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式插花作品鉴赏
Ⅰ 《插花艺术基础》这门课有些什么内容学习之后有什么感悟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实践中,内容有直插、间接插,花样插,自创插等,插花艺术基础课渗透审美教育,能从实质上教给学生一双“慧眼”,一双“能工巧匠”的手,才能为人才市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此,我个人谈谈点滴体会。 一、适时引导,注重审美熏陶 插花艺术孕育的审美因素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的服饰仪表、举止言谈都应在传递、表达着美,感染学生,激发起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专业知识讲授,使学生在欣赏和创作插花作品时,从简单朴素的美上升到高级的思辩的美感境界,从而达到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的教育目的。 审美,作为人们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只有在特定的情景、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去充分体验和认识,因此,只守囿于课堂上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如能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势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引导学生参观社会上的大小花店,在母亲节里引导他们亲手制作一个花篮献给母亲,拳拳之意都融在创作之中,鲜花传递出无限的爱意;同学过生日,我告诉他们送上一束亲手制作的花束,或许不很精美,但会让同学感到真情,永远难忘;闲暇时,我提醒他们不妨到郊外采集一些野花,插制一件小品花作品摆放书桌上,逸情悦目,增强情趣。并向同学宣传,热爱美、创造美的人必然被社会欢迎,我市花卉市场每天都有招聘插花员的用工信息,有的用人单位年薪颇丰。这些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都很喜欢这门课,就连基础课成绩不好的同学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认真地听讲,亲手实践,并表现出很好的创作才能。 二、 创设条件,激发创造美的能力 青年人是最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当他们有了审美感受和体验后,必然要去表现和创造。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努力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着手举办了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学生插花习作展”,得到了院领导、老师的肯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达到了预期效果。展会前,学生积极踊跃,热情参与,废寝忘食,构思创作,收集大量素材,比较鉴赏,精心设计打造自己的作品,一时间,在校园里掀起了一小股插花的热潮,审美表现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我还搞了“好作品入镜”活动,如发现学生中的好作品,就及时收集点评,并用数码相机拍摄后制成光盘,适时在课堂上鉴赏。有些学生为了能使自己的作品被收集进去,不厌其烦地精心修改,力求完美,使他们插花技艺得到有效提高。经过在校期间的培训,有的学生在育才花卉市场、富来美花卉市场等花店应聘到工作,有的学生甚至独立创办起花店,这对我讲授好插花艺术课更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几点建议: 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与花店联合办学,既可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又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参与花店的一些业务,例如大型的花饰工程、送花业务、会议摆台花饰布置、庆典活动的花饰布置、婚礼花饰布置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难得的锻炼机会。 2、 有条件可多安排学生参观插花展,这样做不仅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时尚花艺,而且也可学习借鉴一些制作技巧,对自己的创作都会有很多启发和帮助。如果有一定的创作实力可组织学生多参加不同层次的插花比赛,参与的过程对插花技艺的提高更是大有裨益,同时也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学校今后办学都会有益处的。 3、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有条件可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光盘等电化教学形式,相互配合,创造出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潜力。 4、 可依据最近出台的《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中所制订的中、高级插花员职业标准,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关知识,尤其是花店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毕业时能顺利地通过国家中、高级插花员的资格认证。 5、可借鉴一些花艺发达地区的教育经验,如德国从业者需经3年完整课业学习才有资格直接为顾客服务,要进级成为更高水平的花艺工作者,还继续接受相应的专业培训,这种严格的要求和教育共同保障了顾客得到最完美的服务,也进而保障了行业的有序发展。高职院校开设插花这门课时最好集中在一段时间内上课,分层次教学,吸收社会上有一定实践基础的学员入校学习,增强他们的理论知识和人文修养,颁发结业证,使其更好的为顾客服务。
Ⅱ 插花艺术介绍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
东方式插花以日本和中国插花为代表,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 主张以精取胜,手法简练,表现力非常丰富。东方式插花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但十分强调每种花材的色调、姿态和神韵之美。用一种花材构图,也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不同的构图以及与不同花材花器的组合,达到的效果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也就是艺术插花的表现力。
在日常插花中没有刻板的公式可以遵循,然而一些通则可以借鉴,如采用平衡造型来突出沉稳。我们希望通过插花来表达自己的意境,就要考虑到各个构图因素,然后按照自己所要求的效果来组织和安排这些因素,复杂的构图可能会显得凌乱,初学者应多采用简单的构图。
东方式插花中的花器是整个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花器与花材搭配可以更加生动的表现主题。在艺术插花中花器首先应能够盛水,以保持花材的活力;其次花器在作品的构图和意境的营造上也起着重要的烘托作用。
艺术插花最讲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对花材和花器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插花构图注重立体感和空间感,要留空白,以给人想象的余地。艺术插花通过搭配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组织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艺术品。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居室之内,放上一束瓶插花,可增添幽雅、清静、舒适之感。在此为您介绍一种瓶插变色花,客观存在能随天气变化而改变其颜色,别在一番情趣。
制作方法:用滤纸一张,先将滤纸在二氯化钴溶液中浸一下,取出后晾干,此时滤纸呈蓝色。接着你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折、剪、贴,将滤纸做成花状。再将纸花粘到竹签或铁丝上,插入花瓶即成一束别致的插花。开始下雨之前,空气中温度较大,纸花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沾在纸上的二氯化钴一部分与水反应变成了红色的六水合二氯化钴这样就出现了红、蓝相交的紫色;雨中空气湿度更大,纸花上更多的二氯花钴变成六水合二氯化钴,纸花便又呈现出玫瑰红色。滤纸和二氯化钴溶液,专业店均有出售。
插花艺术按插花器皿和组合方式可分为几种。
瓶式插花又叫瓶花,是比较古老而普通的一种插花方式,喜欢花的人们剪取适时的花枝配上红果绿叶,插于花盆布置室内。这种插花由于花瓶瓶身高,瓶口小,因此插时不需要剑山和花泥,只需将花枝投入即可,日常生活插花多属此种。
盆式插花又称盆花,即利用水盆进行插花,或利用其他类似于水盆的浅口器皿进行插花,由于容器较浅,需要借助花砧、泡沫、卵石等固定物才能完成作品,与瓶花相比,盛花的难度较大,需先造型,然后再根据造型,安插花枝和配叶。
盆景式插花 是利用浅水盆创作的一种艺术插花形式,它利用盆景艺术的布局方法,使插花作品形似植物盆景。这种插花是利用插花树枝制作而成。制作时可在水盆中放置些山石等作为背景和点缀。
盆艺插花 是将盆栽植物和鲜花花枝艺术地组合在一起,进行室内布置的一种植物装饰艺术。所用盆栽一般是小型室内植物。以观叶植物为例,它本身虽适于室内观赏,但无色彩鲜艳的花果,鲜花鲜果枝配插于观叶植物盆栽中,可以使它的色彩艳丽起来。另外,一些姿态欠佳的室内盆栽用鲜艳的枝叶花果来配插,还可以使它们的姿态完美起来。
Ⅲ 鉴赏插花艺术
中国古代对插花艺术的鉴赏独具特色,别有风趣。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其一是讲究排场及整体环境的协调统一;其二是追求多层次的美。上面概括的是历代插花作品鉴赏共有的特点,但各朝代又有其独自的审美情趣。隋唐时期的插花,讲究在容器下置以精美的几座、几架,并在作品背后悬挂名人字画,形成花画合一的“图花”特色,其风格或清新高雅,或富丽华贵。欣赏时边饮美酒,边听音乐,还不是即兴咏诗、鼓曲,融插花、生活与娱乐于一体,达到多层次、多趣味的美的享受。这种鉴赏方式称为“酒赏”。唐代诗人、插花艺术家罗虬所著的《花九锡》中记载:“重顶帷(障风)、金剪刀(剪折)、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书画、翻曲、美醑(赏)、新诗(咏)”,简要地描述了当时插作牡丹的程序过程、陈设摆放及鉴赏情况。到五代时期,则由“酒赏”发展成“香赏”,即把对插花作品的欣赏与焚香结合在一起。南唐进士韩熙载在《五宜说》中写道:“对花焚香,有风味相和,其妙不可言者:木樨宜龙脑,酴糜宜沉水,兰宜四绝,含笑宜麝,纲葡宜檀。”要求插作不同花材时选用不同香料焚燃,形成花香相和的“香花”风格。这种鉴赏方式称为“香赏”,注重追求嗅觉之美。到明朝时,对插花的审美要求更高一层,将插花与品茗相结合,谓之“茗赏”。这与前代大异其趣,它注重品味,赏花花品兼得两者清香幽美之情趣和韵味;认为“酒赏”、“香赏”均不如“茗赏”高雅。正如袁宏道在《瓶吏》中所言:“昔韩熙载谓木樨宜龙脑、酴糜宜沉水……此无异笋中夹肉,官庖排当所为,非雅士事也。”又云“茗赏者上也,香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综上所述,无论是“酒赏”、“香赏”还是“茗赏”,都说明了中国古代对插花艺术鉴赏独具特色,也十分文明、高雅。
Ⅳ 如何进行现代插花艺术作品的欣赏
1,丰富多样的插画素材 2,东西文化交融而不失民族特色 3,新奇的插制技巧层出不穷 4,灵活,自由,多样的表现形式 5,广泛与深刻的创作题材
Ⅳ 美丽的插花怎样来欣赏,我们从哪几方面进行评价
应着重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和品评插花作品?
插花作品是属于造型范畴内的艺术品,所以其形式美容和内容美都十分重要。因此,在欣赏和品评时,也应以这两方面表现的优劣为标准。
(1)品评形式美的标准。 A.造型是否优美生动,各部分的构图是否符合原理。 B.色彩的搭配是否调和。 C.构图的技巧(枝、叶、花的弯曲、绑、剪、扎等)是否熟练,干净利落,不露痕迹。 -- 155 插花艺术问答•38•
(2)品评内容美的标准。 A.主题思想表现是否突出、新颖,选用花材是否得当,是否具备形神兼备的特点。 B.意境是否含蓄深邃,有无诗情画意,能否引人回味遐想。 C.命题是否贴切。 然后,综合上述两方面的情况,再欣赏品评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性。只有这样认真仔细地去欣赏分析每件作品,才能见贤思齐,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创作技巧。
Ⅵ 关于插花艺术赏析的论文
第一章 插花概况
第一节 礼仪插花概述
一、 用于各种庆典仪式(图、8)、迎来送往(图7),婚丧嫁娶(图9),探亲访友等到社交礼仪活动的插花,称为商业礼仪插花,简称礼仪插花。其主要是用途有:
(1)表达情意;
(2)渲染喜庆;
(3)慰藉或怀念等气氛。
图6 图7
二、 商品礼仪插花特点:(图6、7)
1、 造型整齐、简洁;
2、 色彩艳丽明快;
3、 体量较大,花材量多;
4、 插制较为整齐,繁密;
5、 花材花形规整,不宜过分硕大粗厚,也不宜纤细凌乱。
图8 图9
注意:制作礼仪插花还需要了解各国,各地,各民族的习俗与忌讳,以便选择适宜的花材种类、色彩与插花造型。
第二节 插花常用工具与其辅材
一 常用工具(图10):
(1)剪刀:长刀剪、尖嘴剪、日本花道专用剪;
(2)刀:弯头花艺刀、平头花艺刀、折刀;
(3)金属网:用于插花的骨架;
图10
(4)鸡笼网:主要用于插花的容器口处,固定用材用;
(5)花泥用的插花扦:用于插花的容器中固定花泥用;
(6)胶水:用于固定剑山和插扦;
(7)金属丝:用于固定花茎用;
(8)防水胶带:往容器里固定花泥时使用的强力胶带;
(9)花卉用纸带:绿胶带;
(10)铝丝、铜丝:作为花环芯材;
(11)透明胶带:有宽、窄之分;
(12)缎带:彩带;
(13)酒椰纤维:属于植物纤维,作于捆挷;
(14)金色金属丝:装饰金属丝;
(15)花环金属丝;
(16)蜡烛;
(17)插扦:用于固定蜡烛;
(18)纸皮金属丝:(天然色);
(19)锯;
(20)花泥锯;
(21)剑山;
(22)截断刀(工具刀);
(23)钢丝钳:剪断金属丝用;
(24)尖咀钳子;
(25)小剪刀;
(26)胶水枪;
(27)花泥;
(28)亚硫酸氢盐球:覆盖花泥用;
(29)薄地底:苔鲜;
(30)水苔鲜:保水性好。
二 常用辅材:
(1)包装纸(图11)
A玻璃纸: B麻络水纸; C印花纸; D折染纸; E 浮染纸; F瓦楞纸; G双色皱纹纸; H日本印花纸; I柳染纸; J云龙纸。
图11
(2)缎带:有塑料、布质、纸质的质地。
A纸绳、B嵌丝缎带、C纱质、D塑料缎带、E丝质、F布质
(3)包装绳:有金属、布、丝等质地。
三 插花器具:插花器具聚多,除烧陶、玻璃、金属和植物枝叶编织的篮筐以及塑料制等普通器具之外,还用日常用具如:贝壳、盐罐等。
(1)基本容器:小钵、小罐、小杯等长条形和圆形线盘、有脚的水盘,满足花枝下垂挂下来的细高筒形花器。
材质:不局限于烧陶,凡是来源丰富而且坚固的制品都可使用。
(2)其他造型的容器:容器形状、色彩、材质是否与花艺设计
题相吻合、比例是否适称是不可忽视的。
A陶瓷器:种类多、形状多但石粉制作瓷器敲击发出的是金属声,用粘土制作品敲击的声音发哑。
B赤土陶器:用专陶土低温烧制而成的,用作花艺容器时,一般内壁都有防水层,材质较脆小心使用。
C金属容器:铁、铜、银都有悠久的历史,给人视觉上厚重感。
D篮筐:形状多样多为竹、藤等植物器官编成。
E塑料容器;最新的塑料容器不但品质好,而且非常普遍,体轻而不易打破,价格便宜。
F玻璃器皿:多为透明的,所以要注意处理花茎,水也得保持清
洁。
四 花束包装材料
A丝带, B魔带、纸亚龙贴布、珠链、拉菲草, C金粉、天发丝、日本珠针, D心插, E香包, F 彩带, G花篮卡, H剪刀、缎带刷、卷边机、铁丝, I布娃娃、各种小球珠等。
第三节 学习插花的方法
学习插花和学习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有浅入深,循序渐进,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过程如下:
⑴认识花材名称→⑵了解花的形态→⑶了解各种花材生长自然环境→⑷学习插花美学构图原理→⑸临摹规范优秀作品→⑹把作品组合创作成新作品→⑺学习各种花卉在插花中的使用→⑻创作有个性的作品。
(1)--⑸是初学阶段初学者应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反复的过程; ⑹--⑺是中级阶段可加入个人的手法变法,在这一阶段中要不断思索; ⑻是提高阶段要在花卉选择,配置,花器选择方面要加强,并且要对各种手法溶汇贯通。
插花体会:
1、要肯花时间;
2、要肯练习(光看不练是不会提高,光练不看是不会进步的);
3、要经常给自己充电;
4、要时常激励自己制作思维。
第二章 插花基本理论
第一节 插花基本知识
一插花材料:
狭义概念:具有观赏价值的,具有色彩的花朵。
广意概念:
1、物质:植物根、茎、叶、花、果以及轻工材料;
2、精神:创作者的精神、感情、思维变化。
所以插花艺术是由物质和精神集中于一体的艺术品,有时间性(短暂性)的艺术品。
二 花材按花卉形态分类如下(图12、13、14):
图12 图13
(1) 线状花材:具有长状花序序,肉穗花序的植物,穗状花如:剑兰(唐菖蒲)、晚香玉、金鱼草、绣线菊、紫罗兰、蛇鞭菊、贝壳草、飞燕草等
(2) 团块状花材:以独立的单体花枝形象出现,花形固定而厚实如:玫瑰、现代月季、香石竹(康乃馨、大丁)菊花、扶朗花(非洲菊)、郁金香、翠菊、向日葵、芍药等。
(3) 异状花材:富有个性的形态花材,是具有特殊的造型.如:鹤望兰(天堂鸟)、帝王花、皇后花、红掌、火鹤花、百合、鸡冠花、黄金鸟等。
(4) 散状花材:花形小而碎,密集形成、有的聚成伞状具有花多、小、密的特点,如:满天星、情人草、勿忘我、小菊花、孔雀草、一支黄花(黄莺)、蕾丝。
观叶花卉(图15、16):具有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耐脱水性强的叶片,可分为线状叶、块状叶、异形叶、填充叶、羽状
图14 图15 图16
藤状叶等。
A、线状叶:叶形狭长,具有飘逸造型:熊草、龙血叶、虎尾兰叶、剑叶、刚草等;
B、块状叶:具有较大的展面如:蔓绿绒(小天使)、黄金葛、绿萝、星点木、花叶芋、富贵竹等;
C、异形叶:特异形状和光彩夺目色彩:龟背叶、变叶木、枫叶、八角金盘等;
D、填充叶:以烘托陪衬为主的小形叶或丛生叶具有叶多、密小的特点如:文竹、武竹、黄金侧柏、蓬莱松、高山积雪、石松、七里香、南洋杉等;
E、羽状叶:如苏铁叶、美丽针、散尾叶、排骨草等;
F、藤状叶:天门冬、常春藤等叶片。
叶片在插花中是作背景,打底(衬底)填充作线条、做造型等应用。特别是现代艺术插花更不要忽略了叶片作用,花材及叶片与花的本身选择时注意其本身花材的刚性材质、形态、色彩。
三 花艺与花材(图17、18)
(一)、市场上常见花材:唐菖蒲、香石竹、月季、菊花其它花材主要以当地市场的材料和叶为主如:
1、新西兰:海芋(白色)还有橙色、红色、粉色、金色、黄色、等钻石百合是新西兰的又一款新宠儿,还有飞燕草、八仙花等;
2、澳洲:帝王花、公主花、袋鼠花、木百合、澳洲梅、银桦等;
图17 图18
3、东南亚:石斛兰、嘉兰、卡特兰、拖鞋兰等;
4、台湾:蝴蝶兰、安祖花(红、粉、绿、白、绿白、绿红);
5、南美热带区:蝎尾蕉;
6、中国:大花蕙兰、乳茄等;
(二)、市场新品种:洋水仙、尾穗苋、草原龙胆、贝壳花、猪笼草、芍药、八仙花、气球棉、宫灯花、风铃草、小茴香、蕾丝花、夕雾草、连翘、水龙珠、菠萝花、山归来、大莎草、孔雀蔺、木贼、熊草、钢草、草叶蕨、星点木、乌巢蕨、竹芋、高山积雪、阔叶武竹、银荷叶、富贵竹、沙巴叶、巴西木。
Ⅶ 插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插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东方插花艺术的发源地。插花艺术可谓是无边无际的,她给人以无限的魅力,人们在制作与欣赏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为发掘和弘扬中国插花艺术,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奇葩重放光芒,也为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及加强园林、花卉等专业的学习,本文通过对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制作、搭配、 护理 和鉴赏的介绍,使人们对插花艺术的综合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插花艺术 中国式插花 插花种类 插花制作 护理和鉴赏
插花是以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作为素材,以一定的技法为基础,经过艺术构思和适当的整形修剪,按照艺术构图原则,并进行色彩搭配设计后,将其插在能盛水的容器或能保水的基质上,组成一件既具一定思想内涵,又能再现大自然美和人工美的花卉艺术品。插花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高雅的审美艺术,它与建筑、雕塑、盆景、及造园等艺术形式相似,是最优美的造型空间艺术之一,因此常称为插花艺术。
1.插花的溯源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中国的插花艺术,历史悠久。人们爱花,以插花自娱,继而用作佛教供花,后来才逐渐扩展到装饰领域,由此而发展成一门艺术。它与我国的哲学、文学、绘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1.1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
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根据其发展历程的特点,大体可划分七个阶段。先秦(即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年),为插花的原始时期。汉魏南北朝(即公元前200年—公元580年),为插花的初级阶段。隋唐五代(即公元581—960年),为插花的兴盛时期。宋元(即公元960—1368年),为插花的精雅时期。明代(即公元1368—1644年),为插花的完善鼎盛时期。清代(即1644—1911年),为插花的兴盛至衰微变迁时期。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为插花的复苏和繁荣时期。中国插花界盼望已久的第一届全国插花艺术展于1990年10月在上海举行,标志着我国插花又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这是我国插花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2 西方插花艺术历史
西方插花艺术起源于文明古国埃及。在古埃及出现插花艺术后,随着文化的交流、贸易的往来,插花艺术逐渐传入希腊、罗马、荷兰、比利时、丹麦、英国、法国等国家。文艺复兴后,插花艺术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了瓶花、篮花、束花等多种形式,成为室内陈设和社交活动常用的装饰品和礼品。16至17世纪,西方插花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式风格,而在欧洲流行。18至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强盛,西方插花艺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局面。
总之,插花艺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在世界上形成了东方式和西方式两种不同的插花艺术。但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渗透,插花艺术的两种风格也在相互融汇和贯通。
2.插花的种类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插花风格,由于有着悠久的传统和历史,每每随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文化背景和时代特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风格、类别和艺术流派,按五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分,主要有下列几种插花形式:
2.1 按用途分类
2.1.1 礼仪插花
主要指用于各种庆典仪式、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的插花。也称为“实用插花”,比如篮花、捧花、瓶花、桌饰花、胸花等。
2.1.2 艺术插花
主要用于展览、学术交流。如各种插花展览和学术交流的插花,形式多样化、自由化。
2.1.3 生活插花
主要用于日常生活或居家室内装饰的插花。一般比较简单,根据主人的喜好进行插作,除了装饰性,有时更注重生活的艺术性、生活情趣的表现。
2.2 按艺术风格分类
2.2.1 东方式传统插花
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由于受东方各国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它和东方园林一样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色彩朴素淡雅,意境含蓄深远,主题突出,耐人寻味;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不过分要求花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寡,以姿态神韵和天然雅趣取胜。因而东方式传统插花以形式美和意境美著称于世。
2.2.2 东方式现代插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情趣的变化,东方式现代插花对花材、容器的选用更丰富,构图更自由多变,意境表现更时尚更多样化。
2.2.3 西方式传统插花
是以欧美各国为代表的一种插花形式。与东方式插花迥然不同。它受西方人崇尚自然、开敞外露、热情奔放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性格影响,擅长用花材的人工美来表现主题。其选材讲究繁盛,以表现植物的群体美取胜,造型注重规则,以对称的几何图形为主,形体大而端正,色彩鲜艳丰富,追求块面效果,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风格。
2.2.4 西方式现代插花
适应于西方人现代的审美情趣、时尚追求及美化生活的需要,引入中国插花不对称式构图的形式,突破了规范几何图形构图的形式,极大地拓展了自由创作的空间,吸纳东方式插花线条造型的长处,作品显得更加活泼、流畅和优美。
2.2.5 现代自由式插花
是一种抽象、写意、非常个性化的插花形式。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插花交流也日趋增多,现代自由式插花是在东、西方插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兼容了东西方插花特点。在花器花材的选择、构思造型的确定、花叶色彩的处理等方面更趋自由、随意。常用非植物材料如金属、 玻 璃、塑料、棉织品等陪衬和点缀,表现的主题往往使人较难理解,作品完全溶入了个人的性格、爱好和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3 按插花材料性质分类
按花材性质的不同可分为鲜花插花、干花插花、人造花插花(包括绢花、涤纶花、塑料花等)和水晶花插花(水晶花材由高级树脂组成)。
2.4 按插花使用的容器分类
瓶花:是以高型的花瓶为容器创作的插花;筒花:是以高型的筒状容器创作的插花;盆花:是用浅身阔口的盆作为花器的插花;篮花:是用篮作为花器的插花;钵花:是用花钵、针盘作为花器的插花;缸花:用缸作为花器的插花;筒花:用筒作为花器的插花。另外还有异形容器作为花器的插花,如碗花、吊挂花、敷花。
2.5 按艺术表现手法分类
2.5.1 写实手法
崇尚自然,以现实具体的植物形态、自然景色特征进行艺术再现。写实手法插花的形式有3种:一是自然式,主要表现花材的自然形态,根据主花材的形态又分为直立型、倾斜型、下垂型等;二是写景式,又称盆景式插花,以自然景色浓缩于盆中,表现自然风景为主的写景插花;三是象形式,以动物或其他物体为特征进行创作的插花,如熊猫、孔雀、蝴蝶、塔、桥等。
2.5.2 写意手法
这是东方式插花或现代自由式插花的特点,利用花材的属性、谐音、品格或形态,表达作者的意念、情趣、寓意,并配以贴切的命名,耐人寻味,达到某种意境。
2.5.3 抽象手法
抽象手法可分为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两种。理性抽象插法:属装饰性插花,不注重表达情意,而强调理性;用几何方法进行构图设计,具有均衡、对称的图案美;注重质感、量感和色彩;花型主要有三角形、半球形、L形、新月形、S形。感性抽象插法:无一定形式,也不受任何约束,根据创作者的灵感任意发挥,随意性大,往往不易被人们理解而难以产生共鸣。
3.插花的制作
在制作插花前,要做好花材的选购、容器的准备等前期工作,同时还需了解和掌握造型的原则,花材的寓意、插花的步骤和技巧等,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开始制作插花。
3.1 选购花材
一要看花。含苞欲放为好,盛开者为次;色彩鲜艳为好,暗淡者为次。
二要看叶。新鲜、损伤小,精神饱满为好,变色、萎焉、掉叶为次。
三要看切口。新鲜、损伤小为好,干枯、损伤大为次。
四要看花梗。粗壮、新鲜为好,瘦弱、变色、腐烂、有异味为次。
3.2 构图的原则
中国插花崇尚自然,避免四平八稳,平淡无奇,力求稳中生奇,给人以自然稳定的感觉,同时又要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在插花构图中要掌握以下6项法则:
高低错落:指花枝的安排要有长有短,有前有后,有高有低,水平面和垂直面要相互错落,显得自然生动,这样作品才有活泼感。
疏密有致:指花材间的距离要有大有小,大则疏,小则密,切忌等距离插入,这样作品才有层次感。
虚实结合:指花和叶的结合,花为实,叶为虚,有花无叶欠陪衬,有叶无花缺实体。花叶相互融汇一体,这样作品才有自然感。
仰俯呼应:指上下左右的花朵或花枝的动势要集中,彼此相互关联,围绕中心顾盼呼应,这样作品才有动态感。
上轻下重:指在插花过程中,一般大花在下,小花在上;盛花在下,花蕾在上;浅色花在上,深色花在下;团状块花在下,穗状花在上。这样作品才有稳定均衡感。
上散下聚:指插花作品在花朵枝叶基部聚拢在一起,似同出一根,簇生在一起;上部自然舒展,多姿多态。
3.3 插花的步骤
3.3.1构思立意:即明确目的,确定主题。插花是为了节日喜庆用,还是装饰环境用;是送礼还是自用;是展览还是学术交流用。主题有多种多样,有轻松的,如亲情、友情、恋情、爱情;有严肃的,如战争、和平、环保等;也有中性的,如时令季节类,即春、夏、秋、冬;还有表现风光类和休闲类的主题等等。
3.3.2选择材料:包括选择花材和花器。花材选择一要突出“鲜”字,即要新鲜。二要根据用途。用途不同,花色也不同,如节日喜庆插花,花色要鲜艳浓烈,如会议插花、花色要素雅、清淡。花器选择一般选用无图案深色或浅色花器,轻松环境如娱乐场所等宜用异形花器,庄严的环境用端庄稳重的花器。
3.3.3掌握比例:在制作前,依据环境条件,决定插花作品的体量大小,插入花瓶内的花高度应是瓶高加瓶口直径之和的2倍左右,插入花盆的花高度应是花盆高度加花盆直径之和的1.5倍左右。作品的长、宽度以不超过瓶高度或盆直径的1倍为宜,总之要做到比例协调、和谐美观。
3.3.4构图造型:各式各样,千变万化,主要有七种。按整体外观分,有4种,即对称式、不对称式、盆景式、自由式;按主要花材在容器中的位置和姿态分,有3种,即直立式、悬崖式、倾斜式。
3.3.5色彩搭配:花材的色彩要符合主题表现,与环境色彩相协调。欢庆场合用艳丽的暖色;厅堂可用淡雅冷色;明亮的空间用色彩浓烈的花朵;阴暗转角处用淡亮的花朵。色彩可通过调和色和对比色来处理,以达到最佳的色彩搭配效果。
3.3.6作品命名:东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都有命名,西方式插花则命名较少。命名有规定命题(依据规定的题名进行创作)和自由命题(依据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两种,命名方法有以时令季节命名、以自然风光命名、以山水地域命名、以个人情感命名、以造型的形象命名、以艺术的象征意义命名、以诗句命名等七种。
4.插花的色彩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又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用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就花材的种类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 眩 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来看,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 玻 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就东西方花艺特点而言,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以优雅见长。
5.插花的护理与鉴赏
5.1 插花的护理
插花的合理护理对延长花期有重要作用,而对鲜花的护理和对干花的护理又各有不同。
鲜花的护理:① 清洁水质,保持适当水位;② 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③ 温度和光照的调控要适宜;④ 使用保鲜剂;⑤ 远离水果存放处。
干花的护理:① 保持环境干燥、通风;②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除尘;③ 一定时期,干花作品的色彩要还原;④ 一定时期,干花作品要整形复原。
5.2 插花的鉴赏
插花作品的鉴赏方式随时代风尚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可以曲赏、图赏、酒赏、香赏、琴赏,还可以谭赏、茗赏。在鉴赏插花作品的时候,应以形式美和内容美这两方面表现的优劣为标准,用心去欣赏,细细品味,慢慢琢磨,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回味无穷,给人以启迪,达到欣赏的真正目的。
6.结语
插花艺术属造型艺术范畴,可谓是无边无际的,是一门涉及园艺、雕塑、美术、 摄影 、音乐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她给人以无限的魅力,人们在制作与欣赏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插花艺术既有很强的艺术性,又有广泛的实用性,全面了解和掌握插花艺术的历史、分类、制作、布置、护理和鉴赏等综合知识,对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水平、陶冶情操和美化生活、工作环境都起着有益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实践,拓宽自己的眼界,做一个全能的人。
参考文献
[1] 曾端香 《插花艺术》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
[2] 王莲英,秦魁杰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3] 林木 《东西方插花艺术对比》 湖南林业出版社, 2007年
[4] 谢利娟 《插花一本通》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
[5] 张继连 《浅谈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 现代农业出版社, 2007年
[6] 李靖 《插花艺术浅谈》 现代园艺出版社, 2007年
[7] 黎佩霞 《插花艺术基础》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
[8] 徐海宾 《赏花指南》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9] 汪海霞 《浅谈现代插花艺术》 天津农林科技出版社, 2004年
[10] 何孝永 《插花世界》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年
Ⅷ 请问各位对插花艺术的理解怎样呢
1.插花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插花艺术具有很强的可视性与直觉性,极易引起人们的美感。这是由于它是以大自然中的最美、最富有生命力的花为素材进行创作的,花最醒目最诱人,欣赏花的艺术品就能更直接更快速地使人获得美感。
2.插花艺术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
如前所述,插花艺术是以饱含生命意义的自然植物材料为素材,并在创作中以充分展现花材原有的自然形态美为主导的。因此它是最富有表现自然和谐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它又是科学地艺术地将植物自然属性美转化为人格化的(理想化的)自然美的花卉艺术品,并蕴寓深广的内涵,赋予造型深邃的思想美和意境美。这种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美的作品,为插花艺术的审美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想象力,给人以很强的美感和艺术享受。这一艺术美的创造在东方式的插花特别是中国传统插花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和深刻,因为热爱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是中国艺术固有的灵魂。
3.插花艺术是实用艺术与审美艺术的有机融合
插花作品既有广泛的实用性又有很强的欣赏性,有实用与审美折双重价值,不管它应用在何处,其主要功能都是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创造一个充满活力与生气、充满温馨祥和的环境气氛。与此同时,它也将大自然的美和生命力引入人们的生活中和心田里,使人们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获得美的享受。
(二)插花艺术欣赏的条件与方法
一切审美活动都必须有相应的主客观条件,才能取得良好的审美效果。对于插花来讲,其客观条件是要有好的插花作品及好的欣赏环境;其主观条件则是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三者在审美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插花艺术的审美不能依赖文字语言,也不能依靠情节说教,而主要是靠视觉来产生直接的感染力。一件好的插花作品,它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应当是很美的,给人们愉悦和舒畅感。这种美和愉悦感是由作品整体形象的和谐美引起观赏者视觉感受的结果。整体形象包括造型的优美、花色的调和以及构图的合理得当等等,是形式美的综合体现。而一件好的具有吸引力的插花作品不仅仅以它的形式美而诱人,更能够打动人的则是其内涵美与意境美,即主题思想的新颖生动会更令人悦目赏心,作品中所蕴涵的意境,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能打动人,更能唤起欣赏者的联想与共鸣,并久久不能忘怀。有了这样的好作品,才能使人产生美感,欣赏活动也才能顺利进行下去。而当前社会上有不少开业庆典的大花篮插作,大都毫无章法,粗制滥造,使很美的花材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不能使人产生美感的作品,自然也无好的欣赏效果,欣赏活动也无法顺利进行下去。另外,欣赏环境也是影响欣赏效果的主要客观条件之一,俗话讲得好:“好花还需绿叶配”,说明起陪衬烘托作用的绿叶的重要性。插花作品的欣赏和应用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一个好的陈设环境来烘托陪衬。一个简洁素雅清静的陈设环境更能烘托出作品的清新妍丽、勃勃生机的神韵之美。这样的审美环境才有助于欣赏者舒心地领悟艺术的真谛,更能增强欣赏的效果。我国古代欣赏插花作品十分注重环境效果,陈设的作品必须具有上乘的几架、名家字画相陪衬;欣赏时或一边饮酒品茗,欣赏乐曲,或即兴咏诗,由视听达心悟,从而获得多层次的美的享受。
有了好的作品和良好的环境,还必须拥有相应的欣赏者。好的欣赏者,才能够很好地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美,否则就像马克思说过的一样:“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再好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欣赏插花作品也是如此,不认识花材,不懂得色彩学知识,不明白花文化的象征意义,那只能是一种简单的知觉性的感受。花插得越多越好,花色越艳越好,越热闹越好,仅此而已,其他都说不出所以然。如此“欣赏”,充其量也仅仅是悦目而已,何有情感的共鸣、情操的陶冶!插花是一门高雅艺术,欣赏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要以热爱艺术、追求艺术美的心,去潜心品味艺术,才能深刻领悟艺术作品的内涵与美感,获得发自内心的感受。如果对插花知识、花材特性、寓意等有所了解,便有助于领悟插花艺术的美。所以,欣赏插花艺术同样是一种精神需求,是一种情操的修炼,不仅美化装饰了生活,而且还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能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热爱。
欣赏插花艺术还需要有恰当的方法,如同欣赏绘画、书法、雕塑等作品一样,是一种静态的欣赏,需要有一定时间的驻足停留,对每件作品细细欣赏,凝视静观整体造型以及每个花枝形姿色韵的美,进而揣摩回味其意境的美,领略作者的情感体感,从而引起自己的情感活动,而不宜走马观花地浏览作品,否则就无法用心去感受作品的美,也自然不能真正领略到插花艺术的美,获得深层的美感。
静观插花作品还必须选择合适的视距与视角。通常根据作品大小决定观赏的视距,一般距作品1.5m~3m的距离,面对作品的主视面为宜。视角的选择要根据作品的造型和摆放的位置而定,大多数作品都以平视为主,部分下垂式造型作品必须摆放在视线以上的高处,因此须仰视欣赏才能看到作品的最佳观赏面。另有部分水平式造型的作品,适宜摆放在视线以下的茶几上或其他低矮处,因此只有俯视欣赏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另外,还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欣赏插花作品时不可以随意移动或手摸作品,因为它们都是清新鲜活的植物材料,又是轻轻地固定在一起的,随便触摸,容易变动其位置,影响造型与美观。
(三)插花作品欣赏品评的标准
品评插花作品优劣的标准十分复杂,难以找出绝对统一的标准。根据多年创作、实践和不断总结国内外插花大赛评比的经验与规律,现提出以下几条欣赏评判的标准,以供参考。
1.整体效果
插花作品直观性可视性都很强,而在视觉审美上首先给人以强烈印象与感受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也就是说观众第一眼的视觉效果常常能看出作品整体形象(形体)的优劣。它包括作品的造型尺寸是否合理稳定,花材给合、容器的搭配等是否合理优美,整体色彩是否和谐等等。这些方面的综合状况,构成作品的整体效果。它们常常是引发评论者的美感进而将其作为评定作品优劣的首要依据,因此,可以说这是品评插花作品最直观的视觉效果。
2.构图造型效果
这是形式美的主要标志之一。它主要包括造型是否优美生动或别致新颖,是否符合构图原理,花材组合是否得体,各种技巧运用是否合理娴熟(如稳定感、层次感、节奏感等)。
3.主题表现
这是构成作品思想美,意境美的重要标志,也常常是体现作品是否有创意,内容题材是否深刻新颖,命题是否贴切,意境是否深邃、隽永,能否引人回味遐想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东方插花艺术作品中被视为作品的灵魂,无论是创作或欣赏都成为最注目的内容,因为它是最能引发美感与情思活动的。
4.设色效果
主要看整体色彩的搭配,即花材之间的色彩搭配,花材与容器之间色彩的搭配,以及作品与周围环境色彩的关系,是否协调美观,是否符合色彩学的原理。插花设色无论是华丽多彩或浅淡素雅,均以和谐为标准。
5.技巧运用
主要看构图中剪截、捆绑、包扎,花材固定,花插花泥的掩盖技巧,是否处理得干净利落及其熟练程度。
以上五条品评标准,大体可以包含插花作品的主要表现内容,可以据此判定它们的优劣,所以比较适用于所有插花作品的评比。但因东西方插花艺术各有自己的风格与情趣,审美观点也不相同,具体评比时,五条标准的排序可以调整,如在我国几届插花大赛中,东方插花艺术评比标准为:①主题表现占30分;②造型占25分;③色彩占25分;④技巧占20分。而西方插花则:①色彩占30分;②造型占25分;③主题表现占25分;④技巧占20分。由此可以看出,东方插花艺术着重意境美,而西方插花艺术着重色彩美,各有侧重,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而具体灵活掌握。
Ⅸ 插花艺术|各个时期的主流花型
花道的历史其实就是“型”的历史,以室町时代的“直立花”为起点,花型的改变经历了江户时代前半期的“立花”,后半期的“生花”,明治时代的“盛花”,昭和时代的“自由花”,二战后的“造型花”……每个时代都创造了各种新的花型。
虽然顺应时代的要求诞生了多种崭新的花型,但是花道家们并没有抛弃旧的花型,都完整地保存并传承下来。那么,让我们沿着时间的长河,追溯一下各个时代主流的花型。
▲ 直立花:迄今为止最古老的花型
▲ 时间:室町时代
▲ 主要用途:和式会客间装饰物
▲ 表现特点:中心位置垂直竖立一根枝条,称为“真”,然后在其周围添加应季的花草作为辅助,这些辅助称为“下草”
『仙伝抄』中的直立插花
背景: 在直立花之前,插花的风格偏重于自然风。保持植物原本的自然形态,随意投入花器之中,自然随性是当时的主流。进入室町时代后,在和式风格室内装饰的担当者中,出现了专门对花艺设计表现出特殊才能的群体,他们确立了花的构成论,最大限度表现自然花卉的个性,在选定的花器中将自然之美重新组合构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插花由无规则的自由表现演变为按照统一规定设计组合的形式。
代表人物: 建构了东山文化的将军足利义政,作为强大的后援支持了当时的文化发展。当时活跃的花道家,有池坊专应(1482-1543)和拥有阿弥称号的文阿弥。这两位名人一直作为竞争对手被人们比较评论。池坊专应偏重于对达官显贵展示花艺,并且将自己独特的花艺理论宣传推广,著有《池坊专应口传》等影响深远的著作。而文阿弥的花作偏重于当时的世俗风气,表现出的意境是将自然完整地再现于花器之中。
▲ 立花:大名官邸与书院插花
▲ 时间:江户时代
▲ 主要特点:豪华、繁复、华丽
立花図屏风(江戸时代)
背景: 室町时代的直立花虽然只是和式房间装饰的一个构成要素,但在当时,插花已经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受到大众的鉴赏品评。通过增加花材的数量和种类,逐步形成了大型花作的创作,于是诞生了与大名官邸书院相得益彰的富丽花型“立花”。发展:起初仅仅在直立花中起辅助作用的“下草”,花材种类逐渐多样化,形成了立花“心、副、请、正心、见越、流枝、前置”这七个特有的构成要素,也成为“七道具”。因为每根枝条都有各自的含义作用,于是形成了“役枝”这个概念。之后,在江户时代后半期,诞生了在大型的枝干上嵌入枝条的手法,称为“胴作”。原有的七种基本部分之上加入“控”和“胴”的制作手法,发展成为表现形式更加充实丰富的“九道具”。
大致而言,立花是一个圆形的设计。在中心位置固定好“心”,然后从中心向前后左右分化出分枝,向周围延伸扩展。但是,花材伸入水面之下的根部到显露于水面之上的特定高度的枝条都要求笔直挺立,需要去掉多余的枝叶,保持在一条直线上。虽然立花通常使用体型较高的瓶状花器,但也会使用广口、上端为水盘设计的特殊花器。在水盘中铺满砂砾之后创作的立花成为“砂物”,砂物也属于立花的一种表现形式。
池坊550年祭复原的《前田邸大砂物》
代表人物: 为了支持立花的创作,后水尾天皇(1596-1680)在皇宫中频繁举办立花展会。这一时期令人瞩目的花道家有立花高手二代池坊专好(1570-1658),创作了当时堪称巨型“砂物”的大住院以信(1607-1696),以及不拘泥于固定形式,追求立花自由创作的富春轩仙溪等。代表书籍:在元禄期(1688-1704),立花逐渐在富裕的市民阶层流行开来。民间出版的以《立花大全》(1683)为代表的含有大量图片的书籍,促进了立花的普及。立花在当时还成为成年男子的必修品味课程。
▲ 生花
▲ 时间:江户时代后半期
▲ 特点:简洁、以儒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发展出“天、地、人”为基本元素的花型
『古代生花図巻』
生花図屏风江戸时代初期の作品苍风のコレクションの一つ
背景: 到了江户时代后半期,引领时代进步的不再是特权阶级而是富裕的市民阶层,他们成为新兴文化的重要推手。复杂的立花难以为大众所广泛接受,为了顺应市民阶层的审美,诞生了仅由三根役枝构成了简洁花型。生花的特点:在当时,这种新的花型被称为“生花”(读作IKEBANA),而之后“IKEBANA”这个词演变为日本插花艺术的总称。由此可见,这种“生花”得到了空前的推广和普及。为了区别于日本插花艺术总称,江户时代后半期,在特指花型的场合中,虽然仍写作“生花”,但一般读为“SEIKA”或“SYOUKA”。与“立花”一般制作成圆形不同,生花一般制作成竖着分割的半圆形。与“立花”相同,三根枝条的根部要除去多余的枝叶,将它们固定在一起,立于水际之上。但是,与立花笔直向上的插法不同,生花的主枝向左或右倾斜30°,这是生花的一大特征。
生花的组成: 虽然生花的重要构成要素都是三根高度不同的役枝,但是因为各流派的手法相异,三根枝条的具体叫法是不同的。以高低为序,池坊称为“真、副、体”,古流称为“真、流、受”,未生流称为“体、用、留”,远州流称为“真、行、留”等等。然而,这里只是单纯的称呼上的不同,在它们的含义中都能捕捉到与“天、地、人”相对应的意味。三根枝条的长度比例,在各个流派的具体实践中也是有差别的。
左:池坊生花,右:龙生派生花
▲ 盛花:新兴植物的运用
▲ 时间:明治时代(1868年–1912年)
▲ 特点:扁平的广口水盘中制作,如在水中盛放,花脚在水平方向平铺开
背景: 随着明治时代的文化开放,西洋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以及文化风俗大量传入日本,花艺设计也受到西方的影响,西洋的园艺植物逐渐流入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栽培。以往日本的花道作品都是把枝当做中心的,所以花型多用绵长、弯曲的枝条。而西洋的园艺植物相比长度较短,过于笔直、缺乏变化,显得较为单调。如何将外来的植物更有效地运用于花道作品中成为一个课题。于是利用西洋花材在广口水盘中创作鲜花的崭新花型---盛花应运而生。
▲ 自由花:运用植物的艺术
▲ 时间:昭和初期(1926年昭和元年)
▲ 特点:抽象、自由、以强调创作思想为核心
背景: 与大正民主运动相呼应,美术界也掀起了追求自由、个性的风潮。在这一历史洪流中,从大正时代开始一直到昭和初期,强调创作思想的“自由花”出现并开始流行。发展:当时的花道家们从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等抽象派画家、艺术大师们的理论和抽象绘画手法中汲取精华,确立了如点、线、面三要素的构成设计理论。也就是从这个时代起,干燥花素材,经过人工加工过的特殊素材,植物以外的各种奇异素材开始大量使用在花艺创作上。
左为插花作品,右为美国抽象派画家Jackson Pollock作品
自由花是以抽象、自由的造型设计为特征,是使用植物素材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于立花、生花,需要役枝来决定花型的方向;自由花更注重的是创作者本人的个性。
“自由花”,不是任意而为、毫无章法的无流派产物,它是一种新的花型,需要从专门的花艺教室习得。
▲ 造型花:前卫插花
▲ 时间:大正时代末期
▲ 特点:雕塑艺术,使用金属、石头、玻璃等大胆元素
敕使河原苍风 「古事记连作鸟髪(とりかみ)」
背景: 大正时代末期在美术界兴起的前卫美术运动也同样席卷了花道界,对过度囿于古典型式、缺乏独创性、陷入形式主义、定格化的花道提出了质疑。昭和五年(1930),由庭园设计师、评论家重森三玲,刺史河原苍风(草月流初代家元)等提出了“新型花道宣言”,倡导传统花道的解体。花道艺术近代化的这股洪流与战后前卫插花艺术相交融,积极地使用金属、石头等大胆的元素,并且能看到不使用花器的空间造型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不使用鲜花仅使用石膏涂抹枯枝为素材的作品,甚至有抛弃植物素材,利用铁制品构架的作品登场。“这还能称之为花道吗?”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日本前卫插花艺术家中川幸夫以及作品,请点击链接)发展:前卫插花艺术运动结束于超越现实的“造型花”。“造型花”虽然处于“自由花”延长线的位置上,但更准确地说,“自由花”是抽象的绘画,“造型花”是雕塑艺术。现在,前卫插花运动已经告一段落,更倾向于对古典进行重新评价和继承。
2019年6月草月流宫城県支部展「花回廊」(家元出品)
花道的舞台艺术:家元いけばなLIVE IN 高崎(2014年)
花道作品的“型”,经历了直立的“立花”,倾斜的“生花”,水平方向发展的“盛花”,以及重视创作者个性的“自由花”以及前卫插花运动中的雕塑艺术“造型花”这一发展过程。综上所述,各个时代产生的花道之型,无不是当时的主流文化思想及世界观的体现。
未生流作品
时代的变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及审美的变化等,都在促进花道的不断发展与前进,我们希望在之后的分享之路上,向大家介绍花道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希望更多喜爱花道的朋友与我们互动,提供斑斓的想法,携手相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