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一朵解释
A. 求解释,详解!!!
不是小说里的,是小楼原创的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倾尽天下》作者:finale楼
长平十五年十二月,白炎生于东齐,亡父,有母为犯妇。
十六年五月,天下大旱,饿殍遍野。六月,卫明帝祭天。八月,南疆人巫晟携师妹巫婴布衣自荐于朝,夜起九龙塔于帝宫,引青龙布雨,润泽天下。明帝以其有大神通,封国师。是夜,明帝容穆第四子熙降生。九月,明帝立太子熙,赦天下。
大赦之日,白炎母吴氏出狱。十二月,病卒。
……
三十六年六月,明帝崩。太子继位,改元崇宁。即卫敬帝。太子妃萧玉为皇后。
太史顾家山告老还乡。顾长宁、苏静、谢卿入太史院。
……
崇宁元年十月,朱砂入宫,封美人。二年三月,封昭仪。九月,有孕,封昭妃。十二月,小产。敬帝以谋害皇裔之罪废后。是夜,后自缢于冷宫。
三年元月,朱砂封贵妃。
……
四年五月,天阑太守谢怀瑾长女婉以殿前武试第一请任天阑守将。七月,左相慕文远次子清和初识白炎。
朱砂自晋贵妃之位,恩宠无双,权势一时无两。有朝臣弹劾者,多去官罪死。敬帝沉湎声色,不理政事。朝堂怨声日甚。民间多称奸妃。
……
七年四月,慕清和再遇白炎,述己志。六月,北岭以重赋民变,白炎借势起兵。慕清和留书离家,投白炎麾下。父兄与之绝。
七月,白炎以慕清和为将,兵发北岭,攻北方第一城天阑,是为崇宁之乱。天阑守将谢婉苦战无援,不降而死,为炎军副将褚七礼枭首三日。天阑谢氏一门十三口殉城。
九月,炎军攻城掠地,日近帝都。敬帝时不早朝。十一月,右相褚九龄府中搜出与弟褚七礼往来信件。褚九龄被指通敌。褚氏满门抄斩。
八年元月,炎军临帝都天岁。国师巫晟以一人之力阻其于帝都外三日,其后不知所踪。天岁城陷。贵妃朱砂堕城殉国。白炎鸩敬帝容熙。二月,白炎即位,定国号周,改元永初。即周元帝。
城陷之日,苏静不知所踪,谢卿自焚于室,顾长宁降。墨离隐,人以为殁。
……
永初元年四月,慕清和以将印换取慕氏平安百年之帝王承诺,远走海外。顾氏一门返京,顾长宁复职修史。
五月,礼官议卫帝谥号曰荒,元帝异之,曰敬。
……
十年十一月,墨离入宫献上前朝贵妃画像一幅后离去。十二月,元帝崩。诸王作乱。史称永初之乱。
十一年九月,秦王白彻起兵平叛。十二月,胜六王联军于天阑之野。
永初十二年元月,白彻登基,改元太业。即周武帝。二月,武帝与摇光皇后楚落大婚,赦天下。遂祭宗庙,尊白炎为元皇帝。
零一、【江山此夜】
他独自等在塔上已经很久。久到每日相对的画卷都已有些泛黄。
直到那个人出现。
那个人施施然走向他,每个步子都轻盈得像舞蹈。他抬眼,看清了月光下她的眼睛。
那一刻夜空疯狂落雪,塔下的花忽然盛开得像回忆,帝宫之外,有钟声远远响起。
隔着十年光阴,浩雪江山,他轻轻拥住她单薄的肩膀,像抱拥他一生的梦想。
“你回来了。”
零二、【春风一顾】
公子墨离者,天岁人也。长平二十七年,以天岁春日行游图闻于帝都,而年才十二。三十二年,笔力日盛而画作日稀,偶有作,皆藏王公显贵,人称春风画卷。
……崇宁八年,城陷,公子没,春风画卷绝世。太业二年,天岁琳琅轩于遣出宫人处收画卷一幅,鉴为公子真迹,遂说城守献之于武帝。画中女子眉间朱砂一点,颜色犹胜摇光皇后,帝见而叹之,曰:春风复来,故人安在?以帝好之,王公一时争寻画卷。
——《天岁城志·墨离传》
春风画卷三百里榴火
看痴风光怎么去着墨
你林间过 鸦鬓簪花一朵
回眸语脉脉
转头十年眼见王城破
朱砂一点终美到零落
鲜血去筹措
不过留下几句执着
千里奔赴一笑而过
不管不顾世人说
几杯青罗拂能醉我
上宫楼独卧
眼底辉光掌中烛火
九龙塔高影寂寞
一缕故人思不叫破
天地此夜雪婆娑
案上残红雨打风吹落
一坛愿酒又十年蹉跎
日月如梭 人海里任漂泊
小舟看烟波
夜深梦深念昔日因果
命签一支批下因缘错
提笔还斟酌
满壁画像一室沉默
你的名字谁的王座
稗官野史还猜度
前尘里旧事早淹没
风在青苹末
系发挽袖铺纸研墨
画得那年林间过
七重纱幕后你眼波
风流只向一人说
我也曾林间过
二十年 换一眼花开落
零三、【千秋莫负】
……崇宁间,太史院有苏谢顾三人为敬帝所重。苏静者,出身青川寒门,幼孤;谢卿者,天阑太守谢怀瑾长子也;顾长宁者,前太史顾家山独子也。三人同入太史院,即为良友。
崇宁八年元月,城陷。苏静不知所踪,谢卿自焚于室,顾长宁降。
永初元年三月,宁复任修史,多秉笔直书,屡犯上忌。尽元帝一朝,宁三囚三复,至武帝即位,犹为太史院之首,人以为奇。曰:几代史官,未有及顾太史者也。
——《天岁城志·顾长宁传》
日月无颜色 这一笔不诉史册
锦绣若成灰 会点染山河
千年尘封后 是否还记得
这画卷 曾以火与血勾勒
抛生与死守不住好辰光一刻
满目仓皇 四面悲歌
看高台成废墟 听凄鸣一瞬间
说陨落唱凯旋 拼真实的碎片
走过市井遗泉 捕风里只语片言
荒冢中无名白骨 是谁家青春笑颜
岁月依旧一双洞悉的眼 看炊烟远了硝烟
任凭世人发愿千万 不置一言
十里皆缟素 这一场不忌歌哭
冬雪与春风 谁把谁辜负
最恨留不住 故人已故
遗忘前 写下最终与最初
一字一句清晰那些模糊面目
他曾悲欢 她曾喜怒
看高台成废墟 听凄鸣一瞬间
说陨落唱凯旋 拼真实的碎片
走过市井遗泉 捕风里只语片言
荒冢中无名白骨 是谁家青春笑颜
岁月依旧一双洞悉的眼 看炊烟远了硝烟
任凭世人发愿千万 不置一言
零四、【山河永慕】
慕清和者,左相慕文远次子,兵部侍郎慕清平之弟也。其母早逝,父有贤名,兄有将才,唯和自幼顽劣。崇宁四年五月,天阑太守谢怀瑾长女婉以殿前武试第一请任天阑守将,和见之,心有所悟。七月,于天岁城郊遇白炎,一见倾盖。越三年,敬帝宠贵妃,割剥无度,朝野怨声载道。七年四月,和再遇白炎,述己志。六月,北岭民变,白炎借势起兵。和留书离家,投白炎麾下。父兄与之绝。
七年七月,白炎以和为将,兵发北岭,攻北方第一城天阑,是为崇宁之乱。八年元月,炎军临帝都天岁。国师巫晟以一人之力阻其于帝都外三日,后不知所踪。贵妃朱砂堕城殉国。白炎鸩敬帝容熙。城陷之日,京中王公多死伤,唯慕氏为和力护不失。八年二月,白炎即位,定国号周,改元永初。
……和幼与右相褚九龄幺女褚素心有婚约。崇宁七年十一月,褚九龄被指通敌,褚氏满门抄斩,褚素心亦在其列。……
永初元年四月,和以将印换取慕氏平安百年之帝王承诺,自此远走海外。太业后,犹有人言其踪迹,曰:战船结队,只身海上。
——《卫史·慕清和列传》
是涅槃那瞬的颜色 谁举旗比烈火炽热
抬眼间已换了山河
为你唱三百夜情歌 尘与土飞扬成过客
远望时有没有不舍
崇宁七年春 天正惊蛰
白虎随形黑鸦在侧 暗月之下逆旅者
北斗星知道 前路曲折
万人阵前一杯说奈何 还得乡有几个
苍龙负图山巍峨 九十九曲水清澈
问着荣耀背后 荆棘血路 值得不值得
乱世慷慨我行歌 千万人中有相和
所有人间烟火 悲欢离合 日月星辰会记得
是指间渐冷的誓约 谁紧握比生命殷切
不放开到星火熄灭
为你守十二夜圆缺 青烟里隔了阴阳界
剩那年初见时一瞥
长夜终将尽 黎明似铁
来也凛冽去也孤绝 动如参商不须别
永安钟清正 空响长街
昔日少年依旧思无邪 一回望一拜谢
苍龙负图山千叠 九十九曲水不歇
正是朝阳万里 燃点城阙 远大这时节
一片柳叶吹成雪 舟中温柔海上月
记得人间最好 一笑照夜 梦里失约歌里借
零五、【风起天阑】
……崇宁七年七月,白炎军攻城,是为乱始。守将谢婉率众苦战,不得援。七月廿六,城破,婉力竭被擒,不肯降,为炎军枭首。八年春,炎夺帝都天岁,鸩敬帝,清朝堂,废宫室。二月即位,定国号周,改元永初。即周元帝。
永初十年冬,元帝崩,朝野翻覆,诸王皆谋自立。时有乱军夜袭,见婉披发执枪于城上,肝胆俱裂,乃退。十一年,新帝彻平乱登基,改元太业。
太业后,城中始有谣歌传唱。歌曰:安危何所系,天阑谢将军。太业三年,城东设谢婉衣冠祠,香火终年不绝。
——《天阑城志·谢婉传》
火光凄厉地照亮夜 城破时天边正残月
那一眼你笑如昙花 转眼凋谢
血色的风把旗撕裂 城头的灯终于熄灭
看不到你头颅高悬 眼神轻蔑
焚成灰的蝴蝶 断了根的枝叶
挣脱眼眶前冻结的悲切
鲜血流过长街 耳畔杀伐不歇
守护的城阙大雨中呜咽
多年后史书页 还把这夜撰写
青石长阶 染尽生离死别
耳闻的像终结 眼见的都毁灭
温柔的最决绝 坠落的曾摇曳
恍然间已诀别 正褪色的长夜
破晓之前 洗去所有罪孽
有人喊你名字 直到声嘶力竭
若魂魄能知觉 黄泉下不忘却
不记得阴晴或圆缺 我看过花开和花谢
渐渐地回忆起喜悦 与恨有别
王城的姓氏都改写 我还在这里守着夜
等什么从灰烬里面 破茧成蝶
是命运在轮回 熟悉得像幻觉
火烧破天空星辰都倾泻
马蹄踏碎落叶 四方边角不绝
血滚落尘土像那瞬艳烈
太遥远的岁月 看不清的眉睫
回忆尽头 风声依旧凛冽
埋下的骨和血 早沉没在黑夜
逝去的已冰冷 飘零的未了结
记得城中日月 蝉鸣后又初雪
屋檐细雨 停在初见季节
用最平淡话语 藏住旧日誓约
春风绿过柳叶 你曾笑得无邪
逆风穿越荒野 来不及去告别
破晓之前 忘记所有胆怯
从此用我双眼 替你看这世界
云万里山千叠 天尽头城不夜
依稀是旧时节 城门上下弦月
白色身影 夜色如水清冽
借我一刻光阴 把你看得真切
身后花开成雪 月光里不凋谢
零六、【九龙永镇】
巫晟者,南疆人也,发白异众,貌若珠玉,着银面具,未知其年几何。
长平十六年,天下大旱。晟携师妹巫婴布衣自荐于朝,夜起九龙塔于帝宫,引青龙布雨,润泽天下。明帝以其有大神通,封国师。国师者,晟乃有卫以来第一人也。
——《卫史·国师列传》
零七、【长歌送魂】
……晟为国师二十八年,权势一时无两,又以法术通神,无人敢犯。因其风华无双,容貌不改,长得女子爱慕,而二十八年不见伴侣,但有婴常随左右。
崇宁八年元月,白炎军攻帝都天岁。以有人通敌故,城内补给尽毁,守军无以为继。正当危急,晟以天人之姿现世,穷一人之力,阻炎军于帝都外三日,活人无数。后天岁城陷,晟与婴自此不知所踪。
永初后,市井犹有歌者,歌曰:大慈悲者,国师白发。
——《卫史·国师列传》
黑色的夜 它催开红的花
幽幽冥火 这归路远到天涯
铜铃几声 跟着我别害怕
从北到南由东向西去归家
荒野的风 它吹开尘和沙
念一个咒 听身后无声回答
黑袍之下 蜿蜒符上朱砂
断发作笔心头刺血来描画
曾有多少春风画卷 留住盛世花
记得年年今日 烟火满京华
千人万人千里万里 送我指间沙
二十八年梦里 水月与镜花
九龙永镇 火和血筑成塔
高台月下 送魂歌唱到沙哑
你的眼睛 面具下不说话
只是为我铭心刻骨照年华
人间曾见一顾摧城 再顾摧万甲
不见日月凌空 青丝尽白发
河山摇落阴阳两错 咫尺已天涯
九重宫阙倾颓 星坠那一刹
你留下的那些故事 都还在传说
最后有谁看透 轮回中因果
我不回头直到足迹 被时间湮没
走过千山万水 为一个承诺
零八、【海棠酒满】
崇宁七年六月廿九,北岭民变,白炎军夺城。守将燕子名战死,城主解钰领残兵降。
北岭守军多征自本县。七月,解钰使人带死城者衣冠归,与县主陈青。七月十四,青始集百姓之力,造陵于烟华海畔。县中青壮皆战死北岭,余民多孤儿寡母,而劳作不息。
太业四年四月初五,造物终成,是为烟华海八百衣冠冢。
——《烟华县志·衣冠冢志》
平静的日子都相像 城门锁不住我目光
日落时地老天荒 传说美得像梦一样
流连忘返海棠酒香 二十一碗满了家乡
但没有哪一碗酒 能够照见我的姑娘
她一如既往 还等在远方
衣裳单薄眉目清冽 占尽了月光
一生太短 每一次日落都远望
月缺又满 烟华海该翻起波浪
羌管悠悠 几千里绵延着惆怅
别梳妆
乘青鸟 来入梦 我的姑娘
黄沙茫茫埋了胡杨 朔风里谁两鬓苍苍
所有曾许过的愿 最后都凋零成荒凉
残破战旗伫立守望 城志跌落最后一章
只剩手中这碗酒 能不能照见她模样
她一如既往 还等在远方
衣裳单薄眉目清冽 占尽了月光
战鼓擂破 大旗倒血浸透长枪
铁甲刺穿 遥远的海棠酒流淌
饮下遗忘 我终于走对了方向
夜茫茫
桥那头 谁掌灯 把我照亮
莫忘呀姑娘
七月十四接他衣冠还乡
零九、【陌上花早】
……赵钦去四年,无音讯,偶有同行人归,皆言其殁。徐蕙见赵氏二老无依,以与钦幼有婚约故,不肯他嫁,遂自拒官媒,手持灵位,嫁入赵家,以新妇礼侍二老。县人皆称其贤。又十四年,瘟疫过境,县中时有人亡。蕙力护二老不失,终尽瘁而死。
又二年,钦归乡,见父母尚在,而贤妻已殁,唯抚灵恸哭。时维太业三年,乡亲助钦立贤女碑于县南,以志蕙。
——《青川县志·贤女传》
迢迢陌上花 年年颜色好
不见春来迟 但见花开早
庭树知故事 殷殷记今朝
星辰如此夜 风露间立中宵
风起时 烟波渺地阔天高
却用余生梦 记故里曲调
长路多萧萧 因缘如芥草
若得一人老 暮暮朝朝好
乱世中浮萍 聚散随浪潮
一生能几回共看 月色轻悄
恰风华正好 唱年少歌谣
舟上白衣摇 摇落一江笑
星光酿一杯 愿天荒地老
明年今日谁会在这里 思远道
西京春不到 平陵雨潇潇
广汀莲子熟 北岭雪如烧
出云谁家女 人面比花娇
青川少年郎 江楼上醉吹箫
风住时 还乡人白了鬓角
再遇当年酒 旧味寻不到
一去二十春 霜雪老客袍
荒途失故梦 归路迷尘嚣
见三五孩童 唱儿时歌谣
欢声里垂泪只为 别曲绝调
半生来潦倒 剩一念未了
庭树尚青青 故人今安好
溯一路流光 觅音容杳杳
长满青苔的墓碑刻着 岁月如潮
一拾、【倾尽天下】
周帝白炎死在称帝十载后的一个雪夜。
这个草莽出身的皇帝不喜奢华,逼宫夺位后便废弃了前朝敬帝所建的华美宫室,而每夜宿在帝宫内的九龙塔,死时亦盘膝在塔顶石室几案前的蒲团上,正对着壁上一幅画像。倘有历过前朝的宫女在,定会认出,那画上颜色无双的女子,正是前朝敬帝所封的最后一位贵妃。
原来在倾国的十年之后,白炎终究追随那人而去。他身后并未留下只言片语。于是所有关于周朝开国皇帝的谜团,都与那悬于九重宝塔之上、隐在七重纱幕背后的画像,一并被掩埋进厚重的史书里。
刀戟声共丝竹沙哑
谁带你看城外厮杀
七重纱衣 血溅了白纱
兵临城下六军不发
谁知再见已是 生死无话
当时缠过红线千匝
一念之差为人作嫁
那道伤疤 谁的旧伤疤
还能不动声色饮茶
踏碎这一场 盛世烟花
血染江山的画
怎敌你眉间 一点朱砂
覆了天下也罢
始终不过 一场繁华
碧血染就桃花
只想再见 你泪如雨下
听刀剑喑哑
高楼奄奄一息 倾塌
是说一生命犯桃花
谁为你算的那一卦
最是无瑕 风流不假
画楼西畔反弹琵琶
暖风处处 谁心猿意马
色授魂与颠倒容华
兀自不肯相对照蜡
说爱折花 不爱青梅竹马
到头来算的那一卦
终是为你 覆了天下
明月照亮天涯
最后谁又 得到了蒹葭
江山嘶鸣战马
怀抱中那 寂静的喧哗
风过天地肃杀
容华谢后 君临天下
登上九重宝塔
看一夜 流星飒沓
回到那一刹那
岁月无声也让人害怕
枯藤长出枝桠
原来时光已翩然轻擦
梦中楼上月下
站着眉目依旧的你啊
拂去衣上雪花
并肩看 天地浩大
拾一、【天岁天岁】
天岁者,等天之岁也。永安长宁,不见七苦,少年白发,如是帝都。
——《天岁城志》
多年以后 天岁城还惆怅
高城墙 旧模样
日光明亮 长宁街空旷
永安钟 正敲响
城门之下白马少年唱过的诗行
梦里到过的远方
星光里面一盏河灯点燃的愿望
最初交错的时光
是谁说出誓言又用余生一再重复
万里征尘埋了青丝白骨
春会再来花会再开锦簇来时长路
人山人海你为谁恸哭
莫忘了谢幕
多年以后 天岁城还忧伤
高城墙 旧模样
夜色微凉 长宁街空旷
永安钟 又敲响
时光苍茫呼啸而过这一路匆忙
紧握着彼此手掌
总会有人相忘老去在无名村庄
安详了夜露晨光
是谁斩断时间停止画面宣读胜负
相知同途到头终归陌路
春又再来花又再开寂寞去时脚步
温柔如初你为谁守护
莫忘了谢幕
【完】
B. 解释诗句意思
呵呵 这是哪儿的诗啊~~
本人才疏学浅,试着翻译一下
还记得你我邂逅时的情景,初相见,那时烟霞满天
杏林深处,回眸一眼,注定了今生这纷纷绕绕的情缘
奈何沧海桑田,星移斗转,往昔之情亦不复存在,惟有手中佩环永恒(黯然)
夜深时分,只余我晓寒孤窗,遗情忘恨,方可入眠
C. 这首诗看不懂,看不懂解释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通过词典来帮助自己理解,同时可以请教旁边的人。
D. 如果你是雨,我将是一朵云。中的将在这句话中作何解释
如果你是雨,我就将是一朵云
在这里将的意思是会,也是希望的意思。
E. 哪位老师可以帮我解释一下签语. 多谢!!!
虽然我不是学道士或者什么的,但是我觉得楼主的签语不错,属于上签吧。
你说是感情的版事情,那权么我就从感情方面来解签,你自己看对不对吧。
“一朵云扶一朵莲,”莲花旁边的云,必然是祥云也,而云绕莲边也是吉祥之迹象。“莲花顶上即青天,”说明晴天不远,光明不远。一朵莲花伴着一朵云,这里有相依相伴的意思,并且这段感情很容易见到好的结果。
“好事尽从难处得,”意思很浅显,就是说好的结果要经历很多困难挫折,并不会平坦。“问君兴发待何年。”应该是说,看你什么时候下定决心去战胜困难险阻。
“道旁惜别折柳条,”意思是情人间有暂时分别的情况,“花开花落牵心劳,”看来这份感情还是比较让人劳心的。“佳运全赖心底宽”,意思浅显:好运气全靠你心宽,不要去烦恼这些事情,一切都自然会好起来。
最后一句非常好哈。“又见麻姑献寿桃。”表面看是说人会长寿,其实就是说会善始善终。用于感情就是说这段感情虽然要经历很多磨砺,你也要为之劳心,但是最终还是会善始善终的,只要你放宽心,好运气就会到来。
F. 一花一世界,一色一乾坤何解释
这是禅宗的境界. 佛学说的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么一说这里专就不得不提到佛属学上的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讲的:佛在灵山,众人问法。佛不说话,只拿起一朵花,示之。众弟子不解,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只有他悟出道来了。宇宙间的奥秘,不过在一朵寻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寻常事物中。庄子还说,道在屎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还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无处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叶上。
G. “松竹含韵”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解释的具体点哦。谢谢了!!!!
第一种是风吹过松树响起的声音,吹过竹林荡起的余韵;一般借指松树傲寒不屈和竹子清高有节的品质,也写作“松风竹韵”。
第二种是指诗歌语言。
最本色的文学语言,特殊功能:
A、抒情,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
B、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C、独立审美价值,可以把玩。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D、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
具体要求有:
1、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运用了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2、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表现除心理快速活动。不要用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3、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诗中有画。
4、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 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首先要选韵。同类的韵形成韵部。现在通行的是十三辙,即十三类:中东、人辰、江阳、言前、发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梭波、一七、姑苏、乜斜等。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如江阳、发花等。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如灰堆、一七等。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其次是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再次是押韵方式。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
声调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新诗只能注意而已。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的时候。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 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新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诗歌模式】
模式对教学作用很大。有人不赞成,认为束缚作者。这是片面的,甚至可以说没有掌握创作和教学的要领。文体就是模式。不过初学者不必照搬,创作一段时间后要有意识地抛开模式,发挥创造力,任意起草。诗歌模式大致有九种。
【象征模式 】
这一模式可以说是诗歌的传家宝,又称多层式:在文字符号的视觉层面上给人以形像, 同时在联想的深层给人以意义(某一实体事物或精神内容) 尽可能无限的概括和包涵。象征体是表层的、明晰的,甚至可能是被传统理性所规定的,如梅兰松竹、长城等。而被象征的本体却是隐蔽的、模糊的。 两者关系要有任意性,便于发挥创造性。天才诗人把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内外意象通过类似联想起来,形成令人称奇的构思。关键是抓住两者之间共同点,而其它属性相距越远越好。
中心方法是选择形象,形成象征意象。意象, 又称艺术形象,可以说是构成文学艺术大系统的细胞。意——人的意识(包括情感。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审美需要和认识需要),最终在文学艺术上表现为作者个体生命的投射和表现。象——客观事物, 外在于作者,但最终为作者生命本质所对象化。
两者结合为意象,而两者成分的多少及关系的隐显疏密等造成了两种基本上的文艺创作方法,即重意的浪漫主义和重象的现实主义, 也成为表现论和反映论的渊源。象征意象比一般意象来说, 有特定的要求:成为全诗的中心形象。最佳象征意象,其涵义是无限的,尽可能表现作者内心世界,成为一个艺术个性的宇宙。
一般来说,这类诗歌标题就写出了象征体(甚至是人物)。但是,内层的本体即作者个体生命的感受才是诗歌真正要写的。
【横断模式】
这类诗歌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描写一系列形像,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以抒发作者感情,表现作者的意识。许多写景诗正是这样。要尽可能创造意境。如杜甫的《春望》。
【纵贯模式】
这类诗歌以作者观察点的推进为线索,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者空间的展开,把所见所闻所感触融成一体。如贺敬之的《回延安》。这类诗歌一般较长,多是叙事诗。
【升华模式】
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 后边写”志“,志中有情。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串珠模式】
这类诗歌由几个并列的相同结构并有部分相同诗句的部分组成。反复咏叹。《诗经》较多这类诗歌。
【自白模式】
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渊源流长,浪漫主义大都采用抒情化议论,即自白。政治诗、哲理诗许多都属于这种”传统自白“。这种自白不容易写好,首先必须达到一个时代最高层次的认识及体验的水平。
在西方现代派中,惠特曼的《草叶集》承前启后,大量使用自白,以至于美国诗歌自50年代后以艾伦·金斯堡的《嚎叫》为代表,形成了自白派,占据主流地位。我国80年代"第三代"诗歌大部分都属于"自白"诗。与前期浪漫主义自白不一样,当代诗歌中的自白可以称为“反传统的自白“:有意摆出反传统--反对文化、审美、个性、理性乃至诗歌自身的架式,其实不过将题材限定在个人生活体验主要是本我感受的圈子里。
多用第一人称,不拘格律,以日常口语袒陈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甚至隐私,有时触及社会,进行某种程度的批判。"自白"诗歌对语言、形式和意味更加强调,甚至写娱乐性的记录性的诗歌,自称为“玩”诗歌。作为诗歌整体的一种探索,”自白诗“可以说有从社会批判意义转为个体生命肯定意义的历史作用。
【象形模式】
诗行排列成中心形象的形状,成为象形图案。如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被刺杀的和平鸽》。 又如台湾诗人白荻的诗歌,犹如一幅山水画(诗行从右到左,字词从上到下), 比喻流浪者如远离山林湖水的一株丝杉。
(7)何一朵解释扩展阅读:
诗歌写作技巧:
1、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
2、富有诗意,节奏韵律加强。
3、组合灵活,超越语法规范。
4、锤字炼句,营造和谐氛围
近来上网翻阅网络写手的古诗和现代诗,觉得几点:
1。虽然鲁迅说,唐宋后再无诗词,但是不可否认,现代很多优秀的民间诗人,吸取了前人的精华,写出了不少精品。但是,只是局限于古诗。现代诗的质量明显不如古诗。这和古诗的独特性有关。中国人的方块字一字一音,有形声、会意等结构,字的语意模糊性很强,很合适创作需要意会的古诗。很多古诗译成现代诗后味道全无,说明古诗的写作主要重在意境,而意境的创造主要靠单个,字的语意模糊,比如“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推窗千年雪”等等,读者可以联想出无穷的内涵。
而现代诗由于有相对明确的话语结构和词的语意,因此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较少,在意境的刻画上明显先天不足,所以要求作者更加高的写作技巧来弥补;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写出优秀的现代诗,相对需要更大的文学修养。“春风又绿江南岸”,作者故意用“绿”,这就是古诗的优势,如国翻译成现代诗,一定会翻成“吹绿了”让人无法有想象空间的具体动词,意境大大消失了。
当然,古诗的写作要写好也一样需要,只是入门掌握了一定的古文功底后,相对容易 。 因此,古诗在现代网络上的繁荣并不意外。但是,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继承的同时,如何发扬光大,和现代的语言更好的一致呢?决不能满足于重复老祖宗说过的东西,已经存在的事务,永远这样,中国诗歌将没有前途,失去创新。早在上世纪中叶,就勇于创新,吸收了王维等诗人的优点,创作了意向派诗歌。
有人曾说,中国无诗人,中国需要诗人,但是一个写作古诗的现代作者,如果缺乏创新,那诗歌注定将湮没无闻。
H. "一朵云扶一朵莲,莲花顶上即青天,好事尽从难处得,问君兴发待何年。"作何解释呀
一朵云扶一朵莲,莲花顶上即青天,好事尽从难处得,问君兴发待何年。 2.道旁惜别折柳条,花开花落牵心劳,佳运全赖心底宽,又见麻姑献寿桃。
I. 求解释 许嵩<清明雨上>中的 月影憧憧 烟火几重 烛花儿红 意思
清明时节,看到明月当空,烟火缤纷,不由得心生失落:别人处于欢笑声中,能和亲人爱人执手偕老,而作者梦中的她却不知何方。烛光中依稀映出那人的笑脸,真的是她吗?原来是烛光下的一朵红花。
J. 昆曲游园惊梦的唱词和解释,,,谢了
一、唱词: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
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
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
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已吩咐催花莺燕借春看。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
艳晶晶花簪八宝钿。
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
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二、解释:
杜丽娘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一日,背着父母和塾师,和丫环春香到后花园游春,花香鸟语,触景伤情,游倦之后,回房休息。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在花园中相会,并有许多花神一起来为他们做媒。
杜丽娘的母亲来到床前将女儿唤醒,母亲看见女儿神情恍惚;嘱咐她以后少去后花园。杜丽娘虽然应允,但心里仍在追恋梦境,不久竟忧郁成疾。
(10)何一朵解释扩展阅读:
《游园惊梦》是有名的昆曲之一。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