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花卉
『壹』 花卉的拍摄技巧和方法
花卉始终是摄影人经久不衰的拍摄题材。怎样才能把花卉拍出新意,下面整理了一些花卉的拍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同花卉的拍摄技巧
1.油菜花
拍摄大片油菜花田时,要在画面中找到突出的主体,可以将房子或树木作为画面中的主体。
也可以利用线条打破整个画面构图的`格局
当然蹲下来凑近拍油菜花上的昆虫也是别有趣味
2.迎春花
由于迎春花长得又小又密,拍摄近景很容易显得杂乱无章
因此拍摄迎春花的时候,出现在画面中的花朵越少越好,挑选姿态较好的花朵进行近距离拍摄。
3.玉兰花
玉兰花的特征是花朵较大,构图时可以让花朵将画面撑得满一些,让整朵花占据画面。
除了拍摄绽放的花朵,也可以拍摄这样含苞欲放的。但要注意合理安排画面中花朵的位置
4.桃花
拍摄桃花可以选择一枝或几枝,一朵或几朵进行特写拍摄。用侧光或逆光较好
在逆光时,桃花的脉络能看清,形态娇美,有玲珑剔透之感
在侧光下,桃花的质感就更强,立体感最好
构图法
1.对角线构图
此种构图方式适合拍摄枝干上的花朵
2.九宫格构图
这是最常见的构图方式,留白的同时突出了重点
3.中心构图
此法在拍摄微距花卉时经常使用
4.前景构图
由于花朵与花朵之间的距离近,可以将部分花朵当做前景拍摄
光线法
1.散射光
当天上有云或刚日出或快将日落时拍摄,这时的光线柔和,很容易便拍出漂亮的花朵。应避免在强烈的直射光下拍摄。
2.侧光
在日出后和日落时会影成侧光,半明半暗的光影更容易拍出戏剧性效果
3.背光
背光即相机对着阳光拍摄,可以轻易将花朵和叶子的纹理清楚呈现
4.辅助拍摄工具
为了给花朵增加活力和生机,可以随身带个小喷壶给花朵喷点水
『贰』 买花来养,先要看清花店老板的五大谎言
谎言1:“只要浇好水,它在哪儿都能活。”
虽然每种植物所需的光照程度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任何植物都需要通过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怎么可能有植物“在哪儿都能活呢”难道把喜阳的植物放在昏暗的浴室也可以吗?
『叁』 看清楚了,花卉上常见的几种蚧壳虫 说不准你家也有
粉蚧:在多肉上比较常见,例如玉蝶、观音莲、仙人掌、山影拳、量天尺等。还危害扶桑,君子兰等花卉。
粉蚧体表有白色或乳黄色蜡质覆盖物,形似白粉,通称粉蚧。其中,根粉蚧因为出现在根部,不容易发现,一旦危害花卉后,可造成花卉长势衰弱,叶色萎黄,甚至整株枯死。
吹绵蚧:危害多种花卉,主要是一些南方花卉,例如茶花、桂花、金桔、佛手、含笑、海棠、扶桑、君子兰等。另外,也危害月季、牡丹、玫瑰、无花果等花卉。
吹绵蚧的雌成虫较大,有5mm,虫体边缘的刺毛形成明显的毛群。吹绵蚧能分泌类似“棉絮”状的分泌物,可明显区别于其它蚧壳虫。吹绵蚧常群集在叶牙、嫩芽和新梢上,导致叶色发黄,落叶,枝梢枯萎,严重则引起整枝或整株死去,即使枝条没有枯萎,也会因为吹绵蚧的排泄物而引起黑乎乎的煤污病,观赏价值大为降低。
『肆』 请问这是什么花卉(照片可能有些模糊,手机像素不太好_(:_」∠)_)
鸢尾编辑[yuān wěi]
声明
本词条介绍的是学名为Iris tectorum Maxim.的物种。鸢尾,亦可指分类学“鸢尾属”下所有物种的统称。关于后者的介绍,请参阅“鸢尾属”词条。
鸢尾(学名:Iris tectorum Maxim. )又名:蓝蝴蝶、紫蝴蝶、扁竹花等,属天门冬目,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直径约1cm,斜伸;叶长15~50cm,宽1.5~3.5cm,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原产于中国中部以及日本,主要分布在中国中南部。可供观赏,花香气淡雅,可以调制香水,其根状茎可作中药,全年可采,具有消炎作用。[1]
中文学名
鸢尾
拉丁学名
Iris tectorum Maxim.
别 称
乌鸢、扁竹花、屋顶鸢尾、蓝蝴蝶、紫蝴蝶、蛤蟆七、蝴蝶花
二名法
Iris tectorum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百合目
亚 目
百合亚目
科
鸢尾科
属
鸢尾属
亚 属
鸡冠状附属物亚属
种
鸢尾
分布区域
北非、西班牙、葡萄牙、高加索地区、黎巴嫩和以色列
环境分布
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
生态习性
陆生植物
生活型
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
日 照
喜阳光充足
水 分
喜湿而不耐涝
温 度
耐寒
土 壤
粘性土壤
果实形状
长椭圆形
植物通高
高约30-50公分
药用价值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
花果期
花期4~6月;果期6~8月
特殊用途
观赏,用药
毒 性
微毒
象征意义
爱情和友谊、希望、童话
原产地
中国中部及日本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习性
3地理分布
4植物变型
5栽培技术
▪ 土壤要求
▪ 温度控制
▪ 排水系统
▪ 种植密度
▪ 施肥要点
▪ 杂草控制
▪ 种球贮藏
6病害防治
▪ 种球腐烂病
▪ 冠腐
▪ 镰孢性基腐病
▪ 灰霉病
▪ 丝核菌病
▪ 根腐病
▪ 软腐病
▪ 根线虫病
▪ 西红柿斑萎病毒
▪ 白花病
▪ 芽裂病
7主要价值
▪ 观赏价值
▪ 药用价值
8植物文化
▪ 传说
▪ 花语
1形态特征编辑
鸢尾[1]
植株基部围有老叶残留的膜质叶鞘及纤维。根状茎粗壮,二歧分枝,直径约1cm,斜伸;须根较细而短。叶基生,黄绿色,稍弯曲,中部略宽,宽剑形,长15~50cm,宽1.5~3.5cm,顶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鞘状,有数条不明显的纵脉。花茎光滑,高20~40cm,顶部常有1~2个短侧枝,中、下部有1~2枚茎生叶;苞片2~3枚,绿色,草质,边缘膜质,色淡,披针形或长卵圆形,长5~7.5cm,宽2~2.5cm,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内包含有1~2朵花。
花蓝紫色,直径约10cm;花梗甚短;花被管细长,长约3cm,上端膨大成喇叭形,外花被裂片圆形或宽卵形,长5~6cm,宽约 4cm,顶端微凹,爪部狭楔形,中脉上有不规则的鸡冠状附属物,成不整齐的繸状裂,内花被裂片椭圆形,长4.5~5cm,宽约3cm,花盛开时向外平展,爪部突然变细;雄蕊长约2.5cm,花药鲜黄色,花丝细长,白色;花柱分枝扁平,淡蓝色,长约3.5cm,顶端裂片近四方形,有疏齿,子房纺锤状圆柱形,长1.8~2cm。
蒴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4.5~6cm,直径2~2.5cm,有6条明显的肋,成熟时自上而下3瓣裂;种子黑褐色,梨形,无附属物。花期4~5月,果期6~8月。[1]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鸢尾花果(6张)
2生长习性编辑
耐寒性较强,按习性可分为:
要求适度湿润,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略带碱性的粘性土壤;
生于沼泽土壤或浅水层中;
生于浅水中;
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耐寒力强,亦耐半阴环境。[2]
3地理分布编辑
产山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缅甸,日本。生于海拔800-1800米的灌木林缘,阳坡地、林缘及水边湿地,在庭园已久经栽培。[3]
4植物变型编辑
白花鸢尾Iristectorumf. alba Makino.
该变型花白色,外花被裂片爪部带有浅黄色斑纹,其他性状与原变型相同。
产浙江(杭州下天竺)。各地庭园中常见栽培。[1]
5栽培技术编辑
春季开花,花期三个月左右,4~6月,多采用分株、播种法。分株春季花后或秋季进行均可,一般种植2~4年后分栽1次。
分割根茎时,注意每块应具有2~3个不定芽。种子成熟后应立即播种,实生苗需要2~3年才能开花。栽植距离45~60cm,栽植深度7~8cm为宜。亦可以进行促成栽培。
土壤要求
鸢尾硕果[3]
鸢尾不但可以种于玻璃温室或塑料膜温室,而且在露地也可种植。户外种植配合以临时覆盖物,或使用活动房屋,特别是春秋两季是可行的。
对于鸢尾切花的生产,实际上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都可以进行,只要它排水良好,保湿性强,且不板结者(否则会限制植株生长)。土壤结构好是基本的条件,这对经常大量种植生长期短的鸢尾是非常必要的。
在重壤土中,建议加入诸如泥炭、蛭石或粗沙,与25cm左右深的土壤进行混合,以对土壤进行改良。易板结的土壤,种植后可在土壤表层覆盖一层诸如稻壳、稻草、松针、黑色泥炭或类似的材料来防止土壤板结。也可用此方法来防止土壤很快变干。[4]
温度控制
种植后,土壤温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最低温为5~8℃,最高温为20℃。土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出苗率。土温过低会造成开花能力降低,故最适土温控制在16~18℃之间。
温室内生产鸢尾,最适温度为15℃。为了缩短生长期,种植时可使用新采收的种球,前4~3周温室温度保持在18℃。此温度可维持到1月1日,但会造成植株弱小。13℃或更低的温度会延长生长期,同时增加植株重量,但花朵枯萎的机率增加。
秋季,植株生长时,特别在温带地区,当光照不足时,温室温度必须下调以防止花朵枯萎。一般控制在10~13℃,尽量保证植株生长,如果在所有阶段叶片显得过多,那么得考虑修剪掉部分叶片。
生产的日夜平均温度可在20~23℃,最低温度为5℃。在高温和光线较弱的温室中,缺少光照是造成花朵枯萎的主要原因。
在霜害经常发生的地区,生产只能在温室中进行。其适合的生长温度应安排在夜间。因此,不加热的温室应提早封闭,以尽可能使夜温适宜。白天,则要提早通风,以避免出现温度升至18℃以上而造成危害。遮荫也可以达到控温的目的,但合适的光照水平仍需保持。
露地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7℃,白天持续的高温可用遮荫网遮去。它不仅能减少直接的太阳辐射,而且还能提高温度。[4]
排水系统
为了使过多的水分应快速排除,应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统。这样也使用水对温室土壤进行淋洗成为了可能。该处理可防止在种植喜肥作物或某种植阶段使用水分较少而引起盐分的积累问题。[4]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依不同品种、球茎大小、种植期、种植地点的不同而不同。为使种植间距合适,通常采用每平方米有64个网格的种植网。[4]
施肥要点
一般来说,种植前施基肥的方法并不可取,这会提高土壤中盐分的浓度,而延缓鸢尾的根系生长。种植前对土壤的抽样调查以确保土壤含有正确的营养成分。抽样一定要在对土壤处理和淋洗后进行。这样,所缺的养分可通过以后直接给土壤中补充肥料来得到。鸢尾对氟元素敏感,因此,含氟的肥料(磷肥)和三磷酸盐肥料禁止使用。反之,如二磷酸盐肥料则应使用。[4]
杂草控制
鸢尾[1]
鸢尾的生长过程只需8~12周,在这么短的生长时间里,如果对土壤进行过蒸、淹、犁等处理后,那么在植株生长过程中不必考虑除草问题。植株种植后,主要使用化学除草剂来清除杂草。但施用时注意不能对植株造成伤害。
如果植株种植后,地里开始生长杂草,那么只有在种球被埋得足够深的时候才可以施用除草剂。种球新萌生的幼芽至少在土壤以下2厘米处才不会受到除草剂的危害。
在植株展叶之前,温室或露地中的小草可通过喷施适宜的除草剂来控制其生长。如果普通除草剂不能有效地控制一些一年生的牧草杂草,就应改用复合除草剂。施用的时候是在天快要黑的时候,喷施在植株上,再喷足够的水。次日清晨,从植株顶部彻底冲洗。由于除草剂有残留性,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每片地一年中施用的除草剂都要限量,以不超过2次为宜;只在十分必要时再使用除草剂;不要种植对除草剂敏感的品种。[4]
种球贮藏
种球贮藏的温度必须是30℃,用于切花生产的种球应马上种植。如果种球不能马上种植,在这段过渡期间里,种球一定要在适宜的温度中贮藏。期间,温度一定要符合种球生长的要求,一定要经常调温,以保证种球的生长。使温度维持在2℃,而且不要超过2~3周,这是最好的选择。高于2℃的贮温会延长处理期,并对开花起负作用。将球茎小心地置于底部有空格的容器中。贮温在2℃,并保证有良好的透气性。种球不适于长期贮藏,因为贮藏过久会对将来茎叶所生长不利,而且也会增加根尖受到青霉菌感染的机率。
用于切花生产的鸢尾在种植期,保证足够的水分供应是特别重要的。种植前几天的土壤要足够湿润,以确保早期根系快速而健康地生长,而且根系不易在种植时受到损伤。使用冷水浇灌尤其是在土壤温度较高时较为合适。土温高,种球生长过快,使切花品质下降。种植应选择在土温较低处。此外还可以在夏季来临前在地上铺盖一层隔热的覆盖材料,阻止土壤受过多的太阳辐射。[4]
6病害防治编辑
种球腐烂病
它严重危害种球,地表看不出来或很晚才能显现。而地下根系生长很少或根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见镰刀菌病)。由根冠发病,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与受镰刀菌侵染不同,感染根腐病的植株不向内收缩,所以健康的植株与感病植株外观上不易分辨。此病不易传播,不会长期污染土壤。
病因:疣孢青霉的孢子通过侵染球根的微小伤口而使植株染病,或者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
防治方法: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5]
冠腐
染病的植株一般来说早期发育正常,随后,会出现枯萎、倒伏。病害很快传播到相邻植株上。在发病植株周围的地下或地上的土壤中存在许多1~2毫米粗的白色菌丝。这些菌丝聚成块状,先呈白色后转为黑褐色。最后,球根完全变软,植株披满白色织物。
病因:冠腐病由整齐小核菌引致。这种病只发生在亚热带和气候温暖的地区。低于13℃时,此病不侵染植株,当温度高于20℃时发病最厉害。它的寄生植物种类相当多,主要靠加强管理来防治。土壤一旦被侵染,持续时间很长。
防治方法:不要在已被整齐小核菌侵染的土壤中种植种球,否则一定进行土壤处理和球根处理。仔细清除受病植株及其周围土壤。[5]
镰孢性基腐病
这种病最初发生在球根基部,随后向上侵染至鳞茎。受伤与健康组织区别明显。受病部位组织变软,灰褐色,向内抽,有时被覆白色织状物。受病种球种植后,不能开花。在温室中如植株早期受
鸢尾[1]
侵染,地上部分变软,杆弱,叶子从叶尖开始变黄。不久植株死亡。若后期染病,则生长停滞,花芽干枯。当收获时,花色仍显苍白。深入球根内部的花茎基部长期不发育,表皮皱折。
病因:镰孢病侵染途径一个是通过孢子侵染健康种球;另一个是健康植株接触感病种球。此病可能通过土壤传播。因此,在已消毒的土壤中种植有病种球十分危险。土温达到16℃时,易发病,高温使病菌传播更快。
防治方法:广泛采用唐菖蒲、小苍兰交替轮作,或一年进行一次土壤处理。 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5]
灰霉病
受葡萄孢属侵染的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分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孢子网。结果,叶尖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受病的种球潮湿,开始腐烂、变褐,但无异味。当去除表皮后,球根顶部可见灰色织物伴有黑色菌丝块。根部和基盘未受侵染。除了受损叶或干叶外,叶片一般不受危害,在潮湿环境下,无规则斑点会在花朵上出现。
病因: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灰霉病,通常在潮湿环境下发病。真菌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
防治方法:避免叶片受损。新芽长于5cm的球根不再种植,特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避免阳光灼伤。球根种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无杂草。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必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5]
丝核菌病
感染不严重时,叶鞘上呈现出不规则状黑褐斑,中间的组织坏死(形成空洞)。感染严重时,叶鞘(晚些时候在叶基和花茎处)变软呈灰色。大部分外围的叶片先枯萎,晚期,植株死亡。严重侵染时,(种植深的种球)茎芽在萌发前就腐烂。在受侵染的球根中,受病组织变软,先期变灰,有时变紫,晚期则呈现灰褐色。许多浅褐色菌丝看上去象蜘蛛网,有的还逐渐形成壳。球茎鳞片间和表皮均可见菌丝。根系生长完好,受病球根无异味。
病因:侵染球茎和芽的丝核菌主要来自土壤。许多植株(如郁金香)都会被它侵染,即使在从未栽种过产花种球的土壤中。不管土温如何,它均可发病,温度升高时,发病机率增大。
防治方法:对已被侵染或可能已被侵染的土壤中进行常规土壤处理。高温下,土壤再侵染仍有可能发生。保持清洁环境,可防再侵染发生。未采用常规土壤处理,据以往经验,土壤会被丝核菌侵染。因此,种植前要适当施用杀菌剂。考虑到种植深度,一般用旋耕机在土下5~10cm处施用杀菌剂。通常在夏天土温超过16℃时采用此法。球根浅植。[5]
根腐病
侵染早,植株生长受阻或是根系短或是带有不易看清的黑头。根上存着黑点,看起来象根系被灼烧过的样子。后来生长的根系表现良好,可能是植物抗病的结果。
病因:终极腐霉菌通过土壤侵染根系,这种真菌可在任何土壤中发现并很难控制。品种不同,侵染程度不同。土壤蒸气消毒后立即种植,早期侵染的危害甚大,因为此时,土壤中的竞争性生物尚未复原。
防治方法:与其他多种作物轮作或一年一次常规土壤处理。种植前进行种球处理。确定适合的土壤结构。采用适宜的灌溉系统以保持良好土壤结构,但防止积水。[5]
软腐病
鸢尾[1]
种植后不久受感染的嫩芽生长受阻。叶鞘总是水汪汪的,呈现黑绿色,不久变黑。嫩芽极易被拽掉。受感染的组织会变软呈现暗黄色并且很快腐烂呈软团状带异味。根系起先正常生长,而后变透明,呈黄绿色。
病因:这种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引起的,并经常发生在“Prof. Blaauw”品种中。在高温高湿时感染机率加大。鸢尾和其他作物的残体诱发病菌生长,而种植时根尖受损也会导致此病发生。水滴的溅射会传播土壤中的细菌。
防治方法: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在已提前处理好的土壤中种植种球(温度适宜)。种植时避免碰伤根尖。温室内种植时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2~15℃),避免高温。清晨适量浇水。 防治土壤熟化。[5]
根线虫病
植物生长局部受阻,花芽干枯,根系短,呈黑色条状,这些症状于腐霉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区别在于根系不会腐烂。
病因:穿刺短体线虫侵染植株诱发此病。一些不知名的真菌或细菌聚集在线虫引致的伤口附近,可危害多种植物(包括菊花、玫瑰、草坪)。
防治方法:每年进行一次土壤处理。[5]
西红柿斑萎病毒
该病毒在鸢尾中有两种形式的表现。一种是全部或部分叶片为浅绿色至黄色。通常叶尖仍保
鸢尾[1]
持绿色。外围叶片宽、发黄颜色变浅,并有时可看到棕色坏死条纹。另一种为在叶片是有黄色斑点和条纹,有时有椭圆形斑点并带有棕色条纹。在两种情况下,种植生长停滞,不开花。
防治方法:不要在以前种植过对此病毒敏感作物的温室中种植鸢尾。不要在附近种植有易感染该病毒作物的室外种植。在温室中或室外防止杂草生长。控制蓟马的生长,对前茬作物也是如此。[5]
白花病
花色与正常植株的不同,着色浅,花不干枯但品质明显下降。
病因:在温室中由于蒸腾弱引起相对湿度较高。
防治方法:若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室内相对湿度较高,维持室温高于外界温度2~3℃。如外界温度较高(15~16℃),而不能采用此方法时,应在早晨向温室加热,并打开通风扇。[5]
芽裂病
鸢尾[3]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花芽枯萎,然后花苞顶端变黄,花芽腐烂死亡。花芽总是在生长阶段最后几周形成。这种病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出现,主要在花茎生长时,若早期发生,几乎看不出对植物有什么危害。一旦出现花芽,很容易看见花芽是否正常,如果发育不饱满,说明此植物已染此病,晚期芽裂病花朵不着色。芽裂病可在整个花期内发生。
病因:由光照不足、湿度过高、生长规律被打乱引起的。总是在冬季发生。也可能由于种植过密,或者霜冻引起的温度骤降。球根受镰刀菌轻度感染,生根少;温度低,蒸腾作用不够,都能引起芽裂的发生。
防治方法:种植前挑选球茎,在种植期内对种植地点进行处理(种植间距和光照)。冬季不用小球茎种植。光照要充分,北半球最好在q内种植鸢尾。因为鸢尾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开花。水分供应要充足,尤其是对根系。荫天要降低温室温度,特别是在茎生长时以便减缓生长速度。生长过快要大量的营养,易导致芽裂。特别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适当通风,保持作物充满活力。避免温度骤变,因为此种情况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快,植株生长不平衡,会导致芽裂的机率增多。[5]
7主要价值编辑
观赏价值
鸢尾叶片碧绿青翠,花形大而奇,宛若翩翩彩蝶,是庭园中的重要花卉之一,也是优美的盆花、切花和花坛用花。其花色丰富,花型奇特,是花坛及庭院绿化的良好材料,也可用作地被植物,有些种类为优良的鲜切花材料。国外有用此花作成香水的习俗。[2]
药用价值
鸢尾花开[1]
性味特征
性寒,味辛、苦。[6]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祛风利湿,解毒,消积。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疼痛,咽喉肿痛,食积腹胀,疟疾;外用治痈疖肿毒,外伤出血。[7]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
2.《名医别录》:疗头眩。
3.《中国药植图鉴》:敷肿毒。
8植物文化编辑
传说
梵高油画《鸢尾花》[8]
鸢尾花主要色彩为蓝紫色,有“蓝色妖姬”的美誉,鸢尾花因花瓣形如鸢鸟尾巴而称之其属名iris,“爱丽丝”。爱丽丝在希腊神话中是彩虹女神,她是众神与凡间的使者,主要任务在于将善良人死后的灵魂,经由天地间的彩虹桥携回天国。
这种植物的名字是由上帝的信使和联接地球和其他世界的彩虹而来的。还有一种传说就是彩虹曾经拯救了6世纪法兰克国王的性命,当他看到彩虹从莱茵河上升起的时候就知道这时的河水已足够的浅,于是过了河逃脱了敌人的追击。
法国是一个鲜花之国,它的首都巴黎有“花都”的美誉。鸢尾被视为法兰西王国的国花。因为相传法兰西王国第一个王朝的国王克洛维在受洗礼时,上帝送给他一件礼物,就是鸢尾。在法国,鸢尾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鸢尾在古埃及代表了“力量”与“雄辩”。以色列人则普遍认为黄色鸢尾是“黄金”的象征,故有种植鸢尾的风俗,即盼望能为来世带来财富。莫奈在吉维尼的花园中也植有鸢尾;并以它为主题,在画布上留下充满自然生机律动的鸢尾花景象。[9]
花语
鸢尾花在中国常用以象征爱情和友谊,鹏程万里,前途无量明察秋毫,在爱情里面,鸢尾花代表恋爱使者 ,鸢尾的花语是长久思念。
欧洲人种认为它象征光明的自由。在古代埃及,鸢尾花是力量与雄辩的象征。此外,鸢尾还是属羊的人生命之花,代表着使人生更美好。
鸢尾爱丽斯(紫蓝色):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深宝蓝色):神圣 。
小鸢尾(明黄色):协力抵挡、同心。
白色鸢尾:纯真。
黄色鸢尾:友谊永固、热情开朗。
蓝色鸢尾:赞赏对方素雅大方或暗中仰慕,也有人认为是代表着宿命中的游离和破碎的激情,精致的美丽,可是易碎且易逝。
紫色鸢尾:爱意与吉祥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1. 鸢尾 .中国植物志 [引用日期2013-10-17] .
2. 王俊,四种野生鸢尾的花卉生物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3. 鸢尾 .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 [引用日期2013-10-17] .
4. 荷兰鸢尾规模化生产(上) .中国花卉 [引用日期2013-10-19] .
5. 鸢尾花生产种植技术培训资料(七) .中国种植技术网 [引用日期2013-11-1] .
6. 鸢尾 .中国医药网 [引用日期2014-02-9] .
7. 鸢尾 .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 [引用日期2013-11-20] .
8. 艺术泡沫中的拍卖行和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引用日期2013-10-26] .
9. 鸢尾 .互动 [引用日期2015-05-12] .
『伍』 花卉群体的栽植形式有哪些
在绿树成荫的园林中和城市的林荫路上,布置艳丽多姿的露地草花,可使园林和街景更加丰富多彩。露地花卉,除供人们欣赏其单株的艳丽色彩、浓郁的香气和婀娜多姿的形态之外,还可以群体栽植,组成变幻无穷的图案和多种艺术造型。这种群体栽植形式,可分为花坛、花境、花丛、花池和花台等。
一花坛
花坛是在植床内对观赏花卉作规则式种植的植物配植方式及其花卉群体的总称。花坛内种植的观赏花卉一般都有两种以上,以它们的花或叶的不同色彩构成美丽的图案。也有只种一种花卉,以突出其色彩之美的,但必须有其他植物(如草地)相比较。
花坛具有浓厚的人工风味,属于另一种艺术风格,在园林绿地中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应用十分普遍。
花坛是以活的植物组合而成的装饰性图案,其装饰性是花卉群体在平面上色彩的对比所构成的。花卉植物个体的线条、体形、姿态以及其花叶颜色之美,都不是花坛所要表现的主题。
花坛大多布置在道路交叉点、广场、庭园、大门前的重点地区。
1.花坛的类型
以其植床的形状可分为:圆形、方形、多边形花坛等。以其种植花卉所要表现的主题来划分,可分为:单色花坛、纹样花坛、标题式花坛等。以其观赏期长短来衡量,又可分为:季节性、半永久性、永久性花坛三个类型。但通常按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地位来区分。
(1)独立花坛独立花坛是作为园林绿地的局部构图而设置的。一般都处于绿地的中心地位。其特点是它的平面形状是对称的几何图形,不是轴对称就是辐射对称。其平面形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但长方形的长宽比以不大于2.5∶1为宜。独立花坛的面积也不宜过大,单边长度在7米以内,否则,远离视点处的色彩会模糊暗淡。花坛内不设道路,是封闭式的。独立花坛可以设置在平地上,也可以设置在斜坡上,在坡面上的花坛由于便于欣赏而倍受青睐。
独立花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现主题。其中心点往往有特殊的处理方法,有时用形态规整或人工修剪的乔灌木,有时用立体花饰,有时也用雕塑为中心等。
(2)组群花坛由多个花坛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布局的花坛群,称为组群花坛。组群花坛的布局是规则对称的,其中心部分,可以是一个独立花坛,也可以是水池、喷泉、纪念碑、雕塑,但其基底平面形状总是对称的,而其余各个花坛本身就不一定是对称的,如图8各个花坛之间,不是草坪,就是铺装。总之,各个花坛之间可供游人观赏,有时还设立坐凳供人们休息和静观花坛美景。
组群花坛的各个花坛可以全部是单色花坛,也可以是纹样花坛或标题花坛,而每个花坛的色彩、纹样、主题可以不相同,但不要忘记其整体统一和对称性,否则,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艺术性。
组群花坛适宜于大面积广场的中央、大型公共建筑前的场地之中或是规则式园林构图的中心部位。
(3)带状花坛长度为宽度3倍以上的长形花坛称为带状花坛。常设置于人行道两侧、建筑墙垣、广场边界、草地边缘,既用来装饰,又用以限定边界与区域。
带状花坛可以是单色、纹样和标题的,但在一般情况下,总是连续布局,分段重复的。其代表形式如图9
(4)连续花坛在带状地带设立花坛时,由于交通、地势、美观等缘故,不可能把带状花坛设计为过大的长宽比或无限长。因此,往往分段设立长短不一的花坛,可能有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多边形。这许多个各自分设的花坛成直线或规则弧线排列成一线,组成有规则的整体时,就称为连续花坛。同样,这些分设的单个花坛可以是单色、纹样、标题的。但务必有演变或推进规律可循。一般用形状或主题不一样的二三种单个花坛来交替推进或演变。在节奏上,有反复推进和交替推进两种方式A.反复推进B.交替推进连续花坛除在林荫道和广场周边或草地边缘布置外,还设置在两侧有台阶的斜坡中央,其各个花坛可以是斜面的,也可以是各自标高不等的阶梯状。
2.花坛设置原则和要点
(1)花坛布置要和环境统一花坛是园林中的景物之一,其形状、大小、高低等应与环境有一定的统一性,比如在自然式园林中就不适合设置花坛。花坛的平面形状要与所处地域的形状大致一样,比如,狭长形地段上设一圆形独立花坛就显得不统一。一般情况下,所要装饰的地域是圆形的,花坛也宜圆形或正方形、多边形,地域是方形的,花坛也宜用方形或菱形的。
花坛的面积和所处地域面积的比例关系,一般不大于1/3,也不小于1/15。确切数字还要受环境的功能因素所影响,如地处交通要道,游人密度大,就小些,反之就大些。
(2)花坛要强调对比花坛在园林绿地中的主要功能就是装饰、美化。其装饰性,一是平面上的几何图形的装饰性;二是绚丽色彩的装饰性。因此,要从这两方面效果去考虑花坛各个因素的取舍。比如在空旷草坪中设一独立花坛,主要是色彩装饰,这就显然不能再在其中栽植绿色植物,而要选择与草绿色有一定对比度的色彩,才能实现设置该花坛的目的。
在纹样花坛内部各色彩因素的选择时,在组群花坛中各单色花坛的配置时,更要注意对比,否则,就没有花坛的装饰性存在。
色彩由色相、色度、色调、亮度四个因素所构成。色相有黑、白、紫、青、红、橙、黄、绿等。色度有饱和、纯色与不饱和、非纯色之分。色调对同一色相而言,有明色调、暗色调、灰色调之分。亮度,指色相的亮度,随着阳光的强弱对人的视觉有不同的敏感度,在白天,亮度顺序为:绿—黄—橙—青—红—紫,绿色亮度最强,这也说明绿色在城市中的美化作用为何如此强烈。黄昏时,色相亮度的顺序为:青—绿—蓝—黄—橙—紫。
在植物色彩的配置中,色相的亮度最为重要。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就朴素地指明色相、亮度对比、陪衬的重要。在纹样花坛中,显然要把亮度差别大的配在一起,如绿—红,黄—紫,黄—红,绿—青,黄—紫类的搭配,而不能绿—黄,红—紫,橙—青或青—红之类的搭配。这样搭配,就不可能有对比效果,纹样也就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了。
(3)要符合视觉原理人的视线与身体垂直线所成夹角不同时,视线距离变化很大,从视物清晰到看不清色彩的情况有一个范围。为视距分析图,当人眼高度为1.60米时,不同的夹角有不同的视距线长。比如夹角为70°时,视线长为4.68米,是人眼高度的2.92倍;当夹角为80°时,视线长为9.21米,是人眼高度的5.76倍;而当夹角只有20°时,视线长为1.70米,只为身高的1.06倍。正常人的视力为1.5时,其清楚辨字距离(即视线长)是3.0米,而能看清花朵颜色的距离一般是4.5米。这就是说,当人的视线与身体夹角在70°时,亦即视线距为4.7米时,尚能有清晰的分辨力,超过这一角度外的花色纹样就会模糊不清。这里也有由于透视关系引起互相遮掩的缘故,前靠人体的纹样植株A因视线斜倾而遮住了B纹。这种情况的产生是因为花坛纹样从宏观看是面,而从微观看却是一枝枝、一朵朵独立的植物枝叶花朵,它们是参差不齐的。也就是说,如果是纹样花坛,其面积就不宜太大,其短轴不要超过9米。在这个花坛边,游人转一圈,就能清晰看清两侧和中心部分的所有纹样图案了。他在一侧时就能清晰看清所处一侧的一半,到另一侧又能看清另一半。
图案简单的花坛,也可以使中间部分简单粗犷些,边缘4.5米范围内的图案则精细一些。
为了清晰见到真正不变形的平面图案或纹样,除了高处俯视以外,对直立的游人而言,最佳的办法是把纹样花坛设置在斜面上,斜面的倾斜角越大,图形变形就越小。如倾斜角成60°,花坛上缘高1.20米以内时,对一般高度的人而言,就有不变形的清晰纹样。但是,种植土和植物都有重量,当倾斜时,会有下滑和坠落的危险,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将倾斜角设定为30°就可以了。
以此出发,要充分利用城市中那些逐级下降的台地最低层地面,在那些过度倾斜有坡面上,要千方百计地设置花坛,这既可以俯视,也有斜面的效用。
基于同一道理,常把独立花坛的中点抬高,四边降低,把植株修剪或摆设为馒头形,以取得各个观赏面有良好视角的效果。当然,也有把花坛处理为主观赏面一面倾斜的。但如果把花坛处理成四周高,中间低,就不符合视觉原理了。
(4)要符合地理、季节条件和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花坛要有优美的装饰效果,不能离开地理位置的条件。在温带、寒温带不可能做到花坛是四季美观的。在亚热带的华南地区还有可能谨慎选择出某些花卉,实现一年四季保持美观,成为永久性花坛。一般而言,如果要保持一个花坛四季不失其效用,就要做出一年内不同季节的配植轮替计划,这个计划必须包括每一期的施工图,以及花卉的育苗计划。
花坛要表现的一个主要方面是平面的图形美,因此不能太高,太高了就看不清楚了。但为了避免游人践踏,并有利于床内排水,花坛的种植床一般应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为使植床内高出地面的泥土不致流散而污染地面或草坪,也为种植床有明显的轮廓线,因此要用边缘石将植床加以定界。边缘石离外地坪的高度一般为15厘米左右,大型花坛,可以高达30厘米。种植床内土面应低于边缘石顶面3厘米。边缘石的厚度一般在10~20厘米内选择,主要依据花坛面积大小而定,比例要适度,也要顾及建筑材料的性质。
边缘石可以是不同建筑材料的,任由选择。但有一点却要注意,就是与花坛功能的表现要一致,花坛为美花而设,其边缘石就应该素雅清淡一些,否则就可能喧宾夺主。
种植床内的土层厚度,视其所配植的花卉品种而定,一般花卉20~30厘米即可,多年生花卉及灌木花卉要有40厘米左右。土壤不可含过多的建筑垃圾,以免使花坛日后保养困难。
那些经常轮换花卉的花坛,可直接利用盆花来布置。这样,既能够机动灵活地随时轮换,也比较节省劳力、开支和时间,效果也比较好,因为这些盆花不存在伤根和再恢复的不雅状态。
3.花坛花卉的选择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1)花坛类型和观赏特点当花坛是单色花坛时,一般表现某种花卉群体的艳丽色彩,因此,选植的花卉必须开花期一致,开花繁茂,花期较长,植株花枝高度一致,分枝较多。要求鲜花盛开时但见花朵不见枝叶。那些叶大花小,叶多花少,或花枝参差不齐的花卉就不宜选用。
如花坛属纹样花坛或标题式花坛,为了维持纹样的不变,获取其应有的装饰美,就要求配植的花卉最好是生长缓慢的多年生植物,植株生长低矮,叶片细小,分枝要密,还要有较强的萌蘖性,以耐经常性的修剪。如果是观花花卉,要求花小而多。由于观叶植物观赏期长,可以随时修剪,因此,纹样花坛或标题式花坛,一般多用观叶植物布置。标题花坛其实是纹样花坛的形式,只是使纹样具有明确的文字、标志、肖像或时间而已。
(2)花卉观赏期与其长短由于装饰性花坛有明显的目的性,比如某庆祝日的环境装饰和气氛烘托,这就要严格选择花卉的观赏期。同一种花卉,在各地却有不同的开花期,各地都应该有准确的统计资料,在统计基础上作出可靠的分析,使其有准备、可靠的科学基础。当然,我们也可以用催花的办法,在一定限度内调节其开花期的先后,以满足特定日期,特定目的的需要。
花坛在种植材料和技术要求上都比较严格,开支也就比较大,从经济角度考虑,永久性花坛要比季节性、短时性花坛经济。这样,在一般情景中,观赏期长的花卉,既能投入较少的人力、物力,而又能体现花坛功能的那些品种就在必选之列。那些观赏期短,但繁殖容易、管理简便,或者具有特殊色彩效果的,也依然在必选之中。花坛常用花卉见表4
二花境
花境是园林绿地中又一种较特殊的种植形式。它有固定的植床,其长向边线是平行的直线或曲线。但是,其植床内种植的花卉(包括花灌木)以多年生为主,其布置是自然式的,花卉品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混交的。
花境所表现的是花卉本身的自然美,这种美,包括它破土出芽,嫩叶薄绿,花梢初露,鲜花绽开,结果枯萎等各期景观和季相变换;同时也表现观赏花卉自然组合的群体美。花境是介于规则式布置和自然式布置之间的种植形式。适宜于园林绿地中相应的范围内布置。其基本功能不是绿化而是美化,是点缀装饰。
花境的范围是固定的,有明显的边界线,而且往往用终年常绿的植物镶边加以限界和强调。花境植床的宽度,一般在3~8米内选定。单面观赏的窄些,双面观赏的宽些。
与花坛不同,花境的种植床一般不高出地面,为了排水,只要求其中间高出边界,求得2%~4%的排水坡度即可,土壤要求不严。另外,在一般情况下,花境需要有背景来衬托,可以是白色或其他素色的墙,可以是绿色树林或草地,最理想的是常绿灌木修剪而成的绿篱和树墙。花境和背景之间,可以有一定的距离。
花境花卉的选择,由于和花坛功能不一样,主要是体现花卉立体美,因此,在花坛中很合适的,如半支莲、三色堇、红绿苋等花卉就不宜在花境中种植。那些花朵硕大,花序垂直分布的高大花卉,如玫瑰、蜀葵、美人蕉、百合、唐菖蒲等,在花境内种植,就非常理想。
由于花境内的花卉,一般为多年生的,种植量也较大,为了节省养护管理费用,一方面,要求适地适生;另一方面,还要求一年四季可以观赏,不要使得某段时间土地裸露或枯枝落叶满地。最好能选择花叶兼赏,花期较长的花卉种在花境之中。
三花丛
这是园林绿地中花卉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是园林绿地中花卉种植的最小单元或组合。每丛花卉由3株至十几株组成,按自然式分布组合。每丛花卉可以是一个品种,也可以为不同品种的混交。
花丛可以布置在一切自然式园林绿地或混合式园林布置的适宜地点,也起点缀装饰的作用。
由于花丛一般种植在自然式园林之中,不能多加修饰和精心管理。因此,常选用多年生花卉或能自行繁衍的花卉。那些小庭园里的花丛由于不可能多种,所以更要精选,尤其要选那些适生粗长,又有寓意,和环境配衬的品种。花丛常用花卉见表4。
四花池、花台
这是两种中国式庭园中常见的栽植形式或种植床的称谓。古典园林中运用较多,现代建筑和园林绿地中,更是普遍采用,其实用性很强,艺术效果也很好。
花池,是指边缘用砖石围护起来的种植床内,灵活自然地种上花卉或灌木、乔木,往往还配置有山石配景以供观赏,这一花木配置方式与其植床,通称为花池,是中国式庭园、宅园内一种传统手法。花池土面的高度一般与地面标高相差甚少,最高在40厘米左右。当花池的高度达到40厘米以上,甚至花池脱离地面,为其他物体所支承,就称之为花台。但最高高度不宜超过1米。
由于花台距地面较高,缩短了人在观赏时的视线距离,因而能获取清晰明朗的观赏效果,便于人们仔细观赏其中的花木或山石的形态、色彩,品味其花香。所以,在我国古典私家园林中运用较广泛。一般设立在门旁、窗前、墙角。其花台本身也能成为欣赏的景物。这也可以认为是一种盆栽形式。因此,最适宜在花台内种植的植物应当是小巧低矮、枝密叶微、树干古拙、形态特殊,或被赋予某种寓意和形象的花木,比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富贵花——牡丹等。
『陆』 多年生草本花卉有哪些尽量种类越多越好!
1、常见草本花卉:春兰、香堇、慈菇花、风信子、郁金香、紫罗兰、金鱼回草、长春菊答、瓜叶菊、香豌豆、夏兰、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莲、芍药、福禄考、晚香玉、万寿菊、千日红、建兰、晚香玉、铃兰、报岁兰、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兰、瓜叶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腊红
2、常见木本花卉:梅花、桃、牡丹、海棠、玉兰、木笔、紫荆、连翘、金钟、丁香、紫藤、春鹃、杜鹃花、石榴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桂花、茉莉花、木芙蓉、腊梅、免牙红、银芽柳、山茶花、迎春。
(6)看清花卉扩展阅读
草本花卉简介
1、一年生草本花卉是指从播种、生长、开花、结实到老化死亡,寿命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的草本花卉。
2、一年生草本花卉培期短,通常在2-6个月内开花,开花结实后就会自然死亡,如“三色堇”、“百日草”、“鸡冠花”、“一串红”、“孔雀草”、“大波斯菊”、“金盏菊”等。
3、花卉的茎,木质部发达,称木质茎。具有木质的花卉叫做木本花卉。木本花卉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藤本三种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草本花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