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艺花壁画
1.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画法
明清时期,文人画占据绘画主流,文人绘画时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个体意识较浓,喜欢以物喻人,以物咏志,因此对瓷器绘画有巨大影响。作为一种图案,瓷器绘画中既有纯粹装饰意味的植物纹样,也有借鉴文人画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纹样,如松竹梅、梅兰竹菊等等。
岁寒三友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备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画钟爱的题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纹盘口瓶
② 清罗天池松树竹石图轴
松,为常绿乔木,百木之长,经冬而不凋,多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纹碗
② 清赵焞夫 竹石图轴
竹,多年生常绿植物,清高而有节,性坚韧,宁折不屈,开怀大度。
梅,为落叶乔木,花朵早春先叶开放,耐寒开花。
这三种植物组成的岁寒三友图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明代瓷绘上松竹梅常与洞石栏杆构成庭园景致,清代瓷绘松竹梅纹比较喜欢刻意追求写实效果。
四君子
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极喜爱的植物,明清两代瓷器当中也大量绘制该主题。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经提到。
兰花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居幽处而香气素淡,象征着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菊花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为世外隐士。菊花作为士人人格的象征,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征。
植物纹的流行跟社会主流风气关系很大。明代是我国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植物的题材非常丰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纹样也非常广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几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绘画技巧进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洁白细腻,使得瓷器上的纹饰衬托的更加精致与生动,达到了明代无法企及的高峰,极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丽堂皇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清代是我国瓷器植物纹表现装饰的黄金时代。
结语
明清瓷器是我国瓷器装饰艺术的两大高峰,我们在欣赏古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时候,既要注意整个瓷器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也要结合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文化风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艺术的深刻内涵。
2. 详细介绍陶瓷壁画工艺
壁画,顾名思义,是指描绘在建筑物的空间或室内外的墙壁及天花板上的图画。那么,陶瓷壁画又是怎样的一种壁画呢?简单的说,陶瓷壁画不同于其他质地壁画,但是却是从其他质地壁画中发展演练而来的一种独具风格的壁画。具体来说,陶瓷壁画这种工艺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小编就向大家详细介绍陶瓷壁画工艺,相信大家看完小编的介绍后,对陶瓷壁画将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陶瓷壁画工艺是利用建筑贴面的陶或瓷的原料,制成方块,拼成画幅,或刻或画,不是一次烧成,有的再加彩,又在一次低温下烧成;或在没烧成的坯块上,用釉下彩颜料作画,在一次高温下烧成;或在烧成的坯块釉面上,用釉下彩颜料作画,在一次低温下烧成。釉上彩也好,釉下彩也好,前者有古彩、粉彩、新彩等等之分,后者有青花、色釉等等之别,由于彩类种数繁多、综合装饰的陶瓷壁画,也有出现。不过,以新彩与粉彩相结合绘制的陶瓷壁画为最多。
陶瓷壁画工艺,既可仿古,也可创新,包括古今中外画种、尤其是国画、版画、油画、水彩画变形图案等等,均可达到其艺术效果,论画法,无论工笔重彩、还是兼工带写,也不论是描图装饰,还是明暗洗染都能任凭自由施展,这是任何材质壁画无法比拟的。如果能把所有陶瓷装饰方法都加以充分综合利用,融合于陶瓷壁画工艺之中,那么,它将会产生更加奇观瑰丽的艺术效果。 论色彩,亦相当丰富,表现力极强,陶瓷壁画工艺还有高温色釉绘画,使生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壁画,尤其是用仅一厘米正方大的各种不同颜色的釉面块瓷,直接在墙壁上镶嵌而成的壁画,更是一种创新。被装饰在我国首都北京饭店宴会厅里的《漓江新春》便是一例。久经不变,不怕潮湿寒热,还能抵御大气污染和光化作用的影响。
陶瓷壁画工艺和其它不同质地的壁画工艺一样,也成了建筑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建筑、古今名胜、楼台亭阁、别墅客厅、宾馆饭店、车站码头、机场地铁等等,一概适用,其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不过,陶瓷壁画的工艺流程,必须考虑到其能否明确地表现出建筑物本身的特性,并要尽量避免那种不合逻辑、没有艺术境界的装饰,或脱离建筑物本身特性虚饰,否则,就会破坏建筑物在艺术上的整体感,致使两者各行其事,以致不能与建筑物在造型风格上取得一致。
看完了小编对陶瓷壁画工艺的详细介绍,以及附上的几幅关于陶瓷壁画工艺的图片,大家觉得陶瓷壁画工艺怎样呢?小编发自内心觉得陶瓷壁画这项工艺真的很绝美,抛开它悠久的历史不说,它融合了很多其它的质地壁画工艺,并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独特并且惊艳的高度。想必这也是其它工艺作品所难以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