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花卉市场
A. 谁能提供永福镇调查报告
永福镇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处于新罗、南靖、华安三县交界,海拔700米以上,境内多以山间盆地为主,四周群山耸峙。全镇土地总面积535.5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居委会和27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日照时数1740.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839.4mm,无霜期262天,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干湿季节界线分明,高山立体气候明显,垂直气候差异显著, 有“福建阿里山”之称,非常适合花果苗木和蔬菜以及茶叶等各种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镇传统优势产业,进入新世纪永福抓住了新的机遇,台湾农民创业园的落户,更是让它的经济飞速腾飞。 永福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民俗独特,据县志记载,北宋时就已是一大镇;在南宋时,永福人就开始培植各种花卉,所产花卉被列为朝廷贡品,蜚声江南。清朝嘉庆八年(1804年),永福镇李邹春被封为兰花“进宝状元”。新中国成立初,朱德总司令曾慕名派人到永福引种素心兰。20世纪八十年代中前期,永福的茶花,兰花等花卉闻名海内外,畅销韩国、日本、台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如今,富贵籽、金子兰等也陆陆续续驰名各大市场。 1984年春节,全国政协副主席陆定一欣然提笔为永福题写了“永福花乡”铭篇,永福花乡由此得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议允许农村土地多种形式流转,为花农们集约化利用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供了政策保证。花卉生产、科研和销售的发展,进而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种花卉生产公司和花卉联合体,不断涌现出种花大户、营销专业户,花卉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1999年9月了花卉节的成功举办,从而掀起了新一轮花卉发展热潮,花卉生产由永福镇向全市扩张,同时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国内客商到此投资兴办花卉产业。西山村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更是赢取了“华夏杜鹃第一村”的美号。目前,永福镇专职或兼职花卉营销大军活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浦滩头、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成都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营销网点,其中杜鹃花占全国杜鹃花市场的70%以上,北京的销量也达到这个百分比,而且摆进了人民大会堂,摆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十里花街,行走此间,花香鸟语,沁人心脾. 永福花卉的发展扩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地农民因地制宜地发挥本地地理气候优势,组织力量进行栽培试验,成功对比利时杜鹃进行引种、示范推广,以比利时杜鹃为主的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种植花卉7133亩, 比 1982年120亩增长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开发种植花卉近千亩,同时永福花农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区及广州、成都、重庆等地开辟新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市区其它乡镇种植1300多亩,在漳平境外种植3228亩。在各地经商的永福人新近发现了贵州贵阳的各个条件都符合种植花卉,而且气候、交通、市场还更优越,更是争先恐后地到那大力发展。永福花农通过聘请高级专家,与大专院校以及省内外科研院所进行联合攻关,花农反复试验,已经掌握了杜鹃花花期调控和大棚管理技术。种植规模由家家户户种植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除积极采用国外普遍应用的无土栽培技术外,还着重研究花卉化学促控技术和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目前又引进了组培、滴灌、喷灌等管理技术,花卉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永福花卉经历了起步、发展、衰落,再发展的历程,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结构,品种结构就必修合理。用市场创新策略打造花卉产业竞争力是其主要做法。尽快壮大实力,立足高起点,增强竞争优势成为漳平发展花卉产业的经营理念。花卉品种以观花,观叶花卉为主,主要有西洋杜鹃、兰花、茶花、铁树及绿化苗木,近年引进的金琥、等花卉新品种种植较少。据调查,现有花卉面积中,杜鹃花种植约占90%以上,近年新增加的花卉面积中仍然以杜鹃为主,观叶植物、鲜切花、绿化苗木及其它花卉品种所占比例偏低,整个花卉结构比较单一。广大花农深刻认识到市场创新是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动力源泉。为此调整一部分种植茶花、瑞香兰花等花卉;针对一些没有品种,就及时引进,如西洋杜鹃,高山杜鹃,小叶铁红杜鹃,虎石红,富贵籽、大花惠兰,美国茶花及鲜切花,红球、红掌,郁金香,康乃馨等;还收集、驯化开发野生花卉建立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贮备种源。目前全镇拥有各类花卉资源100多类,1200多个品种。以市场看好的常规品种为导向,走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加强营造环境,技术创新,营销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永福镇大力拓展山海协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沿海知青人员回第二故乡投资和吸引外商投资,建立了澳门的宝盛花卉,投资呈现多元化格局。台湾的北岸种苗场、菲律宾的大湾桂花园及安海的康德花场等5家花卉企业,利用外资1150万元,种植花卉面积成倍扩张.花卉业成为港,澳,台及内地客商新的投资热点。 目前,永福拥有小叶铁红、红双喜、皇冠、二乔、玫红,高山杜鹃等名贵杜鹃花百余个品种, 占约国产杜鹃品种的17%,并建立了漳平杜鹃资源基因库,与宁波柴桥乡、辽宁丹东市形成“两乡一城”的全国杜鹃花生产格局。截至目前永福杜鹃花已发展到6000亩左右,产品销往国内30个省市并打入香港、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03年永福杜鹃花被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2003年4月在无锡中国第四届杜鹃花博览会上获金奖。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据有关花协调查,永福杜鹃花在全国杜鹃花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 70%以上。 创新始终贯穿花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开发新品种.永福花卉除加强传统产品的生产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外,还积极开发、引进新品种,以满足花卉市场的不同需求。永福花卉经历了“茶花、兰花、瑞香、铁树到杜鹃花”等多种类花卉发展的过程。目前永福已开发杜鹃花品种20多种,并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开发种植宝塔杜鹃,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展出。二是创新技术优势。“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带头对新品种进行驯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关键瓶颈,成功掌握杜鹃花花期调控、无土栽培技术,同时掌握了虎舌红这一观叶观果植物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还开展温湿度控制技术、组织培养、自动喷灌等技术研究。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永福花农结束了既抓花卉种植又搞花卉营销的历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养花经验的营销人员1000多人。这些花农出身的花商无疑对永福花卉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大增强了广大客户的消费信心.把基地建到销售地。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永福花农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开辟花卉销售窗口,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一花引来万花开”,永福花卉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是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粮经比例由1994年的58.6:41.4调整到2002年的39.3:60.7,花卉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1994年的2.4%提高到2002年的8%。二是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市农村住户调查点资料显示:2002年花卉销售收入人均7120元,占家庭总收入93.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1220元提高到2002年3765元,年均增长15.1%;私人拥有小汽车近百辆,电脑200多台,永福花农从花卉产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空间。花 卉种植户由1985年872户发展到2002年的3780户,从业人员从 800人增加到2500人,雇请外地工2000多人,专职营销人员 1000多人,呈现出农村劳动力在种植业内部的大量转移,形成一大批农业产业“工人”。四是产业辐射扩大。花卉生产带动了商贸、运输,竹木、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永福镇区有出售化肥、农药,花盆、椰康等花卉生产资料的商店30多家,每年的营业收入1160多万元;每年1500多车次营运花卉,运输收入达560万元;每年竹木加工(花卉生产用)创产值811万元。拓展带动农村经济蓬勃发展。 我市经济的新出发点 1996年,来自台湾南投县的谢东庆经过1年多时间考察,发现永福四周高山环峙,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间,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均与台湾阿里山相似,于是率先投资成立台品茶业(台湾高山茶)有限公司,开辟了千亩茶场,做出了优质高山茶。谢东庆的成功引得台湾茶农纷至沓来,迄今永福以台湾软枝乌龙为主的台湾高山茶种植面积逾4万亩,已投产3万多亩。此外,在台湾茶农的带动下,没有种茶史的永福农民也种了1.5万亩铁观音。2008年2月,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园区以实施两岸人民交流合作、高山茶叶与花卉产业、新农村建设示范、乡村旅游观光休闲、生态农业五大基地为目标,取得明显成效。永福台湾高山茶面积已经超过台湾精制茶园面积的一半,引进了台湾先进的种植技术、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和一流的种茶制茶人才,乌龙茶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分别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和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台商李志鸿的鸿鼎公司拥有茶园1600亩,其加工厂占地8000多平方米,引进了南投鹿谷乡一流的制茶师和台湾最先进的恒温恒湿萎凋室等技术设备,还与其他台商一道实施茶树喝“豆浆”等生态茶园技术。拥有千家直营店的两岸著名“茶王”——天福集团总裁李瑞河认为,永福高山茶与台湾高山茶“各有千秋”,今年永福甚至“略赢一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企业迄今创省著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1个、龙岩市知名商标1个、规模企业15个,获得各类国家级金奖9个、优质奖项30多个。创业园已有9家台资企业取得了食品企业QS证书,2家企业获得绿标,“永福杜鹃花”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台品”牌永福高山茶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号。李志鸿的“鸿鼎”、谢东庆的“台品”等品牌高山茶都能通过欧盟和日本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并在两岸各类茶展、茶王赛中屡获大奖。2008年以来,漳平市大力打造“大陆阿里山”品牌,取得较好的效果。两岸主流媒体以新闻、专题、人物等各种形式报道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大大提高了“大陆阿里山”的知名度。两岸交流合作空间不断拓展。永福镇与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结对子,签订了农业合作备忘录;漳平市茶协会分别与台湾茶协会、台湾南投县鹿谷乡农会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岸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两岸交流合作空间不断拓展。与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区茶输出业同业公会、台湾农蓄发展基金会、台湾光彩(事业)促进会等组织也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协议。花卉和蔬菜是永福镇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发展名优花卉1.65万亩、反季节蔬菜4.2万亩,市场竞争力增强。台商投资的日本甜柿为主的短低温水果面积达0.6万亩,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由此,茶叶、花卉、蔬菜三大特色产业优势凸显。 新的契机引进台湾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经验,一产带三产格局基本形成。台湾拥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丰富经验,许多台商投资伊始就有在永福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规划。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日益重视,永福通往厦门等沿海及周边城市的交通主干道等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改善,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便提上重要日程。 目前,永福启动了融休闲、度假、观光及旅游为一体的上林度假区及上林水库台商户外活动中心建设,完成了金兴园艺、永福花卉研究所、鸿鼎观摩茶厂、台品观光茶园、翔园观光果园、九福峰有机茶园、尚顺农场等首批7个观光农业旅游景点建设,并开发西山农家乐、永福民俗馆、千年水松、妈祖庙等一批集历史、人文、古树为主体的永福乡土风情旅游点建设。今年4月,创业园被省旅游局正式命名为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镇长詹崇仁说,今年还将争取成为国家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
B. 中山火炬花卉市场的位置
目前中山市最大且唯一集生产、销售相结合 的花卉交易中心,销售范围遍及全国各地专。总体规划属为1000亩,设有花卉贸易 高新种植、综合服务三大功能区。为配合花木市场的发展和总体规划,使之形 成大市场、大流通、大基地于一体的花卉综合交易中心——花卉配套市场。该 配套市场占地面积28亩,其中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主要经营:盆花、切花、 花肥、花土、花盆、花药、花鸟鱼虫、工艺品、园林装饰、园林机械、园林艺 术书画廊等。
我们恳请您们莅临参观指导及参与,携手共创璀璨明天 。
广东省中山市交易市场座落于文明富庶的中山市—东升镇,毗邻香港、澳门。并拥有发达便利的海、陆、空交通。 东升镇是有名的花卉之乡,亦是花卉种植、销售和中转集散地,是花商理想的投资场所。花木交易市场总体规划为1000亩;首期开发500亩,实现了四通一平五配套设施,即水通、电通、路通、邮电通以及土地铺平;五配套:信息网络、保安24小时的值班服务、植物检疫站、大功率排水电站、,他说:想发财就去万通商联找优质合页供货商!、路灯。
C. 中国出名的花卉博览园有哪些
我就知道广东的,顺德花卉世界,
顺德花卉世界总体规划10000亩。分三大功能区,其中:销售区3000亩,高新种植区6000亩,配套服务区1000亩。目前,投入资金2亿多元,首期开发的2000亩销售区已经投入使用,并吸引了130家分别来自台湾、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荷兰及全国各地的专业公司进场经营。
在这130多家企业当中,有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大型花卉企业,如台湾七巧公司、源茂公司、成美园艺公司、大汉公司,香港缤纷公司、江苏的华盛顿杜鹃花实验场等。更可喜的是吸引了一批科研机构前来投资设点。例如:仲恺农学院、北京农学院、中山大学、广东省林科院、深圳农科中心、陈村的教授公司等。陈村“花卉世界”开业以后,不仅带动了全镇一万户花农两万亩花卉种植的发展,且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有特色的花卉生产和销售模式。
从而真正起到"龙头企业"的作用,对广东省乃至全国花卉的发展亦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陈村“花卉世界”成为中国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已上报国家星火计划,是广东省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还是佛山、顺德市高新农业的重点扶持项目。
目前,陈村“花卉世界”内正在实施"花卉造龙"工程,推进6.8公里的花卉大道,贯通原有的2万多亩花卉基地,形成前面批发,后面基地的布局。一批新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其中有奇石根雕馆、蝴蝶馆、干花馆、国际兰花交易中心、韩国花村、花卉世界园林艺术书画廊、荫生植物和兰花报价中心、花卉公园、酒店度假村等。这些项目完成后,“花卉世界”将更具魅力。
广州花博园 占地6000亩,从1998年开始筹建,2000年正式开业,已完成第一、二期2000亩花卉交易区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380多家,花卉年交易额达21.5 亿元,年接待游客120多万人次,带动农户9000多户,年出口创汇450万美元。投资3亿元的亚洲最大、设施最先进的花卉拍卖中心于2003年1月18日建成完工,并于2003中国广州花卉交易会期间(11月13日)正式开拍,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配备了拍卖信息系统。作为花卉拍卖中心一部分的花卉超市于2003年11月15日正式开业,建筑面积约50000平方米,超市有铺位500多家,以经营鲜花为主,兼营塑料花、干花、丝花、盆栽精品、园艺产品等。
广州花卉博览园位于广州市芳村区西南端,是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广东省“生态示范园”,也是芳村三大形象之一。广州花博园规划总投资为民8.89亿元,有花卉展销示范区、花卉科研示范区、大沙河生态旅游区三大功能。目前建成的主要是花卉展销示范区。
花卉展销示范区位于大沙河以东,占地1500亩,是一个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综合性花卉大市场。从1998年7月开发至今,共引进国内花卉企业226多家,其中著名企业有台湾七巧园艺有限公司、源茂园艺、龙言园艺、上市公司英豪科教、高科技公司华力园艺、教授公司、中大丹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引进资金6.7亿多元。花卉展销区于2001年1月12日正式开业,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芳村花卉博览会”,同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15万人,花卉年交易额近14亿元。
D. 中国哪些城市的花市比较好哪的花最便宜
云南昆明的花市最好,现在昆明成为中国的花卉种植基地,那里的花卉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有一大部分出口,最具代表的花卉有蝴蝶兰、郁金香等mingguipinzho
E. 澳门李光记花店怎样在竞争中经营好花店
同行如敌国,在面积小小的澳门,花店众多,相互竞争在所难免。然而,它们竞争的方法十分简单和老实──把产品做到最好,用手艺说话。制作鲜花礼仪产品,有一定的成本,减价只会加重花店负担,于长远不利。而且价格低了,用料和心思随之大打折扣,若产品外观恶劣,连制作人自己那关也过不了,顾客又会如何看待呢?所以李光记对价格控制得十分严格,为的就是给顾客送上鲜明亮丽,从而带出欢欣笑脸,更重要的是──做出产品应有的质量和保持良好的商誉。可见,它们的良性竞争将会推动鲜花业的进步,商店和顾客双赢。
虽然李光记可算是澳门花店界的老前辈,但它的宣传及经营手法一点也不落伍,反而在澳门带领了一个潮流,就是花店开设网站——李光记乃澳门第一间开通自己专门网站的花店。
开设网站的想法是李展图先生提出来的。当时他见到其他地方如台湾的花店,很多都有自己的网站,店家可以把自家的数据如花卉种类、产品样式、订购方法等放到互联网上,顾客通过浏览网站,足不出户就可知道花店的信息,又可立即下订单。李先生认为此举颇有趣,而且在澳门也有高度的市场价值,便于2001年开通了花店的网站。
网站一成立,就引起了社会的注意。电台、报刊都邀请李先生做专访,大家都对老字号花店的网站感到莫大的兴趣。李先生说,开通网站的目的,是为了让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花店的各类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然后下订单。
不过,李光记网站内并没有网上订购的服务,顾客大多数是以打电话和发传真的方式订购产品。其中,电话生意占八成。在该网站内,顾客可从“公司简介”及“业务简介”中了解李光记,也可获取在本澳及海外的订购方法,而且可以获知各种花的花语,还可以在网站上给花店留言提出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