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二斑叶螨
A. 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的区别
朱砂叶螨又名棉红蜘蛛、棉叶螨、火烧等。雌成螨体长0.42~.51毫米,宽0.26~0.33毫米。背面卵圆形。体色一般为深红色或锈红色。常可随寄主的种类而有变异。体躯的两侧有两块黑褐色长斑,从头部开端起延伸到腹部的后端,有时分为前后两块,前块略大。雄成螨体长0.37~0.42毫米,宽0.21~0.23毫米,雌螨小。体色为红色或橙红色。背面呈菱形,头胸部前端圆形。腹部末端稍尖。卵直径0.13毫米,圆球形。初产时无色透明,变为淡黄至深黄色。孵化前呈微红色。幼螨体长约0.15毫米,宽0.12毫米。体近圆形,色泽透明,取食后变暗绿色。足3对。若螨长约0.21毫米,宽0.15毫米,足4对。雌成螨分前若螨和后若螨期,雄若螨无后若螨期,比雌若瞒少蜕一次皮。
二斑叶螨:雌螨背面观卵圆形,体长0.43~0.53毫米,宽0.3~0.32毫米。夏秋活动时期常为砖红或黄绿色,深秋时橙红色个体增多,滞育越冬。体背两侧各有黑斑升块,如正反E形。雄螨背面观略作菱形,体长0.36~0.42毫米,宽0.19~0.22毫米,淡黄或淡黄绿色,阳具端锤弯向背面,微小,两侧突起尖利,长度几乎相等。卵球形乳白色半透明,直径0.12毫米。3天后转黄色,逐渐出现2个红色眼点。若螨足3对,静止期体色稳定,绿色或墨绿色。
B. 是蚜虫吗还是二斑叶螨
橘蚜是柑橘新梢的害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新梢嫩叶上吮吸汁液,被害的专新梢嫩叶卷曲、皱缩,节属间缩短,不能正常伸展,严重时嫩梢枯萎,引起幼果脱落及大量新梢无法抽出,不但当年减产,还会影响翌年产量,蚜虫排泄的"蜜露"能诱发煤烟病,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可以试试螺虫乙酯呋虫胺复配剂或者螺虫乙酯吡丙醚复配剂或者螺虫乙酯吡蚜酮复配剂或者吡蚜酮呋虫胺复配剂加吡丙醚等药剂
C. 二斑叶螨怎样防治
二斑叶螨
药剂防治在越冬雌成螨出蛰期,树上喷50%硫悬浮剂200倍液或波美1度石硫合剂,专消灭在树上活动的越冬成螨属。在夏季,要抓住害螨从树冠内膛向外围扩散初期的防治。注意选用选择性杀螨剂。常用药剂有 20%三唑锡悬浮剂1500倍液、5%霸螨灵乳油2 5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200倍液、10%浏阳霉素乳油1 000倍液、5%增效浏阳霉素1000倍液、1.8%齐螨素阿维菌素乳油6000倍液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D. 二斑叶螨的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42~0.59毫米,椭圆形,体背有刚毛26根,排成6横排。生长季节为白色、黄白内色,体背两侧各具容1块黑色长斑,取食后呈浓绿、褐绿色;当密度大,或种群迁移前体色变为橙黄色。在生长季节绝无红色个体出现。滞育型体呈淡红色,体侧无斑。与朱砂叶螨的最大区别为在生长季节无红色个体,其他均相同。
雄成螨:体长0.26毫米,近卵圆形,前端近圆形,腹末较尖,多呈绿色。与朱砂叶螨难以区分。
卵:球形,长0.13毫米,光滑,初产为乳白色,渐变橙黄色,将孵化时现出红色眼点。
幼螨:初孵时近圆形,体长0.15毫米,白色,取食后变暗绿色,眼红色,足3对。
若螨:前若螨体长0.21毫米,近卵圆形,足4对,色变深,体背出现色斑。后若螨体长0.36毫米,与成螨相似。
E. 二斑叶螨是什么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又称黄蜘蛛、白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是棉花红蜘蛛的1个种。食性杂。为害苹果、梨、桃、杏等多种果树,也为害棉、豆、玉米等多种作物。近年此螨在北方果区蔓延为害,有发展趋势。
为害状
以成、若螨刺吸叶片汁液,使叶上出现许多失绿细小斑点,连片,被害叶叶色苍白,枯焦早落。其他与山楂叶螨相同。
形态特征
成雌体长0.42~0.59毫米,椭圆形,一般为深红或锈红色,也有浓绿、黑褐、绿褐等色。越冬雌虫橙黄色,较夏型肥大。主要是体背两侧各具1块暗红至暗褐色长斑。细看呈“山”形,有时中部断开,隐约分成前后两块斑。雄体长0.26毫米,近卵圆形,腹末较尖,多为鲜红色。卵为球形,长0.13毫米,表面光滑,无色至橙红色。幼螨近圆形,很小,仅长0.15毫米,无色,透明,取食后体暗绿,足3对,眼红色。若螨前期若虫近卵圆形,体长0.2~0.3毫米,足4对,体色加深,背面出现色斑。后期若虫与成虫相似,变黄褐色。体长达0.3~0.4毫米。
发生特点
年发生12~13代,南代20代以上。以雌成虫在村冠下土缝、宿根性杂草根际、枯枝落叶下及树皮缝内越冬。2月中旬越冬雌虫即开始活动,3月中旬始产卵繁殖,并集中在早春杂草上为害。5月底至6月初上树为害,6月上中旬至7月中旬猖獗为害。干旱年分更加严重,9月后即开始向杂草转移,10月份陆续越冬。
此螨喜群居,集中于叶背主脉附近和叶柄上,吐丝拉网至叶柄上,活动在网下,叶柄叶片之间。当大发生或食料不足时,常群集成团,吐丝下垂,靠风力传播。高温干旱有利蔓延为害,造成叶片早落。
防治方法
(1)田园卫生。秋后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秋深耕,刨树盘、冬灌;铲除果树周围的杂草,可消灭越冬雌螨。
(2)化学防治。同山楂叶螨。但此螨必须经树干上树,抗药性强。针对这一特点,早春如喷石硫合剂,可喷树干基部及附近地表面,先刮老皮后喷药。宜用高效杀螨剂或尚未用过的药剂,交替使用几种药剂。如三唑锡乳油1500~2000倍效果最佳,也可用生物制剂,如0.9%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等。
F. 如何防治二点叶螨
二斑叶螨主要在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多聚集在主脉两侧取食。危害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若干针眼般枯白小点,以后小点增多,以致整个叶片枯白。虫口密度较大时,叶背面上结一层白色丝网,严重时造成叶片焦枯脱落。
雌成螨体长0.43~0.53毫米,宽0.31~0.32毫米,背面观为椭圆形。夏秋活动时期常为砖红色或黄绿色,深秋时多变为橙红色,滞育越冬,体色变为橙黄色。雄成螨体长0.36~0.42毫米,宽0.19~0.25毫米,背面观略呈菱形,远比雌螨为小,淡黄或淡黄绿色,活动较敏捷。卵球形,有光泽,乳白色半透明,随胚胎发育颜色渐加深,临孵化前出现2个红色眼点。幼螨半球形,淡黄或黄绿色,足3对。若蛾体椭圆形,足4对,静止期绿或墨绿色。
二斑叶蹒在北方果区1年发生7~9代,以受精雌成螨在枝干裂缝、老翘皮下、果树根颈部、杂草或覆草下越冬。春季果树发芽(气温10℃以上)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蛰。树下地面越冬的雌成螨出蛰先在杂草上取食,然后才上树危害。树上越冬的雌成螨先在树冠内膛危害,以后再扩展到全树。二斑叶螨以7~8月份发生为害最重,9月以后陆续出现橙黄色越冬型雌成螨,寻找越冬场所越冬。二斑叶螨的发育历期短,在20~25℃下,完成1代仅需8~10天。每雌产卵量100余粒。该螨的抗药性很强,一般杀螨剂难以控制其为害。
人工防治
成龄树早春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刮除主干和主枝上的粗皮,并集中处理消灭越冬雌成螨;越冬前(8月下旬)树干绑草把诱集越冬雌成螨,发芽前解下烧掉。保护利用天敌捕食叶螨的天敌主要有食螨瓢虫类、花蝽类、蓟马类、隐翅甲类和捕食螨类等几十种,这对控制叶螨种群数量消长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果园用药要尽量选用对天敌影响较小的农药品种。药剂防治常用的药有1.8%阿维菌素乳油4000~5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1000倍液、20%螨死净悬浮液2000~3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或25%倍乐霸可湿性粉剂及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等。
G. 二斑叶螨怎样治疗听听专家建议!
二斑叶螨防治的难点主要有:1.观察难,现在种地的多是老人,视力不好,往内往发现的时候都已经容很严重了。2.用药难,螨害多在叶背,难着药,结网后更难打。3.统防难,由于螨害是区域性危害,如果做不到附近的田块统一打药就会影响杀螨剂的持效期。针对以上的几个难点,笔者建议:1.选择一个对二斑叶螨特效的杀螨剂,如25%丁醚脲2000倍,为了增加持效期,可选择复配一个24%螺螨酯2000倍。2.添加有机硅或进口展着增效剂,并在打药时注意叶背重点喷雾。3.联合周围农户集体打药。4.作为农资经销商,要常下地,帮助农户诊断辨别,适时引导。
H. 二斑叶螨的为害特点
二斑叶螨的出蛰温度为5~7℃,3月下旬开始发现其出蛰活动,主要在地面早春绿色植物上活动,山楂叶螨则于4月上旬出蛰,而此时的二斑叶螨开始退去桔红色,变成黄绿色,取食后背部前区两横山形斑明显,并产卵。再者,由于二斑叶螨体色和山楂叶螨的幼若螨体色相近,且二者均有吐丝结网习性,故常被误认为山楂叶螨的后期若螨,于是沿用山楂叶螨防治手段,使二斑叶螨乘机不断源源上树,数量是暴发式增加,以致泛滥成灾。
二斑叶螨主要寄生在叶片的背面取食,刺穿细胞,吸取汁液,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随着危害的加重,可使叶片变成灰白色及至暗褐色,抑制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者叶片焦枯以至提早脱落。取食中的二斑叶螨每隔30分钟把相当于身体25%的水分通过后肠以尿的形式排出。另外,该螨还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引起植物生长失衡,以致有些幼嫩叶呈现凹凸不平的受害状,大发生时树叶、杂草、农作物叶片一片焦枯现象。二斑叶螨有很强的吐丝结网集合栖息特性,有时结网可将全叶覆盖起来,并罗织到叶柄,甚至细丝还可在树株间搭接,螨顺丝爬行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