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七夕娘娘
❶ 七夕的习俗
1、祭月之仪
夏人的文化里上古遗传的祭祀月神,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
2、婚育恋曲
作为古老的汉族节日,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
3、乞巧之俗
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记载最早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意思是汉朝的宫娥彩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在缝衣制裳的宫楼比赛拿丝线穿各式各样的针孔,当时的人们纷纷效仿。
4、接露水
浙江农村有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传说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5、香桥会
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
(1)拜七夕娘娘扩展阅读:
七夕传说:
相传农历七月初七为魁星生日。魁星即奎星,相传为天上主文事的星宿。在传说中,魁星本是人间一才子,虽麻面跛脚,但满腹诗书。
皇上曾亲自面试他的文才,戏问他为何满脸麻子,他答“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又问他为何跛脚,他答“一脚跳龙门,独占鳌头”,于是一举夺魁,被点为状元。另一种说法完全相反,据说此人虽才气过人,却因相貌原故屡考不中,悲愤交加,投河自尽,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仙。
❷ "七夕节"是拜"七姐"的还是"牛郎和织女"
"七夕节"是拜"牛郎复和织女"。
由秦制至汉的四百年间,人们昂首遥望银河两岸的牛、女二星,感叹一对爱人永远的分离,不禁伤悲,为之舞咏。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一首唱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西晋覆灭后,原来北方的贵族逃亡江南,重新建立起新的政权,史称南方的宋、齐、梁、陈四朝为“南朝”。南朝人殷芸曾讲述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
而这一年一会之期,便定在七月初七这天。南朝已经有不少诗人开始歌颂七夕牛女之会,其中陈朝诗人江总的《七夕诗》描写了织女七夕渡河与夫君相见之前的心理活动:“横波翻泻泪,束素反缄愁。此时机杼息,独向红妆羞。”独居时的悲苦和团聚前的娇羞正是古代大多数文人墨客对织女的想象。
❸ 拜七夕娘的贡品是什么
一般可以自己做红粿,还有大面包以及鱼猪肉,青菜炒豆腐等,作为拜七夕娘娘的贡品
❹ 七夕节风俗有哪些
一、祭拜织女
众所周知,七夕有一个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天上的仙女织女下凡来来到人间,机缘巧合遇到了牛郎,二人相爱,却遭到王母的阻扰而天河相隔,不能相见。而七月初七这一天便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相传织女是个心灵手巧、美丽聪慧的姑娘,所以凡间的女子都会在这一天祭拜织女,希望自己也能变得心灵手巧。
少女、妇女们三五成群约好了一起举行仪式,摆好瓜果祭品,沐浴斋戒,焚香礼拜。然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一边吃瓜果点心,一边向织女默默许愿,如嫁个如意郎君、早生贵子之类的。大家嬉笑打闹,一玩就玩到半夜,应该非常好玩。
二、吃美食
每逢佳节吃美食我想应该也是中国的传统。七夕节也不例外,过节的时候也有自己的专属美食---乞巧果子,又名巧果。是用油、面,蜜、糖做成的,而且会做成瓜果花草等各种好看的模样,自己做了端出来吃或者拿出去卖。反正,七夕这天美食是不可少的。
三、供奉小玩偶
供奉小玩偶这个习俗大概是为儿童准备的。七夕时人们会做一些形象各异的小玩偶摆在家里。最开始玩偶都是用土塑造的,做一些牛郎织女和小孩子的玩偶形象,或者牛啊羊啊的小动物形象。不一定多好看,但是有趣。后来却越做越精致,不只用金银,还有的人做成跟真人一样高的奇特玩偶。
这个习俗如果放到现代,应该也会很受小孩子欢迎。
四、穿针比赛
七夕节有三大比赛,穿针比赛其中最早开始流行的,大约从汉代开始。在七夕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女人女孩都会有出家门,大家聚在葡萄架下,一边猜女郎织女相会会说什么轻言密语,一边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穿的最快者就是手最巧的。
五、蜘蛛结网比赛
这个比赛咋一听有点奇怪。这是三大比赛之二。大约从南北朝开始流行。女人们在七夕这天要抓一只小蜘蛛放进盒子里关起来,放一晚不理他,等第二天早上再来揭开盒子。看谁家的蜘蛛织的网最圆正最密,谁就是得巧最多的人。这大概就是一种趣味比赛吧,把蜘蛛织的网看作女人织的布,网结的越好,布就织的越好。
六、丢针比赛
三大比赛的最后一项是丢针比赛。这项比赛应该是从穿针比赛发展来的。七月七日这天如果是个有太阳的日子,妇女们就回拿碗装一碗水,各自准备一根小针。大家分别将自己的小针投到自己的碗里,让小针浮在水面上(让小针浮在水面其实是有玄机的,似乎是在水面有一层不知什么做成的膜),然后小针在太阳的照射下会产生影子。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底的影子。如果是像花像云比较好看的形状,得巧就越多,谓之得巧者。反之,照射出来的影子不好看,便不得巧,表示她是个手拙的人。
七、求子
古时候的妇女不仅会向观音求子,在七月初七这天也会向织女求子(传说织女跟牛郎是生活孩子的,还不止一个……)。
怎么求呢?比如做个小胖娃娃的形象的泥偶摆在家里祭拜或者在七夕前几天就种下一些栗米种子、绿豆种子、小豆、豆芽、小花、小草的种子,细心照顾让他们长出嫩芽,预示着多子多福。
八、晒书晒衣服
晒书晒衣服的习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记载了人们在七夕节这天晒书晒衣服的行为。这个习俗很实在,就是把家里的书和衣服拿出来晒晒。或许一开始只是想去去霉气,到后来越演越盛却变了质,隐隐变成了人们攀比炫富的行为,被很多文人鄙视。
九、为牛贺生
还记得牛郎织女神话传说里的老牛吗!牛郎织女被王母分开后老牛为了帮助牛郎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将自己的皮揭了下来。人们为了纪念自我牺牲的老牛,变为老牛贺生,表示对老牛的敬重。
十、拜魁星
拜魁星这个习俗其实跟七夕不太相搭。因为七夕其实是个女人的节日,而拜魁星却是男人们想求取功名而在这一天祭拜魁斗星,祈求能满腹诗书,高中状元,官运亨通。
七夕流传下来的习俗很多,但被我们今人继承的却很少。这些习俗有的简单有趣,有些充满了童趣,有些又充满了神秘。今人其实也可以效仿古人让七夕节充满乐趣。但是不管怎么做,最重要的是亲人朋友可以坐在一起欢笑打闹,聊天交友,辛福歌唱。
❺ 七夕节,百度百科里有说“礼拜七姐”,七姐是指谁七仙女(玉帝七个女儿),还是就单单指织女一
这样的答案都能成为推荐答案,真牛!
❻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 祈福、拜织女等 农历七月初七
说到情人节大家都不陌生,其实这个情人节是西方传来的节日。对于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也就是七夕节,大家应该也有所了解。接下来我就带着大家一起去看看七夕节是哪一天?起源是什么?有什么风俗呢?
七夕节的风俗有哪些:祈福、拜织女等等
七夕节别称是七巧节、乞巧节、女儿节,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在七夕节这个节日中大家会进行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等等活动。七夕节以牛郎织女这个故事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夫妇之间忠贞不渝、白头偕老的美好情感。它在2006年5月20日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七夕节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和明代的《物源》中出现过,但是那时的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故事并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的。到了汉代,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成为妇女们的节日。
风俗
七夕节的一些风俗可能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听说过了,包括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起源于汉代;为牛庆生,儿童会在这一天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晒衣晒书;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供奉“磨喝乐”,磨喝乐是旧时的儿童玩物,也就是小泥偶等等。
专家评价
七夕节现在是中国的情人节,情侣亲密交流、坦诚相待、进行浪漫约会,在这个节日里也会提倡男女相亲。但是民俗专家有不同的看法,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教授表示,七夕节是单身女性的节日。在中国古代,只有在七夕节的时候,单身女子才可以身穿盛装出去和姐妹们聚会、游玩。
❼ 七夕拜七仙女要些什么东西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也是民间传说七仙女中的织女与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传说因为他们相恋之后,牛郎不再下田耕种,织女不再勤于织布,所以被天公(帝)惩罚,一年只能相会一天。而七仙女们会保佑人间未满16岁的小孩长大成人,因而七夕当日妇女也会拜七仙女,一般称为“七娘妈”。七夕也是“七娘妈生”,传统习俗会准备供品祭拜七娘妈。祭拜时间多在傍晚,而同一天也会拜床母。床母是七仙女之一,是保护幼儿夜里安眠的神只。至于夜间则另有祭拜织女娘娘的“乞巧”活动,主要以未婚女子为主,希望能求得一身好手艺。
拜床母时先上香祝祷,待线香燃烧1/3后,即可快速烧化金纸,因为床母是保佑幼儿快长大,所以不宜拜太久。
拜七娘妈时,由于七娘妈与天帝相近,神格较高,且有七位,所以按传统会准备更多的供品,特别是准备一座七娘妈亭(纸糊灯座,供火化)代表七娘妈的神尊,或准备七娘妈的神妈(纸印的神像)贴在供桌前沿,再准备毛巾、脚盆给七娘妈梳洗,并备供品七份,最主要是准备汤圆七碗,每个汤圆中间再压一个凹洞,以便装盛相思的眼泪。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天,难免感伤落泪。此外,油饭、麻油鸡饭都是七娘妈喜欢的食物。供花以蓟花或凤仙花、茉莉花及鸡冠花等皆可,再准备胭脂、桠粉、红丝线、香帕、扇子和镜子等。
每当祭拜“七娘妈生”时,家长会为未满16岁的子女准备“贯豢”(中间有洞的古钱或银牌),也就是将祭过的红丝线重新系在贯豢上,再给女孩戴在颈上,祈求七娘妈庇佑。一直到满16岁才“脱豢”。
不论拜七娘妈或只拜织女,妇女会在祭拜之后,将蓟花、脂粉各分一半,一半抛到屋顶上(象征天上),一半自己留下来用。表示一半是送给七娘妈使用。除了除了祈求孩童顺利长大,也祈求七娘妈赐予美貌和才能,甚至爱情,故而七夕是妇女最重要的祭拜节日。
❽ 七夕节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