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夜闻花语声

夜闻花语声

发布时间: 2022-06-23 17:32:54

Ⅰ 含有"闻夜生"的诗句

没有含有"闻夜生"的诗句

又含有"闻夜声"的诗句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

希望能帮助到你

Ⅱ 下面是白居易写的另一首诗《夜闻歌声,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试与《琵琶行并序》作比较。夜泊鹦

思想内容方面:两诗都写歌伎的悲惨命运,也都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之心。《夜》只是较客观地叙述描绘,也没有交代歌女的身世;《琵》交代了琵琶女的身世,也有诗人自身遭遇的深切感受,反映的社会现实更为深广。
表现手法方面:两诗都用“秋月”渲染气氛,都显示了凄凉压抑的感情基调;不同之处在于《琵》运用比喻、通感等手法浓墨重彩、绘声绘色地描写难以言状的音乐,而《夜》只概括地写出歌者声调的“愁绝”“凄切”。再则,《琵》对琵琶女外貌描写只作概括,而《夜》对歌女的外貌描写却很细腻。

Ⅲ 求解释这首诗什么意思

诗人思念远方的爱人,夜晚睡觉时频频醒来,但是对方并不知道自己的情意,对自己爱的过晚产生悲伤、幽怨的感情

Ⅳ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的意思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

这首《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律诗名作,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年)。此年欧阳修因事左迁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与峡州军事判官丁宝臣(字元珍)交好。丁曾有诗赠欧阳修,欧阳修乃于此年作诗以答。

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译文

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荒远的天涯,已是三月这山城怎么看不见春花?

残余的积雪压在枝头好象有碧桔在摇晃,春雷震破冰冻那竹笋也被惊醒想发嫩芽。

夜晚听到归雁啼叫勾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带着病进入新的一年面对春色有感而发。

我曾在洛阳做官观赏过那里的奇花异草,山城野花开得虽迟也不必为此嗟叹惊讶。

(4)夜闻花语声扩展阅读:

《戏答元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遭贬谪后所作,表现出谪居山乡的寂寞心情和自解宽慰之意。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

此诗首联写山城荒僻冷落;颔联承前细写山城荒凉之景,写出残雪累累、寒雷殷殷中蕴孕的生机一片。后两联抒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子之悲;尾联写自己早年作客洛阳,稔熟洛阳牡丹,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表现出善处逆境的思想性格。

Ⅳ 夜闻宰杀声,哀号惊心魄,黄昏肉入食巽,念之难下咽,是什么意思

半夜里听到宰杀动物的声音,动物因求生的本能而发出的凄惨的哀嚎声令人胆战心惊;黄昏的时候,动物的肉盛在盘里,想起它生前挣扎的场景,一点胃口都没有

Ⅵ 夜闻风雨声,花落不知多少,却只知道感冒了~~~~谁有感冒药丢一盒来!!!

我有快克胶囊,每次感冒屡试不爽。你要不要来来一盒。适用于缓解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 发热、头痛、四肢酸痛、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咽痛等症状,也可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

Ⅶ 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古诗各两首

1、《春晓》唐代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花语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2、《咏柳》唐代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3、《小池》宋代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翻译: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翻译:六月里的西子湖啊,到底特殊,秀丽的风光和其他时节迥然不同。碧绿的莲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红日与荷花相映,色彩分外鲜艳娇红。

5、《枫桥夜泊》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6、《山行》唐代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翻译:深秋中沿着弯曲的小路登上远山,在那白云生成的地方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染过秋霜的枫叶胜于二月红花。

7、《江雪》唐代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群山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8、《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翻译: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Ⅷ 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译文

[编辑本段]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选自<<李太白集>>(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十五.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编辑本段]译文
第一种: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能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吗?
第二种: 灯火渐熄的夜晚,谁家传出嘹亮的玉笛声,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整个洛阳城。这种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调,谁不会萌发思念故乡的深情!
[编辑本段]注释
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3.玉笛:精美的笛。
4.故园:指故乡,家乡。
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的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首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或亲人呢?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创作的地点在洛城,也就是洛阳,它是唐代的东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千家万户大大小小的灯盏,也渐次熄灭了,偌大的城市已经进入了睡梦。然而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灯火阑珊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传出了一阵玉笛之声。笛子,原来是羌族的乐器,到了唐朝时,已经在广大中原地区非常流行了。诗人在这里着意刻画的就是题目中的“闻”字。在一开始,诗人并没有注意到笛子吹奏的是什么曲调,但是慢慢地细听,这凄清婉转的笛声随着春风在夜幕中听得越来越清楚了,原来是一曲思乡怀家的《折杨柳》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本来李白只是在被动地欣赏着一曲从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悠扬的笛声而已,但当他一旦听清了曲子之后,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杨柳》的情调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沉思,是谁人在这连空气中都蕴含着无限的情思的春夜,吹起这令人感伤的曲调呀!这笛声的演奏者只管一味地吹奏,把无限的离愁别绪洒向城中,洒向夜空,这就是“暗飞声”,是“随风潜入夜”,也许有的人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她或他,此时正在与家人同处一室,甚至已经安然入梦,当然无由听得,但是“满洛城”中,又有多少人是远离故园、客居他乡的人啊,这不期而遇却送入耳中的《折杨柳》,真的是在“暗中”拨动了许多游子的心弦,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安眠。从折柳,回忆起离别时的情景;从春风,想起家人的亲情。“何人不起”,这是一个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心态的句式,口气反而更加强烈,也就是说,只要是听了这春夜中的玉笛之声,每一个离家的人都会被它勾起对家的怀念。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
[编辑本段]赏析
(一)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为什么闻笛声诗人会触动乡思呢?第三句点出《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云其地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太康末,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之词。北朝《折杨柳歌》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亦即“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倒颇能显现李太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二)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Ⅸ 夜闻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谁真的懂这句诗

拜托,人的思绪千万万,谁敢赌言一定是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就像我看,就觉得是对花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惋惜,时光的更替无奈,或者就是单纯的描写

Ⅹ 你是否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现代诗或者古代诗词

《春日》,《春夜喜雨》,《春江花月夜》,《城东早春》等。

热点内容
廊坊万达花店 发布:2023-06-01 14:02:51 浏览:747
祁县鲜花店 发布:2023-06-01 14:01:02 浏览:610
重庆开县花店 发布:2023-06-01 14:00:08 浏览:94
青岛哪里批发鲜花 发布:2023-06-01 13:55:50 浏览:834
送你红色玫瑰张学友 发布:2023-06-01 13:54:53 浏览:539
荷花开正时 发布:2023-06-01 13:53:05 浏览:995
高温下兰花 发布:2023-06-01 13:51:23 浏览:65
花艺师是不是特别辛苦 发布:2023-06-01 13:51:06 浏览:614
栀子花动漫人物图片大全 发布:2023-06-01 13:50:24 浏览:237
松子茶花树 发布:2023-06-01 13:50:13 浏览:315