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插花
㈠ 周晋的《清平乐》写的是什么季节。词人香满室,你做何感想
《清平乐》
图书一室。
香暖垂帘密。
花满翠壶熏研席。
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
篝香细勘唐碑。
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垂帘密,暗示时值隆冬天寒。
图书之满室 ,插花之满壶 ,花香之满屋,晴日之满窗,笔致较密。香、暖、花、熏、翠壶、晴日,笔致较丽 。但下片中的不了残棋,无诗无酒,欲梅欲雪,皆轻描淡写,便将上片丽密之感溶化开来。由浓而淡,层层轻染,足见韵致之清雅。词中造境是在室内,境界本不大。可是上片收以满窗晴日、虚室生白的意象,下片结以欲梅欲雪天时的描写,将一个小小书斋与隆冬将春的天地相连通,便觉得书斋、人心同天地自然常相往来,境界之大,使人意远神怡。营造意境,讲究以小见大,人与自然相通,这正是中国艺术文化之精神。
㈡ 关于传统插花的诗句(关于插花的诗句)
1.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2.描写插花的诗词有哪些
1、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宋代: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译文
漫漫长夜让人提不起一点精神,心情也郁郁不欢,只能在梦里梦见京城,还能认出那些熟悉的京都街道。为了报答眼下的好春色,花儿与月影也是相互相映照。
简便的宴席,虽然菜很一般,酒却是美酒,味道也很合口,一切都让人称心如意。喝醉了将花插在头上,花儿不要笑我,可怜春天也像人的衰老一样快要过去了。
2、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代: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译文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春风把剩下的花瓣也给卷走了,但它还是没有停息。可是我不恨它,因为花儿开放是由于春风的吹拂。想问一下,谁又看见春天离去了?离此而去的春天,被飞来的燕子在金色的夕阳中碰上了。
3、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元代:卢挚
柳蒙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译文
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4、丰乐亭游春三首
宋代:欧阳修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译文
头上是暖暖的阳光和淡淡的云朵,脚底青草茂盛主动牵惹游人的衣襟,柳絮纷飞洒落在身上。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5、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宋代:张元干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译文
春来春去时光如飞催人老,我怎肯轻易输给年轻人?酒醉之后像少年一样狂放不羁,胡子白了根本没有关系。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3.春天插花插太阳花描写的诗句
1、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茂盛的样子。
灼灼:鲜明的样子。诗经·周南·桃夭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芳华鲜美:一作芳草鲜美。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唐·宋之问《有所思》:“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幽闺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容:打扮。唐·贺知章《望人家桃李花》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然:燃。
唐·王维《辋川别业》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唐·王维《田园乐》:“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唐·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栀子:栀实,可作黄色染料。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唐·贾至《春思二首》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唐·韩愈《题百叶桃花》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唐·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杜若:香草名。唐·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宋·欧阳修《舞春风》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鸭头:形容春江江水如鸭头的浓绿色。
宋·苏轼《送别诗》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宋·苏轼《新城道中》 桃花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
斗:比赛。宋·秦观《江城子》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桃蹊:桃树下的小路。
《史记·李将军列传》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句意谓:桃柳成荫的小路,似乎把春天的美景分送到家家户户。
宋·秦观《望海潮》 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宋·曾巩《城南》 梅花落尽桃花小,春事余多少。 宋·叶梦得《虞美人》 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馀霞。
余霞:晚霞。宋·李弥逊《诉衷情》 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宋·韩元吉《六州歌头·桃花》 夹岸桃花蘸水开蘸水开:桃花拂着水面带水开放。
宋·徐俯《春游湖》 桃花初也笑春风,及到离披将谢日,颜色逾红离披:花将谢的样子。元·姚燧《浪淘沙》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千尺雨;连天的细雨。
一路烟:水上弥漫着云烟。清·吴伟业《鸳湖曲》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碧桃:桃的变种,花重瓣。
和:伴随。唐·高蟾《上高侍郎》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碧桃:仙桃。
栽和露:伴着玉露栽种。数:辈。
宋·秦观《虞美人》 2、梅花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晋·陶渊明《蜡月》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迥临:远离。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著:开。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不禁:经受不住。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唐·李商隐《忆梅》 寒柳翠添微雨重,腊梅香绽细枝多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两句写早梅开放。
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腊后:进入腊月之后。
腊月是阴历的十二月。东风:春风,这里指春天。
信:信使。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信:消息,征兆。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春天。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宋·晏几道《临江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孤瘦:指梅枝干枯,梅花稀疏。雪霜姿:指梅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
意谓迟开的梅花虽故作桃杏之色,却仍保持着孤高清瘦,傲霜斗雪的姿态。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江南信:春天到来的消息。梅破:梅花开放。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诗境:富有诗意的地方。
物华:美丽的景物。应酬:指眼睛看不过来。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化工:天工,指大自然的创造或生长万物的功能力量。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宋·吕本中《踏莎行》 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信:消息。
4.形容"插花"的句子有哪些
姹紫嫣红的花在纤纤素指下舒展着自己柔媚的腰肢。
同是一种花,它们可以说是相同的但也是不同的,相同的是它们的名字,不同的是所表达的意向,
颜色栉次邻比,你仿佛能看到倒映在阳光里的海市蜃楼,方向万象众千,它们仿佛各自寻觅这什么,而它们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情感,只是因为手指赋予了它们各自的灵魂,所以感情变得就厚重而独特起来了.
这也许就是道吧:一首一走,第一次走的路、第一次用的方法才叫道,重复别人做过的事不叫道.走不一样的路,坚持创新才能生道.于是插花便衍化出各种心情各种立意.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
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㈢ 李清照 《清平乐》 的创作背景为什么写这首诗 有什么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 急需!!!!!!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题 解】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从往昔赏梅写起,以今日怜梅收篇,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境遇,表现了身世飘零的不幸,寄托着深沉的家国之忧,思想内容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深广。
清平乐 (年年雪里) 词意图 廖松岗 绘
句 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 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
鉴赏一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鉴赏二
这是一首典型的赏梅词作,借不同时期的赏梅感爱写出了词人个人的心路历程:少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沧落,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以赏梅寄寓自己的今苦之感和永国之忧,感慨深沉。
上阕回忆往昔赏梅生活,分为两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这两句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生动地再现了词人早年赏梅的情景和兴致,表现出少女的纯真、欢乐和闲适。她早年写下的咏梅词《渔家傲》中有句云:“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可作为“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的注脚。接下来“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两句,心绪显然不同,虽然梅枝在手,却无好心情去赏玩,只是漫不经心地揉搓着。赏梅原本为的是排遣心头的忧伤,可是本来心情就不好,到头来不仅忧伤没有消除,反倒触景生情,激起更深的伤感,落得个“满衣清泪 ”。花还是昔日的花,然而花相似,人不同,物是人非,怎不使人伤心落泪呢?李清照婚后,夫妻志同道合、伉俩相得,生活美满幸福。但是,时常发生的短暂离别使她识尽离愁别苦。在婚后六、七年的时间里,李赵两家相继罹祸,紧接着就开始了长期的“屏居乡里”的生活。生活的坎坷使她屡处忧患,饱尝人世的艰辛。当年那种赏梅的雅兴大减。这两句写的就是词人婚后的这段生活,表现的是一种百无聊赖、忧伤怨恨的情绪。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㈣ 古诗词中,有什么关于宋朝人民热爱花的描写和体现
《清平乐》是一部展现宋仁宗时期的历史大剧。从朝堂之事,到帝王、后妃的儿女情长、喜怒哀乐,将北宋皇帝赵祯的人生刻画的淋漓尽致。这部历史古装剧,在豆瓣也收获了8.7的评分,除了强大的制作团队与演技兼备的演员以外,《清平乐》最出彩的地方还在于对于大宋美学的体现,这也是这部历史古装剧最大的亮点之一。古朴典雅的画面,服饰、礼仪的高度还原,无一不体现宋人的雅致生活,剧中播出的一段“四美插花”剧情,就是宋代“文人四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其中之一。
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宋代士大夫其实是在通过对于插花花瓶的选择,对于赏花之人的规定,对于插花花材的选择,借插花等级来区分自己士大夫阶层与市民阶层的不同等级。在文人士大夫眼里,那些商人、小贩、农民等人,与进入朝廷围观的士人和官吏相比,是存在巨大的文化、审美差距的。插花艺术可以让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得到认同,他们对于插花艺术的审美,可以区分出雅人与俗人的区别,比如他们借清雅的瓷瓶插梅花,来彰显自己,如梅花一般,“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凌霜傲雪的不屈精神;他们追求淡薄素雅的高雅赏花方式,是为了彰显自己超凡脱俗的品味。插花等级的区分,实际上是士大夫阶层为了区别自己与市民阶层不一样的身份等级。所以《清平乐》这部剧中,随处可见的插花,既是为了体现宋代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情趣,其实也在彰显着那个年代里,不同阶层的不同趣味。然而,爱花却是所有宋人的挚爱——“虽贫者亦戴花饮酒相乐”。
㈤ 李清照的 清平乐 年年雪里 中 常插梅花醉 插梅花是插在头上吗还是怎么样
可能是插在头发上也可能是插在花瓶中,都是赏玩梅花,心境是一样的。但在李清照后期经历国破家亡的伤痛后,可能已经无心把玩,更多的是睹物思人和经历坎坷后的心酸
㈥ 清平乐李清照
清平乐 李清照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题 解】
这首词是李清照后期词的名篇之一。词人从往昔赏梅写起,以今日怜梅收篇,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境遇,表现了身世飘零的不幸,寄托着深沉的家国之忧,思想内容远较一般的咏梅词深广。
清平乐 (年年雪里) 词意图 廖松岗绘
句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 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描写赏梅的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由赏梅而醉,到对梅落泪,再到无心赏梅,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㈦ 清平乐:张贵妃做了什么为什么被赵祯一眼看穿
大家好,我是金九银十,很开心为大家解答这个问题,电视剧《清平乐》正在火热更新中,剧中有关宋人雅致生活方式的画面一直令观众印象深刻。无论是名臣高士的代表人物晏殊在雨中吟诗漫步,或在湖边亭下弹琴唱词,还是曹皇后入宫前不时与私交好友插花小聚、焚香饮茶,无不将北宋的风雅民情展现的淋漓尽致,风景与民俗相互衬托,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北宋风物志的大画卷。
在她长大一点后,赵祯便将张妼晗纳了,之后张妼晗作为最受宠的贵妃,竟然处处要与地位高她一等的曹丹姝作对,甚至为了陷害曹皇后,竟然不惜杀死自己的女儿,她本想以此搬到曹皇后,只是张妼晗实在低估了曹皇后在赵祯心中的地位以及赵祯的才智,最终赵祯一眼看穿了张贵妃的心思,他为了护妻,当众狠虐张妼晗。好了,今天的解答到这里就结束了,不知道这次的回答有没有帮助大家,同时也欢迎大家和我一起留言讨论。
㈧ 《清平乐》中,徽柔是怎么用一个红瓷瓶让张妼晗栽跟头
《清平乐》中官家对张妼晗的宠爱,超越后宫任何一个女人。放着端庄贤淑的皇后、善解人意禾儿不宠,专宠一个恃宠而骄的女人,让观众对张妼晗这样一个不懂礼数、骄横无脑的女人更加厌恶,追剧的每日一问是“张妼晗到31岁了吗?要下线了吗?”
不得不说徽柔真是机智,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对张妼晗造成了巨大的杀伤力。果然《清平乐》整个后宫在认真宫斗的只有徽柔和张妼晗了。
㈨ 李清照的清平乐赏析谁有
清平乐·年年雪里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于是插梅而醉。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
下片伤今。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句 解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年年”,是对往事的回忆,包含了许多岁月的生活情景,如生活优越、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夫妻志趣相投、相亲相爱的婚后岁月等。在那年年雪花飘飞的季节,一朵朵、一树树的红梅竞相怒放,在银妆素裹的冬日世界,绽放出生命的激情。主人公怀着喜悦的心情,踏雪赏梅,常常情不自禁地摘下几朵,插戴在发间。那时的她,时时陶醉于欢愉中。
“年年”和“常”,指这样的生活在过去已成习尚。踏雪,本是赏心乐事;赏梅,更见情致雅韵。宋人赏梅注重雪景的衬托,强调气韵和精神,所谓“有梅无雪不精神”(卢梅坡《雪梅二首》)。故“雪”字不仅表明冬令时节,绘出梅雪争春图,更突出赏梅的环境。
梅花傲霜斗雪,凌寒独放,被人赋予冰姿玉骨、铁躯古心、高洁坚贞等品质。词人对梅花特别喜爱。“插花”,即头上戴花。词人其它作品中也提到鬓插梅花的事,如《菩萨蛮》:“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可惜的是,踏雪赏梅、令人陶醉的美好生活,已成过眼云烟。又是雪飞梅开的时节,主人公早没有了插花的心情,她只是顺手摘下一朵梅花,在手里揉搓着。花儿一点点碎了,掉在地上;随同而下的,还有摘花人凄清的眼泪,一滴一滴,湿了衣衫。
评家多认为,这是词人中年遭遇不幸时悲怆情感的写照。建炎三年(1129),赵明诚病逝。当时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苦无依,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便还是一样的飞雪、一样的梅花,然而兵燹乱离,偶丧家亡,词人的心都碎了,哪还有好心情呢?
“尽”,即搓来搓去,揉搓了很久。当年赏花、插花,是无限的喜悦,如今情不自禁地任花残零,是因为内心有着难以排遣的忧苦。这里有时间的流动、境遇的变迁、感情的发展。“无好意”,是心情不好的意思。“赢得”,即剩得。“清泪”,是词人南渡后悲苦凄凉心情的反映。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今年”点明时间,呼应已往的“年年”。主人公说:今年我飘泊在海角天涯,两边的鬓发已经稀疏花白了。“海角天涯”,并非真指地理上的荒远,而是感伤于身世飘零。金人占领北方,自己流落江南,多年来思归而不可得。丈夫已亡,自己孤苦无依,处境凄凉困苦,不免有沦落天涯之感。“萧萧”,稀疏的样子。词人慨叹自己飘泊无定,年老无依,但这不同于一般的叹老嗟穷,而是在丧乱沦落中蕴含着时局之忧。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看取”,即看。眼看那近晚吹来的风势,越来越大,即便有梅花,也必定会风狂花尽,难以再赏了。这里可能寄托着词人对国事的忧怀。古人常用比兴的手法,以自然现象的风雨、风云,比附政情形势。因此,这里的“风势”既是自然的,也可能是政治的,即“国势”,喻指金兵对南宋的进逼。“梅花”,喻指美好事物。从“常插梅花醉”,到“尽梅花无好意”,再到“故应难看梅花”,主人公由幸到不幸,情感由乐到哀,既是其人生不同阶段的写照,又是国是日非、时局艰难的折射。
评 解
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早年的欢乐、中年的幽怨、晚年的沦落忧愁,在词中都约略可见。词人饱经沧桑,将许多难言之苦,通过抒写赏梅的不同感受倾诉出来。词意含蓄蕴藉,感情悲切哀婉。身世之苦、家国之难融合在一起,使词的思想境界为之升华。
这首词篇幅虽然短小,却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描写赏梅的感受看,运用的是对比手法,由赏梅而醉,到对梅落泪,再到无心赏梅,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境遇,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从上下阕的安排看,运用的是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但又不是今昔并重,而是以昔衬今,表现出词人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㈩ 清平乐原著中赵祯赐众位嫔妃的花有什么深意
在前一段时间中,有一部叫清平乐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备受关注。这部影视剧与原著有些许改动,将原本的徽柔公主与内侍怀吉的爱情主线改成宋仁宗赵祯执政时期的画面,展现了赵祯在朝廷上的谋略和与后宫妃嫔的儿女情长。其中有一个场景是赵祯在赏花宴当中给每位妃嫔的花各有不同,这是赵祯根据每位妃嫔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来赐花的,并且这也体现了赵祯的律己精神。
最后,赵祯被后世称为仁宗,是因为他一直坚守着“仁政”的治国理念,并且非常严于律己,但对待下属还是对待后宫之人却非常宽厚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