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七夕昆明池
⑴ 西安七夕公园在哪里,怎么坐车,门票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地址:陕西省沣东新城斗门新型工业园区汇新路北段内。不要门票,免费容入园。
下图为七夕公园一角
附近公交:
1、周六、周日可以乘坐X102路公交车至昆明池·七夕公园下车。发车时间为上午9:00、10:00、11:00
2、平日可乘坐405路(南门--斗门)途径5站到达斗门南,步行164米,就可抵达昆明池·七夕公园。
步行提示:
全程大约6分钟 。
步行路线:
斗门南街沿斗门南街向北步行339米左右,直行沿斗门北街向北步行146米左右,到达目的地昆明池·七夕公园。
著名景点:
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为训练水师,在长安斗门镇一带,开凿了昆明池,池中刻置石鲸,两岸刻置牛郎、织女,以象征天河。
两千多年来,象征“牛郎”和“织女”的石爷和石婆隔昆明池遥遥相望,见证了千年昆明池的盛衰。由于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加之当地七夕文化源远流长,因此,昆明池项目在规划和建设中,大量融入了七夕和爱情主题,故称作“七夕公园”。
⑵ 2022昆明池表演时间
2022昆明池没有表演。
1、2022年1月25日起,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恢复开放,实行分时段提前预约入园。但是没有任何活动的。
2、昆明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鱼斗路,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_水之间。昆明池总面积3.32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汉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
⑶ 2022年3月23号西安昆明湖开放吗
2022年3月23号西安昆明湖开放。
2022年1月25日起,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恢复开放,实行分时段提前预约入园。
所有参观景区游客需提前预约方可入园,预约须知:
1、昆明池·七夕公园采取线上实名预约的入园方式,提前三天可进行线上预约。
2、预约成功后,持本人预约成功页面截图、西安“一码通”,经景区工作人员核验后,方可入园游览。
游览须知:
1、游览昆明池·七夕公园时须全程佩戴口罩。
2 请与其他游客保持1.5米安全距离避免扎堆。
3、请配合景区工作人员做好相关检查工作,如证件核验、体温检测等。
⑷ 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在哪里怎么去
西安昆来明池七夕公园地址:陕源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鱼斗路昆明池遗址
方位图:
自驾路线:
1.市区出发—科技路西口—西三环—沿富鱼路—汉池一路—陈之路—昆明池·七夕公园
2.绕城出发—阿房宫收费站—G108国道—韦斗路—鱼斗路与韦斗路十字向东—昆明池·七夕公园
(4)陕西七夕昆明池扩展阅读:
七夕公园在我国开凿于公元前120年的历史上第一个人工蓄水工程昆明池的基础上建成,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于2017年9月28日盛大开园。
参考链接: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
⑸ 央视七夕晚会地点在哪里
央视七夕晚会是在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录制的。
《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七夕晚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综艺性文艺晚会,晚会由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杨帆、张韬、王冰冰、维妮娜担任主持人。
晚会以具有创意的舞台呈现、群星璀璨的表演阵容和别出心裁的节目设计为观众带来一场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晚会于2021年8月14日晚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
晚会主题:
晚会演出地点在西安昆明池七夕公园,以“爱·自有光”为主题,以“爱藏眸光流转间”“爱自时光翩跹起”“爱在百年荣光里”三个篇章为主线,在极具浪漫色彩的古韵与美景中,通过歌曲、舞蹈、音乐剧、情景表演、跨屏联动等形式,与观众一起探寻恋人之间纯真的爱、传统文化脉络中真挚的爱、家国百年荣光中炽热的爱,唱响关于“爱”的多元舞台。
晚会特色:
晚会中,康辉、朱迅、任鲁豫、李思思、杨帆、张韬、王冰冰、维妮娜组成“七夕宝藏团”,不仅为观众带来“天外飞仙”表演秀,还解锁隐藏技能,更以彩蛋的形式在晚会之中出现。
⑹ 哪个地方最适合情侣前往的地方,是“七夕”发源地
陕西西安的昆明池是七夕最适合情侣去的地方。因为这是七夕的发源地,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地方,所以适合情侣前往。
⑺ 西安昆明池遗址公园门票多钱
西安昆明池遗址公园是不需要门票的,免费开放。2017年10月1日起,陕西省斗门水库回一期试验段暨昆明池·七答夕公园将免费向市民开放。
历史上,昆明池是古长安城重要的蓄水供水工程,两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开凿了“古代中国第一大人工湖”,昆明池,水域面积约16.6平方公里。它位于沣河东岸,地势低洼,为天然库盆,地形条件满足沣河分洪和蓄滞洪要求,利于雨洪资源汇集和利用。
(7)陕西七夕昆明池扩展阅读:
昆明池作为中国古代较大的人工湖,其开大型水体为核心的园林建设的先河,还有三大作用:一是昆明池可以为渠运提供水源和皇室游幸,二是重要的水产养殖基地,三是关中大运河漕渠的主要水源。
斗门水库试验段暨昆明池·七夕公园位于斗门水库(昆明池)北岸中部。占地面积2255余亩,其中水域面积707亩,景观绿地930亩。因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此,加之当地七夕文化源远流长,故称作“七夕公园”。
⑻ 2020年的七夕主题晚会是在哪里完成录制的
2020年的七夕主题晚会是在陕西省的西咸新区昆明池以及江西省新余仙女湖两处地方录制的,此次录制采用了非常新颖的方式,以两城一起录制为主要手法,旨在营造两城一起共度七夕的效果。
这一次的晚会是采用了剧情推进式,以故事贯穿整个舞台的手法来打造的一台精彩纷呈的晚会。此次晚会分为一个主题,下面搭配三个篇章,有序的展开,让剧情更立体和丰满,让故事更加的精彩和生动,让节目更加的有看点。此次晚会不仅舞蹈恢弘大气,而且采取了虚虚实实的手法去拍摄,营造出了时空感的画面。一年一次的七夕晚会,一年一次的牛郎织女相会,美好的爱情,中国的情人节,俘获了多少少男少女的芳心。不得不说,晚会是画龙点睛的,是观众渴望已久的,这是一台必将收视率创新高的晚会。
⑼ 西安有个关于七夕的传说的地方,在那里,叫什么
在西安的长安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七夕节与牛郎织女传说,在西安市有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珍贵的现实文化元素。位于该市长安区斗门街道办事处的昆明湖遗址、牛郎织女石雕和石爷庙、石婆庙代表着西安七夕传统古远广阔的历史文化空间,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与传承,七夕节的兴起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历史轨迹。今天的斗门镇一带,依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七夕民俗活动。这里有正月十七和七月初七的大型石婆庙会,有完好活跃的织女信仰和牛郎织女传说。七夕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春节等并列为我国六大传统节日。长安牛郎织女传说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在申报国家级名录。
1.西安七夕节的历史文化空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操练水军征讨西南诸国,在都城长安西南西周灵池的基础上开凿了方圆40里的昆明池。昆明池的修建,还妥善解决了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充满灵气的城市。汉武帝也常在此泛舟游乐登楼赏景。清代北京修的昆明湖,作用就与汉昆明池完全相同。
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织女石雕,象征天上的星辰来到人间,从此,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形象。织女石雕现在长安区斗门棉绒加工厂内,牵牛石雕现在斗门南沣村和常家庄交界处,相隔约1.5公里,1956年被列为陕西省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牵牛石雕高258厘米,右手置胸前,左手贴腹,身体呈跪状,上身微微向左扭转,大眼阔鼻,表情朴实憨厚;织女石雕高228厘米,上身微微向右扭转,浓眉大眼,表情忧郁,作笼袖罢织的姿势。他们相互遥望,却无法相会,默默地诉说着相思之苦,正像《古诗十九首》中描绘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汉河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为两位神人,尊为“石爷”、“石婆”,公元798年修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北宋宋敏求在《长安志》中写道:“唐贞元十四年置石父庙”,其“石婆庙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昆明池右”。据文献所知,这是我国最早的祭祀牛郎织女的庙宇。
古代长安城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为七夕节的兴起、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空间。《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是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七夕活动的记载。到了唐代,七夕文化臻于鼎盛,形成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唐玄宗非常重视七夕,在宫中建造了一座高达百尺,可容纳数十人的乞巧楼。每至七夕在此欢乐达旦,引得民间争相仿效,更加风靡普及。崔颢诗云:“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执针线。仙裙玉佩空自如,天上人间不相见。”就是对当时长安七夕盛况的真实写照。
2.西安七夕节的现实文化空间。石爷庙、石婆庙从古到今,历经沧桑,几经毁损和重建。据当地老人讲,石婆曾埋在地下,大约在清朝的时候,被一场洪水冲出半个身子,这场洪水才得以退却,人们认为石婆拯救了一方人。因此,有人用土坯为石婆卷了一个洞。民国初年盖了三间大殿,“文革”期间被拆毁。80年代当地百姓自发重建石婆庙,前后两个大殿,占地10余亩。
石婆庙现在每年有两次大的庙会活动,一是农历正月十七前后,当地传说是牛郎织女结婚的日子;二是在农历七月七前后,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石婆庙会活动一般持续三至五天。香客以陕西关中居多,远至甘肃、山西、河南等省,高峰时每日多达数万人,敲锣打鼓、扭秧歌、耍社火、放鞭炮,非常热闹,和春节相比毫不逊色。相比之下,石爷庙香火却显得比较冷清,虽然历史上也曾辉煌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还在一间十分简陋的小庙内。
庙会上的善男信女各有所求,主要有求子嗣、求婚配、求财富、求长寿、求病愈、求增福等。他们认为石婆能和观音菩萨一样大慈大悲,解脱烦恼和痛苦,有求必应。石婆会看病,是远近闻名的,据说身上哪不舒服,只要在石婆相应部位摸一下,病就会好。在石婆像前,青年男女则向石婆烧香跪拜,祈求婚姻美满,祈求心灵手巧。
庙里用树干搭了一座简易桥,名叫鹊桥。说是过了这座桥就可以得到婚姻美满,青年男女争先恐后抢着过桥。庙的旁边临时搭一个简易戏楼,台下挤满了看戏的人。演唱的都是秦腔传统剧,从上午一直唱到晚上,气氛非常热闹。
夜幕降临,庙里庙外到处都是守夜的人。传说在这里睡觉能够托梦石婆的神灵感应,消灾祛病,得到帮助。还有些人聚集在大殿里,听远道来的居士唱经歌,有些人也跟着唱,通宵达旦。经的种类繁多,内容大都是劝善的。
除上述活动外,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给牛郎和织女睡觉的石炕,供献被褥,上香磕头,祈盼他们今夜在此重温洞房蜜月。庙里有一块大石头,有三米见方,石面上有条像水冲的小渠。传说有一天牛郎不慎尿炕了,把炕冲了二条小渠,织女很生气,打了牛郎一个耳巴,一脚把牛郎蹬到距石婆庙四里远的斗门,两个人从此分离。因此,两个石像至今只能默默对视。
石婆庙规模虽小,却有浓郁民俗文化的厚重积淀,在历经了两千年风雨的洗礼后,长安石婆庙浓缩了七夕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文化特征。据史书记载,向牛郎织女两星祈富、祈寿、祈子、守夜是古代七夕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
慈悲济世,劝人向善,是石婆庙民俗文化的精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重建、拓展西安七夕节文化空间的构想。西安七夕传统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的作用,应引起重视。西安斗门之所以至今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传统的七夕文化习俗,就是因为有昆明池、牛郎织女石刻和石爷庙、石婆庙这样好的文化载体和文化空间。保护文化空间就是保护民俗文化赖以传承的载体。因此,有关方面提出在昆明池遗址上,建设七夕文化主题公园,为保护和弘扬西安七夕传统习俗提供一个新的载体和文化空间,探索一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西安斗门既有牵牛、织女石雕和石爷、石婆庙真实的载体,又有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和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在这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所在地,建造七夕文化公园,可以有效利用石婆庙及其周边独特的文化资源,使人们对西安对门七夕民俗活动有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对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护。
七夕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海内外华人中有着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民族的、传统的就是世界的,牛郎织女历史文化是中国、全世界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有条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⑽ 昆明池在何地
昆明池,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鱼斗路,地处西安城西的沣水、潏水之间。昆明池总面积3.32平方千米,始建于西汉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
昆明池建设之初是为练习水战,后为泛舟游玩的场所,唐时干涸为陆。昆明池两岸有石雕人像一对,曾建有人工岛屿,豫章台、灵波殿,池中雕有石鲸,栖有豫章大船,池面332顷,蓄水量约5000万立方米。
交通信息
附近公交:
1、周六、日可乘坐X102路公交车至昆明池·七夕公园下车:发车时间为上午9:00、10:00、11:00
2、平日可乘坐405路(南门--斗门)途径5站到达斗门南,步行164米,抵达昆明池·七夕公园。
步行路线:斗门南街沿斗门南街向北步行339米,直行沿斗门北街向北步行146米,到达目的地昆明池·七夕公园
自驾路线:
1、市区出发—科技路西口—西三环—沿富鱼路—汉池一路—陈之路—昆明池七夕公园
2、绕城出发—阿房宫收费站—G108国道—韦斗路—鱼斗路与韦斗路十字向东—昆明池七夕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