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塔
『壹』 万佛塔的历史背景
万佛塔公园内建有水榭亭台,占地50亩。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年),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葺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著名的宋塔。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3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来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且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塔内当下存两块建塔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至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与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十年左右。万佛塔是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是很大,但是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比较完整。其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作品,是一处重要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记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朝时建。”据传,塔内曾经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其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十分优美,对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几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贰』 谁知道安徽有什么名胜古迹
陆将军府 县城东南里立仓镇陆瓦房村 为陕西督军陆建章将军府第,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雪枫公园 县城东北30里板桥镇 公园建于1999年,占地300余亩。为纪念新四军将军彭雪枫曾率部于此抗击日军,故名雪枫公园。 移村银杏树和母集银杏树 县城东50里移村乡政府所在地东约3华里 俗名移村白果树。原两棵,据说为雌雄之分,被烧毁一棵。现有的一棵约100余年,树干17围,覆盖数亩,根露地表,伸展逾丈 县城西20里涡河南岸 俗名母集白果树,约700年。枝叶繁茂,覆盖数亩,十分壮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锁山 县城西北地区25公里小涧镇东侧 双锁山旁依涡河,南北走向,延绵约十华里。北有狼山,南有黄柏山、尖山,可谓群山环抱。五代时,当地女英雄刘金定以此山立寨护乡,捻军领袖张乐行曾在此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为防线要地。山上山下文物古迹较多,著名景点如刘金定饮马泉、梳妆楼、上马台、凉马棚、宋武烈王高琼墓、红城遗址等。县人大常委会已于1989年通过决议将之列为历史文化风景保护区计划。山桑古城 县城北40里,即现在的坛城所在 殷商古都,西汉称山桑,自商、周经春秋、战国、秦汉至南北朝,县治均设此地,共约2000余年,旧城共分内、中、外三城,外城总面积56.32平方公里,中城近2平方公里,城址清晰,四门八关,里城(又皇城)依北冢山而建,面积25公顷。漆园旧址 县城东北涡河北岸姜楼村一带 战国时庄子作漆园吏,此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县城老大街中心地段 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吴一鸾建,清顺治九年重修,民国4年县知事汪篪题横匾两幅,北曰"漆园屏障",南曰"满城如画"。 文庙(又称圣人殿 老县城中心 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公元1284年),是封建时代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以上待建),大成门和大成殿,灵星门正对青去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为蒙城八景之一。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大成殿,原名先帅殿,又称圣人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九檩十八架,四十二檐墩,用巨杉作栋梁,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从前,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两旁置颜、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殿上方悬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殿前阅台高一米余,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东西廊房各七间。为灰色筒孔覆顶,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丰稷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等地方贤士 万佛塔 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在上级文物部门支持下,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茸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是我省著名的宋塔,1964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十五里上天梯 陈仙桥南岸大柳树 传说八仙由此经过,见王店善良的童养媳林英受婆母虐待,渡其从此处登云而去。当地有很多传说。 既是现在的陈桥嵇康亭 嵇康亭,位于亳州市蒙城县东门内,是蒙城人为纪念嵇康而修建的古亭,现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麻烦采纳,谢谢!
『叁』 安徽亳州蒙城的有个塔,那个塔叫什么啊有多少层
叫万佛塔 由于塔外壁镶嵌众多小佛像而得名 又名插花塔
俗称“蒙城砖塔”,还名慈氏内寺塔。13层
初建于唐代容或宋代。因塔内外遍嵌彩釉陶佛8000余尊,故名。塔系水磨青砖砌造,塔高37.76米,共十三层,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下巧砌莲瓣,斗拱和花窗,每层设壶门式对称拱门,四面塔内梯道曲转,逐层各异。顶端置五重相轮,重逾千斤。塔底地宫内现仍存清代佛雕。塔曾立于慈氏寺内,寺已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氏寺旧址即旁边的小学,现在的蒙城三小 文革时期寺被毁 佛像搬走砸掉 改成小学 哎╮(╯▽╰)╭
13层 实际只能爬到第10层左右 说不定现在只到9层 因为越往上空间越小 胖的人、成年人可能就挤不进去了
八角形的平面每个点都悬有一个风铃 前几年站在塔下还能听见风吹过后的铃声 现在毁得毁 掉得掉 所剩无几了
以前塔顶还有一个大圆盘 被雷劈下来了
抗日期间 塔附近发生过激烈交火 不知道是日军还是国民军以塔为掩护 一层佛像附近还能找到枪眼 (我小时候可是找到过的) 佛像也被驻地日军挖去不少
近年来也成为了一个自杀场所 哎╮(╯▽╰)╭
『肆』 安徽省蒙成县的换鸡楼万佛塔的历史
原名插花塔复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制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葺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著名的宋塔,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 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
『伍』 名字看似简单的安徽城市为何让外地游客经常读错
说到安徽,不知道大家会想到什么,是安徽的名山大川,就像是五岳中的黄山?又或是合肥等现代化的大都市?不论大家想到什么,也都没关系,因为那些可能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了,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点新鲜的,一个最让安徽本地人尴尬的城市,名字看似简单,但是外地游客却经常读错,你知道是哪儿吗?接下来就跟小编去看看吧!
『陆』 刚到蒙城,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景点什么
九顶灵山寺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县城西北16公里小涧镇狼山山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十三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
蒙城县双公庙
庄子祠
1995年6月,蒙城在明代庄子祠旧址上重建庄子祠。2008年后,该县增设了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庄子草堂、庄子养生院、五五池、逍遥池等新景观。全祠占地52亩,由仿汉代祠堂建筑群和东西万树园等景观构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柒』 世界吉祥万佛塔简介
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因为此处宋代有兴化寺,元代专有慈氏寺),俗称“属蒙城砖塔”。万佛塔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内东南隅,始建于宋崇宁元年(1102年)。整座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因塔体内外镶嵌佛像八千余尊而得名。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1]
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是中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从1977年开始,文物部门对万佛塔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塔基,弥合裂缝,补镶损坏严重的佛像砖,塔尖增设了避雷针,恢复了宝塔原貌。1981年,万佛塔载入了《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捌』 蒙城的万佛塔距现在有多少年
蒙城万佛塔位于安徽省蒙城县城中心,是蒙城县的标志性建筑。因版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权近万躯而得名。塔内现存两块建塔的碑刻:一块在第四层,为宋崇宁元年(1102年)所刻;一块在第十一层,为崇宁五年(1106年)所刻。从两块碑记的相隔时间推断,从五层到十一层即已相隔四年,全塔共十三层,加上基础和塔刹的施工,全塔约修了十年左右。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6米。万佛塔体型不很大,但造型秀丽,结构富于变化,保存亦较完整。它使用北方砖塔构造方法建造,为我国南北方造塔技术融合的作品,是一处重要的宋塔实物。一九六一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2006年,万佛塔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蒙城县志》载:“插花塔在城内慈氏寺,宋时建。”据传,塔内曾有唐贞观三年(629年)修塔碑文一方,已毁。从结构特点判断,宋代建筑成分居多。造型优美,对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年已进行全面维修,并建万佛塔公园,对外开放
『玖』 安徽蒙城有谁知道那有好玩的吗
陆将军府 县城东南60里立仓镇陆瓦房村 为陕西督军陆建章将军府第,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雪枫公园 县城东北30里板桥镇 公园建于1999年,占地300余亩。为纪念新四军将军彭雪枫曾率部于此抗击日军,故名雪枫公园。 移村银杏树和母集银杏树 县城东50里移村乡政府所在地东约3华里 俗名移村白果树。原两棵,据说为雌雄之分,被烧毁一棵。现有的一棵约100余年,树干17围,覆盖数亩,根露地表,伸展逾丈 县城西20里涡河南岸 俗名母集白果树,约700年。枝叶繁茂,覆盖数亩,十分壮观。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锁山 县城西北地区25公里小涧镇东侧 双锁山旁依涡河,南北走向,延绵约十华里。北有狼山,南有黄柏山、尖山,可谓群山环抱。五代时,当地女英雄刘金定以此山立寨护乡,捻军领袖张乐行曾在此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作为防线要地。山上山下文物古迹较多,著名景点如刘金定饮马泉、梳妆楼、上马台、凉马棚、宋武烈王高琼墓、红城遗址等。县人大常委会已于1989年通过决议将之列为历史文化风景保护区计划。 山桑古城 县城北40里,即现在的坛城所在 殷商古都,西汉称山桑,自商、周经春秋、战国、秦汉至南北朝,县治均设此地,共约2000余年,旧城共分内、中、外三城,外城总面积56.32平方公里,中城近2平方公里,城址清晰,四门八关,里城(又皇城)依北冢山而建,面积25公顷。 漆园旧址 县城东北涡河北岸姜楼村一带 战国时庄子作漆园吏,此地,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 县城老大街中心地段 明万历十年(1582)知县吴一鸾建,清顺治九年重修,民国4年县知事汪篪题横匾两幅,北曰"漆园屏障",南曰"满城如画"。 文庙(又称圣人殿 老县城中心 文庙又称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公元1284年),是封建时代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文庙自前而后依次为灵星门、泮池、泮桥(以上待建),大成门和大成殿,灵星门正对青去街,取其"平步青云"之意。灵星门的西南侧有一井,名圣井"圣井甘泉"为蒙城八景之一。大成门东连名宦祠,西接乡贤祠。大成殿前两侧有东西配庑,殿东为节孝祠,殿西为忠义祠。东院是文昌阁,西院是明伦堂。大成殿,原名先帅殿,又称圣人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殿宽五间,进深三间,为山以顶抬梁式建筑,九檩十八架,四十二檐墩,用巨杉作栋梁,飞檐翘角,蔚为壮观,殿内外上下重油彩绘,雕梁画栋,金壁辉煌,是我们淮北地区最为宏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从前,殿内正中供孔子神龛牌位,两旁置颜、曾、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大字。殿上方悬着康熙,乾隆皇帝御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三块匾额。殿前阅台高一米余,上有一圈汉白玉栏杆,中间和两旁有石阶供人登临。东西廊房各七间。为灰色筒孔覆顶,车房原供孔子三千弟子,西房原供历代贤孺牌位。大成门又称戟门,面阔五间,是通向大成殿的过道门。在其东面的名宦祠原供苏舜饮,丰稷等在蒙城有政绩的官吏,西面的乡贤祠原供庄子、何惟等地方贤士 万佛塔 万佛塔公园东南隅 原名插花塔,因上面镶有八千多尊佛像,故名万佛塔。宋崇宁元年(1102),塔东侧有寺,名兴化寺,故最早塔名叫兴化塔。元代丙子年(1356)于塔西旁又建一寺名慈氏寺,明洪武年重修,又名慈氏寺塔。蒙城八景之"慈氏晓钟"即因此而来。塔建于北宋崇元年至五年,十三层,高42.6米,塔底周长24米,直径8米。呈八角形,内外嵌砌赭、黄、绿三色琉璃砖。塔身内外遍嵌彩陶佛,计八千余尊,故称万佛塔。每层有四门,七层以下方向一致,七层以上逐递换向,形成上下错位。塔顶为铁制塔刹,装有复钵一个,每层八角皆有风铃。塔内结构繁多,四层有小庙,内部塔壁嵌一块宋代修塔碑记。上塔的阶梯为枣木所制,因年代久远,留下深深的磨损痕迹。从塔内可上至十一层,登高俯视,城貌尽收眼底,远眺旷野辽阔,平原千里,赏心悦目。解放后,在上级文物部门支持下,经政府多次拨款抢修,已全部修茸加固,恢复了宝塔原貌,是我省著名的宋塔,1964年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十五里上天梯 陈仙桥南岸大柳树 传说八仙由此经过,见王店善良的童养媳林英受婆母虐待,渡其从此处登云而去。当地有很多传说。 既是现在的陈桥 嵇康亭 嵇康亭,位于亳州市蒙城县东门内,是蒙城人为纪念嵇康而修建的古亭,现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拾』 蒙城旅游景点大全
九顶灵山寺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县城西北16公里小涧镇狼山山顶,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十三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九顶灵山寺
马公府
马公府坐落在蒙城县马集镇境内,为晚清一品当朝马玉昆府邸。马公府存房屋46间,分前后两进院子,后院又分为东西两院,整个建筑为“品”字型,砖木框架结构,房梁一般为三层垛梁,存有大量砖雕、木雕。马公府板桥集战斗纪念馆板桥集战斗纪念馆位于蒙城县板桥集镇雪枫公园内,纪念馆是为纪念板桥集战斗而建,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980平方米。馆内展示了100多幅图片和部分实物,同时收藏了120名将军的题字,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板桥集战斗纪念馆万佛塔万佛塔又名插花塔、兴化寺塔、慈氏寺塔,位于蒙城县城中心。因塔身内外嵌砌琉璃小佛近万尊而得名。万佛塔为八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高42.2米。塔的四正面辟门,其余四面砌作假窗,上檐第二、第三层用砖砌作塔檐平座。万佛塔
蒙城县文庙
蒙城文庙又名蒙城孔庙,始建于元至元21年(1284年),是祭孔、演礼和办学的地方,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有灵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和大成殿。蒙城文庙尉迟寺史前文化遗址
尉迟寺史前文化遗址位于蒙城县东北20公里处,面积约十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遣址,为大汶口文化演化中的一种新的类型,是父系氏族晚期部落联盟最高首领所居住的村寨或城堡,距今5000年左右。尉迟寺史前文化遣址
双公庙
双公庙位于蒙城县吕望镇,始建于唐,清末重修,是安徽省少有的唐代庙宇。尚存前殿3间,供奉庄子,后殿3间,供奉姜子牙。双公庙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40平方米。蒙城县双公庙庄子祠1995年6月,蒙城在明代庄子祠旧址上重建庄子祠。2008年后,该县增设了梦蝶楼、南华经阁、东西碑廊、庄子草堂、庄子养生院、五五池、逍遥池等新景观。全祠占地52亩,由仿汉代祠堂建筑群和东西万树园等景观构成,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