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容器颜色
① 插花艺术中插花容器的种类与选择方法
插花艺术中插花容器的种类与选择方法
花材是插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传递者,所以在插花艺术创作中,选用花材、组合花材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插花艺术中插花容器的种类与选择方法,欢迎阅读。
容器的种类
秀丽多姿的插花,需要古朴凝重的盛器来加以映衬。常见的花器有浅水盛器,高盆高瓶或异型器具、筒式花器,除此之外,家庭生活中的盆、碟、碗、茶杯等也可用于插花艺术,并可早就浓郁的生活气息。
花器虽然种类繁多,变化万千,但基本的形态有这样几种:盘、钵、筒、瓶,及其变形。
①盘,基本特征是容器底部浅,口部宽阔。
②钵,基本特征是容器口部较底部阔,底部较深,底足有高有低。
③筒,基本特征是容器口部与底部大小相仿,有圆形,也有三角、四角、六角等形态。
④瓶,基本特征是容器口部小腹部大,有瓶颈。
以上都是台式用花器,此外还有挂式花器,包括悬挂花器和壁挂花器,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供攀挂的环或洞。不同的是悬挂花器四周都完整美观;壁挂花器,因一面是靠墙,所以是平面,完整美观的仅是花器一半。花器的造型本身,也可为插花艺术带来很多灵感。居家插花艺术较之大型的插花艺术展览和竞赛,要更自由随意些,只要手边有花、花器,加上一个平和的心境,便可进行插花艺术操作了。生活中许多日用器皿,均可派上用场。比如厨房的碗、盘、汤盆,塑料的茶盆、漏筐,木制的果盒、果盘,都可用来给插花艺术造景。
容器的丰富性
①色彩丰富,有各种各样丰富的色彩。从艺术性而言,容器颜色以素雅为好,不能喧宾夺主,一般以中性色为宜,如浅灰、浅灰绿、灰白和黑色等,以起到较好的衬托作用。
②质地不同。有陶瓷、玻璃、金属、塑料、柳编、草编、竹编、理石等各种质地。
③形态各异,大小有别。圆形和碗形的容器以插短茎的花为好;长形和圆柱形的则适用于东方式插花。比较深的碗形或高脚形容器,以插西方传统式为好,中性色的花盆则和日本盆式插花相宜。干花特别适合用于花篮插花,野花插在竹篮或藤篮中更见乡土气息。
拓展: 插花艺术基本的知识
插花艺术是自然美与人工的装饰结晶,是人类对自然景物的何创造,主要是依靠生动优美的形象和作者赋予的情感给人们一种感染力。激起人们的美感。因此学习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修身养件的作用。
日本民间所推崇的花道的目的.意义也在十此。
插花作品还有—个特点是制作方便,装饰性强和观赏效果好,普遍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如居室装饰、馈赠亲友、探视病人、婚良嫁娶用插花已成为当的的时尚。另外国家的重要活动,如接待外宾、欢迎贵客,在礼仪场所也普遍用插花来烘托气氛、传达感俏。大型会议、文艺演出和运动会也少个了插花作品。还有商业用花,如商场开业、宾馆、饭店和办公楼的环境美化,用插花来装饰已经蔚然成风。
插花史话
中国插花历史学在1500年的六期时期就有插花在寺庙里供奉佛像用,后人称之谓宗教花。到了隋唐时期就流行到皇官贵族之中,在官宦子弟之展开的斗花和穆春槛活动,唐朝李后主每到春天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不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让观赏.这足以说明当插花已经普及到皇宫贵族中,后人称之谓宫廷插花。宋朝插花流行到文人雅土之中、北宋文学家苏拭在“惜花”中写道“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关儿咳”南宋时文人张道洽“瓶梅”中写道“寒水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后人称之谓文人插花,到了明清时期,插花技艺流传更广,明朝文学家袁宏道‘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校虽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校正,二枝四枝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清朝关于插花的记载更多、如陈昊子著的“花镜”中就有“养花插瓶法”和“香萨花瓶”记载,陈其年咏蝶恋花;小小哥窑凉似雪,插一瓶烟,不辨花和叶。”足以说明插花艺术已经普及民间、后人称之渭民间插花。中国插花特点崇尚自然风姿和风格.使插花达到虽由人做,宛如天成的艺术效果。
;② 艺术插花的器皿
艺术插花的器皿
插花器皿品种繁多,数不胜数。以制器材料来分,有陶、瓷、竹、木、藤、景泰蓝、漆器、玻璃和塑料等制品。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特色,作用于插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那么艺术插花的器皿有哪些?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陶瓷花器具有精良的工艺和丰富的色彩,美观实用,品种繁多,是中国传统插花容器,颇受人们的喜爱。在装饰方法上,有划分、浮雕、开光、点彩、青花、叶络纹、釉下刷花、铁锈花和窑变黑釉等几十种之多,有的苍翠欲滴、明澈清润;有的瓷彩艳丽、层次分明。江西景德镇产的瓷器,驰名中外。江苏宜兴,有陶都之称。此外,山东的淄博,河北的邯郸,福建的德化,广东的石湾,浙江的龙泉,河南的禹县等陶瓷产地,再国内外享有盛名。
玻璃花器常见有拉花、刻花和模压等工艺,车料玻璃最为精美。由于玻璃器皿的颜色鲜艳,晶莹透亮,已成为现代家庭装饰品。塑料器皿、景泰蓝器皿和漆制器皿用于插花,都有独到之处,可与陶瓷器皿相媲美。在艺术插花中,用竹、木、藤制成的花器,具有朴实无华的乡土气息,而且易于加工,形色简洁。
插花造型的构成与变化,有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花器的形与色。就其造型而言,花器的'线条变化限制了花体;也烘托了花体。现在所使用的花器多以花瓶、水盆和花篮为主,也可选用笔洗、笔筒、竹管、木桶、杯、盘、坛、壶、钵、罐等生活器皿。
花瓶的造型,有传统形式和现代形式。中国古典风格的花瓶有古铜瓶、宋瓶、悬胆瓶、广口瓶、直统瓶、高肩瓶等。现代的花瓶形式讲究抽象形体,形式简练,线条流畅,有变化花瓶、象形花瓶、几何形花瓶等。
水盆是近代出现的插花器皿。式样繁多,形状各异,一般盆口教浅。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S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多种形式。水盆有很大范围盛花能力,但自身无法固定花枝,需要借助于剑山等物固花。
花篮,常见的是一种编制品,外形很美观。如元宝篮、花边篮、提篮等。有时可以根据需要编制花篮。但是花篮也有不足的地方,它无法盛水和固定花枝,需要另行配置盛花和固花之物。
;
③ 插花色彩的设计和配置从哪几个方面考虑分别有哪些配色方案
插花色彩设计时掌握的问题
来源:农业政务网 日期:2011年5月24日
确立调子后,色彩设计中还应掌握那几个方面的问题?
色彩时插花造型的主要要素之一,确立调子后,设计中遵循形式美要素的组合原则时,还应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色彩布局平衡。
布局上色彩的平衡是插花构图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求得色彩平衡,插花作品的布局上应“虚设”一条中轴线,花材色域的重量就在轴线两边起作用。如果只考虑轴线两边花枝数量、花朵大小均极其相近,还不能肯定中轴线两侧是否布局平衡,因为尚未将色彩平衡考虑在内。因此,插花时应当把轻、重两色系的花朵交错排列,“等量”的分置于两侧,才可造或色彩布局的平衡。同样,若把重色系的花枝插在构图的上部,轻色系的花枝插在接近下部,便会产生头重脚轻不稳的感觉。所以,上下稳定,左右均衡,是插花色彩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准则。
(2)色彩和谐。
在插花中,花卉色彩的配置往往是作品效果的关键。因为花卉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所以运用色彩,科学地对色彩进行设计,是插花创作中发挥感情作用的重要依据,也是插花装饰达到理想效果的具体措施。
确立一个主色调,是插花色彩设计的关键所在,使其他色彩都围绕着主色调起陪衬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主次分明。此在西方大堆头式插花中尤为重要,因为此种插花,颜色是越多越好,在这么多花色里,若不确立基调,显然是难以球的色彩的和谐。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虽不讲究色彩丰富,通常二三种即可,但同样存在着谁主谁次的问题。
色彩的和谐,实际上还关系到每个人的审美观点。通俗讲,各种色彩相互搭配时不应是有明显冲突。在色彩组合中,单色配置显然易获得调合的效果。若将调和色配置在同一件插花作品中,无论出现几种色相,均会表现出统一协调、优美柔和的艺术效果。
(3)色彩对比。
在色彩组合中,如果调和色以柔美统一见长,那么,对比色则以矛盾对立为特点了。在插花的色彩设计中,假如善于利用各种花朵在色相、明度、冷暖等方面的强烈对比,则可借对比色的鲜明对照,浓郁的气氛、强烈的刺激而获得独特的效果。
对比色的组合效果,在补色组合方面得到的效果尤为突出。在插花作品的创作中,作者都十分重视绿叶的配置,因为它是带有原色的补色,对比最强烈。但对比色应用关键也是要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一是主次分明;二是色彩疏密相同,忌平均分配。如面积大小相似的补色组合,效果极差,显得十分俗气、乏味;三是利用黑、白、灰、金属色等来调和对比色,避免产生色彩失调和刺目,如满天星或情人草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总之,在运用对比色,尤其是互补的花色进行插花构图时,定要运用得当,注意使互补的色彩主次分明。同时,利用不同色彩局部之间的相互穿插,做到对比之中有呼应,便可获得即统一、和谐,有生动、鲜明的理想效果。
(4)色彩配置应切合作品主题和背景。
作者通过苦心构思,进行色彩设计,使之与背景协调,与主体内容一致,并能加深意境。它虽然以自然色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却不以自然色彩的美为满足,会更高于自然色彩的群体美、综合美和意境美。
艺术插花的色彩设计
艺术插花既要有优美的造型,又要有明艳色彩,两者均是构成优美形象的主要因素。然而,在一般的审美中往往会偏重于色彩,或者说,色彩的美最易彼人们所接受。马克思任《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色彩的基本要素
色彩是一种物理现象。在日光的照射下,各种物体把不能吸收的日光反射出来。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口光的程度不同,形成了各种不问的色彩。尤其是奇花异卉,更是浓郁鲜艳、五彩缤纷。太阳光一般可分成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
在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的作用下,我们肉眼可以分辨出物体所呈现的色彩。例如见到白色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反射.见到黑色的物体,说明色光全部被吸收.若是对每种色光都有部分吸收与反射,就是灰色的物体。当我们来到花园里的时候,红花、绿叶十分美丽。红花的固有色是红色.是因为大阳光中的橙、黄、绿、青、紫等五种色光基本被红花所吸收.而把红光反射出来的结果。绿叶亦是如此,反射出绿光,是吸收了其它五种色光的结果。
花的红与叶的绿,以及白和黑都足相对而言的,是色彩总的倾向,自然界中绝对的纯色是没有的。若对红花作一观察,不难发现,花除了反射红色光外、对其它色光也有不同程度的反射,只是红色光的成分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已。又如绿叶,由于生长的环境和位置的不同,所反射出来的绿的色度、色性和纯度也会有许多微妙的变化,有冷暖、明暗和纯度的差别,就是一片叶子的正面与背面,所表现出的绿色深浅差异也很大。光的反射就一般而言.质地粗糙、颜色深的物体吸收得多,反射得少。反之,质地光滑、颜色淡的物体对色光吸收得少,反射得多。由此可见,色彩一方面借光而呈现,另一方面,又依附于物体而存在,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不可。无论物体的质地如何,都能表现具体的色彩,而离开了具体的物体,就没有具体的色彩可言了。光与物所形成的种种色彩,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色相、纯度、明度。
色相,是各种具体色彩的名称,或者说是色彩的相貌。例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青、紫等.每个名称都表示一种颜色的色相。色相主要是用来区分各种不同的颜色,增强对色彩的辨别能力。客观世界色彩丰富,变化万千,肉眼所能识别的十分有限。因此,在观察色相时要善于比较,培养识别能力,便于在插花时正确认识和利用色彩。
纯度,指的是颜色纯净程度和饱和程度。在可见光中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纯度越高.颜色越鲜明。当纯净的颜色掺入黑、白、灰等其它色彩时,其颜色的纯度就产生变化,掺入得越多,纯度降得越低。物体色彩的纯度与饱和度有关,与物体表面结构也有关。物体表面结构粗糙,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物体的表面结构光滑,色彩的纯度就比较高。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包含两种意思:其一是同一色相受光后由于物体受光的强弱不一,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其二是指颜色的本身明度,如红、橙、黄、绿、青、紫六种标 准色互相比较的深浅度。同一绿色,受光的强弱、角度和亮部不同,会产生明绿、绿、暗绿等不同的明度。不同的颜色中.黄色的明度较高,仅次于白色;紫色的明度较低.接近丁黑色。插花时,不问明度的色彩相配.能使画面富有变化,增强层次感。不问明度的同一色彩配合在一起,也能使插花的整体感增强。
色彩的视觉效果
人们对色彩的视觉感受,主要来源于色的原色和色的混合形式。
色彩的三原色是其中任何—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的.而其它色可以由这三色按一定比例配合出来。自然界的景物在光线照射下显示出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由这三种原色光组合而成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将色光混合会变亮,谓之加色法混合。在绘画中称红、黄、蓝三种颜色为三原色,若将三色混合会变深.称作减色法混合。花卉虽然没有那么标准的三原色,但可以接近某一种颜色而论。
除原色之外.还有中间色和复色在创造缤纷的世界。所谓中间色,是两种原色份量相等或不等相混合的色彩。复色.就是两个中间色相混合或者三原色相混合所得的色彩。补色,则为三原色相对应的色光。黄对着蓝,黄为蓝的补色;品红对着绿,品红为绿的补色,青对着红,青为红的补色。补色也叫互补色,就是两个相对的色互补。因此,黄与蓝、品红与绿、青与红都互为补色。并列在一起,色彩的对比非常鲜明。
两种原色并列在一起,能给人一种鲜艳明快的感觉;两种中间色并列在一起,色彩比教灰暗。原色与中间色并列在一起效果较佳,是类似色。色彩的变化是逐渐过渡,显得柔和、谐调;若是互补色,容易取得鲜明对比的效果。
互补的两色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色彩呈现跳跃、鲜明的效果。因此,补色关系运用得好,将使插花色彩明亮,生气勃勃,生动地托出主体。相反补色关系如不注意色彩的谐调和花体色块大小的安排,也会产生生硬、火气的弊病。
色彩具有冷暖的视觉效应。在人的生理反映上,色彩的深浅有收缩与扩张的感觉。如红、黄有热烈、兴奋的感觉,所以我们把红和黄以及倾向红、黄的颜色称为暖色调;蓝色看上去安静、寒冷,故而把蓝色和倾向于蓝色的称为冷色调。红与蓝处于冷暖色的两个极端。绿与紫居中,是中性色,偏红的均为暖色。偏蓝的均为冷色。金、银、黑、白、灰五色在色彩感觉上也属于中性色,可以与任何颜色调和,起到缓冲、协调作用。这对挑选花器的色彩很有帮助。
艺术插花的配色
1.花卉色彩的形成和作用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植物叶子的细胞里,都含有绿色的色素。我们知道当日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成六种可见颜色的光谱。如果让六色光再通过叶绿素溶液而透射到白色的银幕上,此时从银幕上的光谱里可以发现:在红色光靠近橙色光及蓝色光的部分,有一条很宽的黑色带,而绿色部分仍是绿色。这说明叶绿素吸收光线是有选样的。
绿色能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这是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进化的结果。同时,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和受到本身质体、色素的抑制,形成了各种不同颜色的枝叶花果。在不同种类的植物体中,所含叶绿素的比例不同,其颜色的深浅就有差异。有一些植物体内。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能使植物呈红色或橙色,它们主要存在于花瓣或果实中。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秋季落时前变黄,就是因为失去了叶绿素,只剩下叶黄素和胡萝卜素的结果。
植物体内还存在着一种花青素,较多地存在于花瓣、果实之中。鲜花盛开所呈现出的一些红色和蓝色等,往往是花青索起的作用。花青素的颜色随着植物细胞液的酸碱性不同而有变化。细胞液为酸性时,花呈红色;细胞液为碱性时,花呈蓝或紫色。用八仙花作酸碱度变化试验,效果十分明显。
花冠居花萼的内方,色彩非常鲜艳.为植物中最为显著的部位,也是最富有变化的部位。花冠颜色主要是细胞中花青素和杂色体起的作用.花的红色、蓝色、紫色来源于花青素;花的黄色、橙黄色来源于杂色体;不具色素的部分为白色。由于花中存在着多种色素。各种花的色素组合情况各有所异,色素存在的多少也有变化,所以花朵开放时会出现天光十色、斑谰多彩的景象。
花卉随着四季更替和生理活动的需要,进行着新陈代谢,色彩也随之变化。花从蓓蕾初绽到枯萎凋零,叶片从新芽叶翠到枯黄落地,颜色都是在不断的变化。—般说来,初放的花色浓郁鲜艳,随后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失去原有美丽的色泽。初放的叶呈嫩绿色并带有鹅黄色.逐渐呈现出墨绿色.到生长末期转黄。果实也是如此,从子房膨大到果实成熟,色彩有一个变化过程。花卉的这种生理特征,为我们插花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限制了花材的采摘时间。
2.插花器皿的色彩
插花器皿的种类很多,各种花器都有自身的色彩特点,再加上人为的着色变化.色彩更是繁杂多变。插花器皿质地有粗细之分、软硬之别、对光的吸收与反射程度有很大的区别,颜色差异也很大。凡是质地细洁、光滑的物质,如金属、玻璃、瓷器,对光的反射较强;质地粗糙的物质,如粗陶、木器等,对光的反射较弱。由此可见.器皿质地对插花色彩影响很大。
用陶、瓷制成的花器是我们插花常用的器皿,其本身也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有许多奇特的色调,如青瓷、唐三彩、祭红、三阳开泰等等。
花器色彩的丰富多变,对插花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如花器色彩选择不妥,也会造成整个作品的失败。例如,用粉彩花卉画、人物图案作画面的花瓶,就其本身色彩配置来说,也许是十分精美的,但与花卉相配,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所以,我们在花器色彩的选择上,耍立足于简洁、统—.每—件花器只要求存在—、二种颜色.或是几个简单色块组合的花器,不能使用或少使用那些描金附凤的花器。
随着现代工艺材料的发现,插花器皿有了很大的发展。如玻璃、塑料制品,色彩鲜艳夺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但要注意与花卉的合理配置,不然易造成庸俗之态。用本色的自然材料制成的花器,如竹编、草编、藤编和木器等,古朴雅致,色彩简洁、大方,十分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若在这些花器上加以着色,也能让人感到精巧华美。
3.插花色彩的设计和配置
插花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耍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捕.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重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 ;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介。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相应的色彩对比,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中国传统配色中有“红间绿,花簇簇”,“红配绿,看小足”的说法。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米。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包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
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干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朴朴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
色彩的感情效果
色彩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不同的民族和传统习惯,不同的文化修养、性别、年龄等,会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效果。
色彩本身是没有任何感性内容的,只有当人的思想意识与其联系起来的时候,才会出现色彩的感受与联想。有许多国家和民族对某些颜色有忌讳。如巴西人以棕黄色为的凶丧之色.理解是人死好比黄叶从树上落下来,所以忌讳。比利时人最忌蓝色.如遇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的服装。埃塞俄比亚人穿谈黄色的服装.是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欧洲许多国家都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十耳其人布置客厅、礼堂、房间时,喜用素色,禁用花色。在我国,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也是多种多样.大致是这样的:
红色:具有艳丽、热烈、富贵、兴奋之情。人们习惯用红花束表示喜庆、吉祥。
橙色:是丰收之色,表示明朗、甜美、成熟和丰收。
黄色:有一种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是黄色的.以示至高无上。在丧仪上、黄色的花使用十分普遍。
绿色:富有生机,富有春天气息,又具有健康、安详、宁静的象征意义
蓝色:有安静、深远和清新的感觉.往住和碧蓝的大海联系在一起,使人心胸豁达。但从消极方面来看,也有阴郁、贫寒和冷淡之感。
紫色:有华丽高贵的感觉。淡紫色还能使人觉得柔和、娴静。
白色:是纯洁的象征,具有一种朴素、高雅的本质。但是白色显得单调,在我国民族习惯中.还有悲哀的含意。
黑色:具有坚实、含蓄、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黑色又易与黑暗联系在一起。
色彩的象征和联想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反应,受到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在插花时只能作为色彩运用的参考,而应按题材内容和观赏对象进行色彩设计。
我其实不懂这些的,都是网络找的,对你有木有用,我也不知道,你看看吧,如果没用就算了
④ 插花艺术的色彩设计与配色方法
插花艺术的色彩设计与配色方法
插花艺术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艺术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插花艺术的色彩设计与配色方法,欢迎阅读。
类似色插花艺术
了解这些色彩的性质和特点后,在插花艺术创作中,可根据不同的花色进行多种色调的组合。
在色环上,向邻近色彩之间的组合称为类似色组合。也包括同一色相而明暗程度不同的花色组合。相邻120°范围内的色相,或同一色相饱和度不同的色调之间的搭配,让人产生柔和、恬静的艺术感受。如选用红色、橙红色及淡黄色等色的花材相配合,或选用绿色、黄绿色和蓝色的花材相配合,由于它们在色相、明度和纯度上都比较接近,组合在一起容易引起柔和、协调感,产生高雅秀丽的格调,适合陈设在书房、卧室等安静环境内。但也应注意各色之间不宜差别太小,以免色彩单调。
互补色插花艺术
在色环上,处于直径两端的色彩的使用称为互补色搭配。由于对比强烈,让人产生明快、刺激的艺术感受。如黄花与紫花相配,蓝花与橙色花相配,红花与黄绿色花相配,都是具有强烈冲击力的配合,色调鲜明突出,富有生动活泼和热烈的美感。在西方古典插花艺术中,常见在橙黄色、黄色及红色花朵中间,插入少量的蓝色花;在紫色、堇紫色花旁插入1-2支黄色花,目的在于增加色彩的鲜明度,活跃画面气氛。
在礼仪插花艺术中也常采用对比色的花材组合,便于表现喜庆欢乐的情趣。但应当注意恰当使用,不可对比太强,以免失去协调感。为了减缓强烈对比的刺激感,可以选用不同明度、不同纯度的缓冲色花材加以调和,或者改变两个对比色花材的分量,均可取得对比而和谐的艺术效果。
冷暖色系插花艺术与单色插花艺术
冷暖色系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也可以按冷暖色系进行花材组合,暖色系花材组合有热烈兴奋之感,冷色系花材组合有安静、幽雅之感,总之,不论采用哪种配色方法,都应当坚持把浅色的花放在构图的上部和外部;深色花则放在中下部和内部。
单色插花艺术:插花艺术作品的全部色彩用单一色相完成,让人产生纯洁、清纯的艺术感受。
另外,学习插花艺术时,除了学习色彩学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当多留心观察自然风景中色彩的组合,它们是创作的最好素材。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
花卉之间的色彩搭配既可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一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用腊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主色调鲜明,配色调和谐。
插花艺术中青枝绿叶有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花卉和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
花材与容器之间的色彩配合,也应当处理好协调与烘托作用,因此,容器的颜色不应当鲜艳华丽,以免喧宾夺主。宜选用造型简洁或色彩朴素、明度不高的古铜色、暗绿色、黑色、暗灰色及棕褐色等容器,与花材相配容易达到协调一致的良好效果。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即采用对比色组合和调和色组合。
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花器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感情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相对应的色彩对比,也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对比等。
插花艺术色彩的设计和配置
插花艺术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艺术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首先,插花艺术使用的色彩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艺术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艺术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艺术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插花艺术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艺术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这三方面的关系若能正确掌握,插花配色就能得心应手了。
;⑤ 插花在色彩协调上有什么要求
插花总的来说分两种:第一种:是规则插花,就是按照书本上的,规规框框的。什么圆形版的,三角的等等。颜权色只要搭配的比较均匀就行,没有太大的要求。第二种:是艺术插花,艺术插花,说白了就是想怎么插就怎么弄,可是你也要有基本的美观感。突出你想要表达的主题,中心,在色彩协调上要有一种规格的美,不能乱插,也不能瞎插。不管是那种插花类型,都要注重的就是颜色的分化,和分配。只要你颜色的前后,颜色的比例,掌握好了,那么你的插花就会很好看,祝你好运。
⑥ 插花容器的选择方法
插花容器的质地
容器质地多样,如陶、瓷、玻璃、竹制等,不同的质地与不同的花材相互搭配,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插花艺术作品。比如牡丹、芍药需要搭配富丽堂皇的瓷器,而山花野草则与竹编容器搭配,别有一番风味。
插花配件与衬饰的选择
配件主要指小型工艺品和摆设等,如贝壳、铃铛等。配件的使用有利于增加作品的气氛。
衬饰主要指容器下面的基座、衬板和作品上装饰的丝带花、纱网、蕾丝等。
对于配件与衬饰这二者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谨慎,避免滥用。以能给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为追求,强调同作品的协调,切忌画蛇添足、喧宾夺主。
⑦ 学习插花如何配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1)色彩和谐。插花的颜色与容器的颜色及环境气氛应和谐。将2~3种花材同插一版容器内时,只能有一权个主色调花材,其他花材色彩起烘托作用。
(2)比例和谐。主要花枝的长度应是容器总长(容器口直径加容器高)的1.5~2倍。这样的比例使人的视觉感到舒适和谐。作品的整体高度与周围空间大小相适应。一般室内摆放插花作品的高度以40~70厘米为宜。
(3)构图均衡。插花时一般要将花朵大的、色彩浓的花枝作为主体花枝,插在靠近中心的下方位置,然后再把矮小、色淡的第二、第三花枝放在主花枝临近的左侧或右侧作为陪衬,最后再插入其他次要的花枝,使人看上去舒适自然。
(4)韵律变化。插花的韵律主要是指其内在的节奏和变化。无论什么形式的插花造型,花朵及枝叶的疏密、枝条的曲直、横斜与高低,以及不同品种的花色搭配等都应表现出韵律变化。
⑧ 插花基础知识:如何挑选插花容器
大家知道如何挑选插花容器吗?挑选容器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容器底部要平整、瓶类容器的开口要大小适宜、容器的形式、风格、颜色和质地都应与花材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协调统一。
挑选容器首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容器底部要平整
插作后摆放稳定,不易倒伏。
(2)瓶类容器的开口要大小适宜。
开口太小,插入花材后,容易堵塞瓶口,使容器内的水因空气不流通、闷热而导致腐 败,缩短花材水养时间,影响插花寿命及观赏效果;开口过大,则不易固定花材,不宜选用。盘类容类的深浅也要适宜,如果过浅,水不能浸过花插,花材吸不上水,也不宜选用。
(3)容器的形式、风格、颜色和质地都应与花材和周围的环境条件协调统一。
如系中国古典式建筑和家具,则宜选用陶瓷容器和仿古容器,会显得高雅、古色古香;现代建筑与家具,宜选用塑料、玻璃以及仿金、银容器,再配上艳丽的'花材,这更显得华贵富丽;深色的家具或背景宜选用浅色容器,而浅色家具或背景宜选用深色容器。但无论何种条件与背景,都最忌选用鲜艳夺目、雕花挂彩、形状繁杂的容器,通常以乘法大方、素雅稳重者为合适。
总之,无论选用哪类容器,赌阿根据使用的目的、环境条件和花材情况并符合上述几点要求,挑选合适的容器使用。
⑨ 插花色彩配置类型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来对自然的写源真,有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就花材的种类而言,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就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来看,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玻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就东西方花艺特点而言,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以优雅见长.
⑩ 插花花艺的色彩配置方法、要素与注意要点
插花花艺的色彩配置方法、要素与注意要点
插花色彩的配置,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二是花卉与容器之间的色彩关系;三是插花与环境、季节之间的色彩关系。下面我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插花花艺的色彩配置方法、要素与注意要点吧!
插花花艺中,色彩的搭配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同时也是衡量作者色彩审美能力高下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插花花艺创作中,色彩的设计是重要的技巧表现手法之一。掌握色彩配置原则科学地巧妙地用色,真正地起到以色悦目,以色传情达意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插花花艺创作的基本功之一。
插花花艺的用色,不仅是对自然的写实,而且是对自然景色的夸张,可以随着插花造型的需要进行变化。插花使用的色彩,首先要服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趣,或鲜艳华美,或清淡素雅。其次,插花色彩要经得起看,远看时进入视觉的是插花的总体色调。总体色调不突出,画面效果就弱,作品容易出现杂乱感,而且缺乏特色。近看插花时,要求色彩所表现出的内容个性突出,主次分明。
花卉与花卉之间的色彩关系,可以用多种颜色来搭配,也可以用单种颜色,要求配合在一起的颜色能够协调。如果蜡梅花与象牙红两种花材合插,一个满枝金黄,另一个鲜红如血,色彩协调,辉映成趣,更重要的还在于以红花为主,黄花为辅,远远望去红花如火如荼,黄花星光点点,通过花枝向外辐射。
插花中青枝绿叶起着很重要的辅佐作用。枝叶有各种形态,又有各种色彩,如运用得体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选用展着绿叶的水杉枝,勾勒出插花造型的轮廓,再插入几支粉红色的'菖兰或深红色的月季。可想而知,鲜花在绿枝的映衬下更显娇艳。再如将几支珊瑚树枝和几朵白色的马蹄莲花合插在一起,颜色并不华丽却显得素雅大方。
掌握色彩的质和量是配色的关键,而使色彩调和则是配色的核心,重中之重,所以调和是色彩美感的灵魂。诚如我国清名代画家方薰所言:“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以彩色相和,和则神气生动,否则形迹宛然,画无生气。”花画相通更何况中国传统插花历来以中国传统画的画论为依据为指导的,因此插花中花色的搭配也同样遵循“彩色相和”的原则,而不以花色的多少、浓淡、素艳而论色彩搭配的好坏。
花卉间的合理配置,还应注意色彩的重量感和体量感。色彩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明度,明度高者显得轻,明度低者显得重。正确运用色彩的重量感,可使色彩关系平衡和稳定。例如在插花的上部用轻色,下部用重色,或者是体积小的花体用重色,体积大的花体用轻色。
色彩的体量感与明度和色相有关。明度越高,膨胀感越强;明度越低,收缩感越强。暖色具有膨胀感,冷色则有收缩感。在插花色彩设计中,可以利用色彩的这一性质,在造型过大的留部分适当采用收缩色,过小的部分适当采用膨胀色。
花卉与容器的色彩要求协调,但并不要求一致,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配合:一是采用对比色组合,另一是调和色组合。对比配色有明度对比,即色彩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黑白对比。如在黑色的花器之中,插入白色的马蹄莲花,一暗一明造成对比,就能起到色彩鲜明的效果。
花卉与器皿有色相差别而形成的对比叫色相对比。色相对比有强弱之分,主要有对比色相和互补色相的对比。对比色相对比的色感比较鲜艳、强烈。具有饱满、华丽、欢乐、活跃的特点,容易使人兴奋、激动。互补色相对比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如红花与青绿色花器,黄花与青紫色花器等。
冷暖对比也是花卉与器皿配色的主要方法。采用冷暖对比的色彩,效果会显得生动起来。如用湖蓝色水盆,插粉红色的荷花,这样冷色的盆与暖色的花形成了冷暖对比,更进一步烘托出花的妩媚。在一般情况下,插花器皿的颜色是深色的,花可插浅色的;器皿色彩是淡色的,花可插深色的,以便形成对比。
运用调和色来处理花与器皿的关系,能使人产生轻松、舒适感。方法是采用色相相同而深浅不同的颜色处理花与器的色彩关系,也可采用同类色和近似色处理。同类色如橘红与大红、绿与青绿色等。近似色有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等。近似色的色距范围较大,有一定的对比性,容易表现出色彩的丰富性和形成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插花还可以利用中性色进行调和,如黑、白、金、银、灰等中性色的花器,对花卉有调和作用。也可用金银丝装饰在花中,使花卉与器皿的对比色中有个性色为媒介而调和。插花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如过年过节或喜庆日子作为装饰品美化环境,把屋内外装饰点缀成一片节日的气氛,寄托美好的理想,振奋人们的精神。插花的色彩要根据环境的色彩来配置,如在白底蓝纹的花瓶里,插入粉红色的二乔玉兰花,摆设在传统形式的红木家具上,古色古香,民族气氛浓郁。在环境色较深的情况下,插花色彩以选择淡雅为宜;环境色简洁明亮的,插花色彩可以用得浓郁鲜艳一些。
插花色彩还要根据季节变化来运用。春天里百花盛开,众芳争艳,到处是万紫千红的景色,此时插花时选择色彩鲜艳的材料,给人以轻松活泼、生机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要求清逸素淡、明净轻快,适当地选用一些冷色调的花,给人以清凉之感。到了秋天,满目红彤彤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此时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的来临,伴随着寒风与冰霜,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插上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之感。
注意要点
1、熟悉各色相的性质与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对比关系与相互抵触的关系,方能确切把握不同色相、不同色调在配色中所起的作用与艺术效果。如暖色系的色调能营造热烈欢快气氛,冷色系的色调则能表达肃穆哀悼的心情和幽静安详的氛围;不同明度和不同彩度的色相组合,能更好的丰富作品的层次、增强立体感。这些色彩基本知识是指导科学地进行花色配置的理论基础。
2、依据创作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花色配置,围绕表达的主题,确定主花色和主色调,各色应有主次之分,不可平均使用。
3、依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及不同地区的用色习俗,选择相宜花色进行配置。
4、注意整体花色与容器色彩、环境色彩的调和关系,通常容器和环境的色彩以素雅简洁为宜,忌选用大红、大绿多彩艳丽的颜色,以免喧宾夺主。
5、注重无彩色的应用,充分发挥它们的缓冲、调和作用,尤其配色过分单调或强烈刺激时,恰当的插入白、灰、金、银等无彩色的花材,能重新获得和谐的色彩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