔透过对主角与配角心情之描写,烘托出一年一度的七夕氛围,扣人心弦。下韵三句,承群仙之相妒写出,笔墨从牛女宕开,笔意隽永。“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形貌娟秀的嫦娥蹙紧了蛾眉,风姨竟然兴风吹雨骚骚然(风姨为青年女性风神,见《博异》)。这些仙女,都妒忌着织女呢。织女一年才得一会,有何可妒?则嫦娥悔恨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知,风姨之风流善妒亦可知,仙界女性之凡心难耐寂寞又可知,而牛郎织女爱情之难能可贵更可知。不仅如此。有众仙女之妒这一喜剧式情节,虽然引出他们悲剧性爱情。词情营造,匠心独运。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下片,将“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相会情景一笔带过,更不写“忍顾鹊桥归路”的泪别场面,而是一步到位着力刻画牛郎织女的心态。七夕相会,匆匆而已,如此一面,怎能错见!见了又只是重新撩乱万千离愁别绪罢了。词人运笔处处不凡,但其所写,是将神话性质进一步人间化。显然,只有深味人间别久之悲人,才能对牛郎织女心态,作如此同情之理解。“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结笔三句紧承上句意脉,再进一层刻画。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之别离,相逢仅只七夕之一刻,旧愁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深重,新欢又何其有限。不仅如此。旧愁未销,反载了难以负荷的新恨归去。年年岁岁,七夕似乎相同。可谁知道,岁岁年年,其情其实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牛郎织女似乎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已。
然而从词人心灵之体会,则牛郎织女的悲愤,乃是无限生长的,牛郎织女之悲剧,乃是一部生生不灭的悲剧,是一部亘古不改的悲剧。牛郎织女悲剧的这一深刻层面,这一可怕性质,终于在词中告诉人们。显然,词中牛郎织女之悲剧,有其真实的人间生活依据,即恩爱夫妻被迫长期分居。此可断言。“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冤》曲词)
此词在艺术造诣上很有特色。词中托出牛郎织女爱情悲剧之生生不已,实为匪夷所思。以嫦娥风姨之相妒情节,反衬、凸出、深化牛郎织女之爱情悲剧,则是独具匠心的。(现代黑色幽默庶几近之)全词辞无丽藻,语不惊人,正所谓绚烂于归平淡。范成大之诗,如其著名的田园诗,颇具泥土气息,从这里可以印证之。最后,应略说此词在同一题材的宋词发展中之特殊意义。宋词描写牛郎织女故事。多用《鹊桥仙》之词牌,不失“唐词多缘题”(《花庵词选》)之古意。其中佼佼者,前有欧阳修,中有秦少游,后有范成大。欧词主旨在“多应天意不教长”,秦词主旨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成大此词则旨在“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可见,欧词所写,本是人之常情。秦词所写,乃“破格之谈”(《草堂诗馀隽》),是对欧词的翻新、异化,亦可说是指出向上一路。而成大此词则是对欧词的复归、深化。牛郎织女的爱情,纵然有不在朝暮之高致,但人心总是人心,无限漫长之别离,生生无已之悲剧,决非人心所能堪受,亦比高致来得更为广大。故成大此词,也是对秦词的补充与发展。从揭橥悲剧深层的美学意义上说,还是是对秦词之一计算。欧、秦、范三家《鹊桥仙》词,呈现一否定之否定路向,显示了宋代词人对传统对人生之深切体味,亦体现出宋代词人艺术创造上不甘逐随他人独创精神,当称作宋代词史上富于启示性之一佳话。
《鹊桥仙·七夕》原文及翻译赏析2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翻译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注释
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
云渺:高远貌。
痴牛騃女: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
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
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竹筏。
银河:天河。
尚:还。
前缘:前世的因缘。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赏析二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赞美王子乔仙心超远,若有若无,不去学习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承接前文,刻画王子乔超凡脱俗的形象。王子乔吹箫奏凤凰之鸣,挥手告别时人,乘鹤而去,令人羡慕。王子乔放浪形骸、超凡成仙的形象,和放弃仙位陷于情网的织女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词人渴望像王子乔一样能够遗世独立、羽化成仙的情志,也是词人对陈令举离别情思的开导之语。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借用晋人遇仙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银浪泛舟而行。“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写欢乐的地方很少,很快就面临离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自己和友人的相聚,“风雨散、飘然何处”,写朋友分别之后各自离去。“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含无限的感慨之情。
全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用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的超凡脱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态。
I. 七夕古诗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夕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七夕古诗词1
1、《七夕》
(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2、《七夕》
(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3、《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4、《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5、《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6、《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7、《沉醉东风·七夕》
(元)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8、《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宋)晏几道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9、《小重山·七夕病中》
(宋)吕渭老
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梦魂偏记水西亭。琅玕碧,花影弄蜻蜓。
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酒阑人散斗西倾。天如水,团扇扑流萤。
10、《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古诗词2
一、
一叶幽蝉落梦尖,惊飘残梦里青衫。重楼灯火,梦迹绕来甜。
那段红尘封不住,此时彩笔暗相探。天涯深处,证我月光蓝。
二、
秋近天遥欲寄函,柔情夕夕为君添。鹊儿可否,替我过山南。
前世擦肩人海漫,今生如约仄平拈。深屏旧事,星暗句何堪。
三、
拟就词牌满意忺,人前题句奈平凡。飞觞待月,清寂影成三。
不复当时烟柳岸,牵强此际水云笺。琉璃深处,枯笔可红蓝。
四、
未尽倾声古调咸,催筝窗外月来探。梅花落指,一味冷香潜。
近我曲魂仙隐隐,铺桥云梦鹊纤纤。也随风去,咫尺挂星帘。
五、
去路徐升一叶帆,浮波星海鹊儿甘。依前时节,伤聚瘦银蟾。
彼岸谁曾衣胜雪,今宵梦涨水拖蓝。殷勤鱼信,几度弄潮尖。
六、
累日调弦不负梅,幽香一曲白云隈。清粼如我,天意系阿谁?
多少春时深浅梦,潜为远古往来灰。忽然七夕,试与鹊轮回。
七、
梦正肥时月似钩,星波欲辨是谁眸。探支月笔,消息渺难收。
我落秦弦芳草阙,君洄楚水芷兰洲。临秋一段,底事学风流?
八、
妒月遥天对影君,一弦细细绝红尘。传花旧句,没万里泥云。
九曲星眸秋水远,无题蝉语绿窗昏。南楼凝伫,夜色已无痕。
九、
一入新秋月半痴,再三叠梦已贫辞。深匀故事,催促鹊偷期。
怀古愿身能溯水,消尘借酒遣相思。鸥盟若在,倚竹白云陂。
十、
在水千年只是初,波声入耳碧相濡。流云对著,为我一牵椐。
谁画今秋弦上月,我将来世网中鱼。载浮光景,天净映飞乌。
七夕古诗词3
1、《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他乡七夕》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3、《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4、《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七夕》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古诗词4
1、古诗十九首之一汉·无名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诗
南北朝·谢惠连
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
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
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
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
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
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
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
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
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
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3、燕歌行
三国·魏·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雁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4、七夕夜女歌
晋·佚名
婉娈不终夕,一别周年期。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5、七夕
唐·沈佺期
秋近雁行稀,天高鹊夜飞。妆成应懒织,今夕渡河归。
月皎宜穿线,风轻得曝衣。来时不可觉,神验有光辉。
6、七夕赋咏成篇
唐·沈叔安
皎皎宵月丽秋光,耿耿天津横复长。
停梭且复留残纬,拂镜及早更新妆。
彩凤齐驾初成辇,雕鹊填河已作梁。
虽喜得同今夜枕,还愁重空明日床。
7、七夕诗
唐·赵璜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莫嫌天上稀相见,犹胜人间去不回。
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8、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9、七夕
唐·权德舆
佳期人不见,天上喜新秋。玉佩沾清露,香车渡浅流。
东西一水隔,迢递两年愁。别有穿针处,微明月映楼。
10、和长孙秘监七夕
唐·任希古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影照河阳妓,色丽平津闱。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露泫低珠佩,云移荐锦衣。
更深黄月落,夜久靥星稀。空接灵台下,方恧辨支机。
11、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
唐·任希古
秋风始摇落,秋水正澄鲜。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
岸珠沦晓魄,池灰敛曙烟。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构天。
云光波处动,日影浪中悬。惊鸿絓蒲弋,游鲤入庄筌。
萍叶疑江上,菱花似镜前。长林代轻幄,细草即芳筵。
文峰开翠潋,笔海控清涟。不挹兰樽圣,空仰桂舟仙。
12、和李公七夕
唐·任希古
落日照高牖,凉风起庭树。悠悠天宇平,昭昭月华度。
开轩卷绡幕,延首晞云路。层汉有灵妃,仙居无与晤。
履化悲流易,临川怨迟暮。昔从九春徂,方此三秋遇。
瑶驾越星河,羽盖凝珠露。便妍耀井色,窈窕凌波步。
始阅故人新,俄见新人故。掩泪收机石,衔啼襞纨素。
惆怅何伤已,裴回劳永慕。无由西北归,空自东南顾。
13、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4、七夕词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15、七夕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