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多苓花卉
『壹』 中国现代画家排名前十有哪些
中国近现代的那些画家推荐:
(注:近代,是指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开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排名以时间为主。)
1、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2、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他工笔画到顶,写意画达峰,工写结合成为大师。为中国画艺术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等。出版有《齐白石画册》多种。
3、黄宾虹(1865~1955),现代杰出画家。原籍安徽歙县,出生於浙江金华。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1)何多苓花卉扩展阅读:
从严格意义上讲,学习绘画之初要先从学习素描开始,一般从石膏几何体、静物、上。我们画素描要懂得素描的基本要素,如形体、比例、结构、明暗调子、质量感和空间感等。这些名词看起来好像不难,但具体的操作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这里我们先来理解一下头部的形体结构及比例。头部的形体,从整体上可以概括成一个卵形或立方体或楔形,进一步分析知道颅骨象球形,额骨呈扁方形,额骨之下至下颔骨底的正面呈倒梯形,下大上小的梯形体的鼻子竖于其间。
头部的比例有“长三停、横五眼”。这是对头部一般规律的总结,但是个体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成忠臣水墨画欣赏(20张)人物石膏像、人物头像等这样循序渐进的学习方过程,但是我们很多初学者没有这种条件,有的考生临时“抱佛脚”,在没有接触基础训练时,直接画人物头像,
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可能画得好。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就是建立在对物体的深入理解面对一个模特,初学者可能在短时间内也可完成一幅肖像,但画面简单空洞,而受过良好素描训练的人却可表现得深入而丰富。
因为视觉上的敏感不同,感觉到的内容就会有差异,后者可以抓住物体的本质,在表达中能够概括简洁、明确肯定地表达对象,在短时间里抓住对象的最基本的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方法。
『贰』 说出中国从唐代至清代有哪些著名画派,其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代表作
中国画派有黄派、徐派、南北宗、北方山水画派、南方山水画派、湖州竹派、常州画派、米派、松江派等。
黄派
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黄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筌为宫廷画家,多写宫苑中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勾勒精细,设色浓丽,不露墨痕,所谓“诸黄画花,妙在赋色”(沈括),画成逼肖其生,故有“黄家富贵”之称。黄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时西蜀和中原的画风,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风格。入宋后,当时凡画花鸟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徐派
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徐氏为金陵(今江苏南京)人,虽江南一布衣,但志节高尚,放达不羁,多状江湖,所绘的汀花野竹、小鸟渊鱼、草木虫兽,皆妙入造化。所作花木禽鸟,形骨轻秀,朴素自然,清新淡雅,独创“落墨法”。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南北宗
《容台别集·画旨》道:“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勾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子(芾、友仁),以至元之四大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亦如六祖(即惠能)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神秀为代表)微矣。”又云:“文人之画自王右丞(维)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此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把从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画家分为南北两个派系之说的论述,与山水画家师承演变的史实不尽符合,且有崇“南”贬“北”之意。明陈继儒所说尤为明显:“李派板细,乏士气;王派虚和萧散。”当时陈继儒与董其昌并称为“董陈”,在画坛很有声誉,因此明末清初画坛群起附和,影响甚大,形成了以“南宗”为“正统”之见。
北方山水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为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关仝、李成、范宽。
关仝(生卒不祥)是五代后梁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师荆浩,晚年有出蓝之誉。擅写关河之势。笔简气壮,景少意长。善写秋山寒林、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驿等景,时称“关家山水”。
李成(约919~967),五代宋初画家,营丘(令山东临淄,一说昌乐)人,初师荆浩、关仝,后隐居山林,师法自然,常画雪景寒林,多为北方景色,勾勒不多,皴擦甚少,惜墨如金,骨干自坚,画山水挺拔坚实,给人气象萧疏、烟林清旷之感。
范宽(?~1026),北宋画家,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终于“自立家法”。下笔雄强老硬,“皆写秦陇峻拔之势,大图阔幅山势逼人。”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曰: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畤百代标程。”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伏雄强,抢笔俱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说明李、关、范之画风之盛,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地区,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南方山水画派
亦称“江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至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南方山水画派产生于五代北宋间。宗师为董源、巨然。
董源(?~926)为五代南唐画家,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中主李璟朝时任后苑(即北苑)副使,故称:董北苑。善画人物、牛、虎、龙,尤工山水,写江南风景,画面不见高山叠嶂,陵峭怪石,而是峰峦晦明,林靡烟云,洲渚掩映一类的山光水色,表现了平淡天真的情趣。构图方法,笔墨技法为塑造江南景色也均有创新。与北方的山水画迥不相同。
巨然(生卒不祥)为五代宋初画家,江宁(今江苏南京)人。南唐亡,至开封为开元寺僧。山水画师承董源,也擅画烟岚气象和山川高旷的江南景色。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说:“董源平淡天真,唐无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世称“董巨”。
米芾父子“米派云山”,画京口一带景色,显出此派新貌。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涧)等,皆属南画体系,至元代而大盛。
湖州竹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此派以竹为表现对象,以宋文同、苏轼为代表,尤以文同画竹最著称。明莲儒曾作《湖州竹派》,述自北宋至明代画家共有25人之多。因文同曾于湖州(今浙江吴兴)任太守,故称。
元代张退之认为墨竹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吴道子、王维、李昂、萧悦等也善画竹。白居易曾作《画竹歇》赞萧。而至文同竹艺大进,文氏毕生画竹。《图画见闻志》称:“善画墨竹,富潇洒之姿。”苏轼称其画竹“得成竹于胸中”,身以竹化,以竹出自我之磊磊风神。苏轼也好为竹,自称“派出湖州”。但又说“竹石风流各一时,有自己的老劲雄放的风格,被画史称为湖州竹派的始祖。
元代画竹成风。元以后,李衍、吴镇、柯九思等复承其绪。元人吴镇搜集学文同画竹技法的宋元画家小传,编成《文湖州竹派》一书,凡二十五人。
常州画派
亦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常州(今属江苏)古名毗陵、武进,故又称“毗陵画派”、“武进画派”。此派以花卉、草虫写生为胜。所绘花卉,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彩色描绘。祖述于北宋初年徐崇嗣、赵昌的没骨法。常州画派自宋以来画家云集。始于北宋毗陵僧人居宁,居宁草虫似属禅林墨戏一路。南宋元初于青言、于务道祖孙以画荷著称。明代孙龙擅画泼彩写意花鸟。清代唐于光以“唐荷花”和恽寿平的“恽牡丹”为著名。到了清初常州花卉已达高峰。恽、唐实源出于氏。恽寿平尝言“余与唐匹士(于光之号)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恽、唐花卉写生,多空灵之感,是徐崇嗣没骨法的继承者。以上画者均为毗陵人,皆属此派。
米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指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所绘之画。画史上称“大米、“小米”,或名“二米”。米芾画山水从董源变来,突破勾廓加皴的传统技法,多用水墨点染,不求工细,自谓“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其子米友仁(1074~1153),字元晖,晚年号懒拙老人,画院学士,山水画发展了米芾技法,“略变其尊人所为,成一家法”,用水墨横点写烟峦云树,崇尚平淡天真,运笔了草,自称“墨戏。“二米”均居襄阳和镇江,对萧、湘二水及金、焦二山自然景色特别陶醉。故‘二米’山水画多以云山、雨霁、烟雾为题材,纯以水墨烘托,用卧笔横点成块面的“落茄法”表现烟雨云雾、迷茫奇幻的妙趣,世称“米点山水”、“米氏云山”,属水墨大写意。南宋牧溪、元代高克恭、方从义等皆师之,对后世影响甚大。又说为此派米芾所创,由他的儿子米友仁继承发展。
松江派
亦称“松江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晚明松江府治(今属上海市)下三个山水画派的总称。一是以赵左为首的,称“苏松画派”;二是以沈士充为首的,称“云间画派”;三是顾正谊及其子侄辈代表,称“华亭画派”。其中“苏松派”和“云间派”都导源于宋旭,赵左和宋懋晋同师宋旭,沈士充师宋懋晋,兼师赵左。这些画家除宋旭外,都是松江府人。风格互相影响,故称“松江派”。此派虽活动地区都在松江,但实际上是吴派的延续,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高峰。其实际首领为董其昌。由于受到山水画分宗说的影响,此派极为突现其南宋风貌,以温润、娴雅、含蓄、重视笔墨情趣享誉画坛。明唐志契云:“苏州画论理、松江画论笔。”(《绘事微言》)松江派发展高峰之际取代了吴门派,在明末清初的画坛被视为正宗。
浙派
亦称“浙江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前期主要画家戴进开创。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作画受李唐、马远影响很大,取法南宋画院体格。擅山水、人物、花果、翎毛,画艺很高,风行一时,从学者甚多,逐渐形成“浙派”。后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1459~1508),学戴进而更为豪放,也有不少人追踪他的画风,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江夏派”。浙派、江夏派的著名画家有张路、蒋三松、谢树臣、蓝瑛等。明代中叶后,吴派兴起,主宰画坛。至明末“浙派”不再出现于画坛。
黄山派
亦称“黄山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宣城(今属安徽)梅氏一家为嫡系。他们是梅清、梅羽中、梅庚、梅府等,及流寓宣城的石涛。石涛法名原济,早年喜山水,屡登庐山、黄山诸名胜,在宣城十载,与梅氏、戴本孝等交往。这些既师造化又师古人的画家,相互影响,以画黄山而著名,故称作“黄山派”。新安画派主要亦师黄山,故有人主张归入黄山画派,但风格与“黄山派”不同,正如浙江与程邃各有特色,故有人将其归入“黄山画派”,实误。由于梅清和石涛的介入,新安画派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从而形成了人们所说的“黄山画派 ”。石涛、梅清、渐江被称为“黄山画派”三巨子。近代画家中以黄宾虹为“新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
虞山派
亦称“虞山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清代山水画家王翚,先后师王鉴、王时敏,悉心临摹历代名作,并取法宋元诸名家,平素与知友恽寿平切磋画艺。圣祖玄烨(康熙皇帝)曾命他主持绘制《南巡图》巨构,并赐书《山水清晖)四字,声誉益着,故画名盛于康熙间。他的主要学生有杨晋、顾昉、金学坚等。王翚为江苏常熟人,常熟有虞山,因有“虞山画派”之称。其崇古风尚,对清代山水画影响颇大。
吴门派
亦称“吴门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沈周与其学生文征明,画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与取法南宋的“浙派”风格不同。它盛行于明代中期,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陈道复、陆治、钱毅等。他们都是苏州府人,苏州别名“吴门”,故称。吴门派在当时画坛占有重要位置。
六朝四家
三国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四位的合称。曹不兴擅画虎、马、龙、佛教人物,作巨幅画像,心敏手运,须臾即成。摹写佛像有“佛画之祖”之誉。他恺之精妙于绘画、肖像、禽兽,山水无所不工。其画笔法细密精致,雄劲连续,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感。陆探微擅画肖像,亦能山水草木,人物造型“秀骨清象”、“令人懔懔若对神明”,笔势连绵不断,更为挺拔刚劲,号为“密体”,张僧繇极善画龙,民间有“画龙不点晴,点则飞去”的传说。创造了比较丰腴的典型,画“夭女宫女,面短而艳”。唐代张怀瓘评六朝画谓:“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六朝画罕见,尤以曹不兴之迹无存。六朝之画开隋唐画风,对闫立本、吴道子影响较大。
南宋四家
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元代汤垕谓:“南宋画院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马远、夏圭、李迪、李安忠、楼观、梁楷之徒,仆于李唐差加赏识,其余亦不能尽别也。”倡此说者为明代唐寅题刘松年《春山仙隐图》,有所谓“李刘马夏”之称。其后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四大家也。”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总之南宋四家画派统治南宋山水画坛百余年。他们为画史、画风增添光彩,名流千古。如李唐晚年创“大斧劈皴”法,代表作有《万壑松风图》等。刘松年人称“刘清波”、“暗门刘”,代表作有《四景山水》等。马远画史称他为:“马一角”。代表作有《踏歌图》、《水图》等。夏圭,他画风与马远近似,并称“马、夏”,画史称他为“夏半边”,代表作有《溪山清远图》等。他们还影响明代浙派山水画,甚至远及东洋,为日本画坛所推重。
元四家
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画家的合称。明代董其昌《容台别集·画旨》中,指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四人。清代王原祁评黄公望的画风:“以平淡天真为主,有时傅彩灿烂,高华流丽,俨如松雪,所以达浑厚之意、华滋之气。段落高逸,模写潇洒,自有一种天机活泼隐现出没于其间。”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冠。他们的代表作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吴镇的《渔父图》,倪瓒行瓒的《江岸望山图》。元四家虽然各具特色,但主要都在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基础上发展变化,重笔墨,尚意趣,并结合书法诗文,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对明清两代影响很大。另外也有人将赵孟俯、高克恭、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六家”。
明四家
明代中叶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人的合称。沈周作画取法于董源、巨然,气势雄健,沉着浑厚。文征明学画于沈周,又自成风格。而沈、文两位又为“吴门派”宗师。唐寅与文征明同学于沈周之画法,曾自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自诩。善书法,能诗文,绘画成就最高,人物、花鸟、工笔、写笔俱佳,尤以仕女画著名。仇英青绿山水画以繁富、典雅著称。亦擅画人物,笔力刚健,造型准确,对人物精神刻划自然。画为文征明所赏识而知名于世。四人中沈周与文征明为文人画,唐寅与仇英为近院体画。四人又有师友关系,画艺各有特点,对后世影响颇大。
南北宗
明代董其昌关于划分山水画家为南北两个派系之说。《容台别集·画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赵)伯骕,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维)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郭忠恕、米家父了(芾、友仁),”此说与山水画家师承演变的史实不尽符合,且有崇“南”贬“北”之意。明代陈继儒(当时与董其昌并称“董陈”)所说尤为明显:“李派板细,乏士气;王派虚和萧散。”明末清初画坛群起附和,形成以“ 南宗”为“正统”之见。
清初四高僧
即弘仁(江韬)、髡残(刘介丘)、八大山人(朱耷)、石涛(朱若极)。皆明末遗民,八大山人和石涛,系明宗室,后出家为僧。均深通禅学,寄情书画,各有独特造诣。髡残号石溪,与石涛并称“二石”。
清六家
清初山水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六人的合称。亦称“四王、吴、恽”。四王之间有着师友和亲属关系,都受明末画家董其昌影响,画学宋元,法本黄公望,重临摹,仿古画,轻写生和创造。
“四王”山水受到官方的推崇,被尊为“正宗”,从学者甚多,对清代三百年画坛影响至深。吴历出于王时敏之门,曾随传教士去澳门,略带西洋技法,又是王翚的同乡。
金陵八家
明末清初在南京的八位画家龚贤、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的合称。(见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他们八人的绘画题材和风格不尽相同,因聚居金陵(今江苏南京)皆有一定时誉(以龚贤最着),故称。另有乾隆间《上元县志》载:陈卓、吴宏、樊圻、邹喆、蔡霖论、李又李、武丹、高岑为“金陵八家”之说。但多以前者为准。
海上画派
“海上画派”,简称“海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形成于近代,即清末上海辟为商埠以后,一些文人墨客从各地流寓于上海,以交流切磋,日久,遂成绘画活动中心。如今第一代和第二代海派画家大多已经去世,甚至有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海上画派的真正谢幕。画坛公认的“清末海派四杰”:吴昌硕、任伯年、蒲华和虚谷。
扬州八怪
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革新派画家总称,即“杨州画派”。其人数和姓名说法不一。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中,指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鱓、郑燮、李方膺、罗聘等8人。
这一画派的共同特点,是不少人一生不得志、不当官,有的做过几年小官又弃官专门绘画为主。他们愤世嫉俗,不向权贵献媚,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思想、人品、学问、才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他们的文学及书法修养都很高。画题以花卉为主,也画山水、人物,继承了徐渭、朱耷、石涛的创新精神,主张自立门户,抒发真情实感,反对当时崇尚摹拟、泥古作风,被时人目为“偏师”“怪物”,遂有“八怪”之称。
龙城画派
清初,在“扬州八怪”崛起的乾嘉年间,萧县涌现出一批“重传统、重笔墨、重生活”的水墨写意新人,他们频频相聚于龙城(萧县县城的古称),挥洒于室,活跃于世,整个龙城书画活动沸沸扬扬。他们既继承了祖辈的传统技法,又冲破传统的束缚,效法“扬州八怪”,追逐时代新潮,以强烈的个性阔笔写意,以泼辣豪放的笔墨写实,技艺日高一日,一时人才济济、高手林立,出现了吴作梓、刘云巢、张太平、王维翰、吴凤昭、吴凤祥(柳庵)、张昌、袁汝霖等有影响的书画家数十人。他们艺术思想趋于一致,技法意境趋于相同,融合南疆北国,形成了新的画风流派,影响较大,活动中心在县治龙城,被称为“龙城画派”。 “龙城画派”壮大于清末民初,在徐淮地区享有盛名。他们筑坛立说,大写意风日盛,成为一个较为完美的艺术流派。
画中十哲
指清代娄东画派的10位画家。即董邦达、高翔、高凤翰、李世倬、张鹏翀、李师中、王延格、陈嘉乐、张士英、柴慎等10位。十哲为娄东派,他们崇古保守的画风,与“虞山画派”相依托,即这10位娄东派的画家,亦兼写虞山画派,如李世倬。他们又受“四王”的影响甚大,其主要以临摹复古为主,但其中也有自出机杼、别故致新的画家,如高凤翰、高翔等。
画中九友
清初吴伟业所作《画中九友歌》中,赞明末清初董其昌、杨文聪、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李流芳、王时敏、王鉴等9位画家为:“画中九友”。董其昌为山水画的南北宗派论,崇南抑北,以南宗清幽淡远之风为画家正脉,其时的画家李流放、程嘉遂、杨文骢等受其影响。清初王时敏、王鉴等也传其脉络。
江西派
亦称江西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以清初画家罗牧为代表的画派。罗牧江西宁都人,寄居江西南昌。善画山水,笔意空灵,在黄公望、董其昌之间,得魏石床传授,林壑森秀,墨气凉然,颇具韵味,时称妙品。江淮间人师之者众,为江西派创始人。秦祖永评其画云:“稳当有余而灵秀不足”。作品有《墨笔山水图》、《林壑萧疏图》轴等。
岭南派
亦称“岭南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广东地处五岭之南。明清以来,此地画家不下千人。开创岭南一带画风的是明代著名画家林良。他是近代岭南画派的先驱者。宗其法者有高俨、陈瑞,继起者有黎简、李魁等。清乾隆年间有苏六朋、苏长春善人物,清末有居巢、居廉兄弟,学恽寿平,善花鸟虫鱼。现代的番禹人高剑父、高奇峰及陈树人早年均师从居廉。
岭南画派是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熟体系,影响最大的一个画派。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它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是中华民族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民族绘画流派,是建国后最优秀的画派之一。创始人(第一代代表人物):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第二代代表人物(再传弟子):关山月、黎雄才、卢传远、杨善深、赵少昂、黄少强;第三代代表人物(再传弟子):杨之光、伍嘉陵、林墉、陈金章、王玉珏等。从岭南画派发展轨迹看,第三代画家都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杨之光是人物画家,伍嘉陵是画鱼名家,林墉是花鸟画家,形成比较成熟的个人风格,造就了岭南画派在广东地区长盛不衰的局面。
中国写实画派
中国油画写实画派。中国油画流派之一。主要为海外和国内写实油画的这一群体。从民国到建国后,数百人的写实风格油画家成为这一团体,他们兼容并蓄,扎根中国学院派基础,吸收西洋色彩,近现代中西合璧的先驱。代表人物有:李叔同、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涂志伟、关则驹、言师仲、陈逸飞、陈衍宁、陈丹青、曹勇、靳尚宜、王玉琦、袁正阳、张文新、杨克山、李自健、司徒绵、赵建民、黄一非、吴健、莫大风、梁卓舒、吴兆铭、赵开霖、吕嘉、冯长江、林圣元、蒋铁峰、陈文泽、叶培基、艾轩、杨飞云、王沂东、徐芒耀、何多苓、刘孔喜、尚丁、郭润文、王宏剑、朝戈、张利、龙力游、夏星、李士进、徐唯辛、郑艺、翁伟、忻东旺、庞茂琨、冷军、殷雄、石良、李贵君、张义波、朱春林、王少伦等。
野风画派
由著名画家孙建平创立,中国油画流派之一。这一画派有数百人之多,遍及美欧及东南亚。画派特点,一反学院派的保守画风,笔法简练夸张,色彩大胆奔放,兼工笔线条与多维写实,以中国画内涵为祭奠,吸收了德国表现主义的画风,带有中国边疆少数民族风情的狂野画风,绘画风格独树一帜。代表人物:孙建平、候元超、茴向东、车健全、黄一非、郭泰、李芳、孙韩、袁艺芳等。
禅意画派
编辑无始而始,无派而派。自《维摩诘经》在中国译出,以“不二法门”为代表之维摩禅,盛行于历代文人士大夫之中,东晋顾恺之,唐朝吴道子,宋代李公麟等,皆有以“不二法门”为核心之维摩像、经变画流通于世。梁武帝时,达摩祖师西来,经六祖,禅宗确立。辗转几代,后皆以《金刚经》印心。有写意直指之作流通,如石恪,梁楷,法常等。禅意画派如是次第相传,皆以如法之经变画,先工细而后写意,乃至于今,未曾断绝。
『叁』 求盲文在线翻译一个词语:西村 谢谢!
西村广东省广州市西村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西村(Xīcūn)由西场、西溪、增、大岗元、里山组成的片区。在广州城区
西北部,紧靠珠江支流增埗河。唐时成村庄。因地处城西,统称西村。明、清时,属南海县恩洲堡27村范围。位于广州市城西有“藤乡”美誉之称的金沙洲沙贝,占地面积约八千多平方米,拥有员工四百多名,有十多年的生产经营历史。生产设备先进,力量雄厚。所有材料均选用优质的印尼进口藤,开发出各类沙丝、合丝、藤芯等原材料。并大量编织生产藤席、藤笪,如:磨青席、坑片席、青密笪、中眼笪、坑片笪、骨片笪、斜纹笪等各款式的半成品。
求助编辑西村西村,现有人口993人,243户,全村党员8名,耕地225亩。预计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60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6元。村内统一规划、街道整齐,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环境干净整洁,街道两侧绿树成行。民风淳朴,村情稳定,极具特色的村委办公室坐落在村中央,吸引着全村男女老幼前来休闲娱乐,到处呈现出一派和谐文明的繁荣景象。该村先后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全文明村”、“市文明单位”“县文明村”、“镇农村经济综合奖”等荣誉。
2008年,就村委办公室建成什么样子,村支部专门聘请专业设计师进行规划设计。通过2个月的努力,投资15万元建成了集办公、休闲、学习等为一体的村级综合活动场所,并投入使用。现在村民可以随时在这里可以进行办公、休闲、学习,同时也能在这里及时领会到党的方针政策等,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精神食粮。
13.四川省成都市西村艺术空间LifestyleCenter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西村西村的全称是西村LifestyleCenter,名为“西村”,与纽约的“东村”相对,具体地址在成都市青羊区贝森北路1-5号,总占地面积50365平方米,由贝森投资集团公司、贝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迈伦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策划和发展,著名建筑师刘家琨进行建筑总体规划设计,是集原创设计、制作、交易于一体,具有完整市场链的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开放的文化艺术聚集区。
整个西村LifestyleCenter项目将分三期进行建设和经营,最终将建设包括了艺术品空间、艺术设计工作室,及其相关行业生活、办公空间等在内的10多万平方米、低容积率的综合性建筑群。
西村LIFESTYLECENTER由栗宪庭担任艺术总顾问,聚集了包括周春芽、何多苓、刘家琨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当代艺术和设计行业的最优秀艺术家、设计师组成最优秀出色的顶级艺术专家委员团队,为西村LIFESTYLECENTER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各个艺术设计环节,包括活动的组织等进行严格把关,出谋划策,力保西村LIFESTYLECENTER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原创性和高品质地位。此外,西村LIFESTYLECENTER倡导和强调国际交流合作,已经与英国创意谢菲尔德公司、英国创意产业发展公司(CIDA)等签约合作,将持续地与之共同策划、组织和展开包括艺术家交换活动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艺术、创意交流合作。
作为文化艺术产业化的平台,西村LIFESTYLECENTER将努力使商业与艺术紧密结合,使工作与生活和谐相融。这里充满了中国最具引领性的文化艺术氛围和气息,聚集着一切文化艺术可实现的创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化艺术设计同仁。在这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层出不穷,艺术家、设计师穿梭往来,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西村目前的成员有:
西村艺术品空间——创立于2009年,具体位置在成都市贝森北路1号。遵循中国著名艺术批评家、西村艺术总顾问栗宪庭的建议,由一座总占地面积达50365平方米的游泳馆改造而成,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开放的综合性文化艺术聚集之地。
在坚持文化艺术原作性的前提下,本着艺术能真正为大众服务的精神,空间兼顾本土关怀和国际视野,大力倡导让艺术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既致力于提供一个大众与广大艺术家交流的平台,又积极建设和推动中国的“第三级艺术市场”,从而使艺术能被更多人欣赏、消费,甚至参与其中。
因此,空间的功能与角色并非只是一个简单意义的平价原作艺术销售场所和展览馆,它更是一个从事各类文化艺术交流和互动活动,融艺术节、大型艺术和商业展演、音乐和小剧场演出、文化艺术讲座和研讨培训等一体的多功能文化艺术中心。
“影子”电影吧——由老栗亲自命名,交流和分享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的作品,也提供其他更多高品质的观影内容;
家琨不建筑工作室——刘家琨深度参与、实现和进行非建筑艺术设计作品;
方向设计工作室——有众多艺术家参与的、集各类设计于一体的设计空间,具有极强的开放性和极高的知名度,是对传统艺术设计方式的一次全新资源整合。
肯派——提供皮具、家具的原创定制服务,还有具有浓郁艺术氛围的书吧;
器之道——生产和销售陶瓷创意生活特色产品的创意设计工作室;
西村工坊——一个整合了各种艺术设计生产相关工种、技术,生产和加工各类原创艺术设计作品的基地。
桑吉林——一“藏”特色主题酒吧,经营各类藏族文化产品的等等。
在有所规定的不确定性中,西村LifestyleCenter提倡和实践着自己独特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不仅强调文化艺术的自由交流和创新思维的碰撞,而且注重灵活调整文化艺术作为商业介入的手段,将以个性和精彩的面貌,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原创意义的、宣扬全新文化艺术工作、生活方式的中心。
另外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村,位于西江岸旁。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西村西村
1951年6月出生,本名赵熙春,祖籍山西平陆常乐村,出生于沈阳市。1968年插队离沈,辗转于辽北,辽西。先后做过知青、乡村教师、农村工作队员、铁路养路工、技术员、机关干部,现供职于沈阳铁路局机关工会。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鸭绿江》、《满族文学》、《芒种》、《诗潮》、《中国铁路文学》、《中国诗人》、《沈阳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多篇。1997年转入诗歌创作,常有诗作见诸子杂志、报刊。其诗歌作品被收入《辽宁诗歌大典》。所著诗集《凝视与谛听》被辽宁省文联、辽宁新诗学会授予“辽宁优秀诗歌二等奖”。
15.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红岩镇西村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西村
编辑本段村情概况西村隶属于红岩镇清水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红岩镇西边,距离村委会1.2公里,距离红岩镇公里。国土面积有5.76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气温12.3℃,年降水量1200毫米,适宜种植包谷等农作物。有耕地132亩,其中人均耕地0.19亩;有林地7735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2户,有乡村人口668人,其中农业人口668人,劳动力502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07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1]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32亩(其中:田41亩,地91亩),人均耕地0.19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773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90亩,主要种植泡核桃、松果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120亩。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村内无路灯。全村有51户不通自来水,有101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62.3%)。有162户通电,有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5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0%和64.8%);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5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56户(分别占总数的98.1%和96.3%)。该村到红岩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土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9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5辆。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编辑本段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7.56%;畜牧业收入5万元,占总收入的19.6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488头,肉牛37头,肉羊92头);林业收入8.4万元,占总收入的33.07%;工资性收入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1元,农民收入以外出务工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54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95人(占劳动力的58.8%),在省内务工130人,到省外务工165人。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和林产业,产品主要销往县内。2010年林果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8.4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3.07%。该村目前拥有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个。
编辑本段人口卫生该村有农户162户,乡村人口668人,其中男性384人,女性284人。其中农业人口668人,劳动力502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664人,汉族4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04人,享受低保17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2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9公里。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清水完小,中学生就读到红岩一中。该村距离小学校1.20公里,距离中学29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9人,其中小学生40人,中学生9人。
编辑本段村务公开到2010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07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05.86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资额0元(人均0元),一事一议筹劳0个(劳均0个)。年末集体总收入3.4万元,有固定资产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3.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板公示的方式进行财务公开。
编辑本段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2人,党员中男党员10人,女党员2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36人。
参考资料
1. 村情概况 .
16.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西村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西村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全村共有268户、898人。有耕地271亩,山林1730余亩。近十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全村经济社会取得又好又快的发展。基础建设日新月异。通过改水、改厕、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象,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保障日趋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已经形成,老年人生活基本无忧,“养儿防老”的陈旧观念正在悄然改变。社会秩序平安稳定。封建迷信、赌博活动在本村销声匿迹,尊老爱幼、邻居和谐在本村蔚然成风,多年来,均未发生严重的刑事和社会治安条件,村民有居住的安全感。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我村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而获得各级的一致好评。各项工作都走在前列。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创造更加优异的业绩惠民全村百姓。
17.云南省昆明五华区沙朗乡西村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西村
目录
村情概况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
文化教育
村务公开
村务公开
发展重点展开编辑本段村情概况西村隶属于沙朗乡大村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沙朗乡西边,距离大村村委会1公里,距离乡政府1公里。国土面积6.60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1100毫米,适宜种植粮、豆、蔬菜、花卉等农作物。有耕地890亩,其中人均耕地0.67亩;有林8509.5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54户,有乡村人口1335人,其中农业人口1335人,劳动力9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557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为主。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90亩(其中:水田711亩,旱地179亩),人均耕地0.6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蚕豆等作物;拥有林地8509.5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2亩,主要种植桃子、梨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85.40亩,其中养殖面积20亩,其他面积398.9亩。有石灰岩等资源。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0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2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354户通自来水。有354户通电,有340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35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99.41%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0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60户(分别占总数的58.47%和54.09%)。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0辆,拖拉机12辆,摩托车10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0户;有效灌溉面积711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4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3亩。
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20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42户居住土木结构住房。[1]
编辑本段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127.1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52.30万元,占总收入的13.51%;畜牧业收入187.04万元,占总收入的16.59%(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00头,肉牛5头);渔业收入4万元,占总收入的0.35%;第二、三产业收入729.38万元,占总收入的64.71%;工资性收入54.4万元,占总收入的4.83%。农民人均纯收入3659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3人(占劳动力的16%),在省内务工128人,到省外务工5人。[2]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蔬菜、水果,主要销售往省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1.40%。
编辑本段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354户,乡村人口1335人,其中男性646人,女性689人。其中农业人口1335人,劳动力960人。该村以汉族、白族族为主,其中白族1246人、汉族86人、其他民族3人。到2009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550人,占人口总数的41.3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215人,参合率92.27%;享受低保6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距离村卫生所1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公里。有4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完善。[3]
编辑本段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村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沙朗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公里,距离中学1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10人,其中小学生145人,中学生65人。
编辑本段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土地承包合同33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9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6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4]
编辑本段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土地承包合同336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793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116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有固定资产6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支部4个,党员总数49人,党员中男性党员29人,女性党员20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员20人。
编辑本段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缺资金、缺技术,发展特色农业有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生态旅游农家乐。
参考资料
1. 参考来源 .
2. 农村经济 .云南省昆明五华区沙朗乡大村村委会西村[引用日期2012-09-11].
3. 人口卫生 .云南省昆明五华区沙朗乡大村村委会西村[引用日期2012-09-11].
4. 文化教育 .云南省昆明五华区沙朗乡大村村委会西村[引用日期2012-09-11].
编辑本义项求助编辑西村
目录
村情概况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特色产业
人口卫生编辑本段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苴力镇白云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苴力镇东边,距离白云村委会1.00公里,距离苴力镇7.00公里。国土面积有1.96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6.1℃,年降水量700毫米,适宜种植粮、菜等农作物。有耕地241.00亩,其中人均耕地0.44亩;有林地1771.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44户,有乡村人口547人,其中农业人口547人,劳动力307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261人。2011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31.0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1]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全村有耕地总面积241.00亩(其中:田186.00亩,地55.00亩),人均耕地0.44亩,主要种植水稻、大麦等作物;拥有林地1771.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30.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5亩,主要种植板栗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0.00亩,其中养殖面积0.00亩;草地0.00亩;荒山荒地923.00亩,其他面积0.00亩。
编辑本段基础设施该村截止2011年底,已实现通电、通电视、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是户通自来水,有0户饮用井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100%)。有46户通电,有56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02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97.24%、35.86%和70.34%);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3户(分别占总数的31.72%和21.38%)。
该村到苴力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6辆,拖拉机2辆,摩托车22辆。
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3户;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1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186.00亩,有效灌溉率为77.18%,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15.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21亩。
该村到2011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3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0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编辑本段农村经济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5.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7.30万元,占总收入的32.24%;畜牧业收入50.00万元,占总收入的17.6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1084头,肉牛130头,肉羊34头);渔业收入0.00万元,占总收入的0.00%;林业收入2.20万元,占总收入的1.78%;第二、三产业收入52.00万元,占总收入的34.68%;工资性收入27.00万元,占总收入的13.40%。农民人均纯收入2331.00元,农民收入以农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91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4人(占劳动力的10.22%),在省内务工42人,到省外务工14人
编辑本段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11年农业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37.0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32.90%。该村目前正在发展板栗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蚕桑、核桃产业。拥有企业0个,其中县级龙头企业0个;专业合作组织0个,其中,已登记注册0个;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农户数0户。
编辑本段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44户,共乡村人口547人,其中男性272人,女性275人。其中农业人口547人,劳动力30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他民族0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0人,占人口总数的0.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25人,参合率81.93%;享受低保34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0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7.00公里。该村建有公厕0个,无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村内无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0户,占农户总数的0.00%。[2]
参考资料
1. 弥渡县苴力镇白云村委会西村 .云南数字乡村[引用日期2012-06-12].
2. 村情概况 .云南省大理弥渡县苴力镇白云村委会西村[引用日期2012-09-12].
求助编辑
西村凤翔县南指挥镇西村位于渭河之北,雍兴河南岸,紧邻镇镇府,距宝鸡市30公里,距全国有名的秦公一号大墓(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1.5公里。
南指挥镇有高庄、东社、西村三处奶业小区,基础设施完善,有规范化饲养室和挤奶站,奶源供应充足,市场销售紧俏。以西村万头良种猪养殖基地为主体,在邻近村带动起了10余处百头养猪场。以华龙公司、秦盛牧业公司为龙头发展了肉鸡养殖产业。截止目前,全镇奶牛存栏6000多头,生猪存栏33000多头、鸡存栏5000万只。是名副其实的畜牧大镇。
南指挥镇大力发展了建筑、建材产业,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以雍兴建工集团、西村建材联营公司和雍兴水泥构件厂为龙头,使连村、南指挥、东指挥、页东、白家凹、太南砖瓦厂等建筑企业及雍兴水泥瓦厂、页西楼板厂等建材企业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战备路沿线建筑建材产业群。
开放分类:
陕西宝鸡新农村陕西宝鸡凤翔新农村
『肆』 茯苓会开花吗花是什么样子的
茯苓不会开花。茯苓,俗称云苓、松苓、茯灵。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茯苓是一种好气性腐生真菌,野生茯苓主要生长在砍伐后的松树蔸或朽木上。
『伍』 近现代百位书画名家作品欣赏(1~10)
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张大千
张大千(Chang Dai-Chien,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下里港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
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
白雪石
白雪石(1915.6.12-2011.4.22),男,斋号何须斋,北京市人,自幼习画,早年师从赵梦朱,后拜梁树年为师,1937-1948年期间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同时参加湖社画会和中国画研究会;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学院,后在中央工艺美院任教,还兼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多次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绘制巨幅国画;多次出国举办画展;他的山水画师宗北派,旁及南派,广采博取,兼收各类画种之精华,具有宋画之严谨,元画之轻快,水彩画之秀润,版画之纯净而具装饰美;其中尤以桂林为题材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最能体现和代表白雪石的绘画风格。
李可染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原名李永顺,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启功
启功(1912——2005),自称“姓启名功”,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满人。 [2] 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九三学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世界华人书画家联合会创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顾问,西泠印社社长。
陆俨少
陆俨少(1909年-1993年),现代画家。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县南翔镇人。1926年考入无锡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考入无锡美专学习,同年从王同愈学习诗文、书法;次年师从冯超然学画,并结识吴湖帆,遍游南北胜地。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1962年起兼课于浙江美术学院,1980年在该院正式执教,并任浙江画院院长。擅画山水,尤善于发挥用笔效能,以笔尖、笔肚、笔根等的不同运用来表现自然山川的不同变化。线条疏秀流畅,刚柔相济。云水为其绝诣,有雄秀跌宕之概。勾云勾水,烟波浩淼,云蒸雾霭,变化无穷,并创大块留白、墨块之法。兼作人物、花卉,书法亦独创一格。
黄宾虹
黄宾虹(1865年1月27日—1955年3月25日),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国近现代国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
黄宾虹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吴冠中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
吴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风景油画创作,并进行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
田世光
田世光(1916年10月—1999年7月)号公炜,祖籍山东乐陵,世居北京西海淀六郎庄。师承张大千、赵梦朱、吴镜汀、于非闇、齐白石诸先生。早年拜张大千门下,为大风堂弟子之一 。
早年求学于京华美术学院,专攻国画花鸟,解放前在北平国立艺专任教,曾任中央美院教授。他长期从事花鸟、山水画创作,继承了宋元派双勾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传统技法,并赋之予新的时代精神,为我国现代工笔花鸟画名家。田世光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副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第一届院务委员。
近现代百位书画名家名录:
齐白石、张大千、白雪石、李可染、徐悲鸿、启功、陆俨少、黄宾虹、吴冠中、田世光
傅抱石、于非闇、陈少梅、溥儒、刘奎龄、潘天寿、龚文祯、林风眠、赵无极、王雪涛
钱松岩、李苦禅、吴作人、韩天衡、黄胄、谢稚柳、董寿平、沙孟海、唐云、陈半丁
陈师曾、乔木、于右任、颜伯龙、黄永玉、潘玉良、林散之、陈大羽、白蕉、关山月、沈尹默
赵朴初、徐燕婷、王明明、李铎、刘江、刘海粟、王继良、赖少其、章士钊、吴欢、钱君陶
宋文治、张书旗、程十发、董希源、黄君壁、丰子恺、王个簃、张孝友、冯超然、喻继高
吴青霞、亚明、方增先、陈树人、蒲华、傅小石、何海霞、吴湖帆、邱汉桥、毛国伦、朱屺瞻
赵少昂、石鲁、朱关田、金城、王奇寅、高剑父、江寒汀、刘文西、冯大中、张大壮
华三川、陆抑非、周思聪、陈之佛、黄幻吾、马公愚、梅兰芳、薛史达、萧谦中、黄山寿、叶浅予
何家英、祝遂之、郑午昌、应野平、关良、刘知白、陈佩秋、蒋兆和、来楚生、张令杭
黄溱、费新我、沈鹏、林曦明、蔡景星、高式熊、王一亭、魏紫熙、李晓君、顾炳鑫
刘继卤、何香凝、刘继彪、贺天健、武中奇、刘旦宅、唐勇力、孙其峰、方骏、张善孖、林成翰
陈秋草、黎雄才、李爱国、希宁、黄秋园、侯国良、胡佩衡、李翔、马晋、王镛
徐邦达、白庚延、邓散木、范曾、李晓明、郑路迅、谢楚余、项维仁、李科宏、艾轩
韩美林、陈逸飞、冷军、王美芳、刘大为、董克诚、董希文、朱德群、陈葆棣、靳尚谊、王沂东
杨明义、林光耀、李怀臣、郑震、陈丹青、罗中立、吴孔庭、李世南、欧阳中石、朱春林、刘小冬
何多苓、李贵君、蔡晓斌、张海、田英章、冯远、孙为民、宋永红、袁运甫、姜国芳、杨飞云
苏刚、顾伊达、朱乃正、吕云所、孙蛮、贺文庆、宋惠民、曹明冉、朱梦庐、惠英
史国良、冯长江、曹梦芹、宋雨桂、江逸子、蔡云、刘继卣、卢禹舜、程璋
徐怀玉、蔡小丽、任传文、杨彦、石舟、钱绍武、潘有彦、毛得墚、白仁海、宋涤、徐青峰
『陆』 成都成都院坝怎么样好不好值不值得买
楼盘名称:成都成都院坝
城市:成都
别名:成都院坝
楼盘位置:安仁镇千禧路133号(安仁古镇旁)
开发商:成都嘉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产权年限:40年
建筑类型:塔楼,高层,独栋,
公交线路:教师公寓站(公交站):大邑211路;安仁公立医院站(公交站):大邑211路;金井小区站(公交站):大邑211路;招呼站(公交站):大邑211路;金明小区(公交站):大邑215路;新安仁中学站(公交站):大邑211路;金民小区站(公交站):大邑213路;大邑215路;安仁中学路口站(公交站):大邑211路;塔子路口站(公交站):大邑211路;革新小区站(公交站):大邑213路;大邑215路;
其他交通方式:进入成温邛高速安仁连接线公路,行驶3.4公里,请直行,进入街安路,行驶3.5公里,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成温邛快速路,行驶4.4公里,靠右前方行驶,从成温邛快速路到大新路,行驶2.3公里,左转,进入大新路,行驶220米,请直行,进入千禧街,行驶1.9公里到达项目地。
规划信息:其占地面积为72000平方米,容积率,绿化率45%,共73栋楼,停车位289个
周边配套:医院:大邑县第二人民医院
休闲娱乐:安仁古镇、建川博物馆、刘氏庄园等核心景区、安仁演绎剧场、花卉公园
商业:生活超市
政府配套:紧邻派出所、安仁镇镇政府
交通:AA25:H28
内部配套:项目和当代油画艺术大师何多苓联袂,由何多苓老师亲自执笔设计项目邻里中心,同时引入言几又文化空间,打造安仁的文化聚落,并且与西南民宿旗舰品牌欢喜无厌共同打造欢喜无厌成都院坝民宿客栈,感受心生欢喜,久住不厌的生活乐趣。
(所载信息仅供参考,最终以售楼处信息为准。)
搜狐焦点网,为您提供房产信息,房产楼盘详情、买房流程、业主论坛、家居装修等全面内容信息
『柒』 国画按技法的分类,分别的全部作品是什么
国画的技法分为:写实、写意、工笔。
一、写实
写实类的代表作有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是国宝级的作品,画作内容大到广阔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耸的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钉铆、摊贩上的小商品、市招上的文字,无一不有,在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妇女、儿童、篙师、缆夫等人物及驴、牛、骆驼等牲畜。就像一幅写实的宋朝市井图。
(7)何多苓花卉扩展阅读
国画用墨技法
中国国画技法在用墨时讲求“墨分五色”,虽各方说法不同,但最知名的即“焦、浓、重、淡、清”这五色,具体的意思是指以水调节墨色多层次的浓淡干湿。除了以上五种,还有渴墨和破墨。
焦墨:使用墨汁粘稠,线条干,墨色焦黑枯涩,效果老辣粗犷。
浓墨:水少墨浓黑,有沉浑厚重之感。
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
淡墨:墨汁中调水很多,渗化力很强,墨色灰而透明,感觉幽远爽朗。
清墨:以清水调少许墨汁,渗化力很强,墨色清淡而透明,有清润明净之感。
渴墨:用墨清淡,笔较干,可画出淡而毛的墨迹,给人以轻松活泼的感觉。
破墨:在一遍未干之前,画另一遍墨色,有相互交融、渗晕之感。
国画特点
1、主要运用线条、点簇和墨色的变化,来描绘对象,抒写情怀。每一画种都有特用的工具,运用某种特制工具所产生的功能,会形成独特的艺能。中国画用特制的兽毫笔作画,具有"尖、齐、圆、健"的特点:尖,笔头锋尖;齐,笔毛扁敞后,内外豪平齐排铺;圆,笔身圆硕饱满;健,正副毫健挺到尾。藉此进行变化多端的运线、布点、施墨(包括色彩)、铺水,术语均称为"笔墨"。就中国画来说,"笔墨"本身就是艺术,具有一种相对独立性的美。
2、一个中国画家的情思、意向、境趣、性格、风貌 、技巧等在创作过程中,无不通过"笔墨"呈现出来。"笔墨"是组成中国画的根本要素,千百年来"笔墨"一词已被视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中国画之美,就美在有"笔墨"。
3、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构图方法。中国画主内涵,重意境,尚神韵,求意趣,故在构图准则上不受视野束缚,摆脱焦点透视的羁绊,采取散点透视和视觉记忆来布阵置势和构图,中国画的章法构图,广阔自由,以虚带实,浮想联翩,乃为一大特点。
4、高度概括,突出主题的表现手法。要"化景物为情思","览物得意","写物创意",只有高度概括,才能在一件作品中突出主题,创铸意境。中国画在创作构思中,虽偶尔也有增添的,但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作者的艺术情思,把作品画得尽善尽美。
5、不断吸收外来艺术的精华,经过汲取,达到净化、丰富自己。每种民族绘画,由于地域和材料不同,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中国画有什么特征?"吸收外来,充实自己",是艺术创作的规律之一。中国艺术从不排外,汉、唐就是个大胆吸收外来艺术的辉煌时期。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外亲",但"性灵"必须"内出",这不仅是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艺术革新的立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