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室插花历史
⑴ 解析日本传统茶室【茶室 日本传统】
一张构造图,让看官们大概看个门道。
【入口设计】
茶室中非跪行不能进入的小入口也许是世界上建筑史上最罕见的设计之一了,这样的设计是希望以身体力行的扮敏败方式来体验无我的谦卑。
【天棚】
茶室的天棚,多用树叶和竹片制作,使其高低错落。顶棚较高的下面由客人落座,顶棚较低的下面是主人的位置,以表式主人的谦逊与对客人的尊重。
【窗户】
为表现美感,茶室窗户的构造极具特色拿芹,一般分为“墙底窗”和“厅颤连子窗”两种。窗户材料多用细竹,有时会贴上我们熟悉的日式窗纸,透光、挡风,保暖。
茶室窗户大小和形状拒绝重复,需要高低错落,有尺寸变化。
【基本格局】
日本茶室分凹间﹑客座﹑点前座﹑地炉等基本格局。 以“地炉”为中心,左边是水屋,放茶具和清洁用具。
茶室的外观和内部的构造都力求表现“不对称”美,这种审美观是具有禅宗色彩的道教理想所结出的果实。
【茶具】
日本茶具包括:铁壶,水勺、茶碗,茶入(盛放茶粉的小罐),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
茶碗是最具代表性的点茶用具,多陶制,日本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三大茶陶被称之为:“一乐、二萩、三唐津”。
【花道】
茶室内一定有插花。样式简单,契合“清净”二字。
【露地和中门】
茶室建筑本身毕竟只是浊世中的一方净土,但这方净土怎能立于浊世之中又超然其外呢。这里不能不提到茶室外的露地和中门。
踏上露地即意味着与外界中断联系的第一步。
【私人微信号】:jingroomfurniture
慢些走 你的影子惊醒了他
独立设计师 家具 品牌
家具不再是我们家庭中独立个性存在的器物,而是整个家庭环境的一部分,他是随和的、自然的、安静的;我们追求个性与普世之间相互对立、且相互转化的空间组合,少了些惊讶之美,却能在漫长岁月中始终不离不弃,而美在不经意间已经偷走了我们的心。
www.jingroom.net
⑵ 茶席中的插花要素、花卉选材及插花技巧
茶席中的插花要素、花卉选材及插花技巧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茶席中的插花要素、花卉选材及插花技巧,欢迎阅读。
【茶席插花的要素】
1、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悬挂式和平卧式四种。直立式是指鲜花的主枝干基本呈直立状,其它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势头;悬崖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悬挂而下为造型特征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个平面上的插花样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虽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结构及部分地铺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体茶席的点线结构得到较为鲜明的体现。
2、茶席插花的意境创造,一般有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两种表现方法。具象表现一般不作十分夸张的设计,而是实实在在,不留矫揉造作的痕迹,使营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现就是运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来表现插花的主题。可以拟人,也可以拟物。把握抽象表现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间。
3、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插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体,也村托了花体。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体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4、茶室插花的花器有其特定要求,首先要便于悬挂和摆放,同时花器的色调和质感要与茶室氛围相协调,常选用竹木和陶瓷花器,分为瓶、盆、缸、筒、碗、篮和自由式花器。
5、茶室插花传承东方式插花的风格采用剑山固定和支撑花材。用于剪取花材的剪刀分板剪和小剪等各种规格。粗细铅丝用于固定和弯曲花材。还有用于绑扎固定草本等较弱的花材的胶带和为花材喷水的工具等等。
【茶席插花的选材】
茶室插花常采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色彩不过于华丽。常选用松、竹、梅、蜡梅、银柳、桃花、南天竹、红叶、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传统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条等。选择花材应注意掌握如下几点:
多选用木本花材,少选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根据茶会主题选择花材,如告别会选用勿忘我,新年会选用松竹梅。选择季节感强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红叶,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为和茶室环境相协调,注意选择东方风格的花材,尽量少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红黄色月季)。一般较少选用色彩过于华丽的花材(如红掌、红月季)。
避免选用有浓重气味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
插花的历史在我国十分悠久,早在汉代就在佛教的活动中出现。在宋代,插花已经和茶、画、香一起,被人们作为生活的“四艺”同时摆于茶席之中。以后日本出现的“花道”也源于我国。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而是为体现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
;⑶ 日本插花道有什么流派,插花道有什么特点
挂花、吊花瓶插花
池坊流
日本室町时期的挂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师傅中风行一时。在这个基础上,日本元禄时代又推出了一种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种花道流派。提倡尽量保存花的自然样式。随着花道艺术的兴起,茶室内也讲究用鲜花装饰。多装饰茶室服务的投入花强调花枝弯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于投入花较立花省工、省钱,所以很快在中、下层町民中间普及开来,并很快从茶道中分离出来,自成一体。
投入花
日本明和、安永年间以投入花为基础,相继涌现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一种流仪花。根据它的流仪和理论,起名为生花(把带枝的花艺术地插在瓶里或盘里的一种插花艺术),亦称正花、活花。生花技术讲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态,强调体、用、留、真、副、体的调和,体现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调和的思想。由于以上原因,插花时花形整体必须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仪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统的流派。
池坊花
十五世纪由立花名家专庆创造的池坊花是当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顶法寺),当年六角堂内的许多僧人都擅长专庆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词。 日本宽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术的开山祖专庆应邀为武将佐佐木高秀插花。几十枝鲜花插入金瓶内,绮丽无比,顷刻专庆的池坊插花术在立花界获得很高的声誉。十六世纪专应创作了《池坊专应口传》、专荣创作了《池坊专荣传书》。通过专应、专荣的努力,池坊立花成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国内规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别是战后建立了池坊学园。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养花道人材。与此同时,也开展对花道理论、技艺的研究。
未生流派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户初期由未生斋一莆(1761-1824)创立的另一个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发展成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于花道知识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内又相继出现了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会、真养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云派、都未生派、洛阳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将儒家的天地人合作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统一体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发挥。其作品的特点是明快、简洁。
小原流派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自幼随父学习池坊的插花技术。后来云心发现池坊派插花术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术。接受自然影响的小原插花术以新颖的花型,为插花技艺增添了时代感。小原插花术的诞生是日本人学习西方文学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试一直受到正统派的指责。云心不同于其他流派逐个收弟子学艺,而是招收弟子在自己家进行集体教授。这种教学法在当时可谓划时代的创举。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义插花术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爱。
草月流派
由使节河原苍风(1900- )创立的草月流派是战后兴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样。使节河原苍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传统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处理素材的新理论。草月流派着眼于现实生活,组织造形,将西方的艺术观点糅合于插花艺术之中。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辅助材料。今天尽管日本人对草月流派的评价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实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因此, 日本花道
任何植物, 任何容器都可用来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花道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其次花道又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采用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人文艺术手段。花道还是一种技艺,可用来服务于家庭和社会。最后花道是一种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可以深入浅出的文化活动。 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另外插花的优劣还取决于插花的形态和不同的花材所呈现出的不同的精神。如蔷薇花象征美丽与纯洁,百合花代表圣洁与纯真。梅花象征高洁与坚毅,兰花高雅,被誉为“花中君子”,牡丹雍容华贵,杜鹃花婀娜多姿,桃花妩媚芬芳、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象征高尚品德。而热爱大自然的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樱花,因为这是大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⑷ 茶室插花一般以什么为宜
茶室插花一般以简约朴实为宜。
茶室插花的首要特点是“立意取材,意在花先”。文学艺术有其相通之处,为了使茶艺插花作品能融自然之美于茶事活动之中,要求插花应像绘画或诗文创作那样强调“意在笔先”一样,强调“意在花先”。
插花之前,首先根据茶艺主题进行艺术构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意”冲咐。古人讲“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茶艺插花创作时首先应力求立意奇巧高远,然后再根据立意去选择最适当的花草。
当然,在插花艺术创作中,立意是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散岁纯是,如果没有恰当的立意,插花便只能成为万紫千红的堆砌,甚至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茶艺插花立意重在“真、新、高、洁”。
插画简介:
插花 ,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雀模、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
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⑸ 茶艺表演中使用什么做茶花较好
将花融人品茗环境中源起宋代,那时将焚香、挂画、插花、点茶合称为“生活四艺”。茶室插花被称为“茶室之花”或“茶会之花”,一般采用自由型插花,花器可选择碗、盘、缸、筒、篮等,器小而精巧、纯朴,以衬托品茗环境,借以表达主人心情;亦可寓意季节,突出茶会主题。 我们通常将品茗赏花插的花称为“茶花”。茶花是比斋花和室花更加精简的一种文人赏花形式,以教人崇幽尚静、清心寡欲,体会天地之道为旨趣。茶花重视的是品味,珍视的是天地慧黯之气所凝成的形色之美,以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的道理,创造无可名之形而把握内在的精神。 茶花的艺术品质是“清”“远”,追求恬适简约、超凡脱俗的纯真之情。因此,为品茗赏花所插的“茶花”平凡、简单,但以晶莹而完整的形色来触发美的意识,从而体验自由心灵所呈现的无束无缚的变化,联想所得的美的满足。茶花的插作手法不求复杂华丽,一般以单纯、简约和朴实为主,以平实的技法使花草安详、活跃于花器上,把握花、器一体,达到应情适意、诚挚感人的目的,使其中一片见其背面,表阴叶之美,四片叶子不称四叶而称三叶半。 花开为阳,合而阴;叶正面为阳,背面为阴,保有阴阳兼具、阴阳互生之美乃佳。品茶赏花是茶艺的一部分,茶花的插作在于配合幽室、追求茶趣,因此必须配合整个品茗环境的设计。
⑹ 茶道插花有什么艺术
茶道插花有什么艺术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古代被合称为生活四艺(也有称“四事”的),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意味。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插花艺术,一起来看看。
茶道插花艺术
茶室插花,则强调意境之美,作品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强调形、神、情、理、韵的和谐统一。其与茶室书画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看一件意境深邃的插花作品就如同品一壶层次丰富的生普,香气与回甘往复交替中,令人回味无穷。
在插花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意。如果没有恰当的立意,插花便只能成为万紫千红的堆砌,甚至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而茶艺插花得立意,重在“真、新、高、洁”。其中的“真”是指感情真挚,立意首先应当注重于能反映出茶艺真实的主题内涵;“新”是指构思新颖、新奇、不落俗套;“高”是指意境高远,耐人寻味,有艺术感染力;“洁”是指插花的造型简洁、自然、明快,充满生机活力。
具体地说,茶艺插花立意取材时主要从反映时令(即花有花候,从时令方面立意用插花点明季节特点)、以花传情(即用花语表达主人的情感)以及彰显茶艺主题等三个方面考量。
茶室插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完美体现。
注重自然情境,着力表现花材自然的形式美和色彩美,作品往往配合当时天气,具有很强的.季节风格。
作品中的枝叶花果,顺自然生长之势,巧妙配合宛若天成。
抖落一身尘俗,便是自由之境。
插花艺术的四大特点
1、时尚性
插花是现代人们高雅生活的时尚追求。鲜花的美丽、清新、绚丽与活力装点了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开心。
2、艺术性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艺术的生命来自于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插花恰好体现了这种追求。
3、装饰性
多数场合和环境都可以用鲜花去装饰、点缀。婚礼上的插花表达是一种祝福和喜气;酒店插花表达是对于客人的热情与友好;居家插花则是一种家庭的和谐和温暖。插花的艺术感染力强,美化效果明显。
4、文化性
插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在插花艺术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融合一体的文化精神。花为媒,传达是一种至真美好的情感。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插花是并且也应该成为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⑺ 茶席插花的特点
茶席插花的特点
茶席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商务插花、文人插花、生活插花,是为体现茶的精神,教人崇幽尚静,清心寡欲,达到修身养性和心灵的升华。追求纯真、质朴、清灵、脱俗、清简之精神。茶席插花是在茶室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插花艺术,采用的.是东方式插花的风格,并融入茶道之精神,具有如下特点:
1、插花作品强调意境美,作品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强调形、神、情、理、韵的统一,与茶室书画融为一体,耐人寻味。看一件意境深邃的插花作品就如同品一壶回味无穷的茶,使人心旷神怡。
2、选材力求简洁,花材数量不多。花材色彩搭配上不超过三种颜色,轻描淡写、清雅脱俗,体现纯真、清简。
3、造形上传承了东方式插花的特点,以线条美来表现其主题。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疏密,表现简洁、飘逸、瘦硬、粗犷的造形。
4、亲近自然,表现自然美。表现花材自然的形式美和色彩美,具有很强的季节感。作品中的技叶花果,顺其自然之势,曲直、仰俯、巧妙配合,宛若天成。
茶席插花的选材
茶室插花常采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色彩不过于华丽。常选用松、竹、梅、蜡梅、银柳、桃花、南天竹、红叶、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传统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条等。选择花材应注意掌握如下几点:
多选用木本花材,少选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根据茶会主题选择花材,如告别会选用勿忘我,新年会选用松竹梅。选择季节感强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红叶,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为和茶室环境相协调,注意选择东方风格的花材,尽量少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红黄色月季)。一般较少选用色彩过于华丽的花材(如红掌、红月季)。
避免选用有浓重气味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
⑻ 茶艺场所对插花的要求有哪些
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最初源于礼佛供花,现在是人们装饰生活的重要方式。饮茶专与属插花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茶艺空间里的插花(茶花)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茶艺空间的环境特点选择花材,并根据茶艺空间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花器,插出符合茶室氛围的花艺作品。
②茶花要体现茶的精神,追求纯真、质朴、清灵、脱俗、清简,并融入茶道的精神。
③茶花应突出意境的美感,富有诗情画意的韵味,给人想象的空间,并与茶艺空间融为一体。
④花材数量不宜多,以单数为宜;花材颜色不超过三种,清雅脱俗,体现纯真与清简;花材香型应选择具有天然青草之香的植物,以免夺了茶香。
⑤茶花适宜东方风格的瓶花艺术,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表现主题,造型简约、清新、质朴、复古。
⑥茶花应具有较强的季节感,顺应自然之势,体现植物的本真与简约。
⑼ 日本的花道和茶道文化
日本的花道和茶道文化
说道花道和茶道我们都会想到日本,殊不知其实这都是我们中国老祖宗的东西。现在我们只能透过日本来回忆我们祖先的光辉文化了。
茶道按照史学界公认的说法已有500年的历史。但如果追究日本茶道的渊源却远远不止500年。以茶飨客本是中国的古老习俗,自古有待客“无茶不成敬意”之说。隋唐时饮茶之俗传入日本,公元729年,日本圣武天皇曾举行“引茶”仪式,向僧侣赐茶。日本人逐渐得到茶树种植和茶叶的炮制技术,饮茶逐渐成为上层社会乃至有闲阶层的日常享受。到了宋代,日本人把从中国引入的“斗茶”风俗改造成“和式赌戏”。在专设的茶室里,窗明几净,茶具考究,众人正襟危坐,从上座开始右手取茶入碗,左手持壶冲茶,依此而行,个人饮后报出茶的种类、产地、颜色等,说中者为胜。此后,僧人将此斗茶游戏与日常饮茶礼义相结合,制定出固定的茶仪,成为武士家族的礼法。这种茶仪便成为日本茶道的雏形。到15世纪,日本僧人珠田村光苦修30年,致力于茶室、茶具以及饮茶礼仪的日本化,并把佛教、儒教文化融入品茶过程,强调饮茶时人的精神感悟,茶道由此创立。公元16世纪,千利休对茶道文化进行了丰富发展,使之逐渐风行日本。现在,日本茶道已发展为“表千家”、“里千家”多个宗派。其中,最富盛名的“里千家”茶道至今已传世15代,其茶室“今日庵”还被政府列为“重要文化财产”予以保护。
实施茶道以要有专用的煮茶工具,而要有精致的陶质茶碗,三要有品茶的茶室。煮茶工具主要有木炭火炉、小水釜(圆肚铁罐)。这些工具正好和“五行”相对应:撮茶的铜勺为金,舀水小桶是木,陶制的茶盅是土,再加上炭火煮水,所谓五行具备缺一不可。煮茶者跪于水釜前先将茶叶捣成粉末后,用小铜勺放入古色茶碗,然后将水釜中的开水缓缓冲入些许,再用茶筅(竹制的搅拌器)轻轻搅拌,直到出现碧绿色的茶沫,再添沸水到碗中约小半碗止。茶水入碗后,主人将茶碗捧于掌上,跪于客人面前轻轻转动茶碗,使其磁花对准客人,请客人享用。客人微微倾身接过茶碗,但不能马上饮用,必须左手扶背向内转三次,将磁花朝向外侧,分三口将茶饮完,再将茶碗左转三周,使磁花对准主人交回。如此礼数要按照座次在客人与主人之间依次重复。
茶道的意义在于仪式过程所营造的意境,它包含了日本哲学、宗教、道德、美学、人情等多种因素;茶道的精髓在于宾主通过共同欣赏和享受茶道艺术,达到心灵的融合,从而形成和睦的人际关系。因此,茶水本身并非茶道的核心,对于饮惯龙井、碧螺春的中国人来说,茶味甚至有些苦涩并不上口,其程序礼节对于口渴急欲“牛饮”的外国人来讲,也未免过于繁琐。事实上,一般外国人如果对日本文化缺乏较深的研究,在初次参与之后,就会对这种呆板的“聚会”失去兴趣。只有较长时间地浸润其中,才能在饮茶的同时,慢慢品味到茶道本身蕴含的意境。茶道的最高境界为“和、敬、清、寂”。和者,和睦、谐和也;敬者,讲究无我待客,尊敬客人;清者取洁净清幽之意;而寂则有清静入定的意味。茶道的茶室一般设在环境幽静的地方,多花鸟植被而少车流嘈杂,品茶之人可以气定神闲专注于茶道本身;茶道的进行节奏舒缓有序不急不躁,对人的操作、仪态、动作都有严格规定,可以磨练人的心性;茶道要求茶室环境布置要协调,主人待客要尊敬,客人要谦逊,无疑可教人修身。因此茶道与其说是饮茶,不如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当然,对于少数精通茶道的人来说又是一种感官和精神的高级享受。
当今日本社会,由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茶道也同样染上了浓重的商业气息,成为一种消费服务,单纯修炼茶道的人大大减少了。但是,在民间不少地方仍然恪守茶道礼法。少女成人出嫁之前,必先研习茶道,以培养为人妻子应具的贤淑品行。在日本的寺庙里,茶道仍然得到保存和发扬,以茶道作为迎客的最高礼仪。即使在繁华的都市里,经常被世间烦恼所困的日本人也常常把茶室作为寻找宁静、人情和生活情趣的好去处,把茶道看作寻求精神解脱、慰籍的手段。看来,日本茶道之所以经久不衰,并不单单因为日本人珍视传统,还得益于它现实的社会文化功能。
日本的花道也叫插花,是将鲜花经过剪裁之后,按照一定的意念构思,加以精巧的组合摆放在器皿中的一种艺术。日本的花道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佛教传入日本,佛教仪式中在佛像前供花的习俗也随之传入。一直到15世纪,花道还只是宫廷寺庙的“专利”;但是,到16世纪,好美的日本人逐渐将其从宗教仪式拓展为民间艺术。当时每年的“七夕”节都要举行花展,女人们相互比赛插花技巧。明治维新以后,花道作为一种文化得到官方的承认和支持,逐渐成为妇女进行品德艺术修养的手段。即使在今天,许多日本姑娘出嫁前到“家政学校”学习时,花道和茶道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日本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展览,并且有不少研究插花的专门机构。
从花道的艺术发展轨迹来看,早期的花道重视保留素材的自然状态,但后来逐渐发展为以自然素材反应插花者的宗教观念或个人构思理念。如花道理论的基干为天、地、人,一盆花往往要有三个中心枝,而且三者之间要搭配和谐。因此,花道和绘画、雕塑一样是一种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花道艺术中同样有“匠”和“家”之分,如果满足与掌握插花技巧,搞一些家具点缀并非什么难事,但要创造出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成为插花大家,也不是件容易事。研习花道要首先从基本技法学起,花道技术分为器皿选择、花枝的修剪摆放、花的固定与保鲜等等。但是,这些只是花道的形骸。通过学习和掌握插花技术,加强人的修养,才是花道之为道的根本所在。而反映人的宗教、哲学或艺术思考,给人以智的启迪和美的享受,则是花道追求的至高境界。
实际上,花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人亲近自然的`文化根性。日本古代随笔大家清少纳言曾在《枕草子》中这样记述道:“把开得很好的樱花,长长的折下一枝来,插在大花瓶里,那是很有意思的……坐在花瓶近旁,说着话,实在是有兴趣的事。在周围,有什么小鸟和蝴蝶之类,样子很好看地在哪儿飞翔,也很有意思。”大概,日本花道的文化底蕴其实就藏在这几句看似平常的话里。这种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正好和环保主义等现代理念相契合。因此,和茶道、歌舞伎相比,在日本的民族文化瑰宝中,花道是最容易被外国人所理解、接受、欣赏的传统艺术。对于苦于民族封闭意识太重的日本人来说,花道无疑也是让世界了解日本人的捷径。
歌舞伎是日本舞台艺术的奇葩,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传说17世纪初一个名叫阿国的女巫为了筹钱建造寺院,到全国各地献舞,其动人的舞姿使国人为之倾倒,所跳的舞蹈被称为“歌舞踊”这便是歌舞伎的由来。后来“阿国歌舞伎”传到日本各地,歌人游女纷纷模仿,载歌载舞以展现女性魅力吸引看客。不久,这种“女歌舞伎”逐渐被由美少年担纲的“若众歌舞伎”所取代。由于这两种歌舞伎多具有强烈的情色意味,层屡次遭到幕府的禁止。在这种情况下,歌舞伎角色开始全部由男子扮演被称为“野狼歌舞伎”,并吸收了科白剧和能乐的艺术特征,其中的色情因素大大降低,而艺术品质有了很大进步,由此奠定了歌舞伎的艺术地位。
现代的日本歌舞伎角色仍然全部由男子担任。扮演旦角的男演员叫做“女形”。由于歌舞伎像中国京剧那样,脸上要饰以很重的彩妆,且有假发、戏服。因此,观看演出时,观众仅能从扮相上识别角色的身份。歌舞伎的伴奏族乐器“三味线”为主,另外有鼓、笛伴奏。但是,和中国京剧不同的是日本歌舞伎的剧目都是取自历史故事或传说,如《忠臣藏》、《镜狮子》、《劝进帐》等,极少有现代题材。歌舞伎的“大腕儿”都是有世袭艺名,如“五代目”“七代目”等。此外,演员还分别有自己的“屋号”,相当于所在剧团的名称。当名角出场或戏演到高潮时,观众就大喊演员的“屋号”,表示敬意和祝贺。
歌舞伎可以说是日本传统舞台艺术文化的内核,是日本土生土长的艺术,正是因为如此才难以为世界其他民族所认同。即使在同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中国人也不容易充分理解歌舞伎的艺术内涵,笔者再一次观赏日本著名歌舞伎剧团的访华演出时发现,尽管有中文解释,仍然有将近一半的观众表现出不理解或没兴趣。日本的邻国观众尚且如此,英美人士就可想而知了。
和歌舞伎相比,艺妓则更为人所熟知。在日本,艺妓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存在,之所以特殊是因为艺妓既是一种服务性的职业,又是一种充满日本味的艺术。在历史上,艺妓本来和勾栏有说不清的瓜葛,以至于明治维新时期,天皇政府认为有伤风化、有损日本的国际形象,一度予以禁止。但是,最终还是社会习惯的顽固性和艺妓固有的艺术价值挽救了自己,得以延绵不绝以至今天。二战以前,以及几乎是社会下层少女的“专利”,通常是一些贫苦的人家迫于生计把女儿卖到艺妓馆。少女被卖入艺妓馆后,即和艺妓馆的老板——妈妈建立一种人身依附关系,并接受严格的技能训练,然后以献出初夜为代价找一个长期依靠的男人——老爷,并开始漫长的艺妓生涯。
看了上面的介绍,作为中国人的你我都是痛心疾首的,希望大家多多的了解现如今的中国非文化遗产,不要重复花道和茶道的悲剧。 ;
⑽ 茶席插花
在宋代,插花已经和茶、画、香一起,被人们作为生活的“四艺”,同时摆放于茶席之上。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于一般的宫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间生活插花。它同时融入了茶的精神,追求自然、朴实秀雅的风格,并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花材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追求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脱俗的艺术效果。
茶席插花采用东方式插花基本骨架,一般由三主枝构成其基本花型。三主枝中最长的称第一主枝,第二长的称第二主枝,第三长的称第三主枝。实际应用中根据花材的大小和强弱,主枝数量可增减为1-7个不等。用于茶室的插花作品更加简洁,实际应用中常进行省略,常常仅用一主枝或二主枝。
根据其主枝形态大致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下垂式:
直立式:表现植物直立生长的形态,以第一主枝基本呈直立状为基准,其余花材同第一主枝保护同一方向。其中第一主枝与水平线大致成80-90度角。
倾斜式:表现植物受风雨吹打、压弯的技条重新向上生长的自然状态。其第一主枝与水平线大致成45-50度角。
下垂式:又称悬崖式,形如高山流水和悬崖上的古藤悬挂,其第一主枝悬挂于花器外,第二、三主枝主要起稳定重心,完善作品的作用,常采用较高的花器或用壁挂式、吊挂式花器。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础和依托。插花造型的结构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型与色。就花器的造型来说,它既限制了花型,也村托了花型。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型简约、精巧,同时,也决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质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和陶瓷为主,以体现原始、自然、朴实之美。
茶席插花的花器有其特定要求,首先要便于悬挂和摆放,同时花器的色调和质感要与茶室氛围相协调,器型分为瓶、盘、缸、筒、碗、篮和自由式花器。
茶席插花常采用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同时色彩不过于华丽。常选用松、竹、梅、蜡梅、银柳、桃花、南天竹、红叶、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传统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条等。选择花材应注意掌握如下几点:多选用木本花材,少选用娇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长使用期。根据茶会主题选择花材,如告别会选用勿忘我,新年会选用松竹梅。选择季节感强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红叶,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为和茶室环境相协调,注意选择东方风格的花材,尽量少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红黄色月季)。一般较少选用色彩过于华丽的花材(如红掌、红月季)。避免选用有浓重气味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