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10月
㈠ 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情人节是2月14日,这是一个关于爱、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贺卡的节日 男女在这一天互送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情人节的晚餐约会通常代表了情侣关系的发展关键。现已成为欧美各国青年人喜爱的节日,其他国家也已开始流行。
1、日记情人节(Diary Day):1月14日
2、华仑亭情人节(Valentine's Day):2月14日
3、白色情人节(White Day):3月14日
4、黑色情人节(Black Day):4月14日
5、黄色与玫瑰情人节(Yellow and Rose Day):5月14日
6、亲吻情人节(Kiss Day):6月14日
7、银色情人节(Silver Day):7月14日
8、绿色情人节(Green Day):8月14日
9、音乐情人节与相片情人节(Music Day & Photo Day):9月14日
10、葡萄酒情人节(Wine Day):10月14日
11、橙色情人节与电影情人节(Orange Day Movie day):11月14日
12、拥抱情人节(Hug Day):12月14日
13、中国情人节:七月初七
香港受到西方文化长期影响下,庆祝情人节已有多年历史。男女会互赠礼物,男送女的标准礼物通常是鲜花、巧克力、首饰等,女送男的一般是手表、领带等男士服饰用品,并且常会到餐厅享用烛光晚餐。
澳门在情人节日,男女情侣都非常重视这天的节日。男送女鲜花,女则会送给男朱古力(巧克力)。
男性在这一天向他的女性朋友说“情人节快乐”已经没有特别的感情关系,而逐渐演变为有如公开场合的打招呼的形式。但男性较少在公开场合对另一位男性如此打招呼。
㈡ 七夕后是什么节 几月几号
每年鬼节都是自七夕之后呀,农历七月十五,是8月24号 民间将阴历7月15称为鬼节,又叫中元节。 鬼节都在七夕后,都是农历7月十五,是8月24日
㈢ 八月十六号七夕节的由来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因为有传说为证。大体的故事是牛郎出生很苦且忠厚老实,生活中又受到排挤,而织女因为偶然下凡沐浴,通过老黄牛的撮合两人逆天意相爱而生活在了一起。此事被王母知道,勃然大怒遂把二人拆散,从此以银河为阻,两两相隔。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阴历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所以有了七夕之说,并在近年七夕被称为了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悖悖、烙巧果子、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该地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而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以及一个上香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女人们不仅乞巧,还有乞子、乞寿、乞美和乞爱情的。而后,大家一边吃水果,饮茶聊天,一边玩乞巧游戏,乞巧游戏有两种:一种是“卜巧”,即用卜具问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种是赛巧,即谁穿针引线快,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小礼物送给得巧者。
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最后折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此种瓜果称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㈣ 七夕是哪天
七夕是农历七月初七,每年对应的公历就不一样咯,今年是8月20日。懂浪漫专的男生都知道这一天要属送礼物的好吗,像我们家老公每年都会送我不一样的惊喜,其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手上这么Darry Ring,男人一生只能凭身份证买一枚,寓意“一生唯一真爱”,要知道这是女人最期待的戒指啊,收到它代表收获了最理想的专一爱情,也能知道他有多大的勇气和真诚。楼主不来一个么?用实际行动给她一个浪漫的情人节吧!
㈤ 为什么"七夕”被称为“紫色情人节”,不再7月初7,,而在10月9号啊
记得哪里看到过其实每个月都有一个情人节的
是按农历的7号来算的
每个情人节的名字也都不一样
以各种颜色命名的
就像3月14的白色情人节性质差不多的吧
㈥ 农历十月叫什么月
农历十月的别称有:阳月、初冬、开冬、露月、良月、子春、孟冬、坤月、吉月等。
①孟冬指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在24个节气中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孟冬时节气候寒冷,曹孟德的诗《冬十月》,开篇即提到"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②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
③阴月:十月叫成“阴月”的理由据说是源自古代阴阳学说,十月要“纯阴用事,嫌于无阳,故以名之。”
④小阳春:指农历十月,现在还习惯称夏历十月为“小阳春”。
⑤露月:指农历十月,因秋去冬来的十月,露水多生而得名。
(6)七夕10月扩展阅读
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一年分为12个月;中国农历一年也为12个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参考资料:网络-月
㈦ 七夕情人节是几月几号
七夕情人节,是我国的传统情人节。它源于汉代,并于东晋的《西京杂记》有着详尽内的汉代七夕记载。起初七容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是年轻的女子通过一系列的女工活动,向织女星祭拜,乞求智巧与美好姻缘的节日。七夕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文化节日,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到来,也就是2018年8月17日,七夕节是象征爱情的节日,是纪念“牛郎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也被称为“东方的情人节”!在农村,七夕节的别称有很多,最常听到的是“乞巧节”,还有“女儿节”,“穿针节”等说法,其实是,过去农民对自然崇拜的一种表现!
㈧ 农历十月又叫什么
亥月、阳月、露月、寒月、吉月、良月、檀月、坤月、小春月、小阳春、子春、孟月、孟冬、始冬、初冬、上冬、早冬、开冬、元冬、玄冬、玄英、霜华、岁阳、阳止、六阴、纯阴、正阴、魁冈、建亥、应钟;
临近月份的别称:
十一月:子月、辜月、葭月、冬月、雪月、畅月、复月、周月、周正、达月、鸭月、栆月、章月、纸月、龙潜月、天正月、一之日、叶蛰官、仲月、仲冬、中冬、正冬、盛冬、冬半、短至、亚岁、阳复、阳祭、水正、天泉、建子、黄钟;
十二月:丑月、涂月、腊月、蜡月、严月、除月、荼月、冰月、凋月、殷正、临月、残月、栎月、椒月、地正月、二之日、季月、季冬、暮冬、杪冬、末冬、晚冬、深冬、穷冬、严冬、隆冬、苍冬、冬残、冬底、冬素、三冬、木少冬。
(8)七夕10月扩展阅读:
月份来源:
月份来源的传说来自于《山海经》中的《常羲生月》。《山海经》记载,帝俊有两位妻子,羲和与常羲。羲和生日,常羲生月,所以常羲也被称为月母。
其实羲和与常羲同为制定历法的官职。《世本》中记载,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来历。
㈨ 七夕哪年是8月10日
1902年,然后再加19年的1921年,再加19年的1940年。。。以此类推。。。不过到了1997年就差了一天
㈩ 请问十月份有哪些节日谢谢
世界视觉日[10月第二个星期四] 国际音乐节[10/01] 国庆节[10/01] 世界动物日[10/04] 世界人居日[10/07] 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十月第二个星期三] 全国高血压日[10/08] 世界邮政日[10/09] 世界精神卫生日[10/10] 国际盲人节[10/15] 世界粮食日[10/16] 世界消除贫困日[10/17] 世界传统医药日[10/22]联合国日[10/24]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万圣节[10/31]
还有其他月份的,不只到要不要
元旦[01/01] 黑人节[01/02] 腊八节[01/17] 国际麻风日[1月最后一个星期天]
二月节日/February 世界湿地日[02/02] 国际气象节[02/10] 情人节的由来[02/14]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三月节日/March 全国爱耳日[03/03] 学雷锋纪念日[03/05] 妇女节[03/08] 植树节[03/12] 国际警察日[03/14] 国际消费者日[03/15] 世界林业节[03/21] 世界水日[03/22]世界气象日[03/23]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03/24]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03/28]
四月节日/April 愚人节[04/01] 清明节[04/05] 世界卫生日的来历[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五月节日/May 5.1劳动节[05/01] 中国青年节[05/04] 全国碘缺乏病日[05/05] 世界红十字日[05/08] 国际护士节[05/12] 母亲节[第2个星期天] 国际家庭(咨询)日[05/15] 世界电信日[05/17] 国际博物馆日[05/18] 全国学生营养日[05/20] 全国助残日[第三个星期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05/22] 国际牛奶日[05/23] 世界无烟日[05/31]
六月节日/June 儿童节[06/01] 世界环境日[06/05] 全国爱眼日[06/06] 世界防治荒漠化、干旱日[06/17] 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 国际奥林匹克日[06/23] 全国土地日[06/25] 国际反毒品日[06/26]
七月节日/July 香港回归日[07/01] 建党节[07/0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07/07] 世界人口日[07/11] 火把节[07/29]
八月节日/Aguest “八一”建军节[08/01] 七夕节[七月初七] 中元节(鬼节来历)[七月十五]
九月节日/September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09/03] 国际扫盲日[09/08] 教师节[09/10]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09/16] 国际和平日[09/17] 国际爱牙日[09/2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国际聋人节[09/22] 世界旅游日[09/27]
日/November 中国记者日[11/08] 119消防宣传日[11/09] 世界糖尿病日[11/14] 国际大学生节[11/17] 世界儿童日[11/20] 感恩节[11月第4个星期四]
十二月节日/December 世界艾滋病日[12/01] 国际残疾人日[12/03] 世界足球日[12/09] 澳门回归纪念日[12/20] 冬至节[12月21日] 圣诞节的由来[12/25] 毛泽东诞辰[12/26]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