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插花解析
㈠ 茶室插花一般以什么为宜
茶室插花一般以形韵深邃为宜。
茶室插花的特点:
茶室插花的首要特点是“立意取材,意在花先”。文学艺术有其相通之处,为了使茶艺插花作品能融自然之美于茶事活动之中,要求插花应像绘画或诗文创作那样强调“意在笔先”一样,强调“意在花先”。
插花之前,首先根据茶艺主题进行艺术构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意”。古人讲“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茶艺插花创作时首先应力求立意奇巧高远,然后再根据立意去选择最适当的花草。茶艺插花立意重在“真、新、高、洁”。其中的“真”是指感情真挚,立意首先应当注重于能反映出茶艺真实的主题内涵。
㈡ 茶艺场所对插花的要求有哪些
插花是一门造型艺术,最初源于礼佛供花,现在是人们装饰生活的重要方式。饮茶专与属插花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茶艺空间里的插花(茶花)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根据茶艺空间的环境特点选择花材,并根据茶艺空间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花器,插出符合茶室氛围的花艺作品。
②茶花要体现茶的精神,追求纯真、质朴、清灵、脱俗、清简,并融入茶道的精神。
③茶花应突出意境的美感,富有诗情画意的韵味,给人想象的空间,并与茶艺空间融为一体。
④花材数量不宜多,以单数为宜;花材颜色不超过三种,清雅脱俗,体现纯真与清简;花材香型应选择具有天然青草之香的植物,以免夺了茶香。
⑤茶花适宜东方风格的瓶花艺术,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表现主题,造型简约、清新、质朴、复古。
⑥茶花应具有较强的季节感,顺应自然之势,体现植物的本真与简约。
㈢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 导语】所谓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下面是由 无 为大家整理的“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1】
插花是一门艺术,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让辩
插花课上了解了花的品种,很多诗人喜欢菊花,看重的是它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杜甫曾说“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元稹说得更直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这两句诗抒写了自己的爱菊之情,盛赞菊花的坚贞品格。花也有自己的精神,了解的花不同个性。
插花的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插花艺术虽与雕像、盆景、造园。建筑等艺术学科有很多共同之处,但也有其自己的特点。插花特点时间性强,随意性强,装饰性强,总之插花艺术是最接近生活环境、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美化方式,一种艺术修养及文化娱乐的活动。插花的选材也很重要,考虑的是插花的目的和用途,还有个人喜好与创作风格挑选花材。挑选花材是创作的开始,是艺术构思的过程,所以不是盲目的。
插花的历史很是悠长,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不仅流派众多,花型有特色,技艺高妙,而且活动面很广,其国内上下和世界各地,都有日本花道各大流派的分支机构,随起源与中国,但却演化成日本大和名族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并且早已走向世界。
中国的插花种类,按照不同的容器、应用方式和特殊形式,有瓶式、盆式、筒式、野味式、挂掉式、盆景式等。中国插花艺术在汲取各国,各地区插花艺术的精华中,逐渐成熟起来。
花艺茶道中茶文化是必要的,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的种类各式各样,茶树适合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湿度高,光照适中,土壤肥沃的地方。中国茶叶产量很多,产地覆盖20个省区。茶叶采集后必须进行的特定加工,包括揉捻、发酵、干燥等,这些步骤决定了各类茶叶在色、香、味、形的质量。由于产地品种和制作方法的不同,各地出产了许多茶叶品种。依据制造方法和质量,大概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和花茶类。
泡茶是一门技艺,品茶则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享受,先说泡茶。泡茶看似简单.其实大有讲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泡茶有一段十分生动的描写:贾母、宝玉、黛玉等一行来到栊翠庵,妙玉亲手泡茶待客,她为贾母用旧年积存的雨水泡了“老君眉”,盛在五彩小盖盅里;而对宝玉、黛玉、宝钗更是另眼相待.泡茶用的水竟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装入瓮中埋入地下,今夏才开的”。茶具则全是古代的珍玩,其讲究的程度真是令人大开眼界。茶叶,是确保冲泡好茶的物质空滚基础。不同的茶叶具有不同的滋味和功效,因此每人可根据自身的喜好与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茶叶。茶叶的用量与用水要有一定的比例,否则冲泡出来的茶汤过浓过淡都不相宜。水,是茶叶滋味和内含有益成分的载体。茶的色、香、味和各种营养保健物质,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清人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此好茶必须配以好水。茶具,能保持茶叶的香与味,衬托出茶叶的色与形,而且其本身往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因此是泡茶时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尤其是用茶待客时,就更必须精心坦亏缺挑选茶具,以体现对客人的热情和尊重。茶具的种类很多、特点各异,常用的有瓷器茶具、紫砂茶具、玻璃茶具等。瓷器茶具有白瓷和青瓷等品种,它不吸水,传热、保温性适中,白瓷茶具还能准确地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其外观常绘有各种色彩的图案和纹饰。无论是白瓷还是青瓷,都极有观赏价值。紫砂茶具质地致密坚硬,但有一定的透气性,因此能保持茶的本色,夏天也不易变质,紫砂茶具传热缓慢,既不会烫手,又利于保温;尤其是造型千姿百态,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成了茶人和收藏者的新宠。玻璃茶具价廉、透明,用来冲泡银针、碧螺春等名优茶,茶叶经浸泡后,在水中舒展、翻滚的情景,可一览无遗,极具观赏性。
说品茶。“品”字包含品评、鉴赏、仔细体验茶给人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享受的意思。唐人写的的“七碗茶诗”说:“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壮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眼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对饮茶的体验可以说达到极致。除了第一碗是生理体验外,其余的均是心理感受,七碗茶喝过,他已经飘飘欲仙了。
品茶大致包括闻香、辨形、观色、品味四个环节。
闻香分为干嗅、热嗅和冷嗅。即先嗅干茶,干茶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应在冲泡前进行。热嗅是冲泡后嗅茶汤的香气,花茶除了茶香外,还有不同的天然花香。冷嗅则在茶场冷却后进行,这时可以嗅到原来被芳香物掩盖着的其他气味。
辨形是观察茶叶在冲泡后的形状变化,茶经水浸泡。逐渐恢复了鲜叶的原始形状,一些原料细嫩的名优茶,芽叶在茶汤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茶冲泡后,芽叶在杯中沉浮起降,上下翻滚,煞是好看。
观色主要是欣赏茶汤的颜色。茶汤随着茶叶内含物质的渗出,会不断改变颜色,常是由浅入深;不同的茶类又会形成不同的颜色。有的黄绿,有的橙黄,有的浅红,有的暗红等等。同一种茶叶,由于使用不同的茶具和冲饱用水,茶汤也会出现色泽上的差异。宋代贵白茶,使用黑色茶盏,以衬托茶色,这种因茶择具的做法,也推动了茶具生产和制作工艺的发展。
品味是通过舌的味觉器官来感受茶的美妙趣味。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滋味,如有的浓烈,有的清和,有的鲜爽,有的醇厚,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总而言之,我想说的是,花艺与茶道学习让我可以相信美丽,创造自信,感悟生活,感恩生命。
花艺与茶道心得体会【2】
花语芬芳,茶语弥香。茶花与茶道课开启了一扇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体验心灵宁静的大门。
插花艺术起源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起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起源于人们对生命的诠释。插花在我国已走过近2000年的历史,兴盛于唐,普及于宋,鼎盛于明,渐衰于清。近代由于战乱等因素,基本消失,直到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繁荣,插花又回到广大人民的生活当中。
插花不是简简单单的花卉组合,而是要求以情动人,神形兼备,将插花者的对生命的理解,对艺术的诠释,融入花卉当中。成功的插花作品,不仅仅是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第一感觉,更重要的是赋予花卉生命感。讲求意境的体现,紧凑之中略有空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插花是一项及艺术,知识,审美,情感于一身的艺术活动。
在插花实践课上,老师给我们现场展示了三角形插花,细致的讲解,流畅的动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老师的那句话:“艺术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将插花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精髓一语道破!在同学们的赞叹声中,外型简洁,安定,大方的插花作品呈现在我们眼前,非洲菊,百合,蒲苇,牵牛花,玫瑰花等几种不同的花卉经过老师的完美组合变得是那么的富有生机与生命感!蒲苇叶的三角形插法在这充满东方色彩的作品中增添了典型的西方欧式元素。简洁,大方,给人以安定,宁静的感觉。
在课上很多同学也开始在动手做着插花,虽然不是很熟练和完美。但是同学们脸上露出来的开心快乐的笑是最动人的笑。不是枯燥的课本,不是死板的知识,是亲近大自然的快乐和幸福。老师用相机拍下着动人的瞬间。记录的是同学们的幸福瞬间,是我们的快乐瞬间!
没有考试的压力,没有什么担心忧虑,插花可以说是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舒缓心灵的机会和平台。我们很多人的心灵都是烦躁的,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是这样,升学,考研,就业,生存,等等。我们很多人都在追求着很多,但是不知不觉都是失去了很多。很多人看重的往往都是这门课我能得多少分数,等得多少学分。在大学,我能得到多少荣誉,等得到多少赞赏,能为我的就业得到多少证书和保证,我们忘记了关心我们的内心,忘记了停下脚步给自己的心灵做一次缓冲和洗涤。
虽然简简单单的插花课在大学的全部课程中,在很多人看来不是很受重视,但是在我看来,这门课很有意义,我们应该更多的关心关心我们的内心,关爱我们的心灵,在和别人激烈的竞争中,停下脚步看看自己,感受一下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自然,遗忘了很久的花花草草,遗忘了很久的与自然与万物共生的关怀......
㈣ 为什么叫茶艺插花
插花茶艺的话,我想就是茶艺和插花结合一起,所以叫做茶艺插花。当然如果想要学习茶艺或者插花的,个人觉得最好是分开学,毕竟茶艺和插花本身就是两个概念。
当前,茶艺培训行业的不正之风,一味地追求拿来主义用教材上课的轻松教学,错把泡茶流程表演当作了茶艺,错把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写成茶艺师资格证或茶艺师证书当作是茶艺师,从不考虑茶行业整体大局,用急功近利和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模式,能让考证就考证,不能考证就卖茶,多人上当利益大。
㈤ 茶艺中的插花艺术
茶艺中的插花艺术
茶席配饰,是指除盛茶、泡茶、品茶等相关泡饮器具之外,在茶席席面布置时,使用插花、盆景、香炉、工艺品、日用品等对茶席进行恰当点缀。
茶席配饰选择的余地相当大,一般来说,配饰的选用宜简不宜繁,选用同色系或互补色系的配饰不容易出错;而属于跳跃或反差强烈色系的配饰虽然装饰效果好,但对布置者的艺术鉴赏能力要求比较高。我国在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插花艺术的兴起应归于人们对花、草、木、石等这些自然之物的喜爱,想通过对花卉的定格来表达一种意境来探寻生命的真实。
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推崇,“点茶、挂画、插花、焚香”作为“文人四艺”广泛流行于文人雅集活动中。
至明朝,茶席中摆置插花已十分普遍。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简洁的造型、自然的抒情、淡雅明秀的.色彩。中国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得不到发展。
茶艺中的插花艺术,茶席中的插花,与一般的花艺不同,讲究的是素、雅、简和茶席的和谐。插花艺术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茶的精神,提升茶席的气质,切合茶师所处的心境与环境。
;㈥ 15厘米高花瓶适合插什么花
15cm高的花瓶适合插以下几种花
1.玫瑰、玫瑰、百合、桔梗、大丽花、郁金香、向日葵、非洲菊花、康乃馨等,与高花瓶相比。
2、玫瑰必须用透气性好、透水性好者扰的花盆栽培,如瓦盆、陶盆等,观赏价值也很高,可选择直径20-25cm的花盆。
3、百合适用于深度超过25厘米的高花瓶,陶瓷盆和瓦盆最适合百合,因为这种材质的花盆透气性更好。
4、郁金香需要深盆,盆的深度应该在20厘米以上,陶瓷花盆的透气性最好,所以在繁殖郁金香时可以使用陶瓷深花瓶。
5、种植向日葵必须使用大而深的盆,盆的直径应超过30厘米,深度应超过50厘米,以满足向日葵的生长需要。
一个茶室,一座茶台,甚至只是一张摆放着简单茶器的桌子,首清旦如果加上一件和茶道相契合的插花,都会让饮茶变得更加雅致。
茶室的插花艺术,有着独特的东方韵味,它们惊艳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灵。
茶席插花,讲究心境。
在茶席插花的各种理念中,有一条是 “天、地、人”的哲学思想,即“境界、气魄、胸怀”。
若拈起一朵花,要用情人的眼光去注视她;插一朵花时,需怀有怜惜之心。以平和、平静的心情去茶艺插花,才会展现草木繁茂的花枝情态。
茶席插花不仅仅是一个行为,它还需营造一种禅意。
宋代文人四艺为正芹插花、挂画、焚香、点茶。如今这四艺也是茶会中不可或缺的四大元素。
时常练习插花,不但可以陶冶情操,对审美的培养和提升也有莫大的帮助
注意事项
1、二才开放的花:植物因气温等因素在正常花谢后再次开放的花,除特定品种外,一般是非正常现象,会对植株造成不利影响,花本身的质量也不佳。
2、向内生长的枝:一般枝叶都向主干外侧生长,偶有反向向内生长的,谓之方向不正。
3、白花的槭叶蚊子草:槭叶蚊子草日语称“京鹿子”,其花色 白者又称“夏雪草”。
㈦ 闲情逸致插花的感悟是什么
闲情逸致插花的感悟:
茶艺插花多沿袭了东方插花的风格,并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让我们在茶聚的过程中,品在嘴里,美在眼里,静在心里。顺应自然,是茶室插花的精神内核,因此在选材上,也应以古朴自然为主。
在游玩时,不妨捡拾可供创作的枯木、苔藓与老藤,收集生长着菌类的石头和树皮,用于秋冬插花,增添作品的自然氛围。一般以竹、木、草编、藤编、陶、瓷、紫砂等为主。
竹制、木、草编、藤编采用自然的植物材质,本身便显拙朴,比较适宜自然情趣的造型,基本利用原纹原质的原色。瓷质宜为青色、白色,紫砂最好选深色。
陶器推荐选择素面并不添色的,茶席插花与一般的花艺不同,讲究的是素、雅、简和与茶席的和谐。作品强调其自然美、线条美和意境美的结合,讲究虚实相宜、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左右呼应、上轻下重、上散下聚等审美原则。
中国古今文人追求居境的“清雅”、“脱俗”,和心灵上的“自由”、“性灵”,因而极为崇尚生活的闲情逸致。清代张潮在《幽梦影》写道:“人莫乐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山,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莫大于是”。
要点:
1、文人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文人生活极致风雅之事。明月临窗,清风入怀,相邀友人于中式古典之境,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便可超然物外,乘物游心。
2、其中的茶艺插花多沿袭了东方插花的风格,并融入了茶道的精神,让我们在茶聚的过程中,品在嘴里,美在眼里,静在心里。
㈧ 茶道插花教程
茶道插花教程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插花的技巧,一起来看看。
茶道插花的技巧
(1)是选好切花对象。常用的切花材料,主要有牡丹、芍药、唐菖蒲、月季、蔷薇、菊花、鸢尾、香柳、玫瑰、荷花、牡丹等。
(2)是把握切花质量。即在花蕾尚未盛开时,用利剪剪下,若在花店,花市购买花枝,则要选择含苞欲放、新鲜水灵、没有病虫、花叶俱全的。
(3)是选好花瓶。花瓶要古朴、大方、典雅、洁净、形状、大小要和花枝成配套。为了保持平稳可在花瓶底部放几块小石头,以免头重脚轻,并作点缀。
(4)是注意水质。插花用水最好是"天落水",如用自来水,须事先置于缸中静放三日再用,瓶水不能一劳永逸,应每日添换;晚上,可将花瓶移于室外,接受雨露滋润。
(5)是讲究特殊处理。如牡丹、芍药插瓶前,可把花枝基部划火柴烧焦,即可多开几日,又如玫瑰在蔗糖水中插养,能保持9天不衰。
(6)是设计造型。插花有原则,无定式,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发挥。花枝可插一种或两三种,做到有神有色,搭配巧妙,摆放得体。这一方面,前人曾有这样的经验总结:"一枝二枝正,三枝四枝斜,宜正不宜曲,斗清不斗奢"。
插花步骤
(1)修剪:首先要去掉花卉的残枝败叶,根据不同式样,进行长短剪裁,根据构图的需要进行弯曲处理(为了延长水养时间,适合水中剪取,水中剪取是为了防止空气进入花茎,以免影响花材的吸水性)。修剪根据花材不同,选用的剪法也不同,如:木质部的花材,应采用十字剪枝法,花茎比较粗大的可选用平剪法,一般常用的剪法为斜剪茎法。
(2)固定:为了让花卉姿态按照你的设想进行,一般在花器的瓶口处,按照瓶口直径长度,取两段较粗枝干,十字交叉于瓶口处进行固定。专业插花,还要彩花插、花泥、铝丝等工具进行固定。
(3)插序:一般容易先插花后插叶,这样容易在插叶的时候将花的高度降低。正确的插序应该是选材、选插衬景叶、插摆花。
插花道具
插花器皿花型设计的必需品花器的种类很多。陶器、玻璃器皿、藤、竹、草编、化学树脂等在材质、形态上有很多种类。花器要根据设计的目的、用途、使用花材等进行合理选择。
玻璃花器玻璃花器的魅力在于它的透明感和闪耀的光泽。混有金属酸化物的
彩色玻璃、表面绘有图案的器皿,能够很好地映衬出花的美丽。
塑料花器比较经济的道具。价格便宜,轻便且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设计用途广泛。
陶瓷花器花型设计中最常见的`道具。中式、日式、西洋式各有千秋,且突出民族风情和各自的文化艺术。所以在使用选择上首先应与设计的式样一致为佳。
藤、竹、草编形式多种多样,因为采用自然的植物素材,可以体现出原野风情。比较适宜无造作的自然情趣的造型。
金属花器由铜、铁、银、锡等金属材质制成。给人以庄重肃穆、敦厚豪华的感觉,又能反映出不同历史时代的艺术发展。在东、西方的插花艺术中,它都是必不可少的道具。
素烧陶器在回归大自然的潮流中,素烧陶器有它独特的魅力。它以自身的自然风味,使整个作品显得朴素典雅。
插花基本道具花的造型艺术是离不开各种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道具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技术水平。这里介绍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资材。
粘性胶带有纸和塑料的。一般用来包在铁丝的外面,特别是经过加工后的花材为了防止脱水而使用。颜色有许多,要根据花茎的颜色和设计的目的选用。
铁丝(或铜丝)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态、人工性地弯曲加工时需要用到铁丝。铁丝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号,根据粗细分为18~30号之间,根据设计意图来选用。
花剪花刀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茎、枝条最主要的工具。根据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韧性的枝条时用花剪,修剪鲜花的长短时用花刀,因为花刀的切面较平缓,切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鲜。
花泥花泥是用来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强的化学制品。保水性好,使用方法简单。花泥分为鲜花泥和干花泥两种。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鲜花泥是绿色的。花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根据花型选定。干花泥用于干花设计,不能吸入水分。鲜花泥需要充分浸透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时要尽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要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造成外湿内干的状况,直接影响切花的吸水效力。
;㈨ 茶室插花一般以什么为宜
茶室插花一般以简约朴实为宜。
茶室插花的首要特点是“立意取材,意在花先”。文学艺术有其相通之处,为了使茶艺插花作品能融自然之美于茶事活动之中,要求插花应像绘画或诗文创作那样强调“意在笔先”一样,强调“意在花先”。
插花之前,首先根据茶艺主题进行艺术构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意”冲咐。古人讲“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茶艺插花创作时首先应力求立意奇巧高远,然后再根据立意去选择最适当的花草。
当然,在插花艺术创作中,立意是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散岁纯是,如果没有恰当的立意,插花便只能成为万紫千红的堆砌,甚至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茶艺插花立意重在“真、新、高、洁”。
插画简介:
插花 ,亦可称为插花艺术,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雀模、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
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国插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插花源于古代民间的爱花、种花、赏花、摘花、赠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细铁丝绑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衬叶,都用缠上绿胶带的细铁丝缠好后再造型。另一种是用专用花托,内有花泥,将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内,此法比较简便省事。
㈩ 法国人茶席插花不选那种花
选择花小而不艳,香清淡雅的花材,最好是含苞待放或花蕾初绽。
不用颜色过于亮丽的花,一般多用东方风格花材,尽量少用西洋风格花材(如葱花,郁金香,月季),同时要避免使用有浓重气味的花材(香水百合,夜来香)和有毒花材(变叶木,虎刺梅,夹竹桃等)。
崇尚简素,忌繁复。插花只是衬托,为茶艺服务,切忌喧宾夺主。至于选择什么类型的插花,要视具体的茶艺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