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情人节
㈠ 中国的节日好像多是为怀念死去的人,国外的节日都是为活人过的。
春节: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中国节日大多跟农事有关,外国节日大多跟人事有关.
㈡ 小学3年纪没学过的神话故事名称
001.盘古开天
002.女娲造人
003.燧人氏造火,
004.黄帝战蚩尤
005.女娲补天
006.牛郎织女(上)
007.牛郎织女(下)
008.神笔马良
009.精卫填海
010.后羿射日
011.夸父追日
012.嫦娥奔月
013.白蛇传奇(上)
014.白蛇传奇(下)
015.河伯娶亲
016.哪吒闹海
017.沉香救母
018.八仙过海的故事(上)
019.八仙过海的故事(下)
020.九色鹿
021.长发妹(上)
022.长发妹(下)
023.神农尝百草
024.人参仙子
025.渔童的故事(上)
026.渔童的故事(下)
027.重阳登高节,
028.伏羲出世
029.月食的由来(上)
030.月食的由来(下)
031.湘妃竹
032.勇猛的刑天
033.孟姜女哭长城
034.吴刚伐桂
035.梁山伯与祝英台
036.百鸟朝凤
037.过年的传说
038.藏族沐浴节的由来
039.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040.鲤鱼跳龙门
041.愚公移山的故事
042.崂山道士
043.田螺姑娘
044.仓颉造字
045.虎哥哥和猫弟弟
046.仪狄造酒
047.牛和马的传说
048.送子娘娘的传说
049.聚宝盆的故事
050.刘海戏蟾
051.钟馗捉鬼
052.马头琴的故事
053.财神爷的故事
054.百鸟衣的传说
055.玫瑰开花的故事
056.吕洞宾的传说
057.星星的由来
058.大禹治水
059.嫘祖娘娘
060.巫山神女
061.张良拜师
062.神笛的故事
063.端午节
064.柳毅传书
065.泰山娘娘
066.灶王爷救百姓
067.老天爷送财宝
068.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上)
069.七仙女和董永的故事(下)
070.月饼的由来
071.聪明的万年
072.弥勒佛与“破五
073.大人国的传说
074.布依族的画属鸟
075.玄鸟生契
076.鹿回头
077.黑龙江的传说(上)
078.黑龙江的传说(下)
079.正月十五闹花灯
080.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081.孔雀公主(上)
082.孔雀公主(下)
083.鲁大戏龙王(上)
084.鲁大戏龙王(下)
085.天水的传说
086.麦积烟雨的传说
087.能懂鸟语的公冶长
088.枯树莫藏身,杀人奠用刀
089.十二生肖中马为什么排第七
090.武昌鱼与神仙汤
091.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092.眉问尺的故事
093.灯草姑娘
094.龙女拜观音
095.黄河的传说
096.石灰的由来
097.定城砖的传说
098.玉兔的传说
099.牡丹仙子
100.椰子树的故事
101.鲁班的故事
102.九斤姑娘
103.腊八粥的由来
104.老虎妈的传说
105.木匠斗地主
106.忠诚的黄耳
107.大理蝴蝶泉的传说
108.猴子的祖先
109.猪兄弟逃亡记
110.属相的故事
111.瑶池的传说
112.龙生九子的传说(上)
113.龙生九子的传说(下)
114.蚕豆娃娃(上)
115.蚕豆娃娃(下)
116.良心和天鲤
117.落风山的传说(上)
118.落凤山的传说(下)
119.老虎报恩
120.黄鹤楼的传说
121.武夷山和阿里山
122.杜鹃的故事
123.虎跑泉的故事
124.天鸡和太阳
125.巨灵掰山
126.微山湖的传说
127.望夫石
128.阿巧织彩缎
129.商丘的由来
130.黎民百姓的由来
131.大智和大勇的故事
132.鹿姓的由来
133.神奇的桦皮篓(上)
134.神奇的桦皮篓(下)
135.蚯蚓报恩
136.比翼鸟的故事
137.花王子的故事
138.神女蜂的传说
139.一颗谷子的故事
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月初七日为七夕节,庆贺天上牛郎与织女的一年一会,亦称“情人节”、“乞巧节”、“少女节”。
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们将牵牛星和织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产物。牛郎织女故事雏形最早见于《诗经》,后经历代流传和加工,最终形成了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
牛郎是人间孤儿,父母双亡之后,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给牛朗一头老牛。织女是天上一位聪明美丽、擅于织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与其他仙女一道到银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来到银河边将织女的天衣偷走。织女不能重返天宫,遂于牛郎结成夫妻,生有一儿一女,自耕自织过着幸福美满生活。天帝知道后大为震怒,派了天兵天将到人间将织女抓回天宫。牛郎十分悲痛,抱着一双儿女哭作一团。老牛临死前,嘱咐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携儿女上天宫去寻找织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着儿女来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织女时,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划,二人之间顿时出现一条波浪滚滚的天河,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泣。织女和牛郎及他们儿女的哭声感动了天帝,天帝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无数的喜鹊在天河两岸搭起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此相会。每到七夕,大家就会出门去看牵牛、织女星渡河相会。
乞巧节
传说织女的手艺极巧,不仅会织云锦,而且还能缝无边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般的巧手,在少女之间,遂发展出了一种“乞巧”习俗。七夕节也叫“乞巧节”。这一天,民间要进行乞巧活动,即向织女乞求智巧。七月七日织女与牛郎重逢相聚,心情格外舒畅,如果在此时向她乞求智能巧夺天工,她定会将自己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人们,人们从此就可以除去笨拙,求得心灵手巧。乞巧习俗反映了劳动人民学习劳动技能的强烈愿望。
汉代就有了乞巧风俗。南北朝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唐代有长安穿针乞巧的风俗。宋东京潘楼出现了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制品。“仙楼”:剪五彩纸为层楼;“仙桥”:剪纸为桥,上有牛郎、织妇及仙侍从;“花瓜”:在瓜上刻花纹;“种生”:以绿豆、小麦、小豆等在瓷器内用水泡浸,长出数寸长的绿芽,用红蓝彩条束起。在七夕乞巧活动中,妇女们不仅可以向织女乞求技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和心愿,向织女乞富、乞寿、乞子、乞爱情。在诸多的愿望中,每人只得乞求一样,且连乞二三年方显心诚
七夕中午,在院里晒一盆水,因微尘飘落,盆水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膜。将绣花针涂油以后,轻轻放置水面,能够飘浮者则被认为是乞得了巧。
开天辟地的盘古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这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奥妙。在很久以前,就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
相传,天地本来是黑暗混沌的一团,好像一个大鸡蛋。盘下就孕育在中间,过了一万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声巨响,大鸡蛋裂开了。其中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降变成为地,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混沌不分的天地被盘古分开了,他手托着天,脚踏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的身体长得有九万里高,像一根巨大无比的柱子,立在天地当中,使天地无法重新合拢,不再变得黑暗混沌。但盘古也十分疲劳了,终于倒下来死去了。
盘古临死之前,天地又发生了奇怪的变化,他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他的身躯和四肢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岳,他的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田土,头发和胡须变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肤和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和圆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变成了雨露。长在他身上的各类寄生物,受到阳光雨露的滋养,变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这样,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又用他整个身体孕育了天地万物。
关于盘古的神力,还有传说。他哭泣时流的眼泪成了江河,眼睛的闪光变成闪电。说他一欢喜,就是丽日晴天;一恼怒,天空就乌云密布。还说他睁开眼睛就是白天,闭住眼睛就是黑夜。
开天辟地的盘古,受到人们的崇敬。我国西南地区一些民族中,还流传着崇拜盘古的各种仪式和神话。传说南海有绵亘八百里的盘古墓,用来收葬他的魂魄。
炼石补天的女娲
中国上古神话中,有一位化育万物、造福人类的女神,这就是女娲。
据说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虽然有了山川、湖泊、花草鸟兽,可是还没有人类的踪迹。大母神女娲想创造一种新的生命,于是她抓起了地上的黄土,仿照自己映在水中的形貌,揉团捏成一个个小人的形状。这些泥人一放到地面上,就有了生命,活蹦乱跳,女娲给他们取名叫做“人”就这样,她用黄泥捏造了许多男男女女的人。但是用手捏人毕竟速度太慢,于是女娲顺利拿起一截草绳,搅拌上深黄的泥浆向地面挥洒,结果泥点溅落的地方,也都变成一个个话蹦乱跳的人。于是大地上到处都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女娲还使男女相配,叫他们自己生育后代,一代一代绵延。在神话中女娲不单是创造人类的始祖母,而且是最早的婚姻之神。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宇宙突然发生了一场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大变动,半边天空坍塌下来,露出一个个可怕的黑窟窿,地上也也出现一道道巨大的裂口,山林燃起炎炎烈火,地底喷涌出滔滔洪水,各种猛兽、恶禽、怪蟒纷纷窜出来危害人类。女娲见人类遭受这样惨烈的灾祸,就全力补修天地。她先在灌河中挑选许许五彩石,熔炼成胶糊,把天上的窟窿一个个补好。又杀了一只大龟,砍下它的四只脚竖在大地四方,把天空支撑起来。接着杀了黑龙,赶走各种恶食禽猛兽,用芦苇灰阻塞了横流的洪水。从此灾难得以平息,人类得到拯救,人世间又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为了让人类更愉快地生活,女娲还造了一种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劳作之余进行娱乐。
女娲是产生的母系氏族社会的神话人物。这个神话,反映出当时人类对自身起源和自然现象的天真认识。至今在我国西南的苗族、侗族中还流传着女娲的神话传说,并把她作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
逐日英雄夸父
“夸父逐日”是中国古老的神话。它体现了原始先民追求光明的精神。
身材高大的夸父,立下宏愿,决心去追赶太阳,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夸父耳朵上挂两条黄蛇,手里也握着两条黄蛇,随身还携带着一根手杖。一天,太阳升起了,他迈开大步追去,一直追到禺谷。传说禺谷是太阳休息的地方。在太阳落到这里洗浴后,就在巨大无比的若木上休息。到第二天再升起来。这时只见一团巨大红亮的火球就在眼前,夸父已进入太阳的光轮,完全处在光明的包围中。当他正在庆幸自己的胜利时,他感到极度口渴。于是他伏下身子,大口大口地喝黄河、渭水里的水,几下就把两条河里的水喝干了,可还是口喝难忍。他又向北方奔去,想去喝大泽的水,大泽是一片纵横千里的水域。可是夸父还没有达到目的地,就死了,像一座大山一样倒了下来。手杖丢落的地方,出现了一片枝叶繁茂、鲜果累累的桃林。
传说河南、陕西两省交界处的灵宝县东南,有一座夸父山,是夸父留在人间的遗迹,山的北面,有一座好几百里的宽的桃树林。还传说湖南也有一座夸父山,上面还有夸父架锅的三块巨石。
撞断天柱的共工
日月星辰为什么会东升西落?江河为什么都向东流?传说是水神共工撞断天柱的缘故,共工成了正义的象征。
女娲修补好天宇以后,好长时间日月星辰的运行都很正常。可是后来一场战争打乱了这个局面。交战的双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颛顼。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儿子。他长着人的脸,蛇的身子,红色的头发。共工常掌管海洋、江湖、河泽、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领域。在黄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战中,共工曾用水帮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战,颛顼是黄帝的曾孙,黄帝一度让他代行神权。但在他执掌神权期间,他并不顾念人间黎民百姓,还派人断绝了人间和天界的通道,也压迫他所不满意的诸神。更为无理的是他把太阳、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里不能移动。这样,大地上有的地方永远明亮,有的地方永远黑暗,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水神共工乘机率领部下发难,起来推翻颛顼的统治,夺取天帝宝座。
这场战争十分激烈,他们从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脚下。不周山地处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极高极高的撑天柱。双方在这里鏖战不息,共工见一时不能取胜,陡然怒气万丈,猛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哗喇喇巨响连天,刹那间把不周山拦腰撞断。
这时,整个宇宙又发生了一场大变动,西北面的天空因为没有不周山的支撑,倾斜下来,日月星辰再也不能固定在原位,于是白昼、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东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剧烈震动,陷了下去,形成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从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东方流去。
猛志常在的刑天
刑天是与天帝对抗,失败后被断头仍不停止战斗的著名神话英雄。
黄帝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炎帝,坐上了中央天帝的宝座,炎帝被迫退到南方。但炎帝的部下并不甘心失败,刑天发誓要与黄帝争夺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与天帝开始了一场激战。他们一直杀到常阳山地方,黄帝看准机会一剑向刑天脖颈砍去,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就被砍落下来。刑天见头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两只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挥舞武器,继续呐喊战斗。
刑天虽然失败了,但他不屈不挠,战斗到底的英雄精神常常为后人称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盛赞这位断头英雄。
衔石填海的精卫
“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断掉进大海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小鸟,叫做“精卫”,花头、白嘴、红足,长得活泼可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别人也可能会被夺走年轻的生命,因此不断地从西山衔来一条条小树枝、一颗颗小石头,丢进海里,想要把大海填平。她无休止地往来飞翔于西山和东海之间。
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诗人陶渊明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铜头铁额的蚩尤
蚩尤是勇猛异常的神话人物。他有81(或72)个兄弟,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头上生有坚利的角,耳边长有剑一般的毛发,以沙石、铁声为食,善于制造各种锋利的兵器,具有无比巨大的神力。
黄帝和蚩尤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蚩尤发动自己的弟兄和南方部族以及山林水泽间的怪神,杀向黄帝所在地涿鹿;黄帝调协四方鬼神各种野地兽及中原一些部族迎战。战斗异常激烈,蚩尤变幻多端,征风召雨,喷烟吐雾,把黄帝军队团团围在大雾之中。直到黄帝的臣子风后制作了指南车,黄帝军队才冲出大雾的包围。黄帝请来应龙,企图以大雨淹死敌人。蚩尤也请来风伯、雨师,刮起一起更猛烈的大风雨,使得黄帝军队四散溃逃。黄帝又叫他的女儿魃上阵参战,暴雨刹那间消失,应龙等伺机真诚杀过来,使蚩尤受挫。黄帝又用神兽夔的皮制成一面大鼓,用雷神的骨头作鼓槌。鼓声惊天动地,五百里外也能听到,蚩尤军队丧魂落魄。黄帝又布鞋列了变化莫测的阵图,把蚩尤军队重重包围起来,蚩尤兵败被俘。
蚩尤被杀于涿鹿,他手脚上的枷铐抛掷后化为一片颜色鲜红的枫林,那是蚩尤斑斑的血迹。又说他被杀于冀州中部,身首异处,因而叫“解”,就是后来山西的解县。
发明八卦的伏羲
传说伏羲的母亲是华胥氏,生活的西北部很远的地方。有一次,她偶然看见沼泽边有一个巨从的脚印,觉得很奇怪,就用自己的脚试,谁知刚一踩下,身子忽然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后来就怀孕生下伏羲。伏羲长有人的头,蛇的身子,从小就很有神力,能沿着通天的大树自由上下,长大后当了东方的天帝。
伏羲是一位圣明的天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并且熟悉人间万物的自然法则。他发明了八卦,以(乾)这种符号代表天, (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兑)代表泽。伏羲教人民用这几种符号记载万事万物。他还效法蜘蛛结网,把绳子编织成网,叫人民捕鱼打猎。
---我说好【神秘联盟讲解员】 J
射日英雄羿
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鸟飞过,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铜铁沙石也晒得软软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体农会里仿佛在沸腾。怪禽猛兽纷纷从火焰般的森林、沸汤般的江湖里跑出来伤害人民,弄得人民苦上加苦。天帝知道这事后,就叫羿到凡间去解救人民。天帝赐给羿一张红色的弓,十支白色的箭。
异奉了天帝的命令到了凡间,受到人民的欢迎。他于是摆了架势,弯弓搭箭,难准天上的火球,嗖的一箭射去。起初没声响,过了一会,只见天空中流火乱飞,火球无声爆裂。接着,一团红亮亮的东西坠落在地面上。人们纷纷跑的近前去探看,原来是一只三足乌鸦,颜色金黄,硕大无比,想来就是太阳精魂的化身。再一看天上,太阳少了一个,空气也似乎凉爽了一些,人们不由得齐声喝采。这使羿受到鼓舞,他不顾别的,连连发箭,只见天空中火球一个个的破裂,满天是流火。
站在土坛上看射箭的尧,忽然想到人们不能没有太阳,急忙命人暗中从羿的箭袋里抽出一支箭,总算剩下一个太阳没被异射落。
羿在射落九个太阳之后,又为人民除去许多怪禽猛兽。其中有吃人的“犭契犭俞”,牙齿像凿子的“凿齿”,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九婴”,毁坏房舍的“大风”兴波作浪的洞庭巨蟒“巴蛇”和大野地猪“封(豸希)”。
错奔月宫的嫦娥
嫦娥原是天上的女神,因为丈夫羿奉了天帝之命到人间除害灭妖,她就跟随他来到地上。羿成天在外,为人民射落九个太阳,杀死怪禽猛兽,顾不上家,嫦娥就慢慢对他不满,一天,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长生不死的灵药。如果两人一同吃了这灵药便可长生不死,一人独吃,就能升成神。羿把药带回家,交给嫦娥,要她好好保管,想挑一个吉日两人一声吃,但嫦娥觉得自从跟了丈夫来到人间吃了不少苦头,灵药既然有升天成神的妙用,何不一人独吃呢?
在一个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从葫芦里倒出灵药,全吞下肚子去。顿时她的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飘出窗户,直向天上飞去。她边飞边想,如果到府,众神要耻笑她自私,况且见了丈夫也不好办,不如到月宫里暂时躲藏一下为好。谁知嫦娥一到月宫,脊梁骨不住地缩短,腰肚却拼命往外膨胀,最后竟变成一只丑陋的蟾蜍(癞蛤蟆)。因此许多古诗里,称月宫为“蟾宫”。
以后又有另外一种传说,说她并没有变成癞蛤蟆,依然是一个超群绝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宫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捣药的白兔和一株桂树。后来多了一个被天帝罚作苦役的吴刚,他不停地确桂树,桂树却随砍随合,他就永远不得休息了。
治水救灾的大禹
古时候洪水滔天,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有的上山找洞窟藏身,有的在树上学鸟雀做窝巢。飞禽走兽还要和可怜的人类争夺地盘和食物。大禹受了天帝的任命,便带了助手应龙,去拯救人类,治理洪水。
禹先率领天下群神赶走了兴风作浪的水神共工。随后叫一只大黑龟把息壤驮在背上,跟着自己。这息壤是一种神士,只要放在地上,就会不断生长,积成山堆。禹一路上用它来填平深渊。应龙也在前面开路,用尾巴划地,禹叫人民在应龙尾巴划过的地方挖掘河道,把洪水引导到江海。到了桐柏山,禹又设法擒服水怪无支祁。这无支祁形状像猿猴,力大却胜过九只大象,整日横蹦竖跳,没一刻安静,使得那地方总是刮风打雷。禹拿大铁锁锁住无支祁的脖子,把他压在龟山下面,禹因为治水非常繁忙,没有一点空闲,三次路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
经过许多艰难和困苦,禹终于治好了烘炎。可是还有别的灾害。有一个蛇身九头的怪物叫“相柳”,贪暴无厌,一口气要吃掉九座山上的东西,什么地方只要给他一碰一喷,马上变成水泽,危害百姓。禹就运用神力杀死相柳。 这时才天下太平,人民安民乐业,禹当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来许多铜,禹就叫工匠铸成九只宝鼎。鼎上刻绘着各种毒虫害兽和妖魔鬼怪的图像,使人预先对这些东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宝鼎为“禹鼎”,以后又把“禹鼎作为辨认奸邪的代名词。
禹一生兢兢业业为人类谋取幸福安宁,受到世世代代的人们所崇敬。在浙江绍兴市南郊建有楼宇巍峨的大禹庙,以纪念他的功绩。
为父报仇的眉间尺
眉间尺是铸剑名匠干将的儿子。他父亲曾专心致志为楚王怕干将又替别的国君铸剑,可是残暴的楚王怕干将又替别的国君铸剑,就把干将杀了。干将临死前曾留下另一把宝剑,要他未出世的儿子日后替他报仇。
眉间尺因为眉梢之间的距离有一尺宽,因此有这外号。他从小没有父亲,受尽邻家孩子的欺侮。到他稍稍长大,他母亲莫邪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他。眉间尺决心为父报仇。他拿了干将藏在松树柱子里的宝剑,带上干粮,直奔京城而去。楚王心里有鬼,梦见眉间尺来杀他,醒来赶紧叫人张贴榜文,画上眉间尺的图像,重赏捉拿。
眉间尺看情形不好,赶紧跑到深山暂时躲避。就在他无计可施、哀伤悲痛之时,走来了黑衣人。这黑衣人替他出了主意:用眉间尺的头,假意向楚王求赏,趁机杀掉楚王。眉间尺觉得只有这个办法才能完成自己报仇的心愿,就从背上抽出宝剑,使劲往颈脖一抹,割下自己的头,连同宝剑一块交给黑衣人。
黑衣人去见楚王,献上人头,楚王一见,顿时放下心来,认为凶手已经捉到,吩咐兵士把眉间尺的头掷到城外荒野里去。黑衣人忙阻拦说,这颗人头应该放在汤锅里煮烂,否则还会兴妖作乱的。楚王同意了。眉间尺的头颅在锅里煮了三天三夜,面容一点也未改变。黑衣人要楚王亲自到锅边看一下,说只有用大王的雄威压一压邪气,头才会烂。楚王不知是计,走近汤锅,探头去看,这时黑衣人抽出宝剑,只见一道寒光过后,楚王的头就断落在汤锅里。
眉间尺的头立刻从锅底冒上来,咬住楚王的耳朵,楚王的头也反扑上去,两颗头你咬我扑,一时不分胜负。黑衣人见此情景,连忙割下自己的头,帮眉间尺去斗楚王。过了七天七夜,眉间尺终于赢了,三颗头颅也被煮得稀烂,分不清哪是楚王,哪是眉间尺和黑衣人。人们把汤锅里的东方分作三份,葬在三个地方,修了坟墓,统称“三王墓”。
不怕艰难,挖出不止的愚公,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传颂。
愚公是个近九十岁的老人,住在太行、王屋两府大山对面,高山档住他一家进出的道路,很是不便。他就把一家大小叫来商量,是不是把这两座山搬走。愚公的儿孙们都赞成他搬山的想法,可他妻子却觉得事情不这么简单。愚公年纪快九十了,怎么搬得走这两府大山呢?再说,即使能搬走,那这许多泥土石块又朝哪里堆?愚公的儿孙们认为这并不难,只要把泥石堆到渤海里就完事了。于是一家老小就开始挖山连邻居也来帮忙。大家挖土、畚泥忙开了。河曲地方有个智叟见了这情景,便笑着对愚公泼冷水,说无论如何也挖不了这两座大山。但愚公不理会智叟,决定世世代代继续挖山的事业,总有一天会成功。愚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把两府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东,一座放到雍南。
㈢ 跪求中国传统节日大全,多谢
农历春节
清明节
是华人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日前后两个星期,人们会携带祭品、鲜花,到坟场去扫墓,祭拜祖先。
端午节
新加坡每逢端午节便会举办龙舟比赛。
中元节
俗称鬼节,由农历七月初一到三十号,整整一个月时间都要设坛拜祭无主阴魂,在这期间有宴会、歌台表演、喊标福物等活动,十分热闹。
卫塞节
在农历四月十五日,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成道及涅磐纪念日。
国庆日(NATIONAL DAY )
□□8月9日是新加坡的国庆日(National Day),这是纪念 1965年新加坡独立的日子。这一天全国人民会聚在一起,用声势浩大壮观的游行、集体舞蹈和大型烟花表演来庆祝这一日子
开斋节
马来人最重要的节日当属开斋节,每年回历九月,回教徒从日出到日落都要禁食,戒食一个月后见到新月才可开斋,回教徒会把家里打扫干净,装饰一番,穿上新缝
愚人节(4月1日)-------------------------FOOL'S DAY
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EASTER
宋干节(泰国新年4月13日)----------------SONGKRAN FESTIVAL DAY
食品节(新加坡,4月17日)----------------FOOD FESTIVAL
国际劳动节(5月1日)-----------------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男孩节(日本,5月5日)-------------------BOY'S DAY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MOTHER'S DAY
把斋节---------------------------------BAMADAN
开斋节(4月或5月,回历十月一日)---------LESSER BAIRAM
银行休假日(英国, 5月31日)--------------BANK HOLIDAY
国际儿童节(6月1日)-------------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FATHER'S DAY
端午节(
希望对你有帮助 还有别的问题可以M我 请把分给我谢谢
㈣ 各种节日的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㈤ 魔域口袋版情人节活动是什么
魔域口袋版情人节活动自上线以来获得广大玩家的喜爱,那么魔域口袋版情人节活动还有哪些有趣的玩法,一起来跟小编看看魔域口袋版情人节活动的相关攻略吧~
魔域口袋版蜜恋情人节活动任务详解攻略,2017年2月14日7:30至2月21日23:59期间,浪漫甜蜜的情人节伴随蜜恋情人节主题活动拉开帷幕,七大精品活动邀你与你的恋人携手共度情人节,尽享爱情的甜蜜滋味,情人花姬比比娅将担任本活动导航者哟!
芬芳玫瑰与你相伴,星月花车华丽登场。姻缘线,赐福礼,聚缘灵宝箱倾情献礼!
欲知更多活动详情,请开启活动邀请邮件附上的“缘分梦镜”或前往情人花姬比比娅处咨询,完成“蜜恋情人节”界面指定活动可获得开启银色聚缘灵宝箱的银灵秘钥。
华丽双人座驾星月花车已摆放在卡诺萨城以供欣赏,花车内设商店,你可在这里用520枚花车水晶兑换星月花车及购买花车水晶。
花车商店2017年2月14日7:30起开放,如欲兑换花车的神选者们切莫错过哦!
①灵宝转转乐
聚缘灵宝箱,火热开箱进行时!
携带金灵秘钥与银灵秘钥前往聚缘灵宝箱,消耗可开启宝箱的对应物品即可获得箱内珍宝,还有机会获得可组成华丽双人座驾——星月花车的花车水晶哦!
②爱的诗篇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神秘爱情圣地灵犀之崖于情人节活动期间浓情开放,等级达到30级的神选者可在男女双人组队的情况下共同前往,回答流浪诗人的4个问题与爱情相思鸟的挑战,获得情人节好礼!
③姻缘一线牵
千里姻缘一线牵,情人花姬比比娅诚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活动期间,情人花姬比比娅承接姻缘线系列委托,为卡诺萨城居民包办各类爱情委托,包括但不限于代表白、送情书等业务。
活动期间,等级达到30级的神选者每日可在情人花姬比比娅处接受姻缘线委托3次,帮助卡诺萨城的居民在此特殊节日顺利“脱单”!
姻缘线委托还有小分支,不同的分支导致不同的结果,不同的结果可获得不同奖励——请尽情体验吧!
④蜜恋赐福
在此情人节来临时,魔域口袋版特在活动期间,为大家准备了“蜜恋赐福”活动。
届时,所有神选者可至卡诺萨城(276,474)附近享受大量经验福利,还有机会获得用于开启银色聚缘灵宝箱的银灵秘钥哦!
奖励虽微,但是承载着我们的满满祝福哦。魔域口袋版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⑤紫藤之语
活动期间的每个半点,卡诺萨城外都会出现紫藤花灵。等级达到30级的神选者们,可在紫藤花灵出没期间前往该处,将其击败——击败紫藤花灵将有机会获得银灵秘钥。
⑥为爱盛放
活动期间的每个整点,风车镇附近都会生出玫瑰花丛,组成一片玫瑰花海。等级达到30级的神选者们可通过采集玫瑰花丛获得3朵红玫瑰,快将玫瑰送给自己的恋人,表达自己的爱意吧!
送出与收到玫瑰可分别完成“蜜恋情人节”活动界面的“花语传情”及“花语迷情”活动,获得银灵秘钥。
⑦龙骨砂堡
龙骨砂堡是众多魔龙的居所,每日可进入3次。
当龙骨砂堡内的独角龙被清理完毕之后,大boss沙漠狂龙就会现身。
击败沙漠狂龙即可获得终极奖励——圣灵法宝礼包。
㈥ 中国一年的二十个节日及习俗
二十个节日:
1月1日 元旦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4月5日 清明节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5月4日 中国青年节
5月12日 国际护士节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诞生日
8月1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母亲节
6月第三个星期日 父亲节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中国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农历腊月廿九或三十 除夕
习俗: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㈦ 道教的主要节日都有哪些
(一)三会、三元。
三会日和三元日,据说都是五斗米道的节日。但从见存资料看,三元日似乎是从三会日演变出来的。
陆修静《道门科略》载述五斗米道的活动,说:“令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一年三会,民各投集本治。……其日天官地神咸会师治,对校文书。师民皆当清静肃然,不得饮酒食肉,喧哗言笑。会竟,民还家……。虽一年三会,大限以十月五日齎信一,到治。”(《道藏》第24册780页)这个载述与前引《圣纪经》所说相同。
《赤松子章历》载三会日,则以正月五日为上会,中会、下会时日相同,同时又列三元日,即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十月十五日下元,称“天地水三官检校之日,可修斋祈福”。(《道藏》第11册182页)而《魏书·释老志》载述寇谦之天师道的活动,则说:“其道坛在南郊,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坛主、道士、哥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礼。”
前两会与《圣纪经》、《道门科略》等相同,而下会则与《道门科略》“大限以十月五日”云云有异。案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八辩道家节日说:“道家金箓、玉箓、黄箓等斋仪,及洞神自然等八斋之法,唯有三元之节,言功举迁,上言功章。
三会男女,具序乡居户属以请保护。正月五日为上元节,七月七日为中元节,十月五日为下元节。恰到此日,道士奏章,上言天曹,冀得迁达,延年益算。七月十五日非道家节。”(《大正藏)第52册548页)
法琳曾为考校佛道是非同异,在荆州青溪山鬼谷洞学习道教,前后将近二十年,其所述道教事,大体都是准确的。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兰盆会,似原非道教节日。
但自隋唐以降,三元成为道教的重要节日,如《要修科仪戒钞》卷八引《玄都大献经》说:“正月十五日,天官校戒,上元斋日;七月十五日,地官校戒,中元斋日;十月十五日,水官校戒,下元斋日。此三日能斋,三官勒名善簿。”《道藏)第6册956页》上元节即民俗之“元宵节”,又衍传为天师张道陵的诞辰。
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民俗则称作“鬼节”,保留了古代五腊祭鬼神的遗风。至于原来作为道教中会的七月七日,在民间则传为牛郎、织女相会,实际上是中国民间的“情人节”,这个节日的形成,与五斗米道及南北朝天师道的“三会男女”等活动是否有关,则有待民俗学者去研究。
(二)戊日。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道教称作“戊不朝真”。对于这个忌日的源流始末,难以作出详细的考证,其法是以干支纪日,逢六戊日,即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关闭殿堂,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悬挂戊字牌。此六戊为“明戊”。另有所谓“暗戊”,如四月的寅日,八月的申日等,精熟此道者亦为忌日。
(三)祖师诞辰。道教是多神教,既有各宗派共同崇拜的三清四御尊神,也有宗派各自崇拜的祖师神。前者反映出道教的基本信仰及教义,后者则多与地方性的民俗活动有关,演衍为影响不等的道教节日。其中许多都是相因成俗的,若详加案考,则往往有不合史实者。
(四)诸星下界日
传说正月初八为诸星下界日,故有祭星之俗。祭星亦称迎顺星、求顺星、接星。除民间焚香礼拜外,道观亦设坛祭星。
顺星正称为太岁,俗称岁星、岁神、顺星。道教信奉的60位星宿神,每位神名都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循环相配而得。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干之首,按照天干地支相配,由甲子至癸亥满60年为一周,故名60甲子。
本人出生年为本命元辰(本命年),如甲子年出生,甲子年即其本命元辰或本命年。每年有一位星宿神太岁值年,本命年之太岁即其本星君,或本命太岁、本命星宿神。善男信女于此日,在家中或道观焚香礼拜本命年的星宿神,求平安顺遂、吉祥如意,为求或祭顺星。把自己的星宿神称为保护神。
(五)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腊月二十三日祭祀灶神(又称灶君、灶王爷)。传说该日灶神升天向玉皇大帝述职,报告该家一年所行的善事或恶行,故其所住之家要送灶神升天。灶神是道教的俗神,称昆仑老母、种火老母元君。
其职责原为主管饮食,晋朝之后,成为玉皇大帝的督察使,监察善恶,录人功过,操掌一家的祸福生死,故世人称灶神为本家司命,又称东厨司命,供于灶头。
该日道观祭灶,夜深人静后,道院八大执事搭衣排班,请监院法师主持祭祀仪式,高功法师依科读《灶王经》祭灶,成为道院的重要法事之一。
保定农村房屋正房多为三间,中间为庭堂,两侧为寝室,称一明两暗。庭堂内设灶,灶的烟洞穿过中室和侧室的墙通往寝室,烟从寝室一端的烟囱冒出。灶的后墙上有一洞龛,灶神贴在龛内,以免尘土落在灶神上。
㈧ 国际法定节日有哪些
1月1日元旦(New Year s Day)
2月2日世界湿地日(World Wetlands Day)
2月14日情人节(Valentine s Day)
3月3日全国爱耳日
3月5日青年志愿者服务日
3月8日国际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men Day)
3月9日保护母亲河日
3月12日中国植树节(China Arbor Day)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White Day)
3月14日国际警察日(International Policemen Day)
3月15日世界消费者权益日(World Consumer Right Day)
3月21日世界森林日(World Forest Day)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World Sleep Day)
3月22日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
3月23日世界气象日(World Meteorological Day)
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World Tuberculosis Day)
4月1日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4月5日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
4月7日世界卫生日(World Health Day)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World Earth Day)
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
5月1日国际劳动节(International Labour Day)
5月3日世界哮喘日(World Asthma Day)
5月4日中国青年节(Chinese Youth Day)
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World Red-Cross Day)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International Nurse Day)
5月15日国际家庭日(International Family Day)
5月17日世界电信日(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Day)
5月20日全国学生营养日
5月23日国际牛奶日(International Milk Day)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World No-Smoking Day)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 s Day)
6月5日世界环境日(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Day)
6月6日全国爱眼日
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
6月25日全国土地日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日(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7月1日国际建筑日(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Day)
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
7月11日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
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Army Day)
8月12日国际青年节(International Youth Day)
9月8日国际扫盲日(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Day)
9月10日中国教师节(Teacher s Day)
9月16日中国脑健康日
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9月20日全国爱牙日
9月21日世界停火日(World Cease-fire Day)
9月27日世界旅游日(World Tourism Day)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National Day)
10月1日国际音乐日(International Music Day)
10月1日国际老年人日(International Day of Older Persons)
10月4日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10月5日世界教师日(World Teachers Day)(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
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
10月9日世界邮政日(World Post Day)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World Mental Health Day)
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World Standards Day)
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Blind)
10月15日世界农村妇女日(World Rural Women s Day)
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
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0月24日联合国日(United Nations Day)
10月24日世界发展新闻日(World Development Information Day)
10月28日中国男性健康日
10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
10月31日万圣节(Halloween)
11月8日中国记者节
11月9日消防宣传日
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
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12月1日世界爱滋病日(World AIDS Day)
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World Disabled Day)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12月9日世界足球日(World Football Day)
12月25日圣诞节(Christmas Day)
12月29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Biological Diversity Day)
1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麻风节
3月最后一个完整周的星期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复活节(Easter Monday)(有可能是3月22-4月25日间的任一天)
5月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Mother s Day)
5月第三个星期日全国助残日
6月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Father s Day)
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International Peace Day)
9月第三个星期六全国国防教育日
9月第四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International Day of the Deaf)
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世界住房日(World Habitat Day)
10月的第二个星斯一加拿大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tion)
10月第二个星期四世界爱眼日(World Sight Day)
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美国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