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节小树

七夕节小树

发布时间: 2022-08-13 10:08:41

⑴ 谁知道白色情人节的由来

“白色情人节”最早起源于三世纪时的罗马。罗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为原本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罗马皇帝为了纪念这一天而设立了情人节。而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至死不渝,为纪念这一天,于是另订为白色情人节。

另外,这也是跟日本的民间传说有关的一个情人节。二月十四号原本是女孩子对男孩子诉诸情意的日子,由女孩子送情人礼物给男孩子,但是渐渐发展到最后,已经不分彼此,现在的情人节由谁主动送礼物已经不重要了。在日本,如果一方在二月十四日当天收到异性送的情人礼物表达爱意,而且对对方也有同样的好感或情意时,就会在三月十四日回送对方一份情人礼物,表示今年彼此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他们就把三月十四日这一天,订为“白色情人节”。

⑵ 老公问老婆七夕节要什么礼物应该怎么说

既然老公问起来了,那就应该说一个自己平时想买但是觉得有点小贵不舍得的东西,让你老公送给你就好了。

⑶ 牛郎织女故事怎么来的

“天上银河,地下沂河。”这是流传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种民间通俗说法。这里说的“银河”是天上的银河,“沂河”是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条全长574千米的河流。这个说法源于中国民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题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况且它把天上和人间放在了一个层面上演绎,这在四大传说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
织女洞所在的大贤山海拔532米,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山上重峦叠嶂,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百鸟翔集,风光旖旎。山下沂河犹如天河,沂河与“银河”谐音,是一大暗合。明万历七年(1579年)修建的牛郎庙达到了鼎盛,系二层楼阁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清幽别致。庙内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现已毁为废墟,只有10余块碑碣尚存。牛郎庙所在的牛郎官庄村村民一律孙姓,暗合牛郎姓氏,相传为牛郎后代子孙。

牛郎织女传说和具体的自然山水、村落姓氏相结合,使其发展成为了一个附着于沂源县具体山川古迹的解释性传说,之奇、之绝、之妙,堪称世界奇观。因此织女洞被专家称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

沂源县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毁于战火,那是军民团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沂源县的燕崖乡大贤山周围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着这一已传承了几千年的古文化遗产,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也没被破坏。牛郎织女的文化底蕴已融入当地民众的血脉之中。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中共沂源县委、县政府充分尊重当地信众的民俗信仰,着力保护这一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挖掘文化内涵,着力实施“因景植绿、因景修路、因景治水、因景治污”四大工程,大大改善了景区环境面貌。2007年,织女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仅 “七夕”节一天,接待游客就近5万人次。


织女洞是镶嵌在大贤山东北侧一处石壁上的奇葩,其共分三层,二层三层分别开了两个“石窗”。青砖碧瓦,朱门绿窗,门楣上镌有“织女仙洞”四个大字,远远望去,若空中楼阁,缥缈在云雾之中,透出古色古香的风韵。从一层的石门进去,便是一排陡峭的石梯,直接通向二层,织女塑像端坐洞中,左侧有石砖砌成的梳妆台和寝室,洞壁前有一天窗。西北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洞中有一石鼓,击之有声,音韵深沉,像是为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鸣不平。洞内还保存宋、清石碑数块,碑面返潮,可准确预见三日必雨。此为织女洞景区一绝。

织女洞口南侧天然峭壁上,还刻有光绪二十一年、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大字,高约四米,宽约一米,字体苍劲有力,古朴大方。现沂源人民说到自己的家乡,爱用“钟灵毓秀沂河源”七个大字。此为织女洞景区二绝。

织女洞洞壁前有一圆窗,利用“织女圆窗”和“织女镜”看日出,并通过反射原理,将东升的阳光引入洞穴。此为织女洞景区三绝。

织女洞迎仙观内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树干高16米、胸围3.35米,树冠覆荫196平方米,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让人叹为奇观的是该树大部分果实结在叶片上,极为罕见,全国独有,被人们称为“叶籽银杏”。关于这棵叶籽银杏,故事中是这么传说的:织女跟牛郎被天河隔开后,有次,织女在洞边的天孙泉边低头喝水时,不小心头上一颗宝珠掉进泉中,织女仔细寻找,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忽然刮起一阵轻风,泉边一棵小树树叶沙沙作响,织女抬头一看,见树叶奇特,如同美丽的小扇。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自己丢失的宝珠竟托在树叶上。不禁感叹道:“树啊,我与牛郎身居两地,戴漂亮的宝珠给谁看呢?你先为我收藏,待到七月七日与牛郎相逢时,我再戴吧!”七月七日,织女到天孙泉小树旁来取宝珠,发现每个树叶上都托着一个与宝珠一样的仙果,织女采摘了一颗品尝,味道清香、鲜美,吃下后顿感神清气爽。织女摘了一些,给牛郎和孩子们带去。后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牛郎和织女的后代在此地结婚生子,逐渐发展成了牛郎村。而天孙泉旁边的小树也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每年都在叶子上结出无数颗果实。这就是现存于织女洞景区的“叶籽银杏”。此为织女洞景区四绝。

织女洞的围岩为寒武纪砂质灰岩,下有古老片麻岩呈整合形式接触。这种国内极为罕见的典型地质现象——“织女洞角度不整合面”的存在,极好地反映了织女洞景区周边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构造运动。此为织女洞景区五绝。

织女洞景区还有着丰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从现存遗迹看,大贤山曾是古代中国道教的一处胜地。自织女洞处沿山路上行约200米,就到了始建于唐代的迎仙观遗址,原先这里曾经建有老子庙堂,正殿为老君阁、三清殿,东西配有厢房。东厢房为沂蓝书院,西厢房为厨社。迎仙观近处有送子观音堂、天孙泉、药王庙、僧王庙、关王庙,其中的天孙殿应是织女的又一处道场。从眼下织女洞周边密集的道教建筑群遗址,可以想见当年香火缭绕的盛况。此为织女洞景区六绝。

织女洞景区有着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织女洞景区正坐落于织女洞林场,以大贤山、青牛山、白马河为代表,10余公里白马河作为沂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将神清宫、黑虎泉、织女洞等景点连在一起,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呈现出碧水青山,天光云影,林果飘香的旖旎景色。此为织女洞景区七绝。

抗日战争时期,织女洞所在的迎仙观一带设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一厂,其中在王灵观中有木工车间,专门生产枪托、手榴弹柄、弹药箱等。世纪之交,在这里发现了当年遗留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零件,已被精心封存。1939年6月,兵工厂被日寇发现,遂遭受灭顶之灾,迎仙观的所有建筑被夷为废墟,迎仙观道士王元修、刘明仁为保护兵工厂掩埋的器械宁死不屈,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被誉为“爱国道人”。此为织女洞景区八绝。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宋代秦少游的词《鹊桥仙》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歌赋、戏曲文字说唱艺术,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叹为观止。

目前,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的牛郎织女景区,已被列为淄博市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园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济青沿线城市群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其传说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织女洞景区所在的沂源县,更是于今年3月1日成立了国内唯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专门研究机构——“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组织出版“牛郎织女传说”丛书(五卷本)和《爱的圣地·沂源》。

相信,经过勤劳巧慧的沂源人民的精心打扮,牛郎织女景区这个“中国爱情文化源地”,肯定会散发出更加漂亮迷人的光彩。届时,再到这里游玩,你肯定会更加不虚此行。

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传说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

织女的工作,便是用了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她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以期博得王母大发慈心,让牵牛早日返回天界。

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今日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下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

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定睛一看,才知道牛郎便是自己日思夜想的牵牛,便含羞答应了他。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她明白,老牛就是天上的金牛星,只因替被贬下凡的牵牛说了几句公道话,也贬下天庭。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子,孩子们了都张开双臂,大声呼叫着“妈妈”,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心酸难过,于心不忍。王母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同意让牛郎和孩子们留在天上,每年七月七日,让他们相会一次。

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在秋夜天空的繁星当中,我们至今还可以看见银河两边有两颗较大的星星,晶莹地闪烁着,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

牛郎织女相会的七月七日,无数成群的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桥。鹊桥之上,牛郎织女团聚了!织女和牛郎深情相对,搂抱着他们的儿女,有无数的话儿要说,有无尽的情意要倾诉啊!

传说,每年的七月七日,若是人们在葡萄架下葡萄藤中静静地听,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织女和牛郎在深情地交谈。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他们日日在盼望着第二年七月七日的重逢。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和美丽的爱情,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故事的起源与发展】

“织女”、“牵牛”二词见诸文字,最早出现于《诗经》中的《大东》篇。诗中的织女、牵牛只是天上两个星座的名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到了东汉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迢迢牵牛星》,从中可以看出,牵牛、织女已是一对相互倾慕的恋人,不过诗中还没有认定他们是夫妻。在文字记载中,最早称牛郎、织女为夫妇的,应是南北朝时期梁代的肖统编纂的《文选》,其中有一篇《洛神赋》的注释中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时“牛郎织女”的故事和七夕相会的情节,已经初具规模了,由天上的两颗星宿,发展成为夫妻。但在古人的想像中,天上的夫妇和人间的夫妇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故事中还没有什么悲剧色彩。至于为什么牵牛、织女要在“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呢?原文未交代。据后世推测,可能一方面是每年七月夜间的星辰在天空最为明亮,牵牛、织女二星相距较近;另一方面,七月七日是当时民间风俗“乞巧”的日子,而劳动人民都把织女当作劳动能手,因此能在“十日之内,织娟百匹”,便向她“乞巧”。于是,人们就把牛郎织女故事和民间习俗揉合到一起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故事在继续丰富和发展。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牛郎织女的故事发展到此,就起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废织衽”,因而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这便给故事带来了悲剧气氛。除此之外,还有两种传说。一是: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有的说是第九个)孙女,在天河东面织云锦天衣,牛郎在天河西边看牛,两人都很勤勉。天帝爱怜他们,让他们结婚。婚后两人贪图享乐,荒废劳动。天帝发怒,使他们分开,中间隔天河,命乌鸦去告诉他们,七天见面一次。乌鸦却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二是: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在天上织云彩。牛郎是人间的一个看牛郎,受兄嫂虐待。有一天,牛告诉他,织女要和别的仙女到银河去洗澡,叫牛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再还给她,并要求和她结婚,她一定会答应。牛郎就照样做了。织女和牛郎结婚后,生了一男一女,王母娘娘知道了,便把织女捉回去。牛又告诉牛郎,他可把它的皮披在身上,追到天上去。等牛郎挑了两个小孩,追到天上去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发簪,在织女后面一划,形成一道天河,把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了。他们天天隔河想望啼泣,感动了王母娘娘,于是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为他们架桥。前一种传说中的基本情节,和《荆楚岁时记》中的差不多,只是增添了“乌鸦传话”的情节。后一种传说则大大丰富、发展了原来的故事。它从星辰之间的神的爱情,转化为人神之间的恋爱故事了。至于其他种种传说,大多数是以此为蓝本而加以延伸的。那么,为什么在后一个传说中,要加进老牛这个角色,并使它在故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呢?因为牛是农家宝,农民热爱耕牛,甚至还在耕牛身上寄托着自己的生活理想。生活的理想遭到阻碍时,农民容易产生救助于牛的幻想,希望牛发挥神奇的力量,帮助自己度过难关。同时,把动物人格化,也是各种民间传说经常采用的艺术手法之一。

⑷ 谁知道白色情人节的来历

http://www.mzflowers.com/2004/9-22/234320.html

白 色 情 人 节 的 故 事

听过西洋情人节,也听过七夕情人节。那么你想知道什么是“白色情人节”吗?

“白色情人节”最早起源于三世纪时的罗马。罗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为原本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罗马皇帝为了纪念这一天而设立了情人节。而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这对获救的恋人宣誓恋情将至死不渝,为纪念这一天,于是另订为白色情人节。

另外,这也是跟日本的民间传说有关的一个情人节。二月十四号原本是女孩子对男孩子诉诸情意的日子,由女孩子送情人礼物给男孩子,但是渐渐发展到最后,已经不分彼此,现在的情人节由谁主动送礼物已经不重要了。在日本,如果一方在二月十四日当天收到异性送的情人礼物表达爱意,而且对对方也有同样的好感或情意时,就会在三月十四日回送对方一份情人礼物,表示今年彼此已经心心相印了。所以他们就把三月十四日这一天,订为“白色情人节”。

如果你也收到一份期待的情人礼物,那何妨趁着“白色情人节”这一天让对方也感受到你的爱意呢?
--------------------------------------------------------------------------------------------------
http://www.flyingyu.com/bbs/dispbbs.asp?boardID=11&ID=1744&page=1

白色情人节

Valentine(圣瓦伦丁)这个英文字的字义是数个圣人名字, 最有名的两位殉教者均为克劳第斯(Claudius)帝时代的人, 纪念日为2月14日, (St. Valentine's Day)圣瓦伦丁纪念日除了被认为是鸟类选择伴侣和交配的日子外, 亦山馐臀

⑸ 今天是七夕节呀

都多大年纪?首先两人能走到一起就是缘分,不容易,要学会宽容,不过宽容要有个度,而不是一味的忍让,有什么事都说出来,真要不合适就算了吧,放弃了一棵小树,又拥有了一片大森林

⑹ 白色情人节是怎么回事

白色情人节[1] ,(英语:White Day;日语:ホワイトデー),订于3月14日,一般认为是对于西方情人节的延续,最早起源于公元三世纪时的罗马。相传罗马皇帝设立情人节是为了纪念自己在2月14日救了一对因违反恋爱结婚禁令而要被处死的恋人。一个月后,也就是3月14日,这对情侣宣誓至死不渝,后来便成为白色情人节开始流传到其他国家。普遍认为日本最早接受并推广这个节日,由于日本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使得亚洲国家纷纷效仿,于是这个没有准确史料记载的情人节也成为年轻情侣看重的另一个“情人节”。
白色情人节流行于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区,在送礼方面也不同:具体为2月14日男方送女方一份礼物,主要是玫瑰花或者巧克力(只是中国大陆和英美法),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就该轮到女方送男方礼物了,(日本,中国台湾是刚好相反的,2月14日是女生送巧克力,3月14日是男生回礼) 在日本,通常欲告白的女方会在情人节(2月14日)的时候送礼给心仪的对象,而收到礼物的一方,则会在3月14日回礼并告诉女方自己的心意。亚洲部分地区的年轻人亦会庆祝这个节日。
又叫返情人节,指的是在情人节收到礼物,则在一个月后的3月14日回馈礼物,当然仅仅是回馈你想回的那个人。

⑺ 七夕节有什么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有:祭月、婚育、乞巧、接露水、香桥会等。

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

七夕节的来源及其他习俗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

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七夕节

⑻ 七夕快乐,你理想中的情人节应该怎样过

说到七夕节的话,可能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这个节日也是刚刚过去不久,那么这是一个属于情人的节日,很多情侣在这个节日中,也会相互约定出去玩以度过这个美好的节日。那么我觉得每一个人对于情人节应该怎么过,都是有不一样的想法的。有些人可能觉得情人节这个意义非常的重大,一定要非常重视它,要去旅游或者是说怎么样?很正式地度过。

但是,对你们来说其实是没有什么不同的。因为你们还是像以往那样会甜蜜的度过。当然了,可能有些人觉得我这样子理想中的情人节是非常的索然无味的,那么我也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中的一个理想的度过方式,所以没有必要去纠结。

⑼ 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何处

【中国爱情的发源地之一:西安斗门镇】
汉代艺术瑰宝:石婆,石爷
牛郎织女石像的来历,据史书记载当年汉武帝在首都长安开凿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大人工河———昆明池,汉武帝把它比作天上的银河。为了上应天象,就在河两岸特地雕塑了牛郎和织女像。有了人形化的牛郎织女,也就逐渐演绎出了牛郎织女的民间爱情故事。东汉时就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古诗描述他们的爱情。随着时间的累计,历代咏颂他们爱情的诗歌越来越多,七夕节也就逐渐变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牛郎织女像凿于汉代
据考证,汉武帝元狩三年,即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为了征讨西南诸国,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办开凿了用于训练水军的昆明池,在池的东西两侧分别立了牛郎和织女的石像,隔池相望,取传说中牛郎织女隔天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意。关于牛郎织女的美妙传说也从此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在1956年,“石爷石婆像”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汉朝大科学家张衡所写的《西京赋》记载:
乃有昆明灵沼,黑水玄址。周以金堤,树以柳杞。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 象扶桑与檬汜。其中则有鼋鼍巨鳖,鳣鲤鱮鲖,鲔鲵鲿鲨,修额短项,大日折鼻,诡类 《汉书》作者史学家班固:《西都赋》记载: “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淮南子》、《三辅皇图》、《岁时广记》都有些记载。
唐宋,那就不得了,伟大的唐明皇和杨玉环“谈恋爱”都要选择在七月初七那天晚上对月盟誓了,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个塑像就在西安长安区斗门镇,那里老百姓把他们叫做“石婆、石爷像”,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有几十万游客齐集庙宇祈求幸福的爱情。
【中国爱情发源地之一:沂源】

“天上银河,地下沂河。”这是流传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种民间通俗说法。这里说的“银河”是天上的银河,“沂河”是发源于山东省沂源县境内的一条全长574千米的河流。这个说法源于中国民间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的传说。 ——题记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每个传说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牛郎织女》把天上和人间放在了一个层面上演绎,这在四大传说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应劭《风俗通》逸文:“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
据有关专家考证,《诗经》中周王朝的“大东”所描述的地理位置,横跨今山东临淄、曲阜一带,而位于沂河上游的沂源县正介于临淄和曲阜之间,在地理位置上是“大东”的核心地区。今天的沂源县燕崖乡大贤山上的织女洞及与之隔河相望的牛郎庙,是一处与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最为吻合的地方。其最初的修建时间可追溯到中国的唐代,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在国内同类资源中具有垄断性。
织女洞所在的大贤山海拔532米,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这里山上重峦叠嶂,悬崖如削,巨石嵯峨,松柏森列,百鸟翔集,风光旖旎。山下沂河犹如天河,沂河与“银河”谐音,是一大暗合。明万历七年(1579年)修建的牛郎庙达到了鼎盛,系二层楼阁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清幽别致。庙内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现已毁为废墟,只有10余块碑碣尚存。牛郎庙所在的牛郎官庄村村民一律孙姓,暗合牛郎姓氏,相传为牛郎后代子孙。
牛郎织女传说和具体的自然山水、村落姓氏相结合,使其发展成为了一个附着于沂源县具体山川古迹的解释性传说,之奇、之绝、之妙,堪称世界奇观。因此织女洞被专家称为“中国爱情文化源地”。
沂源县的织女洞和牛郎庙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没有毁于战火,那是军民团结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沂源县的燕崖乡大贤山周围的村民自发组织起来保护着这一已传承了几千年的古文化遗产,就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也没被破坏。牛郎织女的文化底蕴已融入当地民众的血脉之中。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中共沂源县委、县政府充分尊重当地信众的民俗信仰,着力保护这一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遗产,不断挖掘文化内涵,着力实施“因景植绿、因景修路、因景治水、因景治污”四大工程,大大改善了景区环境面貌。2007年,织女洞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1万人次,仅 “七夕”节一天,接待游客就近5万人次。

织女洞是镶嵌在大贤山东北侧一处石壁上的奇葩,其共分三层,二层三层分别开了两个“石窗”。青砖碧瓦,朱门绿窗,门楣上镌有“织女仙洞”四个大字,远远望去,若空中楼阁,缥缈在云雾之中,透出古色古香的风韵。从一层的石门进去,便是一排陡峭的石梯,直接通向二层,织女塑像端坐洞中,左侧有石砖砌成的梳妆台和寝室,洞壁前有一天窗。西北有一小洞,深不可测,洞中有一石鼓,击之有声,音韵深沉,像是为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鸣不平。洞内还保存宋、清石碑数块,碑面返潮,可准确预见三日必雨。此为织女洞景区一绝。
织女洞口南侧天然峭壁上,还刻有光绪二十一年、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大字,高约四米,宽约一米,字体苍劲有力,古朴大方。现沂源人民说到自己的家乡,爱用“钟灵毓秀沂河源”七个大字。此为织女洞景区二绝。
织女洞洞壁前有一圆窗,利用“织女圆窗”和“织女镜”看日出,并通过反射原理,将东升的阳光引入洞穴。此为织女洞景区三绝。
织女洞迎仙观内有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树干高16米、胸围3.35米,树冠覆荫196平方米,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硕果累累。让人叹为奇观的是该树大部分果实结在叶片上,极为罕见,全国独有,被人们称为“叶籽银杏”。关于这棵叶籽银杏,故事中是这么传说的:织女跟牛郎被天河隔开后,有次,织女在洞边的天孙泉边低头喝水时,不小心头上一颗宝珠掉进泉中,织女仔细寻找,怎么也找不到。这时,忽然刮起一阵轻风,泉边一棵小树树叶沙沙作响,织女抬头一看,见树叶奇特,如同美丽的小扇。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自己丢失的宝珠竟托在树叶上。不禁感叹道:“树啊,我与牛郎身居两地,戴漂亮的宝珠给谁看呢?你先为我收藏,待到七月七日与牛郎相逢时,我再戴吧!”七月七日,织女到天孙泉小树旁来取宝珠,发现每个树叶上都托着一个与宝珠一样的仙果,织女采摘了一颗品尝,味道清香、鲜美,吃下后顿感神清气爽。织女摘了一些,给牛郎和孩子们带去。后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牛郎和织女的后代在此地结婚生子,逐渐发展成了牛郎村。而天孙泉旁边的小树也已长成了参天大树,每年都在叶子上结出无数颗果实。这就是现存于织女洞景区的“叶籽银杏”。此为织女洞景区四绝。
织女洞的围岩为寒武纪砂质灰岩,下有古老片麻岩呈整合形式接触。这种国内极为罕见的典型地质现象——“织女洞角度不整合面”的存在,极好地反映了织女洞景区周边在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构造运动。此为织女洞景区五绝。
织女洞景区还有着丰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从现存遗迹看,大贤山曾是古代中国道教的一处胜地。自织女洞处沿山路上行约200米,就到了始建于唐代的迎仙观遗址,原先这里曾经建有老子庙堂,正殿为老君阁、三清殿,东西配有厢房。东厢房为沂蓝书院,西厢房为厨社。迎仙观近处有送子观音堂、天孙泉、药王庙、僧王庙、关王庙,其中的天孙殿应是织女的又一处道场。从眼下织女洞周边密集的道教建筑群遗址,可以想见当年香火缭绕的盛况。此为织女洞景区六绝。
织女洞景区有着优良的自然生态资源。织女洞景区正坐落于织女洞林场,以大贤山、青牛山、白马河为代表,10余公里白马河作为沂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将神清宫、黑虎泉、织女洞等景点连在一起,水环山绕崮,款款南行,两岸芳草鲜美,绿树成荫,呈现出碧水青山,天光云影,林果飘香的旖旎景色。此为织女洞景区七绝。
抗日战争时期,织女洞所在的迎仙观一带设有八路军山东纵队兵工一厂,其中在王灵观中有木工车间,专门生产枪托、手榴弹柄、弹药箱等。世纪之交,在这里发现了当年遗留的手榴弹和迫击炮弹零件,已被精心封存。1939年6月,兵工厂被日寇发现,遂遭受灭顶之灾,迎仙观的所有建筑被夷为废墟,迎仙观道士王元修、刘明仁为保护兵工厂掩埋的器械宁死不屈,惨死在日军的刺刀下,被誉为“爱国道人”。此为织女洞景区八绝。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宋代秦少游的词《鹊桥仙》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歌赋、戏曲文字说唱艺术,影视作品,不胜枚举,叹为观止。
目前,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的牛郎织女景区,已被列为淄博市文化建设重点工程,“牛郎织女”爱情文化园综合开发项目被列入山东省《济青沿线城市群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其传说也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织女洞景区所在的沂源县,更是于今年3月1日成立了国内唯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专门研究机构——“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目前正在组织出版“牛郎织女传说”丛书(五卷本)和《爱的圣地·沂源》。
相信,经过勤劳巧慧的沂源人民的精心打扮,牛郎织女景区这个“中国爱情文化源地”,肯定会散发出更加漂亮迷人的光彩。届时,再到这里游玩,你肯定会更加不虚此行。

⑽ 去年七夕节是几月几号

2020年七夕节是8月25日。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七夕”还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王来华介绍说,“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结。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七夕节可以这样过

1、对于结了婚的人男人,亲自下厨为老婆做顿饭。情人节这天,男士可以简单把家里布置一下,买个红酒,煎个牛排,和老婆一起在家里浪漫地度过。

2、对于结了婚有孩子的男人,一家三口一起过情人节情人节一起去游乐园。旋转木马、海洋馆、过山车、摩天轮,这些都是女儿和老婆喜欢的,情人节去游乐园欢乐度过吧。

3、下一棵小树,男生刨树坑,女生扶着树苗,将这一棵“情人树”种下。也是两个人爱情的见证。

4、恋爱中的情侣做一些定格现在美好时光的事情。比如穿情侣装拍一组情侣照,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专属于两个人的情人节。

5、恋爱中的情侣,做一些继续促进爱情发展的事情。比如用钻戒情人节求婚。如果想要把今年情人节过得浪漫而有意义,不妨将这个情人节变成一生难忘的纪念日。

热点内容
花艺摄影布景 发布:2025-07-09 16:06:52 浏览:948
樱花雨礼物 发布:2025-07-09 15:53:40 浏览:577
岷县盆景市场 发布:2025-07-09 15:40:52 浏览:740
一朵朵火焰 发布:2025-07-09 15:38:44 浏览:787
海棠要闻 发布:2025-07-09 15:18:38 浏览:985
海棠有毒性 发布:2025-07-09 15:12:10 浏览:442
雨意荷花 发布:2025-07-09 14:51:38 浏览:460
盆栽头像画 发布:2025-07-09 14:49:17 浏览:209
莱芜荷花 发布:2025-07-09 14:39:44 浏览:711
盆栽樱桃图片大全 发布:2025-07-09 14:36:17 浏览: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