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花卉贸易
① 2022年全国花卉销售额
2022年全国花卉销售额为2205亿元。李谨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从年度花卉零售市场规模看,2022年销售额较2020年上涨,所以2022年全国花卉销售额为哪樱基2205亿元。花卉业务是一家专注于园艺产业,颂友以推广发展家庭园艺消费为目标。
② 中国的花卉市场大致情况 有高人一下
近几年 中国 逐步成熟 的花卉 消费市场格局初现,花卉由奢侈消费向日常消费的转变已露端倪。找国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定位势必成为2008年国内花卉生产企业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之一,当然由于更多外资企业进驻 中国 ,定会加速花卉专业化细分市场及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但是面对跨国企业纷纷来 中国 参与花卉业的竞争。如何应对压力、抓住机遇以寻求突破,对 中国 花卉企业尤显紧迫。 以差异化生产规避风险现阶段我国花卉品种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外,很多企业都把精力放在主流花卉上,如红掌、凤梨、仙客来等,生产基数庞大直接导致市场价格混战。品种盲从跟风往往是罪魁祸首。实现本土化生产的外资种苗供应商提供给我们的品种价格比以前更有吸引力,但当价格优势变得大众化的时候也就不是什么优势了,相反对于集中供应则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品种的差异性往往是规避市场价格竞争的有力武器,花卉零售商都明白“新奇特少” 的花卉 往往可以卖个好价钱。目前大部分国内生产企业看中的是规模化效益,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老路,这在很大程度上间接地将企业引向价格战中。其实国外 的花卉 行业也有类似的问题,尤以日本最为严峻。受到东南亚诸多花卉出口国的压力,日本花卉生产企业都开始走品种革新路线,对新品种的热衷程度极高,一旦发现有商业价值的新品种,往往会全力以赴地进行新品种的生产和推广。价格比较是基于同类型同标准的比较,新品种因具有特异性往往没有价格参照,不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品种引进需要前期投入很多资源,所带来的风险不是所有企业都能承受的,规格差异性的优势就此体现。在规格战上,国外企业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荷兰一些花卉生产企业在“母亲节”的时候会生产一批针对中小学生市场的微型康乃馨,便宜的价格是其稳定销售的绝佳保障。圣诞迷你一品红在欧美园艺中心都可以见到,迷你盆栽的廉价、小巧、精致永远是其最大的卖点。 花卉经纪人角色亟待加强 “产供销一条龙”的传统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多变的市场环境。我国 的花卉 产业化细分格局已经体现。在鲜切花行业,扮演专业花卉中间商的人越来越多。苗木产业也是如此,苗木经纪人近年来蓬勃发展。产销分离的大局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花卉产业想要做大做强也要依靠稳定的销售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传统 的花卉 批发商正在向“花卉经纪人”的角色转变,一旦这种销售渠道建立完善就会给订单花卉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出口型也可向内销型转变 企业获得国外市场高利润的同时也承担着繁复技术壁垒带来的高风险,近年来花卉产品出口纠纷频繁发生,靠廉价的劳动力换取外汇不是一个长久之计。国内花卉消费结构开始显现出成熟的一面,日常花卉消费比重越来越大,高质高价的市场规律在国内也是行得通的。现阶段生产企业想在国内找到具有大购买能力的客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想办法有意识自己逐渐培养几个大客户,这种前期辅助的合作模式在苗木产业中已经得到有效的验证。 盆栽向艺术再加工转变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创造了成品组合盆栽的半壁江山,现在国际盆栽花卉贸易越来越认可一些经过简单艺术加工美化的组合类盆栽。以常春藤为例,普通的盆栽花卉没有任何新意,但是在生长种植过程中配上一个扭曲的树枝支架,让常春藤自然地攀爬附着其间,使得整个植株看上去更富有生命力。花卉最大的价值是其观赏性,同样的植物鲜活独特,价格往往可以居高,但具有独特个性是需要付出额外代价的。 国内目前的组合盆栽都是由终端批发商、零售商进行加工销售的,大多组合后经过驯化适应期直接进行销售,完成的效果是不错,但能不能在消费者手里养活就成了问题。组合盆栽的形式很好,但这种销售方式不太合适,如果把组合盆栽的养护阶段留在温室种植阶段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是从幼苗开始种植,植物间是自然地同步生长,成品也会具有浑然一体、自然天成的感觉。 小型种植者将逐步淡出市场 专业化的现代花卉种植企业将会通过吞并小的园艺种植场发展壮大,其实几年前这种趋势就已经存在了。零散小型种植者不太适应多变 的花卉 贸易市场,其对产品品质及成本的控制也很薄弱,在一些主流产品市场上无法与规模化花卉企业竞争,走另类发展路线是其生存发展的出路。在许多国家,花卉种植的总面积比较稳定,但是企业的数量却在逐渐下降,资源的再整合、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往往是产业良性发展所必需的,这个国际大趋势不可逆转。
③ 关于花卉的性质和受众以及发展方向
一、国外花卉及绿化园艺产业科技发展概况及趋势
1、世界花卉产业的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贸易额不足30亿美元,1985年发展为150亿美元,1990年为305亿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亿美元,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世纪末,世界花卉消费总额已近2000亿美元。目前国际花卉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各国花卉生产有起有落,生产格局出现新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已达22.3万公顷。其中亚太地区花卉栽培面积最大,达13.4万公顷;其次是欧洲,栽培面积达4.5万公顷;美洲地区的栽培有4万公顷。花卉栽培面积比较大的10个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荷兰、意大利、泰国、英国、德国和墨西哥。
由于各地区花卉科研、生产、流通和消费水平不同,花卉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发达国家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的鲜切花、切叶及盆花的世界贸易总额达42.3亿美元。其中欧洲地区出口量最大,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7%,美洲地区占19%,亚太地区占5%。花卉出口创汇额比较高的十个国家依次是:荷兰、哥伦比亚、丹麦、以色列、意大利、哥斯达黎加、比利时、美国、泰国和肯尼亚。
花卉的消费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三个地区:欧共体、美国、日本形成了三个花卉消费中心。这三个花卉消费中心进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的99%,其中欧共体占主导地位,达80%,美国占13%,日本占6%。世界的花卉生产和花卉消费已形成区域化布局。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交通运输方便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生产区域。经济发达、有着良好花卉消费习惯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消费区域。目前,荷兰的花卉93%出口到欧共体国家,哥伦比亚的花卉75%出口到美国,泰国生产的盆栽热带兰花则有78%销往日本。近年来伴随着世界花卉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花卉业的发展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花卉生产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第二,随着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花卉贸易将真正实现国际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第四,国际花卉生产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国纷纷走上特色道路,力争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五,亚洲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花卉消费市场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2、国外花卉科研进展概况——育种成果显著,品种不断更新随着现代花卉及园艺科技的发展,世界每年推出数以千计的花卉优良品种,种类繁多,花色丰富,花形美观,抗逆性强,使世界花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如荷兰每年培育出数百个室内观叶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种。法国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万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种几乎占世界的1/3。
——花卉基因工程发展较快,生物技术应用广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别是对无性繁殖的花卉仙客来、康乃馨、郁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确了病毒的种类、症状,病毒的分离、检测等手段完备,配套脱毒技术先进;在花色育种方面,美国科学家将从矮牵牛中分离获得的蓝色基因导入玫瑰,获得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蓝玫瑰”;日本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微型的土耳其风铃草,流行于花卉市场。他们还利用生物技术大量繁殖蝴蝶兰,用一节带花芽的茎培育出2—3万株兰花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栽培设施技术先进,花卉产量高质量优花卉生产强国荷兰是世界上拥有现代化温室最多的国家,温室都根据各种花卉所需温、光、水、气、肥等要素装置设施,由电脑操作管理,达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植株生长一致、健壮,产量高质量好,极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竞争力。
二、国内花卉及绿化园艺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花卉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稳步增长。1992年全国花卉总产值为12亿元,1994翻了一番,达到38亿人民币,花卉的出口创汇为2000万美元;1996年达到48亿人民币,创汇1.3亿美元;1999年面积达9.1万公顷,产值11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鲜切花消费和生产形成三大消费区和三大生产区。鲜切花三大消费区是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和以广州为主的华南地区,约占全国的80%。鲜切花三大生产区是云南、广东和上海,约占全国的80%。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花卉产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季节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一个稳步调整阶段,其特征是行业发展逐步实现了以下转变:第一,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花卉市场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到花卉企业到处寻找买主推销产品的“买方市场”以后,目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二,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随着花卉业的不断发展,花卉生产方式由过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三,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最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
相关报告推荐: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花卉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④ 国内著名花卉基地有哪些
1、国内著名花卉基地有很多,如滨海花卉科技园、柳家花卉基地、北京花卉基版地、广州花卉基地等。权
2、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君子兰、水仙、菊花、鸡冠花、仙人掌,等;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 另外,分布在南方地区的高大乔木和灌木,移至北方寒冷地区,可以做温室盆栽观赏,如白兰、印度橡皮树,以及棕榈植物等也被列入广义花卉之内。
⑤ 上海花卉市场
上海花卉市场 上海鲜花批发市场介绍
1、上海精盛花卉交易市场 (上海最大花卉专业市场之一)
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上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隶属于上海精文绿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的室内花卉交易市场,精文花市立足于上海,面向全国和全世界。 精文花市坐落于市中心陕西南路225号,拥有便捷的交通,优越的购物环境。市场二层起落,营业面积共计15200平方米,停车场3000平方米左右。 5年多来,市场吸引了国内外有实力的鲜花和仿真花经销商入驻经营,从而形成了一楼以鲜花为主,二楼以仿真花/干花为主的专业花卉交易市场。 精文花市作为上海花卉业的一个窗口,先后接待了法国农业部、日本园林杂志社、荷兰鲜花理事会、台湾产销联合会等海内外团体的考察交流,架起了上海花卉业同全国乃至世界花卉生产地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了上海花卉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 上海精文花卉交易市场作为上海最大的鲜花交易中心,影响力已辐射到全国各地,鲜花销售份额占全市的三分之二,全国的五分之一,精文的花卉产品已经以品种最齐、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鲜明特点长期稳定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自99年起精文花市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市场,并被国家林业部、中国花卉协会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
电话:021-64676500
传真:021-64150267
地址:上海市陕西南路225号
邮编:200020 2、上海江阴街花鸟市场 大兴街附近 3、上海精文花市 陕西路上 4、上海沪太花卉市场 在距上海火车站不远处,一家占地50亩的大型花卉市场, 已建成的1.3万平方米营业房全部出租,其中盆栽花卉营业面积7600 平方米,奇石营业面积4000多平方米,在上海市区的多家花卉市场中规模是最大的。此外,还有1400多平方米经营鲜切花、多肉植物、园艺工具、花肥花药、园林花卉书籍、工艺品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场内还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华东地区惟一的花卉拍卖市场———上海云荟花卉拍卖中心。 5、上海古北新区花卉批发市场 由上房集团等投资并管理的上海古北新区花卉批发市场,位于著名的古北新区内,新建的长宁区步行街旁边。市场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营业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上富有别具一格的田园风光。主要经营鲜切花、盆花、苗木、出水盆景、南方植物、几架、水族系列、园林机具、奇石、宠物、工艺品等。市场满足了古北地区居民、各类涉外商务楼、商住楼及高级宾馆的需求,经营情况良好。 市场已成为长宁区集观赏、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园林式综合花卉市场,可谓是“购物休闲美丽园”。
电话:021-62420936 地址: 上海市长宁区古北南路2号 1 精文花卉市场 陕西南路225号 2 曹安花卉市场 武宁路2207号 3 苗木花卉交易市场 钦州路639号 5 古北新区花卉市场 古北南路2号 7 虹桥花卉市场 虹井路718号 8 新十钢花鸟市场 凯旋路1355号 9 曲阳花鸟市场 曲阳路570号 10 广电商都花卉市场 宛平南路88号 11 本溪路花鸟市场 江浦路1715号 12 虹航花鸟市场 虹桥路2374号 (虹井路口) 13 梅园花鸟市场 浦东新区福山路49弄 14 万商花鸟市场 西藏南路405号 15 南京西路奇石古玩市场 南京西路688号 16 五角场花鸟市场 国和路493号 17 长桥花鸟市场 罗城路389号 18 洛川花鸟市场 洛川东路81号 19 交大农科新桥花卉园区花卉交易中心 松江区新桥镇马汤村 20 江宁花鸟市场 江宁路595弄 21 环岛花鸟市场 国扶路36号 22 中环花鸟市场 浦电路280号(潍坊五村) 23 大都市鲜花港 西藏中路518号 24 西宫花卉水族艺术苑 沪西文化宫(武宁路225号) 25 铁路上海站花鸟市场 梅园路178号 26 上海花卉贸易中心 制造局路130号 27 佳乐美花鸟市场 武夷路759号 28 云台花鸟市场 浦东新区云台路 29 沪太花卉市场 沪太路1012号 30 汇虹花鸟市场 东站北路612号 31 恒大花木世界 浦东新区归泾村叶家宅258号 32 丰绿花卉市场 西藏北路中兴路口 33 绿苑花卉市场 浦东新区浦建路620号 34 云荟花卉拍卖中心 沪太路1030号 35 鑫桥花鸟市场 虹桥镇新桥路188号 36 馨绿花卉市场 嘉定区马陆镇 37 朱家角花鸟市场 青浦区朱家角镇 38 江阴路花鸟市场 黄家阙路安澜路 39 上海新泽源花木园艺发展有限公司 曹安路3006--3058号 40 新泾花卉市场 长宁区北新泾镇 41 新颖花卉市场 淮海西路570号 42 安西花卉市场 安西路 43 欧倍德金桥园艺超市 浦东新区金桥镇 44 欧倍德梅川园艺超市 普陀区梅川路 45 上海装饰市场园艺超市 漕溪路198号 46 上海明轻花卉市场 明珠轻轨漕溪路站内 47 上海山泉花鸟市场 三泉路693号(保德路) 48 武定路花鸟市场 武定路1140号(万春街62号) 49 龙阳路花卉市场 浦东地铁龙阳路站 50 梅陇花卉市场虹梅南路(益梅路底) 51 莘枳路855号花卉市场 52亦展花鸟市场 北艾路1577号(近杨高南路) 53黄山花鸟市场 云山路886号(张扬路口)
⑥ 全国最大的花卉市场在哪里
在云南昆明。
云南昆明有两个主要的鲜花市场,是目前全国最大版的鲜花产地,一是昆权明斗南花卉市场,二是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这两个市场主要出产玫瑰、康乃馨、百合、非洲菊、满天星、情人草、勿忘我等几十种鲜花,大部分鲜花质量在国内属于上乘,同时,两个市场各有特色。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是传统的鲜花交易;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则与国际交易方式接轨,为先进的一对多鲜花拍卖。两市场均在云南省呈贡县斗南镇,两距几百米。
⑦ 为什么广州被称为花城
广州由于地处亚热带,长夏暖冬,气候温暖,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适宜花卉种植,加之广州人热爱种花、买花、赠花,年年花市兴旺,所以称之为“花城“。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⑧ 为什么广州被称为花城
因为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从汉朝开始,广州人种花、赏花、爱花、护花的社会习惯便已形成,其“花城”之名历经1700多年,从未被其他城市取代,社会认同度最高。
截止2017年9月,广州已拥有花卉种植面积近10万亩,花卉品种2000多个,花卉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国的15%以上,这些指标均超过上海、昆明、北京等花卉大市,是全国最大的花卉主产区,花卉贸易位居全国第一。
(8)全国花卉贸易扩展阅读
广州别称羊城:
宋代编修的《太平寰宇记》说:“昔商因为楚相,有五仙人骑五色羊,各持谷穗一茎,以遗州人。”这里说的是从前商团在楚国为相的时候,有五位仙人分骑五色神羊降临广州,把各自带来的谷种送给当地的人。由于这则美丽的传说,广州很早就有了“五羊城”。
“羊城”和“穗城”的称号。在广州人的观念里,羊是吉祥的动物,谷穗又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名称既然这么吉祥,自然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于是越传越远,还出现了以这则传说为题材的雕塑作品。
而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就是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乐羊羊”,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表达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也同时传达了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⑨ 中国主要出口哪些鲜花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现状透视
近年来,在国内花卉消费不断增大的同时,一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开始瞄准国际市场扩大出口。2005年全国花卉产业出口创汇1.5亿多美元,比上年增加了992万美元,增长了6.9%。形成了以广东、福建、海南为主的观叶植物出口基地,以云南、辽宁为主的切花出口基地,以浙江为主的切叶切枝出口基地。日本作为中国花卉产业的主要出口国,研究其市场需求特点及变化规律,对做强做大对日花卉出口,保护生产者利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日本出口持续增加
近几年来,日本由于受经济不景气、花卉从业人员老年化、年轻继任者严重不足的制约,花卉生产出现了停滞的趋势。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03年与上年相比,切花类的栽培面积为1.86万公顷,减少了420公顷(2%),上市量53.05亿支,减少了1.08亿支(2%);球根类的收获面积704公顷,减少了74公顷(10%),上市量2.07亿头,减少了3300万头(14%);盆花类的收获面积和上市量分别为2184公顷和3.2亿盆,与上年基本相等;花坛用苗的栽培面积1741公顷,减少了27公顷(2%),上市量8.7亿株,减少了3280万株(4%)。但是,由于日本花文化比较发达,人们有着良好的花卉消费习惯,花卉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国内生产停滞或萎缩的同时,进口在不断增加,这为中国花卉的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速报),2005年进口切花3.1万吨,240.7亿日元(约34.4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4.4%和6.8%。如果加上切叶切枝,共4.5万吨,289.2亿日元(约41.3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4%和6.4%。
事实上,中国花卉产业对日本的出口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05年出口菊花1.5万吨,6.1亿日元(约8767.3万元人民币);百合126.4吨,1.1亿日元(约1513.1万元人民币);玫瑰28.7吨,2332.8万日元(约333.3万元人民币);康乃馨1582吨,8.2亿日元(约1.17亿元人民币);切叶切枝1.1万吨,22.5亿日元(约3.33亿元人民币)。除兰科花卉外,出口量和金额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8倍、4.9倍;5.9倍、5.3倍;60%、88%;5.2倍、4.7倍以及18%、11.5%。目前,中国花卉对日本的出口基本都是切花、切叶、切枝。福建、广东等地也大量出口发财树、小榕树、仙人掌等观叶植物,但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半成品的形式出口。近几年来,森禾种业公司出口仙客来到日本,开中国盆花成品出口之先河,在日本花界引起了不小轰动。但是,盆花出口日本比切花复杂得多,除了造型、花色、品种等要适销对路外,更重要的是怎样才能顺利通过检疫关。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中国盆花大规模出口日本,还需走较长的路。
花卉出口面临四大问题
中国花卉出口日本,虽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花卉出口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花农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质量不稳定,规格不统一 质量不稳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花卉生产企业和分散的小规模花农之间生产水平有着巨大的差距;二是在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花卉生产仍然是靠天吃饭。冬季和夏季在华北、东北、华东、西北等地区不能或很难生产出高品质的花。即使在切花主产地春城昆明,每年的2、3月份,康乃馨、玫瑰等产品也易受到低温危害,出现褐斑叶;夏季受高温影响,常出现茎秆变细、花头变小的现象。
加之,一些出口企业在市场上盲目收购产品,没有认真经过筛选、分级、加工、包装等程序,竞相大量出口,使中国花卉产品在日本成为价廉物差的代表。即使像云南英茂、杨月季公司、浙江森禾种业等一批能生产高档花卉的企业,其产品由于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在日本也难以卖到理想的价格。
中国对日出口花卉产品的数量已占日本花卉总进口的56%,但出口额仅占7.6%。这既有主要产品是价格较低的杨桐、柃木等切叶切枝的原因,也有花卉质量不稳定、不能适时供货的原因。
出口渠道混乱,缺乏有效的行业服务协调机制 中国花卉产业对日本的出口渠道,可谓千姿百态。各企业或商社各自为政,通过一家或数家日本公司以委托拍卖、买断销售或部分委托拍卖,部分买断销售的方式出口其产品。由于质量、规格不统一,出口渠道多、销售地集中,经常形成中国产品不分质量好坏在东京
大田花卉拍卖公司、日本花卉拍卖公司等市场低价竞卖的局面。
由于缺乏行业服务协调机制,除部分大型企业外,许多生产者不了解日本市场的需求情况,盲目生产。如母亲节前,按理说是一个充满商机的日子,但是由于各地的康乃馨大量销往日本,结果造成烂市,有的康乃馨每支只卖到3、4日元(0.2元人民币)。今年昆明等地的生产者调减了康乃馨的种植面积,价格有所回升。
对新品种的保护认识不足,难以提升产业总体水平 新品种的保护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都在抓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但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据日本《花卉园艺新闻》(2006年5月25日)报道,今年母亲节前的5月10日,在康乃馨育种公司、批发市场的协助下,农林水产省品种保护对策官在东京大田市场花卉部,对用违法繁殖苗生产的中国产康乃馨进行了检查。这是继3月13日之后的第二次检查,确认违法嫌疑的品种有荷兰HILVERDA公司育成的Cherry Tessino、L.P Barbara、D.P.Barbara等。报道称进入日本的80%的中国产康乃馨都是未经许可生产的。这些报道对中国花卉的出口无疑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前,中国花卉产业的对日出口面临着哥伦比亚、马来西亚、韩国、肯尼亚等国的严峻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除价格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保护育种者权利,开拓适销对路的产品。
重视新品种的保护至少有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能吸引国外新品种尽快进入中国,提升国内花卉产业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这样,既能减少国外“高、新、奇”花卉产品对中国花卉产业的冲击,又能发挥国内劳动力便宜的优势,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扩大出口;二是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进入花卉生产强国的行列。中国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民间资本对植物资源的开发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不仅使中国花卉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生产大国的地位,而且面临着大量植物遗传资源流失的危险。近几年,随着花卉产业对外开放的深入,国外的植物学家、育种家纷纷到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考察,这对我国植物遗传资源的流失带来了不小的安全隐患。
物流成本高,制约着对日出口的扩大 云南是中国最大的切花产地,也是花卉对日出口的大省。但是由于缺乏冷链设施和专业物流组织,从而缩短了云花的
售前保鲜期,极大的影响了云花的品质。物流成本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专业的花卉运输公司,运输设备落后。许多花农依然用手扶拖拉机、小马车、摩托车、自行车送花到市场。出口公司常常在市场上购买切花,加工、包装后出口,很难保证产品质量。一些大型花卉企业用自己公司的卡车直接运送产品到空港,但是由于没有专业化的冷藏车辆,鲜活花卉产品在运输中损失较大。二是不进行产后处理。大多数花农对收获后的切花基本不进行分级、加工、包装等产后处理,以200支或300支为一捆,打包送到市场销售,这样既保证不了商品的质量,又容易在运输中压坏产品。三是出口运价高,运输条件差。据有关资料统计,昆明到大阪飞行4.5小时,运价为2.9美元/千克。而从印度孟买到大阪飞行10小时,运价仅为2美元/千克;从哥伦比亚到大阪飞行24小时,运价也不过3.25美元/千克。运价过高明显削弱了云花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
另外,昆明到日本没有直达货机,出口切花与行李混放到客机的行李舱里,经北京、上海以及曼谷、首尔等地发往日本。空运时间长,满足不了切花在运输中所需要的恒温条件,还易受到其它物品的污染。特别是每年的7至9月松茸上市时,由于松茸出口商能以较高的价格订到舱位,发送大量松茸到日本,致使大量的切花发不出去,造成积压。云花销往日本应获得比国内市场更高的利润,但由于物流成本高,许多花卉生产出口企业常常出的越多亏损越大。
扩大对日出口前景看好
随着花卉产业国际分工的深化,正如欧美国家的花卉生产基地向南美、非洲转移一样,日本的生产基地转向中国、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等国已是大势所趋。中国花卉出口除面临着日本国内生产者的竞争外,还必须面对哥伦比亚、肯尼亚、马来西亚等国的严峻挑战。因此,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推进产业升级。
一是大力发展花卉合作经济组织,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通过花农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的筛选、分级、加工、包装、运输等问题,增加花农购买种苗、化肥以及销售产品的市场交涉力,从源头上保证花卉质量,从组织上保护农民的利益。
二是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与市场建设结合,逐步建立专业化花卉运输公司,力争以最短的时间,把鲜活的花卉产
品运到消费者手中。花卉主产区政府应设立外销花专项基金,积极支持花卉出口。特别在当前,国际航线价位过高、缺乏货机专线的情况下,作为政府反哺农业政策的一环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新品种的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国花卉资源的开发和新品种的选育主要集中在植物研究所、农业科学院等官办研究机构,这些部门由于缺乏对国内外市场的了解,研发的品种往往缺乏商业价值,花农或生产企业开发的新品种很少。而在日本95%以上的新品种都是由花农或企业完成的,每年申请登录的新品种数百件,可以说每个花卉生产者都是潜在的育种家。而且申报程序简单,花农选育的新品种可委托拍卖市场或花卉普及员(农业试验场)上报农林水产省生产局新品种登录科,登记在册后即受到法律的保护。花农能很快生产富有个性化、竞争力强的产品。一般花农从委托到收到农林水产省发行的新品种登记受理号码,只需要3周的时间。源源不断的新品种开发是日本成为世界花卉强国的核心动力。中国花卉产业要培养花农选育新品种的意识,转变研发机制。鼓励花农或企业在生产中研发新品种,简化新品种的登录程序,从内涵上提高中国花卉产业的竞争力。
四是加强行业服务,提高对外销售的市场交涉力,对内的信息传递和协调能力。中国花卉产业各自为政的出口模式,使其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而买方只是十几家日本进口公司,处于垄断地位。由于地位不平等,在市场交涉中,定价权往往由买方控制,这对中国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同时,由于国内花农和生产企业不知道日本市场的变化规律,在出口方面经常出现低价竞卖的现象。因此,在花卉主产区建立由几家龙头出口企业、花卉合作经济组织牵头组成的行业服务协会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对内提供信息等服务,按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规律安排生产,减少花农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相对统一的对外交涉,稳定、提高花卉产品的国际销售价格,以保护花农的利益,做到花卉出口的可持续发展。
引用:http://..com/question/39708645.html
⑩ 中国花卉出口利润率是多少
日前,中国花卉协会发布《2021年全国花卉进出口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花卉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7亿美元关口,同比增长12.66%。
报告按照种球、盆花(景)和庭院植物、种苗、鲜切花、鲜切枝(叶)、干切花、苔藓地衣等七大类别,对海关总署提供的2021年我国花卉进出口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而形成。
从花卉进口情况分析,2021年花卉进口总额23585.37万美元,同比增加50.53万美元。进口额占比前三位的类别为种球、鲜切花、盆花(景)和庭院植物,占比达86.73%。种球、鲜切花和鲜切枝(叶)3个类别增幅明显,种球进口连续3年下滑后增长24.67%;鲜切花进口连续2年下滑后增长30.37%;鲜切枝(叶)进口增幅50.16%,连续5年保持增长,特别是2020年、2021年增速均保持在50%以上。盆花(景)和庭院植物进口额同比下降54.09%,创5年来最大降幅;种苗进口额减少296.73万美元,降幅16.77%,连续4年下滑。
2021年我国花卉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出口总额46479.25万美元,同比增长20.24%。我国花卉出口主要品种仍为盆花(景)和庭院植物、鲜切花、鲜切枝(叶)、种苗,在总出口额中占比达九成。从近几年各类别出口情况看,盆花(景)和庭院植物出口额连续6年保持增长,种苗和干切花连续5年保持增长,鲜切花增长相对平稳,种球增长乏力,鲜切枝(叶)和苔藓地衣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