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节为何抵不过情人节

七夕节为何抵不过情人节

发布时间: 2022-08-11 14:00:32

㈠ 为什么现在的人大多数都过情人节而不过七夕节那大神们帮帮忙

因为中国的七夕节根本不是情人节,从古至今我们都没有像西方的情人节那样来庆祝的,比如送花啊,送巧克力啊。。。。现在我们其实是在东施效颦,胡乱的在模仿西方的情人节,西方的情人节一直都是那么正式,而我们的七夕节不是这样。最傻的是在七夕节那天,有人会送自己的女朋友一束玫瑰花+一块巧克力,你说这算什么嘛!玫瑰花是东方的示爱方式,巧克力是典型的西方传统,难道这就叫东西合璧?所以啊,现在的中国的七夕节不像西方的情人节。

㈡ 在西方情人节面前,备受推崇的七夕情人节为什么不堪一击

中华文化之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爱情这个东西了,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够让无数的人为之着迷,中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有了许多关于爱情故事的记载,而这些爱情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们争先模仿的经典事例,甚至在这种古代爱情文化的氛围之中还诞生了独属于中国人的七夕情人节。可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七夕情人节到了现代之后却不是很适应,更多的人都选择了过西方的情人节。

中国的七夕情人节并不比外国的情人节差,也不是年轻人所认为的时尚,相同的是,中西双方的节日都是来自于古代的传统。年轻人过西方节日是明星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跟不上的结果。相反的是,中国传统七夕情人节里面蕴含着多重文化元素,是真正的实用与浪漫并存的好节日。

㈢ 七夕节堪称中国的“情人节” ,为什么其影响远不及西方的情人节

评论:七夕节为何干不过情人节
晏扬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本土“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七夕节”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那么,年轻人为何热衷过“情人节”而冷落了“七夕节”呢?
“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当然,“情人节”兴盛而“七夕节”冷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有了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自己挑些重要的出来吧

㈣ 在古代七夕为何不是情人节

情人节是西方的节日,后来中西文化融合才流入我国,古代七夕是用来纪念牛郎织女相见的日子的。

㈤ 传统的七夕节应当是很重要的节日,为何逐渐被各种“情人节”所稀释

七夕原是乞巧节,后加入牛郎织女的传说演化成象征男女圆满爱情的七夕节,今天人们把七夕比拟与西方的情人节,从节日内涵上看两者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因而我们只能说,情人节在中国的兴起唯一的可能性是中国已经是西方文化共同体的成员,不但情人节,几乎所有的西方节日都来势汹汹,然而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并没有衰落。我想这说明,我们可以既深刻的学习西方,又保持我们自己。

现代化的家庭关系,男女平等,恋爱自由,这些似乎都是舶来品,至今西方与我们都未完全实现这些,因而情人节,是可以理解的。

㈥ 为什么说七夕不是情人节,勿想恶事

七夕节被誉为现代的情人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每年到了七夕的时候,商家必然会大肆宣传一番,借此刺激消费,那么朋友圈里总是到处晒恩爱秀礼物的照片,但是七夕真的是情人节吗?



于是王母娘娘就罚他们二人不能相见,但是后来被织女和牛郎的爱情感动了,所以她就法外开恩,让牛郎和织女在七夕的这一天相见,每年的这个时候,据说很多很多喜鹊都会在空中搭一座桥,让牛郎和织女能够在桥上短暂的相见。

那么现在乞巧节变成了情人节,其实也有这样一个原因,虽然乞巧节中也有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但是现在七夕七巧节已经变成了非常商业化的一个节日,各类商家都是趁着这个机会来进行促销,虽然说这也并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家在过情人节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他乞巧节的内涵。

㈦ 为什么七夕不如情人节

2.14是国际的情人节,所以在宣传上占优势。情人节年轻人过的比较多,年轻人比较崇媚洋外。还有就是我们国家不太重视这种传统节日

㈧ 看了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为什么说七夕节不该过成情人节

七夕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因为这一天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惊天地、泣鬼神,正是他们那段海枯石烂、刻骨铭心的爱情才让人们把他们相会的这一天当成了情人节。但是有人说“七夕节不应该过成情人节”,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把七夕过程情人节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大多数人也是想借助这段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来讨个好兆头,希望可以在这一天能够收获自己的爱情。这个节日既然已经被大众接受,那么把这一天当成情人节也无妨,这也有助于牛郎织女传说的广泛流传。

㈨ 七夕的影响力为何没有西方的情人节大

评论:七夕节为何干不过情人节
晏扬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本土“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七夕节”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那么,年轻人为何热衷过“情人节”而冷落了“七夕节”呢?
“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当然,“情人节”兴盛而“七夕节”冷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有了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宣传的不够和民俗的失传。
现在人们所用的是罗马教皇编制的格利高里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阳历,而一些中国传统节日都是用阴历记述的,这就使得很多传统节日往往被人们忽略。去年是润七月,有两个七夕,一度成为商家赢利、媒体做节目的噱头,于是人们才开始重视这个本土的情人节。
古代的女子是不能随便出门的,但七夕这天,女孩们经常会聚在一起玩乐,并比较“女红”水平的高低,看看谁的手巧,通常女子们会绣一些象征美好爱情的鸳鸯荷包、绣囊之类的东西。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女主角的本职工作就是“织”,民间女子为了能有和织女一样的巧手,因而,七夕又被称为乞巧节。关于乞巧节,人们最熟悉的描述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小姐起名字的一幕。关于七夕节女子们之间嬉戏的情景在”乐府双璧“之一《孔雀东南飞》中也有所记载,刘兰芝将要离开婆家时,对小姑子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就是指七月初七,即七夕。
也可以说,西方的情人节只是情侣们之间爱情缠绵的一种记录,而中国的七夕节,既是记载了牛郎织女之间坚贞不渝的美好爱情,更是寄托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女红的精益求精也可以体现她们追求心灵手巧。

㈩ 七夕为什么比不过西方的情人节求大神帮助

楼主,看下这个把~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夕节为何不敌情人节 2010年08月12日18:04千龙新闻网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此节源于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故事,因为关乎爱情,故“七夕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据说不仅仅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 “七夕节”是本土“情人节”,历史悠久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七夕节”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每当西方“情人节”来临之时,年轻人都会不失时机地互赠爱意,且花样翻新,近乎疯狂;而每年的“七夕节”,却显得异常冷清,鲜见年轻人有什么热情举动,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那么,年轻人为何热衷过“情人节”而冷落了“七夕节”呢? “七夕节”受冷落,是相对于“情人节”而言的,而对“情人节”的热衷,从根本上说还是缘于一种“崇洋心理”。西方“情人节”不仅受到了我国年轻人的青睐,而且是风靡全世界的节日,这与西方国家的国力较强大和文化较发达有一定关系。故而,虽然年轻人热衷于“情人节”是缘于崇洋心理,却不是批评教育所能扭转的。 “七夕节”之所以热闹不起来,还有一个因素,即“七夕节”没有一个统一的而且适合年轻人的活动作为“节日载体”。在西方“情人节”里,有情男女互送鲜花、巧克力,这样的“节日载体”简单而浪漫。“七夕节”的传统活动,各地不一,但共同特点就是,这些活动大多适合在乡下进行。生活在都市里的年轻人,抬头看不见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也不可能在瓜果架下偷听他们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至于祈祷祭拜、穿针引线、杀鸡洗澡之类流行于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就更难让年轻人普遍接受了。所以,想让“七夕节”受到年轻人的宠爱,其活动内容恐怕需要一番改造才行。 当然,“情人节”兴盛而“七夕节”冷清,并不是什么值得忧虑的事情。“情人节”和“七夕节”都起源于忠贞不渝的爱情传说,不管人们热衷于哪个节日,其实际意义是相同的,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有了这一点,也就足够了。 参考 http://lady.qq.com/a/20100812/000233.htm 如果有帮助的话,谢谢楼主采纳!

热点内容
梅花股票 发布:2025-07-10 04:52:52 浏览:186
樱花摄影人像 发布:2025-07-10 04:52:16 浏览:663
兰花麻叶 发布:2025-07-10 04:38:23 浏览:250
鸢尾和马兰花的区别 发布:2025-07-10 04:35:15 浏览:280
花艺免费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0 04:35:15 浏览:433
白牡丹发根 发布:2025-07-10 04:33:39 浏览:566
挤压插花泥 发布:2025-07-10 04:19:20 浏览:908
遇见花艺奥林店 发布:2025-07-10 04:13:03 浏览:833
艾医生樱花气垫色号 发布:2025-07-10 04:07:58 浏览:32
七夕布景图 发布:2025-07-10 03:58:33 浏览: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