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花卉册
『壹』 恽寿平花卉册的技法。
以朱红和藤黄调白来粉,呈现花源瓣转折、翻转、厚薄的质感,花 瓣上的墨点要随花瓣起伏之形点写,切记不可随笔乱点,花蕊呈放射状,以淡黄色弧线形写出,蕊尖以浓墨按照不同的生长方向写出,暗示花蕊的前后空间关系;花叶以深花 青写正面,浅绿色写背面,叶上的脉络要虚实得当,也就是线再细也要压住纸,呈现萱草在微风中迎风展姿的自然独特姿态。
(1)制作花卉册扩展阅读:
恽南田的山水画初学元代黄公望、王蒙,深得冷澹幽隽之致,与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他的山水画,不让“四王”,小幅逸笔草草,寄郁勃于悠闲,枯而有润,淡而有奇,自成格局,有“四王”未到之处。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腊月,恽南田离家到杭州卖画。次年五月,托人购得杭州坟地两处,决定迁葬其父灵柩于湖上,以了其生平之愿。他急于筹款,抱病作画,以致病倒不起。其于三月十七日返回常州,次日卒于白云渡瓯香馆,终年五十八岁。一代才华绝世的宗师,就此默默地终结其坎坷的人生。
『贰』 钱维城《花卉册》都是什么花 梅花 秋葵 芍药
此册作折枝花十二种,没骨晕染,精工刻意,造形逼真,设色艳丽,颇有灿烂富版贵的庙堂气象。其笔法权不类陈书而与邹一桂相近,盖一桂亦任职京师,极得宸赏,维城得其沾溉自在情理之中。本幅每页有乾隆御题七绝一首,其题寒梅云:几枝斜入碧寥天,洗尽铅华净且娟。那更无端闲布景,月香水影自如然。题芍药云:淡雅风情绰约姿,侍花王必尔为宜。扬州闻说种称赏,惜未曾逢烂漫时。咏画,亦咏物。更因维城之画,忆及南巡至扬州未逢芍药名品开放之盛期而遗憾不止。页页题咏,可见乾隆对钱氏画册欣赏之甚,亦可见其作诗作书之勤。一个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帝王能如此爱好文化艺术,至为难得。
『叁』 怎样国画作旧
字画材质辩伪
纸绢是中国书画的载体之一,它对字画鉴定之重要性自不待言。在字画伪品中,用古纸、古绢作伪毕竟是有限的。于是,五花八门的纸绢作伪骗术就应运而生,但又很少有人知道它作伪的手段及辩别方法。本文就此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些辩伪的常识。
纸娟作伪主要包括:做旧色、做旧污、做旧残,现分述如下。
一、 做旧色
做旧色是指用颜色将纸、绢染成与某原件一致或近似于通常所见的古旧书画之颜色。
做旧色的颜料
做旧色常用的颜料是以国画颜料为主。如藤黄、花青、赭石、胭脂、三青等等,其形制有管状、块状、粉末状。其特点是透明亲水、不洇色,染出来的色泽比较耐久。其次是化工颜料,一般用得较少,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其特点染出来的颜色比较新,容易泛色。另外,还有用一些土方法,如烟熏,日晒。用黄蘖、烟叶、茶叶、栀子、橡碗子等煮汁后直接染色。
无论采用哪一种颜料作旧,事先必须经过调色。如采用国画颜料染之,首先将颜料研调成液态,然后用纱布过滤去除淀屑渣(因为在制作颜料时虽然细度已足,但在颗粒之间 有聚合现象)。之后兑入胶矾溶液便可试染。如用烟叶等熬汁染色,等待色液冷却之后再试染。由于用这些原料煮出的色液颜色较单调,根据需要有时还要另加其它颜色,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做旧色的方法
1、 直染法 即将被染的对象平铺在台面上,然后用排笔直接依次从右至左上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吸水性强,薄质纸类。
2、 拉染法 即用一个与被染对象规格相当的长方形水槽盛上色液。然后用两手拎着被染对象的两角或上端缓缓从色液中拉出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纸质结实,拉力较强的纸,如皮纸、裱件等。
3、 浸染法 是针对绢帛而言。因为绢帛属丝织物,纺织出来的新绢有油。如在台面上用排笔上色难以挂住,也易皱,所以,置于色液中浸泡稍加揉搓,待数日后取出,可得旧绢色。如经过胶矾便得旧色熟绢。
4、 托染法 也是针对绢帛而言,由于绫绢不易挂色,事先托上一层宣纸,后再染色。色方法同“直染法”。
另外,还有的通过日晒,风吹,使其泛黄,俗称“风化纸”、“风化绢”等等。
辩别方法
了解了一些作旧色的方法,我们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辩别它的真假。
1、 看 总的说来,古旧纸、绢的旧色,直观感觉应是自然、平和,“洁净”,正反颜色匀透,纹理清晰。新做的旧色看上去火气,颜色不均,纸绢面也欠清洁,文理不清,而且起毛。真品纸本旧色一般是褐色、黄褐色及淡灰色较多。绢本一般是深棕色、棕黄色较多。新做旧的颜色粗看无别,细看觉其中带有黄绿色。
做旧色又分书画芯(书画前书画后)和裱件作旧。
在书画前做旧色的,书写和绘画以后,字迹清晰,墨色,色彩及印油仍保持原色。
在书写和绘画后作旧色的,细心观察可见有淡淡的一层颜色蒙照在字迹或 画意上,有时还可见作旧色时留下的刷痕。
是裱件作旧色的,较易辩别,最容易看出的是颜色不均。因为裱件至少有四层纸合成,所以,颜色不容易将四层纸全部渗透,只要将卷杆上的包纸打开,就可发现里面的纸的颜色不均或呈白黄色,卷杆也受污染。笔者曾经接触过一横幅山水画,画技较好,做旧的水平也较高,而且做旧以后,又经使用了一段时间,画面已出现霉迹和油迹,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单从纸色来看,还真可误认为是真品。当揭开卷杆之后真相大白,里层的包纸呈梅花鹿皮状的斑点颜色,卷杆也受到污染。很明显是裱件通身做的旧色。真品裱件的纸和卷杆颜色自然、洁净。
2、闻 真品的旧纸绢闻时觉有日灰气、烟气等气味。新做旧色的纸绢闻时觉有刺鼻的颜料气味及胶气。
3、照 真正的古旧优质纸对光照,透光度好,纸帘也清晰可见。即使某些纸的厚薄有差异,透光度虽有所不同,但纸帘的感觉也是自然的。另外总能发现有细小的砂眼。新纸做旧,由于染色不均及揉擦纸因此透光度差,纸帘也模糊不清。
旧绢对光照与纸恰恰相反,由于年久磨擦等原因,绢丝受损散脱导致绢面厚薄不一,对光照时,有的透光度较好,有的透光度则差,但有一点比较好掌握,因绢酥脆失去了机械强度,不能将其随手牵拉,否则就会破裂。新做旧色的绘绢,对光照颜色一般欠均匀,也可随意拉扯,而且经纬线随之歪斜,难以破裂(除极少数将丝绢故意捣制无筋骨状的例外)。
另外,可放在强光处,但不要在太阳光下直照。如靠近窗前,走廊里,是古旧纸绢经数天后,纤维内部结构会受到一定破坏,从而降低机械强度,但对其颜色在短时期内不会明显表现出来,因为光对它们的破坏是潜移默化的。
如是新做旧的颜色,几天之后颜色就会由黄变灰至白,笔者曾接触到一副对联,是在书写之后作的旧色,托芯后置于室内窗户处,由于光辐射热的透入对字画的辐射,一个星期后,就由黄变为灰白色了(是自然泛旧与人工做旧色之区别)。
4、洗 旧纸绢经水清洗后,旧色基本上不受影响,只显干净,洗出的水呈棕黄色(茶色),但水质较“纯”,放数日后底层仍没有沉淀物。新作旧的颜色,经水清洗后,纸绢颜色明显变浅且不均,洗出的水色新呈黄绿色,纸本因染色时由于揉擦纸而出现的纸疙瘩,在过水时,不免有纸浆带入水中,所以底层就有沉淀物,并且出现水与沉淀物分离现象(上面的水近似于清水)。是绢本,只要用湿毛巾稍用力擦拭,被擦拭的某一块就会泛灰白至白色,又因一般都是用新绢做的旧,所以擦时纤维随之倾斜,也无损。
二、 做旧污
做污方法
做污是指用各种方法在纸绢上施污,如做霉点、锈点、油迹、水迹、笔迹,苍蝇便迹……故意将画现弄得脏兮兮的,以此骗人,做污多见于画芯。
1、 做锈迹的方法 所做锈迹大都以“红锈”多见(铁锈)。
用铁钉事先在纸绢上钻眼,然后在眼的边缘涂上高锰酸钾,干后可得较自然的“锈洞”。
用回曲针、大头针、图钉等粘上近似于红锈的颜料,然后夹在或钉在纸绢上,数日后取下大头针等物,便可得“锈迹”。
用已生锈的铁物直接置于纸绢上,数日弃去铁物,便可得“铁锈”印。
总之,做锈的方法很多,不一一例举。
2、 做油迹的方法 通常在书画上见到的油迹有:植物油、动物油、蜡油、木油…… 用手指直接在纸绢上点油点,然后在上面擦拭尘土,干后就可变旧“油迹”。
用蜡烛溶液滴在纸绢上,待干后去弃固体蜡油,然后抹上尘土,便可得旧“蜡油迹”。有的则将薄薄的固体蜡留在纸绢上,形成蜡油疙瘩。
辩别的方法
1、 锈迹的辩别方法
(1) 看 旧纸绢上的陈旧锈印,色呈明显的旧色,并有干枯的感觉,色深,呈黑红色或赫红色。色印有一定深度,色印的边缘有很自然的参差不齐的印痕。
例如,大家所熟悉的曲别针的锈迹,由于它与纸在接触时所受压力不一样,会出现很自然的,干净利索的,深浅不一的锈迹压印,而且还有断印现象,边缘出现的对差不齐的压印也很清晰。新作的锈印色新,由于时间不长大都呈桔红色,并觉有湿润感。
如果是用回曲针沾颜色做的铁锈(为了急于出效果),与真正的铁锈色相比,颜色失真,又由于宣纸吸水好的缘故,压印不显利索,特别是边缘的印痕被渗浸的现象更为明显。
(2) 洗 陈旧的锈迹用清水洗是无济于事的,一般都需用药水清除。如果是后来新做迹,用清水洗明显可显淡一些。
2、 油迹的辩别方法
(1) 看 陈旧的油迹看上去觉有干枯感,表面光滑略有泛白,油迹处纸绢发硬,表面灰尘易掸去。
新做的“旧”油迹,看上去有湿润感,色深印新,表面尘土不易掸去。用手摸揉有的可见有纸毛偏倒,属绢素的也较结实。
(2)洗烫 陈旧的油迹一般用清水是难已去掉的,特别是植物油,都需用有机溶剂清除。新做“旧”的油迹,有的用洗涤剂就可去除,用熨斗垫纸反复轻烫也能吸去部分油迹。
三、 做残
做残方法
“做残”是指对纸绢进行残破加工。
字画做残种类很多,如弃角撕口,虫洞,折印,断字等。
1、 做弃角撕口的方法 弃角撕口顾名思义是将书画芯用剪刀、刀片去掉某一角或在某一段上破口。
2、 做虫洞的方法 用刀刺等立法,然后在洞眼上抹上尘土,便可得"旧"虫洞。 辩别方法
1、 弃角撕口的辩别方法
(1) 看 纸本缺角或裂口的断层面,大都光洁利索,即使有毛茬的也短少。特别是非常酥脆、发硬的更易脆裂、裂口处基本上不见“藕断丝牵”的毛茬,稍碰裂口即碎成粉末。
新做的纸本破口的断层面毛茬长密(尤其是用手撕的),即使是用刀刺形成的硬口,经过再次加工后口面也会溢出较长毛茬,并具有一定抗拉力。(图7)笔者曾见过一副对联,破口是在对联的三分之一段上,用手撕的,裂口容易吻合,毛茬较长,抗拉力也较强。明显是新做的。(图8)
如果是旧绢上原有的破口,此纸口更易辩别。因为帛绢最易老化酥脆,破口一般都是参差不齐的,毛茬短秃,无抗拉力,一触即碎,并伴有粉尘飞扬。又因为丝织物不能象纸那样可用手随意撕口,即使强行撕口,周边绢丝的经纬线必定要受到影响,导致歪斜,不易于书画。如果书画后做裂口,装裱质量又是不佳,那么,画意非变形不可。如果是托纸后做裂口,就显得更假了。所以,要想在新绢上做出陈旧的裂口效果是非常难的。
(2) 洗 由于陈旧的画心是自然泛旧色,除用化学试剂清洗外,毛茬不会褪色,湿水后也不能随意提取。新做裂口的画芯,一般来讲事先都是做了旧色的,毛茬过水以后,泛灰白色至白色(上面那幅对联就是如此),湿水后也易提取。
2、 虫洞的辨别方法
(1) 看 自然的虫洞形状各异,千变万化,洞口边缘光洁锋利。严重受虫蛀的画芯洞眼是密密麻麻,有圆形、十字形,还有似条状虫样的,象一条条活虫浮在画芯上,使人毛骨悚然(图9、10)。虫洞虽小,要做出它的“神似”并非容易,所以做假的虫洞,一般只觉有残洞感,能做出“形似”就算不错了,因此,真假虫洞是较易辨别的。
(2) 找 另外,做假人在做残时也是经过“经营位置”的。有的破在空白处,有的破在画意处,还有的破在题款、落款以及图章处。笔者曾见有一副花卉册页,做残的方式很巧妙,是用刀做的硬口,这个硬口是沿着叶子的形状而做的(叶子的边缘),且只做了半边叶,当颜色着纸浑开后,加上画面又脏,一时很难看出破绽(当然,要与作者在作画时自己所裁补的硬口相区别),做假人这样的做的目的是使人转移视线,故弄玄虚,如在图章上破口破洞,就会影响观其图章的全貌,这样,在鉴别时由于看不清字的牵丝笔画而产生混乱,以至达到他们骗人的目的。所以,我们要善于发现隐藏的破绽。
四、 相关方面——装潢做旧
装潢做旧的方法
1、 利用原旧镶料配裱在假画上 采用从古旧书画中拆取原装的绢、纸、轴头配裱在假画上。因为有的古旧字画在装裱时使用的浆子较薄,加上绘绢又是稀粗帛绢,所以,命纸有时可以整张揭取,有的装潢材料质量较好,加上保存得法,揭下的绫绢也完全可以再次使用,特别是这些材料的旧色又十分自然,所以,做假人就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来做假骗人。
2、 仿旧镶料配裱在假画上 利用仿旧材料配裱在假画上,古旧安字画的装潢材料,不外乎纸、绢、绫、布等。在这几种材料中,绫是有花纹图案的,做假人一般的弄不清楚各时期绫具有的花纹特点,因此,他们大都不敢轻易用花绫仿旧色做镶料(除开在原装中拆下的)。所以就用其它几种材料仿旧色作镶料,如将纸绢染成米黄色、桔黄色、淡青色、淡绿色等。还有古旧字画有用青蓝布做镶料的,所以,仿旧人也有用这种布装潢假画的。
3、 仿旧裱装潢形制裱在假画上 古旧字画装潢形制一般都比较大气,镶料颜色淡雅,如米黄、米白、淡青等。结构较复杂,仅镶边有的就有三个层次,锦眉、包首似乎不可少。裱件规格也较大,一般镶首似乎不可少,一般镶边为7至10厘米,裱件总长为234至250厘米。即使是小画芯,是要装裱成挂轴形式的,也是画芯不够料来凑,所以,也有仿这种高大形制和装潢结构的。
4、 在裱件上作残、作污 仿旧者除了在画芯上作残和作污以外,在裱件上也同样有作残污的。
作污:有的将裱件卷起来存放在湿度大的地方,故意让其受潮,形成霉点或水迹,有的做绦圈锈迹,有的做天、地杆木油黄迹……
作残:在裱件上破残洞,有的将镶料边的接缝处故意掀翘形成与画芯似脱非脱的分离状,还有的在天,地头处将画杆与纸脱开形成狭散状。有的又将套边故意弄成残缺和硬折痕等。
总之,装潢作旧五花八门,除以上外,有旧画揭两层的,画芯合拼与拆散的,移挖画芯的,还有对已作残的画芯修补复原的……
辨别方法 1、 装潢镶料辨别方法
(1) 看镶料的牢固程度 仔细观察装潢材料从原物中拆下的还是用后来的新材料仿旧的。拆下的材料一般都较酥脆,旧色自然,多少都有一些损坏的痕迹。仿旧的镶料都较结实,经纬花纹清晰。
(2) 看镶料的花纹特点 如果是用绫装裱的,就要看绫纹特点是否与画芯的时代相符。因为镶料只有后人用前人的,不可能出现前人用后的情况。笔者在“做旧色”一节中谈到的横幅山水画,它是裱后通身做旧色,从表面上看,旧色效果也不错,做旧色的本意看得出来至少要将它做成明清时期的旧画,但做旧者只注意到了仿旧色方面,忽视了绫的花纹特点与绘画时代风格相吻合的问题,也就是说,作假人不懂得明清时期的绫的花纹特点,就无知地采用了现市场上出售的蓝色冰梅花的仿宋锦作装潢材料(图11),稍有经验的人就可从这一破绽中便知是做假的(当然,与旧字画用现在的绫绢作镶料进行修复重裱的是两回事,不能混谈。)
(3) 看镶料的颜色(请看做旧色一节)
2、装潢形制辨别方法
(1) 看装潢形制 做假的也有仿古书画高大的装潢形制的,但不多见,可能与省工、省料有关。所以,装潢的规格以2米左右为多见(现也有真品裱2米左右的)。另处,装潢的结构形式与古时差不多,但结构之一的“包首”,在古旧字画中是常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现在许多从事装裱的人并不懂得包首的配裱,即使懂得,又嫌费料费工,所以现字画装裱几乎没有配包首的,做假的更是如此。
(2) 看装潢做工 古旧字画装潢,不管是宫廷还是民间装,做工都是很讲究的,哪怕是用逊于绫绢的纸作镶料装裱的,也能从中看到裱工们的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假人为了牟利,将做假的字画一般都是请“半桶水”的装裱匠装裱,所以,时常看到装裱的做假的字画做工不精,具体表现在:用浆板滞、镶料裁剪弯曲、镶边搭口宽窄不一、镶料颜色搭配不当,甚至天、地头的比例分配也不谐调。
3、 作残作污辨别方法
看施污的部位
如在天头见有无规律的绦圈锈迹,可认定是新做的,因为绦圈是固定在天杆上的,由此产生的铁(铜)线圈的锈迹也应是有规律的。
如果作残的画芯未经补残(未装裱),作残的痕迹易识破,如果经过装潢后就难以辨认是原有的旧残还是做假的“旧残”。可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并采用以下方法:
(1) 裱件反卷 对于有残的画芯,装裱的目的是补残复原,那么补残处必然会有灰层边。如果裱工又差,经补过的破残处就在可能脱浆,反卷时,补口边缘会翘起,如补的是硬口,反卷时,硬口自然断开。
(2) 透光照 如果修补的是硬口,对光照时,会漏出“一线天”,笔者在“作残”一节中说到的花卉册页,作残时是破的硬口。从当时的裱件看是难以看出破绽的。但用以上两种方法试之就原形毕露了,将裱件反拱,硬口断开,再透光一照,硬口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在辨认已补残的画芯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真品由于装裱水平不佳,用以上两种方法检验时,很可能出现假品残迹的效果,误认为是假品。二是假品由于装裱水平高,用以上两种方法检验时,很可能又出现真品残迹的效果,误认为是真品,所以千万要当心。 最后要提出来的是:由于某些人(所谓的“收藏家”)的鉴定水平有限,花了财力物力收购了一些赝品,为了收回“学费”,违背良心又去骗别人,对此,人们要特别引起警惕。建议字画收藏爱好者,了解一些书画(发展史)以及装裱知识,最好能动手写写画画,我们就不会被做伪者所“愚弄”。
『肆』 中国古代花鸟画各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主要作品
1、顾恺之的《凫雀图》
2、史道硕的《鹅图》
3、顾景秀的《蜂雀图》
4、萧绎的《鹿图》
5、韩干的《照夜白图》、《牧马图》
6、边鸾的《梅花山茶雪雀图》
7、刁光胤的《写生花卉册》
8、赵孟坚的《墨兰图》、《岁寒三友图》、《水仙图》
9、扬补之的《四梅花图》、《雪梅图》
(4)制作花卉册扩展阅读:
一、花鸟画的特点: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
工笔花鸟画,即用浓、淡墨勾勒动象,再深浅分层次着色;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介于工笔和写意之间的就称为兼工带写。
早在工艺、雕刻与绘画尚无明确分工的原始社会,中国花鸟画已萌芽,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战国末期木板画《老虎被缚图》,是已知最早的独幅花鸟画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艺术博物馆所藏东汉陶仓楼上的壁画《双鸦栖树图》,也是较早的独幅花鸟画。
花鸟画发展到两汉六朝则初具规模。南齐谢赫《画品》记载的东晋画家刘胤祖,是已知第一位花鸟画家。经唐、五代北宋,花鸟画完全发展成熟。
二、赵孟坚的《墨兰图》
1、画作内容
本幅款署“彜斋赵子固仍赋”。钤“子固写生”一印。墨兰是赵孟坚善画的题材。画面上绘墨兰二株,呈放射状的长叶参差错落,分合交叉,俯仰伸展。自题诗曰:“六月湘衡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诗中表露了作者孤高脱俗的思想境界。
2、艺术鉴赏
图中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草叶均一笔点划,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画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
『伍』 东方古艺之花,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因曾集在苏州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故而苏州在四五百年前出现了名扬天下的“一人一品”,一人是江南大才子唐寅,一品即是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因其“中西合璧,雅俗共赏”的特质,而成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并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它生动地、多层次地再现了吴地民间民俗活动,并以浓郁的民俗风情,展示出了强烈的乡土文化, 充满着勃勃生机。
一、桃花坞年画的历史发展
桃花坞年画历史悠久。按照习俗,每逢农历岁末,要张挂年画,以驱避鬼魅的侵扰,同时祈求来年的好运,后拓展至其他节日以及婚假、寿庆等民俗活动中。桃花坞木版年画从明末清初形成至今,至少历经了 400 年的时间,并伴随着社会政治的发展与更迭,桃花坞年画也经历了由盛到衰过程。
1.初始期
从明末到清代乾隆、嘉庆之间为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初始期。这一时期,随着苏州一带手工艺的发展,是桃花坞木板年画发展最具市井文化气息的时期。如万历二十五年的《八仙庆寿图》、清初的《二十八宿闹昆阳》《清明佳节图·二十四孝图》《杨贵妃游花图》《清音雅奏》《瑶池献寿图》等。
2.兴盛期
从康熙以后到雍乾时期,是桃花坞年画历史上最为兴盛与辉煌的时期。这期间是史上的康乾盛世,经济繁荣,姑苏有了专门的版画铺子。这时期的桃花坞年画最具市井气息。《姑苏万年桥图》就是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同时还有《栈道积雪图》《帘下美人图》《宋太祖千里送京娘》等反应山水、仕女、戏曲、故事等题材的作品。
3.衰退期
从清末到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乱期,桃花坞年画出现了衰退期。随着战争的频发,国民经济的衰退,桃花坞年画也走向了发展的低迷期。苏州的石印年画和胶版年画生产规模大幅度降低。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年画有《玉堂富贵·莲生贵子》《水浒绣像全图》《法人求和》《红楼梦十二金钗》等,其中以戏曲作品最为繁盛。
二、桃花坞年画的题材
桃花坞的工艺制作精细,独具匠心,其工序复杂,要求环环相扣,年画制作的每一步都有其特定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步骤分为画、刻、印三道工序。对于桃花坞木版年画印制也十分讲究,要求构图饱满,题材主要表现戏曲故事、忠孝礼义、岁时节气等内容。
1.岁时节气类
吴中地区历来节令风俗甚多,尤以元宵灯市最盛,固有“ 吴中风俗,尤竟上元”一说。如年画《虎丘灯船胜景图》,即以苏州吴中旧有旧俗,元宵佳节夜游虎丘为题材,展现了人们坐着挂满彩灯的船只,一路游览夜景的热闹场面。《端阳喜庆图》描绘的便是端午节昊中地区划龙船的热闹场面。又如常见的《逼鼠蚕猫》,就是吴地养蚕之家喜闻乐见的一种图案。
2.戏文故事类
表现戏曲内容类题材的作品也叫“戏文”,戏曲指戏剧和曲艺的总称。充满地方风味的苏州评弹、昆曲等戏曲形式,在桃花坞年画师们的描绘下,被绘成年画。如年画《小广寒》描绘了清代上海“小广寒” 书场,台上七位弹词艺人, 或抱琵琶,或拉胡琴,再现了评弹的会唱情景。又如《金枪传杨家将前后本》《西厢记》《三笑姻缘》《珍珠塔前后本》等都是京戏文题材的作品。
3.花卉博古类
虽然在桃花坞年画中经常会出现花卉、草木、禽鸟、走兽、鱼虫之类的形象,但大多只是其他题材作品中的“配角”,并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或寓意。如康熙时丁应宗的花卉册页,内有花鸟、草虫、梅竹、瓜果等不同内容的画面。乾隆年间的《长寿富贵图》《瓶花博古图》《岁朝如意图》等都出现了博古图案。
4.江南生活类
雍正七年 《岭南会馆广业堂碑记 》 记载:
姑苏江左名区也。声名文物,为国朝所推。而阎门外商贾鳞集,货贝辐揍,襟带龄山塘间,一久成都会。
说明了当时的苏州商业资本的活跃。年画仕女婴戏《姑苏闻门图 》《姑苏万年桥图 》,有如《清明上河图》刻画了林立的楼台商肆、 绸缎庄、染坊、药铺、杂货铺、饭馆、酱园 等街头熙来攘往的民众,有卖艺的 、走路的、玩耍的小孩、结伴闲游的、匆匆赶路的、询问货价等,描绘现实风景、刻画了宏伟的场面。
5.女性形象类
仕女是桃花坞年画中出现最多的人物形象,频繁出现于各类题材的作品之中。如有表现女性劳作的年画《渔樵耕读》《孟母断机图》《浮针乞巧》等;表现女性休闲娱乐的年画《美人饶花图》《弄花香满衣》《双美赏花图》《弈棋美人图》等;还有表现情感活动的年画《美人秋千图》《双桂轩弹琴》《妻儿待郎图》《西湖行宫图》等等。
6.福寿喜庆类
福寿喜庆类的年画,是将人们美好的愿景融入到年画中的一种创作。比如具有招财进宝、登科升官、五子登科、喜鹊登梅等美好寓意的内容,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述求。如《招财进宝》《聚宝盆》《平安吉庆》《风调雨顺》等祈求平安顺遂的年画,就是福寿喜庆年画的表达。
三、桃花坞年画的价值
1.审美价值
传统的文化是民间美术发展的基石 ,无论从桃花坞年画的造型特征,还是从画面的构图来说,桃花坞年画都符合传统的对称、和谐性,美观性。这也折射了中国民众的审美哲学,稳定、圆润、通达。
2.承载价值
随着历史的更迭,很多场景我们已经不能再看见,但是通过记录,我们能重见那个时代的辉煌,桃花坞年画就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在《 姑苏万年桥》中,我们能够重见“康乾盛世”之境,为后人研究当时苏州的社会状况和人文风貌提供了宝贵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 。桃花坞木版年画作为我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这项非遗,就是去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读懂桃花坞,就是读懂了一段传奇,读懂了一朵盛开在东方的古艺之花。
『陆』 草本花卉植物有哪些
1、常见草本花卉:春兰、香堇、慈菇花、风信子、郁金香、紫罗兰、金鱼草、长春菊、瓜叶菊、香豌豆、夏兰、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莲、芍药、福禄考、晚香玉、万寿菊、千日红、建兰、晚香玉、铃兰、报岁兰、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兰、瓜叶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腊红
2、常见木本花卉:梅花、桃、牡丹、海棠、玉兰、木笔、紫荆、连翘、金钟、丁香、紫藤、春鹃、杜鹃花、石榴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桂花、茉莉花、木芙蓉、腊梅、免牙红、银芽柳、山茶花、迎春。
(6)制作花卉册扩展阅读
草本花卉简介
1、一年生草本花卉是指从播种、生长、开花、结实到老化死亡,寿命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的草本花卉。
2、一年生草本花卉培期短,通常在2-6个月内开花,开花结实后就会自然死亡,如“三色堇”、“百日草”、“鸡冠花”、“一串红”、“孔雀草”、“大波斯菊”、“金盏菊”等。
3、花卉的茎,木质部发达,称木质茎。具有木质的花卉叫做木本花卉。木本花卉主要包括乔木、灌木、藤本三种类型。
草本花卉是指花卉的茎,木质部不发达,支持力较弱,称草质茎。具有草质茎的花卉,叫做草本花卉。草本花卉中,按其生育期长短不同,又可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几种。一年生有一串红、刺茄、半支莲(细叶马齿苋)等。而多年生如美人蕉、大丽花、鸢尾、玉簪、晚香玉等。多年生草本花卉又概称为宿根类花卉。
生长习性
一年生
生活期在一年以内,发年播种,当年开花、结实,当年死亡。如一串红、刺茄、半支莲(细叶马齿苋)等。
二年生
生活期跨越两个年份,一般是在秋季播种,到第二年春夏开花、结实直至死亡。如金鱼草、金盏花、三色堇等。
多年生
生尖期在二年以上,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永久性的地下部分(地下根、地下茎),常年不死。但它们的地上部分(茎、叶)却存在着两种类型:有的地上部分能保持终年常绿,如文竹、四季海棠、虎皮掌等;有的地上部分,是每年春季从地下根际萌生新芽,长成植株,到冬季枯死。如芍药、美人蕉、大丽花、鸢尾、玉簪、晚香玉等。
多年生草本花卉,由于它们的地下部分始终保持着生活能力,所以又概称为宿根类花卉。[1]
地理分布
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柒』 “花笺”是什么样的纸啊如何制作
花笺掇英
--------------------------------------------------------------------------------
纸之精致华美,尺幅较小者,叫“笺”。笺纸用作书札,称“信笺”;用以题咏写诗,名为“诗笺”。现代的人已无诗词雅兴,写信都用圆珠笔和机器制有光纸,所以笺纸在市上已绝迹,或作为高雅品在旅游定点玻璃柜中。�
民国以前,古人写诗唱和,或公私书信往来,都用国产手工制纸,以毛笔书写。笺纸上印有八条红线,俗称“红八行”,封套则以白绵或宣纸糊成长方形,名址皆由右至左竖写。这类笺纸、信封都已定型,市上南纸局、文具店都有出售;非同今日,全国信封统一形式,且由邮局监制出售,否则不予投递。古代的文人学士,有的以为市井俗品承载其文翰,如蝇污白璧,有伤其雅洁之美,乃自制笺纸,以标其高雅不入俗流。如清朝末年翰林杜彤家在天津杨柳青,所用信笺皆由爱竹斋画店用梅红纸刷印,名家画梅。也有在笺纸上印以汉瓦周壶或铭文者,古香古色。还有以各种色彩,或雕版印制成山水花鸟等图样,故统称之为“彩笺”、“花笺”、“锦笺”等美名。若将彩印笺纸辑成图册,则称其为“笺谱”。如《十竹斋笺谱》《北平笺谱》等等。按:笺字《说文解字》谓:“笺,表识书也。从竹。”古代笺是作为表明古人著作者意,或断以已意,使大众可以读懂其文。如汉·郑玄注释的《诗经》称作“郑笺”,并非专指笺纸。可知汉代虽然发明了制纸,但质地粗糙,故尚无“笺纸”之名出现。�
一、花笺创始于南朝�
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程,起了加速作用。明宋应星《天工开物》“杀青”(造纸)卷中说:“物象精华,乾坤微妙,古传今而华达,夷使后起含生。目授而心识之,承载者以何物哉?君与民通,师将弟命,冯藉〓〓口语,其与几何;持寸符,握半卷,终事诠旨,风行而冰释焉,覆载之间,藉有楮先生也。圣顽咸嘉赖之矣。”观此,纸对社会发展之作用,不需多说了。�
纸之发明和实物出现,从甘肃居延汉代遗址中出土的两片麻纸看,最晚是在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见《文物》1978年1期)据文献记载,东汉时尚方令蔡伦,字敬仲,改进了造纸术,制作出一种“蔡侯纸”,渐渐代替了竹简和缣帛书写文书。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传》:“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上之,帝善其成,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东汉时期的蔡侯纸属于尚方(皇室手工业作坊)制造,产量不多,供宫中用。晋代之纸,改良提高,且有南北之分:“北纸用横帘,其纹横,其质松而厚,谓之侧理纸;南纸用竖帘,其纹竖,晋二王真迹,多是会稽竖纹竹纸。”(明·屠隆《考〓〓事》)又晋·陆〓《邺中记》载:东晋十六国时,后赵国君“石季龙与皇后在观上为昭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做之”。石虎以五色纸作诏书,可知其时纸质已柔韧,而且已有染以彩色之纸了。唐·王维《和贾至早朝大明宫》诗有“朝罢须裁五色诏”句,即引石虎“凤诏”的故事。此外,东晋时,南方还有藤纸出现。到了南北朝时,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序中有“三台妙迹,龙伸〓屈之书,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之句,证实了以五色花笺书写诗赋文章,早在六世纪中已广泛应用于文人笔墨之间了。从而得悉“花笺”之名,开始出现在我国文风昌盛的南北朝时期的南朝。�
二、隋唐时期的蜀笺�
隋朝统一了南北朝分裂局面。不久,李渊起兵,取而代之,建立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大强盛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超越前朝。体现在造纸工艺方面,较以往不仅质量提高,而且品类也增多,如玉版、贡〓、经屑、表光、鱼子、硬黄……与此同时,唐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也是一个辉煌夺目的时代,承载这宗诗文的载体纸张——诗笺,随之名目也繁多,五光十色。唐代制纸工艺首推四川,而蜀中笺纸又以“浣花笺”首屈一指。浣花笺一名“薛涛笺”,又名“松花笺”。相传唐元和(公元806-820年)中,元稹使蜀,营妓薛陶(涛)造十色彩笺相赠,稹于松花笺上题诗寄陶。(李石《续博物志》)又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句,可见薛涛笺为当时诗人所乐道。按:薛涛字洪度,随父流落蜀中,遂入乐籍,工诗。韦皋镇蜀,招令侍酒赋诗,称为女校书。暮年屏居浣花溪。元·费著撰《蜀笺谱》,谓薛涛七十三岁卒,不知所据。薛涛笺是“以芙蓉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质料也”(见《天工开物》)。这时的笺纸,已有名家自制之开始。�
三、五代时的砑光笺�
唐代彩色纸笺普遍用于文人诗酒间,然而尚无笺纸上雕印山水花卉之说。五代末,曾任后晋户部尚书的姚〓,其子〓善造五色笺,光紧精华,砑纸板乃沉香刻山水林木,折枝花果,狮凤虫鱼,寿星八仙,钟鼎文,幅幅不同,纹镂奇细,号“砑光小本”。
砑光的笺纸,是雕版刷印花笺的前身,其法是以彩色纸料薄而劲韧者,覆在线刻的画版上,然后用木棍或石蜡在纸背上磨砑,雕版上的花纹则光出纸上。这种砑光纸直到清代,尚在各地南纸店里砑制。�
四、宋元花笺新发展�
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是因赵匡胤用兵结束了五代十国时诸潘割据的战乱年代,社会暂时得到安定。造纸质量提高及活字版印刷术出现,更推进了文化昌明。就笺纸而论,宋代有澄心堂纸极佳,有碧云春树笺,龙凤笺、团花笺、金花笺……,都是宫中御用之笺纸相当华贵。�
元代制纸,有彩色粉笺、蜡笺、花笺、黄笺、罗纹笺皆出绍兴;有白篆纸、观音纸皆出江西。彩印诗笺,尚无所闻。惟有纸上绘金如意云者,为元朝大内明仁殿御用之品,可裁作诗笺。清朝曾有仿制,特于纸面左下角捺“乾隆年仿明仁殿”长方图章,亦系御用之物。皆非一般市上所售,后有复制者。回观上述文献资料,截至元代,雕版印刷彩笺尚无所闻。所以只有中国版画艺术发展到了明末黄金时代,才涌现出了诸如《萝轩变古笺》、《十竹斋笺谱》等高雅精绝的花笺,相继问世。�
五、明代的彩印笺谱�
明代是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当时无论是文学艺术、蒙学读物,还是医药气功、衣食生活以及文房四宝……几乎无不附以精雕之插图。以图为主的画谱、墨谱、神仙人物图传,更不必细说,而其中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册,雅趣高绝,专供士大夫“清玩”者,莫过于《萝轩变古笺》和《十竹斋笺谱》了。《萝轩变古笺》又名《萝轩笺谱》,明末萝轩辑,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吴发祥刊版于江宁(今江苏南京)。《萝轩变古笺》中的“拱花”版式,是版画史上一大创新。它是先将物象的轮廓用阴刻刀法刻在平面木板上,再将宣纸覆于版面上,上加薄毡,以木棍用力压或木槌轻敲,纸面就凸出了版上凹下的图象花纹,犹如今日官防钢印。所以颜继祖说:“若干曲折,却非依样葫芦。”明刻《萝轩笺谱》今已难得,1981年上海朵云轩有复刻本印行,可资参考。继《萝轩变古笺》后,有《十竹斋笺谱》刻成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十竹斋”命名与编印者胡曰从经历有关。胡原籍安徽休宁人,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喜鉴藏文物。相传胡酷爱竹筠,尝于寓所种竹十余竿,读书雅玩古董于竹窗下。后在南京鸡鸣山侧开一古玩店,因而取名,“十竹斋”。胡曰从曾任南明王朝中书舍人,明亡不仕。《十竹斋笺谱》印成于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内容丰富,包括历史故事、诗词意画、山水人物、商周铜器、古陶汉玉等等。共分四卷,二百八十图。其中卷三,有以象征之物,以表古代成语故事;有以写实人物,画才德兼备,非流俗所能企及之高士。笺谱诸图,皆纤巧玲珑,印制极工,除“〓版”外,还以“拱花”凸版印压花瓣脉纹,鼎彝瓶花图案者。典雅清新,今难再现。《十竹斋笺谱》卷首有李于坚《笺谱小引》和李克恭《十竹斋笺谱序》。序文对笺谱的发展演变,〓版、拱花的雕版印制等,阐述较详。1940年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分类编入其中。�
六、清代花笺之繁荣�
清初,战火未靖,社会反满统治中华的抗清连动不断。康熙帝亲政后,学习汉文化,诏命纂辑《钦定图书集成》……同时版画艺术遥接明末余绪,始渐繁荣,但多颂扬之作。而笺谱之制,却无多闻。乾隆(公元1736-1795年)时,始有单页印笺出现。此后,苏州、南京、上海、北京、安徽歙县皆有诗笺绘刻,其中大都是阳线刻版,淡色刷印于彩色或素纸上,也有少数以朱绿套版印制者。在内容方面,除传统的山水、花鸟、草虫、人物外,还有戏曲小说。诸如《西厢记》、《红楼梦》等具有情节的画笺刻印。显然是清中叶后,沿海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花笺常被生意人取作信笺,用于书信往来了。古代诗笺原来是载乘文人诗咏,名士书札以至诏命等,本属文士雅玩之品,似与商贾以物论价,金钱往来无关。晚清工商业发展,开明人士受到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和国家腐朽现状影响,咏诗作词,不再是时代风尚了。诗笺的载体也由雅趋俗,面向社会现实发展。因此,需求者增多,内容也有新的变革。“戊戌变法”(公元1898年)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机器造纸局等,曾用机制笺纸,大量生产。为了争相获利,且不断推出新样,如上海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西湖十景》、刘炳堂画的《太师》《百鹿》等写生动物。此外,更有值得注意的是以《世界八大英雄》(哥仑布、英国克林威尔、俄国大彼得、美国华盛顿、法国拿破仑、意大利加富尔、德国俾斯麦、日本西乡隆盛)为题材的笺纸出现。它打破过去中国版画史上刻印名贤志士,以教人尊重品德和仁恕之道的传统;提倡要学哥仑布探险,彼得大帝南扩,华盛顿自强独立,俾斯麦强权外交,西乡隆盛主张维新……世界上各样不同的时代人物。就这几张小小笺纸来看,它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之实况。这时的宣统已是封建社会末代皇帝。于此变革前夕,天津文美斋刊印了一部《百华诗笺谱》,图有:紫丁香、玉兰、菊花、万年青等草木花卉。作者张兆祥,号〓庵,天津人,善画花鸟,设色艳雅,备极工致。前有张祖翼序。序文作于光绪丙午(公元1906年),刻版印制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元)五月。继《百华笺谱》之后,文美斋集上海钱慧安、沈心海、杨伯润,南京王慎之,天津辛荫圃和陆炳文、黄花农等画家所作的人物、花卉、博古、山水等刻印成一部《文美斋笺谱》,后又以石印版印行了一部《七十二侯笺》(钱慧安作)。笺谱发展,至此暂告终止。�
七、关于《北平笺谱》�
公元1933年初,鲁迅先生收到郑振铎(西谛)君赠送的《中国文学史》三本后,于二月五日回信说:“去年冬季回北平,在琉璃厂得了一点笺纸,觉得画家与刻印之法,已比《文美斋笺谱》时代更佳,譬如陈师曾、齐白石所作诸笺,其刻印法已在日本木刻专家之上,但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因思倘有人自备佳纸,向各纸铺择尤(对于各派)各印数十至一百幅,纸为书叶形,彩色亦须更加浓厚,上加序目,订成一书,或先约同人,或成后售之好事,实不独为文房清玩,亦中国木刻史上之一大纪念耳。”其时,鲁迅与郑振铎一位在上海,一位在北平,只以书信往来,并将诗笺由邮寄还,不数月,《北平笺谱》问世。其中包括沈兼士题签;扉页书名“北平笺谱”题字由沈尹默书。最重要的是鲁迅先生一篇《北平笺谱》序,概述了中国版画发展史。�
鲁迅写此序文前,曾函告郑振铎:“我当做一点小引,但必短如兔尾巴……”并认为这是一部“新古董”,只印百部。鲁迅一面邀西谛在北平访笺收集,一方面自己在上海收集到数十种,认为“皆不及北平;杭州、广州,则曾托友搜过一通,亦不及北平,且劣于上海,有许多则即上海笺也,可笑,但此或因为搜集者外行所致,亦未可定。总之除上海外,而冀其能俨然成集,尽难矣。北平私人所用信笺,当有佳制,倘能亦作一集,甚所望也。”此文既反映了当时除北平外,上海、杭州、广州等地,尚有印版笺纸于市上出售,同时又可知北平还有私人印制的信笺。郑振铎于此期间,将收集工作写作一篇《访笺杂记》,鲁迅写信说:“《访笺杂记》是极有趣的故事,可以印入谱中。第二次印《笺谱》,如有人接办则为纸店开一利源,亦非无益。〓草创不易,一创成,别人亦可踵行也。”《北平笺谱》刊行后,鲁迅先生还想复刻明版《十竹斋笺谱》。一因“文,求老头子惜而不卖,他以为还可以得重价。”又因“我们的同胞,真也刻的慢,其悠悠然之态,固足令人佩服,然一生中也就做不了多少事”(以上引言均见《鲁迅书信集》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越两年,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鲁迅和郑振铎编印的《北平笺谱》,第一次出版了一百部,预约出售只四十部,其余六十部分送给有关的中外人士。这百部都有编号和鲁迅、西谛亲笔签名发行,十分珍贵。第二次刷印的百部均无鲁迅、西谛之签名。今天无论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刷印者,都已很难得到了。�
八、花笺掇英带泪痕�
《北平笺谱》印行不久,1937年日本帝国发动全面对华侵略战争。七月七日,北平沦陷,全国人民投入抗日救国战争,何暇再谈笺谱盛衰之事。待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房四宝,诗笺墨谱,被视为非劳动大众生活所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当时琉璃厂一带的私营南纸店、字画铺等,早在社会主义改造前,多已歇业,更无彩笺印制。四川成都春熙街文具店曾以夹江纸于1960年印制了一些《蜀笺》,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经过了“扫四旧”等“革命行动”,诗笺作者、收藏者,都被扣上了“牛鬼蛇神”的帽子,一并扫入了拉圾堆中;其时何止诗笺。所以1978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诗笺”和“笺谱”的条目了。好像中国年轻人和后代,不需要知道诗笺、笺谱为何物。可叹!�
收集彩笺,继《北平笺谱》之后,再编成一部笺谱,初无此愿,只是作为自己玩赏。因我年轻时,见到书摊上的笺纸印刻的内容,常与木刻年画相类。如:同泰义印的《西厢记》、凤荣室印的《晴雯撕扇》,澄心堂纸笺中的《麻姑献寿》《天官赐福》等等,遂感兴趣,不断收集,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已有数百幅之多。后来印制笺纸者日稀,由此更加珍视。十年浩劫期间,除损失少许外,大部分都埋藏起来,未敢“自我革命”销毁掉。随着历史发展,人们渐从盲目崇拜的迷信中解脱出来。祖国优秀传统的民族文化,获得了法律保护。近日,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蒋悦先生访笺至敝庐,感《北平笺谱》印行后,时光已逾六十年,至今竟无一部新编古旧珍品笺谱问世。岂不恰中鲁迅先生所说:“意者文翰之术将更,则笺素之道随尽。”“此事恐不久也将销沉了。”怎不可惜!嘱笔者将旧藏各地印制的彩笺细选三百页,编成一部“彩笺掇英”,以博众赏。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五十周年,以表民间大众整理祖国文化遗产之成果。为不负此重托,今选就三百余帧,分作上下两集,内容为人物、仙佛、仕女、儿童、小说和风景、山水;花卉蔬果、鸟兽虫鱼、梅兰竹菊,拟古仿古,诸家名笺。其中多是知名画家之作。如恽寿平、李鳝、任薰、张熊、张兆祥、沙山春、钱慧安、任伯年、王素、陈慰之、墨禅、冷香、胡公寿、沈心海、刘炳堂、朱良材、赵之谦、杨伯润、戴伯和、李瑞清、齐白石、吴待秋、于非〓、溥心〓、马晋、张大千、吴南愚、徐燕〓、吴光宇、白云生、慧生……今皆已成古人了。印制这宗笺纸的店铺,除北京荣宝斋早已归为国营,尚在琉璃厂营业外,其他字号诸如清秘阁、宝晋斋、成兴斋、松古斋、澄心堂、彝宝斋等,早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就倒闭了。此外,还有清代浙江、江苏和安徽笺纸店的制品,如上海九华斋、戏鸿堂、松茂堂、商务印书馆、扬州晨风阁、南京同泰义、恒隆以及其它地方的松竹斋、桂林馆、文芸阁、佳莲、凤荣、合泰、松芸、尺木、文美斋……都已成为不复存在的老字号。至于这部笺谱的雕版印制,几乎概括了中国版画艺术的诸般技巧。既有单线木刻版印者,又有阴纹凹版拓本;既有五色套版刷印,又有多块〓版渲染。还有拱版晕色,压花无色以及锌版机制方法印就者。花样之多,不仅可供中国版画家、美术史家创作、研究参考,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印刷史、文化史家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明包汝《南中纪闻》也有一段关于三月初三日桃花的传说:“每年三月初三日,井水浮溢。那人携佳纸向水面拂过,辄做娇红色,鲜灼可爱。但止得十二纸。过岁闰则十三纸。此后遂绝无颜色矣。”
据说这是著名诗妓薛涛的发明。那种纸被称为“薛涛笺”,又叫“桃花笺”或者“红笺”,后来成为贡品;那井被称为“薛涛井”,蜀王府作亭于井上,栏杆围护,凡人不许逾越。时常想,当初薛涛漂纸之际,面容映在井里,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吧?只可惜,彼时她已经辟地归隐,出家为道,再高洁的情怀再清艳的画面,也已经乏人欣赏了。
『捌』 初一上册美术第六课怎么,人教版
初一上册美术第六课《花的变化》学习思路:
花卉图案设计式样:
1、单独纹样:单独存在和独立使用的纹样,它没有边框的限制,所以也称为“自由纹样”。
2、适合纹样:适合于一定形状空间中的装饰图案,如方、圆、三角、梯形等。
3、连续纹样:通过纹样单元的重复构成的连续性图案,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
4、二方连续纹样。
5、四方连续纹样。
七年级美术学习知识点
1、 《中国花鸟画》: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科,中国花鸟画是以植物、动物、昆虫等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为题材的一种绘画形式。
2.《芙蓉锦鸡图》:作者:赵佶(独创了“瘦金体”),时代:宋代,画种技法:中国画。
3.《写生珍禽图》:作者:黄筌,时代:五代,画种技法:中国画,绘画特色:精微、逼真。
4.《墨葡萄图》:作者:徐渭,时代:明代,画种技法:中国画,绘画特色:借物抒情,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把葡萄比作明珠,又把明珠比作自己。
5.《花卉册》,作者:恽寿平时代:清代,画种技法:中国画(没骨法)。
『玖』 王正简介
楼主要哪个时代的王正啊,好多啊!
宋朝历史学家
〔宋〕临安(今杭州)刻工,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刻湖州版新唐书,十五年(一一四五)刻绍兴版尚书正等书。 《宋元考古学初稿》
清朝文学家
〔清〕女。字端叔(叔一作淑),中国画家人名大辞典作端人,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若谷妻。善花卉,布置工稳,亦善翎毛。诗受业于徐少宗伯倬。后入都,马相国齐尝延为闺塾师。康熙四十年(一七o一)在北京作花卉册十二页。著有砚庐草。 《王端容花卉册》、《国(清)朝画征续录》、《眘墨堂诗话》、《清画家诗史》
还有其它叫王正的,如果楼主要的话,去该网址:http://ke..com/view/2036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