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情人节偶遇正月十五

情人节偶遇正月十五

发布时间: 2023-01-21 23:14:05

⑴ 中国的情人节是在正月十五吗

七夕节和元宵节
七月七日是中国传说的七夕节,也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情人节的来历
中国
七月七"七夕"节的来历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正月十五元宵节, 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B>。此称谓古来已久。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 ,只有到了元宵节,才可以出来夜游观灯.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在民间是象征着爱情的节日。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生动地表现出了古代情侣元宵约会的情景。 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

⑵ 中国情人节是哪天

★“中国情人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

★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网络,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

有不少人把农历七月初七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俗称“七夕”,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相传这天是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天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始于汉代,因此,七夕节的形成也在汉代,当时就有“穿七孔针”、“以瓜果祭牛郎织女”、“登楼曝衣”的习俗。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不仅祈求自己能如织女般心灵手巧、技艺非凡,还祈福、祈寿,保佑孩子健康、婚姻美满、全家平安,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⑶ 真正的中国情人节是哪一天

农历七月七日通常被人称作中国情人节。


中国情人节的由来:


1、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


2、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简单来说,古人就是将天上每个星座都与地上的实体地理区域一一对应,古代分星与分野目的主要是为了配合占星理论进行天象占测。在古代星宿体系中。



5、“织女”3星位于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织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仅次于“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称为“织女星”。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3)情人节偶遇正月十五扩展阅读:


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习俗:


1、香桥会: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


2、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七月七的七娘会,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在新中国成立前,“七夕”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旧时代靓女们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心灵手巧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广东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

⑷ 情人节为什么碰上元宵节

古代的“情人节”,其实是正月十五元宵。 欧阳修有诗云: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在元宵佳节,年轻男女借着赏花灯的机会,与意中人谈情相会,所以这一天也造就了无数良缘美眷。
现在的情人节2月14日,而元宵节多数是在2月份,有一定概率碰上元宵节。

⑸ 中国古代到底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情人节还是七月七牛郎织女相会是情人节

在古代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情人节。

元宵节、上巳节、七夕节是古代靓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的专属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在古代七夕与爱情关系不大,于近代才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⑹ 什么时候是情人节

情人节是在每年的2月14号,而你在情人节这一天到底要跟你女朋友怎么过会比较有意义,那我就没办法告诉你了,毕竟每个人想到度过情人节的方式都是不太意义的,而且情人节更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只有两个人在一起,那做起事情来才会更有意义。当然,如果你想要让情人节变得更加地难为,那你或许可以选择在这一天求婚,为她戴上那一枚需要男士凭身份证定制,且一生仅能定制一枚,送给最爱的人,有着“一生唯一真爱”浪漫寓意的地戒指,给她一个一生的承诺,我想你女朋友如果收到这样的一枚戒指应该会非常地感动。

⑺ 元宵节又称中国情人节吗

没错,因为在古时候,年轻女子是不允许随意参加各种活动的,但是在元宵节这天,女孩子可以结伴出来赏花灯,古书上面记载说: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因此在这天晚上,很多的未婚青年,就可以光明正大地通过赏花灯闹元宵的这个机会,来寻找自己的美好姻缘。

辛弃疾还曾留下过“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浪漫的诗句,描写的就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偶遇佳人的场景,现在也有很多人会特地安排在这一天相亲约会,所以元宵节实际上也是一个很浪漫的节日。

关于元宵节起源的传说

元宵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

农历中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晚为“宵”或“夕”,作为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正月十五又被称为元夕、元夜。

此外,元宵节还有“上元节”的称呼。元宵节有燃灯、上灯、放灯、赏花灯等习俗,故又称灯节。

⑻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正月十五是中国古代版“情人节”。除了热闹的活动和各种表演,元宵节还有一个回挺特别的“功能答”,后来也因此被人唤作是中国古代实质意义上的情人节。

民俗学专家萧放解释,有这个叫法,是因为元宵节是古代难得的两性可以接触的时间。元宵节的狂欢,给了深闺女子晚上出游的机会。在程朱理学盛行的宋代,她们依然能到街市去观赏花灯,尽兴游玩,即便深夜不归,旁人也不会多加苛责。

由此,年轻男女有了互相结识的机会,一见钟情的例子多得很;有些原本便是有情人,只不过借着元宵节来约个会。大文人欧阳修写过一首《生查子·元夕》,流传至今:“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好不容易出来观灯,女子们往往会费尽心思把自己打扮得十分漂亮。可惜的是,灯会上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中如果一时忘情,遗落首饰是比较常见的了。

⑼ 中国的情人节有哪两天是的

正确答案是元宵节与上巳节。
一个是春节后的灯节,一个是春游的节日。
正月十五的灯节春寒料峭,还不能说是恋爱的好时机,但古时候,大家闺秀走出家门的机会基本上被限制了,屈指可数的偶遇就可能产生爱情。
观灯就是全家出动上街的场合,有心人遇到可意的对象,进而演化出故事,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发生了很多。
再就是上巳节,农历三月三日。这个上巳节,可能是真正的情人节。
古代没有后来逐步衍生出来的一系列的充满仪式感的婚姻成就程序之前,就是依靠这个节日繁衍后代的。
就像动物世界里面讲的,大草原上又是郁郁葱葱,到了动物 的季节。
古人在这个节日,实际上是一个时间段,类似今天的小长假,可以为了繁衍的需要,自行与意中人结合,所谓约束人们的一系列规范,都让位于人类繁衍这个最重大主题。
今天看来,这是怎样一个场景呢?!
我们人类就是这样一路走来,留下节日与历史。边远地区的泸沽湖走婚就是这种古老节日的现代遗存,从走婚的形式可以依稀想象古人在这个节日里的豪放与快意,远胜今人几条街吧!
现在也只能在怀古的书籍里面了解这些老节日,早已经不再流行,甚至陌生了。倒是公历的2月14日情人节继承了他的本土精神,节日的纪念时间变了,虽是舶来洋节,但人类的繁衍精神是共通的。

⑽ 为什么正月十五是中国的情人节

古代元宵节由于来开禁,人流自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还有一个关于袁世凯与元宵的故事。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热点内容
兰花软腐病用什么药 发布:2025-05-25 00:01:47 浏览:66
带小苹果盆栽 发布:2025-05-24 23:47:29 浏览:807
风飞花语 发布:2025-05-24 23:42:16 浏览:922
实用花艺色彩 发布:2025-05-24 23:42:03 浏览:823
艾希情人节皮肤大尺寸壁纸 发布:2025-05-24 23:41:11 浏览:761
绿植厅堂 发布:2025-05-24 23:36:54 浏览:926
54刷情人节护符 发布:2025-05-24 23:13:48 浏览:723
唐山过七夕 发布:2025-05-24 23:00:33 浏览:322
苏州园林盆景 发布:2025-05-24 22:58:24 浏览:905
小型盆栽成本 发布:2025-05-24 22:58:24 浏览: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