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李瑁解花语

李瑁解花语

发布时间: 2022-12-19 01:13:59

① 抢了儿媳的李世民,是怎么与失去媳妇的寿王李瑁和解的

在封建社会,整个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这就赋予了皇帝极大的特权。而这个特权用在李瑁身上,就是“我看上了你媳妇,而你不可以反对。”

事实上李瑁也确实不敢反对,这源于封建社会人们骨子里对王权的敬畏。

唐玄宗宣杨玉环进宫,赐她华清池沐浴,当晚还直接让杨玉环留宿宫中,李瑁自然是知道的,不过知道也没什么用。

从唐玄宗第一眼看上杨玉环开始,这里面就没李瑁什么事了。他只能眼看着自己的爱妻一步步变成了母妃,去毫无办法。对方是自己的父亲,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他手里握着王权,所以李瑁只能忍。

② 杨玉环本是李隆基的儿媳,李隆基是如何将她抢到手的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李隆基从李瑁那挖角杨玉环,也是用尽了各种套路。

在快乐的背后,总是充满了忧伤。李隆基晚年疏于朝政,大唐帝国发生了“安史之乱”,杨玉环在马嵬驿自缢身亡,用自己的生命,为李隆基背了最后一个锅。


③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吗

这个问题,很多人说是李清照。这回答不够准确,只能说李清照是第一位有影响的女词人,绝不会是第一位女词人。词兴于隋唐,晚唐五代得到发展,大盛于两宋。而词原本是音乐文学,内容都是花前月下,闺愁妇思,供歌楼酒馆女子(伶优)演唱,助士大夫们娱乐。词初为“艳科”,内容当然也艳俗,后由文人参与,渐渐雅化。入宋后,也逐渐与音乐脱离,成为真正的文学,地位迅速提高。在唐五代,包括李清照之前的北宋,一定有大量的女性参与创作,特别是懂音律的女子,因为词是非常适合她们来填的,只是绝大多数没有留下名字罢了。谁是第一位女词人,现在难以考证了。就像谁是第一位男词人、男诗人,都考证不了。
杨玉环、薛涛都写过《阿那曲》,鱼玄机写过《杨柳枝》,与薛涛齐名的才女李冶写过《相思怨》,虽这些词篇选入全唐诗中,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词,但后来这些篇名大多成为了词牌。如《词律·阿那曲》:“即仄韵七言绝句,平仄不拘。又按此调《词谱》未收,疑即《纥那曲》之转音,《纥那曲》本五言七言绝句也。”只是这些“词”与诗没有明显的区别。

花蕊夫人
而花蕊夫人(约883~926,前蜀主王建妃、王衍母)留有半阕词“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采桑子》其八,其他几首也散轶了),则是真正的词了。《采桑子》和《杨柳枝》、《柳枝词》等不同,不像齐言的绝句或律诗,而是长短句,《采桑子》也是非常热门的词牌。后蜀孟昶妃亦名花蕊夫人,孟昶有词《玉楼春》“冰肌玉骨清无汗”,《竹坡诗话》言:“世传此诗为花蕊夫人作”。宋人陈著有《洞仙歌》,说是步花蕊夫人韵的,只是已不见花蕊夫人原词了。
历史上称为花蕊夫人的,至少有三人。只是历史记载不明确(特别是女性,经常无名无姓,往往是某某妻、某某妾),经常将前蜀主王建妃、后蜀主孟昶妃的作品混淆,但不管如何,从现在的资料看,有作品流传的最早女词人就是花蕊夫人了。
陈金凤(893—935),福唐(今福建福清)人。唐末福建观察使陈岩妾陆氏与侯伦私生。闽主王审知召为才人。王延钧即位后封为淑妃,寻为皇后。李仿乱时被杀。《十国春秋》有传。《全唐诗》存词2首,署名为闽后陈氏(作品附后)。
但毕竟花蕊夫人、陈金凤流传的词不多,那么稍有影响的女词人,本人找到的最早的作者是魏夫人了,现有词13首(作品附后)。

魏夫人
魏夫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名魏玩,魏泰姊,曾布妻(《老学庵笔记》卷七)。封鲁国夫人。有《鲁国夫人词》(《全宋词》卷一)。魏夫人的生卒年不详,但她的丈夫曾布生卒年记录比较详细,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是曾巩的弟弟。魏夫人与他丈夫年龄相差不至于很大(如果是妾就很难说了),而李清照生卒年是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因此魏夫人要比李清照早。
《阿那曲》 杨玉环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环,号太真,蒲州永乐(山西永济)人,是唐玄宗之宠妃,身材丰满,肤如凝脂,乃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杨玉环起先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之后又进宫成为唐玄宗妃子。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
《相思怨》 李冶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陈金凤词二首
乐游曲(唐·闽后陈氏)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波淡淡,水溶溶,奴隔荷花路不通。
其二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魏夫人词十三首
好事近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阮郎归
夕阳楼外落花飞。晴空碧四垂。去帆回首已天涯。孤烟卷翠微。
楼上客,鬓成丝。归来未有期。断魂不忍下危梯。桐阴月影移。
定风波
不是无心惜落花。落花无意恋春华。昨日盈盈枝上笑。谁道。今朝吹去落谁家。
把酒临风千种恨。难问。梦回云散见无涯。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高城不见夕阳斜。
减字木兰花
西楼明月。掩映梨花千树雪。楼上人归。愁听孤城一雁飞。
玉人何处。又见江南春色暮。芳信难寻。去后桃花流水深。
落花飞絮。杳杳天涯人甚处。欲寄相思。春尽衡阳雁渐稀。
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
点绛唇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菩萨蛮
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
东风已绿瀛洲草。画楼帘卷清霜晓。清绝比湖梅。花开未满枝。
长天音信断。又见南归雁。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
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
武陵春
小院无人帘半卷,独自倚阑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
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
江城子·春恨
别郎容易见郎难。几何般。懒临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门外红梅将谢也,谁信道、不曾看。
晓妆楼上望长安。怯轻寒。莫凭阑。嫌怕东风,吹恨上眉端。为报归期须及早,休误妾、一春闲。
卷珠帘/蝶恋花
记得来时春未暮。执手攀花,袖染花梢露。暗卜春心共花语。争寻双朵争先去。
多情因甚相辜负。轻拆轻离,欲向谁分诉。泪湿海棠花枝处。东君空把奴分付。
系裙腰
灯花耿耿漏迟迟。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谁念我,就单枕,皱双眉。
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窗西。我恨你,我忆你,你争知。

④ 李隆基看中儿媳,硬抢了杨玉环,那么儿子李瑁他是如何处理的

“脏唐臭汉”的政治意味

大唐无疑是辉煌的,但却得了一个“脏唐臭汉”的名声。这是从何说起呢?就从唐朝混乱的后宫男女关系说起,但需要注意的是,唐朝的“脏”都是有政治阴谋的。

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李隆基也有开元盛世入账,但就是这两位奠定唐朝 历史 地位的帝王,都在后宫里给自己埋了一颗雷。

前有李世民的遗孀武媚娘,导致大唐一度中断。后有李隆基不务正业宠幸杨贵妃,唐朝因此由盛转衰。

武媚娘前脚是李世民老婆,后脚就成了他的儿媳妇,李治不顾伦理道德,做出这种逆伦的行径,也是有渊源可考的。

想当年,李世民为了策动玄武门之变,不也是跑到宫里状告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与父亲李渊的爱妃通奸吗?所以到了李治,趁着李世民生病期间,与武媚娘勾搭成奸,也算是沿袭了祖辈的“传统”作风。

如果这种违背人伦的事情发展到李治能刹车,唐朝也不会背上一个“脏”字。问题是“传统”一旦开了闸,很容易失控。

武周归唐后,李显的皇后韦氏和上官婉儿,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也一度有一段混乱的男女关系,武三思的用心自然是酒翁之间不在酒。

好不容易等到年轻有为的李隆基横空出世,正当唐朝还沉浸在开元盛世的大梦中时,李隆基却又开始沉沦了。这次,他也没有逃脱大唐混乱的后宫“传统”。

众所周知,李隆基这次的目标是杨玉环,但这个女子可不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描述的那样“一朝选在君王侧”,她实际是李隆基从自己的儿子李瑁手里抢来的。

而李瑁甘愿接受这种人格侮辱,则与他当时所面临的政治环境有很大关系。故事还是先从唐玄宗截胡杨玉环开始说起。

父娶子妻的合理过渡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逝了,他因此而郁郁寡欢,食不知味。于是高力士就向他推荐了杨玉环,但那时的杨玉环却是自己的儿媳妇,如何以合理的名誉过渡到自己的名下,还是需要走一走流程。

杨贵妃,据《明皇杂记》载,小名玉环,出身于弘农杨氏家族,和隋朝皇室也算是远亲。祖上虽也曾显赫过,但到她父亲这一代已经没落了。

她是杨家第四个女儿,十岁时父母双亡,由叔叔杨玄璬收养。杨玄璬当时在洛阳做官,由于还没孩子,因此对杨玉环的教养十分上心。

杨玉环家族基因好,姐妹几个都长得很漂亮。杨玉环天生丽质,在唱歌跳舞方面尤其擅长。洛阳是花柳繁华之地,在这里达官贵人如过江之鲫。杨玉环也在这里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点。

开元二十二年(734)到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最后一次巡幸洛阳,忙里偷闲打算把武惠妃一对儿女的婚事给解决了。

女儿咸宜公主很快嫁给了杨洄,儿子寿王也要忙着选妃了,其标准基本和太子选妃一个级别,爱屋及乌嘛。唐玄宗宠爱武惠妃二十多年,儿子李瑁从小那就是当太子培养的,而且武惠妃为儿子谋划太子之位也很久了,所以,“太子妃”必须得万里挑一。

为什么最后选定了杨玉环,首当其冲当然是因为她的美貌,身材讨喜,特别的“丰艳”,像牡丹花一样,有雍容华贵之态。

其二,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便是武杨两家向来有通婚之好。武则天的母亲就是弘农杨氏,在武周时期,弘农杨氏也一直被高看一眼。

到了武惠妃,给女儿选的驸马也是弘农杨氏,那么给儿子李瑁自然也是弘农杨氏里挑。恰巧杨玉环便出身于弘农杨氏,再加上长得丰艳,最后从众多佳丽中脱颖而出,从此步入帝王家。

开元二十三年底,李瑁和杨玉环举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婚礼,那年,杨李二人都是17岁。

这对小青年夫妻,在性格上一静一动正好互补,所以婚后二人生活和谐恩爱有加,但谁也没想到五年后,他们就劳燕分飞了,因为寿王妃被皇帝公公看上了,真是岂有此理啊!!!

那年,杨玉环的婆婆武惠妃病逝了,那可是唐玄宗的心头肉,受宠二十多年,因此唐玄宗悲痛不已。那时已处于开元后期,唐玄宗的事业心也已消耗得差不多了,一下子又失去了一位重要的生活伴侣,他的内心变得空聊寂寞。

为了转移自己悲伤,缓解孤寂,他只能在后宫三千佳丽中再寻找一位以寄相思,但千里挑一也没一个合适的。高力士见状,开始把选择的范围扩大,最后相中了寿王府的杨玉环。

但这事儿是否真的是高力士所为,则值得商榷,毕竟明目张胆地给皇上介绍自己的儿媳妇,这太违背人伦了。倒是《长恨歌》里有个场景的描述更有参考价值: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昌新承恩泽时。”

也就是说,唐玄宗极有可能是在骊山泡温泉时被杨玉环的美貌折服了,因为泡温泉在那时也算是皇室家族的一次集体度假。

唐玄宗也是干过大事儿的人,既然相中了杨玉环,势必要追求到底。但公公要娶儿媳妇,不论在哪个年代这都是顶级丑闻,总得想办法遮掩一下吧。

同样,还是效仿祖宗吧,唐高宗当年不是娶了太宗的妃子为妻嘛,为了遮丑,武则天当年可是当过尼姑的,这一抬果然很经典。

唐玄宗把这招演绎了一下,打算叫杨玉环去当道姑。那么总得找个理由吧,好好的寿王妃不做去当道姑,没有合适的理由,李瑁不会同意的。

开元二十九年,唐玄宗的母亲窦太后去世50周年了,他要找一位女道士去给母亲追福。于是下了一道敕文,说寿王瑁妃杨氏,素来崇道,又有孝心,自愿放弃王妃身份,去当一个女道士,为祖婆婆窦太后追福。

实际上这一敕文宣告的是,寿王李瑁与杨玉环正式离婚了。之后杨玉环被赐名“太真”,在太真观修行,不到一年时间,杨玉环便结束了她的道姑生活,正式入住皇宫,唐玄宗从此便不早朝了。

为了安抚儿子李瑁,唐玄宗给寿王又续娶了一个王妃,姓韦,也是高门大族,门当户对。从此,寿王与杨玉环的婚姻被一笔勾销,杨氏也正式被升为贵妃。

寿王李瑁的悲催人生

李瑁生母武惠妃也曾是唐玄宗心尖上的人,但武惠妃的生子之路却很坎坷,连生三胎都早早夭折,到了第四个孩子李瑁出生后,她将孩子交给了李隆基的大哥宁王抚养,自己不敢再带了。

李瑁长到7岁后,才从宁王身这回到父母的身边,被封为寿王。将儿子接回的武惠妃,自然将太子一事放在了心上,她也要为儿子的将来做打算。

实际上,唐玄宗在开元三年(715)就立了太子,名字叫李瑛 ,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赵丽妃。李瑛被立为太子,有两个原因:

其一,当时的王皇后没有儿子,也就是说嫡子的位置是空缺的。

其二,没有嫡子那就轮到长子了呗,巧的是玄宗的长子“面子形象”不好,因为小时候打猎被兽类抓过。

这样,李瑛才有机会当上了太子。但受宠的武惠妃一旦生了儿子,对李瑛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开元十二年,武惠妃扳倒了王皇后,开元十四年,唐玄宗提出欲立武惠妃为皇后。但是唐玄宗这一动议被大臣们否了,理由是太子已立,如果立武氏为后,那么是不是要将太子也要换掉呢!

唐玄宗也只好作罢了,武惠妃没当上皇后,但是她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儿子当上太子。于是,她又勾结李林甫,再加上女婿杨洄助力,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向李瑛开刀。

李瑛和另外两个弟弟李瑶、李琚,三人经常凑在一起说父亲玄宗的坏话,武惠妃得知后,便将此事告诉了玄宗,后果很严重。

玄宗要将李瑛这个太子给废掉,还好被当时的首席宰相张九龄救下,并以不点名的方式,委婉地批评了武惠妃,李瑛躲过了第二劫。

但是随着张九龄被贬,失去了保护伞的李瑛很快便被废了。具体原因说法不一,《旧唐书》说是武惠妃女婿向玄宗打了小报告,说还是那三个儿子聚在一起图谋不轨。《新唐书》则说,李瑛等三人中了武惠妃的圈套,带兵闯进宫了。

总之,唐玄宗这次终于废黜了太子李瑛。没过多久,李瑛等三人即被赐死,这就是著名的玄宗一日杀三子事件。

李瑛死后,这太子人选怎么也轮到李瑁了吧。但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这关键时刻,武惠妃一病不起,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

在她死后,玄宗替她完成了一个心愿,赐给她一顶皇后凤冠。那么活着的李瑁要不要立为太子呢?唐玄宗犹豫了,他把太子之死的事件来回想了想,认为其中有诈。

所以,让李瑁当太子,他是不太情愿了。那么该立谁呢?据说最后高力士提醒了他,推长而立,就这样,最后的太子之位落到了玄宗的三儿子李亨头上。

武惠妃辛苦半生,到最后全给他人做了嫁衣赏,李瑁与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因此,李瑁的人生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总结一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也许在他的人生当中,唯一能够让他欣慰的有两件事:

其一,他续娶韦氏后,感情和谐,并育有二十多名子女,其中有三个儿子都被封了王爷。

其二,当年马嵬驿之变,他亲眼见证了玄宗的落魄,杨玉环被逼自缢,也算了天道有轮回,从心理上得到些许宽慰。

公元775年,李瑁去世,终年约58岁。在他去世后,唐代宗(唐肃宗李亨的长子)将他追赠为太傅

热点内容
花卉油画大家 发布:2025-09-22 03:02:46 浏览:561
梅花得到的感悟 发布:2025-09-22 03:01:55 浏览:529
三亚玫瑰谷面膜 发布:2025-09-22 02:44:47 浏览:330
绿植店VI 发布:2025-09-22 02:44:34 浏览:76
家庭传统盆景图片大全 发布:2025-09-22 02:38:01 浏览:27
南海红茶花 发布:2025-09-22 02:37:53 浏览:572
许魏洲大鱼海棠 发布:2025-09-22 01:36:22 浏览:54
速写植物花卉图片 发布:2025-09-22 01:26:33 浏览:167
如何分植绿箩 发布:2025-09-22 01:20:17 浏览:242
梅花表标识 发布:2025-09-22 01:17:26 浏览: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