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花卉名家
1. 中国最著名的国画家是谁
虎,乃百兽之王,威猛雄健,有王者之气,历来受到很多画家的垂青,但画虎的集大成者却少之又少,那么中国有哪些以画虎闻名于世的艺术家呢?
我们都知道冯大中先生以“天下第一虎”的美名而享誉画坛,也属前辈殊不知,在中国画坛,画虎名家众多,就让小编为大家梳理下中国10大画虎名家,看看都是哪路世外高人!
姚少华, 1942年出生于北京艺术世家,自幼酷爱绘画,为大风堂再传弟子。擅长画走兽,尤擅画虎。师承一代宗师张大千得意传人胡爽庵、何海霞等大师。作品在天安门城楼大厅、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等地均有收藏,并多次在我国的香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地展出,作为国礼赠送许多国家领导人。姚少华1999年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世界和平教育者奖”,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
冯大中,1949年生于辽宁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协副主席,国家一级画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作品《苏醒》、《母与子》入选《中国美术全集》;作品《苏醒》、《惊梦》入选'中国百年画展'及《中国百年画集》;有18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数十件作品被国内外重要美术馆、专业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冯大中的画风严肃典雅,画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赋予虎以人文之神韵,并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符号,堪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被誉为'天下第一虎'。其以山水成名,山水画境亦雄浑野逸,苍润博大,现自家面目。
杜军,1960年生,北京市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山水画创作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主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擅画虎,亦作山水、人物、艺术风格追求雄浑野逸,苍润博大,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美术展览,并获奖。
孟祥顺(顺者),啸林山房主人,祖籍山东。1956年出生于通化,八四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协展览,五次获奖,深受美术界、收藏家关注。2004年秋季北京当代国画家大型拍卖会荣榜前十位。他以前所未有的超写实艺术手法,创作了一批巨幅狮虎,以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和深厚的文化内蕴,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艺术语言,从而在当今画坛获得“画虎国手”的美誉。
高伟,又名高英伟,啸林斋主人。1961年生于青岛胶南,祖籍山东诸城,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获艺术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中南海特邀画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荣誉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国画创作室副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画院院长,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盛世丹青书画网签约画家。
高伟以画虎而著称,是当今中国实力派画虎画家的领军人物之一,是“大风堂”画虎宗师张大千、张善孖第四代传人,是继姚少华、冯大中先生之后的又一位走向高峰的画虎健将。2012年与画虎名家冯大中等共同评选为《中国十大画虎名家》;同年被评为“中国当代10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2013年入选“2013-2014中国美术年度人物风云榜”;作品及艺术成就入编《中国美术编年史1949—2014》年卷。
田茂怀,1948年生于河北衡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书画院副院长,河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盛世丹青书画网签约画家。
擅画虎,兼工人物、动物。追求虎文化理念,以嬉笑怒骂、亦庄亦谐、拟人寓理的表现形式,推崇“真、善、美”,抨斥“假、恶、丑”,工、写兼施,形成自己独特的画虎艺术风格,并有一定数量的年画、连环画、漫画出版、参展。多幅作品先后入选第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均获省创作金、银奖。
近年来有数十件虎画作品应邀赴国内外参展,获奖或予收藏。画家作品和传略被收入《中国书画名家大辞典》《九九中国百杰画家精品集》《中国书画名家画集》《中国画名家百虎画集》《中国当代画虎名家》等典籍并于2006年出版《田茂怀画虎集》
2. 周永红的艺术成就
她1977年入学,198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染织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从事舞台服装设计,后划归辽宁儿童艺术剧院。1984年调入辽宁人民出版社,任美术编辑。1986年调入大连轻工业学院任服装设计讲师。1992年调入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后转入染织系,合系后转入染织服装系,任副教授、教授。周永红教授出身美术世家,其外公、父母均为鲁美教授,从小耳濡目染对美术画种都有涉猎,虽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都为正规出版社出版。水彩作品《青香》入选辽、吉、黑三省水彩画展;水彩作品《水乡》《景物》分别收入《名家风景艺术》《名家景物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纤维作品《纤维设计》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并收入《第九届全国美展设计作品集》《鲁迅美术学院作品集》;纤维作品《郁金香》获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优秀奖,收入《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作品集》。丝绸绘画《花卉之一》《花卉之二》收入《1998——2008鲁迅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服装设计《人参娃娃》获辽宁省舞台美术设计奖。
周永红教授出版著作有《新色彩基础构成》《装饰花卉》《装饰动物》《瑞兽图案》《美术设计解误法·色彩构成》《美术高考百日通·染织设计》等。合著有《东北民间美术总计·刺绣卷》等。
为新开课程《丝绸手绘》创作的作品(教学示范),使用酸性染料绘制,具有强烈的中国画水墨韵味,及水融材料丰富的色彩效果,将手法的表现与材质的特性达到相应成辉的和谐效果,即可做装饰绘画,又可做服饰,具有广阔的适用性与应用性,是产、学、研良性循环的教学实践成果。
3. 清末和民国的著名画家有哪些
齐白石、吴昌硕、黄宾虹、高剑父、于非闇等。
1、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2、吴昌硕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
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
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3、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代表作品有《山居烟雨》、《新安江舟中作》等。
4、高剑父
高剑父(1879—1951),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1879年10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现广州市番禺南村员岗乡),1951年6月22日卒于澳门。
高剑父,汉族,广府人,名仑,字剑父,后以字行。与陈树人、高奇峰一起致力于中国画改革,后人称岭南画派。
代表作品有《江关萧瑟》和《绝代名姝》等。
5、于非闇
于非闇(1889年3月22日—1959年7月3日),原名于魁照,后改名于照,字仰枢,别署非闇,又号闲人、闻人、老非,近现代中国画家。原籍山东蓬莱,出生于北京,自幼得书画家传。
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
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
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齐白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昌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宾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剑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于非闇
4. 曹明求的名家评论
红
几雨几晴
做得这些春
十分颜色十分红
须知真艳原无艳
色相多从空里生
丹青总幻身
黑
千载沉香
绝调写风神
花瓣花枝墨晕成
若教解语应倾国
名花恼客魂
蓝
清露皋兰
月白江水寒
韵友轻解旧霓裳
湘女久无尘土梦
灵根出壳带云岚
身境两相忘
——王鲁湘 集句
2006年中国美术馆曹明求“红、黑、蓝”艺术展前言
王鲁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凤凰卫视高级策划、主持人)
……曹明求是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他的不安分和他那种湖南人锲而不舍的精神,构成了他作品的内涵。从艺术语言和手法讲,他的作品有明显特点,就是语言手法的错位应用,他画的是水墨画,中国画,但应用了各种绘画元素,应用了其他门类的手法。他有个明显特点:他的东方化、民间化情结深。他对中国民间文化下了很大功夫。
梁江(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
曹明求自幼酷爱画艺,尤钟意于牡丹。后入广州美术学院深造,得名师指导,更精研古代巨匠传统,融会贯通,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
他能作重彩勾勒,有宋人的缜密;能作泼墨写意,得近代大家的启迪;而色彩的多变又借鉴了西方油画、水彩的经验,故他的创新能得心应手而又有所依凭。
古人称牡丹为“国色天香”。但牡丹入画易艳而不易雅。曹明求的创造性在于他不仅表现了牡丹的庄重富丽,更追求格调的清新,意趣的高雅。根据不同的境界——风中、雨中、雾里、月下,而运用不同的技巧,从而抒写出情感浓郁诗的韵致。
迟轲(广州美术学院美学系系主任、教授、广东省美学学会会长)
……曹明求艺术世界里涌动的是现代人的情感、音乐的律动、诗的意境。博大、精深、淡雅、朦胧,一股南北交融、中西合流的春风扑面而来!少了两宋花鸟画的沧桑,没有了明、清的刻板;自由、奔放、清新……像一杯甘甜的美酒,悠长、清香、淡雅又令人回味无穷。
黄耿辛(北京《世纪收藏》杂志主编)
曹明求的牡丹,是将某一题材画到极致的又一例证。在中国现当代画坛上,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都是如此。聆听着曹明求牡丹世界所散发的山水清音,想象牡丹纵向的发芽、长叶、开花、凋谢的生命轨迹,横向的日月山河、风霜的承接和感受,我们的生命无疑会在惊喜中获得升华,在快乐中获得顿悟。我想,这就是曹明求牡丹画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聂雄前(《深圳女报》总编、教授)
首先祝贺曹明求艺术展举行。我曾经看曹明求作品照片的时候,觉得他的作品很有视觉感,很新鲜,今天看画展这种视觉感更强烈了。他的画大气、奔放、热烈。先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一是曹明求先生是一位全才。他的作品有中国画、油画,中国画又有工笔、写意,除跨画种之外,他还跨行业、跨领域,这在中国美术史上是少有的,最重要的是他能将每个种类都处理得相当到位、非常专业。二是他的画大气。他的画充满了阳刚之气,同时还有文气。三是他的作品很精到。不管是中国画、油画,还是艺术陶瓷,每一样都精到,我仔细看过他的画,画的边边角角,从起笔到收笔都很认真,油画在渲染时染了很多层,每一层都精益求精,反映出他严肃的创作态度。四是他的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红、黑、蓝是中国画的三种基本色调,他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情趣将这三种颜色的文化内涵发掘了出来。
刘士忠(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著名美术理论家)
我惊叹地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现代美术名家曹明求先生,他所绘制的传统与现代的花卉画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感受,蕴含着人们美的梦想。
他像似把自已灵魂注入了水墨画中,在其中表述了人生的真谛,我荣幸地看到了人的灵魂在画中荡漾,希望这样的作品绘制成壁画。
迈莲·汉诺(法国画家)
……他的工笔画追求清秀淡雅,着色素净,细化静美;他的写意风格,着意于红与黑、润与焦、圆与方、柔与刚的对比。一反前人牡丹画那种雍容华贵、妩媚娇滴的传统画风,而注入一种极高尚的思想,赋予牡丹一种新的精神。
钟增亚(原湖南省画院院长)
我是第二次看曹明求的画展,这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厅内六联通景屏的牡丹给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画的工笔牡丹画,国内很少有达到这样一个气势的。曹明求画的牡丹格调高,工笔画达到这样的一种气势,这样庄严肃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著名美术理论家)
这幅画的主要意义不在功夫而在艺术,在万象归一的严谨结构。
结构疲软是形象复杂的大型中国花鸟画的流行病,这幅画以超常规模和超常复杂向这种流行病进行了挑战。作品看似写境,实为造境,画家将丰富的空间层次统一在主景和衬景两大层次之中,两大层次在平面结构上进行了精心的布阵列势,又在平面结构中塑造出复杂的团块结构和空间层次,如果色彩结构和动势结构能提高一个层次,此画乃入极品。
刘骁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博士生导师)
辛未初春,余生一念,欲绘一前无古范,后不知有否来者之巨制工笔牡丹。为集素材,重上洛阳、再赴荷泽写生。数易其稿,其间甘苦自知。
甲戌仲夏,正式勾线施彩,间中不满已成,又三改其稿;日与笔墨为伴;夜拥丹青共眠。食不知味、寐不竟夜;殚精竭虑、物我两忘。
丙子金秋,画已告成,但见几百花头、数千枝叶,云集一纸、无一雷同。其势恢宏壮阔、其度旷远幽深,真巨制也!
屈指算来,起稿成画,寒来暑往,两度春秋已过。揽镜自照,两鬓初染霜雪,开门出见亲友,相视默默无语。丹青何能?让我钟情于斯!
曹明求《神州涛声》题记
……曹明求把牡丹作为主题,从红·黑·蓝三个方面表现,黑是在水墨的技法上有探索,画的大牡丹,花、叶子都有气势,比较厚重;他具有开拓的心理,将工笔画、水墨写意画结合后,发展到油彩画,使作品有抽象和半抽象意味,根据牡丹花的发展来处理色彩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孙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著名美术理论家)
……曹明求的作品,既有纯正严谨的工笔,也有放笔直抒的写意;时而用与墨兼容的丙稀,时而又用粘稠的油彩。他悠游于不同的材料之间,漫步在不同画种的边缘地带,他是在“此地”与“彼地”的“临界点”上展开他的艺术主题,在墨彩与油彩之间寻找他心灵的归宿。
贾方舟(著名美术评论家、策展人)
……《大花系列》使曹明求现代构成的才能和对绘画中音乐性的敏感得到了更加充分、更加自由的释放。它内含悲情,但总基调却是生命的欢乐和胜利交响乐。
刘骁纯(中国当代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他在现实中遇到了理想中的美好东西,由此激发不可阻挡的激情,向自然学习。他赋予牡丹更多的意义,有文化的意义、诗的意义、哲学的意义。牡丹在他心中形成了心象,他的作品画出了对牡丹的认识、感受和哲学意义上的牡丹。
王宏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博士生导师)
……曹明求在牡丹花的创作上有继承,更有创造。他以古人“以兴比人”,“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为起点,但他的“比兴”,显然具有浓厚的现代文化色彩,通过牡丹的生发枯荣,展开现代人对宇宙的联想和对生命的思考。他以花朵为生命的意象,在富有戏剧性的演绎中,不同生命阶段和处境及至生命的高潮都表现为惊心动魄的生命片段。……就像天空中的彩霞,璀璨地横空而过,让黯淡的尘世获得片刻的华丽光彩。它们的色彩如流水,如火苗,变动升腾,在生长动态之中带来永不消逝的希望和兴奋。……他以风景画家对待云霞明灭的长空、激浪澎湃的大海、幽深邃密的山林那样对待那些花朵,赋予它们激情的畅想和渴念,静观的澄澈和觉悟。以薄涂或厚积的色彩,构成坚实的肌理和悠远的空间,传达情调的高亢和克制、冲撞和平衡、激越和敛息之间的翻转变动;形成或写实、或抽象;或象征、或神秘;或简洁、或明朗、或幽暗的意向。他从牡丹花想到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人心,抓取永恒的瞬息。
水天中(中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致明求兄
——贺《多元体系与当代中国画研究》出版
把酒三呼大手笔 细读更赞一丰碑
志存高远行如铁 揽月摘星信可期
张九桓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曹明求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他的绘画创作涉及面很广,有国画、油画,写实、写意……两年多前,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个展向人们展示的是中国画作品《大花系列》,洋洋洒洒上百幅,或用工整笔法,或用兼工兼写法,更多地用大写意法,呈现牡丹花的各种形态和情致,以抒发他内心的感情。他的绘画艺术富有才情,个性风格鲜明,且有强烈的现代意识。
他钟情于绘画,但他不愿做一个“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画家”,他心目中的当代艺术家的首要条件“是应该具备自己创作的艺术观”。看来,曹明求作画有明确的思想指导,甚至于他选用的绘画体裁,采用的技法、技巧,都服务于他对绘画问题的思考。……
……我在阅读曹明求这部书稿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作者认真、执着的研究精神,他用三年时间写作,在此过程中八易其稿。作者的知识储备是充足的,修养是丰富的,视野是开阔的,思维是敏捷的,观察和分析问题是辩证的。他提出的问题有现实意义,他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对人们的认识与思考有所启发,对问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会起推动作用。我想,这就足以说明这部书稿的价值了。……
——摘自曹明求著《多元体系与当代中国画研究》序言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