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没概念

七夕没概念

发布时间: 2022-07-29 08:49:57

❶ 有多少人对情人节没有概念为什么我对情人节没有概念

为啥要有概念,这个概念,只是商家硬塞给消费者的,为了卖货,什么节日,都会有促销活动
况且,恋人天天见面,有没有这个节日,都没有任何影响

七夕的内涵

盛夏的夜晚,仰望天空,成千上万的繁星组成巨大的光带,我国古代将其看成是天河,它就是天文学上所说的“银河系”。在天河东边有发橙色光芒的星叫牵牛星,旁边有两颗小星,象征着牛郎担着的两个孩子;天河西边有发青光的明星就是织女星,旁边四颗星形成菱形,象征织布的梭子。早在三四千年前,人们就将这些星星赋予了人的品格。西周民歌《诗经·小雅·大东》曰:“跛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脘彼牵牛,不以服厢。”是说织女每天纺织七个时辰(约今日的14小时),却织不成锦缎;而牵牛星也拉不了车(厢)。汉代《古诗十九首诗》中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织女整天纺织,隔着小河,牛郎与她却不能相会倾诉,表现织女、牛郎二人的相思之苦。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间,牛郎和织女通过喜鹊搭的天桥来相会,这就是由来已久的“七夕节”。而近年来,人们将“七夕节”称为中国的情人节,我以为,这很不准确,也不妥当。

首先,我们先要清楚,情人与夫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夫妻也叫夫妇,指结婚或婚娶形成的正式婚姻关系,其中两人分别是丈夫与妻子;而情人是指情夫或情妇,指男女双方中一方或两方已有配偶,但他们之间仍保持着性爱关系,男方是女方的情夫,女方是男方的情妇。情人也可指相爱中的男女一方,但他们结婚后,就不能再称情人,而叫夫妻。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是七月七日夜间牛郎和织女相会,他们二人的关系是夫妻关系,而并非是情人。

据古代传说,牛郎的父母早逝,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并不好,经常虐待他,后来竟然让牛郎与老牛一起生活。老牛实际上是金牛星变的。一天,仙女们来到银河,脱下锦绣衣裳,在清澈的河水中洗澡嬉戏。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偷偷拿走了织女的衣裳。于是,二人由此相识、相恋、成婚,男耕女织,还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小孩。老牛临死前,让牛郎将它的皮留下,以备急用。闻听织女与牛郎结婚,玉帝和王母娘娘大怒,命令天神下人间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老牛皮,挑上两个孩子去追赶。牛皮使他像风一样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一霎时,银河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日久天长,玉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于是,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都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的相会搭鹊桥。自古以来,表现牛郎织女故事的各种文学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很明显,牛郎织女是夫妻关系,还生有一儿一女,并不是情人关系。他们在七月七日相会是夫妻相会,而并非情人相会。所以,将“七夕节”称为情人节,从概念上讲是错误的。

其次,情人节,确切地说是西方情人节,其格调、特点是自由的、浪漫的,其追求的是美好的爱情境界,自由的爱情空间。然而,“七夕节”牛郎与织女的相会却是不自由的,受到极大限制的。牛郎与织女的婚姻爱情,受到玉帝和王母娘娘的横加干涉,强制拆散而使劳燕分飞。这其实象征着几千年来,中国封建势力对男女青年自由的婚姻爱情的破坏和干预。三百六十五天才让牛郎织女相会一次,这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这些统治者的一点施舍、一点恩惠,是很不自由、很受限制的相会,充满悲情、充满压抑,自然也就谈不上浪漫情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将“七夕节”叫做情人节不妥当。

再者,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在文化内涵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的“七夕节”也叫“乞巧节”,乞巧就是乞求灵巧的手艺。据说人间的巧手女子都是向七仙女乞来巧手的。这种风俗起源很早,据《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俗也。”后来还结扎彩楼,用以乞巧;皇宫中的乞巧活动也非常盛行。在七夕的夜晚,嫔妃宫女乞求美妙的手艺。唐朝诗人祖咏的《七夕》诗曰:“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生动地描绘了七夕乞巧的情景。据载,唐玄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宫中夜宴,宫女们各人将小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看是否结网,网形是否圆满、美观,是否得“巧”;古代妇女在七夕之夜还要“观星慕仙”,举行聚会。结彩楼,穿七孔针,并在庭院陈列瓜果供品,乞求灵巧。在南方一些地区,“七夕节”这天,姑娘们要把自己亲手编的五彩线、五彩绳扔到屋顶上,让喜鹊衔到天上去,为牛郎织女搭桥。自古以来,全国各地有各种各样的“乞巧”习俗,表现了女子希望学到好手艺,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陕西西安,“七夕节”有着更深远的历史意义。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在长安西南开凿了方圆四十里的昆明池,象征天上银河,在昆明池的东西两旁,雕刻了牛郎、织女的石像,遗留至今。牛郎像人称石爷,织女像人称石婆(石爷庙、石婆庙今天尚在)。据说,这对石像是西汉朝廷设立的,属于中央政府的官方行为,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学界也有这样的观点,认为牛郎织女故事从此发源。因此,“七夕节”与陕西西安有着密切关系。

除上述所说,在关中地区,农历七月初七更具特殊意义。在关中,尤其是西安地区,以夏粮为主,因此,夏收对广大群众来说极其重要。小麦丰收,人们非常高兴,加之夏忙后,相对清闲一些,于是,人们就举办“忙罢过会”。过会在七月较为集中,七月初七前后过会的村子最多。过会时,所有的亲戚朋友团聚一起,话谈丰收喜悦,交流生产经验。过年时走亲戚比较分散,而过会时,所有亲戚聚在一起,时间相对集中。关中地区的“七夕节”和“忙罢过会”连在一起,更增添了丰富的内涵。

总之,我国的“七夕节”内容蕴含非常丰富,这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国古老传统的“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着很大的差异。将“七夕节”叫做情人节,用西方文化来简单地取代或者诠释中国传统文化,显然不准确不妥当。(车宝仁)

❸ 七夕这个节日,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改革开放的头几年,西夷的一个节日,随着一阵海风吹遍了我国的街头巷尾,也吹进了年轻人的心里。小情人们在2月14日这一天,互相赠送鲜花、巧克力等礼物,以表达爱意,歌颂爱情;缅怀一位叫Valentine的修士,这一天就是Valentine's day,中文叫做“情人节”。

又过了几年,另外一个情人节悄悄走到人们中间,那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这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传统节日,冷到人们甚至都不知道那是怎么延续至今的。

我们知道,每一个节日都有特定的风俗:比如西方人的圣诞节亲友团聚,装饰圣诞树、扮圣诞老人。中国人春节也要亲友团聚,放炮仗、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端午节吃粽子。。。那么七夕吃什么?不知道~~ 七夕有什么传统活动?还是不知道~~ 根据我从网上搜索,七夕有零星的庙会,但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没有一个人参加过。这些零星的庙会,既不排斥情人,也和情人没有多大关系。

如果说七夕是一个传统节日,那么使它延续至今的,应该是牛郎织女的传说。每个节日背后,都有一个传说或典故,西洋的情人节也不例外。传说公元三世纪的罗马,有个国王,他为了保证兵源,竟然禁止国民结婚。西方的婚礼是由修士主持的,就在罗马的国都里,有位德高望重的修士,他不顾国王的禁令,偷偷的为一对对小情侣举行结婚典礼。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罗马迅速传开,不幸的是,也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国王把修士打入天牢,最终折磨致死。修士遇害的那一天是公元270年的2月14日。

一千多年过去了,那位国王早已下了地狱,“人们再也记不得他的权杖与宝剑”,但人们将永远缅怀那位敢于对抗强权的修士,他的名字叫Valentine(瓦沦丁),2月14日是Valentine's Day,这一天渐渐成为今日的情人节。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情人节”的故事,我们的瓦沦丁在哪里?翻开我们的史书,谁是中国的瓦沦丁?有谁曾经为了爱情,对抗强权,甚至不惜性命?我想还是有的,只是人们并没有象罗马人那样同情他,而是把他忘了。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瓦沦丁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古代,以我们的传统思想,谁去赞颂他?谁为他树碑立传?得到他帮助的人们,还不是纷纷向国王下跪磕头?他更可能被人们当作叛逆,一个人寂寞的死去,任凭坟上长满杂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谁会记得他?我们只会记得那位英明神武的国王,叱咤风云万人敬仰世代称颂。当然我们也不可能有自己的情人节。

南朝梁文人沈约(公元441-513年)曾作过《织女赠牵牛》诗。同样是一千多年的时间,哪一朝哪一代把七夕当作情人节了?中国人哪一朝哪一代把追求爱情,追求个人幸福当作天经地义的事了?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七夕节没有情人之间互赠礼物的习俗,没有表达爱情的传统,即使那些零星的庙会,也是和西方情人节的习俗大相径庭,那庙会也不是婚友联谊会,可以说和情人没多大关系。七夕就是七夕,有牛郎织女的传说,但无情人节之实。Valentine's Day 为什么不叫“瓦沦丁之日”,而翻译成“情人节”?很简单,因为那就是情人过的节~

既然七夕自古不是情人节,也没有情人把它当作自己的节日,那么为什么近几年要把西方情人节的习俗生搬硬套到七夕节上呢?我不知道是什么人把七夕改造成了所谓的情人节,也不想无端猜测人家都是别有用心。罗马出了一位流芳百世的修士,而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文明古国,却没有酝酿出一个中国自己的情人节。西方情人节承载了歌颂爱情,不畏强权追求幸福的精神。反映了罗马民间坚定的、正义的道德观,一千多年过去了,伟大国王的生日没有人记得,瓦沦丁修士的故事却世代传颂,成为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人们的节日。为什么中国没有?

我们是否该想一想,我们的祖先,我们的传统尊重过爱情了吗?真的追求过幸福吗?中国的瓦沦丁,他真的存在吗?他可能做过什么呢?他的下场又怎么样?得到他帮助的人,感激过他吗?他真的一片纸,一块坟都没留下吗?

我们除了东施效颦,把本来不是情人节的七夕改造成瓦沦丁节,还会干什么?

附:七夕的传说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苦命的放牛郎叫灵儿,有一天受“灰牛大仙”教唆,跑到茶豆架底下去偷窥仙女洗澡。其中有个叫织女的特漂亮,绝对的天使的脸盘魔鬼身材。灵儿是个刚刚发育好的小伙子,那年头又没有贴图网站,也没有受过“坐怀不乱”等等先进事迹的教育,他能不动心吗?只看了一眼就死心塌地地爱上织女了。织女是个情窦初开的大姑娘,对灵儿这小帅哥也是一见钟情,没嫌弃他是个一穷二白肉身凡胎的放牛郎,俩人一来二去就好上了。

这小两口成家以后恩恩爱爱,日子过的村里人都羡慕,还生了一对双胞胎。“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可怜第三年的七月七,祸从天降!天上有个恶霸的压寨夫人叫王母,这一天王母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下凡绑架了织女,往天上逃逸。灵儿就急眼了,带了俩孩子一路追了上来。王母遂使妖术划了一道银河,挡住了灵儿父子三人。从此好好的一家四口,就被王母无端给拆散了。恶霸玉皇知道了他老婆干了这么缺德冒烟的事,怕遭世人戳脊梁骨唾骂,决定每年七月七,招喜鹊搭桥,让牛郎织女一家人团聚一天。
七夕故事和风俗的时间性,表明它原本只是一个秋天的节日,七夕故事所蕴含的意义,也不过是时令转换、秋天开始的消息,尽管有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七夕却初与爱情无关。七夕,作为秋天的第一个节日,拉开了秋天的序幕,而秋天的戏剧永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秋风起兮,繁华落尽,万物萧条,令人黯然神伤,因此,七夕与其是情人的节日,不如说是一个伤情的日子,与其说是一个令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日子,不如说是一个自古多情伤离别的日子。七夕非爱情的季节,因此,在古人的观念中,七夕对于婚嫁,并非一个吉利的日子,牛郎织女的爱情,也并没有花好月圆的意味。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占卜简书《日书甲种》就有以牛郎织女为占的条目,一条说:“丁丑、己丑取妻,不吉。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不果,三弃。”另一条说:“戊申、己酉,牵牛以取织女而不果,不出三岁,弃若亡。”可见,在古人心目中,七夕故事,对于爱情和婚嫁而言,原本是凶多吉少的“下下签”,是抽不得的。;

时下国人炒作七夕情人节概念,原因之一是为了和西方的情人节抗衡,用心可谓良苦,然而,把七夕当成情人节,可谓数典忘祖。本土意识为了回应外来冲击而“复兴”传统,却不得不参照外来文化而对传统进行重新阐释,因此反倒使“传统”成了外来文化的拙劣模仿。其实,中国原本是有自己的情人节的,它和西方的圣瓦伦丁节一样,不在秋天,而在春天。在古代,包括春分、花朝、春社、清明、上巳等等在内的春天节日,除了其特有的与农事、祭祀有关的仪式内容之外,无一不是风情摇曳的爱情节日,且不说自古以来那些在春天节日上吟唱的诗篇中流露出来的无边风月,翻翻宋明话本、元人戏文,那些多情的才子佳人们几乎无一不是在清明上巳、踏青游春的游戏场上一见钟情、私定终身的。说到底,万物盛开、摇荡性灵的春天才是滋生爱情的季节。

❹ 七夕的来历 七夕对现代人生活有什么影响

七夕,原名乞巧节,起源于汉代。古代民间七夕节有许多习俗,穿针乞巧,以七彩线穿七孔针,捉喜蛛,以乞巧,因为织女是灵巧智慧的女神。七夕,实际上是中国传统的女儿乞福节、乞巧节、妇女的乞子节、老人的祈寿节、广大人民的祈愿节。

❺ 七夕在中国的意义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专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属,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庆祝方式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❻ 七夕的意义是什么

七夕的意义: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回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答美好生活的精神。

文化精神就是在历史上起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成为历史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文化精神既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大多数人民所接受领会,又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之所在。一个失去精神支撑的人如同一具僵尸,一个失去文化精神的民族就等于该民族的消失。

七夕文化中的乞巧、祈福就是这种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乞巧活动的开展就是激励人们追求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自强不息,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年年创新,代代传承,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故人的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乞巧活动恰恰就是为了提高人的素质而开展的。如果让乞巧活动进一步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将会产生更大的积极作用。乞巧看重的是人们素质的提高,而祈福更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祈福从根本上讲就是祈求平安、幸福、和谐、和平,它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和合文化的精神实质。

❼ 哪天是七夕啊对农历没概念

农历7月初七就是七夕,今年公历8月23!

❽ 7夕是什么概念

七夕就是2个情人或则是2个恋爱中人的节日

热点内容
家养绿植什么时候浇水 发布:2025-07-17 20:47:13 浏览:850
樱花释 发布:2025-07-17 20:46:26 浏览:811
2014上海情人节怎么过 发布:2025-07-17 20:46:26 浏览:574
怎得梅花扑鼻香的前一句 发布:2025-07-17 20:42:06 浏览:925
永州玫瑰湾董事长 发布:2025-07-17 20:35:54 浏览:614
红蝶海棠般若 发布:2025-07-17 20:33:17 浏览:789
兰花一起走 发布:2025-07-17 20:33:11 浏览:756
大地上的第一朵花读后感 发布:2025-07-17 20:22:19 浏览:57
梅花引小说txt 发布:2025-07-17 20:20:36 浏览:52
小盆栽成本 发布:2025-07-17 20:06:24 浏览: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