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工笔画线描花卉画谱

工笔画线描花卉画谱

发布时间: 2022-09-13 22:44:52

A. 花卉线描图要不要打印

需要。
用专业的思维导图软件,手绘或者用word画都不方便,修改其他很麻烦,没有点美术功底,画的还不好看。
线描图是素描的一种,用单色线对物体进行勾画。在中国绘画中,线描既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型基本功的锻炼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线描不仅可以勾画静态的轮廓,还可以表现动态的韵律。用线和空白还可以谱写出一支支和谐流动的线的协奏曲。中国历代画家对线有着深刻的认识和高超的创造,他们用千姿百态的线,抒发情感,描绘自然,使“线”在艺术作品中有独特的魅力。

B. 工笔画的技巧

画工笔画有什么技法,要注意些什么? 绘画上出现的线在自然物中并不存在,但它去是塑造物体形象最便捷、最概括的手段,在远古时代既为外先民所掌握。在中国,由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极大地加强了线条的表现力和艺术性。中国书法和中国画使用的毛笔为圆锥形,这对于线描尤为适合,所以线描的运用和中国画已结下不解之缘。
中国画强调骨法用笔,甚至骨法用笔当作衡量艺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
所谓骨法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描绘形体要准确生动;二是说用笔要遵劲有力,这就是对线描的要求。
学习、练习方法
白描勾线、着染、重彩、没骨,还包括一些皴、擦等等。
简单地说,工笔画中的勾线就是勾轮廓线,一般用小衣纹或勾线笔,是工笔画的第一步,成品即白描。勾线的方法类似于写毛笔字,讲究起笔、行笔、收笔等;
没骨法是一种不用勾出轮廓而直接着色落笔的方法,要求画前必须做到胸有成竹,如初练可先在宣纸下衬一事先画好的白描稿;
重彩是用石青、石绿、石黄、朱砂、蛤粉等不透明石色为主进行着染的画法。鲜丽凝重。
“皴”和“擦”是一种肌理的表现方法,其区别在于工笔画中后者较前者多以侧锋行笔且用力较轻,后者在笔中含水分少,比较干;
“染”是着色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染、统染、罩染、接染、点染、烘托、积水、托色、立粉等。
其中分染是用一手拿两支笔交替进行,一支蘸色(不要过于饱满或过干),一支蘸清水(不要过多)把颜色均匀地烘淡,形成一边色浓逐渐向一边色淡的过渡效果。
统染就是从整体出发,大片地分染出前后的层次关系。
罩染是在分染好的底色上罩一层透明色彩(水多色少,调匀,较稀)的方法。分染前应用此法就叫平涂,平涂色彩时也可使笔中色彩饱和。罩染和平涂时注意既要有充足的水分,均匀平涂,又不能使水分过多,汪在纸上互相冲激,也不要一次涂够颜色,调淡色彩一遍一遍地涂,涂够为止。
接染就是反染,用两支笔各蘸上不同颜色着染,使两色趁湿相互渗接在一起的染法。初学可用第三支白水笔帮助接染。
点染是不勾轮廓线,用一支笔蘸上一种颜色,然后在笔尖上再蘸另一种颜色,一笔按点下去,使两种颜色自然渗和在一起,一笔成形。此法多用于没骨形式。
烘托是大片地烘染底色,以衬托出浅色主体部分的方法。可用平涂和分染两种方法进行,为使其均匀,可先用清水把底了铺湿,趁其半干时烘染。
积水是先以淡墨和色积水成形,趁湿冲入水或其他颜色,使水与色相互冲激,干后形成自然斑驳的痕迹。此法用时水要多,冲入颜色和水要掌握好火候。
托色是重彩画法,即在纸背面平涂一层与正面颜色相同而明度较浅的颜色,可使正面色彩更鲜亮厚重。
立粉是用浓厚的粉质色点或勾出色点或色线的方法,常用于勾点花蕊等。
批毛和丝毛是画鸟兽毛的技法,批毛是将水分较少的白云笔蘸上墨或色后用手指将笔锋捏扁,平均分成4-6年尖叉,这样画下来即成一组小毛,批毛时笔与笔之间如品字形接续着画,如鱼鳞的分布一样;丝毛是用细笔一根根勾毛,方向与批毛相同。
此外还有喷弹法、揉纸法、拓拍法、洒水、洒盐、油水混用、用蜡、绢后作画等肌理和绘画的技法等。都能学好的~照着样子临摹就是了~
当然一些基本功还是要学会的,在画工笔之前要先画一些白描的作业,练习一下手感和笔触,刚开始画白描的时候,最好挑一些名家的花卉白描稿,比如《芥子园画谱》,把画画用的宣纸蒙在上面,也用铅笔描摹,注意,用铅笔描摹也是对线条的练习,不可以马虎,而且要一次描好,因为宣纸是不能擦的。描好之后,就可以开始用红豆之类的勾线笔沾墨汁勾了。多加练习之后,就可以直接用勾线笔描摹了。
等白描练习一阵子之后,就可以临摹一些工笔画作品了,最好先挑选一些简单的花卉开始,然后是花鸟鱼虫,最后人物。当然不能一味的练习,其实阅览一些书还是有帮助的,很多工笔的书里面都会教授一些画画的特殊技法,很有意思的,我以前就是这样看学会这些技法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技法,只有博采众长才能学到更多。
至于一些基本的东西,我想石榴石头已经说的挺具体了:买熟宣纸,开始是拿页筋笔勾线,然后是手握住2只笔,一只小红毛笔,一只大白云,小红毛上色,大白云是白水,匀染使,然后买本书临摹。还要补充一点,也是我自己的心得,再晕染的时候,宁可先淡一点,如果不够深度,可以再染,若是一下子染太深,就不能渐淡了~特别是一些花卉和人物的脸。 以上是网上找的方法。关键在于多练。技法很多,自己要多知道它的基本知识,然后灵活运用。

C. 工笔画牡丹蓝色叶子的画法及配料

工笔画讲究三矾九染,是需要一遍遍染色的不能急躁,操之过急就会使染得颜色脏,并且不通透。第一遍可以用很淡很淡的花青染色,可以多染连三遍,然后根据你的范本看看叶子具体偏向哪种颜色,慢慢地一遍遍染色。个人建议不要调好一个颜色多染,比如你要绿色,可以先染花青再染藤黄,不要用花青和藤黄在盘子里调好了染,用之前的方法可以让叶子的变化丰富一些,这只是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D. 工笔画怎么上色 简单的方法哦

1、工笔画绘制中最重要的染色技巧。一支笔蘸色,另一支笔蘸水,将色彩拖染开去,形成色彩由浓到淡的渐变效果。

2、在绘制工笔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明暗处理的需要,往往需要几片叶子、几片花瓣统一渲染,强调整体的明暗与色彩关系,称为统染。

3、在已经着色的画面上重新罩上一层色彩并局部渲染。

4、染色接近完工时用某种色小面积、局部提亮或者加深画面称为提染。

5、在所描绘的物体周围淡淡的渲染底色用来衬托或掩映物体。

6、用接近写意的笔法,一笔蘸上深浅不同的色彩在画面上连点带染,取灵动之意。处理背景或小型花卉的时候时常用到此法。

7、将一块色彩向四周染开。画仕女脸颊的红晕时即是采用此法,工笔牡丹的绘制中也会用到。

8、在罩色过后色彩略显发闷的画面上用淡淡的深色重新分染,以引出底色部分,重新使画面醒目。

9、分碟调出二至三种图案色,各色厚薄相同,多为同类色或类似色,分几枝笔将各色铺于纸上,迅速以偏干的清水笔将各色接起刷匀。

10、在宣纸或绢的反面上色,经过反面上色,使其正面色彩更为厚重,均匀,造成丰富的层次感。

(4)工笔画线描花卉画谱扩展阅读:

工笔画平涂法上色时应注意的事项:

1、笔上含水、含色要适度,含水、含色少则易燥,容易出现飞白或“睁眼”现象,含水、含色多则干后容易出现淤积的水渍花斑。

2、要处理好下一笔与上一笔颜色的接茬处,不要出现明显的接痕与笔触。可以利用线描将大面积色,化整为零。将色块的衔接处在有线描处,即是每蘸一笔颜色,先沿一条线涂起,到邻近的一条线结束。

3、再蘸取颜色从上一笔颜色结束的那一条线接染,再到下一条线处结束,这样,便会看不出接茬。如果实在没有线条可利用,或两条线之间面积太大,则要注意虚起虚收,防止接色处颜色堆积过厚。

4、涂色可采用走十字法,即将颜色先横排一遍,干后再竖排一遍,每一遍颜色都相对薄些;亦可用较饱和的颜色横排一遍,趁湿再用不蘸取颜色的干净笔竖排一遍,也会匀净。前一种适用于涂大面积色,后一种走十字法适用于涂小面积色。

E. 工笔画线描花卉画谱的内容简介

桃花固美,但它的生命辉煌只于花开一瞬。而唯有借画家的神助妙笔,妖艳永存,流传千古。《碧桃图》,为南宋佚名的设色绢本团扇画。全图虽只截取了盛开的两枝碧桃,用特写的方式描绘了或含苞欲放,或吐蕊怒放的花朵,苞萼或隐或现,借侧俯之势点缀其间,活灵活现。花瓣用细劲的中锋勾描,然后层层渲染,设色淡雅宜人,生动逼真,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画家对碧桃外形神态观察之细、生长规律了解之深。画面虽小,却因构思巧妙,删繁就简,简而不空,鲜活而灵动,,有“小中见大”的无穷意趣,正所谓古人画折枝,需“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方能将其韵致丰采传写下来。任伯年的《桃花双鸡图》,阔笔简写,寥寥数笔,为我们送来不尽的春意。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于照、陈之佛等大师,虽风格迥异,但均有桃花佳作传世,堪称瑰宝。
我国的工笔画是工整细致一类的画法。它包括“白描”、“淡彩”、“重彩”、“没骨”四种类型。其中工笔白描对线条的要求,可概括为平、圆、留、重、变五个字。

F. 工笔画里有几种线条

共有十八种。
[1]、高古游丝描〖顾恺之〗、[2]、琴弦描、[3]、铁线描、[4]、行云流水描、[5]、马蝗描〖马和之〗、[6]、钉头鼠尾描、[7]、混描、[8]、撅头丁描〖马远、夏圭〗、[9]、曹衣描〖曹仲达、曹不兴〗、[10]、折芦描〖梁楷〗、[11]、橄榄描〖颜辉〗、[12]、枣核描、[13]、柳叶描〖吴道子〗、[14]、竹叶描、[15]、战笔水纹描、[16]、减笔描〖马远、梁楷〗、[17]、柴笔描、[18]、蚯蚓描

G. 工笔画入门步骤

1、起笔藏锋

如起笔欲向右行,先向左藏锋顿笔,然后再向右行,这叫欲右先左,反之,则欲左先右。上下行笔也是这样,欲下先上。这样笔与纸就有了摩擦。

2、行笔

行笔要稳,速度要慢,对纸面压力要均匀。行笔中有各种变化,中途转向稍停为“顿”,向后折回为“挫”,顿挫时要调整笔锋方向,不使出现侧锋。中锋圆转用笔为“转”,侧锋方拐为“折”。

3、收笔回锋

每逢收笔都要向来的方向收回,所谓“天往不回”,“不垂不缩”,使线的结尾含蓄有力。还要注意练习用线的各种笔墨变化。

如中锋与侧锋,顺锋与逆 锋,以及顿挫、转折、粗细、连断、方圆、疾徐、虚实等用笔的变化,再加上浓淡、干湿等墨色的变化,以达到白描在形式美感方面的要求。

(7)工笔画线描花卉画谱扩展阅读:

工笔画主要画法:

1、白描: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2、十八描:高古游丝描,用尖笔圆匀细弱描出,要有轻柔秀劲古逸之气合。易于表现娴静幽闲,典雅雍穆之情趣,如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琴弦描,用中锋悬腕笔法,须留得住,心手相应而不乱,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3 、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法描出,粗细均匀,富有纪律性,无丝毫柔张之迹,宜于表现佛陀庄严肃穆之情,所以历代宗教绘画常取此法以用,以元代的《永乐宫壁画》等。

4 、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柔和、流畅不滞.

5 、蚂蝗描:柔而不弱、无雍肿断续之迹,如梁楷《八高僧故事卷》。

6 、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则如鼠尾,一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细劲中仍见骨力。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7 、混描:在浓墨的衣纹线之侧,以淡墨或色彩 以衣纹复线,反之亦可在淡墨线上 以浓墨复线,以增加丰富的效果,此法古人常用。

8 、撅头描: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之意最异粗恶,此法宋人常用之,如梁楷《六祖图》。

9 、曹衣出水描:衣纹多用直笔紧束,所谓曹衣(即曹不兴)出水笔法,最要沉着,如唐代的阎立本《步辇图》。

10、折芦描:此由园笔转为方笔之法,仍需方中见圆。

11、阑叶描:此法用笔省轻重变化,但忌浮滑轻薄之习,唐代吴道子常用此法,多表现天女武神长裙深浅地,衣带飘舞之风姿。

12、战笔水纹描:战战兢兢即颤也,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

13、减笔描:马袁、梁楷多用此法,以少许胜人之多许,少难于多,用笔简括,一气哈成也。

14、枯柴描:如山水画中有乱柴皱,用笔以,刚中有柔,整而不乱为宜。黄慎常用此法。

15、蚯蚓描:春蛇秋蚓,以喻作书无骨之弊,然险恶太过亦不足取,当如篆书圆笔为住如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16、竹叶描:视芦叶为短,半叶为长,乃介于两者之间的描法,仍用金错刀书法,以中锋写之,如 李唐的《采薇图》。

17、橄榄描: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应起驰极轻,中间极沉着如唐人佛家正用此笔。

H. 工笔画第一步的白描怎样才画得好啊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即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内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容物和花卉画。

白描是以线为表现手段的画法。依靠线本身的粗细、刚柔、方圆、巧拙、疏密等变化来表现各种物象。同时线条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抽象审美效果。

白描就是线描,即用尖细而挺的毛笔单线勾勒形体。初学者可以先用铅笔,炭笔来画,便于修改,逐渐熟练后再用毛笔。

白描对线条操控感要求很高,最好能平时多观察事物,并且随记随画,锻炼自己这样的潜意识,对你绘画或者是以后的工笔都有好处.

推荐的教材:陈洪绶的《水浒叶子》,吴道子的,顾恺之的,以及一些古代壁画。这些是工笔人物居多。

白描就整个中国画来讲也是一门独立的艺术,作为工笔白描,一般线形变化不大,细而均匀,为敷色留有余地。

绘画都是要多练习手头的功夫!如果是你的兴趣所在,就请每天花一点时间用心练习吧!持之以恒才会有好的效果!

I. 工笔画葡萄怎么调色葡萄的具体步骤!

工笔画葡萄的画法如下:

1、勾线

重墨勾正叶,葡萄蒂(铁线描)

中墨勾反叶、老藤杆(用笔要干)。

淡墨勾葡萄(游丝描)、勾新藤干、蝈蝈。

勾叶子的轮廓线时线条要灵动,随着叶子外轮廓的起伏线条要有粗细的变化,辅叶脉用墨要比主叶脉稍淡一点,叶筋和辅叶脉的线条要逐渐变细。

5、整理

紫色的葡萄用淡曙红在葡萄上点不规则的长点,用水笔染开。感觉葡萄上的霜被擦落掉了。

绿色的葡萄用翠绿(黄绿色)(藤黄(多一点)+酞青蓝)颜色不能重,重了以后会破坏明暗关系。

淡褐色(朱磦+墨)从正叶的尖部提染,最亮的叶子提染的少一些。远景的叶子提染时要加水,淡淡的提染。

葡萄上的露珠:干笔、淡墨,墨线不要浓。露珠不要太多。

露珠的投影:墨红色染紫葡萄的露珠,先画出露珠的投影。投影在暗部画出墨绿色染绿葡萄的露珠,先画出露珠的投影。

投影在暗部画出露珠本身的明暗变化:小笔笔尖蘸墨红或墨绿点在靠亮的部分,然后用水笔染开。

(白粉+少量的曙红)调成很亮的粉色染紫葡萄的露珠,白粉点出每一个露珠的高光,高光是一条线。

J. 古代线描名画有哪些

《奔马》
近代 徐悲鸿 1941年作 纸本水墨 纵130厘米 横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
他是许多到欧洲留学然后又回国从事
以提倡写实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
在作画上,徐悲鸿青年时期以素描为最出色,
所作人体,善于将线描与明暗结合起来,外形准确,风格简洁,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后以准确的造型、传统笔墨工具画人物、动物、花鸟和风景,
探讨融会中西的“写实彩墨”,在四十年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奔马》是他这个时期的代表作。画中奔马四蹄腾空,急驰而至。
准确的骨骼结构,逼真的外形动态,一气呵成,
水分充足的泼墨方法,形成独具个性的徐悲鸿画马模式,
从而对传统画马有所超越和发展。

《蝙蝠迎风图》
近代 高剑父 1945年 李时佑藏
《蝙蝠迎风图》似乎很少从过去的中国画中见到,
唯民间画工有“五蝠捧寿”、“蝠来吉祥”等彩画。
此图将蝙蝠的头部用深墨大点,因宣纸的洇透,
四周有毛茸茸的感觉,蝙蝠的鼻尖上翘,
两点深墨画出二只大耳朵,左右翼的设置,
根据蝙蝠双翅的结构,翼尖加深墨,蝙蝠的形象颇为生动。
画面右旁,数株柳条,中锋出之,添上叶子,画面重点突出,富有新意。

《苍松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苍松图》画两棵松树,并列直干冲出画面,相互映衬,
在画松树主干时一笔直下,不作屈曲,再在主干上画出枝干,
在画松针时用浓墨深墨,再以干笔画出鳞片,使主干显出苍老斑剥,
再加深墨点苔,枝叶错落,有聚有散,益显郁勃古朴,苍劲浑雄,
形似狂怪,如若怒龙伏虎之态。吴昌硕在一幅巨松树上曰:
笔端飒飒生清风,解衣盘礴吾画松。
是时春暖冰初解,砚池墨水腾蛟龙。

《风雨鸡鸣》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纵132厘米 横76.6厘米
画左上题:“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丁丑始春,悲鸿怀人之作。桂林。”
题诗取自《诗经》风雨篇而另有寓意。
1937年(丁丑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
画家借“风雨鸡鸣”的诗意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画中立于峻峭巨石上的一只冠红似火的大白雄鸡,
挺胸昂首望天长鸣;石旁象征民族气节的墨竹丛生;
背景为“风雨如晦”的漫漫长空。

《枫鹰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图画一截粗大的枫树,横斜于画面,
着意表现倚枫栖立的老鹰若有所思的神态。
老鹰头朝下视,两爪扒住枫树,双翅振起,
像似刚刚落下,形态、神情俱自然。手法上,与高剑父有很大的不同。
奇峰对画面的处理,笔法更加趋向精巧。
枫树老节,用浓墨重笔以撞水、撞粉法。
显然在居廉的基础上,又有了发展,借以获得更加悦目的艺术效果。
尤其是树干和树叶的处理,充分利用撞水法,
不仅使树干立体,而且有水彩画和没骨法效果,
树枝两边深,中间淡,工秀而有变化。

《孤猿叫雪图》
近代 高奇峰 1916年
画家着重描写了高山深谷的环境,一枝松树垂下,树枝上厚厚的积雪。一只猿猴,吊在树枝的末端,前肢抓着树干,左足蹲在枝干上,右足凌空,气氛紧张,尤其是猿张着嘴巴,眼睛朝上,正在喧啼的真实情状,以及刻画猿的脸部毛发很有天然浑成的效果。从画法及表现技巧看,还未能充分利用撞水、撞粉法,主要是传统的笔墨,但全画的渲染,为了突出一个“雪”字,以渲染整个的环境氛围。

《荷》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5年
张大千(1899—1983),画荷叶大笔劈扫,把用于山水画上之“荷叶皴”,加以粗放,回用到荷叶自身,顿觉别具神采。接着,复以工笔画花,挺秀劲健;画叶放笔直干,痛快淋漓,似瀑布般奔腾着、呼啸着、宣泻而下,势不可挡,以其写意性和阳刚气控制着画面,生机勃发;而画花却婀娜写实,饱满丰腴,晶莹而妩媚。她不仅展示着秀色可餐的柔美,更显示了同墨叶互补的大气,复笑着,摇曳着,将缕缕幽香溢满乾坤。

荷花蜻蜓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39厘米 横35厘米
齐白石诗词、篆刻、书法无不精工,山水、花鸟、
昆虫、人物等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此画构图奇特,一花、两叶,穿插得非常巧妙,
尤其是几片朱红的花瓣,掩映于墨色的荷叶之中,
色彩对比强烈而又十分谐和。
叶间蜻蜓,款款而飞,俯视荡漾的微波,真使人夺“十里荷塘”之想。

《荷蛙》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4年 北京荣宝斋画店收藏
齐白石天赋聪颖, 又勤奋刻苦, 他幼时涂鸦,
就喜欢表现周围熟悉的环境, 十多年的雕花艺匠经历,
画像经历, 数以千万计的写生、临摹和默画,
培养了他对人物特别是乡村自然物像惊人的洞察力和记忆力。
鱼、虾、蟹、蛙, 在齐白石作品中出现最多。
他笔下的青蛙, 活泼可爱, 就像是终日玩耍淘气的孩子。
《荷蛙》是画家91岁高龄所作, 描绘秋田的荷塘, 四只青蛙自由自在, 活泼可爱。

《红荷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红荷图》似不经意,布局却很别致,仅画三张荷叶,
占有画面绝大部分,因他用羊毫软笔,画荷叶、
荷梗任情挥洒,奔放雄秀,湿笔有韵,枯笔有气,淡而不薄,
深而不板,刚柔相济,润而不洇,笔笔有力,墨法笔滋,意境清新、静穆。
二朵红荷敷薄色,质朴而惹人注目,芦苇纯以淡色出之,与荷叶深墨成对比,
主次有别,层次分明,气势磅礴,是真正的大写意,具有独特的格调。

《红梅顽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吴昌硕画梅花,有缘物寄情、写物附意的特点。
他曾在一幅梅花上题云:“苦铁道人梅知己,对花写照是长技。”
《红梅顽石图》据跟随他多年的学生、
最具有代表性的继承人赵云壑的题跋,可知是吴昌硕的晚年之作。
一块石头,水墨淋漓,数株梅枝蟠曲向上,铁骨铮铮,似作家之法画之。
花似锦,红艳欲滴,千姿百态,有含苞等放的,有盛开吐蕊的,
仿佛使人感到凌风傲霜,能闻到一缕缕的清香。

《葫芦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此画其用笔灵活,似漫不经心,随手点染而神采天然,
尤以叶子和藤蔓,表现活脱、自然,下面几只葫芦饱满而憨态可掬。
恣纵的笔路,虽然纷披满纸,仍然可以识得他形笔运墨的踪迹。

《花卉》
近代 吴昌硕 王一亭合作 纸本设色 吉林省博物馆藏
此图为艺术家们雅集一堂时所绘。
王一亭画水仙、佛手、盆架。吴昌硕画梅花。
王一亭所绘水仙用没骨法,笔力不如吴昌硕老到古朴。
吴昌硕画梅花,圈花点蕊苍劲简老。

《花鸟》
近代 张大千 纸本设色 1934年
1934年,张大千与其兄善孖北上,9月9日,北平中山公园举办正社画展,有张大千的作品40件。此幅《花鸟》系应友人之邀所画屏风之一,画家自谦地说:漫画“曩素所不习者。呈正。人好用其短,可笑也夫。”在其屏风画疏淡的装饰味道上又不难让人想起他早年赴日本留学学习绘画与染织的经历。60岁前,张大千集中精力临摹,诸类画种,各种流派,无分亲疏。由石涛、朱耷追徐谓、陈淳及宋元诸家,直至敦煌壁画。其画风亦由近似石涛、朱耷而变为晋唐宋元风范。从他这幅36岁时的《花鸟》,到他46岁时的《白头红色叶》,即可明鉴其变化轨迹。

《花鸟》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此幅《花鸟》是高奇峰为岭南大学上海分校所作,可谓精品。
画右伸出的树枝,运用撞水、撞粉法,先以深墨,再以撞水、
撞粉、颜色在干燥过程时沿所描写的事物边缘累积,
树叶勾茎,技法变化繁多。树枝上停着一只白翁,
张嘴,眼旁黑色与嘴相连,颈至背黄赭墨相混,
右翅膀扇开,歪斜的身子与左翅相交,
尾巴垂下一条硬而细的小腿扒着树枝。
这鸟从技法看似水彩画,但却坚实浑厚,
既有中国传统花鸟的技法,又吸取了西洋技法,
从而使鸟成为画眼。

《鸡菊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纵132.6厘米 横46.3厘米
陈师曾(1876—1923),名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号朽道人,江西义宁人。
与齐璜交往甚深。人物、山水、花卉俱有功力,尤长写意,师事吴俊卿,
出入陈淳、徐渭、李鳝、赵之谦诸家,而又具有自家面目。
此图意境新颖,笔墨超远,富有独特的情趣。

《蕉雀图》
近代 陈树人
陈树人绘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注重写生,
他常说:“写生绘画的基础,能写生詹后画中有物。”
《蕉雀图》不受传统技法的束缚,是对景写生之作。
他画蕉树干,一笔到底,用笔的变化不多,
但却注意被折断了的黄叶子,已垂下伤失生命枯槁发蕉的叶子……
干上的叶子,由于对景写生,状态各异,那弯曲垂下的叶枝上,
站着一只麻雀,我们仿佛听到他喳喳的叫声。
画家那清新、刚健、质朴感人的物象,使人感到亲切而新鲜。

《菊石图》
近代 陈师曾 1916年
一块大石布满了画面绝大部分,钩花点叶,
布列有序,黄、红、白三色,各色菊花艳丽芳菲,
争妍斗奇,形成一幅缤纷斑斓的立体画卷。
陈师曾画菊有时寓有身世之感,如他为贺吴成再婚画的一幅菊花上题菊花诗云:
“事往去年花,今年岂无再?
从容续坠欢,俯仰发新慨。写此诗赠君,愿与人常在。”
画家悼亡两次,结婚三次,对于朋友的再婚,自然会引起自己的感慨。
他画菊,有时以草书笔法,一气呵成,可谓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给人美的享受。

《菊石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
《菊石图》是吴昌硕以惯用的斜对角章法而作,
集中在画面左边,靠顶角画有姚黄大菊,双钩花瓣,
浓墨点叶,枝干上有两个花蕾,下面有巨石一块,数朵魏紫,
中间隔着一朵白菊,昂首怒放,风姿绰约,浓墨深叶衬托着花朵,
花枝扶疏,画之右下角点着大小不同的墨点,各种盛开的菊花,
呈现出鲜艳多姿,神韵秀丽,凌风傲霜,
可见画家寄托着他清高脱俗的精神品格。

兰花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纵133.5厘米 横33厘米 私人收藏
潘天寿是继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后最富有创造性的传统型画家。他的艺术渊源广而杂,其所吸取却专而精。他一方面学习以吴昌硕为首的金石笔法,自己也研究篆刻、摹写墓碑;另一方面则宣布承继浙派,要一味霸悍。潘天寿是一位喜欢倔强、雄健、深沉、奇伟的人。《兰花图》却讲究大小、疏密、正斜、错落等章法结构,从而使得小品也隽永,韵致独到,生动洗练,应了郑板桥所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追求。

《兰石图》
近代 潘天寿 纵95厘米 横34.5厘米 私人收藏
传统中国画,特别是文人画,深受中和思想的影响,总要求刚与柔、拙与巧、似与不似、实与虚、情与理、平与险的平衡与和谐。潘天寿恰恰反其道而行,要履险境,走极端,喜奇兀、强倔、壮伟甚至丑怪的造型、造境,寻找自己的艺术道路。此《兰石图》体现了潘天寿那种“用小构图不大幅”的创作原则,择其精华,去其芜杂,言简意赅,回味无穷,笔愈简而气愈壮,而且气盛、势旺、力足,近世罕有与匹者。

《荔枝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09厘米 横34厘米 私人收藏
吴俊卿(1844—1927),原名俊,字昌硕,号缶庐,又号苦铁,浙江安吉人。
工篆刻、书法,善画花卉,近效赵之谦、张学广,远师陈淳、徐渭、朱耷、原济。
墨笔设色,无所不工,又常以篆法入画,笔力雄健,气韵磅礴,为近代画家之一。
是继任伯年而起的海派主将。
吴昌硕工诗书纂刻,擅石鼓文,善画花卉竹石,
被称为“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
图中荔枝,直干耸出,迥殊凡态;
枝头果实实,信手点染,表现得十分腴润。

《岭南春色图》
近代 陈树人 1929年
陈树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杰”。
陈树人的艺术风格超然于传统的束缚,更加重视现实对象的写生。
陈树人曾对高剑父说:“子为其奇,我为其正,奇峰先生则执中。”
就把他们三人不同的风格谈清楚了。
《岭南春色》截取红木棉树之局部,巨柯挺立,
满树猩红的花朵,艳丽引人。
红木棉树是岭南著名的花树,人们称誉它为“英雄树”。
开起花来,正像诗人们赞颂的“红花朵要破春寒,挂满枝头百尺竿”。

《梅花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纵159.2厘米 横7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图》构图奇特,几条竖直线条,作为梅花主干,小枝旁出。
右上侧又伸出数干梅枝,穿插于主干之间。
梅花先用写意法勾勒,再填颜色,梅干梅枝的处理,
粗看似乎不合常规,然而细细品味,枝干横竖交叉,杂而不乱,
恰到好处表现出梅花的风姿,富有生活气息。
画家以书法入画,笔墨苍劲,透着几分金石趣味。
此画是吴昌硕花卉画的奇绝之作,苍劲俊朗而洒脱随意。

《墨荷图》
王震 纸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81厘米 中国美术馆藏
王震(1867—1938),字一亭,号梅花馆主、
海云楼主。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北郊白龙山麓,
故四十岁始以白龙山人为号。平生信佛,法号觉器。
山水、花卉、翎毛、佛像兼长。
此画中荷花师从吴昌硕,为大写意,笔力虬劲而老辣。

《牡丹水仙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博物馆藏
《牡丹水仙图》画面下端为二排由左向右斜的水仙花,
钩叶填石绿,花正盛开,画面中间为一块大石头,
石后为一排大写意牡丹,红花钩叶,三段式的构图,
穿插有致,前后错落。
画家在谈创作牡丹的经验时说:
“画牡丹易俗,画水仙易琐碎,只有加上石头,才能避免这种弊病。”
此画颇有气势,水仙、石头、牡丹三者结合,
整体感很强,显得生机蓬勃,光彩照人。

《枇杷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17年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
清代恽寿平曾画折枝枇杷,并在画上题有:
“笔端乱掷黄金果,不屑长门买赋钱。”
吴昌硕在另一幅《枇杷图》上有:“五月天热换葛衣,家家庐橘黄且肥;
乌疑金弹不敢啄,忍饿空向林间飞。”
枇杷鲜果,盛产苏州洞庭东山,有白沙庐橘,小者味甘美,
大而白者极酸,树叶可做药材。
《枇杷图》,枝干从上而下,笔能力透纸背,并列树枝,
相互衬托,树干桠杈,果实累累。
他画枇杷,一笔圈成,在纸未干时,点上墨点,
使黄金果更加惹人注意,并具有新鲜欲滴、饱含水分的感觉。

《牵牛花》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牵牛花》是他晚年之作,
画跋云:“予偕山子晓霞山之西,大岩之东,岩之牵牛,常有花大如斗。
予九十二岁时,一日翻旧簏得予少年时手本,九十二始用之”。
由此可知,画家所画之物,是他早年时的稿本中得来。
他还曾为梅兰芳画过牵牛花,“梅畹华家牵牛花碗大,人谓外人种也。
余画此最小者”。
《牵牛花》用笔老到,聚散穿插很有讲究,
笔力健爽,红的花朵,黑的墨叶,鲜明大方,
形成墨线丛中朵朵红花,娇丽动人。

《清供图》
近代 陈师曾 1918年
此图画一陶盆,以重墨画石头,旁养盛开的水仙花,盆后有瓶,插有二朵菊花。
菊极淡,数叶稍深,疏朗且有清逸之趣。整幅画静谧清雅、高洁。
用笔宛转,潇洒流利,笔简而不空,层次有条理,
既有成法,又不拘于成法,任意为之,自饶清逸,
独有风貌。同时配上他的题画短句:
“供养水仙花,开到盈盈欲折。一片岁寒清思,共芳香幽绝。
碧天云净雪初消,又见风吹叶,人意钟声俱远,有一轮冰月。”
题句清新隽逸,与画互相映衬。

《秋虫菊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纵98.9厘米 横33.2厘米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
篆刻家, 原名纯芝, 后名璜, 字渭清, 又字兰亭,
号濒生, 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堂主人、阿芝、三百石印富翁、湘上老农等。
齐白石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农家, 他自小砍柴,
上了半年村馆就学木匠, 给人作雕花家具。
此幅作品,笔墨与构图,俱臻佳妙,一叶红菊,
斜垂画中,色彩鲜妍,视以淡墨石头,气势峭拔,
石上著一纺织娘,更添生趣,
自题云:“满地红云粲菊英,题诗牵动故园情,
十年百劫家难想,可有山中纺绩声。”

《秋荷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1916年
画家在画上题:“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怕听江头江水声。”
画面构图饱满,莲梗莲叶布局别致,荷叶有的已枯萎,
有的正富生命力,莲蓬挺立。
用笔秀逸多姿,刚健活泼,矩法森严,精气内涵,毫无剑拔弩张之气。
坚实沉著,锋芒尽敛。用墨又能燥湿浓淡,任情挥洒,画面生动自然。
画家在诗旁盖有朱文“深知身在情长在”的印章。
这是他有感而发。
这颗印章是陈师曾为纪念他的亡妻汪春而作的,章的边款:
“师曾悼亡乃有此作,灯前自赏,不禁泫然。”

《秋实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横35厘米 纵101厘米 私人收藏
齐白石的花鸟画最为世人称道, 他既能作细如毫发的工笔草虫,
又善画简而又简的粗笔大写意, 有时将这两种方法和形式结合起来,
创造出奇妙、精绝的“鱼虫花卉”。
此《秋实图》笔简而意俱到,画家从精微处着手,
将挺立在枝叶上的螳螂和麦穗下双飞的彩蝶,
描绘得风姿生动,意趣横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构图也很奇巧,右边饱满而左边空旷,空白处签上
“三百石印富翁白石五百零二甲子”,使画面显得整体疏宕,节奏感极强。

《秋蟹图》
近代 潘天寿 纸本设色
潘天寿擅画写意花鸟和山水,远师徐渭、朱耷、原济(石涛)等人,近受吴昌硕影响;其画破常规、创新格,布局敢于造险、破险,笔墨浓重豪放,有金石味,色彩单纯,气势雄阔。书法从钟繇、颜真卿、史孝山人入手,后学秦汉、魏晋碑文,参以卜文猎碣。画中题识,疏斜跌宕,有黄石斋(道周)风。善诗,能治印。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这幅作品画一只肥大的螃蟹从盛蟹的竹篓里爬出来,很有生趣。竹篓用淡墨勾勒,清劲潇洒,螃蟹用重墨,笔笔写出,形象生动。淡色竹篓和重墨螃蟹,形成了对比,使画面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日长如小年》
近代 徐悲鸿 纸本设色 1931年
此画左下角题:“日长如小年。
辛未夏至写第二幅。元作赠宗白华兄矣。
静文爱妻存。悲鸿。”
以往不少人画鹅多画鹅群在水中游泳嬉戏的情景,
此画所选取的描写角度和意境完全不同。
画中的三只白鹅卧于岸边的沙土上休息,
呈相互关爱状,画面充满阳光感,背景是一片生长茂盛的芦苇。
画面色调给人一种暖融融的审美感受,
画家借描写鹅与鹅的相互关系,
似乎在抒发人与人之间相互应有的关心和爱护的情怀。
此画在笔墨及设色上既有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特色,
又借鉴吸收了西洋画的某些技法特点,
如在环境色对鹅的白色羽毛用色的影响等。

《荣贵图》
近代 陈师曾 纸本设色
《荣贵图》是以芙蓉和桂花相结合的谐音。
画家用大写意的传统笔法,写出六朵红艳艳芙蓉花。
白粉钩瓣,耀眼夺目,并以墨绿的叶片扶衬,下面一枝红桂,
浓墨钩茎点叶,枝叶间朱红添苍,红、绿色鲜明不让,
显示出荣贵的高雅格调,并傲秋霜。画家以折枝的形式,
结构严谨,主要通过活泼多姿的笔墨钩染,花繁野密,富有生意。
因为陈师曾是学生物的,他对花草的实物形态结构组织,
知之甚深,固能在笔力中求气势,比较真实的画出芙蓉和桂花的自然形态。

《芍药图》
近代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923年 吉林艺术学院藏
吴昌硕画花卉手法也像“百花争妍”那样丰富多彩,
种类繁多,有桃花、辛荑、芙蓉、牡丹、芍药较为艳丽、富贵;
另一类取梅、兰、竹、菊较为清疏淡雅,尤为吴昌硕所崇尚,喜爱。
芍药具有艳丽富贵、姹紫嫣红的品格,在花卉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芍药在吴昌硕晚年的作品中大都烂漫开放,用鲜艳的胭脂红来设色、
花瓣含有充分的水分,故能显出动人的光彩,再加茂密的枝叶陪衬,
很有生气,使大写意花卉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世世太平图》
近代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952年
白石老人出生于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一个贫农家里,
一生饱经饥寒患难,憎恨旧社会的贪官污吏横行霸道。
并亲自体会到人民的痛苦。
因此绘画上能爱憎分明。
他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能同广大劳动人民相一致。
《世世太平》就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学理想,
也是画家对人民、对祖国、对和平充满热爱,充满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世世太平》画家用羊毫大笔画出二只柿子,篮里盛着二只大寿桃。
为了画好鸽子,老人还买来鸽子,养在家里,日夕观察其特征。
他看了毕加索画的鸽子,创作《和平来临》,
他说“毕加索画鸽子飞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
我画鸽子飞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

《双马图》
近代 高奇峰 纸本设色
高奇峰(1889—1933)画马与中国传统的画马方法不同,
他吸取了西方艺术写生法和几何、光影、远近等技法。
他画马具有逼真的本领。《双马图》画两匹马,
前一匹棕褐色,后一匹为灰白色,根据对马的结构、
解剖、光照远近,以坚实的素描功夫和明暗结构,
一笔不苟地画出物象的形态,层层晕染表现了马各部位的体积感、
质感和明暗关系,将马画得油光锃亮,不同肤色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写实的科学因素,又有传统艺术意念的现代美术。
他的作品具有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四季图》
王震 屏 纸本水墨设色 尺寸不详 (日)私人藏
王震早年得任伯年指点,后师吴昌硕,构图奇崛,笔墨雄劲,
设色浓艳,肖似吴氏,为海派最后一位领袖。
此四屏幅饱醮浓墨,酣畅淋漓,很有气势。
在此选二屏,一屏题:“珠光鱼影。癸亥冬仲。
白龙山人写。”二屏题:“百丈松能拔地起,一声鹰欲凌霄鸣。

热点内容
米蒂花艺 发布:2025-09-24 03:08:55 浏览:21
长濑百合 发布:2025-09-24 02:56:43 浏览:267
画兰花技巧 发布:2025-09-24 02:31:16 浏览:743
茶花是死人 发布:2025-09-24 02:18:22 浏览:938
百合紫色 发布:2025-09-24 02:13:53 浏览:68
荷花的蓬 发布:2025-09-24 02:13:05 浏览:908
如何盆栽杏树 发布:2025-09-24 01:53:40 浏览:994
樱花小枝 发布:2025-09-24 01:53:40 浏览:920
插花很残酷 发布:2025-09-24 01:51:06 浏览:403
樱花与和服 发布:2025-09-24 01:37:48 浏览: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