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中国的情人节
⑴ 元宵节为何被称是中国情人节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封建礼教思想严重,女子自小就被教育学习“三从四德”,几乎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而在元宵节这一天,女子的门禁就会解除,是被允许上街游玩的,而这也方便了年轻未婚男女见面约会,寻找知心人。所以,元宵节就被赋予了“浪漫”的称号,属于中国人特有的情人节。
而如今发展到现代,元宵节更受到大家的追捧,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和另一半一起过,这也无声的暗示了对方就是自己要携手一生的伴侣。在这一天,和爱人相约逛庙会,赏花灯、放烟花、看踩高跷,吃元宵,在欢乐的气氛当中感情更快升温呢。
⑵ 为什么说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西方情人节是2月14号 其实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版日中最浪漫的权一个,因为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时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此为例证。
⑶ 中国情人节是七夕还是元宵
中国情人节是七夕。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情人节的民间习俗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七夕节
⑷ 元宵节,为何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元宵节,为何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元宵节之所以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是因为在古代没有结婚的女子是不能随便到处去的,只有元宵节这一天可以出来玩,赏花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上元不禁夜,无论男女僧俗贫富贵贱都可上街夜游通宵达旦,于是男子就借着这个元宵节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姻缘。
十四的晚上去逛街,发现有的商场在做元宵节的活动,在商场内开辟字谜游乐区,顾客无论是否购物都可以参与猜灯谜游戏,猜中灯谜的顾客可以领取一份小礼品,也可以进行现场互动小游戏,猜灯谜大比拼等。非常有趣,喜欢热闹的可以去看看。
⑸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日,但其实,元宵节是隐形情回人节!正月十五答的灯市上有各式各样的花灯,在唐朝还有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全城狂欢。
2月19日是元宵节,华东师范大学 民俗研究所的张海岚说,如果穿越回唐代,问一个女性最喜欢的节日,那一定是元宵节。元宵节期间,皇帝却特许开禁三天,俗称“放夜”。平素很少抛头露面的女子元宵夜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步出家门。所以古时候的元宵节还双担着“情人节”,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举不胜举。
从文学作品中依稀可以分辨出元宵节情人约会的影子。“醉里挑灯看剑”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也绕不开温婉的上元佳节。他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最后一句,已经成为了各领域争相引用的经典。
影视剧中,《大明宫词》里的少女太平在元宵灯会上揭开了心上人薛绍的面具,《仙剑奇侠传三》中徐长卿与紫萱的三世情缘起于元宵灯会的一见钟情。中国古代并不歌颂自由恋爱,全因天时地利,元宵节便成了无冕情人节。
⑹ 元宵节是“中国情人节”吗
元宵节,虽然说,这是一个以月圆为标志的佳节,然而,此时真正的热闹都是属于人间的,并不属于月亮。月儿一轮,只不过是高高悬于夜空,成为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人间背景点缀。
你会发现,在元宵节,人们赞颂的是灯会、追逐的是灯谜、品尝的是元宵、期待的是元夕的浪漫约会,目之所及的重点,全都是地面光亮;而并不像八月十五中秋节那样,把大量的注意力都投注给了仰望皓月、赏月赞月的月主题活动。因此,我们就可以给元宵节三个定位——
第一,元宵节,是一个民俗的灯节。
在这一天,人们赏花灯、逛灯市,猜灯谜、放天灯,这实际上是在比圆月还亮堂的人间光亮里,点燃希望、祈福新年、放飞明天。
对于大街小巷上这种张灯结彩的景象,唐代诗人苏味道的诗《正月十五夜》诗里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第二,元宵节还是属于青年的情人节。
这得益于在很多戏曲小说、民间故事的描述里,男女主人公都是在难得可以自由走上街头赏灯的上元夜,邂逅了彼此、相遇了缘分。
可以说,上元夜借喧闹灯市的机缘,给了古代青年男女一个难得的、可以释放自我的空间,让他们去悄然地约会彼此,让他们能难得地点燃青春。就像欧阳修的宋词里讲:“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第三,元宵节是春节奉献给社会的最后一次全民狂欢节。
元宵节的晚上,火树银花,车水马龙,热烈至极,所以过元宵节也俗称“闹元宵”。
闹元宵,这似乎是要在走上新一年工作起点之前,以丰盛收尾;吃元宵,又似乎是在农历新年即将结束之前,再次用美食的形状寓意来强调团圆。
所以辛弃疾的词描写元宵盛况说:“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在这一晚,人们欢歌狂舞,人们赏灯游街。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一次热闹收尾,吃了元宵,过了十五,这年,才算是过完了。
图片
第四,元宵节,就是元宵节。
在今天,我们还要通过古今节日以及中西节日的对比,给出元宵节一个属于它的坐标——或者说,通过很多的争论声音,来给它一个尽可能相符的文化坐标。
近年来,很多商家和媒体都会宣传,说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但是,和七夕节相比,元宵节才更有情人节的意味。因为七夕节,那只是闺阁女儿在自家院子里过的一个乞巧节,纵然有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来作为这个节日的背景加持,但也并不能真正演化出七夕节有什么约会属性来——因
⑺ 元宵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不是中国人的情人节。而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花灯节。猜谜语吃糖圆。团团圆圆过大年。
⑻ 元宵节才是中国情人节为什么这么说
之所以说元宵节这天才是中国的情人节也是有来历的:因为在古代年轻女子是不被允许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但是在元宵节这天她们却可以结伴出去赏花灯。那天许多未婚男女,都会借着这个机会去找寻自己的另一半,以此促成自己的美好姻缘。
七夕情人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关于这天一直流传着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据说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会通过鹊桥相见、约会,以解相思之苦。七夕情人节除了包含爱情的寓意,还有着“乞巧”、“乞福”的内涵。
不过七夕情人节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活动内容过少,热度一直不能和2月14那天的情人节相比。虽然这只是简单的一个节日,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目前我国传统节日所处的困境,热度不够。
在我看来,情人节也只是一个象征意义或者说是一种表达方式,对于爱情来说并不是很重要。我认为只要心中有爱,相爱的两个人完全有能力把每天都过成“情人节”。
⑼ 元宵与七夕 哪个才是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和七夕节都是中国的情人节。
大部分人认为牛郎织女相会的“回七夕”是中国的情答人节,其实元宵灯会是古代情人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俗称“七夕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的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