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明清花卉纹碗

明清花卉纹碗

发布时间: 2023-02-09 06:37:16

㈠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画法

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绘画主流,文人绘画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个体意识较浓,喜欢以物喻人,以物咏志,因此对瓷器绘画有巨大影响。作为一种图案,瓷器绘画中既有纯粹装饰意味的植物纹样,也有借鉴文人画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纹样,如松竹梅、梅兰竹菊等等。

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备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画钟爱的题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纹盘口瓶


② 清罗天池松树竹石图轴

松,为常绿乔木,百木之长,经冬而不凋,多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纹碗


② 清赵焞夫 竹石图轴

竹,多年生常绿植物,清高而有节,性坚韧,宁折不屈,开怀大度。


梅,为落叶乔木,花朵早春先叶开放,耐寒开花。

这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图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清代瓷绘松竹梅纹比较喜欢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四君子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极喜爱的植物,明清两代瓷器当中也大量绘制该主题。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经提到。



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居幽处而香气素淡,象征着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为世外隐士。菊花作为士人人格的象征,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植物纹的流行跟社会主流风气关系很大。明代是我国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植物的题材非常丰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纹样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几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绘画技巧进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洁白细腻,使得瓷器上的纹饰衬托的更加精致与生动,达到了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清代是我国瓷器植物纹表现装饰的黄金时代。

结语

明清瓷器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两大高峰,我们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个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艺术的深刻内涵。

㈡ 清宫旧藏:景德镇明清时期“鱼纹瓷”的断代与鉴赏

鱼纹 ,陶瓷装饰的传统纹饰之一,广义上可包含由鱼纹和其它纹样组合而成的纹饰,狭义上仅指纯粹鱼纹或以鱼纹为主体的纹饰。鱼纹早在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陶中即已出现,河南临汝出土有鹊鱼石斧图彩陶缸,其后的商周青铜器、玉器,秦汉的漆器、彩陶上,鱼纹均得到广泛应用。到了唐代,鱼纹开始用于瓷器装饰。宋代定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都有大量的鱼纹装饰,明清之际景德镇御窑生产的鱼纹瓷种类繁多,最为引人注目。

一、明清时期鱼纹瓷器概述

1、明代鱼纹瓷

明代鱼纹瓷以景德镇为中心的瓷器生产出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其用鱼纹装饰的瓷器种类丰富,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绿釉刻鱼水纹小碗、宣德釉里红四鱼纹高足碗、宣德霁蓝釉白花鱼莲纹盘、宣德白釉鱼藻纹盘、成化五鱼纹高足碗、弘治矾红五鱼纹盘、正德红绿彩四鱼纹盘、正德红釉白鱼纹盘、正德釉里红鱼纹盘、正德孔雀绿釉刻花鱼莲纹大碗、正德青花矾红五鱼纹大碗(彩版一,1)、嘉靖青花鱼莲纹罐、嘉靖仿宣德款青花鱼莲纹菱花式洗、嘉靖款青花鱼莲纹大碗、嘉靖青花鱼藻纹盘、嘉靖青花莲塘鱼藻牡丹纹花式洗、嘉靖青花鱼藻纹出戟尊(彩版一,2),嘉靖青花加彩鱼莲纹罐、嘉靖五彩鱼藻纹罐、万历青花鱼莲纹大盘、万历青花鱼藻纹蒜头瓶、仿定窑印花鱼莲纹碗、仿定窑印花鱼莲纹大碗等。明代鱼纹用在釉里红、青花、青花矾红、五彩、红绿彩、孔雀绿釉、仿定窑白釉印花等种类的器物上,鱼纹成为明代各朝喜绘的纹样。嘉靖时期最普遍,它由前期的单画一条鲫鱼演变到画鲭、鲤、鲌、鲫四种鱼,鱼体肥大。在瓶、罐、或盘、碗的四面各画一鱼,互相对称,空间衬以水草、莲花、浮萍。嘉靖鱼纹在纹饰内容上比元代丰富,艺术处理上比元代进步,能够与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将水中的鱼儿、虾、蟹、蝌蚪、深水中的藻类,都通过画面大胆生动地呈现出来,画法细腻,纹饰繁密,用色浓艳,装饰性强,受晚明画风影响,商业性较强。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明万历 青花鱼藻纹蒜头瓶

明宣德 蓝釉白花鱼莲纹盘

明宣德 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 

2、清代鱼纹瓷

清代制瓷业达到了鼎盛,装饰纹样不仅继承了前朝的优秀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鱼纹瓷的品种、数量和鱼纹的组合都超越前朝。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异常丰富,所见按年号和色釉列举如下:

康熙时期鱼纹瓷

此时宫中所藏共计90件,按釉色品种和器物种类分别有下列几种:

   (1)青花:青花鱼龙变纹高足盘、青花鱼莲纹葵花式洗、青花鱼龙变纹板沿洗、青花鱼草纹小碗、青花海水鱼龙变纹折沿洗、青花鱼龙变纹盆、青花鱼龙变纹笔筒、青花四鱼纹缸、黄地青花鱼水纹水丞、青花加紫落花游鱼图碗、青花加紫鱼藻纹缸、中和堂款青花加紫鱼藻纹碗和青花红彩三鱼纹碗等。

清康熙 青花鱼藻纹缸 

(2)釉里红、红彩:釉里红三鱼纹水巫、釉里红双鱼纹瓶、釉里红鱼龙变纹盘口瓶、釉里红海水鱼纹缸、釉里红鱼藻纹鱼缸、仿宣德款粉青釉里红四鱼纹水丞(彩版一,3)、矾红彩鱼纹折腰碗、郎窑红描金鱼藻纹盆和矾红彩五鱼纹盘等。

(3)五彩:五彩鱼龙变纹洗、五彩四鱼纹盘、五彩四鱼花卉纹折腰碗、五彩五鱼纹碗、五彩鱼藻纹缸、五彩开光游鱼斗鸡图银锭杯、五彩里龙外鱼纹盘、双鱼款五彩诗句花卉纹盘、在川知乐款五彩鱼藻纹大盘、在川知乐款五彩鱼藻纹小盘。

清康熙 五彩鱼藻纹棒槌瓶

   (4)仿明鱼纹瓷:仿宣德款斗彩外海水五鱼里团花纹盘、仿宣德款霁蓝釉白花鱼藻纹盘、仿宣德款白釉凸鱼龙变图觚、仿成化款斗彩落花流水图碗、仿成化款八鱼纹碗、仿成化黄地白鱼纹石榴尊和仿成化款洒蓝地釉里红鱼纹撇口碗。

   (5)其它品种:洒蓝描金红鱼纹盘、酒蓝描金鱼纹棒槌瓶(彩版一,4)、霁蓝地白鱼藻纹碗、黄釉鱼式笔山、白釉鱼藻纹钵缸、孔雀绿釉鱼式水注和素三彩鱼草纹碗等。

雍正时期鱼纹瓷

此时宫中所藏共计41件,按釉色品种和器物种类分别有下列几种:

   (1)青花:青花鱼藻纹盘、青花鱼藻纹盆、青花加紫五鱼海水纹葫芦瓶和仿成化款青花四鱼纹碗等。

   (2)釉里红、红彩:釉里红三鱼纹碗、三鱼纹把碗、三鱼纹高足盘、三鱼纹盘、鲜红三鱼纹碗和红鱼藻纹观音瓶等。

   (3)粉彩、五彩和斗彩:粉彩鱼藻纹板沿洗、粉彩花卉四鱼纹盘、五彩鱼藻纹碗、五彩鱼草纹碗和仿成化款斗彩落花流水图杯等。

   (4)白釉:双鱼纹瓶(彩版一,5)

乾隆鱼纹瓷

此时宫中所藏共计36件,按釉色品种和器物种类分别有下列几种:

   (1)青花:青花鱼藻纹碗、青花鱼藻纹盆、青花海水鱼龙变纹高足盘。

   (2)釉里红:折枝花双鱼耳洗、五鱼纹盘、三鱼纹把碗、豆青地青花釉里红鱼藻盘。

   (3)粉彩:鱼藻纹盆、山水鱼藻纹折沿盆、四系金鱼转心瓶(彩版一,6)、豆青地粉彩外鱼藻里红彩五蝠纹盘、黄地粉彩鱼纹瓶、木纹釉里米色地粉彩鱼龙纹卧足碗。

   (4)其它:仿龙泉釉刻鱼纹高足盘、天蓝釉双鱼瓶、黑彩外山水里鱼藻纹方斗杯和仿黑纱鱼藻纹嵌时表葫芦壁瓶等。

二.明清鱼纹瓷文化内涵

明清瓷器大量采用鱼纹的装饰纹样,不是偶然的,是历史积淀的结果,追本溯源鱼纹贯穿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始终。如新石器时代鱼纹彩陶盆、父系氏族社会出土的绿松石鱼坠、商代中期龟鱼纹盘、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双鱼瓶、春秋早期刻鱼纹铜盘、秦汉鸟衔鱼纹瓦当、晋代鸟啄鱼纹金饰品、唐宋官服上的鱼袋、鱼符、唐代发兵用的“鱼契”、宋代宫中“鱼钥”、宋代鱼藻图绘画作品、南宋鱼藻纹银杯、明代鱼纹织锦、清代鱼藻纹漆盒、清代象牙镂空雕鱼、清代鱼藻绘画作品、在民间有鱼灯,直至今日还流行“连年有余”、“鲤鱼跳龙门”等年画。其中尤以鱼纹陶瓷最为丰富,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七千年。

鱼,作为水中最常见的动物,为什么能长久地活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它已成为一个文化因子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鱼为什么能与中国历史文化交织在一起,这是本文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鱼与祭祀宗教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在长期的渔猎经济生活中,原始社会的先民对鱼有了很深的了解,“鱼腹中多子”引发先人对生殖的联想,闻一多认为鱼的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力最强,与原始人类的崇拜生殖、重视种族敷衍直接相关。“鲤鱼摆子”一类繁殖事项,启发着人们去幻想借助鱼的旺盛生殖功能来提高和强化人们的生殖能力,以期子孙荣昌,鱼成为生殖崇拜对象。1958年,在西藏日士县发现的叶蕃以前的岩画,展示了类似生殖崇拜观念,其中一幅,绘有日月,男女性器、鸟和鱼等。画面上,一条大鱼腹内孕有十条小鱼,下方有四个戴鸟形面具的人在舞蹈,周围有三条小鱼。画中的日月、男女性器、鱼鸟均表示阴阳对应,对生殖崇拜观念做出了多层面的渲染。半坡的人面鱼纹是寓人于鱼的写照。有人说它是图腾的象征,有人说是“寓鱼于人”,有人则认为是一种早期的宗教祭祀仪式。

根据赵国华《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认为双鱼的外形象征女阴,月经从女阴流出,他们把鱼血象征女性的经血,创造了鱼血祭,以求女性多有经血,多多繁衍人口。远古人类又以水象征女性的月经,月经称作“信水”、“月水”、“经水”,由于女性有月经(信水),月经又与水相联,人类进入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之后,初民以水象征女性的观念下传,于是鱼血祭演化为祭鱼求雨的仪式。《帝土世纪》:“黄帝出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能牲以醇之,天乃甚雨”。董仲舒《春秋繁露》中记述的求雨法,在春旱求雨时,用八条活鱼(“以生鱼八”)祭祀共工;在秋季求雨时,还用九条桐木鱼(“以桐术鱼九”)祭祀太昊。先秦典籍中,关于以鱼作祭祀的记载很多,《苟子·礼论》如“尊之尚玄酒也,俎之尚生鱼也,豆之先大羹也。”《管子.轻重篇》:“主五厉之祭,祭尧之五吏。春献兰,秋敛落鱼以为脯,鲵以为肴。若此,则泽鱼之征百倍异日”。

2、庄子的“鱼乐”思想

《庄子·秋水篇》云: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女安知鱼乐”云者,既己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战国时代庄子把水中的游鱼视为可凝想,认同自然生命的象征。庄子在观赏一群跳跃的游鱼时,深深地体会到生命的喜悦。他以“天人合一”的理念去领会鱼的感受。庄子不但可以化鱼,也可化蝶,充分表示在中国文化中,人有能力跨越自然界的范畴和界限,领悟其他不同生物的感受。中国的万物有灵,物吾合一,情景交融的说法,历史悠久,意义深刻。庄子道家这种宇宙观,源自于易经的思想构架。庄子的“鱼乐”思想,在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如鱼乐图、鱼藻图、游鱼图亦演变成一种独有的绘画主题,是中国特有的。有关鱼乐的绘画作品《宣和画谱》和《盛京故宫书画记》有著录,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有《春溪鱼藻图》、《群鱼戏若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宋代画家易元吉的“鱼藻图”,清代挥寿平的“紫藤游鱼”等,元明清陶瓷上的各类鱼藻图深受上述绘画作品的影响。艺术家以平淡的方式来描写游鱼活泼的姿态。它们有时漂浮徘徊于水藻间,有时突然穿梭于清流旋涡中,有时沉入荷塘,或跃出水面。画家用流畅的笔墨,描绘出自然生命的韵律节凑。而这种对生命力的认同,正是庄子在濠梁岸边,铭感于心,无法以语言沟通,物吾两忘的意境。

3、鱼纹的吉祥寓意

由于鱼象征多产,食鱼可去疾不老,又可乘鱼升仙,金鱼能攘灾避邪,鱼的吉祥之意汉代就有显示。例如汉代铜洗上的“双鲤图”后面配有“长宜于孙”、“君宜子孙”一类吉语。明清以来,运用物象谐音组成吉语,给事物以象征表现又成为新的时尚,鱼以及鱼与其他事物的象征建构,不仅表现着对人口生殖的祝福,而且更多地趋向对农作、物产、年运丰足的

祈求,进而,通过丰兆吉语再演化成迎祥纳福的吉祥图像,如瓷器上大量流行的“连年有余”(鱼和缠枝莲)、“吉庆有余”(渔和戟、磬)、“富贵有余”(鱼和牡丹)、“富足有余”(游鱼)表明,人们对鱼的生殖崇拜已转化为对物的丰收期望。流行于清代的鱼龙变,其意在于鱼可化龙,凡可入圣,这表明由鱼的生殖崇拜、对物的丰收企盼,转化为对时运、前途、机遇的吉祥祝颂了,鱼纹的意义随时代而升华。

正是由于鱼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才使中国百姓、士大夫以及皇室的养鱼之风兴盛起来,从而推动鱼纹瓷的发展。

三.明清鱼纹瓷产生的社会背景

1、明清赏鱼养鱼风尚

中国人赏鱼可能始于唐朝。韩愈诗曰:“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做小池。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好方口钓鱼时。”“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形。”韩愈描述了自己埋盆、喂鱼、赏鱼的情景。到了宋代,赏鱼的风尚更盛,宋人蒋之奇有一首咏金鲫的诗全体若金银,深藏如自珍,应是嗅饵者,固有是常鳞。”蒋之奇将金鲫比作深藏自珍的高士。明代养鱼己相当普遍,一部养鱼、赏鱼、品鱼的专著一《朱砂鱼谱》此时问世,另外宫中也有“赛金鱼”活动。《明官吏》“饮食好尚”篇中记载,每年到了八月中秋,内廷及达官贵人的庭院中,便有“赛金鱼”的活动,各家将精心培育的奇特品种,争相展出,以示富贵。清代养鱼赏鱼是宫廷生活的一部分,故宫的御花园、文渊阁、延禧宫的水晶宫都曾养鱼,《国朝宫史续编》:“御花园七品首领一,执守待八品副首领一,待监、太监二十四,专司园内斗坛、四神祠等处香烛,陪浇花树、饲养池鱼……”①。延禧宫中的水晶宫也曾养鱼,据《清稗史》记述:“宫立中央,凡三层,层九问。又四角各有一亭,计三十九问,以铜作栋,以玻璃为墙,四望空明,入其中者,如置身玻璃世界。墙之夹层中,置水蓄鱼。下层地板亦以玻璃为之,俯首而窥,池中游鱼,一一可数,荷藻参差,青翠如画”②。为了满足宫廷赏鱼之风需求,为此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专门为宫廷烧造各式鱼缸,明代的鱼缸十分考究。富豪人家夸耀财富,有用金、玉等材料做缸的;宫中则多用景德镇瓷缸。据《朱砂鱼谱》记载:“缸以瓷州所烧白者为第一,杭州、宜兴所烧者亦可用,终是色泽不佳。”瓷州,即今天的景德镇,宫窑所烧的青花白胎鱼缸,或彩绘的鼓式鱼缸,寇绝一时,深受养鱼人家所钟爱。《浮梁县志》记载:“明嘉靖三十三年,青花鱼缸六百八十”③。清代鱼缸的烧制空前绝后,有很多珍贵品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康熙落花流水红鱼鱼缸、雍正斑竹釉鱼缸,雍正天蓝釉钵缸。明清景德镇烧造了大批鱼缸,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表明两朝养鱼、赏鱼风气的兴盛。

2、帝王对鱼纹瓷的追求

明清时期的景德镇陶瓷生产达到了鼎盛,其生产力的发达,工艺的精进,皇室的强大支持,使得它能为宫廷生产繁多的鱼纹瓷器,充分满足了帝王的需求,据嘉靖《江西大志》陶书“御供”记载:

“二十一年,青花白地满池娇蜻帕鲤纵水藻鱼罐二百。

三十年,青花白地蜻帕鲤里云鹤花碗二千三百。

三十三年,里青穿花龙边空穿花龙凤外荷花鱼水藻瓯一万九千八百”④。

以上可见明嘉靖时期宫廷对鱼纹瓷的大量需求。

清朝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瓷都景德镇仍然是全国瓷业生产的中心,产品居于全国的领先地位。清朝首先废除了明代的匠籍制,产品实行官搭民烧。由于工匠制度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客观上促进了陶瓷生产的发展。经过康、雍、乾三朝的刻意经营,我国陶瓷生产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陶说》云:“景德镇延裹仅十余里,山环水绕,僻处一隅,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借此食者甚众”⑤,反映出当时陶瓷生产的繁荣景象,因此能够为宫廷生产种类多、数量大的鱼纹瓷,清政府还派督陶官,亲理窑务,烧造鱼纹瓷。

《浮梁县志》记载:

“康熙十九年九月,内奉旨烧造御器,差广储司郎中减应选,笔帖式车尔德,于二十年二月,内驻厂督造。每制成之器,实估价值,陆续进呈。陶器则有缸、盆、盂、盘、瓶、罐、碟、碗、盅、盏之类,而饰以夔、云、鸟、兽、鱼、水、花、草,或描、或锥、或暗花、或玲珑,诸巧具备”⑥。

至雍正六年,复奉督理烧造,政善工精,具详陶使沈阳唐英《陶成纪事碑记》备载于左。计开烧造各色条款:

仿龙泉釉宝烧,本朝新制有三鱼、三果、三芝五福四种⑦。

清代鱼纹瓷之精美还与宫廷画家的直接参与密切相关。清宫廷造办处集中了大批具有高深造诣的画家、艺术家,如康熙朝的名画家刘源、高凤翰,他们的作品直接反映在瓷器纹样之中。《清史稿》记载:“刘源,字伴阮,河南祥符人,隶汉军旗籍。康熙中,官刑部主事,供奉内廷,监督芜湖、九江两关。……时江西景德镇开窑,源呈瓷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盛。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⑧。郎士宁,康熙五十四年来中国,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擅长肖像花鸟、走兽。特点是以西洋画法为主,略参中国技法,重透视和明暗,刻划细致,晕染匀称,写实而止于形似。康熙洒蓝描金鱼纹棒捶瓶、康熙釉里红四鱼水巫、乾隆金鱼转心瓶等都能看到其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明清鱼纹瓷,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且也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并有产生的文化背景,它伴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而繁盛,进而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瓷器。

注释:

①(清)庆桂等编纂:《国朝宫史续编》(一百卷),北京占籍出版社,1994年。

②曹荣等撰:《满清稗史》(二十九卷)。

③(清)程廷济修凌沦锦纂《浮梁县志》(十二卷),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

④(明)土宗沐纂修:《江西大志》卷七,“陶书、解运”,明嘉靖三十五年本。

⑤(清)朱玫撰:《陶说》(六卷)。

⑥(清)乔桂修游际盛增补《浮梁县志》(二十二卷),清道光三年刻、十二年增补刻本。

⑦熊廖主编:《中国陶瓷占籍集成》注释本,第132页,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

⑧戴逸:《清史稿》,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㈢ 明晚期的青花瓷器如何鉴定和出手

明晚期是指明嘉靖-明崇祯(1522-1644年)时期,期间青花器物各有特点,景德镇王掌柜简单总结了一下这一时期青花瓷器的特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嘉靖(1522—1566年)

(1)典型器。此期器物明显反应出入晚明时,青花瓷发生了又一次显著变化。典型器有景德镇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墓出土的七件青花器。江西省南城县嘉靖三十六年益庄王墓出土的青花正面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嘉靖辛酉年制”款青花花鸟纹碗。辛酉年为嘉靖四十年(1561年)。窑址有景德镇湖田、观音阁、四图里。

(2)青料。主要用回青料,呈色紫艳,不同于其他朝。常见色晕散,纹饰模糊的,为青料中回青比例太高或火候太过的缘故。青花品种多,有白地青花、黄地青花、蓝地白花、外祭蓝内青花、外红釉内青花、青花五彩等。

(3)纹饰。画法多为单线平涂,好的讲究填色,不流向线外,工细,差的流向勾线之外,题材有缠枝花卉、龙凤、花鸟、鱼藻等。纹饰特点:花组字。用花枝、松枝组成福、寿,还有的花枝中空白写字,有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永保长寿、国泰平字等。八仙人物较多,有吕纯阳、老君炼丹、龙纹开始有正面龙、庭园婴戏图,小孩子后脑勺开始变大,着长袍。龙纹开始有正面龙、螭虎龙,到隆庆、万历时大量使用。牡丹花叶似鸡爪,八卦、八吉祥、灵芝纹饰也多用。

(4)胎釉。胎不及宣德以来的细腻,白中闪达,釉虽较细腻,但亮度强,不如中期肥厚、闪青。个别厚釉混浊。多数为青亮釉,釉面不够平整,有隐的波纹。

(5)造型。总的风格是凝重。大件器增多。葫芦形瓶始于正德,此时流行,还有天圆地方瓶、多楞瓶、四方瓶、八方瓶、带盖梅瓶等,瓶始带活环。果盒有方胜形的。壶祯则以钵式炉为多。个别酒杯,玲珑剔透,细薄。有八仙、文昌、寿星、真武等塑像。

(6)款识。式样多,吉祥款有:长命佳器、福寿康宁、万福攸同。颂语款的: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食禄佳器、富贵长春。专用款有“酒”、“汤”、“茶”等。还有东书堂、东萝馆一类堂名款。

(7)工艺。不注意修胎,瓶、罐接口明显,有的二、三、四节相接,盘碗粗糙不工整,盘有塌底现象,碗有种底心凸起,俗称“馒头底”。塑像有三种方尖:手主、压印模子次之,两者结合少见。

2、隆庆(1567—1572年)

(1)典型器。嘉靖开始“官搭民烧”,民窑中精品与官窑不相上下。此期青花产量少,但质量不错。典型器有南京博物院藏“隆庆二年”款青花攀枝娃娃砚。安微省歙隆庆铭青花牌位。

(2)青料。主要用回青,部分发色纯蓝稳定,另一部分灰淡。品种有折地青花、黄地青花、外豆青内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绿彩、淡描青花等。

(3)纹饰。布局烦琐、疏朗皆有。技法为单线平涂,填色工细的不向外扩散。纹饰题材,攀枝娃娃、马上封侯、封侯爵禄为此期流行图案;较常见的政治家串枝龙凤,团龙,团凤,爬形螭龙、团形螭龙,青花和暗花结合的录芝,莲塘游禽,文字组成的图案等。

(4)胎釉、造型。胎体细腻,精致轻薄。釉面腻润光亮,白中闪青。造型上敦厚的大件不多,除常见造型外,典型造型有多角形、银锭式、四角、六角、八角等。文具用品有笔盒、笔架、砚台等。名贵产品有菱花形洗、带把提梁壶、高把子高壶等。

(5) 款识。多“隆庆年制”、“隆庆年造”四字二行楷书款,“隆”字中的“生”字常写成“正”字,款外用单圈或无框。吉祥款有:万福攸同、福寿康宁、永保长春等。颂语款有富贵佳器、上品佳器、长春佳器、大明年造佳器等。

3、万历(1573—1620年)

(1)典型器。此期有明确纪年墓葬和窖藏出土的器物相多。青花瓷以多取胜。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干县万历二十一年墓出土的青花兽纽盖双耳三足炉和青花攀枝娃娃瓶。吉林辉发城遗址出土的万历青花瓷。郑州古荥窖藏出土的万历晚期青花瓷162件。

(2)青料。早期用回青料,呈色好的色泽蓝中泛紫。后期主要用土青、石子青,发色灰暗。绝大多数青花为双勾线分水,达2个色价以上。品种有白地青花、青花五彩、青花红彩,后期淡描青花、哥釉青花广泛使用,延续到天启,色泽淡雅有致。

(3)纹饰。布局繁密凌乱,主题不显,画笔无力。题材除常见纹饰外,多见花鸟、云龙、寿山福海、云鹤、天马、螭虎龙、鱼藻纹等。人物故事纹饰多见八仙庆寿、老子讲经、东方朔偷桃、东波夜游亦壁、高士图、婴戏图。婴戏图中常见攀枝娃娃。肩部边饰多用锦地开光花卉纹。外销瓷纹饰有异国风味。

(4)胎釉。胎土较细腻,瓷化程度好,胎薄。釉细腻,白净,白中闪青。

(5) 造型。基本特征是厚薄兼备,大小皆有。大的有鱼缸、绣墩;小的如蟋蟀罐、小方碟。笔、砚、盒等文具多见。各种套盒、镂孔三足、双耳有盖三足炉为此期特殊造型。墓志铭亦常见。

(6)工艺。前期较工细,后期较粗糙。圈足一般不够规正。

(7)款识。多写“大明万历年造”,少数写“大明万历年制”;多六字二行楷书款,少数六字三行;也有“万历年造”四字二行的。见有八字二行款“万历年制、棒日楼用”,“万历九年、李衙置用”。多伪托款,有书宣德、成化、嘉靖的。南京博物院件青花攀枝娃娃纹碗,内底心书“大明靖年制”,外圈足内书“大明成化年制”,字体不规正,两款均为假款。多吉祥款、颂语款,如金玉满堂、德化长春、永保长春、富贵佳器、玉堂佳器、沈府佳器、长春佳器、五岳山人佳器等,有的写在纹饰开,有的写在底部圈足内。个别的盘、碗上,沾书“万历年造,德化长春”篆体款,以及“京兆郡寿房记”楷书款。

4、泰昌(1620—1621年)

泰昌朝仅几个月。在江西省博物馆举办的江西陶瓷史展中,有泰昌元年墓出土的青花开光花卉纹盘,应为万历产品。见有青花缠枝莲花纹炉,有“泰昌元年造”款,实为抗日战争时北京生主的鹰品。

5、天启(1621—1627年)

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但小碗还较精细。

(1)典型器。江西天启四年墓出土哥釉青花鹿松纹梅瓶。上海博物馆启元年青花团龙烛台一对。器座铭:“大明国直隶微州府歙县滚绣乡孝行里潭滨礼堂大社管居信士弟黄舜耕,室中孙氏,前妻程式朱式,男黄伯正,媳妇关氏,女时娥时凤,孙女接弟招弟,喜御香案前香炉花瓶烛台一会供奉,祈保早赐男孙,合家清吉,人眷平安,寿命延长,万事如意,福有攸归。皇明天启元年仲夏月谷旦立”。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一批天启纪年题款的器物。

(2)青料。石子青为主,少量回青。石子青呈色好的细腻淡雅,大部分青中闪灰,个别青花呈色开始分深浅浓淡。青花品种多见哥釉青花、淡描青花、青花五彩。

(3)纹饰,布局疏简,改变了嘉靖、隆庆、万历时繁琐杂乱的局面。画风草率飘逸,有生活气息。用笔自然生动,简笔写意,几笔勾勒,非常传神,为民窑青花瓷画佳作。纹塑除常用缠枝花卉外,多图画性。常见荷花鹭鸶、狮子戏球、博古图、糜鹿、卧马、花卉、莱菔菜、鱼、龟、蟹、螺、天官赐禄、罗汉、达摩一苇渡江、吹箫引凤、婴戏等,婴戏图人物为漫画式,极生动。吉祥图案也多见,如连升三级、连中三元、莲生贵子、喜报多子、灵芝托寿、状元及第、“喜”字、“佛”字、赤壁赋等。

(4)胎釉、造型。胎薄,淡灰色胎。多数施薄釉,个别厚釉,光洁度强。造型小件器多,实用器多。碗、盘口沿薄,底心薄而下塌。碗有玉壁形底,线条柔和。盘有折沿式,多角形。琢器中觚较历朝多见,特殊器形有青花盘龙钟,细巧供玩赏。安微歙县博物馆收藏一副天启元年板瓦形墓志,很少见。

(5)工艺。粗糙,不讲究修胎。碗的足根多为尖状。琢器接口明显。器底有粘沙,有放射性跳刀痕。

(6)款识。此朝历7年,款的式样比较多。干支纪年题款流行,特别是供器的香炉、净水碗、花觚上常见,如见“皇明天启丙寅岁吉旦立”碗,“天启五年吴各冬”炉,“天启元年米石隐造”花觚。伪托款有永乐、宣德、成化、天顺、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伪托天顺款的,只见天启有。吉祥款有天下太平、长命富贵、万福攸同、永保长春。颂语款有玉堂佳器、富贵佳器、长春佳器、天禄佳器、上品佳器、天上佳器等。堂名款有:于斯堂、白玉堂、竹石居等。插殊款有“宣窑”、“美”、单圈“福“字。图记款有兔子、盘肠、方胜、银锭、窗棂式等。

6、崇祯(1628—1644年)

(1)典型器。此朝既保持明朝味道,也孕育着清初风格。典型器为一批有崇祯纪年款的供器。如广东省博物馆藏大明崇祯年制青花罗汉图钵式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崇十二年青花山石人物净水碗。上海博物馆祯二年青花云龙纹三足炉,吕铭:“河南怀庆府河内县客人冯运喜奉香炉一个,祈保买卖享通,万事大吉。崇祯二年孟夏月吉旦造关圣这君供奉。”

(2)青料。用石子青,颜色鲜艳的少见。一般呈色清淡,发青灰色。明崇祯至清初,有一批花觚、笔筒上的青花,混水浓淡层次分明,色泽向青翠欲滴方向发展。品种有青花五彩、青花釉里红,青花加紫。

(3)纹饰。画法为单线平涂。青花颜色向外流散,画笔无力、草率。题材有花卉、花鸟、龙、凤、鱼藻等。寓意纹饰渐多,如喜鹊登梅、凤穿牡丹、折枝葡萄等。高士图有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竹林七贤、唐僧取经、西汉演义、三国演义故事等。有的碗心以细小的四字语为纹饰,如状元及第、金榜题名、万古长青、三元及第等。青花瓷罐上有写“积善之家、天理存心”的。纹饰特点是:正面龙披头散发,影响清初。纹小孩比例失调,后脑勺大,腿短。小山江边多有简笔小人。人物画中的地皮景、括号云为继代典型纹饰。

(4)胎釉、造型。胎色发灰,粗糙,疏松。釉色白中闪青,有的发灰,个别浆白釉,釉面不平整,胎体厚薄兼有,以厚为多。器型品种较单调,以供器为多。碗,口外撇,深腹,砂底,大圈足,底心厚香炉常见钵式,筒式炉的兽足短,几乎与台面接触,砂底。净水碗,龠口,深腹,小圈足。缸底有:平底、砂底,时间早;凹圈足,釉底,时间迟。

(5)工艺。做工粗糙。器口上饰酱釉开始增多。新出现上下暗花装饰带,中间青料绘花的新工艺。器物露胎部分多见窑红。器底多有小砂现象,多见旋坯痕、跳刀痕。釉义施釉薄,釉不平整。砂底尖底心,足根尖,足深。有壁形底碗。

(6)款识。许多供器于器身题铭,落干支年号款。少数盘、碗、杯底心书“大明崇祯年制”、“崇祯年制”楷款。南京曾多次发现科举考试用瓷,器底书款:“已卯科置”(为崇祯十一年,公元1639年)、“庚午科置”(为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丙子科置”((为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壬午科置”(为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应天癸酉科置”(为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堂名款有“白玉斋”、“雨香斋”、“博古斋”,为景德镇董家坞民窑出品,可能为雅工良匠之自署。书于碗心的款有翔凤堂、喜、贡、春、玉等,书于碗底的有信古斋、丛菊斋、清雅、长春、片玉、松石居、聚贤堂、正、雅等。花押款,大明年制款,伪托宣德、成化年号款,崇祯最多见。

望采纳,谢谢

㈣ 明清彩瓷的目录

彩版
1洪武白地红彩云龙纹盘残片残15.5×8.5厘米
2永乐青花风凰三系竹节把壶高11.4厘米
3永乐青花压手杯口径9.1厘米
4宣德青花龙纹高足碗
5永乐青花金彩碗口径15厘米
6上图侧视
7永乐青花胡人乐舞扁壶高29.5厘米
8永乐青花缠枝莲执壶高28.5厘米
9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口径11.8厘米
10宣德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碗口径9.95厘米
11永乐青花无挡尊高16.5厘米
12宣德青花花果纹执壶高29.5厘米
13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水注高32.5厘米
14宣德青花绶带葫芦扁瓶高25.8厘米
15宣德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口径15.2厘米
16宣德青花芭蕉竹石带盖梅瓶高41厘米
17宣德青花缠枝莲镂空花薰通高40厘米
18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
19上图俯视
20宣德矾红彩缠枝莲托八宝双耳炉通高12.5厘米
21成化斗彩花卉小罐高8厘米
22成化青花草花纹盖罐通高14.2厘米
23成化斗彩鸡缸杯口径8.3厘米
24弘治白地刻填酱釉花果纹盘口径25.1厘米
25成化五彩莲池鸳鸯纹盘口径21.7厘米
26成化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口径23.5厘米
27成化斗彩蔓草纹瓶高18.1厘米
28正德素三彩海水蟾纹冼口径23.7厘米
29弘治黄釉青花花果纹盘口径26.1厘米
30嘉靖黄釉红彩葫芦瓶高45.1厘米
31嘉靖斗彩八卦炉高9.8厘米
32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通高46厘米
33万历五彩镂孔云凤纹瓶高49.8厘米
34万历五彩云龙纹盖罐高11.1厘米
35万历五彩花鸟纹蒜头瓶高54.8厘米
36天启青花觚高31.6厘米
37天启青花五彩缠枝莲盖罐通高19.7厘米
38明珐华楼阁人物纹瓶高42.8厘米
39康熙五彩瓷盆高31.5厘米
40康熙五彩加金荷莲凤尾尊高46.6厘米
41康熙墨地素三彩花卉纹方瓶高49.5厘米
42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纹碗口径15.6厘米
43康熙珊瑚红地五彩花卉纹碗口径10.9厘米
44康熙釉里三彩海水龙纹瓶高41.6厘米
45康熙釉里红镜纹瓶高23厘米
46康熙釉里红加彩花卉纹水盂口径7.3厘米
47康熙青花山水盖罐通高60.5厘米
48康熙五彩三国故事图盘口径26.7厘米
……
黑白版

㈤ 明清时期青花双喜碗有什么区别

区别:明代双喜碗胎泥淘炼精细,打灯时透光,釉水明亮,碗内釉水呈淡绿色。清代双喜碗以青花绘制花卉纹,间中套饰双喜,青花发色舒雅,瓷质白细、釉面润泽,造型规整。

㈥ 青花碗怎么辨别真伪青花碗的鉴定技巧

唐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宋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 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

元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 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明清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 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最终无法延续康熙朝的盛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㈦ 明永乐鸡心碗瓷器如何鉴定价值多少钱

鸡心碗,流行于明永乐、宣德时期。直口深腹,内底下凹,外底凸出似鸡心状。釉彩品种多为白釉、青花两种。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
真品名称:明永乐缠枝花卉纹鸡心碗年代:明朝介绍:由于采用进口料苏泥青进行装饰,青花色泽沉稳略有晕散,在绘画中笔墨的深浅形成自然的浓淡变化,绘画线条纤细飘逸,使永乐青花器备受文人雅士喜爱,明清各代多有仿制。永乐时胎体轻,足矮;宣德时胎体厚重,足变高。
仿品名称:青花缠枝花卉纹鸡心碗年代:现代介绍:此碗器型、纹饰上是仿永乐青花鸡心碗,疑点有:晕散状态已经看不出烧成之前的用笔痕迹,此为仿品的通病;从此碗绘画技法看,用笔软弱犹豫,花卉枝叶结构松散;从照片的亮斑处可以看出因做旧而表现出来的规则划痕;从底部积釉看,纯净清亮,有现代气窑烧成特征,温度控制准确,但硬度太高。
1999年的嘉德春拍会上,明永乐鸡心碗拍价为99万元人民币。清代雍正、乾隆时多有仿制。清代仿制的鸡心碗在拍卖会上较为常见,并也有不俗的拍卖记录。供你参考,谢谢。

㈧ 这是什么年代的碗底

瓷器的年代一直是衡量一个瓷器价值的重要标准,因此学会如何断代瓷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每个时期会出现那个时期所特有的特点,除了纹饰之外,从底足也有很一个很重要的断代依据,今天就给大家盘点了一下不同时期的瓷器底足特点,仅供各位藏友参考。

洪武时期瓷器底足

早期承元代呈离心梯形,其后外足墙变垂直。足墙厚,足端平切。挖足草率,有的甚至浅挖即止。像所谓“饼形足”。内足墙离心角度大,与底相交处呈现弧折。外足墙端斜削,使之成为通常所称“鲫鱼背状”。底心乳丁状突起明显。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洪武釉里红四季花卉纹瓜棱石榴尊底部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洪武青花花卉纹执壶-北京故宫

晚期内足墙与底相交处呈钝角折的较多。离心角度缩小,挖足渐深。内足墙向永乐时期的较垂直发展,观察这时期的涩圈迭烧器,有些已经接近十五世纪,民窑未见底足心挂釉器及外足墙画有青花圈线的现象。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洪武青花缠枝碗底

永乐宣德时期瓷器底足

底足墙逐渐趋薄,器足由浅至深,由小至大。早期修足同洪武晚期,其后内足墙由离心过度我,挖足渐深,足端平切。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永乐青花云龙纹盘-北京故宫

釉面与露胎的交接处多呈现火石红色。质佳的足底内开始刷涂一层薄釉。由单涂足心进而半涂内足墙。足墙加高,直径放大。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永乐青花内府梅瓶底-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个别有挖足过肩。内足墙与底的交接处呈锐角折。而内足墙大部分却较垂直,与成化前后的修足特征相似。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永乐青花龙穿花扁瓶底

其区别在于成化前后的足墙较薄,且大多挖足过肩,挖足趋于细致,乳丁状突起不明显。质量高的一类足墙及器口沿较薄。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宣德岁寒三友碗底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宣德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

内足墙向心角度,自宣德以后呈逐步缩小之势。明早期,器内底通常在底与器壁的交接处有一道较深的凹线,既所谓“月亮底”。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宣德仿汝釉蟋蟀罐底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宣德蓝釉暗花龙纹盘底

正统、景泰、天顺时期瓷器底足

早期器壁,器底仍较厚,器底的跳刀痕和乳丁状突起比以前收敛。约在景泰前后,大部分足墙向心角度加大,内足墙与底的交接处,呈现较小的锐角折,并且不再垂直切削。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罐底

从断面上看呈倒梯形,足墙较高,较薄,挖足多不过肩。足端平切,接近成化时足墙变矮,内足墙又变得较垂直,部分已经挖足过肩。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景泰青花八仙庆寿纹罐

晚期足外墙几乎全部饰以青花圈线,并且从此沿用不变。较好一类的瓷器,在足外墙圈线内,开始加绘简单纹饰,成化时增多。多数外足墙端斜削并落于台面,内足墙端有棱边感。个别开始有外足端滚圆的现象。这种形式是明代民窑上乘器皿的特征之一。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天顺 青花仙人采药梅瓶

成化、弘治时期瓷器底足

挖足多较深,普遍过肩(即内足墙高于外足墙),沿用至十六世纪初,大约四十年左右。较好的一类挖足过肩部明显,足墙趋薄,底心较平,乳丁状突起基本消失,内足墙与底交接处呈锐角折,并较垂直(与宣德前后相似,只是足墙较薄)。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成化青花蜀葵纹碗底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成化斗彩盘底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成化青花婴戏碗底

断代依据:明清瓷器底足演变史

明成化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底

外足墙端斜削或滚圆,内足墙仍有棱边感(较好的有足墙两端双侧滚圆的现象)。挖足过肩更加明显。晚期挖足过肩现象减少。足墙较垂直低矮,部分出现内足墙离心倾向的一类应属于正德时期。

㈨ 与这个碗一起出土有乾隆通宝钱币,这碗值钱吗那年代民的,

器物名称:青花花卉纹碗

制作年代:清道光
照片中这件瓷器制胎、上釉、用彩均很粗糙,为乡间窑工自行烧制而非正规窑口烧制。其画片为清中期一直到民国时期乡间窑厂的常用画片,用彩为较典型的道光时期彩料。
可以判断该器物为清道光时期烧制,为当时烧制地方乡间普遍使用的日常瓷器。
此碗虽有一定年代,但制作过于粗糙,缺乏特点,除年代以外找不到收藏点,收藏价值不高。
此物只能算是入门级的收藏品,在收藏界只有初入收藏圈的人士有可能收藏,稍微资深的收藏人士不会留存。故市场价值不高,如交易,价格不超过300元。

㈩ 中国最早的青花瓷器是什么时候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热点内容
抽水盆栽 发布:2025-09-18 19:30:35 浏览:630
摆摊情人节 发布:2025-09-18 19:19:50 浏览:950
花艺店学习 发布:2025-09-18 19:19:50 浏览:28
以荷花致富的人 发布:2025-09-18 19:18:55 浏览:721
梅花中国画图片 发布:2025-09-18 19:13:56 浏览:834
短片百合 发布:2025-09-18 19:13:56 浏览:544
友家花卉 发布:2025-09-18 19:12:08 浏览:758
gmcc和樱花哪个空调好 发布:2025-09-18 19:04:06 浏览:637
户外大型盆景 发布:2025-09-18 19:02:37 浏览:783
盆景套路 发布:2025-09-18 18:55:12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