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桐柏七夕

桐柏七夕

发布时间: 2022-08-28 12:45:54

1. 中国七夕的由来

节日概述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
牵牛星和织女星
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编辑本段节日研究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节日起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节日故事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典籍记载

七夕鹊桥会壁纸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发源地考证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南阳丝绸与织女 据文献记载,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据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此盛况有民歌一首为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上见证了“奇巧”中的织女与南阳丝绸的渊源关系。 南阳黄牛历史 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和地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当今的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区,汉代的农业领域亦十分辉煌。张衡赞美家乡的《南都赋》有“百谷藩庑,翼翼与与”。早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饲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牧牛为生,他曾闻周王子颓喜欢牛,即以养牛做为晋见阶梯,被传为佳话。在汉代,斗牛成为南阳当时盛行的一种活动,由此在举世闻名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牛的形象。如此渊源的“牛”文化,从而产生了南阳城西牛家庄的“牛郎”就不足为奇了。

2. 六月十八与道教联系

我看了六月十八 没有跟道教有联系的 道教神仙诞辰、降现日大全完整版-道教之音整理

来源:道教之音整理 作者:蓬莱外史 时间:2014-05-24 繁体中文版 手机访问道教之音
关于道教神仙圣诞的资料,网上很多,但是都不统一。道教之音网站编辑根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朝修吉辰》、《玉匣记》以及网上资料,和现实中各地主要祭祀日为参考,重新整理出来,供各位道友、网友参考,如有不准确的地方,请指正。

正月

初一:天腊之辰(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太上老君降现、昊天上帝统天神地祇朝三清、东方七宿星君下降、徐来勒真人於会稽上虞山传经于葛玄真人。

初二日:天曹下降

初三:孙真人(孙登)诞辰、广宁郝真人(郝大通)圣诞、太白北斗星下降

初五:赵公元帅巡查接财神、清净孙元君(孙不二)圣诞、邓白玉、王仲甫二真人同飞升

初七:三官大帝检校日、真武下降、四斗帝君下降、甘真人飞升

初八:南斗下降、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五殿阎罗王诞辰、

初九:昊天金阙玉皇大帝诞辰、太素三元君朝真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刘猛将军(虫王爷)诞辰、关圣帝君飞升日

十四:三官下降

十五:上元天官赐福紫薇大帝诞辰 、佑圣司命真君诞辰,正一静应真君诞辰、迎厕神紫姑、临水夫人(陈靖姑)诞辰、混元上德皇帝降现、西斗帝君下降、翊圣保德真君降、金精山张灵源真人飞升

十六:开台圣王(郑成功)诞辰

十九:长春邱真人(邱处机)诞辰 、北阴圣母下降、五瘟神行病

二十:招财童子诞辰、人皇诞辰、南斗星君下降

廿一:天猷副元帅下降

廿二:嗣天师张真人飞升、三尸神奏罪福

廿四:雷都光耀大帝诞辰

廿五:天蓬下降、北斗出游

廿六:北斗出游、翊圣下降

廿七: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许真君诞辰

廿九:北阴下降

二月

初一:东方玉宝皇上天尊一殿秦广王诞辰、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圣诞、刘渊然真人圣诞、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冲应太虚王真君、诚应妙远郭真君同飞升

初二: 土地公正神张福德诞辰、天曹下降

初三:文昌帝君诞辰、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南斗星君下降、六司下降

初五日:北极天蓬都元帅下降

初六:东华帝君诞辰

初七:西斗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八:西方太妙至极天尊三殿宋帝王诞辰、真武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若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尹虔子、张石生、李方回三真人同飞升

十三:度人无量葛真君圣诞

十四:闾丘方远真人飞升

十五: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诞辰、精忠岳元帅诞辰、西斗下降

十六:开漳圣王(陈元光)诞辰、天曹下降

十八:北方玄上玉高天尊四殿五官王诞辰

十九:慈航道人诞辰、北阴下降

廿三:翊圣保德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廿五:新罗金真人飞升

廿六:虚静冲素徐真人诞辰、北斗出游

廿七:北极北斗下

廿九:北阴圣母下降

三十:大慈大悲大慧真人降现

三月:

初一:长真谭祖(谭处端)诞辰、南方玄真万福天尊二殿楚江王诞辰

初二:陆静修真人诞辰、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真武大帝诞辰、王母娘娘蟠桃会、黄帝圣诞、葛仙翁飞升、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五:南斗下降、天蓬元帅下降

初六:玄洲上卿苏仙君升仙

初七:西斗帝君下降

初八: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六殿卞城王诞辰、元始天尊降元阳上宫(集会太罗太梵天帝演说灵宝要法,度三界五道一切含灵)

初九:真武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蓬莱都水使者下降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保生大帝吴真人(吴夲)诞辰、赵公元帅(赵公明)诞辰、驱魔雷元帅圣诞、元始天尊游玉京元阳上观(集会三界神仙真圣演说道妙)、西斗下降

十六: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诞辰、玉阳王真人(王处一)诞辰、天曹掠剩下降

十八日 后土皇地祇圣诞、雷霆廖天君圣诞、太上老君下降,太清宫先天元后降现

十九:太阳星君圣诞、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北斗下降

二十:诠生娘娘诞辰

廿三:天后娘娘(妈祖)圣诞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翊圣真君出游、北斗出游、杜炳真人升仙

廿七: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七殿泰山王诞辰、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东岳大帝诞辰、制字先师(仓颉)诞辰、太乙月孛星君降现

廿九:北阴下降

四月

初一:灵通广济显应真人水神萧公(萧伯轩)诞辰、长真谭祖(谭处端)成道日、南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太乙虚无真君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四:真武下降、太乙救苦天尊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太素三元君朝真、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南斗下降、北斗下降、西斗下降

初八: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九殿平等王诞辰、尹喜真人诞辰,太极左仙公葛玄真人诞辰

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何仙姑诞辰、长生保命天尊下降、北斗出游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玄中大法师下降

十三:三皇帝君下降

十四:吕纯阳祖师(吕洞宾)诞辰

十五:正阳开悟传道重教帝君钟离祖师诞辰、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十殿轮转王诞辰、金花夫人(送子娘娘)诞辰、翊圣真君下降

十八:碧霞元君圣诞、华佗神医先师诞辰

十九:北阴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北斗出游。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神农先帝诞辰、翊圣下降

廿七: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药王爷孙思邈诞辰、太上老君集会三界十极群仙

廿九:北极圣母下降

五月

初一:南极长生大帝诞辰、南极冲虚妙道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

初五:地腊之辰(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地祇上将温元帅圣诞、南方雷祖邓元帅圣诞、端午节、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天蓬翊圣真君下降、真武下降

初九:东斗下降,北斗下降。

十一:天下都城隍诞辰、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东岳炳灵公圣诞、天真上圣示现之辰

十三:关帝圣神君降临日、关帝磨刀日、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崇宁真君降现

十五:太上老君降现鹤呜山、南极老人星下降、西斗下降

十六:三元采访下降

十七:北斗下降

十八:祖天师(张道陵)诞辰

二十:丹阳马真人(马钰)圣诞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五:太平真君升仙、天蓬元帅下降

廿八:上元星君下降、北阴圣母下降

廿九:许威显王诞

六月

初一至初六日南斗星君下降

初一:清灵真人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

初四:翊圣真君下降、南斗下降、北斗出游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崔判官诞辰、崇宁真君降生

初七:西斗下降、真武下降

初八: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初九:东斗下降、南斗下降、北阴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初十:刘海蟾帝君圣诞、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田都元帅诞辰、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三:太乙朝元日、井泉龙王圣诞、太乙真君下降

十五:王灵官诞辰、西斗下降、冲素真人飞升

十六:南斗下降,潘子真真人飞升。

十七:赵广信真人飞升。

十九:慈航道人成道日、北阴下降

二十:天猷下降

二十二:张元化真人上升

廿三:火德星君(火神爷)诞辰

廿四:关圣帝君圣诞、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现示之日、南斗下降

廿五:天蓬下降

廿七:北斗下降

廿八:十方救苦天尊下降

廿九:桐柏真人九华真妃降现、北阴下降
七月

初一:开鬼门(阎王爷打开鬼门关的日子)、西方七宿星君下降

初二: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七:道德腊之辰(五帝校生人善恶,道教常住设坛庆贺,厨房“混元菜”供众)、魁星诞辰、七夕节、周灵王子乔飞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现於汉武帝、九天应元保运真君降现、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应真君上升、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二:骊山老母圣诞

十五:中元二品地官赦罪清虚大帝圣诞(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十六:张元崇仙官升仙、天曹下降

十八:王母娘娘诞辰、韦处元真人升仙

十九:天猷下降

二十:长生刘真人(刘处玄)圣诞

二十二:增福财神成道日

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虞翁生真人飞升

二十四: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五:采和蓝祖师圣诞、天蓬下降

二十六:张三丰祖师圣诞

二十七:天帝游东井、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西洛刘真人升仙

二十九:天真皇人受轩辕黄帝六王式图六甲三元遁甲造式秘经、北阴下降

八月

初一:许真君诞辰(另有版本为十月二十五)

初二:太素三元君朝真、天曹掠剩下降

初三:九天司命灶君(灶王爷)诞辰、北极北斗下降、翊圣真君下降

初五:北方雷祖圣诞、雷声天帝下降、朱孺子真人上升

初七:西斗下降

初八:太乙救苦天尊下降、南斗下降

初九:元成节、青华帝君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北岳大帝圣诞、铁拐李祖师圣诞

十一:消灾解厄天尊下降,太斗出游

十三:真武下降。

十五:太阴星君(月娘)诞辰、月下老人圣诞、 曹国舅祖师圣诞、太极玉皇太姥武夷显道真君下降、轩辕黄帝乘龙上升、神功妙济许真君同四十二日拔宅飞升、张谌真人拔宅飞升

十六:天曹掠剩下降

十七:太白星君下降、南斗下降

十八:酒仙刘伶圣诞

十九:北斗出游、翊圣下降、田仕文真人及申天师升仙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广泽王诞辰、南斗下降

廿四:潜惠彭真人举宅飞升

廿五:天蓬下降。

廿六:南极老人寿星现。

廿七:北斗下降之辰、翊圣下降

九月

初一到初九北斗九星降世辰

初一:南斗星君诞辰、飞天大圣诞辰、南斗下降

初三:北极北斗下降、栩圣下降

初四:五方雷神下降

初七:西斗下降

初九:中坛元帅(太子爷)诞辰、酆都大帝诞辰、斗姆元君诞辰、九皇大帝诞辰、玄天上帝飞升、重阳帝君飞升、东斗下降、北极下降、东华帝君降现、太上救苦天尊下降、真武飞升、三天扶教辅玄大法师正一静应真君汉朝第一代天师、并玉府王真人、右侍赵真人、左卿徐真人同升仙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超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五: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诸司簿录生死名姓、天曹掠剩下降

十九:日月宫阴阳宫合通之辰、诸天星曜上清元始分地分各照宫位、北斗天帝下降人间纪算人生命录善恶事、北阴圣母下降

二十:天帝游东井

廿一:天猷下降

廿二:增福财神诞辰

廿三:一元无上萨翁真君圣诞

廿五:南斗下降,天蓬下降

廿六:五显灵官诞辰

廿七:北极北斗下降

廿八:华光大帝马元帅诞辰

廿九:北阴圣母下降

十月

初一:民岁腊之辰(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寒衣节(宜祭奠先亡之人)、东皇大帝诞辰、王长真人降现、北方七宿星君下降、马元约天师上升

初三:大茅真君茅盈祖师圣诞、北斗下降、四海九江水府诸龙王聚奏水洞

初四:霞卿真人、桂卿真人、湛然真人、蓬莱真人、妙然真人降现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天曹诸司五岳五帝注生籍

初七:西斗下降

初九: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果老张祖圣诞、太乙救苦天尊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长生保命天尊下降、神霄玉清真王下降

十五:下元三品水官解厄洞阴大帝诞辰(宜祭祀亡灵,祈求水官大帝排忧解难)

十八:地母娘娘圣诞、三天奏录之辰

十九:长春真人飞升、北阴下降

二十:虚靖天师圣诞、玄灵通化真人下降

廿一:天猷下降、真武下降

廿三:周仓将军爷诞辰

廿四:圣母保生天尊降现

廿五:感天大帝许逊真君诞辰(另有版本为八月初一)南极长生大帝降现、天蓬下降

廿六:南斗下降、翊圣下降、北斗出游

廿七:紫微北极大帝圣诞、北斗下降

廿九:北阴下降

十一月

初一:金阙监生高元帅圣诞、王洪范真人升仙

初二:天曹下降

初三:北极下降、南斗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六:西岳大帝圣诞

初七:真武下降

初九:湘子韩祖圣诞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太乙救苦天尊圣诞、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四:五帝下降

十五:西斗下降

十六:天曹下降

十七:天曹下降照管人问恶事、北斗下降

十九:三天大法师收降蜀川二十四洞鬼神

二十一:天猷下降

二十三:南斗六司星君奏录主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四:南斗下降之辰

二十五:北斗出游、天蓬翊圣下降

二十六:高真妙果天尊降现

二十七:北极北斗下降

二十八:勇悟施真人上升

二十九:北阴下降

十二月

初一:群仙会蓬莱

初二:茅真君茅衷祖师圣诞

初三:东厨司命府君同总玉京太极真人、东海青童君降现、天曹下降

初五:天蓬下降

初七:西斗下降

初八:侯王腊之辰

初九:东斗下降、翊圣下降、北阴下降

初十:长生保命天尊下降

十一:大慈大悲天尊普救三界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消灾解厄天尊下降

十六:南岳大帝圣诞

十八:三教宗师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降现

十九:北阴下降、五方雷神下降

二十:鲁班先师圣诞、翊圣真君下降、北斗出游

二十一:天猷真君圣诞、五猷下降

二十二:重阳祖师圣诞、丹阳马真人(马钰)成道日、太平护国天尊降

二十三:九天采访使、三元考校天官、五方雷部判官、五岳灵官、酆都观王下降考劾人间一年罪福(大孝大忠者增三纪,昌三世,有功行阴隐者,论功增算昌世)

二十四:三界集会之辰、司命灶君上天朝玉帝奏人善恶、北极下降

二十五:玉帝巡天、天神下降、天蓬下降

二十七:北极北斗下降、真武下降、南极冲处妙道真君受道於普度真君。

二十八:太上老君化三十六种外道邪魔胡神降伏之日、北斗出游。

二十九日清静孙真君(孙不二)成道

三十:紫姑(厕神)诞辰、司命下界

冬至日原始天尊圣诞

夏至日灵宝天尊圣诞

三会日

正月七日,名举迁赏会,此日上元赐福,天官同地水二官考校罪福。

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十月十五日,名建生大会,此日下元解厄,水官同天地二官考校罪福。

其三会之日,三官考核功过,三魂攒送生人善恶。又谓之三魂会日,宜焚香忏过。

三元日

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十月十五下元。

其三元之日,天地水三官二十七府百二十曹之神,先於三会日考校罪福,至三元日上奏金阙,以降祸福。其日可行道建斋,修身谢过。

八节日

立春: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同梵炁始青天君下降。

春分:东方玉宝星上天尊同青帝九炁天君下降。

立夏: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同梵炁始丹天君下降。

夏至: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同赤帝三炁天君下降。

立秋: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同梵炁始素天君下降。

秋分: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同白帝七炁天君下降。

立冬: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同梵炁始玄天君下降。

冬至: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同黑帝五炁天君下降。

其曰八极天尊天君同下人问,录人罪福,观察善恶。

五腊日

正月一日,名天腊,此日五帝会于束方九炁青天。

五月五日,名地腊,此日五帝会於南方三炁丹天。

七月七日,名道德腊,此日五帝会于西方七炁素天。

十月一日,名民岁腊,此日五帝会於北方五炁黑天。

十一月八日,名王侯腊,此日五帝会於上方玄都玉京。

其五帝攒会之日,此日酆都北阴天帝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见世子孙所行善恶,以定罪福。此日皆累生人,宜当醮谢,须凭法力祭祀,追赎涂苦,一一得福,常日祭祀,不可享也。

三节

天节甲午,地节甲申,人节甲子。

八会

天会丙午,地会壬午,人会壬子,日会庚午,月会庚申,星辰会辛酉,五行会甲辰,四时会甲戌。

其节会宜斋戒焚香,醮告星辰,看经拜忏,祭祀先灵,可以延年益算。

醮星日

春甲子己巳,夏丁丑丙辰,秋辛亥庚子,冬癸未壬寅。

初一日,初三日,初五日,初七日,初九日,十五日,十七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二十七日,其日宜醮星告斗。

考功日

甲子太乙简阅神祇,庚申三尸言人功过,本命日计人功行。

其考功之日,又胎光魂以甲子日上诣爽灵,以庚申日上诣幽精以本命日上诣言人善恶,其日宜受符斋戒,呈章拜表,以祈景福。

望日宜朝谒忏罪,祈恩谢过。

六斋日

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三十日。食不过午

三短斋日

初八日,十五日,三十日。食不过午六丁斋日《春秋命诚图》曰:黄帝请问太乙长生之道,太乙曰:斋六丁,可以成功。《内传》曰:帝誓剪蚩尤,乃斋三日,以告上帝。此斋戒之始也。

十直斋日按《唐书》云:周伯阳父以此斋授烫宾烦陀阿力王,一月之内要持此十斋。

初一日,念无量太华天尊,忏杀害物命之愆,免倒悬屠割之报。

初八日,念玄上玉宸天尊,忏背理循私之愆,免金槌铁杖之报。

十四日,念度仙上圣天尊,忏损人利已之愆,免铁床铜柱之报。

十五日,念玉宝皇上天尊,忏恃强凌弱之愆,免飞戈飘戟之报。

十八日,念好生度命天尊,忏自欺方寸之愆,免穿肠耕舌之报。

二十三日,念玄真万福天尊,忏面谀背毁之愆,免吞火食炭之报。

二十四日,念太灵虚皇天尊,忏幻惑愚迷之愆,免镬汤炉炭之报。

二十八日,念太妙至极天尊,忏故为不善之愆,免冰戟霜刃之报。

二十九日,念真皇洞神天尊,忏误作伤仁之愆,免烧炙焦烂之报。

三十日,念玉虚明皇天尊,忏三界冤报之愆,免穿腹塞心之报。

高宗曰:车胤谓胡僧皆以梵音译之,天尊为佛,罪报为地狱之名,为之十斋。

帝煞日十名月忌

此日忌烧香,犯者夺算。正月初二日及庚申,二月初九日及辛酉,三月初十日及庚戌,四月十一日及癸亥�

3. 吕岩一共有多少首诗

吕岩一共有107首诗
海上相逢赵同 吕岩
赠曹先生 吕岩 绍兴道会 吕岩
潭州鹤会 吕岩
牧童 吕岩
赠李德成 吕岩
七夕 吕岩
徽宗斋会 吕岩
绝句 吕岩
五言 吕岩
题桐柏山黄先生庵门 吕岩
仙乐侑席 吕岩
真人行巴陵市太守怒其不避使案吏具其罪真人…诗曰 吕岩
七言 吕岩
七言 吕岩
得火龙真人剑法 吕岩
献郑思远施真人二仙 吕岩
呈钟离云房 吕岩
寄白龙洞刘道人 吕岩
赠刘方处士 吕岩
窑头坯歌 吕岩
劝世 吕岩
绝句 吕岩
山隐 吕岩
闲题 吕岩
题诗紫极宫 吕岩
崔中举进士游岳阳遇真人录沁园春词诘其姓名…留诗于壁 吕岩
题东都妓馆壁 吕岩
题广陵妓屏二首 吕岩
谒石守道 吕岩
题全州道士蒋晖壁 吕岩
为贾师雄发明古铁镜 吕岩
通道 吕岩
警世 吕岩
明胎息 吕岩
六言 吕岩
赐齐州李希遇诗 吕岩
题僧房绝句
渔父词一十八首。炼质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灿烂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活得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瑞鼎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延寿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沐浴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神效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玄用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初九 吕岩
渔父词一十八首。入定 吕岩
直指大丹歌 吕岩
长短句 吕岩
修身诀 吕岩
谷神歌 吕岩
题四明金鹅寺壁 吕岩
勉牛生、夏侯生 吕岩
秘诀歌 吕岩
又记 吕岩
鄂渚悟道歌 吕岩
赠乔二郎 吕岩

4. 请问七夕的由来

节日起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 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
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节日故事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典籍记载
七夕鹊桥会壁纸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发源地考证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5. 七夕的来历

节日起源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节日故事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典籍记载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发源地考证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南阳丝绸与织女
据文献记载,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据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此盛况有民歌一首为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上见证了“奇巧”中的织女与南阳丝绸的渊源关系。
南阳黄牛历史
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和地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当今的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区,汉代的农业领域亦十分辉煌。张衡赞美家乡的《南都赋》有“百谷藩庑,翼翼与与”。早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饲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牧牛为生,他曾闻周王子颓喜欢牛,即以养牛做为晋见阶梯,被传为佳话。在汉代,斗牛成为南阳当时盛行的一种活动,由此在举世闻名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牛的形象。如此渊源的“牛”文化,从而产生了南阳城西牛家庄的“牛郎”就不足为奇了。

有问题,上网络网络~~~望采纳的说

6. 7夕的由来

【七夕节简介】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七夕的传说

第一则

《织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第二则

很早以前,山里住着户人家,老人们都死了,家里剩下了兄弟俩。老大娶了媳妇,这媳妇心眼不好,老想独霸老人留下的家业。
有一天,二小领着狗去放牛,到了地里,他拍打着牛背说:“牛哇,牛哇,我想睡会觉,你可千万不要乱跑。”老黄牛像听懂了人话,低着脑袋“哞、哞”地叫了几声,甩打着尾巴在他身边吃起草来。二小躺在草地上睡着了。
错过中午,嫂嫂提着罐子来给小叔子送饭,见二小正在睡大觉,照他身上狠狠地踢了一脚。二小醒了见是嫂嫂,慌忙爬起来,站在地上像个愣鸡。
嫂嫂把饭罐子往地上一搁,气呼呼地说:“你倒自在,撒着牛睡大觉,牛丢了我才和你算账哩!”说完,她一扭屁股走了。
二小的肚子早就饿了,捧起罐子刚要吃,身边的大黄牛一头把罐子撞了,罐子摔了个稀巴烂。大黑狗见了地上的饭,张口就吃,不一会,就把地上的饭舔了个一干二净。
二小瞅着碎罐碴子害怕了,觉得回家也没好儿。他长叹一声;“唉,怎么我就这样命苦啊!”
二小的唉声刚落,大黑狗扑通一声倒在地上,鼻子口里流血,一会儿就断了气。他这才明白,嫂嫂在饭里下了毒药。
二小心想:看来不能和这个害人精在一块过了,要不早晚得死在她手里。日头儿快落西山时,他赶着牛回了家。一进院子,扭头见哥哥打外边回来,二小心里一酸,两眼止不住地流泪。哥哥见弟弟这样伤心,不知家里出了什么事,忙问:“你为嘛这样难过?”“我把嫂嫂送的饭罐子打了,狗吃了地上的饭就死了。”哥哥听了,心里明白了八九,斗又斗不过家里的女人,为了难。
二小哭着说:“哥,咱们分开过吧。”哥哥见弟弟说要分家,更做难了,一来弟弟还小,二来他外出做买卖;家里没有帮手也不行。要是在一块凑合着过吧,又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
二小见哥哥发愁,就说:“哥,家里什么物件我也不要,只要那头牛。”弟兄俩在院里说分家的话,媳妇听见了,打心眼里高兴。她手扒着门框冲着丈夫说:“往后各过各的好,我做主依了二弟!”
哥哥眼里噙着泪花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第二天,二小赶着牛车走了。走来走去,越走越远。二小心想:老是这么走,走到多时是个头?干脆就住在这吧!他把牛车停下,砍了好多树枝子,就着山坡儿搭棚。棚子搭好了,就和老黄牛在这儿落了户。
那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界,已经跟着二小过了一年多,这一天夜里死了。老黄牛死后,一连给二小托了三个梦,梦里对二小说:“到明天午时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后,你把我的皮子剥下来,等到七月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保你能上天。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那天他们到天河里去洗澡。记住,那个穿绿衣裳的仙女就是你媳妇。你千万别让她们看见你,等她们都到了水里,你抱了衣裳就往回跑,她准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会走了。”
第二天,二小见老黄牛死了,不吃也不喝,手摸着它光啼哭。后来就把牛皮剥了,留下牛皮埋了牛,又在牛坟上跪着大哭了一场。
七月七那天,二小披上牛皮,立时两脚离了地,飘飘悠悠来到天河岸上,他悄悄地躲在树林里等着。一会儿,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来了,她们一个个脱了衣裳,扑通扑通跳到了水里。
二小瞅准了那身绿衣裳,窜过去抓起来就跑。三仙女见有人抱了她的衣裳,打水里出来就追。紧追慢追,追到二小家里。三仙女问二小为什么拿她的衣裳,二小说想让她做自己的媳妇。三仙女再三说天规不容,二小一再说人间比天上好。三仙女见二小长得好看,也动了心,就应了他。打这,三仙女落凡到了人间,她天天在家弹花织布,人们就叫她织女。二小天天外出卖布挣钱。小俩口过起了舒心日子。
三仙女和二小过了三五年,给他生了一男和一女。一天,二小到地里去干活,天上响起了天鼓,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把织女抓走了。二小回家一看,见两个孩子啼哭,不知媳妇上了哪儿,急得团团转。一问孩子,那大孩子手朝天上一指划,二小才想到织女走了。他急忙担起两个孩子,披上牛皮去赶织女。
二小心急,追得快,眼看快追上织女时,惹恼了王母娘娘:“好你二小,莫非你要追到灵霄殿上去吗?”她打头上拔下银管,在二小和织女中间一划,立刻划成了一道天河。二小没有办法过河,急得直跺脚,筐里的两个孩子直喊娘。织女和二小都哭了,啼哭也没用。二小想给织女留个想念,拿出牛扣套投向织女,织女接在了手里。织女想了想,没嘛可送,掏出织布梭照着二小扔来,织女手劲小,把织布梭扔歪了。
直到现在,天河一边的织女星怀里有扣套星,另一边的牛郎星旁有个梭子星。

第三则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有个牛家庄,庄里有个聪明、忠厚、勤劳的小孩叫灵儿。因父母早亡,只好跟随哥哥过日子,嫂子马氏为人狠毒,常常虐待灵儿。一年秋天,刚收割完毕,马氏就逼着灵儿去山上放牛,并对他说:“给你这九条牛去放,要等到有了十头牛你才能回来!”灵儿听后;无可奈何,只好赶着牛离开牛家庄。
村里人闻讯赶来,对灵儿深表同情。有的送来吃的,有的送来穿的,灵儿一一致谢,然后独自一人赶着牛向山里走去。
当他走到那草深林茂的山岭就停下来歇脚,坐在树下伤心地流泪。心想,要等到何年何月才会有十头牛呢?正在这个时候,有位须发霜白的老人,忽然出现在他面前,老人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问:“孩子,你怎么一个人跑到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放牛?为什么事你这样伤心?”灵儿把嫂子虐待、逼他放牛的事,一五一十地讲了。老人笑着说:“原来是这么回事!别难过,那伏牛山里有头病倒的老牛,你好好地喂养它,等牛病好后你就可以赶着牛回家了。”说完那老人就不见了。灵儿好象做梦似的。便按老人的吩咐往伏牛山走去。
灵儿走呀走呀,翻过一道道的山,涉过一条条的涧,终于找到了那头病牛,它正在一块大平石上卧着。灵儿立即趴下去,连连磕了三次头,喊了声“牛大伯”。老牛睁开疲惫不堪的眼睛,一会儿又闭上了。灵儿看着老牛那没精打采的样子,心里想,可能是饿了,于是就急忙去给老牛薅了一捆又一捆的草。整整喂了三天三夜,老牛终于吃饱了。突然抬起头跟他讲起话来:“好孩子,我本来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偷偷地把五谷种子撤于人间而触犯了天规,被玉帝踢下天庭,把腿摔坏了,动弹不得。你如能用百花露水给我洗擦一个月我就会好的。”小灵儿听了,就在伏牛山住了下来,饿了吃些野果,渴了喝些泉水,夜里依偎在牛旁。每天清晨去采百花,用花朵上的露水给老牛洗伤。整整一个月,老牛的伤真的好了,它跟着灵儿一道回家。
灵儿回到家里,嫂嫂见他真的赶了十头牛回来,硬说有一头是偷了别人的,还把他痛打了一顿,经乡亲们解劝才算作罢。此后,灵儿白天放牛,夜里就睡在牛的身边,庄上的人都称他是“牛郎”。那只被牛郎救活的老牛和牛郎很亲。有一次,嫂子把毒药放到菜里,老牛告诉牛郎不要吃。嫂子气起来闹着要跟牛郎分家,牛郎既不要房子也不要田地,只要那头老牛、两辆破车和一只烂皮箱,就离开了家,在一棵桑树下搭了个草棚住了下来。老牛从嘴里吐出个茶豆,牛郎将茶豆种在草棚门前,第二天便破土而出,第三天长出了叶子,牛郎就忙搭架,过几天豆子藤都爬满了架子。老牛就说:“孩子,你夜里藏在茶豆架下,可以看到天上的仙女,仙女也能看到你,谁要是连续七夜偷看你,她就是盼望做你的妻子,那时我就用车拉着你上天去,把她接下凡来,与你结成婚配。”
听了老牛的嘱咐,牛郎夜里就钻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去,只见一群仙女在玉池里洗澡,临走时,有一仙女向下偷看了他一眼。第二天夜里,只见那仙女独自来到玉池边,大着胆子看牛郎。第三天夜里,望着牛郎微微地笑,第四天夜里便向牛郎点点头,第五天夜里端出一篮蚕,第六天夜里偷出一架织布机,第七天夜里拿着织布梭向牛郎招手。牛郎织女,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眉来眼去,牛郎盼着织女下凡,织女盼着牛郎快去团聚。七月七这一天,从天空飞来喜鹊,落在老牛头上,喳喳喳地叫:“织女差我来,叫您快去聚。快去聚,快去聚。”老牛笑着点点头,牛郎套上车,坐上去。 老牛四蹄腾空,一会儿来到了玉池,牛郎下车,和织女把织布机抬放到车上,织女挎着蚕篮上了车,牛郎也跳上车同织女坐在一起。老牛腾云驾雾,一会儿即到家。
乡亲们获悉牛郎成了家,都赶来贺喜。织女就把她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众姐妹,教大家养蚕、执丝、织绸缎。
于是,全村的人都知道牛郎娶了贤妻,能养蚕,会抽丝,还能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都说织女的织布机是从天上带来的,织出来的绸缎做成衣,冬暖夏凉。这消息传了出去,引来了山南海北的丝绸商人,都争着前来争购南阳绸。这事轰动了白河两岸,伏牛山区的千家万户,都送自家的姑娘来学织。织女心地善良,乐于教人,不到两年,家家户户都学会了养蚕抽丝织绸缎。
到了第三年的七月七,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男的叫金哥,女的玉妹。牛郎耕田,织女织布,日子过得很和睦。
几年后,牛郎正在犁地,晴空突然响了一阵雷,老牛望着牛郎直流泪,并对牛郎说:“孩子,我把织女拉下天,触犯了天条,看来活不成了。我死后,王母娘娘肯定不放过你们,到那时,你吃我的肉可以脱俗成仙,用我的皮做成鞋穿能腾云登上天去。”说完老牛应声倒下;牛郎哭了一阵之后,就依着老牛的吩咐做了。
正好七月七那一天,牛郎正在锄地,金哥玉妹两人哭丧着脸跑了过来,告诉牛郎说,来了个老婆子,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走了。牛郎急忙回家穿着用老牛皮做的鞋,一手拉着金哥、一手拉住玉妹,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替照脚下一画,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拉着金哥玉妹站在河边直哭,哭声震惊了玉帝,玉帝一看是一对孩子,怪可怜的,于是,就决定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相会—次。
人们突然发现牛郎一家人不见了,感到蹊跷,夜间到茶豆架下朝天上望,看见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河,河那边的织女在哭,河这边的牛郎拉着金哥和玉妹也在哭。人们发现群星闪烁的天空多出一条银带,就叫它为天河。天河的一边多了一颗星,这颗星就叫织女星。一边多了三颗星,叫做牛郎星。人们想念牛郎织女,每晚总是钻到茶豆架下仰望天空。到了七月七那天晚上,突然看见满天喜鹊向着天河扑去,互相咬着尾巴,搭成一座鹊桥。牛郎一手拉着金哥,另一手拉着玉妹上了桥,织女也从桥那边过来了,走到鹊桥中间一家人相会了。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在这样的背景下,南阳又出现了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其中的“牛郎织女星座”,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更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也是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的有力证据之一。

南阳丝绸与织女

据文献记载,南阳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时,张衡《南都赋》中记载的“帝女之桑”就出自南阳,名扬天下。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盘古开天发源地的民间传说中,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技术。这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的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梦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据河南大学出版社《楚国史》记载“荆楚北从今河南南部,南至衡阳,东至九江一带……。而西周之前文献所指的‘荆楚’当在今河南南阳盆地至江汉平原一带。”据此可知,南阳位于荆楚之地,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此盛况有民歌一首为证: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以上见证了“奇巧”中的织女与南阳丝绸的渊源关系。

民间传说中的南阳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全国各地的民间流传相当广泛,版本较多,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神话传说自产生到流传过程中形成定型故事。一般与产生地区的地名风物相粘连,这是神话传说地方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由此致使人们从感情上或从直观的感受上认为这个故事更具可信的色彩而广为传播。根据现代诸多的民俗之类的出版物,大都记载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南阳,如海燕出版社的1997年版程健君的《民间神话》中有“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之说,宗教文化出版社的《节俗》和三峡出版社的《中华民俗艺术大全》中均记载“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在南阳桐柏县盘古开天发源地还流传着另一版本的牛郎织女传说:黄牛是在盘古开天辟地时,因为当时地上没有五谷,它将天仓中的五谷偷来撒向人间,因而被玉帝赐下天庭,摔断了腿。孙如意用百花露给黄牛治好了伤,黄牛帮助牛郎和织女成了家。后来,黄牛又不顾受罚,帮助织女和牛郎从天宫偷来蚕蓝、蚕种、织布机、织布梭等。自此,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生活幸福。故事中还描述了织女如何传授养蚕、缫丝、织绸缎技术。不同版本传说中的人物、地点都指向了南阳,完全符合神话传说地方化的特征。

南阳黄牛的悠久历史

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和地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
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当今的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区,汉代的农业领域亦十分辉煌。张衡赞美家乡的《南都赋》有“百谷藩庑,翼翼与与”。早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饲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牧牛为生,他曾闻周王子颓喜欢牛,即以养牛做为晋见阶梯,被传为佳话。在汉代,斗牛成为南阳当时盛行的一种活动,由此在举世闻名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牛的形象。如此渊源的“牛”文化,从而产生了南阳城西牛家庄的“牛郎”就不足为奇了。

7. 急!今天七夕 想和老婆去天台山耍2天 消费怎么样

参考一下以下的上海到天台山旅游攻略吧

1月31日
一、11:07,上海——绍兴,T743次,42/人,2H+
TIPS:庞巴迪,特快列车,在13:15左右到达

二、13:30,绍兴——安昌古镇,打车一口价45,无需门票
TIPS:亦可在高桥换乘公交车前往,节日期间,打车价格一般在50左右(这是一口价,打表不明)

三、14:45,安昌古镇酒楼就餐,四菜一汤,50+
TIPS:安昌是教科书式的小桥流水型江南样板古镇;春节期间店铺大都关门大吉,游客亦是稀稀拉拉,显得非常萧条;倒是有很多当地人在街边拉白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饴糖),作为一种民间文化来讲很是有趣;饮食方面寥寥几家饭店都是私人开的,多为现点的方式而并没有明码标价,因此在点菜时千万要问清价格以免被斩;古镇并不大,直走到安昌旅馆即可回头了。

四、15:30,乘乌蓬船返回出口,5/人,全程约20分钟
TIPS:虽然来过一次绍兴,却没有乘乌蓬船,算是一大遗憾,这次是了却了心愿;价格方面是统一的,既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被斩的后顾之忧。

五、16:00,安昌——绍兴市区,公交车(忘了几路了,就在景区门口),胜利路上一小旅馆住宿,90/标间,干净实惠
TIPS:绍兴市区可谓是弹丸之地,若不赶时间大可信步闲庭一番;在府山公园前的胜利路上、军分区附近有不少旅馆,但我们事先在“自由游”网站上预订了优惠的宾馆。

六、18:00,解放路一快餐店用晚饭,50+
TIPS:在解放路上有比较多的选择可供解决吃饭问题,包括快餐、海鲜、火锅、KFC等,但是中、低档的,性价比较高的小饭店却是寥寥无几;在此推荐府山公园旁的仓桥直街上的状元楼,有点心、火锅、炒菜等多种选择且价格合理(从解放路秋瑾纪念碑对面的牌坊进去,500米一十字路口可见)

七、19:00,好又多超市战略性补给
TIPS:市区唯一的大卖场,战略性物资补充的头号选择,地点在胜利路解放路口的城市广场地下,地面有指示不难寻找

2月1日
一、绍兴客运总站——天台县客运中心,43/人,2H
TIPS:客运总站不仅有直达天台的班车,另外到仙居、临海的车也会经过,从7点多开始流水发车;虽然车次不少但是票还是比较紧张的,尽量隔天就买好以免当场去买不到理想的时间;从市区打车去客运总站约10+

二、10:30,天台县,西演茅地区,天利宾馆住宿,50/标间
TIPS:天台县客运中心往右那片区域叫西演茅,有很多当地人在那里开设了不少私家旅馆,环境整洁、性价比高,且价格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交通也很便利,有较大的地利优势,因此建议在那个区域投宿,价位一般可还到50/标间;需要提醒的是,那里的热水器都是太阳能的,如果在冬季最好在晚上早些时候洗澡,否则拖得太晚水就冷了。

三、11:15,公交车——县政府——赤城快餐午饭,60+
TIPS:西演茅地区是很多公交车的必经之路,而大部分公交线路都是要穿过市区的;天台县城以市政府、天台商业银行、KFC为中心,繁华地段不超过1平方公里,集中了大部分的商店、饭店、银行等;春节期间,饭店打烊的居多,而硕果仅存的又基本被婚宴无情占领,令人相当恼火;再剩下的选择自然就很少了,工人东路上的赤城快餐算是比较干净实惠的(KFC向南50米可见)。

四、12:30,7路公交——国清景区,车票1/人
TIPS:小肥羊火锅店门口的7路公交车坐到终点就是国清景区(途中会路过赤城景区,一直是搞不懂为什么用鬼子的航空母舰的名字来命名这个景区= =),进山票10/人,进寺票5/人;对于游历过白马寺、少林寺、大相国寺、五台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等高级别寺庙的我们来说,这里也无甚亮点可言;值得一提的是,去石梁飞瀑的中巴班车也也会从该景区穿过,因此推荐游完石梁景区后,乘车返回的途中在国清下车,那样能节省10/人的进山票。

五、14:00,7路公交——市区——8路公交——琼台仙谷景区
TIPS:7路公交车返回市区,在工人东路赤城路附近下车,在KFC门口的公交站点即有8路公交,坐到终点桐柏就是琼台仙谷景区,门票50元;关于这个景区有必要重点介绍一下,一来是同伴觉得性价比较高的景区,二来因为是新开的,外界对其知之甚少。
——8路车到终点后,需要走相当长的一段公路才能到景区入口(步行30—50分钟),在此介绍一条捷径,前行不久可看到一座崭新的水坝,若从水坝直接攀登而上的话可以免去走一段绕行的盘山路之苦,上大坝后再走10分钟左右,就可以看见景区入口的摩崖石刻。
——该景区刚对外开放不久,设施较新,知名度不高游人稀少,基本看点则在于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形成的各种栩栩如生的山岩、蜿蜒绵长的峡谷、水量惊人的百丈崖瀑布、以及人工开凿的亲水和凌空栈道等,虽然规模不算太大(还没完全开发),却也不会给人单调的感觉,是个休闲、调节心情的好去处;建议至少花半天以上的时间安心游玩,切勿太赶。
——按图索骥走到琼台(有摩崖石刻)就是终点了,这时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原路返回;二是继续往前走1公里左右,有一个小村落,再叫当地人的车下山(这是在琼台摆摊的一个村里的大叔介绍的),到县城开价是35/车。
——因天色较晚,安全起见,我们选择了比较保守的原路返回。注意8路公交车末班车一般在6、7点,一定要算好时间以免误点,尽量在6点前赶到车站,以免错过末班车而走投无路(附近没有任何交通工具,也叫不到TAXI)。

六、18:00,8路公交——市区——面条+KFC=晚餐,飞鹤路上的华联超市补给物资
TIPS:飞鹤路上的华联超市是天台县城唯一的一家补给点,要好好利用。相比遍寻不见的饭店、超市,服装店倒开得如雨后春笋般多,可谓一大怪事。

2月2日
一、8:00,西演茅,公交2路——北门车站——中巴——石梁飞瀑景区
TIPS:2路公交可直达北站,打车的话也在10元以内。北站内有发往石梁景区的中巴班车,全程10/人,一般是人满发车;因沿途几乎都是盘山公路且路程较长(1个多小时),连续的急弯令人头昏眼花,若有晕车的话一定要及早准备相关药品;景区门票60/人,都赶上故宫了= =

二、11:00,石梁飞瀑——小铜壶瀑布——上出口——下出口——分岔路
TIPS:也许会让人看了觉得糊涂,不急,慢慢解释;石梁景区共有三个出入口如下:
第一,就是中巴到达的地方,下了车过一座小桥到对面就是,进去马上可以看见标志性景观石梁飞瀑;
第二,从石梁飞瀑按指示牌走上行路,可以到达小铜壶瀑布,出口二就在那附近;
第三,沿徐霞客像后的栈道一直走到尽头,上行一段路就是出口三,出去后是往大铜壶景区(建设中)以及新昌方向的盘山公路;
建议:非自驾游的话,从第一出入口进出即可;景区比较有看头的也就是石梁飞瀑、小铜壶瀑布、天下第一印,看完即可走人。

三、14:00,分岔路——华顶森林公园——进山——雷达站——华顶讲寺——出口
TIPS:季节缘故,去华顶的班车少之又少且时间无法确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上述讲的第一出入口,仍乘石梁——北站的车(6/人),托司售人员问清楚去华顶班车的时间(这些司售人员之间都有联系方式),然后在半路上那个石梁、华顶景区的分岔路下车等,或者找分岔路旁边小卖店的BOSS,他有私人车可以载你去(35/4人)。
华顶是天台山最高峰,海拔1098米,国家森林公园,植被丰富、空气宜人,推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去踏青,可以想象到时在满山的杜鹃映衬下是怎样的一派美丽景色,而冬天去的话只能是对着一个个垂头丧气的花苞空想拉。
游览的线路比较单一,沿门票背面的主要线路、和园内的指示牌行进即可。约一小时后可走到一雷达站(军事禁区,闯入后果自负),这时就可以回头了;从来时那间废弃的小屋前的岔路就能直接下山,途中有在建的华顶讲寺,整个过程应在2小时之内。

四、15:30,收费站——大同分岔路——中巴——北站
TIPS:如何从华顶回市区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班车的时间实在是变数太多、拿捏不准(介绍的时间是每天两次,8:30和13:00,而实际情况则完全不同),根据我们的判断最晚应该到下午4点;
我们回到山下是下午3点,因为吃不准有没有车,只能徒步30分钟到收费站(就是买门票的地方),如法炮制询问工作人员;幸亏工作人员比较厚道,CALL了班车司机帮我们联系好时间地点,这才放下了心,这也是个万不得已的办法。

五、17:00,小肥羊火锅店——回
TIPS:班车回到北门车站,时间约1小时;吃饭仍是大问题,春节期间,饭店几乎就是为婚宴准备的,最后只能在小肥羊一顿火锅草草了事;天台的公交实行夏(末班车20:00)、冬令时(19:00),统一票价1/人;出租车与绍兴相同(5/1.5KM),在节日期间跑中途一般不肯开计价器而是漫天要价,从而狠狠斩你一刀,记得不要上当,天台县很小的,坚持打表的话一般不会吃亏。

附:各景区路程、交通、门票价格,可供参考:
城关(下同)——石梁,20KM,北站中巴,10/人,门票60
——华顶,22KM,北站中巴,10/人,门票40
——国清,2.5KM,5、7路车,1/人,门票15
——赤城,2KM,7路车,1/人,门票15
——寒山湖,40KM,城西车站——街头——转车
——明、寒岩,30KM,交通同寒山湖
——天湖,2KM,6路车,1/人,门票45
——琼台,8KM,8路车,1/人,门票50

2月3日
一、8:40,天台客运中心——绍兴客运总站,2H
TIPS:天台发往绍兴的快客少之又少,原则上每天仅两班(8:40、14:20),必须隔天就入手车票以免延误档期。

二、11:00,绍兴客运中心——鲁镇、柯岩景区
TIPS:从客运总站乘K602路车,可再转车去到鲁镇、柯岩景区,上车问声司售人员在哪里下即可;鲁镇、柯岩的门票贵到令人发指,联票100,单买是50(鲁镇)、85(柯岩),摆明了抢钞票;我们觉得不值得,决定调枪头去斗门老街转转。

三、11:30,鲁镇、柯岩景区门口,三味臭豆腐,5/盒(8块)
TIPS:这个品牌的臭豆腐在鲁迅故居对面也有一家;据了解,他们属于连锁加盟店的性质;加盟费一次性1W,以后每年交管理费2000;他们会把祖传秘方交给你,当然,店铺地点、经营规模、场地等是随你便的。个人认为,虽然味道确实不错,但由于较高的价格,在旅游景区可能还有赚头(世上永远不缺冲头),想要做普通老百姓常客的生意,恐怕有一定的难度。

四、12:00,鲁镇、柯岩景区——TAXI——斗门老街
TIPS:从鲁镇、柯岩景区到斗门路途遥远,根据计价器的显示是16.8KM,若是从客运总站去的话就近得多了,TAXI一般是20左右;也是因为过节的缘故,老街上的店铺清一色铁将军把门,整个小巷异常冷清萧条,而在这样一种与世隔绝般的静谧之下,却也是别有一番意境;青石板路一直延伸到小镇深初,走到西街的时候就差不多可以回头了,也可以直走,过了桥从另一条沿河的路返回。

五、14:00,斗门——公交车——市区——仓桥直街
TIPS:回到小镇外,桥对面即有公交车可去市区,至于班次旁边的黑板上都有提示,大约是10分钟一班;跟司售人员讲去市区,他会告诉你下车的地点,一般是在新建北路、劳动路沿线;下车后往右走,不多时应该就能到解放路、城市广场那片区域。

六、15:30,仓桥直街——状元楼休息
TIPS:因为是第二次来绍兴,该玩的地方也都玩全了,在上火车前已经无处可去,因此在这家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饭店休息;随便点些东西,臭豆腐啊点心啊什么的,就能占个桌子休闲打牌无法无天,比旁边那些15/人的茶楼不晓得合算到哪里去了= =

七、19:30,秋瑾纪念碑——TAXI——火车站——T748(48/人)——上海
TIPS:从秋瑾纪念碑打车去火车站不超过5分钟,步行的话也不过2、3KM的路,若是不想太FB,建议徒步。

游程到此结束
必要花费700不到点
造成开销如此之巨的原因之一就是景区门票的狮子大开口(仅门票就花去165)
江南山水的风景也不过尔尔,在见识过诸多名山大川之后,它们也只能是山珍海味之间的开胃小菜了

不过,对于出行来说,浏览祖国山河的美景只是一个方面,而更为有意义的,是接触了解各地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等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间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正所谓的,读万卷书,亦需行万里路、识万种人,才能融会贯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套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表达就是TEAM SPIRIT
年轻一代,独生子女居多,个人主义成为潮流;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尤其在旅行中这一点则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此,如何发挥团队精神,队员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相互包容、配合、帮助,将成为旅程是否顺利的一大重要因素
只要队员间精诚团结,不但能克服各种突如其来的难关,更能体验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终极乐趣

8. 中国很多神话故事,最出名的四篇故事内容是怎样的

1、黄帝

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最著名的英雄神是黄帝。至今,我们还自称是炎、黄子孙,就因为黄帝与炎帝都对历史的进步起过推动作用。

黄帝最初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历史人物的专称,而是黄帝族的集中和简称的定名。既然原始公社时期,氏族名、部落联盟之名与大酋长之名,三者是可以统一的,那么黄帝族渐渐地变成了黄帝,黄帝又逐渐地变成了想象中的祖先英雄,并被描绘为一位神化了的人物。

黄帝族壮大以后,沿黄河进中原,争雄称霸,成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集团,势力范围大体上跨今之山东、甘肃、河南、湖南、河北的地域,在征服其他部落集团的同时,民族之间进行了一次大融合,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此,黄帝便成了神话中的中心人物,诸神之上帝。

他的出身极不平凡,是大地之神的女儿附宝所生,婴儿时便能说话,自幼聪明才智慧过人。传说他是黄龙体,长了四张面孔。经常有百神来朝见他,他也派这些神替他作事。

天上的雷雨归他主管,他能使天空发生14种变化,使阴气和阳气相互交感,震动为雷,激荡为电,交和为雨,发怒为风,乱而为雾,凝结为霜,分散为露,聚拢为云,升腾为虹,霓[ni泥]……(见《太平御览》卷六引《天文录》)。

由此可知,黄帝作为神话形象,奇异荒诞。他有超自然、超人的本领,这都是历来神话创作者的夸张。所谓黄帝四面,无非是表示他对四面八方的动态都很注意了解,方有每战必胜的可能。在古史传说的五帝之中,黄帝能独居中央上帝的位置,主要是他的赫赫战功,常为人们传颂。


5、盘古开天地

宇宙开辟巨神,绝大多数是独一无二,至高无上的男神。仅此,也是以证明,从总体上看,开天地神话产生较晚,母系氏族的传说少,父系氏族的传说占优势。上古被保存下来的最著名的创世大神是盘古。古书记载,最初,天地混沌未开,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生在其中。

经过一万八千年,天和地分开了,阳清之物上升为天(民间至今有蛋清上升为天之说),阴浊之物下沉为地(民间至今有蛋黄为地之说)。盘古在天和地的中间,一日变九次(“九”是虚数,意思是多),神奇超过天,能力超过地。

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一日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已经很高了,地已经很厚了,盘古身材也很长了。等到盘古死的时候,他的头化为了四岳,眼睛化为了太阳、月亮。身上的血液脂膏变成了江与海,身上的汗毛和头发变成了草木。

秦汉时,民间传说,盘古的头为东岳,他的腹部是中岳,左臂是南岳,右臂为北岳,脚为西岳。先辈说,盘古哭泣的眼泪变成了江河,呼出的气是风,发出的声音是雷,眼中的瞳孔变成了电。

又说,他高兴的时候是睛天,发怒的时候是阴天。还有的说,他的牙齿和骨头变成了金属和石头,精髓变成了珍珠和玉石,流的汗是滋润大地的雨水。

原始人这种想象,今天的人看来会觉得很荒谬。如果细一琢磨,又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原始人的整体观念很强,把宇宙万物神为一个巨大的整体。他们主观认为,这个大整体应该跟人一样,四肢齐全,五官灵活,有喜怒哀乐。

他们把自然人化以后,又进一步想象,整个宇宙空间就是一位巨神——巨人。其次,原始人将此物比彼物,也不是乱比,一般都有某种近似之处。

因此,明亮的眼睛才能化为日月,喜则晴,怒则阴。再次,像这种高深难解的问题,必须有相应发达的思想意识为基础,因此宇宙开辟神无论如何不可能是早期的。通常把盘古作为男性神,可见至少是父系社会的作品。

热点内容
盆栽葵花 发布:2025-07-05 03:49:23 浏览:728
七夕割韭菜 发布:2025-07-05 03:26:08 浏览:405
新加坡贵族花艺学院 发布:2025-07-05 03:14:46 浏览:108
牡丹图落款 发布:2025-07-05 03:02:18 浏览:967
杰克玫瑰手杖七夕要返场啦 发布:2025-07-05 02:52:27 浏览:216
辽瓷图案花卉 发布:2025-07-05 02:52:27 浏览:437
画荷花儿童画 发布:2025-07-05 02:50:09 浏览:444
石开荷花图石 发布:2025-07-05 02:49:02 浏览:380
昆山盆栽批发市场 发布:2025-07-05 02:40:44 浏览:708
山荼花盆景 发布:2025-07-05 02:28:05 浏览: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