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益州花卉

益州花卉

发布时间: 2022-09-18 12:59:57

⑴ 伏牛花的应用价值

1、性味:苦甘,无毒。
2、归经:无。 名称
伏牛花丸
处方
伏牛花5两,女萎3两,细辛(去苗叶)1两,卷柏1两,威灵仙(去土)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羖羊角1两(镑,炒),木虻1两(炒焦,去翅足),硇砂(醇酒研令稀)1两。
制法
上9味,先捣罗8味为细末,煮硇砂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虚劳脱营,痿躄为挛。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于平旦时及初更后各用温酒送下,稍增至30丸。以知为度。
来源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1、《开宝本草》:疗久风湿痹,四肢拘挛,骨肉疼痛。作汤主风眩、头痛,五痔下血。
2、《本草蒙筌》:主大风遍身碎痛。
1、《杨氏护命方》:伏牛花、山茵陈、桑寄生、白牵牛、川芎藭、白僵蚕、蝎梢各三钱,荆芥穗四钱。为末。每服二钱,水煎一沸,连滓服,治男女一切头风。
2、《浙江民间草药》:伏牛花一两,煎汁,用酒冲服,治痛风。
5、颂曰:伏牛花生蜀地,所在皆有,今惟益州蜀地有之,多生川泽中。叶青细,似黄檗叶而不光,茎亦有刺,开花淡黄色作穗,似杏花而小。三月采,阴干。又睦州所上虎刺,云凌冬不凋。彼人无时采根、叶,治风肿疾。

⑵ 刘备夺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为何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呢

建安十六(公元211)年,刘备开始带军入河,到建安十九年夏天,经过三年的漫长航程,刘备终于得到益州,领益州牧。

三年来,曹操集团和东吴孙权集团恢复了赤壁之战后的正常秩序。当刘备入川攻城时,他们都出来阻止刘备,好像是在看刘备得益州之地。他们在做什么?

首先是曹操,他有点忙。

和曹操这个忙的人相比,孙权好像很闲。除了积极应付曹操的两次南征外,孙权还有很多时间。刘备此时已按南郡(除曹操一部分),他是铁链横江,封锁通往益州东大门,显得孙权无法阻挡刘备。

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孙权派的吕岱和尹异带着两千人进入河里,诱惑张鲁。吕岱还兵的时候,看到了刘备的军队“部众离落,死亡且半”。吕岱向孙权报告了情况,孙权承认刘备输了。

⑶ 中国最大玫瑰花种植基地

六大茶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饮品: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茶文化。按照其不同的加工方法可分为六大类:1、绿茶:这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清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区)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2、红茶: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云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3、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4、白茶:是我国的特产。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有“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几种。5、黄茶: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银芽、四川雅安、名山县的蒙顶黄芽、安徽霍山的霍内芽)、“黄小茶”(包括湖南岳阳的北港在、湖南宁乡的沩山毛尖、浙江平阳的平阳黄汤、湖北远安的鹿苑)、“黄大茶”(包括的大叶青、安徽的霍山黄大茶)三类。6、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像云南的普洱茶就是其中一种。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边茶”“南路边茶”、云南的“紧茶”、“扁茶”、“方茶”和“圆茶”等品种。

⑷ 从天府二街益州大道口到三圣乡花卉市场怎么坐公交车

公交线路:817路 → 898路,全程约16.2公里

1、从天府二街益州大道口步行约10米,到达天府二街益州大道口站

2、乘坐817路,经过2站, 到达地铁世纪城站

3、乘坐898路,经过10站, 到达红砂村公交站

4、步行约1.4公里,到达成都三圣万福花卉产...

⑸ 刘备夺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为何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

从刘备入川到占据成都,的确有三年多的时间。但刘备与益州牧刘璋翻脸决裂,到占据成都也就两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曹操、孙权究竟在干嘛呢?

01

刘备围困成都,刘璋投降,刘备占据益州的过程。

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派遣法正邀请刘备入川,以抵抗汉中张鲁。刘备遂留下诸葛亮、关羽等人镇守荆州,自己带领庞统及数万步卒入蜀,与刘璋在涪城相会。

尽管孙刘联盟摩擦不断,但还是维持着表面的合作关系。周瑜建议孙权除掉刘备、诸葛亮,但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威胁巨大,没有采纳。孙权接受了鲁肃的建议,将荆州部分地盘借给了刘备暂以立足。

周瑜几次谋取刘备占据的荆州,并提出西征益州的计划,但因其病逝,暂且搁浅。在战略上,孙权还是坚持联合刘备对抗曹操。刘备也以取得益州之后,再归还荆州为借口,以求得孙权的容纳。

因此,孙权也就没有逼人太急,没有把战略重点放在刘备身上。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派遣步骘挥师南征,占据了交州。次年,也就在刘备入川时,孙权将治所迁至秣陵。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修筑石头城,改秣陵为建业。同时修筑濡须口以防范曹操南侵。刘备入川后,孙权之所以没有趁机夺取荆州,主要两方面原因。

其一,孙权的主要敌人还是曹操,曹操随时有南侵的可能。

第二,刘备入川,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都还在荆州,刘备的主要势力还没有离开。此时,孙权谋取荆州的时机还不成熟,操作不慎,就会被曹操所乘。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个多月,无功而返。此时,刘备因为庞统战死,召诸葛亮等入川。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率吕蒙、甘宁征讨宛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获取人口数万,完全控制了江淮南部。

也就是刘备围困成都的时候,孙权没有进攻荆州,而是攻占了曹操占据的宛城,夺取了江淮南部地区。孙权此时也没有能力两线作战,优先考虑攻占曹操的地盘,这个策略还是正确的。

毕竟刘备还是战略联盟,而且刘备除了荆州别无立足之地。如果孙权与刘备联盟破裂,刘备会誓死保卫荆州,很可能两败俱伤。

另一个考虑,刘备得到益州,答应归还荆州。即便不归还,刘备的主要势力已经转移到益州,仅仅留下关羽镇守,孙权取胜的机会还是有的。

同时,曹操在西北方向给刘备足够的压力,在战略上孙权就取得先机。后来的湘水划界,孙权趁机收回长沙、桂阳二郡,就是战略的胜利。

03

老曹自然不会闲着,他究竟在做啥呢?

赤壁之战后,曹操元气大伤,后院也出现了不稳定的因素。曹操首先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内部,于建安十五年(210年),下达《求贤令》,唯才是举,大量收罗人才,以巩固其统治。

建安十六年(211年),也就在刘备入川这一年,曹操开始对关中用兵。当时,关中军阀马腾、韩遂等人虽然归顺了朝廷,但并没有真心依附。曹操以征伐汉中张鲁为名,进攻关中联军。

曹操采纳贾诩的反间计,打败马超、韩遂。之后,曹操率军撤回,留夏侯渊都督众将继续西征。经过两年的时间,把马超驱逐到了张鲁那里,击破韩遂,灭掉盘踞在枹罕自立为王三十年的宋建,横扫羌、氐,基本平定了凉州地区。

此时,刘备已经入川,还没有跟刘璋决裂。同时张鲁经营汉中二十多年,也颇具实力,横亘在凉州与益州之间。

如果不能灭掉张鲁,曹操还管不了益州刘璋与刘备那些事。夏侯渊在平定西凉后,曹操没有趁机进攻张鲁,而是回过头来与孙权交战。

孙权也是在曹操平定西凉的时候,趁机占据了曹操江淮南部地区,这令曹操很不爽。

此时,刘备没有取得益州,还没有成气候,暂且不是曹操主要的对手。曹操真正的对手还是孙权,这才是他的心腹大患。

建安十八年(213年),也就是刘备与刘璋决裂的时候,夏侯渊平定了西凉地区,曹操就亲率大军又开始南征孙权。

次年,进攻濡须口,攻破了孙权设在江北的营寨,生擒了其将领公孙阳。孙权率大军前至濡须口,与曹操对峙。两军相持月余,各无所获。曹操见孙权军容严整,意料无法取胜,撤军而还,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此时,远在西蜀的刘备,趁此机会占据了成都,得到了益州。从这个过程来看,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积极倡导的孙刘联盟的重要战略意义。

如果不是曹操的威胁,孙权早就把刘备集团吃掉了。不管咋说,如果没有曹操的存在,即便是鼎盛时期的刘备也无法与孙权抗衡。

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孙权的牵制,曹操灭掉刘备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甚至在刘备取得益州之前,曹操恐怕就已经把益州收入囊中。

总之,曹操、孙权都是战略军事家,不会看不到刘备在西川的小动作。但说是鞭长莫及似乎不确切,但无暇他顾倒是真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就当时的刘备实力而言,曹操、孙权还顾不上他。此时,还主要是曹操与孙权的对阵,说刘备此时在打酱油,并不为过。

⑹ 昆明新益州花鸟市场靠近哪个地铁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 → c5路,全程约12.3公里

1、从大学城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5站, 到达斗南站

2、步行约60米,到达小王家营站

3、乘坐c5路,经过1站, 到达小新村自卫村站(也可乘坐c4路甲线、c7路、c85路、12路、221路)

4、步行约640米,到达昆明正边木装饰有限公司

地址:彩云中路新益州花鸟市场奇异花坊西南侧

⑺ 密檬花是什么

密蒙花属落叶灌木。小枝略有四棱,密被棕黄色绒毛。叶对生,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5~15cm,宽1~3cm,全缘或有小齿,上面被细星状毛,下面密被灰白色至棕黄白星状毛。聚伞圆锥状花序顶生,长5~12焘m,花序及花被灰白色叉状分枝茸锥状花序顶生,长5~12cm,花序及花密被灰白色叉状分枝茸锥状花序顶生,长5~12cm,花序及花密被灰白色叉状分枝茸毛;花小,花萼钟形,4裂;花冠淡紫色至白色,略带黄色,筒状,长1~1.2cm,直径2~3mm,先端4裂;雄蕊4,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丝极短;子房2室,顶端被茸毛。蒴果卵形,2瓣裂,花萼、花冠宿存。种子多数,细小,具翅。花期2~4月,果期5~8月。

药材 为花蕾密集的花序小分枝,不规则圆锥形,长1.5~3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密被茸毛。花蕾呈短棒状,上端略大,长0.3~1cm,直径1~2mm;花冠与花萼等长或稍长。质柔软。气微香,味微苦、辛。

为多数小花蕾族生的花序,形状、大小不一,表面灰黄色或淡褐色,密披毛茸。单个花蕾呈短棒状,上粗下细,长0.3-0.6cm,顶端园而略膨大,花萼钟状,4裂,花冠筒状,裂瓣暗紫色,毛茸极稀疏,全体柔软而易碎,断面中间黑色。气微香,味甘而微苦辛。以身干,花蕾密聚,色灰黄,有茸毛,质柔软者为佳。

----------------------------
【拼音名】
----------------------------
Mi meng hua
----------------------------
【别名】
----------------------------
小锦花(《雷公炮炙论》)、蒙花(《本草求真》)、黄饭花(《南宁市药物志》)、疙瘩皮树花(《中药材手册》)、鸡骨头花(《四川中药志》)。又名:羊耳朵(《滇南本草》)、虫见死草、羊春条、绵糊条子、黄花醉鱼草、绵条子。
----------------------------
【英文名】
----------------------------
Pale Butterflybush Flower
----------------------------
【拉丁名】
----------------------------
药材Flos Buddlejae 原植物Buddleia officinalis Maxim.
----------------------------
【处方名】
----------------------------
蒙花、密蒙花
----------------------------
【商品名】
----------------------------
密蒙花:又名蒙花、老蒙花。为马钱科落叶灌木密蒙花树的花蕾。以花蕾密聚、干燥、色灰绿、茸毛多、无梗叶杂质者为佳。 新蒙花:又名蒙花珠、梦花。为瑞香科植物结香Edgeworthia chrysantha Lindl.的花蕾。此非正品。
----------------------------
【中药配伍】
----------------------------

----------------------------
【药性说明】
----------------------------
本品甘凉清润,独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益肝血。长于明目退翳,故为目疾要药。
----------------------------
【功效】
----------------------------
1.清肝明目 主治肝热、肝火上攻,目赤肿痛,羞明翳障等症。 2.养血退翳 适于血虚目暗,青盲翳障。每伍养肝明目药。
----------------------------
【用途】
----------------------------
1,清肝明目:主治肝热,肝火上攻,目赤肿痛,羞明翳障。 2,养血退翳:适于血虚目暗,翳障。每伍养肝明目药。
----------------------------
【主治】
----------------------------
治目赤肿痛,多泪羞明,青盲翳障,风弦烂眼。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
【临床应用】
----------------------------
1.治疗目赤肿痛;密蒙花20克,胆草10克,车前子12克。水煎服。(《中药精华》第31页)。 2.治疗创伤:鲜密蒙花叶适量,以嫩为佳,加香油适量浸润捣绒,立即敖于患处。1~2日1剂。(《四川中医》1986;(6);48)。 1.肝热眼疾、目赤肿痛、多眵多泪等症:密蒙花、青葙子、龙胆草、赤芍各9g,菊花15g,水煎服。 2.角膜云翳:密蒙花、石决明各12g,木贼、菊花、蒺藜各9g,水煎服。 3,肝虚有热、目涩昏等症:密蒙花、构把子、女贞子各9g,石决明、生地、菊花各12g,水煎服。
----------------------------
【注意事项】
----------------------------

----------------------------
【来源】
----------------------------
为马钱科多年生落叶灌木密蒙花Buddleca officl nalis Maixim的花蕾及花序。
----------------------------
【产地分布】
----------------------------
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药材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河南。此外,云南、广西、湖南等地亦产。
----------------------------
【化学成分】
----------------------------
花穗含醉鱼草甙(Buddleo—glucoside)、刺槐素(Acacetin)等多种黄酮类。含密蒙花甙,即柳穿鱼甙(刺槐甙,buddleoglycoside, linarin,acaciin),为刺槐素(acacetin)与芸香糖形成的甙。
----------------------------
【制剂】
----------------------------
密蒙花的含剌槐素有抗炎、解痉作用,并可使胆汁分泌有所增加。
----------------------------
【药理知识】
----------------------------
蒙花、密蒙花
----------------------------
【采收】
----------------------------
2~3月间花未开放时采摘簇生的花蕾,除净枝梗等杂质,晒干。
----------------------------
【加工炮制】
----------------------------
拣去杂质,筛净灰土。《雷公炮炙论》:“凡使密蒙花,先拣令净,用酒浸一宿,漉出候干,却拌蜜令润,蒸,从卯至酉出,日干,如此拌蒸三度,又却日干用。每修事一两,用酒八两浸,待色变,用蜜半两蒸为度。” 原药拣去残留茎叶、杂质,筛去灰屑。
----------------------------
【储藏】
----------------------------
放箱内或其它容器内,置干燥处。
----------------------------
【来源考证】
----------------------------
出自 ①《开宝本草》:“密蒙花,生益州川谷。树高文余。叶似冬青叶而厚,背色白有细毛。二月三月采花。”②《本草衍义》:“密蒙花,甚多。叶,冬亦不雕,然不似冬青。盖柔而不光洁,不深绿,花细碎,数十房成一朵,冬生春开。 ”③《滇南本草图说》:“羊耳朵采皮研末,遇小儿生肝虫目翳,口蚀黑晕,用此一捻吹人鼻中,可救。”

⑻ 刘备夺取益州花了3年之久,为何曹操和孙权都没有阻止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要率军进取汉中,非常担忧,张松建议刘璋邀请刘备入川,让其攻打张鲁,防卫益州。刘璋于是派遣法正、孟达领兵四千人迎接刘备,刘备率领庞统、黄忠、魏延、卓膺等将领入川。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将张松处死,刘璋下令守关将领之文书不要再送达刘备。刘备召白水督杨怀、高沛,责备他们对客人无礼,把这两人处斩。刘备率领军队直接进驻关头,吞并了杨怀、高沛的部队。继续进军,占领涪城。

不过,因为曹操一方的实力太强大了,孙权还是不敢掉以轻心,比如到了公元215年,孙权甚至亲自率领10万大军征讨合肥,目的就是清除曹操在江淮一带的势力。当然,非常遗憾的是,在逍遥津之战中,孙权被张辽重创。在此基础上,合肥这座城池长期被曹魏占据,无疑让东吴如坐针毡,可谓如芒刺背。总的来说,刘备攻取益州的时候,虽然耗费了三年的时间才击败刘璋。但是,因为曹操和孙权各有各的事情要忙,也即无暇他顾,这让刘备可以在没有外力干涉的背景下夺取巴蜀之地,以此为蜀汉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⑼ 乌龙白英是什么花

白英
别名:白毛藤、苻、彀菜、鬼目草、白草、白幕、排风、排风草、天灯笼、和尚头草、望冬红、酸尖菜、排风藤、土防风、耳坠风、金线绿毛龟草、葫芦草、毛见藤、毛老人、红道士、毛和尚、野猫耳朵、胡毛藤、羊仔耳、生毛稍、龙毛龟、毛燕仔、红麦禾、蜀羊泉、毛相公、望风藤、毛千里光、毛秀才、鹰咬豆子、毛道士、毛葫芦、葫芦藤
英文名:Bittersweet Herb
拉丁植物名:Solanum lyratum Thunb.[S.lcamara L.var .Lyratum (Thunb.) Sieb. Et Zucc.]
植物形态
茄科茄属多年生蔓生草本,高达5m。基部木质化,上部草质,茎、叶和叶柄密被具节的长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3cm;叶片多戟形或琴形,长3-8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缘或波状,下部常有1-2对耳状或戟状裂片,少数为全缘,中脉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或腋外侧生;花萼5浅裂,宿存;花冠蓝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顶孔开裂;雌蕊1,花柱细长,柱头小,头状,子房卵形,2室。浆果球形,径约1cm,熟时红色。种子近盘状,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2800m阴湿的路边、山坡、竹林下及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山西、陕西、甘肃、台湾等地。
药材基源:为茄科植物白英的全草。中药名为:白毛藤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考证:出自
1.《百草镜》。
2.《尔雅》郭璞注:今江东有鬼目草,茎似葛,叶员而毛,子如耳珰也,赤色丛生。
3.《别录》:白英、生益州山谷。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4.《唐本草》:白英,鬼目草也,蔓生,叶似王瓜,小长而五桠,实圆若龙葵子,生青熟紫黑,东人谓之白草。
5.《纲目》:白英,俗名排风子是也。正月生苗,白色,可食;秋开小白花,子如龙葵子,熟时紫赤色。《吴志》云:孙皓时有鬼目菜,缘枣树长丈余,叶广四寸,厚三分,人皆异之。即此物也。张寿颐:白宅藤,以效力而言,似亦温和性质,然采而尝之,略如青草气,不含辛辣及恶劣等味,盖蔓延走窜之性即其全体大用,不在乎气味之寒热温凉者。惟以赵(学敏)氏所治诸症,绎其大旨,类皆湿热为病居其多数,而气味颇清,盖清热理湿,而通水道,利关节,兼能消痰去瘀,理气解结者也。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祛湿药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胆、肾经。
功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妇女湿热带下;小儿高热惊搐;痈肿瘰疬;湿疹瘙痒;带状疱疹
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头秃恶疮热气,疥瘙茄癣虫。
2.陶弘景:叶作羹饮,甚疗劳。
3.《本草拾遗》:主烦热,风疹,丹毒,疟瘴,寒热,小儿结热。
4.《开宝本草》:别本注,茎叶煮粥极解热毒。
5.《百草镜》:除骨节风湿痛。
6.王安卿《采药志》:活血追风生血,治鬼箭有效。
7.《纲目拾遗》:止血淋,疟,疝气。汁滴耳中,止脓不干。治疬cuan,用煮牛肉精者食之。清湿热,治黄疸水肿,小儿蛔结腹痛。
8.《植物名实图考》:治腰痛。
9.《分类草药性》:治惊风,咳嗽。
10.《药材学》:清热解毒。治恶疮,漆疮。
用药禁忌《闽东本草》:体虚无湿热者忌用。
不良反应:大剂量引起喉头烧灼及恶心、呕吐、眩晕、瞳孔散大、出现惊厥性肌肉运动的同时表现全身性衰弱。
药物应用:白毛藤与射干,二药均为清热解毒之品;射干行血消痰散结,用治火盛热毒兼有痰火相结之咽肿痛;白毛藤凉血利湿消肿,用治湿热黄疸,淋病水肿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者30-6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涂。
中药化学成分:
茎含甾体糖甙(steroidal glycoside)SL-a(又名SL-0)、SL-b(又名SL-1)、SL-c、SL-d[1,2]。它们都是混合物。SL-a含有4个成分,系(5α,25β)-呋甾烷-3,22,26-三醇[(5α,25β)-furostan-3,22,26-triol]的、(5α,25α)-呋甾烷-3,22,26-三醇[(5α,25α)-furostan-3,22,26-triol]的、(25β)-呋甾-5-烯-3,22,26-三醇[(25α)-furost-5-en-3,22,26-triol]的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1→4)-β-D-吡喃半乳糖甙-26-O-β-D-吡喃葡萄糖甙[3-O-β-D-gluranosyl(1→2)-β-D-glu-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26-O-β-D-glurano-side]组成的[1]。SL-b也含有4个成分,系规告皂甙元(tihohe-nin)的、新替告皂甙元(neotigogenin)的、薯蓣皂甙元(diosgenin)的和雅姆皂甙元(yamogenin)的3-O-β-D-吡喃葡萄糖甙(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3-O-β-D-glu-ranosyl(1→2)-β-D-glu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组成的[1]。SL-c含2个成分,系(25ζ)-茄甾-3β,23β-二醇[(25ζ)-solanidan-3β,23β-diol]的和(25ζ)茄甾-5-烯-3β,23β-diol]的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3-O-β-D-gluanosyl(1→2)-β-D-glu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组成的[2]。SL-d也含有2个成分,系(25ζ)-茄甾-3β,23β-二醇的和(25ζ)-茄甾-5-烯-3β,23β-二醇的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甙{3-O-β-D-gluranosyl(1→2)-[β-D-xylopyra-nosyl(1→3)]-β-D-gluranosyl(1→4)-β-D-galactopyranoside}组成的[2]。还含蜘蛛抱蛋甙(aspidistrin),甲基原蜘蛛抱蛋甙(methylprotoaspidistrin)[3],(22R-3β,16β,22,26-四羟基胆甾-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22R)-3β,16β,22,26-tetrahydroxycholest-5-e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ide][4],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ζ,25R)-3β,22,26-三羟基-呋甾-5-烯3-O-α-L-吡喃鼠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26-O-β-D-gluranosyl-(22ζ,25R)-3β,22,26-trihy-droxy-furost-5-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ranosyl(1→3)]-β-D-glucuronopyranoside}[5],26-O-β-D-吡喃葡萄糖基-(22ζ,25R)-3β,26-二羟基-22-甲氧基呋甾-5-烯-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26-O-β-D-glura-nosyl-(22ζ,25R)-3β,26-dihydroxy-22-methoxy-furost-5-e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ide]及其(22ζ,25S)异构体,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3β-羟基-25-R-螺甾-5-烯[3-O-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3β-hydroxy-(25R)-spirost-5-ene]及其(25S)-异构体[5]。
出处《中华本草》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其最负盛名的要数福建和广东二地产的。其中福建的“武夷岩茶”屈指可数。乌龙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 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就知道这些

⑽ 桐花的文人高士

梧桐是中国传统的“比德”树木,桐花因“母体”的关系,也因开放的时间、地点,与文人的落寞寡合以及高士的自惬自洽情怀有关。元稹、白居易的作品提升了桐花的品格,桐花从清明节气、节日花卉而走向具备人格象征意蕴。
元稹vs白居易
月下赏花;落寞寡合;道德退守
白居易《见紫薇花忆微之》:“一丛暗淡将何比,浅碧笼裙衬紫巾。除却微之见应爱,人间少有别花人”[1]“别”即辨别、赏鉴;白居易给我们提供了两个信息:元稹爱花、知花;元稹喜爱“黯淡”、浅碧之花。我们可以由此切入,“见微知著”,把握中唐诗歌题材、审美趣味的两大变化。
市川桃子《中唐诗在唐诗之流中的位置——由樱桃的描写方式来分析》中注意到了中唐以后诗歌的变化:“……中唐诗……更关心具象的事物”、“自白居易、韩愈以降,……普遍流行欣赏植物的风气”、“这个时期,许多植物都被人欣赏,它们的姿态描绘在诗中。爱花而至于自己种植,自然会观察得更加细致,描写得更加具体,而且感情会随之移入到作为作为描写对象的植物中去。”[25]人生理想、民间疾苦让位于植物花卉,这确实是中唐以后诗歌题材的变化趋向,直接抒怀、直面人生让位于“间接寄托”。这个变化在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中体现地尤为深切著明,两人都有大量吟咏花卉的作品。
中唐是封建社会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美学史的转折点;盛唐的气势恢弘、色彩华丽逐渐被精致小巧、色泽雅淡代替。暗淡、浅碧的紫薇花在中唐就引起了元稹、白居易等人的青睐,白居易就有《紫薇花》:“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的名句。略作分说的是,“紫薇花”之紫与盛唐备受推崇的牡丹名品“魏紫”之紫不同,一为淡紫,一为深红。白牡丹、白菊花、白莲等白色花系作品的大量出现更体现了美学潮流的转变。“素以为绚”是中国古人的艺术哲学、审美理想;但是在世俗实践层面,绚烂的红色总是更容易被接受,淡紫、白色相对落寞、冷清。而在中唐以后,文人普遍的心态与视野由外放而转为内敛,更关注身边事物与自身命运;而屈原《离骚》的“善鸟香花,以比忠贞”的比兴传统因风云际会而被激活;这就是淡紫、白色花卉中唐以降普遍见诸吟咏的“文化语境”。
元稹不独“发现”了紫薇花,也“发现”了紫桐花,《桐花》:“胧月上山馆,紫桐垂好阴。可惜暗澹色,无人知此心。舜没苍梧野,凤归丹穴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复深。年年怨春意,不竞桃杏林。唯占清明后,牡丹还复侵。况此空馆闭,云谁恣幽寻。徒烦鸟噪集,不语山嵚岑。满院青苔地,一树莲花簪。自开还自落,暗芳终暗沈。尔生不得所,……”[1]桐花生长于山岳之中,人迹罕至;开花时节又受到桃杏、牡丹的前后“夹击”。既乏“地利”,也乏“天时”。通过时、地等物性特点来抒写政治寄托是植物花卉吟咏的一个常见模式[④]。中唐时期,党争、倾轧频繁,元、白都是局中之人;桐花的落寞、暗沉其实是元稹心绪、处境的投射,桐花与元稹“异质“而“同构”。白居易《和答诗十首·答桐花》:“山木多蓊郁,兹桐独亭亭。叶重碧云片,花簇紫霞英。是时三月天,春暖山雨晴。夜色向月浅,暗香随风轻。行者多商贾,居者悉黎氓。无人解赏爱,有客独屏营。手攀花枝立,足蹋花影行。生怜不得所,死欲扬其声。……受君封植力,不独吐芬馨。”[1]是答赠元稹之作,“观点”或有不同,但“原则”并无差异。
其后,元、白之间又有桐花酬赠之作,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怨澹不胜情,低回拂帘幕。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1]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寤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悠悠蓝田路,自去无消息。计君食宿程,已过商山北。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夜深作书毕,山月向西斜。月下何所有,一树紫桐花。桐花半落时,复道正相思。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桐花诗八韵,思绪一何深。以我今朝意,忆君此夜心。”[1]元、白之间唱和之作大多朴素深挚,但是桐花唱和作品却又别饶一种风神蕴藉、暗淡低回之美。
我们统观上文引述的元、白四首作品,会发现他们开创了新型的赏花情境:月下赏花;这也是中唐之后才开始流行的。月下赏花,素淡之花更加洗净铅华,这也与中唐的审美转向契合;而代表盛唐审美的则是“国色朝酣酒”的旭日赏花。宋代以后,月下赏梅、月下赏荷均是典型的文人赏花情境,而元、白等中唐诗人则开启了先路。明代黄姬水《醉起》“山中长日卧烟霞……一帘月色覆桐花。”[26]就是月下赏桐花。
元、白的桐花唱和之作缺乏盛唐诗歌中的意气相高,却代之以惆怅、怨慕,这是儒家君子“独善其身”的道德退守与勖勉。晚唐时期,元、白所开创的花卉题材诗歌唱和成为常见的诗歌题材与创作方式,这是文化心理上的一脉相承,如陆龟蒙、皮日休的“白莲”作品,再如陆龟蒙有《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一二知己》,司马都、郑璧、皮日休、张贲等人均有和作。
桐花落
元、白诗歌中出现了“桐花落”与“桐花半落”,“自开还自落”。梧桐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柔木”、“阳木”的代表、美好事物的象征,这是它的原型意义。在中国文学中,梧桐具有“语码”的作用,能够唤起我们对美好事物的丰富想象;从语言学上来讲,这是它“联想轴”上的作用。桐花凋零即是白居易所叹的“世间好物不坚牢。”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意味的“桐花落”,即山中高士的自惬自洽,遗落世事、宠辱不惊。我们且先看王维的《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胡应麟评价此诗与《鸟鸣涧》:“读之身世两忘,宠辱不惊”;王国维《人家词话》中所提到的“无我之境”庶几近之。“桐花落”与辛夷花落旨趣相同。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山中最具典型的树木当推松树,松树是中国传统的“比德”树木;倚松而坐是高士姿态,松子坠落是山中幽境。前者如宋代饶节:“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倚松诗集》序言,四库全书本),饶节因之而被称为“倚松道人”;后者如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1]
其实,梧桐也是山中常见的树木,而且常常生于高岗、秀于山林;“据桐”而坐也是高士姿态,桐花坠落也是山中幽境。《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据梧”遂成为典故,如梁元帝《长歌行》:“朝为洛生咏。夕作据梧眠。从兹忘物我。优游得自然”[27](“梁诗”卷二十五)、李嘉祐《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据梧听好鸟,行药寄名花。”[1]我们看“桐花落”的例子:
高翥《山堂即事》:“杜鹃声里桐花落,山馆无人昼掩扃。老去未能忘结习,自调浓墨写黄庭。”[28]
萨都剌《赠茅山道士胡琴月》:“茅山道士来相访,手抱七弦琴艺张。准拟月明弹一曲,桐花落尽晓风凉。”[29]
张启元《游峄山记》:“桐花落尽,柏子烧残;闲中日常,静里天大者,山中之受用也。”[30]
徐震亨《长林消夏》:“晞发行吟日正长,桐花落尽又新篁。”[31]
上引四首作品无一与伤春、伤悲有关。高翥作品中虽然既有“桐花落”,又有“杜鹃声”;但是主体情志坚定,从而超越了“心为物役”的心物结构;“黄庭”是指道家经典《黄庭经》。徐震亨作品中所流露的则是宇宙万物,消息生长的“活泼泼地”生机。
桐花凤
《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奠定了凤凰与梧桐组合,朝阳、高岗的时空设定兴象高远、指涉多端。凤凰与梧桐可以是盛世祥瑞,如许景先《奉和御制春台望》:“瑞气朝浮五云阁,祥光夜吐万年枝。兰叶负龟初荐祉,桐花集凤更来仪”[1];也可以是贤才致用,如民谚:“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也可以是《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式的男女依附,如章孝标《古行宫》:“天子时清不巡幸,只应鸾凤栖梧桐。”[1]
然而,本文的“桐花凤”之“凤”并非指凤凰,而是一种美艳小禽,又称“桐花鸟”。“桐花凤”与“桐花”的关系指涉与凤凰与梧桐的关系指涉息息相关。桐花凤即幺凤,在古代诗文中常常与“绿毛么凤”、“罗浮凤”、“倒挂子”相混。而根据今人翔实考证,“桐花凤”乃雀形目花蜜鸟科的“绿喉太阳鸟”,而“绿毛么凤”、“罗浮凤”、“倒挂子”,缘其“倒挂”的生态特征,则为分类上属于雀形目极乐鸟科[32]。
桐花凤之渊源
《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司马彪注:“门户空,风喜投之。桐子似乳,著叶而生,鸟喜巢之。”庄子以两种现象形象地说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空穴来风”自有科学道理,“桐乳致巢”则孳乳了后代的桐花凤、桐花鸟。宋代陈翥《桐谱》记载:“(紫桐花)自春徂夏,乃结其实,其实如乳,尖长而成穗,庄子所谓桐乳致巢是也。”其《西山十咏·桐乳》吟咏“桐乳”性状:“吾有西山桐,厥实状如乳。含房隐绿叶,致巢来翠羽。外滑自为穗,中虚不可数。轻渐曝秋阳,重即濡绵雨。霜后威气裂,随风到烟坞。……”
桐花凤之流行
唐代,桐花鸟、桐花凤之说流行,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剑南彭蜀间有鸟大如指,五色毕具。有冠似凤,食桐花,每桐结花即来,桐花落即去,不知何之。俗谓之‘桐花鸟’,极驯善,止于妇人钗上,客终席不飞。人爱之,无所害也。”李德裕《画桐花扇赋并序》云:“成都岷江矶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末,有灵禽五色,来集桐花,以饮朝露。”[33]张鷟沿袭旧说,认为桐花鸟以桐花为食;而李德裕则记载桐花凤是以朝露为饮,只是栖息于桐花之间。不过,两人的作品却有共同的指向,即桐花凤的蜀地特征。李德裕的赋、序影响很大,是言及桐花凤的常见“话头”。《画桐花凤扇赋》云:“美斯鸟兮类鹓鶵,具体微兮容色丹。彼飞翔于宵汉,此藻绘于冰纨。虽清秋而己至,常爱玩而忘飡”,后人认为,这是蜀地工艺扇之始。
司空图《送柳震归蜀》:“桐花能乳鸟,竹节竞祠神”[1]与《送柳震入蜀》:“夷人祠竹节,蜀鸟乳桐花”[1]两首作品言及蜀地的地域风情,均出现了桐花鸟。刘言史《岁暮题杨录事江亭》:“垂丝蜀客涕濡衣,岁尽长沙未得归。肠断锦城风日好,可怜桐鸟出花飞”[1],桐花鸟也是成都一景。释可朋《桐花鸟》:“五色毛衣比凤雏,花深丛里只如无。美人买得偏怜惜,移向金钗重几铢”[1]则几乎就是张鷟《朝野佥载》的复述。
桐花凤之继盛
苏轼
北宋,关于桐花鸟、桐花凤之说更盛,乐史《太平寰宇记》、宋祁《益部方物略记》、苏轼《东坡志林》三部地理、博物、笔记作品都有相关记载。这应该跟晚唐以迄北宋蜀地文化、蜀地文人的影响有关,尤其是苏轼,不止一次地在作品中提及家乡故物桐花凤。我们且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益州)桐花色白至大,有小鸟,燋红,翠碧相间,毛羽可爱。生花中,唯饮其汁,不食他物,落花遂死。人以蜜水饮之,或得三四日,性乱跳踯,多抵触便死。土人画桐花凤扇,即此禽也。”关于桐花凤生活习性的描写一方面参之以李德裕《画桐花扇赋序》,另一方面本之以实际观察,所以尤为可信;后代关于桐花凤的习性很多沿用乐史之说,如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十。
桐花凤之寓意
桐花凤之为人熟知、乐道,苏轼应该功莫大焉;他是蜀地文人的翘楚。苏轼《西江月》“梅花”:“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常被征引用作桐花凤资料;但前面已经提到,“绿毛幺凤”与桐花凤同目而不同科。苏轼《次韵李公择梅花》:“故山亦何有,桐花集幺凤”[34]、《异鹊》:“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家有五亩园,幺凤集桐花。”[34]桐花凤是苏轼念念不忘的故园风情,也是“积善之家”的祥瑞之应。
桐花凤更多是关涉爱情,或比男子,或比女子,皆新奇有致。冯梦龙《情史》卷三“情私类”记录了文茂寄给晁采的一首诗:“旭日瞳瞳破晓霾,遥知妆罢下芳阶。那能化作桐花凤,一集佳人白玉钗。”“桐花凤”之句当脱胎自张鷟、可朋的笔记与诗歌,但不失“小说家言”的轻佻、油滑。最有名的当推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郎是桐花,妾是桐花凤。”这首词比喻尖新,为衍波名句(王士祯词集为《衍波词》),王士祯也因此而得“王桐花”的雅号。对于王士祯颇为自许的“桐花凤”之句,评论者也是见仁见智、有褒有贬。《左庵诗话》卷上云:“王渔洋词有云:‘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人因呼之为王桐花。吴石华云:‘瘦尽桐花,苦忆桐花凤’不让渔洋山岗人,专美于前也。”吴、王二人虽然用的是同一套“语词”,但抒情人称发生了逆转,也确有翻案之妙。

热点内容
新种的绿植叶子干了 发布:2025-09-23 10:25:21 浏览:714
绿植捧花 发布:2025-09-23 10:12:35 浏览:730
插花类绘画 发布:2025-09-23 10:02:46 浏览:495
喜爱的绿植 发布:2025-09-23 10:01:19 浏览:393
玫瑰的栽种 发布:2025-09-23 10:00:33 浏览:25
法老之鹰x天使百合本 发布:2025-09-23 09:58:02 浏览:909
丁香网冠状 发布:2025-09-23 09:53:43 浏览:94
宜宾插花 发布:2025-09-23 09:53:41 浏览:200
焚烧丁香 发布:2025-09-23 09:53:06 浏览:752
自百合图片大全 发布:2025-09-23 09:44:22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