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蓝的花卉
Ⅰ 什么花可以做囗红
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
红蓝花,别名红花(《开宝》)、黄蓝颂曰:其花红色,叶颇似蓝,故有蓝名。红蓝花的其他名称有红花、红兰、红兰花、刺红花、草红花、 丹华、黄兰、杜红花、大红花、南红花。
中文名
红蓝花
类型
中药
英文名称
Tulipa
产地
东北
花期
3-5月
Ⅱ 彼岸花红,白,蓝,各代表什么花语
红色:无尽的爱情、死亡的前兆、地狱的召唤。
白色:无尽的思念,绝望的爱情,天堂的来信。花语和曼珠沙华一样的凄美。
蓝色: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
许多人认为彼岸花只有红色,其实不然。红色彼岸花的别名叫做"曼珠沙华",是来自于《法华经》中梵语"摩诃曼珠沙华"的音译,原意为天上之花。
(2)红蓝的花卉扩展阅读:
彼岸花分为红色、白色两种,传说,红色彼岸花盛开于地狱,白色彼岸花绽放于天堂。
红色的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manjusaka),《法华经》中的四华(花)之一。原产于中国长江流域,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西南部分地区,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被称作“无义草”,“龙爪花”。民间有许多关于“彼岸花”的传说。另有以《彼岸花》为名的歌曲和小说作品。
彼岸花,恶魔的温柔。民间传说中自愿投入地狱的花朵,被众魔遣回,但仍徘徊于黄泉路上,众魔不忍,遂同意让她开在此路上,给离开人界的冤魂们一个指引和安慰。雪白色与血红色的彼岸花共同代表死亡。传言曼陀罗华盛开于天堂之路,曼珠沙华布满在地狱之途。同是代表死亡,一个偏向于对死亡的另一种解释:新生;另一个偏向于对痛苦和悔恨的彷徨与徘徊:堕落。所以说地狱与天堂,仅有一线之隔。所谓天使与恶魔的区别,不过是颜色与背负的含义罢了。
此外,彼岸花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花语:
中国花语:“优美纯洁”代表美丽、动人,又有“恶魔的温柔”寓意。
日本花语:“悲伤回忆”
朝鲜花语:“相互思念”。又有“分离、伤心、不吉祥、死亡之美”的意思。
Ⅲ 蓝色绣球花花语
蓝色绣球花语是团圆美满,同时还有浪漫含义。
这种植物本身在开花的时候会形成一个球形,由于是圆的,因此成为团圆的象征,同时也寓意了美满。除此之外,它的花色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蓝色,而是带有一丝魅惑,看上去让人爱不释手,而且显得若即若离,带有着浪漫的意味。
(3)红蓝的花卉扩展阅读:
绣球花(学名:Hydrangea macrophylla),又名八仙花、紫阳花、七变花、粉团花、洋绣球等,原产于中国四川一带及日本。为虎耳草科、绣球属落叶灌木,株高0.5-1米;叶椭圆形或倒卵形,边缘具钝齿;伞房花序顶生,球状,花几乎全为无性花,所谓的“花”只是萼片而已;花期4-6月,果期7-8月。
你知道吗?地球上的绣球花只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底色。这么说你可能会很不屑地在心里念叨: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市场上到处是蓝色、蓝紫色、红蓝复色等各种颜色的绣球。那我告诉你,除了红、白两种底色,凡是带有蓝色的绣球都是通过染色得到的,而且纯净的蓝色不是一般的小作坊能染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蓝色绣球的秘密:
绣球花是一种常见的庭院花卉,其伞形花序如雪球累累,簇拥在椭圆形的绿叶中,煞是好看。作为夏季的重要花木,绣球花由百花成朵,团扶如球;繁茂者,群花压树,满园飘香。
绣球花中有种控制颜色的色素叫飞燕草素,飞燕草素与铝离子结合后花色就会变成蓝色,但铝离子不会轻易进入绣球花植株中与飞燕草素结合,需要三个条件:
一是土壤(介质)中有足够的含铝化合物;
二是有恰到好处的酸性环境让含铝化合物中的铝离子游离出来;
三是创造条件促进绣球花植株吸收铝离子。
要完美地达到这三个条件绣球花才能开出纯净的蓝色,所以说这不是一般小作坊能达到的。然而多数爱好者只有小作坊(家庭种植),很难创造刚好合适的环境使足够的铝离子与飞燕草素结合,最终开出的多数是带有蓝色的各种复色花。
Ⅳ 有红色蓝色开的花叫什么花名
这是瓜叶菊吧
Ⅳ 在古代人们怎么用花瓣 做胭脂水粉
-----------水粉篇---------
在《齐民要素》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最原始的制粉方法,是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 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由于这种制作方法简单,所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直到唐宋时期,人们制作米粉,仍然采用这种方法。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宫人段巧笑以米粉、胡粉掺入葵花子汁,合成“紫粉”。
唐代宫中以细粟米制成“迎蝶粉”。
在宋代,则有以石膏、滑石、蚌粉、蜡脂、壳麝及益母草等材料调和而成的“玉女桃花粉”。
在明代则有用白色茉莉花仁提炼而成的“珍珠粉”以及用玉簪花合胡粉制成玉簪之状的“玉簪粉”。
清代有以珍珠加工而成的“珠粉”以及用滑石等细石研磨而成的“石粉”等等。
====制造流程====:
把上好的当年新米,泡在水里,过个十天左右,等酸味弥漫时,捞将出来,用磨子推成极细的粉末浆。然后澄在一旁。等到清水跟粉浆分开时,将清水滗出倒掉。当剩下的水分蒸发殆尽后。用竹片刮去表面的一层比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细腻的成品了。
---------------胭脂篇-------------
胭脂是古代妇女常用的化妆品,历代典籍中有关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等。
据说胭脂传入中原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所谓“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
妇人妆面的胭脂有两种,一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名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名叫“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大约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写成“胭脂”,“脂”有了真正的意 义
========制作流程========
1、把胭脂花、玫瑰、栀子或者任何红色花朵,细细碾碎,用细沙滤去渣滓,晾干汁液,滴上一点点桂花油,就是胭脂。有花朵般艳丽的颜色和香味。
2、摘取清晨的红蓝花,最好是带露水的,像捣药一样捣成浆汁,加清水包在纱布里绞去黄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样淘,黄色素被溶解,再绞,剩下的就是红色素。红蓝花有两种色素,红色素与黄色素,后者难染色,故分离。加防腐剂阴干,就得到很红很红很艳很艳的胭脂了。颜色可以自己加别的粉调。
除了红蓝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重绛、石榴、山花以及苏芳木等。重绛是一种绛红色染料,它的色彩比较浓重,不及红蓝鲜艳透明。在汉魏时常常被用来作燕支的材料。石榴花也是一种红色颜料,在隋唐时常用来炼染女裙,时称“石榴红裙”,但也可用来制成胭脂。
与石榴花相仿的是山花,山花是一种野生植物,经过提炼加工,则可为化妆材料。苏方木也名“苏木”,它的颜色虽比较黯淡,但作为染料饿历史却很长,早在魏晋时期就是一种主要的红色染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