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造纸花卉画

造纸花卉画

发布时间: 2023-03-19 13:31:50

A. 工笔画花卉绘制步骤有哪些

工笔画花卉绘制步骤有哪些

工笔画亦称“细笔画”。属中国画技法类别的一种,与“写意画”对称。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工笔画花卉绘制步骤,希望对您有帮助!

工笔画花卉绘制步骤

1、起稿和勾线

工笔重彩落墨之后很难改动,所以起稿时一定严肃认真,要求精细准确,笔笔肯定。墨线的深浅根据对象本身的色调来决定。譬如:白色或淡色浅色画墨线要浅,重色画与质地坚硬的物象墨色要深。如枝叶还应视远近层次及光暗变化使用墨色(焦 浓 淡 重 清)

勾线除墨色深浅外,重要在用笔。用笔有强 轻 重 疾 徐等变化。线条有粗细,长短,曲直之粉要根据物质质感用笔。一张好的白描也是一张好画。

2、晕染底色

工笔画把墨当色来用,画某些东西须用墨来大第色,如枝干,山石走兽等着色之前先打好墨底,这是工笔重彩画特殊的表现方法。按凹处暗,凸处明与近处真切色重,远处需浑色淡。晕染出物体的转折 起伏 用墨色表现出体感 质感及明暗。

3、敷染表色

一般是先染花头,再染叶子。花先染淡色花再染重色花。染花先从画面最前边的突起部分染起。

有些地方须罩染矿物质颜料,如:石青 石绿 朱砂 石黄等。使用石色需先用草绿打底。如石青花色先用花青打底。着石绿叶先用草绿打底等。上石色如遍数多需罩一层淡矾水,使下面的.颜色固定,再染色不能和下面的颜色搅浑。初学者要稳重,不要心急。

4、深入刻画

经过以上几步,画面大的色彩效果基本完成。但有些细部还要深入刻画,象花蕾,花蕊 花萼 嫩叶 叶芽 叶筋等。使画面完整。最后要调整收拾,中国画讲“大胆落墨,细心收拾”,一幅画的最后效果如何,跟这一不有很大关系。该加强的加强,该减弱的减弱,主题突出统一和谐。经过多次晕染有些墨线被覆盖了,画面显得不精神,就需要用线重勾一下,也叫“勒”可以提墨线,也可以提色线。

;

B. 你看过哪些描绘花卉的图画呢

描绘花卉的图画一般是在国画上面才会有,所以如果你喜欢花卉图画呢,就可以去欣赏一些国画,了解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

人类早期对花鸟的关注,是孕育花鸟画的温床。史书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已有不少独立的花鸟画作品,其中有顾恺之的《凫雁水鸟图》、史道硕的《鹅图》、陆探微的《半鹅图》、顾景秀的《蝉雀图》、袁倩的《苍梧图》、丁光的《蝉雀图》、萧绎的《鹿图》,如此等等可以说明这一时期的花鸟画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虽然如今看不到这些原作,但是通过其他人物画的背景可以了解到当时的花鸟画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飞鸟等。

C. 古法造纸花草纸可以加新鲜的花材么是否一定需要干花

干花简易制作方法
制作干花应选择含水量较少的花卉。如一年生的花卉有银苞菊、干穗谷、腊菊、奥花卉、鳞托花等,以及一年生的草类。
干花制作的方法有多种,但以自然干燥法制作为简单易行,一般将花在成熟季节采收后,切割它们,悬挂在室内干燥的热空气中,使水分蒸发,为了防止组织皱缩,以更好地保存其自然色泽,应尽量用热空气快速干燥,悬挂时把切花头朝下,这样在干燥过程中茎的顶端保持刚硬,可以在铁丝或架子上悬挂切花使其干燥,不要用塑料袋,因它阻止水分扩散,引起发霉。
在制作干花时,应在干燥天气进行切割,以易于干燥。花茎应留得长一些,除去叶子,因叶片延长脱水过程,而且往往皱缩失去观赏价值,大型切花(如飞燕草)应单花悬挂干制,若成束捆住,花干后被此易挤碎。一般切花可捆成小束,花头彼此分开,使它们不因挤压受损伤,在数天之后,切花会慢慢变干,用手接触感到质脆,花瓣成纤维状,这时已制成干花,可用于装饰。
干花工艺品制作有以下几个工序:
一、采集材料
蝴蝶兰、翠雀、天竺葵、孔雀草等花朵是很好的干花材料,花材是不失时机地去采集,一般在9点至11点采集为好,采到的花草应立即处理,或放在阴凉处,以保持新鲜状态。
二、材料处理方法
采集来的花草按制作工艺品的用途分两种方法处理:
1、用来制作贺卡、贺镜的十花,需要准备好吸水纸,瓦楞纸、大铁夹、镊子等,先在瓦楞纸上铺2层—3层吸水纸,再放一层花,这样放3层花草后,上盖瓦楞纸,四周用铁夹夹紧,放在炉子旁或暖气上烘干。
2,用来做花支的花草,如千日红、麦杆菊等,使其自然干燥。
三、干花工艺晶的制作
在制作干花工艺品时,需准备好剪刀、镊子、胶水、铅笔、卡片纸、细铁丝和缎带,这种工艺品分平面工艺品及花枝工艺晶两种。
1、平面工艺品制作初学制作时,可根据自己的材料,按照图书或杂志上的画样,在卡片纸(或镜片)上用铅笔轻轻画个草图,然后用毛笔蘸胶水小心粘贴,胶水不要蘸得太多,否则会影响画面美观,贴后自然晾干即可。有塑料平面封膜机的可在卡片上组图后,再封上塑料薄膜,这样会增加保存时间,并使之更加美观。
2、花枝(束)的制作:将已阴干的干花整理调配,用缎带扎成花束插在花瓶中即可,如将麦杆菊等花朵重新粘在经处理的小麦杆上,或将细铁丝穿人花夹,也可以配以晾干的狗尾草、芦苇、竹子等,冉川缎带扎成花束,就是一份很精美的工艺品。麦杆菊花朵要采取初开的,而补血草、千口红花一定要采集盛开的。

D. 擅于没骨花卉的画家有谁

没骨”画法,就是画画时,用笔较柔,以用清墨或彩墨晕写,将用笔和设色巧妙回融合在一起,答少见勾勒,重在意蕴,呈现出来的画面柔和无骨,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在中国绘画史上,恽寿平(1633—1690)就是一位善画没骨的一位大画家。他承袭徐崇嗣没骨花法,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他的没骨花卉逸笔草草,自成格调,与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

E. 花草纸制作过程

工具/原料

宣纸或手纸,干花,香水

榨汁机,盆,纱布,托盘

方法/步骤

1

把纸剪成碎片;

延展

花草纸由来

许多见过贵州丹寨花草纸的人,都会对这样一种美丽典雅的凹凸纸念念不忘。其实这些美丽典雅的丹寨白皮花草纸,不仅有美丽的细纹,纯天然的压花,它的造纸法更是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如果你打开明朝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翻到《杀青》一篇细细对照,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丹寨花草纸的做法,竟然首棚和一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纸完全相同。

贵州的许多苗族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在这里静静的流淌,与世无争,他们是现今浮躁的文明中最后的净土,最后的鸟图腾部落。在黔东南的一些偏远村落,保留着一种传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纸术,据专家考证,其制作工艺属唐代的造纸工艺。

苗族先民曾经是楚国的主体居民,在中原一带居住,后来长途迁徙至今云贵一带,他们借鉴了当时汉人的造纸技术,利用云贵当地的资源: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纸作坊。传说这种古老的造纸术源于蔡伦。因此,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苗家的古法造纸作坊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两种,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它的碓、碓杆、水轮、曲柄轴等形式和构造,与《天工开物》上水碓图如出一辙。

生产白皮纸所用的原料是构皮麻和杉根。与《后汉书·蔡伦传》云:“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很相似。认定是汉代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2005年,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被国家列为首者冲则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法造纸 在汩汩流淌的时间长河中,形成以下基本特征:

1、料特征。白皮纸选用的构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产,具有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等特点,其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是白皮纸润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2、工艺特征。首先是白皮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没有添加工业原料。

3、产品特征。纸质洁白,有柔韧性,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是书画作品最佳纸品。

4、历史研究价值。白皮纸生产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这一判灶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这对研究汉代到唐代造纸技术以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文化价值。白皮纸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品的再现,与书法和绘画艺术相辅相成。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载体。

6、工艺价值。白皮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都比较高。这些生产技艺是苗族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的科学道理难以言表,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法造纸成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其中彩色纸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六大系列。

F. 国画各种花卉的画法,最常见的有哪几种呢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欣赏花鸟画。花鸟画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各种花、鸟、动物、昆虫等主题,其表现形式独特多样。花是花鸟画的主要题材。花卉以其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和活泼的姿态吸引着人们,画家们通过笔墨和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感情。牡丹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丛生,羽状复叶,小叶通常3裂,长圆形或披针形,叶脉带红色。花单生在茎顶,长梗,有白色、粉色、玫瑰色等多种颜色。



中国画家喜欢描绘的花主要有梅花、菊花、牡丹、兰花荷花、水仙等。然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些花并不仅仅代表自己,它们更被文人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是各种美好和高尚道德的象征。那么,花是怎么回事呢?中国画中的花卉,也是先造型,造型完成后再着色的。中国画的造型是非常简单的。今天,我教大家的是花卉的基本画法,简单易学,适合0基础学习临摹。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G. “花笺”是什么样的纸啊如何制作

花笺掇英
--------------------------------------------------------------------------------

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笺纸用作书札,称“信笺”;用以题咏写诗,名为“诗笺”。现代的人已无诗词雅兴,写信都用圆珠笔和机器制有光纸,所以笺纸在市上已绝迹,或作为高雅品在旅游定点玻璃柜中。�
民国以前,古人写诗唱和,或公私书信往来,都用国产手工制纸,以毛笔书写。笺纸上印有八条红线,俗称“红八行”,封套则以白绵或宣纸糊成长方形,名址皆由右至左竖写。这类笺纸、信封都已定型,市上南纸局、文具店都有出售;非同今日,全国信封统一形式,且由邮局监制出售,否则不予投递。古代的文人学士,有的以为市井俗品承载其文翰,如蝇污白璧,有伤其雅洁之美,乃自制笺纸,以标其高雅不入俗流。如清朝末年翰林杜彤家在天津杨柳青,所用信笺皆由爱竹斋画店用梅红纸刷印,名家画梅。也有在笺纸上印以汉瓦周壶或铭文者,古香古色。还有以各种色彩,或雕版印制成山水花鸟等图样,故统称之为“彩笺”、“花笺”、“锦笺”等美名。若将彩印笺纸辑成图册,则称其为“笺谱”。如《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等等。按:笺字《说文解字》谓:“笺,表识书也。从竹。”古代笺是作为表明古人著作者意,或断以已意,使大众可以读懂其文。如汉·郑玄注释的《诗经》称作“郑笺”,并非专指笺纸。可知汉代虽然发明了制纸,但质地粗糙,故尚无“笺纸”之名出现。�

一、花笺创始于南朝�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起了加速作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造纸)卷中说:“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观此,纸对社会发展之作用,不需多说了。�
纸之发明和实物出现,从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出土的两片麻纸看,最晚是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见《文物》1978年1期)据文献记载,东汉时尚方令蔡伦,字敬仲,改进了造纸术,制作出一种“蔡侯纸”,渐渐代替了竹简和缣帛书写文书。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成,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东汉时期的蔡侯纸属于尚方(皇室手工业作坊)制造,产量不多,供宫中用。晋代之纸,改良提高,且有南北之分:“北纸用横帘,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南纸用竖帘,其纹竖,晋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明·屠隆《考〓〓事》)又晋·陆〓《邺中记》载: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昭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做之”。石虎以五色纸作诏书,可知其时纸质已柔韧,而且已有染以彩色之纸了。唐·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有“朝罢须裁五色诏”句,即引石虎“凤诏”的故事。此外,东晋时,南方还有藤纸出现。到了南北朝时,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序中有“三台妙迹,龙伸〓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之句,证实了以五色花笺书写诗赋文章,早在六世纪中已广泛应用于文人笔墨之间了。从而得悉“花笺”之名,开始出现在我国文风昌盛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二、隋唐时期的蜀笺�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局面。不久,李渊起兵,取而代之,建立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强盛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超越前朝。体现在造纸工艺方面,较以往不仅质量提高,而且品类也增多,如玉版、贡〓、经屑、表光、鱼子、硬黄……与此同时,唐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辉煌夺目的时代,承载这宗诗文的载体纸张——诗笺,随之名目也繁多,五光十色。唐代制纸工艺首推四川,而蜀中笺纸又以“浣花笺”首屈一指。浣花笺一名“薛涛笺”,又名“松花笺”。相传唐元和(公元806-820年)中,元稹使蜀,营妓薛陶(涛)造十色彩笺相赠,稹于松花笺上题诗寄陶。(李石《续博物志》)又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句,可见薛涛笺为当时诗人所乐道。按:薛涛字洪度,随父流落蜀中,遂入乐籍,工诗。韦皋镇蜀,招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暮年屏居浣花溪。元·费著撰《蜀笺谱》,谓薛涛七十三岁卒,不知所据。薛涛笺是“以芙蓉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见《天工开物》)。这时的笺纸,已有名家自制之开始。�

三、五代时的砑光笺�

唐代彩色纸笺普遍用于文人诗酒间,然而尚无笺纸上雕印山水花卉之说。五代末,曾任后晋户部尚书的姚〓,其子〓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纹镂奇细,号“砑光小本”。
砑光的笺纸,是雕版刷印花笺的前身,其法是以彩色纸料薄而劲韧者,覆在线刻的画版上,然后用木棍或石蜡在纸背上磨砑,雕版上的花纹则光出纸上。这种砑光纸直到清代,尚在各地南纸店里砑制。�
四、宋元花笺新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是因赵匡胤用兵结束了五代十国时诸潘割据的战乱年代,社会暂时得到安定。造纸质量提高及活字版印刷术出现,更推进了文化昌明。就笺纸而论,宋代有澄心堂纸极佳,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都是宫中御用之笺纸相当华贵。�
元代制纸,有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篆纸、观音纸皆出江西。彩印诗笺,尚无所闻。惟有纸上绘金如意云者,为元朝大内明仁殿御用之品,可裁作诗笺。清朝曾有仿制,特于纸面左下角捺“乾隆年仿明仁殿”长方图章,亦系御用之物。皆非一般市上所售,后有复制者。回观上述文献资料,截至元代,雕版印刷彩笺尚无所闻。所以只有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到了明末黄金时代,才涌现出了诸如《萝轩变古笺》、《十竹斋笺谱》等高雅精绝的花笺,相继问世。�

五、明代的彩印笺谱�

明代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无论是文学艺术、蒙学读物,还是医药气功、衣食生活以及文房四宝……几乎无不附以精雕之插图。以图为主的画谱、墨谱、神仙人物图传,更不必细说,而其中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册,雅趣高绝,专供士大夫“清玩”者,莫过于《萝轩变古笺》和《十竹斋笺谱》了。《萝轩变古笺》又名《萝轩笺谱》,明末萝轩辑,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吴发祥刊版于江宁(今江苏南京)。《萝轩变古笺》中的“拱花”版式,是版画史上一大创新。它是先将物象的轮廓用阴刻刀法刻在平面木板上,再将宣纸覆于版面上,上加薄毡,以木棍用力压或木槌轻敲,纸面就凸出了版上凹下的图象花纹,犹如今日官防钢印。所以颜继祖说:“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明刻《萝轩笺谱》今已难得,1981年上海朵云轩有复刻本印行,可资参考。继《萝轩变古笺》后,有《十竹斋笺谱》刻成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竹斋”命名与编印者胡曰从经历有关。胡原籍安徽休宁人,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喜鉴藏文物。相传胡酷爱竹筠,尝于寓所种竹十余竿,读书雅玩古董于竹窗下。后在南京鸡鸣山侧开一古玩店,因而取名,“十竹斋”。胡曰从曾任南明王朝中书舍人,明亡不仕。《十竹斋笺谱》印成于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等。共分四卷,二百八十图。其中卷三,有以象征之物,以表古代成语故事;有以写实人物,画才德兼备,非流俗所能企及之高士。笺谱诸图,皆纤巧玲珑,印制极工,除“〓版”外,还以“拱花”凸版印压花瓣脉纹,鼎彝瓶花图案者。典雅清新,今难再现。《十竹斋笺谱》卷首有李于坚《笺谱小引》和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序》。序文对笺谱的发展演变,〓版、拱花的雕版印制等,阐述较详。1940年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分类编入其中。�

六、清代花笺之繁荣�

清初,战火未靖,社会反满统治中华的抗清连动不断。康熙帝亲政后,学习汉文化,诏命纂辑《钦定图书集成》……同时版画艺术遥接明末余绪,始渐繁荣,但多颂扬之作。而笺谱之制,却无多闻。乾隆(公元1736-1795年)时,始有单页印笺出现。此后,苏州、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歙县皆有诗笺绘刻,其中大都是阳线刻版,淡色刷印于彩色或素纸上,也有少数以朱绿套版印制者。在内容方面,除传统的山水、花鸟、草虫、人物外,还有戏曲小说。诸如《西厢记》、《红楼梦》等具有情节的画笺刻印。显然是清中叶后,沿海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花笺常被生意人取作信笺,用于书信往来了。古代诗笺原来是载乘文人诗咏,名士书札以至诏命等,本属文士雅玩之品,似与商贾以物论价,金钱往来无关。晚清工商业发展,开明人士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腐朽现状影响,咏诗作词,不再是时代风尚了。诗笺的载体也由雅趋俗,面向社会现实发展。因此,需求者增多,内容也有新的变革。“戊戌变法”(公元1898年)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机器造纸局等,曾用机制笺纸,大量生产。为了争相获利,且不断推出新样,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西湖十景》、刘炳堂画的《太师》《百鹿》等写生动物。此外,更有值得注意的是以《世界八大英雄》(哥仑布、英国克林威尔、俄国大彼得、美国华盛顿、法国拿破仑、意大利加富尔、德国俾斯麦、日本西乡隆盛)为题材的笺纸出现。它打破过去中国版画史上刻印名贤志士,以教人尊重品德和仁恕之道的传统;提倡要学哥仑布探险,彼得大帝南扩,华盛顿自强独立,俾斯麦强权外交,西乡隆盛主张维新……世界上各样不同的时代人物。就这几张小小笺纸来看,它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之实况。这时的宣统已是封建社会末代皇帝。于此变革前夕,天津文美斋刊印了一部《百华诗笺谱》,图有:紫丁香、玉兰、菊花、万年青等草木花卉。作者张兆祥,号〓庵,天津人,善画花鸟,设色艳雅,备极工致。前有张祖翼序。序文作于光绪丙午(公元1906年),刻版印制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元)五月。继《百华笺谱》之后,文美斋集上海钱慧安、沈心海、杨伯润,南京王慎之,天津辛荫圃和陆炳文、黄花农等画家所作的人物、花卉、博古、山水等刻印成一部《文美斋笺谱》,后又以石印版印行了一部《七十二侯笺》(钱慧安作)。笺谱发展,至此暂告终止。�

七、关于《北平笺谱》�

公元1933年初,鲁迅先生收到郑振铎(西谛)君赠送的《中国文学史》三本后,于二月五日回信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彩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其时,鲁迅与郑振铎一位在上海,一位在北平,只以书信往来,并将诗笺由邮寄还,不数月,《北平笺谱》问世。其中包括沈兼士题签;扉页书名“北平笺谱”题字由沈尹默书。最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一篇《北平笺谱》序,概述了中国版画发展史。�
鲁迅写此序文前,曾函告郑振铎:“我当做一点小引,但必短如兔尾巴……”并认为这是一部“新古董”,只印百部。鲁迅一面邀西谛在北平访笺收集,一方面自己在上海收集到数十种,认为“皆不及北平;杭州、广州,则曾托友搜过一通,亦不及北平,且劣于上海,有许多则即上海笺也,可笑,但此或因为搜集者外行所致,亦未可定。总之除上海外,而冀其能俨然成集,尽难矣。北平私人所用信笺,当有佳制,倘能亦作一集,甚所望也。”此文既反映了当时除北平外,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尚有印版笺纸于市上出售,同时又可知北平还有私人印制的信笺。郑振铎于此期间,将收集工作写作一篇《访笺杂记》,鲁迅写信说:“《访笺杂记》是极有趣的故事,可以印入谱中。第二次印《笺谱》,如有人接办则为纸店开一利源,亦非无益。〓草创不易,一创成,别人亦可踵行也。”《北平笺谱》刊行后,鲁迅先生还想复刻明版《十竹斋笺谱》。一因“文,求老头子惜而不卖,他以为还可以得重价。”又因“我们的同胞,真也刻的慢,其悠悠然之态,固足令人佩服,然一生中也就做不了多少事”(以上引言均见《鲁迅书信集》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越两年,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鲁迅和郑振铎编印的《北平笺谱》,第一次出版了一百部,预约出售只四十部,其余六十部分送给有关的中外人士。这百部都有编号和鲁迅、西谛亲笔签名发行,十分珍贵。第二次刷印的百部均无鲁迅、西谛之签名。今天无论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刷印者,都已很难得到了。�

八、花笺掇英带泪痕�

《北平笺谱》印行不久,1937年日本帝国发动全面对华侵略战争。七月七日,北平沦陷,全国人民投入抗日救国战争,何暇再谈笺谱盛衰之事。待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房四宝,诗笺墨谱,被视为非劳动大众生活所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当时琉璃厂一带的私营南纸店、字画铺等,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多已歇业,更无彩笺印制。四川成都春熙街文具店曾以夹江纸于1960年印制了一些《蜀笺》,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经过了“扫四旧”等“革命行动”,诗笺作者、收藏者,都被扣上了“牛鬼蛇神”的帽子,一并扫入了拉圾堆中;其时何止诗笺。所以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诗笺”和“笺谱”的条目了。好像中国年轻人和后代,不需要知道诗笺、笺谱为何物。可叹!�
收集彩笺,继《北平笺谱》之后,再编成一部笺谱,初无此愿,只是作为自己玩赏。因我年轻时,见到书摊上的笺纸印刻的内容,常与木刻年画相类。如:同泰义印的《西厢记》、凤荣室印的《晴雯撕扇》,澄心堂纸笺中的《麻姑献寿》《天官赐福》等等,遂感兴趣,不断收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已有数百幅之多。后来印制笺纸者日稀,由此更加珍视。十年浩劫期间,除损失少许外,大部分都埋藏起来,未敢“自我革命”销毁掉。随着历史发展,人们渐从盲目崇拜的迷信中解脱出来。祖国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获得了法律保护。近日,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蒋悦先生访笺至敝庐,感《北平笺谱》印行后,时光已逾六十年,至今竟无一部新编古旧珍品笺谱问世。岂不恰中鲁迅先生所说:“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怎不可惜!嘱笔者将旧藏各地印制的彩笺细选三百页,编成一部“彩笺掇英”,以博众赏。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五十周年,以表民间大众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之成果。为不负此重托,今选就三百余帧,分作上下两集,内容为人物、仙佛、仕女、儿童、小说和风景、山水;花卉蔬果、鸟兽虫鱼、梅兰竹菊,拟古仿古,诸家名笺。其中多是知名画家之作。如恽寿平、李鳝、任薰、张熊、张兆祥、沙山春、钱慧安、任伯年、王素、陈慰之、墨禅、冷香、胡公寿、沈心海、刘炳堂、朱良材、赵之谦、杨伯润、戴伯和、李瑞清、齐白石、吴待秋、于非〓、溥心〓、马晋、张大千、吴南愚、徐燕〓、吴光宇、白云生、慧生……今皆已成古人了。印制这宗笺纸的店铺,除北京荣宝斋早已归为国营,尚在琉璃厂营业外,其他字号诸如清秘阁、宝晋斋、成兴斋、松古斋、澄心堂、彝宝斋等,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就倒闭了。此外,还有清代浙江、江苏和安徽笺纸店的制品,如上海九华斋、戏鸿堂、松茂堂、商务印书馆、扬州晨风阁、南京同泰义、恒隆以及其它地方的松竹斋、桂林馆、文芸阁、佳莲、凤荣、合泰、松芸、尺木、文美斋……都已成为不复存在的老字号。至于这部笺谱的雕版印制,几乎概括了中国版画艺术的诸般技巧。既有单线木刻版印者,又有阴纹凹版拓本;既有五色套版刷印,又有多块〓版渲染。还有拱版晕色,压花无色以及锌版机制方法印就者。花样之多,不仅可供中国版画家、美术史家创作、研究参考,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印刷史、文化史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明包汝《南中纪闻》也有一段关于三月初三日桃花的传说:“每年三月初三日,井水浮溢。那人携佳纸向水面拂过,辄做娇红色,鲜灼可爱。但止得十二纸。过岁闰则十三纸。此后遂绝无颜色矣。”

据说这是著名诗妓薛涛的发明。那种纸被称为“薛涛笺”,又叫“桃花笺”或者“红笺”,后来成为贡品;那井被称为“薛涛井”,蜀王府作亭于井上,栏杆围护,凡人不许逾越。时常想,当初薛涛漂纸之际,面容映在井里,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吧?只可惜,彼时她已经辟地归隐,出家为道,再高洁的情怀再清艳的画面,也已经乏人欣赏了。

H. 花草纸是非遗吗

花草纸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查询,花草纸并不包括其中。

花草纸,起源于苗族,是一种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制造出的纸张,距今已有一千四租空五百年的历史。其制作手法采用了最原始的家庭手工作坊的方式,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就这样,这项技艺顽强地生长在山区的角落里,像珍贵的活化石,携带着古携卜老文化的丰富气息。

通过造纸术的方法,将草、花撒在纸浆中,用简易的工具,在一池花粥中捞出,便能制作出一张张精美各异的花草纸。花草与纸合二为一,散着清香,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画意。花草纸不仅带有古辩型穗法造纸的智慧,又融合了花草间自然的美。

花草纸的起源

苗族先民曾经是楚国的主体居民,在中原一带居住,后来长途迁徙至今云贵一带,他们借鉴了当时汉人的造纸技术,利用云贵当地的资源: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纸作坊。传说这种古老的造纸术源于蔡伦。因此,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苗家的古法造纸作坊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两种,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它的碓、碓杆、水轮、曲柄轴等形式和构造,与《天工开物》上水碓图如出一辙。

古法造纸成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其中彩色纸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六大系列。

热点内容
天天百家盆栽蔬菜 发布:2025-09-16 05:30:34 浏览:592
枪里插花 发布:2025-09-16 05:24:10 浏览:193
多鼻奇兰花 发布:2025-09-16 05:18:53 浏览:857
牡丹江景观石 发布:2025-09-16 05:17:39 浏览:416
口袋巾的叠法一朵花 发布:2025-09-16 05:16:28 浏览:26
七夕刷红包 发布:2025-09-16 05:02:39 浏览:546
凤仙花七夕 发布:2025-09-16 05:01:25 浏览:806
耐寒木本花卉 发布:2025-09-16 04:52:57 浏览:312
玫瑰金拉箱 发布:2025-09-16 04:43:45 浏览:671
夜夏茶花 发布:2025-09-16 04:34:26 浏览: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