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七夕
『壹』 让牛郎织女幸福生活,联想到的诗句有哪些
1、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朱淑真《鹊桥仙》
2、乞巧楼前乞巧时,金针玉指弄春丝;牛郎织女年年会,可惜容颜永别离。——唐寅《绮疏遗恨》之针》
3、直须待得玉钩挂,要看牵牛织女星。——《孟秋七日邀从兄廿五宣义四弟五侄同饮锦园即》
4、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朴《七夕》
5、叶已鸣秋夜渐长,年年织女会牛郎。——《七夕呈坐间诸友时留平江宿和靖书院次日》
6、七月七日风雨多,御桥南望水增波。鸳鸯自向沙头宿,不管牛郎信若何。——石珝《七夕》
7、牛郎织女,因缘不断,结下生生世世。人言恩爱久长难,又不道、如今几岁。眼穿肠断,一年今夜,且做不期而会。三杯酒罢闭云房,管上得、床儿同睡。——袁去华《鹊桥仙》
8、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曹松《七夕》
9、我笑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逢。欢情尽逐晓云空。愁损舞莺歌凤。牛女而今笑我,七年独卧西风。西风还解过江东。为报佳期入梦。——陈东《西江月》
10、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11、人逢役鹊飞乌夜,桥渡牵牛织女星。——《鹧鸪天》
12、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意》
13、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卢炳《鹊桥仙》
14、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林鸿《投赠张红桥》
15、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至今八万六干会,后会滔滔无止期。可怜一会才一日,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古别离,天上犹如此。人间可例推,设使无会晤,安用苦别离?古别离,长吁嘻!——乾隆《古别离》
16、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7、斜軃香云倚翠屏,纱衣先觉露会零。谁云天上无离合,看取牵牛织女星。——贾云华《七夕》
18、银河东达鹊桥西,织女牛郎会晤时。才得欢娱又离别,相逢拟待隔年期。——金朋说《七夕吟》
19、天上双星有常处,夫为牛郎妇为女。东西相望自年年,只隔天津一泓许。耕田匪易织亦劳,不得从容相慰语。伤心一掬泪如珠,洒向人间作秋雨。——龚诩《寓意》
20、相传织女星,今夕嫁牵牛。——《七月七日》
『贰』 七夕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七夕》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商隐对亡妻的深切怀恋之情。
《七夕》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诗,此诗先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再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而渴望能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全诗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全诗原文如下: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白话文释义: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注释: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传说牛郎和织女这天在天河的鹊桥上相会。鸾(luán)扇:上面绣有凤凰图案的掌扇。鸾,凤凰一类的鸟。扇,指掌扇,古时模仿雉尾而制成的长柄扇,用于坐车上,以敝日挡尘。凤幄(wò):闺中的帐幕;绣有凤凰图案的车帐。
星桥:鹊桥,传说七夕这日天下的喜鹊都飞往天河,为牛郎和织女相会搭桥。争将:怎把。无期别:死别;无期重逢的离别。一度:一次。
(2)联想七夕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851年,长期沉沦于下僚的生活已经消磨了李商隐的壮志,幸运的是有妻子王氏在感情上给他慰藉,但是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与妻子分别,继续在入幕求官的道路上挣扎,饱受仕途磋磨、别离相思之苦。但这年的夏天,妻子王氏突然病逝,李商隐竟然来不及回家见妻子最后一面,至此永诀。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七夕》来追悼亡妻。
此诗前二句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叁』 七夕节由来
夕节又被年轻人称之为中国的“情人节”,说到七夕节,我们就会联想到牛郎和织女这一对有情人,每到七夕节的晚上,传说牛郎和织女就会在银河相会,他们一年才能相见一次,也就是七月初七的晚上,这就是七夕节的由来。
我国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也有人称为“女儿节”或者是“七巧节”。七夕节跟外国的2月14日情人节差不多,也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节日。分别两地的恋人会相会,有人选择在这一天表白,结婚,因为七夕是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
说到七夕节的由来,这就要说到古时候的董永和天上的织女,董永虽然是一个凡人,织女贵为仙女,但是她却爱上了放牛郎董永,两个人相亲相爱,还生有一对可爱的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织女私自下凡的事情被王母娘娘知道了,便命人把织女抓回了天厅,恩爱夫妻被拆散。牛郎非常伤心,他喂养的一头老牛告诉他,可以用它的牛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上天去追织女,但是王母娘娘为了阻止两个人相见,拔下头上的金簪划出了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喜鹊被他们俩人的爱情感动,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一条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
所以,相传每年的七夕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现在,在天河的两边,还可以看牵牛星和织女星在遥遥相望。
『肆』 七夕的来历是怎样的有什么相应的风俗吗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庆祝方式
这个节日已越来越少人庆祝。在50年代和60年代,每逢这一天,牛车水一带到处张灯结彩,布置得如同仙境一般,来自不同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这里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就夜晚而言,除月夕外,七夕也是同样美丽动人的......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汉代时,民间便开始向织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灵手巧,还祈求得到财富、早日有美满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伍』 七夕是什么时候..具体寓意呢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是流行于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节日最早起源于中国汉代,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之一。节日产生了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因受外来文化影响,洋节逐渐流行中国,媒体炒作,七夕节在当代又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文化歌颂了忠贞不渝的婚爱观,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它传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体现的是一种强烈的责任心,不同于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浪漫色彩的爱情观。在农耕社会中,家庭不但是一个基本的生产生活单元,而且是社会构成的细胞,夫妻恩爱、家庭和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弘扬牛郎织女故事传说倡导的追求美好生活和坚贞爱情的婚姻爱情观,在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陆』 七夕的来历,谁能告诉我个完整的故事
七夕别称“星期”的背后,有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民间传说牛郎、织女二星在七月七日这天会合,故称。王勃的《七夕赋》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大约正因如此吧,后人便把男女成婚的吉日良辰叫作星期。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七夕乞巧
七夕七月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从鹊桥渡天河相会的日子。人们心中的织女是个勤劳善良、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都要出来行拜祭的礼仪,并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双灵巧的手,有颗聪慧的心,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因为七夕节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妇女节。 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样的面点,各地风俗不一。各种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请天上的织女来品评。然后大家一面观赏着遥远的夜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样会使人变得灵巧。
『柒』 七夕节的来历
0:00
七夕节的由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内及汉字文化圈诸国容的传统文化节日。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起源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相传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鹊桥相会就是在农历7月7日,又因为织女有一双能织云霞的巧手,民间的少女们希望能到织女的灵气,所以在七夕节那天“乞巧”,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捌』 七夕节哪一个现象能使古人联想起之女狼通过鹊桥相会
西西的很多现象都可以,水谷人联想到女郎通过鹊桥相会,牛郎织女
『玖』 七夕那天花了4千多买联想ideapad120s-14iap值吗用了一天半感觉不怎么好用
你是那一款配置,120G的应该只有2000多一点点,256G应该在两千七八最右,因为它处理器很低,这款电脑只有简单的办公上网和看下电视,通俗点说就是上网本的升级版,所以说你认为值不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