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飘萍一朵

飘萍一朵

发布时间: 2021-02-27 22:39:09

1. 《江城子》 苏轼

1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勇敢地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熙宁八年(1075)冬,当时苏轼知密州。苏轼词风于密州时期正式形成,这首词即公认的第一首豪放词。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在作者生活的年代,宋朝的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虽订立过屈辱的和约,可是军事上的威胁还是很严重的。这首词前段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后段从打猎引申到“天狼”,表现出作者抗击敌人的壮志和决心。全篇的气概都很豪迈,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的吴侬软语,变成可报国立功的黄钟之音,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提高了词的意境。

2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他以自己“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自比于晋代诗人陶渊明斜川之游,融说理、写景和言志于一炉,在词中表达了对渊明的深深仰慕之意,抒发了随遇而安、乐而忘忧的旷达襟怀。作品平淡中见豪放,充满恬静闲适而又粗犷的田园趣味。

首句“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反常理,说只有醉中才清醒,梦中才了然,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此句表明,苏轼能理解渊明饮酒的心情,深知他在梦中或醉中实际上都是清醒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这种情况又与渊明偶合,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渊明因不满现实政治而归田,苏轼却是以罪人的身份在贬所躬耕,这又是两人的不同之处。苏轼带着沉痛辛酸的心情,暗示躬耕东坡是受政治迫害所致。“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于一番议论后融情入景,通过对春雨过后乌鹊报晴这一富有生机的情景的描写,隐隐表达出词人欢欣、怡悦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片后四句以写景为主,极富立体感。这几句中,鸣泉、小溪、山亭、远峰,日与耳目相接,表现出田园生活恬静清幽的境界,给人以超世遗物之感。作者接着以“都是斜川当日景”作一小结,是因心慕渊明,向往其斜川当日之游,遂觉所见亦斜川当日之景,同时又引申出更深沉的感慨。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田,后来未再出仕,五十岁时作斜川之游。苏轼这时已经四十七岁,躬耕东坡,一切都好像渊明当日的境况,是否也会象渊明一样就此以了余生呢?那时政治黑暗,苏轼东山再起的希望很小,因而产生迟暮之感,有于此终焉之意。结句“吾老矣,寄馀龄”的沉重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乐观,而是对余生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

这首词的结构颇具匠心。首句突兀而起,议论中饱含感情。其后写景,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紧扣首句的议论,景中寓情,情中见理。结拍与首句议论及过片后的写景相呼应,总括全词,以东坡雪堂今日春景似渊明当日斜川之景,引出对斜川当日之游的向往和在逆境中淡泊自守、怡然自足的心境。“都是斜川当日景”,这看似平淡的词句,是作者面对远去的历史背影所吐露的心声。

3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4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赏析:
此词作于元丰二年(1079)三月苏轼由徐调知湖州途中。词中化用李商隐《无题》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句意,将积郁的愁思注入即事即地的景物之中,抒发了作者对徐州风物人情无限留恋之情,并在离愁别绪中融入了深沉的身世之感。别恨是全词主旨,上片写别时情景,下片想象别后境况。
上片以感慨起调,言天涯流落,愁思茫茫,无穷无尽。“天涯流落”,深寓词人的身世之感。苏轼外任多年,类同飘萍,自视亦天涯流落之人。他在徐州仅两年,又调往湖州,南北辗转,这就更增加了他的天涯流落之感。这一句同时也饱含着词人对猝然调离徐州的感慨。“既相逢,却匆匆”两句,转写自己与徐州人士的交往,对邂逅相逢的喜悦,对骤然分别的痛惜,得而复失的哀怨,溢于言表。“携手”两句,写他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最后离开此地时依依惜别的动人一幕。“携手佳人”,借与佳人乍逢又别的感触言离愁。“和泪折残红”,写作者面对落花,睹物伤怀,情思绵绵,辗转不忍离去,同时也是写离徐的时间,启过拍“为问”三句。末三句由残红而想到残春,因问东风尚余几许,感叹纵使春光仍在,而身离徐州,与谁同春!此三句通过写离徐后的孤单,写对徐州的依恋,且笔触一波三折,婉转抑郁。
词的下片即景抒情,继续抒发上片未了之情。过片“隋堤三月水溶溶”,是写词人离徐途中的真景,将浩荡的悲思注入东去的三月隋堤那溶溶春水中。“背归鸿,去吴中”,亦写途中之景,而意极沉痛。春光明媚,鸿雁北归故居,而词人自己却与雁行相反,离开徐州热土,南去吴中湖州。苏轼显然是把徐州当成了他的故乡,而自叹不如归鸿。“彭城”即徐州城。“清泗与淮通”暗寓作者不忍离徐,而现实偏偏无情,不得不背鸿而去,故于途中频频回顾,直至去程已远,回顾之中,唯见清澈的泗水由西北而东南,向着淮水脉脉流去。看到泗水,触景生情,自然会想到徐州(泗水流经徐州)。歇拍三句,即景抒情,于沉痛之中交织着怅惘的情绪。徐州既相逢难再,因而词人欲托清泗流水把千滴相思之泪寄往徐州,怎奈楚江(指泗水)东流,相思难寄,怎不令词人怅然若失!托淮泗以寄泪,情真意厚,且想象丰富,造语精警;而楚江东流,又大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意,感情沉痛、怅惘,读之令人肠断。
此词写别恨,采用了化虚为实的艺术手法。作者由分别之地彭城,想到去途中沿泗入淮,向吴中新任所的曲折水路;又由别时之“和泪”,想到别后的“寄泪”。这样,离愁别绪更显深沉、哀婉。结句“流不到,楚江东”,别泪千点因春水溶溶而愈见浩荡,犹如一声绵长的浩叹,久远地回响在读者的心头。

5江城子
(孤山竹阁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纨,泪偷弹。且尽一尊,收泪唱阳关。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
画堂新构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

〖赏析〗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是苏轼早期送别词中的佳作。词中传神地描摹歌妓的口气,代她向即将由杭州调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的僚友陈襄(字述古)表示惜别之意。此词风格柔婉却又哀而不伤,艳而不俗。作者对于歌妓的情态和心理描摹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上片描述歌妓饯别时的情景,首句表现她送别陈襄时的悲伤情态。“翠蛾”即蛾眉,借指妇女。“黛”本是一种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这里借指眉。“羞黛”为眉目含羞之态。“霜纨”指洁白如霜的纨扇。她因这次离别而伤心流泪,却又似感羞愧,怕被人知道而取笑,于是用纨扇掩面而偷偷弹泪。她强制住眼泪,压抑着情感,唱起《阳关曲》,殷勤劝陈襄且尽离尊。《阳关曲》即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后所称,亦名《渭城曲》,用于送别场合。上阕的结三句是官妓为陈襄劝酒时的赠别之语:“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这次陈襄赴应天府任,其地为北宋之“南京”,亦可称“帝城”。她曲折地表达自己留恋之情,认为帝城虽然有如天远,但此后见天容易,再见贤太守却不易了。

下片模写歌妓的相思之情。“画堂”当指孤山寺内与竹阁相连接的柏堂。苏诗《孤山二咏并引》云:“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时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苏轼咏柏堂诗有“忽惊华构依岩出”句,诗作于熙宁六年六月以后,可见柏堂确为“新构”,建成始一年,而且可能由陈襄支持建造的(陈襄于五年五月到任)。在此宴别陈襄,自然有“楼观甫成人已去”之感。官妓想象,如果这位风浪太守不离任,或许还可同她于画堂之曲栏徘徊观眺呢!由此免不了勾起一些往事的回忆。去年春天,苏轼与陈襄等僚友曾数次游湖,吟诗作词。苏轼《有以官法酒见饷者因用前韵求述古为移厨饮湖上》诗有“游舫已妆吴榜稳,舞衫初试越罗新”;后作《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亦有“三月莺花付与公”之句,清人纪昀以为“此应为官妓而发”。可见当时游湖都有官妓歌舞相伴。她回忆起去年暮春时节与太守游湖的一些难忘情景,叹息“春色属明年”,明年将不会欢聚一起了。结尾处含蕴空灵而情意无穷。想象明年春日,当她再驾着小船在西湖寻觅旧迹欢踪,“无处问,水连天”,情事已经渺茫,唯有倍加想念与伤心而已。

此词上片写人,下片写景,两片之间看似无甚联系,其实上片由人及情,下片借景寓情,人与景都服从于离愁、别情的抒发,语似脱而意实联。从风格上看,此词近于婉约,感情细腻,但“天易见,见君难”,“无处问,水连天”等句,于委婉中仍透粗犷。

2. “我在等一朵花盛开,我在等一个人到来”这句歌词是哪首歌里的

电视剧来叫做《乱世飘萍》自

片尾曲《乱世浮萍》
作词:郝晓江、段征宇 作曲:段征宇 演唱:范冰冰
对你的思念像只风筝牵挂着线
我盲无目地飘零在世界的另一边
如果从白天走到黑夜只是一瞬间
企盼你的出现才是永远
对你的思念像只风筝牵挂着线
我盲无目地飘零在世界的另一边
如果从白天走到黑夜只是一瞬间
企盼你的出现才是永远
像乱世的浮萍难得片刻的宁静
面对风雨我会变得更坚定
将尘世的一切体会得更清醒
无论在任何时间都把你追寻
哪怕是幻影

3. 求。一言情小说,现代的

婷婷的“情陷魔心”
在蔚蓝的大海边,他邂逅了命运中的天使.
没想到专因为这个天使,他的生活属再度掀起惊涛骇浪!
他浑身充满不怒而威,令人不寒而栗的气势,
为了她,他却流露出黑道中人无法置信的温柔.
无论两人是否能厮守终身,望着她迷人的娇容,
仇怀恩下定决心,这一回,他是豁出去了——

4. 雨打芭蕉 作文

这个夜,夜凉如水,谁的窃窃私语还浮响在我的耳边,喃呢着誓言,不时而过的风带动衣袖,洞穿了所有的眉目,若那凋残的瓣,散落一地,终究归了春泥无物,而初时的侠骨柔肠被谁用这丹青绘就远山近水的层次落差,浓淡了无痕云淡风清就梦里,素笺揩金入纸薄。

花儿开始在这个季节飞翔而去,从近到远,如掌心的纹路,细细的看,依旧找不到初始与结束,那个眉目如画的女子,如今在何方徘徊,一个季节又一个季节的故事,而故事里的他与她,萧瑟相合,鹣鲽相依,在云光里,淡淡而去,如熟悉的童话故事,过的很好,没有谁会再仔细的想,粗茶淡饭的光阴,澹泊远游的心,一天天的沉淀,白头到老的情,几多可悉倚云伴鹤卧听风,疏雨芭蕉凄无声。一帘高悬清秋晚,九里水路问松藤。

那条记忆里的河,弯腰摇着撸的人,依稀看不清眉目,只记得那一道道刀刻就的纹路,如梯田般深深,那岁月的留连如水,从一边流向另路,冲刷过河滩,冲刷过山野,终究还是归了这天人合一的境界,留一丝清明的笑,在唇边,非讽非讥,只是了然无语,年华就在这摇来摇去的荡漾里,看不见了今天与未来的候鸟,承受了昨天与过去的浮萍,依旧依旧一片蝉声唱飘萍,细纱帘内扑流萤。青灯红烛双摇影,衔月薄衫踏秋心。

摇撸的手在拉扯的时候,感触着粗糙而温暖的执着,荡开的涟漪若荆棘,未有刺骨的痛,怎能得着扑鼻的香,与传说里那摆渡的人儿相似,而从不见渡了谁,带过谁,一切皆心影,而水里的鱼雀跃的欢,逐着幻影,嬉戏于生命里的又一个点。

谁言鹤卿不可怜,夜半孤影望月天。秋千架下女儿笑,梦里春秋银毫现。

幽幽的萧一路尾随而去,给荡漾的月影一丝陪伴,凄凄的月下,翩然而去的梦,留下不见底的温,没有山高水长的天,没有青翠的枝叶,有的只是叹息数声,酝酿了层层的霜,自心湖散播开来,衣衫被风吹起的地方,那层薄纱在哪个瞬间笼了月光的华表,打散开去又一朵云的幽咽,那成双的蝶的舞姿一若往常,如影随形着这个夜。

秋夜,凉如水,一袭薄衫知为谁,霜重露冷,雨打芭蕉年年岁!

雨打芭蕉。蕉叶是长安的箜篌,被唐女千百年来弹奏。 昆山玉碎,裂成无数惊心的雨点,引凤凰一声长鸣、腾空而去;湘女屹立君山,横吹一支斑竹,潋滟千里洞庭秋波。
再打芭蕉。芭蕉是汨罗的婵娟。蕉叶是婵娟宽舒的水袖。在柔蛇般的腰间不知愁地飘浮。
盈然在耳的风雨声里,巫诗一般的歌唱淹没了屈大夫的悲吟。多少年后,流落岭南、漂泊南洋的江南女子,撒下自己的水袖,扎成一串串粽子,抛入所有亚热带的河里••••••
再打芭蕉。 蕉叶是一张新鲜的诗笺。绿肥红瘦中,永远站着一位怜怜清秀的中国才女,垂手握一管斗笔,不写不画,却凝神聆听天神与地母的音乐,一任夺目的绿色,清新在明眸里。
再打芭蕉。蕉叶中有一座绿云庵。在盛唐的光环里,那位高僧种下了万株芭蕉。以大唐的气魄,以癫狂的痴情,法名怀素的和尚取叶代纸,在蕉叶上书写满后人称之“绝品”的狂草。
再打芭蕉。
你听塞上鉄骑得得踏碎了天山雪;你听大漠胡笳声声吹老了边关月;
你听关西大汉铜琶铁板惊天动地; 你听江南好手红牙拍板清格漫漫;
你听“小桥流水人家”喃喃私语的亲切;你听“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悠远••••••
在湿漉漉的南国雨季里,在芭蕉树下,你可知那是一种绝妙的享受?
雨打芭蕉--那是天雨敲打地叶的经文••••••

5. 孤独是诗,寂寞是歌的诗集内容

【泅渡】
放逐良知,撷一尾蓝莲花,枯坐江湖
今生不见故人来。洒一地月光,拭去前世的污垢
葬灵魂于奈何桥下。
你属龙,困于繁华的光影。寂寞,滋生暗角
古琴绝,知音哑,惟见西边流云安然走过眉宇
相忘若干春。
点化时光海的舌瓣,将隐匿一隅的罪恶一笔勾销
周而复始,长明灯逐渐黯淡
恪守一盏无名的承诺,淤积河床
一恍梦而已
人生早已定数
【孟婆汤】
传说,只要喝了孟婆手中
甘、苦、辛、酸、咸的汤,
就可以忘记前世今生。
——题记
阴间,有一条路,叫黄泉
路畔,有一条河,叫忘川
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
桥面,有一块石,叫三生
对岸,有一土台,叫望乡
台边,有一位神,叫孟婆
你,笑而不言
远远地与孟婆打了一个招呼
在黄泉路采撷了一大把血红的彼岸花
在忘川河的生死界沐浴
在奈何桥唱了几支小情歌
在三生石题了一首长诗
在望乡台画了一夜像糖果的月亮
最后,你买了一大碗孟婆端过来的汤
突然发出了一阵长长的叹息:
都仨轮回了,孟婆汤——
居然还是五种味道
【桔梗花】
坐在天穹下听光年,流星滑落
眼角。你枕着誓言入梦
一恍惚,若干春
古寺边的孤坟,起风时
有人打江南路过。枯叶单薄
野村的荒草被牧羊人蛊惑
飞鸟已飞尽,荼蘼花事了
青春,也走累了
当头发已白
你踮起脚尖——
指着墙头的一小束桔梗花喃喃自语:
从前以前,你还是你
后来以后,我不再是我
【当我老了】
当我老了
回到生我的故乡
坐在村口的那颗老榕树下
看倦鸟归来,夕阳下山
我想——
那时的晚霞一定很美
老船长在点点的星光下回航
放学的孩子走在乡间小路上
哼唱着旧时的童谣
像极了儿时的自己
有时候
我莫名地感到孤独
我想象拉着你的手
越过山岗
踏遍荒草
在一大片墓冢中找你拉家常
我们的儿女也在他乡
就像当初我们一样
浪迹天涯
四海为家
我无数次摸着墓碑上你的名字
就好像触到了你的心坎
温暖而又沧桑
而当手捧起——
故乡的最后一抱黄土
一转身,我已白发苍苍
【一只蚂蚁在前埔村迷路了】
一只蚂蚁在前埔村迷路了
要我带它回家
我答应了它
天很黑
路灯很暗
我小心翼翼地在前边带路
穿过斑马线、水坑、沙砾、红砖
时间很慢
终于,在一个开满牵牛花的地方
蚂蚁说,今夜不如在这家悦来客栈住一宿
明早我们再赶路
我能说什么呢
妈妈说帮人要帮到底
靠着客栈边的一颗老榕树
我想起了小时候奶奶带我去外婆家做客
我也是走得很慢
常常迷路
【木棉花】
我说
在南国,有花叫木棉
花开是春天,花落是流年
——题记
夏天,不见你
撑起小城最挺拔的一把绿伞
是谁迢递千山 纵横万水
在虚空的心襟望断江南?
秋天,不见你
守望黎明最唯美的一次萧瑟
是谁蒴果成熟 棉絮高扬
顺碎裂的河流百孔千疮?
冬天,不见你
预言北风最阳刚的一场呼喊
是谁掩盖伤痕 把剑隐藏
让英雄的年轮驾驭风寒?
呵!春天,经过四月的领地
我踏遍星辰,终于摘取一树橙红
是谁以爱为美 以梦为生
用沥血的温柔祭奠青春?
【父亲】
父亲的一根烟
点亮了属于他的60年代
曾经
我躲在他的茶杯、抽屉、皮包、墨镜、相册里
流连,忘返
如今
坐在开往南方的火车上
我窥见北方最后的一片白桦林
突然像个孩子一样泪流满面
而站台上父亲苍老的背影
渐行,渐远
给父亲写一封信
告诉他抽烟有害健康,多运动,多听歌
多吃苹果、葡萄、香梨、哈密瓜
给父亲写一首诗
那首诗的名字就叫《父亲》
我想告诉他
厦门和乌鲁木齐的距离并不远
三天,三天而已
【时光歇在树叶上】
——七夕赠雪榕
如果在今夜,你要我为爱情念一首诗
请允许我复制倒流的一寸时光
粘贴在树叶上
我审判童年,删除青春
到头来却看见灰白
然而,我相信
即使过了若干千年
至少有一瞬间
月光和我一样一贫如洗
一如我和你一样一见如故
【悼祖母】
请允许我为祖母流下最后一滴眼泪
矫情或纯真。夕阳葬埋地平线
谁能解读一朵花的不幸、一只蚂蚁的不幸和一个人的不幸有何不同?
今日,苟活者坐在这里,为早逝的祖母悲怆
来日,为阿么写一传记,趁墓碑上还可以看见墓志铭
【雪莲花】
打马过天山,祈愿神祇,撷雪莲花
作枕。西国的夜贯穿十指
一曲汉赋若蹄音达达
万生绝食。
一川壁画把死洞穿
千年的骷髅跪在冰床杜撰爱情
叶六瓣,花九房
手掌拂去一枚哑寂的月
遁迹江湖
幽禁刹那的秘密,含苞待放
白色愈来愈白
蓝色愈来愈蓝
【珠江渡】
一叶叶飘萍,在上游排队认领夏天遗落的诗萃
阳光是稀客
今日,我和城市学会了圆谎
面对木棉裸露的一腔真诚
我和病猫、疯狗并肩而行
在珠江渡,我打开一本正经的形容词
在这个混账的年代
流水比落花匆忙
白天比黑夜短暂
【钢琴码头】
你我陌路相逢,坐在钢琴的黑白键
仰望大海。
泪水戛然而止。背后传来堆积如山的歌声
城市深陷,过客沉沦
婆娑的季节被剥夺了话语权
咯在内心的文字布满灰尘
就这么安静地活着呢。两人,一世界
怀揣童年的木偶,少年的信札
奔向风暴欲来的码头
【南方】
阴影席卷一封封书信
的记忆。七月的火焰安抚
我心。岭南明暗清浊的
往事,在黄昏沉睡之前,皈依
古厝的青石巷
南方的南方,珠江
上游的上游。我回溯三里、四里
只为春日初见的一朵、两朵
【南国之村】
自戕或他害,这些
其实都不是很重要
南方繁衍“艺术”和“人文”的村庄
爬满上帝与圣母一起编织的蜘蛛网
多雨水的作品难免粗制滥造
回不去的纯真在酸碱中发黄
问问天地难容的诗人
为什么要去流浪
他们说
这里不是故乡
我们也不是在流浪
我们在和自由一起逃亡
【人生】
回头看一下斜阳吧
或许还可以听到古寺的晚钟
小溪穿过双足
榕树转身叹息
夕风歇在发梢
牛儿和你一齐穿过羊肠小道
麦田上的一格格文字
写不尽你的苦衷
喇叭花在催你出发
独木桥边不见少年系着的风筝
噢,母亲——
我本想做一束乡村稻草人
却一不小心
被雕刻成了城市木偶人
【故事】
是无忧无虑的时光,
是恋上红尘,
是靠近烟火,
是触痛神经的情殇,
是上车,下车,
是幻化的青春,
是风暴席卷,
是列车呼啸而过,
是凝固的永恒,
是大梦初醒的夜晚,
是矢车菊散落的山岗,
是和墓碑比邻而居的
坟场。
【岭南花事】
偶过岭南
岭南有一列列隐匿姓氏
昏黄的西关大屋门,半掩
堂后坐着一位拈花的红衣少女
日积月添,古书沾满假象
桃花脸耷拉在馥郁的心事中
南越国的花期被谶语拖后
白剪纸爬满了琉璃窗,格调不再依旧
有日,井边发现一双黑布鞋
天井生水时,有人看到白发苍苍的身影
【半夏】
半夏是一把蒙了尘的
弹弓。我嗅到了
童年爬树、捕蝉、打小架的
鸟事。
时光吐著慵懒的气质
如果那时荡起木桨,绕过稻田和
小溪,在龙眼林中逗留,囫囵吞噬
然后,把屁股朝向对岸,对着心事
洒泡尿。
幸福就这样隐藏在叶与叶的间隙
晃到黄昏,双手抱头,戴着
柳叶圈,眯着眼,和独木舟一起
漂流。
天空一直是湛蓝的
我不知道我去了哪里,
去了哪里你也不会知道

热点内容
神农丁香 发布:2025-05-15 13:41:09 浏览:606
名古樱花女鞋 发布:2025-05-15 13:37:31 浏览:981
元歌花语 发布:2025-05-15 13:35:54 浏览:93
玫瑰色口红图片 发布:2025-05-15 13:22:28 浏览:999
镂空梅花图片 发布:2025-05-15 13:16:48 浏览:225
玫瑰花苗6 发布:2025-05-15 13:08:47 浏览:249
兰花英文诗 发布:2025-05-15 12:55:06 浏览:768
安慰人花语 发布:2025-05-15 12:37:29 浏览:194
九月荷花命 发布:2025-05-15 12:36:27 浏览:260
画蜻蜓荷花 发布:2025-05-15 12:35:01 浏览: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